《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汇总28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精选28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
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将近节日的时候,恨不得一天吃几顿都是粽子,这也是我爱上糯米的原因。现在,粽子成了一种美食,可以随时买到好吃的粽子,只是始终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
原本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老先生的节日,然而现在,身在他乡,端午节成为了我思念家乡粽子的节日,即使吃不到,也要想想。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大节目,说实话,我只见过一次,每次看赛龙舟的人特别多,家里人担心我们小孩不够壮,被人挤到河里去,所以极力反对我们参加这种热闹活动。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比较简单,没有元宵、中秋那么重要。但是所谓的传统习俗也还是有三个的,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或是遗漏。一是要煮咸鸭蛋来吃,当然也可以有鸡蛋、鹅蛋等等。二是门上插艾草。艾草,据说能够辟邪,艾草的另外一个用处就是晒干以后,拧成绳子状,用火点住一头,慢慢燃烧,由于是绳子状,燃烧不是很充分,会有很多烟,而这些烟就可以用来驱蚊。所以端午节后,等艾草晒干,我们就经常这样在院子里点上艾草绳,用来驱蚊。三是吃桃子,我喜欢吃那种硬硬的青桃子,不是很甜,但有点甜;软的桃子太甜,而且桃汁会淋的到处都是。
其实,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就是这样,在简单中就能带出家乡的纯朴,和端午节节日的欢乐以及邻里间的一种互动。
唉,好想家,好想家里的亲人,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诚祝家里一切都平安!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记得买粽子吃哦!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3
端午节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比如我的家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脸,传说这样能够驱蚊虫。洗完脸之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将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习俗,虽然是个传说但是家乡的人都很相信。
妈妈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家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4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吃粽子。粽子里面有包红豆的,还有包肉的,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包,然后外面再撒一层白糖,我最喜欢吃这种了,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不过有的人把粽子往河里仍,那是为什么呢?据说,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就叫屈原,人们都很爱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国也面临国破的危机,自己又无能为力,他不愿亲眼看到国家的灭亡而抱石沉江。人们担心河里的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将食物扔进江中来保全屈原的尸身。这是一个悲伤而又感人的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还要划龙舟,比赛谁划得又快又整齐,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个人,打着鼓,振奋士气,这时就感觉到他们好似风一样的速度勇往直前,划得可带劲儿了!
据说,端午节还要买艾草,据说可以把鬼赶走,可以辟邪,鬼是什么东西?谁也弄不清楚……
端午节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每年的端午,都会这样度过,我也希望这样有特色的习俗能一直延续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5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6
当端午节那天,家家都会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就经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们先把糯米泡好,再买来长长的粽叶,把泡好的米和枣放在粽叶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个好看的粽子就诞生了。然后,姑奶把粽子放在锅里煮,我就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粽子出锅了,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解开绳子,剥开粽叶,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枣,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原来这是我们的传统民俗。我还了解到,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赛龙舟、饮雄黄酒、戴香包、悬艾草、挂钟馗等习俗。还有一首关于端午节民俗的小诗:“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详细描写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端午节在很早以前是人们祭祀神龙的日子。后来,人们还巧妙地把远古的风俗与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结合起来。传说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纵身投入汩罗江。当时楚国人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就是赛龙舟的起源。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芦叶包住米饭扔下江里,这就成了吃粽子的开端。
端午节乃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绵绵数千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一种印记,一种情结,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定海神针。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7
端午节的习俗总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层层竹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
说到粽子,我还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以前,也是农历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家家户户包粽子,来到江边把粽子都扔进了江里,用这种方法来保护屈原的尸体。
粽子分为两种,有圆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种是三角形的叫竹叶粽。家人还给孩子戴五丝线,头上画“王”字,在家门上插艾草……端午节的风俗还真不少。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8
你们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天不仅仅能吃到粽子和绿豆糕,而且还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9
端午节来啦,来告诉大家我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吧!
习俗一:包粽子。
包粽子少不了这三样东西——粽叶、糯米、绳子,先把鲜粽叶在锅里用水煮软,捞起用凉水冲洗干净,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状,用绳子捆好,这样粽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丰富,可以在里面包上红枣、花生、百合,甚至还可以包上肉或者咸鸭蛋黄。
习俗二:赛龙舟。
赛龙舟时,二十三个人先坐在一条装饰有龙头龙尾的长船上,他们中二十人是运动员,一个舵手,一个锣手,一个鼓手。舵手在船头控制龙舟前进中的方向,比赛开始后,大伙按着锣手和鼓手敲出的节奏用力地向前划。
习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干花瓣或者艾叶、丁香等中草药用鲜艳颜色的布缝成各种各样好看的形状,再装饰上绳扣和各种小摆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还可以驱蚊,现在我们买香包主要是用来当着小礼物送给别人。
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习俗。虽然我没有参加赛龙舟,但是我包了粽子还戴了香包,还是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充实。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0
今日是端午节,妈妈让我和她一齐去超市买粽子。到了超市,我们的第一个目标——买粽子。到了卖粽子那儿,我的眼一下子惊呆了。“天那!这么多种!晕倒!”你看那数不清的粽子,各种各样。这边有甜的,那边有咸的等等,多的我眼花缭乱,我们买了几十个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们把粽子放在锅里煮熟了,一人分了一个吃,我轻轻一咬,啊!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忽然,我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农历的五月初五要吃粽子呢?”妈妈说:“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有的传统节日。屈原是战国时的一位忠臣,一位正值的楚国大臣,他曾多次直言进谏,可当时的楚君并不采纳,还将他革职流放,之后秦国攻陷了楚国,屈原屈愤而抱巨石投汩罗江而死。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纷纷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去喂鲍鱼,龙,巨蟹等。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人都去江上投粽子纪念屈原,一向到此刻。”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说:“啊,原先是这样,我又学到了新知识。”
今日,我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真是开心。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1
清晨,我刚在睡梦中醒来,就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细细的闻了闻,原来是粽叶的味道。是的,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奔向了家里的厨房,哇,那一个个用粽叶裹着的饱满的粽子,那三角的形状,好看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一个,那黏黏的糯米,虽然只有没有放什么多余的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味道,还是非常的好吃。正当我吃在兴头上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娇娇喊我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这里每年都会有的竞技,是人们娱乐的一个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当我们来到比赛的现场的时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啊,气氛高涨,一声声“加油,加油,加油。”如雷贯耳,我看到了两队的队员都在很卖力的划着,很有默契的配合着,两队的速度差不多,都在飞速的前进着。忽然,身穿蓝色衣服的那队,一个猛划,超越了红色衣服的那队,成功取得了胜利。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2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的时候,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3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4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的“端”和“初”的意思相同,“午”是“五”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自杀。当时人们划船去寻救屈原,演变成了现在的赛龙舟。因为没找到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到江里,让鱼虾吃,它们就不会咬屈原了。现在成了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南北不同。我们北方虽然没有赛龙舟的风俗,但也有我们的习惯。就拿我们家来说吧,今天一大早老爷就从河里提回来一桶水,让我们洗头洗脸,说是可以消灾祛病。姥姥煮了鸡蛋和蒜,妈妈买了粽子和糖糕。爸爸在门上插了一束艾叶,他说这样可以辟邪。姥姥还给我戴上了她做的香囊和五彩手链。
我们一家人边吃饭边看电视。电视上介绍各地过端午节风俗的节目,使我大开眼界。看来,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5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吗?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告诉你们吧!
正所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我就会知道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呢。在这天,大人门都要给我们小孩带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的长命缕呢。每家每户还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么还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和雄黄酒。怎么样,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这天很多地方都会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顾名思义,竞渡龙舟嘛!而为什么要竞渡龙舟?纯粹为了好玩吗?不是!相传赛龙舟,还有个小故事呢!从前,有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天,他听说了自己的祖国被占领了,爱国的他气得受不了,便来到了汨罗江边,投江自杀了。相传,竞渡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实是把粽子投进江内,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关于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这么个令人落泪的故事呢!
这就是快乐又令人辛酸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屈原的故事。趁着爸爸放假的时间,我缠着爸爸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爸爸的兴致看来很高,他把握抱在腿上,搂着我,慢慢地给我讲起了屈原的故事。
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听爸爸讲完故事,我对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今天,我要好好享受这美味的粽子,看看电视里划龙舟的热闹场面,好开心哦!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7
旧俗在端阳这天要“祝飨”,即祭祖,这与每年的清明祝飨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其他例如吃粽子,熏艾蓬草,插菖蒲剑,饮雄黄酒,吃煨大蒜头、咸鸭蛋,挂钟馗像,洗百草裕等等。小孩额上要用雄黄写“王”字,穿老虎皮或者五毒衣——绣有五毒的衣服,意为避邪防毒。这些习俗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大都是一种蛆虫消毒的措施。从端阳开始,气温会逐渐升高,疫病开始逐渐流行,此时采取一些防虫消毒措施是很必要的。
无锡端午习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即划龙舟。无锡地区的划龙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称之为“蓉湖竞渡”。
竞渡的地点选在北塘黄埠墩一带,因为这里是古芙蓉湖所在,水面较其他河道开阔,距离北门也不远。
正式的竞渡需要几年才举行一次,正式比赛所用的龙船共有13只半。这13只半的龙船代表了无锡城乡14所神庙。他们分别是梨花庄的延圣殿,东门外延寿司殿,南门外南水仙庙,西水关外西水仙庙,南门外的张元庵,北门外府城隍庙,南门小南海,西门四大天王庙,江尖上关帝庙,船厂里三大老爷庙,以及其他泗堡桥,大小河上,北水关,惠山浜的四所神庙。由于惠山浜的龙船有时参加有时缺席,所以称参赛龙船为“13只半”。
龙船在每年比赛之后都将船底凿穿,沉放在相应的河道中,只将龙尾露出水面,等到下次比赛时再捞起修理。沉放龙船的河道都是小型的专用河道,统称为“龙船浜”,在无锡这样的龙船浜有14条,例如:大窑路龙船浜,沉放南水仙庙龙船;日晖桥龙船浜,沉放张元庵龙船;船厂里龙船浜,沉放三大老爷龙船;迎龙桥龙船浜,沉放西水仙庙龙船,等等。
每只龙船的颜色都不相同,如:张元庵的石灰龙;南水仙庙的乌金龙;西水仙庙的太保龙;三大老爷庙的绿龙,等等。每只龙船都有三四层高,顶用青布作幔,树立彩旗,五彩缤纷,中央设有神龛,供奉各庙神像。因为竞渡最先是纪念屈原的,所以每船都悬挂有绣着“楚国遗风”的锦旗。
在正式比赛之前的四月末旬,各路人员就要在龙船浜附近进行水上操练,每船一般都有二十名左右水手,比赛之前他们都要在神像前盟誓,如果比赛中有人坠水,一律不予营救。
正式比赛那天全城沸腾,人们争相前往北塘观看。《锡山景物略》载:“往看者无大小,无贵贱,无男女,无城乡,水路并发。路则演塘摆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龙舟亦挤入各船帮至不得伸缩。”
比赛结束之后还有许多余兴节目,如由官绅或名妓,将活鸭、酒坛等扔入水中,由水手抢夺,抢到者就可以去官绅或名妓处领赏。
蓉湖竞渡直到民国仍十分热闹,且规模甚至超过前代。这是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无锡地方商人势力崛起,而各神庙此时基本都成了各行业的公所,如延寿司殿为酒业公所,延圣殿为木业公所等等,蓉湖竞渡也就成了他们展示财力的大好机会。
无锡解放后,无锡端午习俗这些活动统统停止,只在1958年,“绿龙”还进行过一次竞渡,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蓉湖竞渡连同其他端阳习俗一起,渐行渐远,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8
我的家乡是丹顶鹤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
粽子不仅以它独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欢,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枣儿棕用翠绿的箬叶包裹折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好像镶嵌着几颗深红的玛瑙,好看极了。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极了。箬叶散发阵阵清香,叫人馋涎三尺。咬一口,粽子甜丝丝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主张,但国王不采纳。后来,国土丧失。他满怀忧愤,跳江自杀。人们为了怀念他,在端午节那天,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每逢端午节,家乡的人们用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19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船、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草等习俗。
这些节日习俗一直沿习至今。我们黄羊川乡没有大江大河,见不到划龙舟的场面,代之而起的则是聚众郊游,登山野炊等习俗。
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简称粽子,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我们这里因不生产稻米,而恰逢 韭菜上市。所以家家户户都用韭菜作馅,夹杂鸡蛋、猪油等配料作成包子,或用菜油煎饼,夹上煮熟的大米和红枣,作成卷膏,不同地方作法也不尽相同。
喝雄黄酒,旧时,每逢端午,人们相聚,大都要喝雄黄酒,以避毒虫、蚊蝇叮咬。我们黄羊川乡大都以一种经粮食发酵,配以佐料作成酒醅子。一进夏季人们为了避暑,家家户户都要作一些甜醅子喝起来又香又甜,沁人心脾。现在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雄黄酒。
野外郊游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纷纷携家外出,聚集到周围的名山名川处,共同郊游,声势颇为壮观,届时四周乡邻,或远或近聚到一起举办大型的赛马会,文艺汇演,集市贸易等活动这与南方的赛龙舟大体相近。生活富裕者,还会拉上整羊寻一处安逸地烧烤羊肉,使得香味回溢。
悬杨柳枝
黄羊川乡杨树成行,香草遍野,一到端午节,男女老少,身挂各式各样用香草做的荷包等装饰品,也有的在门框四周插上折来的杨树枝或柳树枝从避鬼神,驱逐瘴气。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最终到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全家人要在一齐包粽子,吃粽子,有的还要赛龙舟。听说,这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当时,屈原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可是国君却不采纳,屈原眼看着自我的国家被他人侵占,无奈之下,投江自杀,于是便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到江边撒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早上,我和妈妈去买了,花生,红枣,米和粽叶,准备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妈妈把米和粽叶泡在水里,分别放到两个大盆子放里面,又把花生和红枣分别放在了两个小碗里。最终妈妈找来了粗一点的绳子,剪了许多长长的线,然后对折在一齐。一切准备就绪,包粽子开始了!
妈妈让我先看她包一个,然后我再拿一个,跟着她学。首先,妈妈拿了两片粽叶,交错放在一齐,然后拿起剪刀,把粽叶一头剪平,然后握起来,让它成为一个圆锥形,哈哈,活像一个小漏斗。妈妈对我说:“像小漏斗的这个地方决定了粽子的大小,一会你包时,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点了点头。妈妈又抓了一大把米放进小漏斗里,到必须位置时,要往里面到一点水。然后能够在放米过程中放花生和红枣。然后把漏斗上头的粽叶往下放,成为一个“立体三角形”,开始包,最终妈妈拿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紧紧的困住,“OK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看了看,哇,妈妈包的真好!我必须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开始包粽子,拿两个粽叶,交错放,然后成为一个小漏斗,开始放米。可是,粽叶在妈妈手里就很听话,一到我这,不是这烂了,就是那烂了,导致漏米,撒了一地。妈妈说:“你不要使太大劲,轻一点。”我按照妈妈给我的提议,重新开始。可是粽叶像是跟我闹脾气一样,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恼极了,把粽叶和米往旁边一扔,不管了,气呼呼的坐在那里。妈妈看了看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没关系的,妈妈第一次包粽子也是这样,还没有你包的好呢!”听了妈妈给我的鼓励,我又振作起来,开始了包粽子。
这一次很成功,到最终缠绳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紧紧按着它。用很大力气,把粽子缠了起来。呼,最终好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着我笑呢!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1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主张抗击秦国,但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屈原很痛心,农历五月五日这天,他投汨罗江自杀。投江后,楚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 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出产的最有名。嘉兴粽子早在清代,食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有很多如:竹叶粽、艾香粽、薄荷粽、豆沙粽 莲子粽 、松仁粽、火腿粽……在嘉兴粽子中,五芳斋最为著名。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欢它。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2
端午节的简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午日节五月等;端午是中国汉族人民记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篙草艾叶熏仓木白芷喝雄黄酒的风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这样的传统。端午节要用艾叶拿去洗干净,之后把它挂在房间门口和大门上是为了驱蚊。把艾叶放在门口的话就一个夏天都不用点蚊香了,在我的家乡那里的农民婆婆们都可以把它挂在门口,家家户户都有挂。
还有我们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都用粽叶把红豆,糯米包在了一起,包的很结实。一个个粽子放入锅中。大约要过30多分钟才有那种人口即香的味道。
哇!终于煮好了,奶奶用手帕沾了点水放在簸箕的两边端了起来香喷喷的粽子就这样好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传统呀。如果有的话就快来分享吧,让我们一起说说怎样过的端午节吧。
这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端午节呀。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当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前挂艾草,吃粽子。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黎明犹如一只巨大的手,徐徐拉开了夜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我和妈妈早早地起了床,拿出昨天买的艾草,准备将它挂在门前。只见妈妈拿来一筒透明胶,把艾草缠绕在门前的把手上。我见了十分好奇,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为什么要在门前挂艾草?”妈妈听了后,便和蔼可亲地对我进行了一番讲解,说是:“在门前挂艾草是为了驱邪,能让平安永远在我家。”我听了,感到很意外,每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草,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端午节不仅要在门前挂艾草,还要在屋里的各个角落喷雄酒。这是为了让家里的虫子少一点儿。妈妈喝了一口酒,便立马满脸通红,如同秋天里田野上的红高粱一般。我见妈妈这般摸样,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吃粽子。当然,在这之前,肯定是要先包粽子的喽!只见妈妈取来三片芭蕉叶,用灵巧的双手在里面放上了糯米和各种不同的馅,如肉馅、枣、红豆……最后用双手娴熟地包成一个圆锥体,用线加以固定,多绕几圈,以免散掉。瞧!包好的粽子多像一个个调皮的胖娃娃呀!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手也控制不住地拿起几片叶子,凭着记忆也开始胡乱地包了起来。不料却弄巧成拙,把好好的一个粽子弄得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最后只好尴尬地洗了手,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包粽子。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一个小时之后,粽子全部包好,通通被放进了高压锅里,蒸了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粽子也差不多可以出锅了,但必须再放上个两三个小时,使其入味。望着眼前这盘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的粽子,我的嘴开始止不住地流起了口水,双眼始终盯着眼前的这盘美味的佳肴。
端午节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的习俗。这种习俗,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发展的,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5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闻到一阵浓郁的清香。我问奶奶什么东西这么香?奶奶说是在包粽子,因为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说完便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奶奶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称为女儿节,有的地方称为重五节……”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那端午有习俗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有。”奶奶说:“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与‘五’有着紧紧的联系。比如要系五种颜色的长命绳,要插‘五端’,还要吃‘五黄’。”
“长命绳有哪五种颜色?”我好奇地问。
奶奶说:“有红、黄、蓝、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问道。
“有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那五黄呢?”
“有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每个地方的五黄都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感叹道:端午节的学问真不少!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6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为了纪念他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吃五黄、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随牛通社的记者们一起来到德清,亲自体验了会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记者和家长们围桌子站着,桌上摆放着一盘伴着酱油的糯米,一碟酱油肉肥瘦相间,另一盘白糯米和一盘蜜枣。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们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馅和甜的蜜枣馅两种。还有碧绿的箬叶,放大版的竹叶。做粽子首先要选上等的箬叶,那绿绿的箬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仔细闻一闻真让人心旷神怡。我挑了一张又宽又长又绿的箬叶放在手心,在叶尖三分之一处向内卷紧,形成一个圆锥形加进酱油糯米,用手轻轻的压紧米粒再加一块肉再放第二层米压紧,接着将尾部箬叶向内包裹着封口,不让米粒掉出一颗来。最后用线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箬叶被绑的来严严重重没有一点空隙,打上死结,一个丰满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像个胖娃娃,真可爱。我多想再多做几个带给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个被我捏破了、一个没扎紧散了。“哎,前功尽弃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终于又完成了一个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点点。太高兴了我提着粽子还合了影。
满载丰收成果的我们一到家,就开始下锅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厨房里等着粽子的出炉。随着锅里水的沸腾,一股箬叶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过了好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还和妈妈包的蜜枣粽比开了。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7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中国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中国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中国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中国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中国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篇28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本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本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棕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棕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棕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何不做一个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棕子,我感觉我这个心形的'棕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美味的棕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本年的端午节既特别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