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后感【精选6篇】》
《姥姥语录》读后感(精选6篇)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1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读完后就肯定会有一些感受。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 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
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
倪萍对姥姥很孝敬,为了让姥姥穿新衣服,就说单位回收旧衣服,一件旧衣服一百块,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旧衣服都拿出来,还到表妹家收回50 多件。为了不让姥姥整天没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还特意给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对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倪萍对姥姥的关爱和孝敬。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 ”我有那么老吗? 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 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2
放假在家,读了倪萍的姥姥语录,心里满是感动,书中回忆了倪萍与姥姥的相伴生活,五十年风雨的守护与关爱使人无不深深的感动与敬佩,感动那山东老人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智慧,感动倪萍与姥姥间那饱满真诚的爱与情。
书中并没有姥姥的照片,而我却似乎从倪萍的文字中看到了她的模样,一个活的明明白白的老人。
她是一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的教育,却把人生的哲理看的透透彻彻,她从生活小事中告诉我们如何体会人生,面对生活。姥姥的每句话都让我感受深刻,她的话语富含着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她那句“快乐你别嫌她小,一个虽小,可两个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人不能一天总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又能遇上几个一百个快乐呢?是啊,知足者常乐,乐就是福。她是个平凡的人,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她没有什么烦恼忧愁,是她教会了我如何乐观面对生活。
想想书中姥姥的语重心长,那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理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这不禁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同样也是姥姥一手带大,十四年的成长与关爱,她一直陪在我身边,如今我长大了,可在她老人家眼里我依旧还是个孩子,今年冬天下了场大雪,那天放学时见姥姥一个人在风雪里张望着,我握紧她冰冷的手寻问她来干什么,却只听她说了一句”雪大天黑不放心,来看看你回家了没有“ 我鼻子一酸也没再说些什么,只是紧紧的握着她的手,像小时候她紧紧拉着我的手一样,和她慢慢的一起回家。 回忆自己的姥姥,书中倪萍姥姥对倪萍的关爱我更是感同身受,更加觉得亲情的美好,姥姥年纪大了,我会及时的爱我的亲人。
质朴的语言中流露着真挚的情感,那么亲切而温暖,我已深深的爱上那位可爱的姥姥,合上书,我不会忘却,姥姥的句句话语,那零零散散的记忆陪伴着我去走前方的路。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3
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
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
我很喜欢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说,她小时候偷了生产队的麦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馍吃。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认了是自己偷的。最后姥姥用一大锅馒头告诉了作者,公家的东西不能偷。在那个少粮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费那么一大团面来教育一个5岁的孩子。那这个孩子有什么理由成为一个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为家庭教育问题吧?如果中国的姥姥,亲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样善于教育,那何来不良少年之说?
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虽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却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话打动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真理。人这一生中,乐就是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4
经过张建平校长的推荐,我在网上订购了四本全部出自著名主持人笔下的书籍。其实,我在之前并不认为这四本书会有多好,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我真正去看之时,我发现我错了。其中,倪萍的《姥姥语录》深深打动了我。
这一章主要写的是姥姥离世前,倪萍先后用整理报纸、剥瓜子的方式,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变着法儿不让姥姥老“,但在姥姥病危时,未能赶回去见姥姥最后一面,留下终生遗憾并沉痛怀念至今。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种善因得善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姥姥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认得字,但却对做人的准则有实实在在的领悟。我们这些受着高等教育成长起来的”文化人“,是否想过”我为人人“?有没有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别人?有没有肆意浪费着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不曾意识到节约克制?有没有翅膀硬了,就再不会关心含辛茹苦哺育自己成长的长辈?这足以使我们这些”文化人“深刻反思一通。
同时我发现,所谓的平凡人,智慧却是非凡的。姥姥和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一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比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运用做人的道理。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智慧,那些优雅得体的待人接物之礼,不知道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懂得?
回想自己故去已久的姥姥,也是把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了子女和后人,默默无闻地走过了自己的一生。对于她象大树一样的无私、无言,作为后人的我,又怎能不敬重和感念呢?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5
久没有看过一本书,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气读完。一个99岁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书,吃过大苦,也享过大福。朴素无华的语言里饱含着世间最透彻的智慧。两个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经常是潮湿的,想到两年前已经离开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话语曾经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为我的外婆写一点东西,几度提笔,几度垂泪,几度止笔。外婆是个佛教徒,每天过着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动荤腥,正月七月要守斋。外婆的腿动过两次大手术,这让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终认为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这一生才会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点燃一支香和一盏油灯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团上前额着地,低声细语,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减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着保佑一大家四代几十口人能够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够工作顺利,读书的能够学习好考个好学校。最后扶着灶台艰难的站起来。20xx年的国庆,我回老家看她,带着相机专门想要给她和外公照相,对着镜头她双手合十习惯性的做了一个礼佛的姿势,神态安详,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妈妈翻着以前的老照片对小侄女说:“姗姗,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妈妈了呀。”小侄女才刚一岁,这话更多的是呢喃自语。听到我觉得很心酸。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也会说同样的话。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时想要为父母做一顿饭,洗洗碗,帮妈妈带带小侄女,陪他们买买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着。却发现能够为父母做的却是少之又少,内心的愧疚无以言说。
摘录倪萍《姥姥语录》部分语句如下: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装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给你希望,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有多大劲就往前走多远,老天会帮你。别再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了。
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
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钱才值钱。
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有一百个快乐,一辈子能碰上几个这样的日子。
《姥姥语录》读后感 篇6
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样,但我隐约间感受到——一个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读完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的倪萍,在经过了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 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是啊!今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温暖无处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 这本书及时提醒自己爱我的亲人。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