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读书心得体会汇总三篇》
《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
《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研究,正确的指导幼儿阅读活动,在园长的推荐下我读了《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这本书,书中记录了王春华老师从20__年以来,走进全国各地很多的幼儿园,足迹从西北到东南,和当地的孩子、家长、老师们共同体会阅读的快乐,推动绘本共读的心路历程。
《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是一本幼儿绘本阅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共有三章。第一章走进纯真的童心深处,是作者的共读理念。第二章建立平等的对话阅读,是属于作者的共读策略。第三章润泽丰富的精神世界,则是作者的共读追求。
读了这本书最让我钦佩的是王春华老师运用的“儿童观”与儿童进行共读,“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涉及儿童的特性、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正确的儿童观,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并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之成为独立的人格,成为能动的主体去认识和变革自然和社会,同时也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在书中的“尊重孩子,身到心也要到”中说到了,对于儿童的尊重和对儿童阅读能力的信任,不能只是一个观念或一句话,更应当贯彻在共读的环节安排、共读者的引导策略中。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她说看到的“成人主宰”的局面不也是我们经常会去使用的教学模式么?而这种模式让孩子的自由度、自主度、创造空间,被成人营造的高结构的规则气氛扼杀了。她以《可怕的大妖怪》绘本教学为例,她先讲述着故事内容,再将孩子们的发言做好详细记录,然后对孩子们的话稍加梳理,发现孩子们特别关注的是故事里呈现的“近大远小”的现象,而最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则是最后大家和谐相处的安宁和幸福。其实,在她与孩子共读前,以为孩子们对“近大远小”不感兴趣,因为在孩子的生活中类似的经验不多,因此预设了另外的话题。通过现场孩子们的讨论,王春华老师灵活的转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她的观点是:孩子的关注点焦点应该成为讨论的切入点,因为那是孩子们有感而发的、有共识的问题。这让我想到在我们进行绘本教学时往往是我们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让孩子按照我们所预设的问题去回答、思考。在今后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时,我也要“尊重孩子,身到心也要到”,这样的绘本阅读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最让我值得学习的是王春华老师的细心,她在文中提到共读布置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桌椅、绘本、书架、书签。她在文中详细的说明了这些物理环境使用方法与起到的作用,例如:书签的作用,在共度时她会带着一个书签盒,里面放上很多书签。一种书签画着问号,用来标记共读时看不懂的地方;另外一个画着笑脸,用来夹在最喜欢的那一页。在共读中使用书签,一是起到标识作用,孩子可以借助书签找到自己喜欢的页面;二是让孩子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这也激发了我的灵感,可以让大班的孩子在阅读前设计属于自己的书签,将自己喜爱的、困惑的、不懂得地方设计标记,然后在阅读时使用其中,不仅增加孩子对阅读的喜爱,而且还能够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阅读完王春华老师的.《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的阅读教学方式与方法,更是跟新了我对绘本阅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我要投入到实践中去。
《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常有人把阅读写作“悦读”,这是在阅读基础上更好的诠释了阅读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我理解的亲子绘本阅读就是宝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共同阅读美好的故事,看美好的图画。要说心得体会,我觉得我们收获的就是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俗话说:“给孩子十本书,不如给孩子一本好书;给孩子十本好书,不如教孩子一个好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十个好的阅读方法,不如给孩子一个能陪他一起阅读的爸爸妈妈”。因为不管书在好,方法再怎么巧妙,都比不上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而陪同孩子阅读也是一种幸福。在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睡在床上,一起细细浏览绘本故事,或者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那一幕是多么的温馨,多么幸福。
孩子很小就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从最初的看图识图、诗歌、睡前半小时,到现在正式的绘本阅读,《三只小猪》、《龟兔赛跑》、《小马过河》、《一切因为有你》、《小熊不刷牙》……每次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孩子都乐此不彼,专心的听着,而此时也是孩子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常常读到一本好听的绘本,他都会和我说“妈妈,我要再听一遍;妈妈,我还要听一遍;妈妈,我还想听一遍。”而“再听一遍,己成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渴望,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孩子正因此不断的在成长。
非常感谢学校举办的绘本阅读活动,也非常有幸能去幼儿园为孩子们说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互动,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开心的听着,作为家长的我们,何尝不欣慰,而最终我会发现,原来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成长。
阅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看书习惯;阅读,让孩子的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阅读,更能丰富孩子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幼儿早期阅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多忙,我们都要一如既往,坚持做到每天为孩子讲故事,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要和孩子共同进入阅读时光。别小看这每天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它能让你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它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前段时间,去宋老师办公室送材料,宋老师让我给王倩捎了四本书《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当时拿到办公室,就被一些初为人母的同事拿过去看了起来。我也拿了一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说实话刚开始没有看后面的内容。我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很长时间没有看,然后就还给了王倩。
一天中午,闲着没事做,就拿起了徐老师的这本书,翻到后面的实践操作内容,瞬间了吸引到我了。感觉这本书真的好好啊。对于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在之前,给俊博读故事书的时候,又是为了快点读完,我的语速从来没有体会孩子的感受。而花婆婆把绘本阅读分为三部分。1、听赏阅读2、品味阅读 3、讨论阅读。并且非常注意画面的节奏感和连贯性。从这一本书中让我有了很多启发和共鸣。
《红气球男孩》这是一本来自韩国的绘本,主要介绍了一位小男孩害羞,他的妈妈并没有去说他,而是给了他一个气球,小男孩用气球遮住脸就不害羞了。关键书婆婆还引导孩子提问:红气球是哪来的?有什么作用?一系列的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总结出,小男孩晚上的时候不用红气球?为什么不用红气球?最后红气球去哪了?
《我是小小理发师》我们小的时候都会穿过妈妈的高跟鞋,妈妈的衣服来模仿大人。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却是模仿理发师的样子给自己家的小狗理发、染发。最后弄得家里一团糟。对于大部分的成年人,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团糟会不会都是火冒三丈!主人公的妈妈并没有去责怪他,批评他而是表扬他。通过书婆婆和孩子们的共读,孩子们都吐露了心声说渴望有一位这样的妈妈,如果爸爸知道了会怎样怎样?这让我深深的反思,我们应如何对待孩子,就像作者说的,想尊重自己一样去尊重孩子。
《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熊不喜欢喝粥,家人并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强迫他。而是把粥里面放了一些浆果。但是他还是不会喜欢喝,家里人仍没有责怪他,而是把粥端到了老树桩上“魔鬼熊”喝,关键是第二天碗里的粥真的没了,这引发小熊做了一个他与魔鬼熊的梦,梦醒之后,早饭喝了两碗粥。小孩不喜欢吃的东西,大人们并没有强加给他,也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想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解决。
《安珀在等待》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在农地干活,忘了时间,中午放学回家,家里没人,我就一直在门口等着。那时候心里特别烦躁,别人都去上学了,我的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终于把她们盼回来,我的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我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看到我哭了,还在那里说:哭什么哭,不就是来晚了吗?快点吃饭好去上学。但是从那天以后,妈妈都是在我放学之前回家。这本书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主要讲的是一位小朋友,放学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而他的爸爸还没有来接她。画面中出现了很多钟表,每一个钟表表示的时间都不一样,在小孩等待的时候它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他联想到把爸爸带到月球上去,然后小孩自己去很遥远的地方转一圈,让爸爸尝尝等待的滋味。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教会我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不做保姆型、裁判性、纠错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