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优秀7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
桥梁工程论文 1
1.1荷载引起的裂缝
1.1.1直接应力裂缝产生原因
在对桥梁进行设计时,设计员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模型或者漏算荷载,导致桥梁的结构尺寸不合适;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预制结构受力情况不够了解,施工设备没有合理地安放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桥梁投入使用后,通过桥梁的车辆超出设计载荷。此外,暴雨、地震、海啸等恶劣的天气环境,也会导致桥梁裂缝的产生。
1.1.2次应力裂缝产生原因
常规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桥梁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因此,在实际的外载荷的作用下,就会导致桥梁结构的开裂。此外,桥梁的某些特殊的结构,如开洞、设置牛腿等,因其结构比较复杂,对受力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时,会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导致桥梁裂缝的产生。
1.2水分收缩引起的裂缝
通常,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蒸发,或者是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湿。大致可以分为塑性收缩、缩水收缩、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这四种收缩方式。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大概四个小时左右,水泥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程度非常激烈,混凝土中的水分以非常快的速度蒸发,混凝土由失水收缩过渡到塑性收缩。接下来,混凝土逐渐硬结,而混凝土表层的水分则会渐渐蒸发,使得内部湿度下降,进而引起混凝土的体积也慢慢变小,这种收缩就被称为缩水收缩。混凝土结硬过程中,水泥和水之间会有化学反应发生,也就是所谓的自生收缩,并且这种收缩不受外界湿度的影响。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中的成分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即炭化收缩。炭化收缩一般只有湿度在50%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1.3地基引发的裂缝
桥梁工程在设计之初,都会进行实地考察,如果地质勘查不认真仔细,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就不能得到保证。地质特点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否则,就会导致地基变形的发生,地基变形通常包括地基下沉或者水平方向位移,地基变形会导致桥梁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而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能是有一定范围的,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引起桥梁结构开裂。此外,冻土也会引起地基发生沉降或产生水平位移。桥梁在投入使用后,因其不断地受到外部荷载的作用力,也会逐渐导致地基变形的发生。
1.4温度引发的裂缝
温度变化因素有:年平均温差引起的均匀温差;日照引起的昼夜温差;季节引起的温差;蒸汽养护或施工时措施不当引起的温差;不可抗拒力引起的温差。温差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发生变化,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下降,影响到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1.5施工工艺不当引发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很容易引发裂缝的生成。要根据桥梁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件的质量,防止裂缝产生。导致的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支架和模板的施工工艺不规范。对于支架的施工,要确保支架达到预期的压实,其刚度也要符合建设条件的要求,否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后,支架在压力下产生变形,引发下沉。对于模板的施工,则必须保证模板刚度符合要求,否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后,会导致模板变形。对于混凝土运输的距离和时间也要加以控制,不过运输不当,就会使混凝土蒸发的水分量超标,发混凝土坍落度偏低。此外,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要以合理的速度进行浇筑,如果速度太快,会引起混凝土在硬化之前没能足够的沉实,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沉实过大。
2裂缝修复措施
2.1对裂缝进行温度控制并进行温度预测分析
未雨绸缪,在没发生裂缝前就对裂缝进行温度控制和预测分析。在科技进步,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采取很多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裂缝加以预测和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对混凝土所处的温度场进行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充分考虑施工地的环境和气候,制订合理的温度控制标准和养护方案,确保施工期的混凝土质量,防止裂缝的产生。
2.2采用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中修复裂缝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在进行浇筑前需要对浇筑过程中的分块、分层顺序、浇筑物体的流向以及需要浇筑的长度、宽度、厚度和时间进行严格而精密的计算。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加强振捣的强度,防止漏振和过振的发生,并且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混凝土能够持续供应,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浇筑完成后,要做好水泥浆的清理工作。浇筑后的三四个小时内,首先要将混凝土表面刮平,使混凝土表面平整,接下来用铁滚筒进行碾压,增强混凝土的严实性。修复工作完成后,还要定期进行养护,把裂缝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3采用通水冷却方案
修复混凝土裂缝时,需要进行分层浇筑,采用具有冷却水管的薄壁钢管,不仅可以避免管道漏水和阻塞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通过试水很快判定漏水和阻塞等问题是否存在。此外,通过对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
2.4压力灌浆水泥灌注法
桥梁工程论文 2
1.1原材料多而杂影响混凝土性能
桥梁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混凝土的原材料存在多而杂的情况,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而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材料差异较大,这就很难保障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如海工混凝土是一种性能较高的新型产品,但是检验指标较多,在验收过程中不仅需要测量强度,也需要考虑抗腐蚀性、抗碳化以及碱骨料反应等。而在应用一种新的混凝土材料时,也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与材料是否具有适应性等。
1.2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以及混凝土抹面、振捣人员不足等问题。而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倾向于使用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材料,或者在抹面等混凝土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操作,以及为了提高速度盲目采用洒水的方式抹面,这些行为均为桥梁的后续使用埋下隐患。同时缺乏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检验的工作人员,并且对新型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不足,无法根据施工材料的变化来调整混凝土施工工艺等。
1.3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不到位
桥梁工程的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由于混凝土施工在验收阶段的指标较多,如稳定性、强度以及氯离子渗透度测量等,这些都增加了现场质量控制的难度,并对现场施工的环境等有很高的要求。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管理,必然会影响到桥梁工程的整体性能。
2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在桥梁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进行检测,保障所有施工材料符合标准。例如,水泥应该注意其配方、颗粒以及新鲜程度等。水泥在生产后有一段时间的水化期,并且温度较高,容易吸附外加剂,与混凝土拌合时需要大量的水,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而在夏季生产水泥时由于温度较高,对于混凝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如果水泥的颗粒度若小于10微米,将增加用水量,并降低整体流变性,因此应该控制水泥颗粒的平均直径在20微米左右。部分水泥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助磨剂,而这些添加剂若与掺和料无法有效适应,将直接影响到水泥的稳定性。在挑选粉煤灰时应该注意其颜色、外观以及密度等。粉煤灰的炭含量可以通过颜色反映出来,而颜色的变化也影响到整体的外观,若其中的炭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水分滞留。通过对粉煤灰的密度等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原料的品质以及均匀性,并且在磨细时注意加入辅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粉煤灰中炭含量的评价指标有需水量等,若其中有较高的炭含量,将增加用水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要加入外加剂,如胶凝材料等,应该保障在进行混凝土配比前完成,并注意这些添加材料是否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部分适应性不佳的原材料,如水泥颗粒较细以及外加剂吸水性强等,都可能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最终的性能。而对于硫、碱含量不同的水泥材料,与聚羧酸等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且在加入助磨剂后容易出现无法适应的问题。
2.2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应该严格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并明确施工工艺、流程与特点等。在混凝土搅拌、振捣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结合原材料的质量来制定不同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在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也应该保障其综合性能。在桥梁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规范中,对于胶凝材料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中对于这种材料的需求总量较大。例如我国北方地区,在浇筑水下桩基等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在季节交替时也因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于一年之中温度的变化较大,在拌合混凝土时其强度、含气量以及凝结时间等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来保障混凝土的稳定性。对标准养护配件等进行测定,这是评价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非标准养护配件进行测定,能够评价施工结构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比这两种测定方法存在的差异,并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便利。
2.3对混凝土运输的控制
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拌合地点一般与施工地点并不一致,因此在根据配合比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后,还需要将这些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而混凝土拌合后的管理与运输,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出现水分蒸发等情况,且其中容易离析出水泥颗粒,其中的含气量以及塌落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若运输过程中无法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并且无法保障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具有连续性,若混凝土运输无法满足浇筑需求,也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尽量减少运输里程,并有效避免混凝土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此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求。
2.4对混凝土振捣的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并且保障各项安全措施设置到位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不同,最终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密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综合考虑拌合度、温度以及振捣能力等,并严格按照设计工艺操作。混凝土振捣有机械与人工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混凝土的体积灵活选择。在浇筑时应该保障振捣均匀、及时,并且控制振捣过程中不出现大气泡,也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对支撑设施的稳定性进行测量。
2.5做好全面的质量监管工作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全面的质量监督,也包括施工后的养护等。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若发现混凝土施工中有与施工规范不符合的情况,应该及时与监理部门沟通,并调取相应的试验数据。同时相关部门应对混凝土建设市场进行规范,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审查,把好桥梁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关。对于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薄弱点以及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和弥补,以此保障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3结语
桥梁工程论文 3
地基处理是工程技术措施中的一项,一般用于对支撑物建筑地质的承受能力和抗渗能力进行改善。它的处理方法大多分为两种:岩土加固措施和基础工程措施,对于在工程中不改变地基的一般采用基础工程措施,而需要加固地基和岩石来改变工程性质的一般采用岩土加固措施。地基处理技术和建筑物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地基技术的处理不当很容易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严格的对地基进行处理,并且需要做好验收工作,充分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2基处理技术的方法
2.1旋喷桩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对桩区域场地进行全面的清洁,并且挖好排浆沟、检查好高压浆、旋喷钻井、泥浆泵等主要设备,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还需要检查测量仪器、计量设备、测量仪器,以免施工时出现故障;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检查好水泥的合格证,查看是否合格;对厂家的材料、数量和规格进行抽样检验,待合格够再运往施工现场。在施工前时,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对照,对各个桩位的位置用醒目的方式的进行标示,出现的平面误差不得大于50厘米,并由质检员对其进行改良,一直改良至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并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改编。在施工前段时间对各个机具进行逐一的检查,例如:钻机螺丝是否有松动、变速箱和减速箱的完好度、卷扬机的制动装置是否能用、传动机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转、旋喷注浆管是否清洗干净及螺丝是否完好、高压泵内是否残有残渣、各类密封圈是否完好等等,在检查好并确认完毕之后对钻杆的长度进行衡量和标记,以此来方便把握钻杆的深度。在钻孔完成之后,将喷射注浆管插入孔底,以此来进行由下往上的喷灌,再喷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来对照参数,控制喷灌的速度、风速、流量和压力。第一次喷灌完成后发现没有达到目标,应当进行第二次的喷灌,直到达到标准。达到标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对下一个钻孔进行作业。
2.2强夯法
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就是旋喷桩。当然也包括其他许多的处理方法,例如:强夯法,适用强夯法的地基多为地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强夯法比较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流塑性土,这两种土质在变性控制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不高,因此,强夯法更适合。强夯法主要是对土质的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进行改变,使其强度得到提高,减少其压缩性,从而使得土质的质量得到提高。柱锤冲扩桩法一般适用的地基土质为黄土、素填土、粉土、杂填土等等,其是利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来进行确定其是否适用。综合比较法是在确定了地基处理技术后,与其他的方法进行对比,观看哪种方法更加适合,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与桥梁整套模具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3结束语
桥梁工程论文 4
1.1垫层处理
工艺方法就是对软土层较浅的地段进行铺垫处理,对地基上部进行铺垫,材料为垫砂层。这样可以帮助软土固结,起到的是上部排水的效果。同时砂垫层可 这样处理是为了保证填土和地基处理双重效果,同时也可保证施工机械的顺利通行,但是必须考虑施工机械和作业载荷来选择合适的砂垫层厚度。从实际应用上看,如果仅仅采用垫砂层来对软土进行固结,需要的厚度很容易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在应用中砂垫层应配合其他固结措施共同来保证软土处理效果。在对砂垫层进行施工时应注意放样,进行摊铺作用时应选择自卸车辆与推土机配合,做到均匀一致。在使用透水性较差的材料作为填料时,应对端部进行妥善处理。
1.2浅层排水法
一些软土地基上土质较好但是含水量偏大,因此在处理这样的软土基时可以进行排水处理,利用沟槽等对表层水进行排除,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保障设备的通行。同时也可发挥沟槽在施工中持续排水的效果,并配合回填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维持表层软土的渗透性,并对其进行压实。在布置沟槽的时候应注意利用自然坡度,回填而出现沉降时则应观察坡度改变,制定调整计划。注意防止四周的挖方位置的渗出水进入到填土范围。表层排水工艺应注意加密沟槽增加排水的能力。施工中即便一些沟槽被破坏也可保证排水的效果。沟槽的设置应按照工艺标准执行,宽度在半米左右,深度则应在一米内,填土之前应在沟槽内填入砂砾使
1.3材料铺垫工艺
一些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出现沉降以及侧向的位移等情况,此时可以利用铺设材料对软土位置进行加固,强化软土承载力保证机械通过。目的是减少沉降和侧向移位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这样可以提高软土的支撑能力,用于铺设的主要材料是无纺布等。
1.4添加剂加固
这样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粘性土壤,利用添加剂对表层的土壤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表层土壤的固结效果,提高抗压缩性和强度等性能。主要是对地基承载能力加以提高,保证机械运行的安全。添加剂通常是生石灰、熟石灰、水泥等。利用石灰作为添加剂就是利用其对水的吸附作用,使之与水反应降低土壤含水量,从而固结成团。同时也可对土体进行加固与稳定,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2深层加固工艺
2.1加载工艺
加载法就是对软土施加外力,增加软土基的沉降速度,降低软土的孔隙率以及含水量等,使之固结速度加快。提高地基的强度反之填土路面出现大范围沉降。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就是减少孔隙水压提高应力的方法以及地基增加总压法。减少孔隙水压的方法是依靠大气压加载促进固结大气压加载。地基总压是依靠填土的载荷对软土进行挤压。但是加载法会造成软土的形变容易影响周围的地质结构,所以加载的同时应对周围进行围护,降低其影响范围。填土加载的时间和载荷应根据实际的软土性质确定,主要的目标就是对桥梁地基沉降量进行控制,保证施工后地基沉降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施工中应注意对载荷施加的速度和稳定性,并对整个压载过程进行观测,因为沉降的效果不是完全可以预判的,应在达到设计标准后停止加载,防止对地基的额外破坏。
2.2强夯工艺
强夯工艺是利用重锤对地面的冲击力来减少孔隙率,并挤压排水,从而使得软土加速固结。实践证明强夯后的软土地基可以增加几倍的承载力,压缩的范围可以达到十几倍。其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且效果好,同时施工速度快且成本较低,节约材料,只需要简单的机械就可完成对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基础加固。但是在使用中应注意适应的范围,如饱和淤泥粘土和淤泥等应慎重选择,否则会出现不良的效果。公路桥梁施工乃至公路工程中强夯法较为常见。
2.3粉喷桩工艺
粉喷桩是一种深层加固技术,主要是深层搅拌的方式将凝固剂注入到土层中。是一种加固粘土地基的重要方法,利用水泥和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机械搅拌机将软土与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与粘土之间的反应促进粘土硬化, 此种工艺主要是适应饱和粘土层,对于淤泥质和淤泥质土、粉土、含水量较高的粘土较为有效,加固深度较大。
2.4水泥搅拌桩工艺
搅拌桩利用石灰和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的工艺与软土结合起到固化软土的效果,固化剂在土层深处和粘土反应,经过一些列的理化反应形成强度高且稳定性较好的复合型地基。水泥搅拌桩的工艺主要是针对粉土、松散砂土等都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其优势是施工过程对路堤干扰较小,对扩建工程较为适应。施工前应保证场地平整,如果有低洼凹陷等应进行填土,同时清理场地使得搅拌机械可以顺利就位。
2.5竖向排水固结工艺
该工艺将垂直的排水柱设置在粘土地基中,缩短了排水距离,促进地基排水,并加速固结。固结后的软土地基可以增加抗剪强度。垂直排水工艺分为砂井排水和纸板排水。根据砂井的施工工艺方法不同砂井排水可以分为射水式、螺旋式、打入式、振动式等。砂井法在应用中还应与其他方式配合,如加载法或者填土法等。对软土层较厚的地基更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相对效果差。使用中如果为了稳定则重点对填土坡下进行处理;为了防止沉降则在路基顶面宽度下进行处理。设计排水砂井时应进行试验与分析,确定处理范围和直径等,分析处理后的沉降程度,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再次计算。
3结语
桥梁工程论文 5
1.1底篮平台
底篮平台的构成主要包括横梁、底纵梁、后下横梁以及底模。通常情况下,前、后下横梁对双拼工字钢进行运用,而纵梁运用的是单工字钢,纵梁栓接固定前、后下横梁,在纵梁上对底模进行铺设。
1.2吊杆系统
底篮平台的吊挂是通过前后吊杆实现的。前吊杆主要对梁段现浇施工荷载进行承担,并可通过采用千斤顶顶升降挂篮,在后横梁两端的后吊杆上进行布设,主要发挥升降和行走挂篮,对挂篮自重荷载进行承担。该两种吊杆对Q345B钢板带或Φ32精轧螺纹钢得到运用,在腹板外侧和底板中部的吊杆上实施布设,上端在已浇混凝土梁段底板和翼板上实施锚固,对梁段现浇施工荷载进行承担。
1.3行走及锚固系统
挂篮行走体系的组成主要包括滑道、后走行轮、滑板及顶推千斤顶。行走轨道处于主桁架以下,主要是由两根工字钢构成,在腹板顶面运用扁担梁和腹板对螺纹钢筋进行竖向精轧并得到锚固。在主桁架竖杆处主梁下安装前支点滑板,并运用后行走轮在主桁架尾部进行安装。在挂篮行走的过程中,前滑板处行走轨对压力进行承受,在轨道上翼板下钩设后行走轮双轮,轨道对行走轮构成反压,使挂篮整体平衡得到保障。桁架纵梁尾部上的反压型钢和精轧螺纹钢筋共同构成挂篮主后锚,当挂篮行走就位以后,采用精轧螺纹钢在已浇梁段上锚固主桁上的反压型钢。
1.4模板系统
底模、外模和内模三部分是构成挂篮悬浇箱梁的模板。底模对大面积钢模进行运用,钢板作为面板,扁钢作为肋板,根据方格状进行布置。运用冷轧钢板,使其发挥外模面板的作用,通过单个构件构成骨架。在翼板下对外模滑移轨道进行设置,在前上横梁上将前端悬挂上去,并在已经完成的箱梁一般下悬吊后端,挂篮行走过程中,滑移轨道和侧模会一起前移,通常运用竹胶板拼装、钢管脚手架支撑作为内模。
2挂篮施工的施工要点及安装工艺
2.1挂篮行走施工
2.1.1将内外滑梁的后吊杆拆开,使主梁的其他约束放松,运用压轮器替换压紧器。
2.1.2运用倒链滑车向需浇筑梁段的设计位置进行主梁系统连同滑梁的滑移操作,并在已浇梁体上锚固主梁系统,在后横梁上使内外滑梁得到有效连接即可。
2.1.3将梁体上底篮和侧模的约束放松,并落在外滑梁上,将约束解开,通过外滑梁,运用倒链滑车,向浇筑梁段的设计位置进行牵引。
2.2制作及安装钢筋的施工要点
在现场绑扎的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平面尺寸进行测量放样,再结合放样标记,对各种钢筋实施依次安装。先对底板钢筋进行绑扎,在底板端模安装好之后,再对混凝土垫块进行支垫。运用架立钢筋的方式将底板上下层钢筋构成一个整体,再对腹板钢筋进行绑扎,牢固连接底板钢筋,内模托架和内模的安装。最后对顶板和翼板钢筋进行绑扎,确保纵向钢筋处于水平顺直而竖向钢筋处于垂直的状态。
2.3整体施工要点
以箱梁全断面一次悬浇施工技术为例,说明整个施工要点:
2.3.1输送混凝土。
若箱梁设计运用的是C60混凝土,属于一种高强混凝土,运用拌和站集中搅拌,对水灰比实施严格控制,将坍落度保持在10~14cm范围内,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能与设计和现场施工要求相满足,通过2~3台混凝土罐车向墩位下进行运输,通过单台输送泵向梁段处泵送,并对称开展梁段浇筑施工。
2.3.2混凝土入仓和分料的方法。
在内顶模的支撑托架上对混凝土入仓及分料系统进行附着,混凝土从泵管通过向顶模料斗内进入,再通过溜槽,根据要求连续均匀地向腹板和箱梁底进入。
2.3.3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浇筑底板混凝土:将混凝土自由卸落的高度保持在小于2.0m,出料口混凝土堆积高度控制在0.5m以下,控制分层浇筑的高度,使其保持在30cm左右,运用插入式作为主要的混凝土振捣方式得到应用。浇筑腹板混凝土:由于腹板相对较窄,钢筋和预应力管道较为密集,为了避免混凝土有离析现象产生,除了需要根据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以外,还应对上、下游腹板的对撑浇筑进行严格控制,使其高差保持在1m以下,促使挂篮的平衡受力得到保障。运用6~8m长定制专用的插入式振捣版以及2kW以上的振动器相互配合开展腹板混凝土的振捣施工。
2.4挂篮脱空、前移及就位
2.4.1挂篮脱空。
先放松下降底模前后横梁上的前后吊杆约10cm左右,使底模板与底板混凝土地面脱离,将底模后吊杆和底板混凝土的连接接触,再对外模和内模的对拉螺杆拆除,并将两者之间其他约束连接解除,放松下降两侧外模行走梁上的前后吊杆约20cm,使外模与翼板混凝土地面和腹板混凝土侧面相脱离。最后用手拉葫芦,通过连接铰将内顶模下端向内收拢,再放松下降内模行走梁上的前后吊杆约15cm,使内顶模托架携内模整体与顶板混凝土地面和腹板混凝土侧面产生脱离。
2.4.2挂篮前移及就位。
先找平已浇筑段,铺设与锚紧滑道,并在两侧滑道上将前移距离标记做好,在前端对临时限位挡块进行焊接,再采用10t手拉葫芦在主桁架尾部配钢丝绳并打上保险,通过两台5t卷扬机与转向滑轮、钢丝绳等进行配置,对主桁架前支座进行反向拖拉,使其与底模、外模同时前移就位。在挂篮前移就位以后,与安装的相关要求相结合,开展立模就位施工,向下一梁段开展施工操作。
2.5拆除挂篮
在完成桥梁悬臂浇筑梁段施工之后,即可开展挂篮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通常应在外滑梁上通过倒链滑车将底篮和侧模连接,将后锚带和斜拉带拆除,使其他约束得到放松,运用外滑梁和梁体,向安装梁段后对挂篮进行移动,再开展拆除工作。在拆除的过程中,应按照先安装后拆、后安装先拆的原则进行操作。
3提升挂篮施工有效性的措施
3.1预防挂篮整体坠落的有效方法
应对工况的配重块数量及锚杆数量的是否正确进行认真核对,检查锚杆位置、预埋锚杆数量位置以及预留孔位置是否正确,且是否有出入存在,应运用有效的补救方法进行处理。对合格可靠的锚杆、螺帽、连接器以及反力支架进行配套使用,并开展定期检查,以保障良好的状态。对连接器和锚杆进行长度标识,使锚杆旋入连接器的足够程度得到保障,确保连接器对中进行顶紧连接,保护好参与锚固的滑道和滑座,不得随意进行氧割,造成滑座反扣板出现损坏或滑道与混凝土梁体锚固不牢的现象。在行走时,另外对浇筑锚固钢镫,使其发挥着保障作用,钢镫应与主梁面存在2~3cm的空隙。不仅能够对行走起到保障作用,而且一旦行走锚固有意外产生,浇筑锚固钢镫则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移动时,应注意对保险钢镫的位置进行随意随时挪动,在下坡行走时,还应在主梁上运用卷扬机穿滑车组进行系结,作为后梢进行慢慢溜放,避免有自动溜动的现象产生,从锚固范围内冲出。
3.2底板混凝土滑落的防治措施
与底板混凝土滑落问题相结合,对以下防治措施进行运用:根据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严格施工,在施工开始之前,应对模板尺寸及底板厚度开展校验,使每个断面波形管坐标与要求相符得到保障。在张拉预应力筋时,应确保混凝土强度与设计要求相符,避免端头张拉锚具造成混凝土挤坏的现象发生。将底板拉钩钢筋和防崩钢筋的安装做好,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开展施工,对相邻底板的拉钩进行安装时,禁止有过短或过长的问题存在,并拉牢固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做好,使合拢段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保障。在浇筑施工之前,应对浇筑混凝土前底板上存在的木屑通过高压水进行彻底清洗。
3.3纵向预应力管道堵塞问题的处理
运用质量较高的PVC衬管,该类管道存在强度高、质量轻且韧性及耐久性好等特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未来得及及时振捣,为了避免进浆凝结,应运用清水对衬管进行及时冲洗。在完成混凝土终凝之后,应及时取出衬管,然后通过清水对管道实施冲洗。在安装预应力管道时,应先将一部分管道伸出,并对管口封堵处理工作做好。运用两个定位网在接头两端进行安装,使接头牢固得到保障。使接头长度控制在超过30cm,接管应达到对紧状态,避免中间有较大空隙产生。
4桥梁悬臂挂篮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桥梁悬臂挂篮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应将静载试验做好,在各个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应反复检测各中线和标高,在挂篮行走过程中,先将速度放慢,避免有挂篮扭转的现象产生。运用冷拉操作的方法对螺纹钢进行运用,尽量与电焊原理相结合,避免有不足的现象产生。在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时,应将其保持在超过8小时。然后,在安装挂篮之后,由于塑性会有变形现象产生,因此应使变形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在安装之后还需要开展挂篮的加载预压。
5结语
桥梁工程论文 6
1.1施工技术的合理性
桥梁上部预制和下部结构施工,两者可以实现同步施工,因此提高了桥梁的施工进度,大大缩短了工程施工工期;节段梁整孔拼装合理、分段预制减轻了桥梁自身重量,并且型号尺寸相对较小方便运输;在梁体分段上,可以在固定台座上预制,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并且在截面之外预留了一部分钢筋,为节段梁拼装和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节段梁预制在工厂中更容易文明施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节段桥梁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对施工的具体环境没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拼接的施工技术中,占用面积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既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性,还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并且在施工期间即使不适用支架也不会影响施工进度,相对较短的施工工期、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非常满足城市桥梁的施工要求。
1.2节段预制技术的耐用性
桥体外部与内部预应力的耐用性对桥梁工程具有重要作用,桥体内部预应力的耐久性在灌浆密实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实用要求,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工程管理上,要实现灌浆的密实性难度很大。因此采用辅助空压等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及时更换、补张拉,并且方便检查,更有利于节段桥梁预制技术对桥梁耐久性的保障。
1.3节段桥梁的造价
节段桥梁具有很多优点,会使很多人普遍认为节段桥梁造价高,导致对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产生误解。其实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桥梁建设工程中,节段桥梁的造价会明显低于悬臂浇筑以及移动模架。
1.4应用领域
节段桥梁预制技术虽然在很多层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关注。这种先进的节段预制技术一次性投入大,小平车与预制模板是节段桥梁施工的重要素材,其设计生产需要专业的制造工厂。另一方面,其技术的应用领域存在限制,模板系统在节段预制拼装施工阶段投资量大,投资最优化的目标只有达到一定的工程量才可以实现。除此之外,桥梁在施工前期乳沟设计参数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就不能使用节段预制技术。
2节段梁预制相关技术
2.1节段梁预制准备工作
根据建筑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同一个长线台座上统一连续制作相匹配的浇筑节段,因此必须保证台座的可靠性,节段预制精度控制在地基变形的合理范围内,为满足强度上的承载力,在模板的选择中优先考虑使用钢模模板进行支撑,钢模板端模适用于测模和端模,保证节段的牢固匹配。根据节段的线形要求确定待浇节段的侧模及底模的定位工作,移出就位应严格按照梁体曲线精度进行。节段拼装是否完整,关键在于匹配节段的精确调整,因此要设置便于空间调整的相关装置,在保证承载能力以及强度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可调整的模板系统,满足桥梁工程在节段预制上的精度要求。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保证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也是为了防止支架因为沉降过大的原因或是沉降不均匀而引起的连续箱梁墩顶负弯矩区产生的裂缝现象,是箱梁的总质量下降,因而无法更好的对连续箱的标高进行控制,所以对原地面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
2.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节段桥梁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高标号混凝土的使用量,这是调整桥体预应力的关键,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在桥梁控制挠度、桥体结构设计等环节中可以实现快速、准确、详细的数据分析及整理,方面确定合适的预应力。在节段桥梁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型钢、支架、预制模板的使用数量。混凝土的性能决定着节段桥梁的耐久性,必须保证碳化与变形、钢筋腐蚀、限缩阻裂等问题的出现,选用优质材料和性能较好的外掺剂对混凝土进行配制,并且对不同比例下的混凝土进行性能检测。混凝土较高的强度可以减少徐变、收缩等带来的影响,降低预应力损失。
2.3节段梁浇筑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节段梁分段预制长度4.3米,高度达到了4.5米,且腹板薄、钢筋密度大,容易出现砂线、蜂窝麻面和漏筋现象,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桥梁质量,混凝土浇筑分三个步骤,一是先浇筑底板混凝土,静停半小时后,在浇筑腹板混凝土,避免箱内底板跑浆现象。二是腹板处浇筑混凝土时,加设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共同振捣混凝土。三是腹板混凝土浇筑至三分之二处时静停半小时,在连续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
3结束语
桥梁工程论文 7
1.1桥梁上部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
建筑桥梁工程之所以会在地震中遭到过度破坏,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桥梁上部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对于梁式结构的桥梁来说,桥梁上部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盖梁宽度上,有些梁式桥梁工程在建设中盖梁的宽度不够,使得地震来临时桥梁上部的活动节点在地壳运动中发生落梁与梁体之间的不断碰撞和撞击,从而使得桥梁遭到严重破坏;而对于拱式结构的桥梁来说,如果其桥梁上部的结构不够稳定的话,则会使桥梁上的建筑物以及桥梁的腹拱遭到破坏,并且其拱顶和拱脚也会跟着生出许多裂缝,更严重者甚至还可能会引起整个桥拱隆起部分的变形,其后果非常严重。
1.2桥梁支座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
桥梁支座结构的不稳定是导致建筑桥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另一大主要原因。由于很多桥梁工程在建筑时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抗震功能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其建设也就达不到抗震功能的标准,尤其是一些桥梁在支座连接等方面的构造非常不稳定,或是用于建造支座的材料有所缺陷,从而使得这样的桥梁建筑在发生地震时很容易因受到地震力的强大作用而发生支座变形,更严重者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螺丝拔出、螺丝剪断以及活动支座脱落等现象,最终使整个桥梁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
1.3桥梁下部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
导致建筑桥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又一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桥梁下部结构的不稳定。桥梁若想在地震中避免受到过大伤害,首先就要保证其结构足够稳定以及牢固,如果桥梁的结构不够稳定的话,那么其在地震中将会遭到怎样严重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影响桥梁建筑整体结构稳定与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桥梁下部结构的稳定与否。有些桥梁工程由于其下部结构的建设不够稳定,导致其在地震来临时不足以抵抗来自于自身的惯性力以及来自于支座部位的地震作用力,从而使其下部结构发生严重变形和开裂,进而使得整个桥梁都受到破坏。
1.4桥梁地基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
虽然桥梁的上部结构、支座结构以及下部结构等的不稳定会导致建筑桥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许多严重破坏,然而这些都及不上由于桥梁地基结构的不稳定所导致的桥梁工程地震伤害。比如说有些桥梁工程的地基土比较松软,那么在地震来袭之时,这些桥梁就非常容易出现桥台向河岸滑移或者向河心移动等现象,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且不可预计的。
2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预防对策
2.1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震设计
若想有效避免建筑桥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伤害,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团队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桥梁的防震设计。比如说,以下三种方法就是比较科学的防震设计方法:一、在建设桥梁时采用隔离支座安装在其墩、台之处,能够有效减少桥梁建筑墩、台部位的水平地震作用力,从而避免桥梁在地震中遭到过度破坏;二、可以将桥梁建筑的某些部位设计成具有足够延性的结构,从而使其在遭受到强大地震作用力时能够通过稳定的延性而产生弹塑性变形以延长结构周期和分散地震能量,也即是利用桥墩的延性来达到对地震力的缓冲作用,避免桥梁因突然剪断而遭到破坏;三、采用型钢混凝土等承载力较高、抗剪能力较强、延性较高、耗散能力较高以及滞回曲线较为饱满的新型材料来进行桥梁工程的建设,能够在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的同时有效达到提高桥梁建筑的防震功能的目的。
2.2灵活按照防震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建筑桥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当按照相关防震规范标准进行实施,并同时也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变通。我国的新防震规范标准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功效,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并非所有的工程建设都能够按照其规范标准进行。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团队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当以相关防震规范标准为基础,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特殊设计,从而充分保证桥梁建筑的防震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另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当不断完善防震规范标准,让其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我国建筑桥梁工程的防震功能建设。
2.3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数量
建筑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真材实料,这也是一切工程建设的最重要前提之一。建筑企业不能够为了追求利润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而工程管理人员也必须要对施工团队进行严格监督,必须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数量,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形成。因为如果一旦桥梁工程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施工企业和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那么这样建造出来的桥梁的质量也一定是不过关的,在地震中肯定会优先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