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通用三篇)正文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通用三篇)》

时间: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由于本期我承担了数学教研组长的工作以及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加之学校建修,1-3年级、4-6年级分成两个校部。地点、时间与精力都不利于我开展教研工作,因此任务并没能很好地完成。

但这一切并不能代表我什么都没有去思考。对我校数学教研工作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1、首先,我想代表全体教师表达一种想法:我们都想轻松地把课上得更好。那么我们就得找到一种适合个人及学校教学健康发展的系统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建立我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去谈各位老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们共同学习积累的。

2、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教师的成长也受到一定的牵制。我也想在这里告诉所有的教师,其实,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些有实效的思考与讨论,再加以总结,并作下记载,为以后的再次进行同一内容教学时提供参考,尽量让以后的老师或自己少走些弯路。作为教师每天都要做很多记录,它们很繁琐,但又不得不做。但有一项记录是可以开展的。如每次教学结束后,老师们会很自然的进行本次教学效果的相互交流,每次交流我们都会听到同年级老师们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同样的问题。如在教学三年级《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三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学习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这些直观的手段帮助理解面积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新授时我们都觉得很轻松,在后来的复习课中,单位换算、面积计算,在作业中显得一片混乱。

我们讨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借助直观操作学得很轻松,但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用之甚少,学生没有了应用的氛围,经验也仅仅来自于课堂,所以掌握较差。我们觉得应在实践课中多创设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又具可操作性的活动,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对此过程做下记录,并写出补救措施或对下期执教教师的建议,对个人及学校的长期发展会有深远意义。为什么不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以年级为单位记录下本单元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讨论出的解决这一些问题的措施及建议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比起某些繁琐的记载节约精力,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价值是可以一年一年得以积淀与共享,最终形成风格的。

(1)在开学之初组织每一年级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即将任教的教材进行学习。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有效、最方便开展的促进教师发展的方式。a.我觉得,教师在讲这种学校的公开课前应作适当准备,如试讲一次两次,但决不是做秀,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授课更好的展示出来。这样的课讲出来才有学习的价值。b .在进行评课时,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我校以往的评课,只说“不好的”,不说“好的”。我觉得这种评课方式太片面,不利于全体教师的成长。只说“不好的”,对授课教师个人,授完课,他已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但所有的老师是来学习与借鉴这节课,找到自身发展需要的东西。评课老师应该学会去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与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评课不能单一化,而应该更客观些。c.在每期安排学校教师讲课时,应该涉及教材的各个板块(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与可能性 四、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学习才是全面的。学校组织的“送课下乡”还是值得继续推广的。

3、建议学校对在校或在校外各级开展的优质课等各种课型的授课老师加绩效分,以此作为激励,也以此对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不要觉得在校评选的优秀教师没什么作用,这对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还是有促进作用的。也是可以在绩效工资中以此作为鼓励。

在农村,培养有教育思想的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内在的、主动的力量有所褪色,外在的引导和催化是很重要的。这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因为承担数学教研组组长的工作只有半年,所以很多想法也许不客观、不全面。敬请各位指正!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z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z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z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3

5月6日,我抱着一颗虔诚的向学之心来到东方二小,参加了涧西区新教育的特色教研活动,这场数学的特色课堂之旅,拓宽了我的视野,洗礼了我的心灵,最终收获满满,幸福而归!

王雅梦老师,xx年参加工作,一位年轻漂亮的优秀教师,一开口便用优美动听的话语吸引了我,她执教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异常有趣,侦探元素的摄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以高涨的情绪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老师以寻找王冠为主线,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摆一摆,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带来的乐趣。老师提出的问题任务也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并且让学生通过猜想、探究、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步步找出王冠的藏身之处,获得胜利的喜悦,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享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陈冬妹老师,和蔼可亲,她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阅读课的分享深深触动了我。她分享的数学绘本是那么有趣,我到学校就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也从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然这也需要我不懈地努力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他们体会数学阅读课的无限魅力。

东升二小孙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让我眼前一亮,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我领略到窗外的鸟语花香。

一直以来困惑复习课该怎样上才有效,孙老师这节复习课的四大板块让我获益匪浅,课前学生知识的思维导图梳理展示,是本节课的叩门砖,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便是走向有效课堂的第一步。

第二板块,孙老师的猜一猜:“五分之二”的引入环节,把学生引入有梯度知识整理的环节,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索与交流,努力将能力的形成建构在知识的梳理之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从各个知识点罗列整理,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第三板块,好题推荐,小老师的精彩表现让我震惊,文明有素的语言,有理有据的讲解,恰到好处的评价,积极主动的精彩发言都让我记忆深刻,这些都是我需要在课堂反思和努力的地方。

第四板块,你最喜欢本节课的哪个环节问题?让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又重新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激活了学生思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辩课,对我来说一个新鲜的认知,带着满满地好奇,我观看了两大团队的辩课环节,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唇枪舌战,也没有谁输谁赢的一较高下,只是就本节课中数学的观点去讨论,提出质疑、辩析、解惑。我们观课者也从中获取自己想解惑的问题所在。

总之,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审视和梳理知识点,把知识连成线,结成网,使数学知识一体化,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这样数学课堂将变得简洁、流畅、丰富、自主、开放、高效。

感恩这次美妙的课堂相遇,让我的课堂教学方向更明晰,我将持续努力去打造真正有效理想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