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精选三篇】正文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精选三篇】》

时间: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精选3篇)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 篇1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 篇2

此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知识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对乡村振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此次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对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此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共包括8场专题讲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业态》、《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关键技术、教训、对策及其全国意义》、《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2场现场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x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田园党建)》。经过这五天紧张的学习,感到收获很多。

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

乡村振兴是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20x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x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央已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20xx年到20xx年的战略规划,我县也正在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下步,关键是如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再到“大花园”建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正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婉飞在介绍“千岛湖”成功经验时所讲:“浙江省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匠心。”

(二)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此次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前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x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

(三)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浙大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浙大亚太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毅在总结浙江的成功经验时,在人的因素上用了“敢闯、敢干”2个词来形容。浙江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基层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是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省探索的“抱团飞地”(将贫困村、薄弱村用地指标集约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但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想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比如,鲁家村小火车的铁轨就是修在机耕道上,引领了政策上的创新。

同时,授课老师充分肯定了目前的“大棚房”清理工作当中各级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不乏一些识别不准确,以大棚房的名义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敢于担担子,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扫除障碍。

(四)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才会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竹企总数已经有1200多家,20xx年总产值225亿元,全国第一。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要灵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结合的文章,做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在规划、引导和规范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对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规划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激活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明白:乡村振兴是为了谁、该依靠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在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过程当中,必须充分搜集民情、征求民意,确保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三)强调久久为功。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xx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一哄而上,既要有战略决心,又要有历史耐心。

(四)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层面主要起综合协调的作用,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县乡一级。建议县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配齐相关人员,办公室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公室内设产业生态组、乡风治理组、综合组、督察组,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总计11人。牵头乡村振兴具体任务的县直单位及16个乡镇(经开新区)必须明确由单位一把手负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一位专职办公室主任。同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议参照县脱贫攻坚模式。

(五)增加乡村振兴的投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建议县级成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当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无保障,回本周期较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在保障工商资本下乡同时也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 篇3

(一)伟大思想创造伟大实践,浙江率先践行“两山”理论结硕果。

(二)“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干到底”,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方能成气候。在浙考察学习期间,很少看到标语,只见杭州市中心矗立了一个醒目标牌“接力实施八八战略,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重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千万工程”切入换新颜。

(四)重文创策划,用文化铸魂,美丽乡村内涵式旅游成品牌。浙江省乡村旅游注重文创谋划,讲好历史故事,散发人文气息,吸引各方游客,尚书干村是此中翘楚。该村六百多年前出了一位礼部尚书,尚书干村因此闻名。此后,尚书街、尚书阁、尚书台一系列景点应运而生。随后,该村深度挖掘,每年都举办尚书文化节,通过开展舌尖上的尚书文化、趣味农事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游、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交流等系列活动,不仅聚集了人气,提升了知名度,而且浓厚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的融合共赢。

(五)抓融合发展,“五个乡村”、“八个互促共进”作法值得借鉴。浙江省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近年来,浙江省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美丽经济、新型城镇化、社会建设、农村改革、美丽党建、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八个“互促共进”原则,创新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等“五个乡村”为内涵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六)强化组织、人才措施,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快速发展有保障。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支撑。浙江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得好,人才使用得好。近年来,浙江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明确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人员创业创新试点建设、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等方面,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多种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经验、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