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汇编3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通用3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2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3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xx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几位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讲座,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处在儿童时期向青少年时期的转折,像我校中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工,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
学习态度。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己,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4)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己,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在自己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