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评课稿(实用八篇)》
《要下雨了》评课稿(精选8篇)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要下雨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下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在童话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将学习课文和了解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前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本节课我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儿歌、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妙在导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讲述,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五个环节:1、检查复习;2、整体感知;3、难点突破;4、指导朗读;5、认真写字。
1、检查复习,巩固旧知。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教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检查,既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轻松、平等。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文动画片,能激发学生兴趣,渲染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
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们。在图文结合中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书面语言,提高读图能力,感受形象魅力。
3、由扶到放,难点突破。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要求学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和蚂蚁搬家这些现象。弄清这三种自然现象,根据本课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
首先抓住“燕子为什么低飞”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燕子说的话中,哪一句是与燕子低飞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空气潮湿,翅膀沾上小水珠,虫子飞不高,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呢。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起来回答,进行思维训练。学完这部分,师生共同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后就用这一方法自读课文,自己去理解“小鱼为什么游出水面”和“蚂蚁为什么搬家”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还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进行感知课文内容。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可以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也可以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和“小鱼为什么今天有空出来呀?”要读出问话的语气,这是小白兔对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读“要下雨了吗?”却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从中体会小白兔对燕子说的话表示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家呢。”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蚂蚁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诉的,而是蚂蚁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证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说的话没有错。朗读之后学生从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变化(怀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
指导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雨下的特别大,尤其这三个“哗”之间都有逗号,读的时候应停顿。最后让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这时引导学生区分要下雨了和下雨了的不同,学生会说出:“要下雨了,是指雨还没有下,下雨了是指雨已经下了”。
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对话读,还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重点非常突出。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围绕着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的,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5、观察比较,认真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书写“得”“很”二字,并让同桌互送五星,给学生及时进行写字评价。指导过程中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在本课结尾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这些提问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拓展了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发挥了叙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桥梁。我的板书图文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图文并茂式的板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展示课文内容的精髓,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清晰明了,便于记忆。
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燕子(图) 低飞
小白兔(图) 小鱼儿(图) 透气 要下雨了
蚂蚁(图) 搬家
以上是我对《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预设,不当之处请多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2
一、导语
同学们上课的时候不但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同时还要动耳,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老师发出的是什么声音:轰隆隆,沙沙沙…
下雨的时候,大自然有着许多变化,那么在下雨前,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要下雨了。
“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有什么不同谁能来说一说(你说得这么清楚,老师都有点佩服你一)那我们在读课题的时候把“要”字重读一下好吗?好再来一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下雨了,大自然有哪些特别的现象发生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做到吗?
1、同学们读得这么专心,不知道你有没有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呢?看,生字宝宝已经等不及要和大家见面了,让我们热情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2、谁敢单独向生字宝宝挑战?(读得真好,我们把机会让给下一个同学好吗?你来)
3、下面我们做一个开火车游戏,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能快又稳
4、读词语,看来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那你能读出这些生词吗?(大家跟随着小老师一起读,这个小老师真棒,来,你能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读会这些词的吗?)(从课文里找出来多读几遍)你可真是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
5、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我们来填一填这些生字好吗? 点击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谁的收获多?
2、谈收获:
①你标了自然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你们也和她一样吗,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你们同意吗?
②燕子低飞 哎你的收获很有价值,老师帮你记下来。
③鱼游水面 你的收获也很重要。
④蚂蚁搬家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3、分段读典 (点击相关段落图片)
师泛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提问:
①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见了谁,小白兔怎么问小燕子呢?
②听了小燕子的话,小白兔心里么想的?是要下雨了吗?你觉得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话吗?(相信、不相信、有点信、不太信,是呀,小白兔半信半疑)那请同学们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继续往前走,往前边池子里一看,他看到了什么?它跑过去问什么?小鱼怎么回答的,读下一个自然段,你们知道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了吗?说得好!你看这个“闷”字,一颗心老关在屋子里,不出门,多透不过气来呀!其实记生字有许多好的方法,就看同学们动不动脑了。
④这次小白兔相信相信要下雨了吗?它又遇到了谁?蚂蚁说什么呢?是要下雨了这句话后面还有问号吗,请同学们注意读出肯定和语气,好大家一起来。
⑤这时候,轰隆隆……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谁听出来,动量老师哪个词语重重读了(真的)。
4、比赛读,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读一段,看看谁读的最好!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宝宝,而且知道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了。看来,在大自然里,在生活训,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只要大家像小白兔那样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会有更多地发现,希望你们都像小白兔一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3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姚老师在这堂课上有针对性地很好的落实了她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习惯,设计得很全面。另外老师对学生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老师分析得很透彻,这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由易到难的环节,而且形式多样,其中有几个亮点:
亮点一:教生字时联系了词义来进行朗读,比如:连忙、闷得很、大声喊等等,教师的表情、动作十分可爱,声情并茂,很有意思,能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亮点二: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姚老师的做法是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想象。点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小白兔和小燕子着两个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教师稍作分析,点到为止,不做过于详细的分析,这是符合一年级的教学特点的。
亮点三: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指导。在教“吗“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带吗字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带疑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再由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朗读,这种方法很恰当,效果也很好。
亮点四:新授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几条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从而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从而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整体评价:
整堂课体现了落实二字,不管是字词教学还是朗读以及句型的训练都体现了这一点。时刻不忘表扬和鼓励学生,姚老师亲切的语气、和蔼可亲的样子、自然的教态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
课堂教学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采用指名读,正音;比较读,理解;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分角色读,体会感情。
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思,有所获。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短时高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教法、学法
儿童有与生惧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把教学目标拟订为:
知识目标:自主学会5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底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第一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湖,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自身特点,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们在张扬个性中边学、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初读识字,感知文本。
1、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句子:“哦,原来是这样!”小白兔明白了
(1)指名读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为什么?
(2)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低段学生注重识字、积累,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疑点,引导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目的性强,既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书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创设情境,体悟文本。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鱼在水里很闷,我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观察入手,结合阅读,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鱼的心灵世界。
a)出示课件观察: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小兔图)T: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随机引导:小白兔怎么想?怎么问?(随机出示“奇怪”)
小百兔为什么感到奇怪?
T: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我会读)
出示小白兔问的话,朗读感悟。(课件)
1、听录音
2、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引导说: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8分)
(1)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
小结: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了,
(2)示小鱼的话。再指名读
(3)你从小鱼的话中,得到什么信息?(理解“闷得很”“透透气”)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体会人物感情时,我让学生不断的读,不断的提高,对每一次读都即时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中,从文字材料中探究“鱼出水面”的根源,从而挖掘出这一现象的实质。
(4)潜心品读,内化文本
教学效益的真正体现是单位时间内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了哪些进步和发展。当学生感知体悟了文本后,我还引导学生潜心品读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内化语言文字本身,内化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情感,达到品读成诵,达到为我所用。
课堂上,学生对于小白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小鱼在水里的情景,通过课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并用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动,让学生把文本再先出来,由于前面读的到位,学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四、课后反思
这一课,我主要是要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引导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我读懂了这里有一个多音字,‘空’”,这时,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词,那就先解决吧,不料学生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学生都讲了“我学会了哪个字”把我的教学设计全打乱了。现在回想,如果当第一个学生出来时,我就应即时引导,让学生回到课文内容上,从内容找疑点,展开学习,这样。探究的氛围可能体现的更好。从这里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课都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机智如何。
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对待课堂突发事情时,没有冷静的教学机智,没有妥善处理好教学程序。今后因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5
今天,我听了《要下雨了》这节课,有如下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上课伊始,老师就紧紧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学习欲望,当学习的小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练习背诵,效果就好多了。因为这时,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不过,怎样操作起来最有效,还需我们共同探讨。
2、以读为本,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朗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这节课中,读贯穿课堂的始终。表现在:1、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大声读,分角色朗读,给动画配音等等。2、读有层次性。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以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独好每个角色,理解要下雨时,各个小动物的活动不同,同时也体会在下雨前动物们的着急心情,既理解了内容,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3、品词析句,注重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文运用能力。这节课就体现了这点。在揭题审题时,老师就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使他们知道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敏化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然后,老师在随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在读与说中感悟“……正……”的意思。学生也说得很好。建议:用“因为……所以……”说燕子为什么低飞这句话学生说得不太好,原因是这段话逻辑性很严密。我们可否这样训练:“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 )。因为虫子的翅膀上沾了小水珠,所以(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 )。”这样既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又更清楚地明白燕子为什么低飞的道理。
4.扶放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老师抓住了这篇科学童话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结构相同,都是讲下雨前小动物们的活动情况,所以采用重点指导和放手自学相结合。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有点面面俱到。我认为应该宁抓重点,放弃细枝末节,这样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6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和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让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读来饶有趣味。廖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童真,板书简洁明了,形象;教学扎实,有效,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我个人认为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重视识字,随文识字,激发兴趣。
廖老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做动作读(伸);形近字的对比,水波和山坡;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中,巩固识字,体会他的构造,理解字义(割);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理解(潮湿)。
二、关注朗读,朗读方式多样,有层次性。
朗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这节课中,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表现在:1、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等等。2、读有层次性。廖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以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独好每个角色,理解要下雨时,各个小动物的活动不同,同时也体会在下雨前动物们的着急心情,既理解了内容,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品词析句,注重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在揭题时,廖老师就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使他们知道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然后,在随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读与说中感悟“……正忙着……”的意思,进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四、关注书写,重视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廖老师利用吗、吧的对比,让学生先观察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再进行书写,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书写能力。
五、扶放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文中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结构相同,都是讲下雨前小动物们的活动情况,所以采用第一部分重点指导和逐步放手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建议:1、师有点面面俱到,放得不够开,时间较紧。
2、课外延伸,是否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收集下雨前动物的表现,更加激起 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不妨用个小诗结尾。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7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童话,充满了童趣也蕴含了一些科学常识。王映乐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王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引力,结合了图片、音效使学生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接着生字环节的教学也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读出童话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不过,在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王老师的处理不是非常得当,也暴露了新教师经验不足的缺点:
1、对教学意外的处理不够机智,表现有点措手不及。在课件中穿插的音效——雷声干扰了学生读儿歌时,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掉雷声而是关闭了幻灯影响了学生的朗读。王老师可以就着雷声让学生继续朗读儿歌,后者直接在课件中停止这种音效的播放。这也可能是新教师在教学中临场有点紧张的缘故,随着经验的积累会很快轻松处理此类问题。
2、识记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王老师是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在认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比较不同之处做得比较到位,生字的出示也很有层次感、有规律,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后面单独拎出生字来让学生说识字方法就显得比较突兀和多余,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明显不足,每个环节的过渡有点突兀。可以设计一些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言的过渡语,或者设计一个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另外王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可能有失偏颇。可以肯定的是王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课堂的教学新手,她在不断地进步,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进步,相信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要下雨了》评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并作记录。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五、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学习。
六、学法
阅读、问答、讨论、交流,体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育理念。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下雨前有哪些预兆。
2、除了这些现象,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天要下雨呢?以这样的问题导入本节课,目的在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拨动其思维的弦,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感,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投入到主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把生字的音读正确。设计这一环节的依据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还要读出感情;其次,认字、识字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完成此项教学任务,我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个自主学习,引导发现的学习环境。故在新课教学起始阶段并让学生自由读文,与生字初次见面。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的字音,设计这一环节的理由是,便于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多次与生字碰撞必然有利于生字的认记。
3、认读生字(采用指名读、小老师带读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争取当小老师的愿望,让孩子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一环节紧扣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
3、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因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参与发言交流,故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交流。
(三)、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分小组读文。
2、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文,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画出小燕子的话。
4、指名读并评议。
5、小组分角色朗读。
这样设计此大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了阅读教学由读正确到读通顺到读流利和学生练习读书、积累语言的过程。采用自由读,合作交流,画出小白兔、小燕子的话,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到读熟课文甚至到熟读成诵,既使孩子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训练了思维。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吗、吧”两个生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落实写字教学任务,采用“指导+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观察中认记生字,书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板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深化学习内容,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