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劳动教学计划【优秀2篇】正文

《一年级劳动教学计划【优秀2篇】》

时间:

契合现场环境的主持词能给集会带来双倍的效果。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各种集会的节目都通过主持人来进行串联,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

一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1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专研技术的习惯。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普及劳动与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发展到基础。让学生明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的伟大意义,并运用他来理解技术在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劳动与技术的教育,积极参与劳动,积极参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劳动安全和熟悉劳动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

学生对现实中的劳动与技术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发家致富的列子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好教材。

1、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与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劳动与技术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劳动与技术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竞赛。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劳动与技术书籍,看一场劳动与技术专题片,听一场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劳动与技术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5、为丰富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学校将联系并组织学生观看展览。

6、请劳动与技术——特别是劳动保护专家、民工维权工作者讲学。

7、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1、人的发展史与劳动发展史(联系初中历史中劳动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技术。

3、民工工作现状(打工专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护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2)。

6、观看劳动与技术教育有关纪录片或者教育片。

7、实践,组织参加一次生产生活劳动(如植树、芽豆芽)。

8、(考核))(班会主题)劳动与技术我的竞争力。

一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引导课:认真上好体育课(室内理论课)

2、游戏:快快集合;排队上课、集合、解散;

3、双脚连续跳;游戏:快快集合

4、跳跃:单脚向前跳;

1、跑:听各种信号的起跑

2、队列:报数、原地三面转法、原地踏步

3、小学生广播体操(预备节-第一节)

4、走: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脚掌走

1、队形队列:向左(右)转、向后转

2、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预备节-第一节)

1、复习队列队形

2、韵律活动:听音乐做动作;基本姿态练习

3、模仿动物走;走跑交替

4、跑:30米自然放松跑

1、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节-第三节)

2、跳跃;模仿动物跳

3、韵律活动:听音乐做动作;基本姿态练习

4、队列:踏步-齐步走;复习原地转法 六

1、跑:障碍赛跑

2、拍球; 拍球比多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节-第三节)

4、前滚翻;跳垫子游戏

1、投掷:持轻物掷远

2、跑:30米自然加速跑

3、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4、前滚翻;换物接力

1、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三节-第四节)

2、滚翻:前滚翻成蹲撑

3、队列队形:齐步走-立定;

4、投掷:持轻物掷远

1、快速跑;接力游戏

2、拍球;传球接力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三节-第四节)

4、跳跃: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入沙坑

1、坐位体前屈

2、韵律舞蹈:模仿动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3、立定跳远

3、基础知识:与同伴在游戏中友好相处

4、滚翻:前滚翻成蹲撑 4跳小绳;跳绳比多

十一

1、走和跑:

2、拍球接力;协调性练习

3、立定跳远 4、30米快速跑 十二

1、复习队列队行;

2、基本体操:各种压腿、踢腿

3、后踢步加手臂动作;柔韧练习4、50米快速跑

十三

1、跳小绳;跳绳比多

2、拍手操;

3、模仿动物爬;爬垫子接力

4、投掷:双手向前抛实心球

十四

1、韵律舞蹈:模仿动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2、走跑练习;游戏:跳进去拍人

3、坐位体前屈

4、投掷:双手向前抛实心球十五

1、复习正确的走和正确的跑;

2、队列:走圆形;十字接力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 4、30米快速跑

十六

1、模仿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动作;集中注意力游戏 2、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3、基础知识: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

4、拍球接力;协调性练习

十七

1、跳跃: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入沙坑 2、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3、复习基本队列队行;

4、模仿动物爬;爬垫子接力

十八

1、达标测试:立定跳远

2、小学生广播体操 3、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4、跳小绳,跳绳比多

一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二: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41名学生,22名男生,19名女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还缺乏学习意识和安全知识,需要老师的时时提醒。一年级作为启蒙教育,学习习惯也将在这一学期逐渐养成。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六大部分组成,并附有两个生字表和。

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

第二部分是汉语拼音。(13课、四个复习)第三部分是识字。(识字8课,分为两组)

第四部分是课文。(课文20篇,分为四组)

第五部分是语文园地。每组识字和课文之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第六部分是口语交际。每个语文园地后面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最后一部分是两个生字表和一个汉字笔画名称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100个;汉字笔画名称表列举了20种基本笔画。

本册教材具备了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以及适用性的特点。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⑶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措施

1.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与生动的字母卡片,让学生在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交流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明确识字目标,正确把握教学要求,遵循写字原则,把握教学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阅读教学要落实识字、写字,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言积累。

4.语文园地要注意题型变化,重视积累语言,引导课外延伸。

5.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