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小红帽》教学设计6篇正文

《《小红帽》教学设计6篇》

时间:

《小红帽》这是一首儿童独唱曲,音乐亲切,具有叙事和谣唱性,不宜唱得太快。音乐结构方整,素材精练,六旬中有五句开头两小节相同,三旬的全乐句基本相同,易唱易记。歌曲主题内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孩子要孝敬长辈,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独立能力,受到广大孩子的喜欢。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小红帽》教学反思 1

《小红帽》是童话故事这一课中的一首歌曲,曲调流畅、活跃。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首歌曲。本次课“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生动、形象的情境过程中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学生有好奇、爱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示童话王国,通过在童话王国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动画、闯关,看故事、模仿动作等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并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以边听音乐边讲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听音乐,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 在学会歌曲后我设计了给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作“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是他们的小眼睛里却分明流露出无限向往,于是我先让踊跃的学生上台表演,而对于没有勇气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同学们都很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中,能用简单的动作去感受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给予积极,鼓励的评价,在听音乐和个别同学表演时能引导学生用拍手等动作配合,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中充满音乐。通过综合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中隐含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课有些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如在教学中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击鼓传红帽等)对歌曲的演唱进行验收,让个别同学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识谱唱谱并不是二年级的掌握范围内的,我在教唱整个歌谱时,学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选择一两句来教的话,学生可能会掌握的更好。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小红帽》歌词 2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

我把糕点送给外婆尝一尝,

她家住在遥远又偏静的'地方,

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

当太阳下山岗,我要赶回家,

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

《小红帽》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2.创设森林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三、小结

《小红帽》教学设计 4

《小红帽》的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并且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对于幼儿来说很好理解,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学习到很多道理。

活动目标

1、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

2、在活动中体验表演的快乐,通过表演,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3、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熟悉这个故事。

4、自己表演的同时,注意观察同伴的表演,努力使自己表演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森林的情景创设。

2、课件(小红帽的故事)。

3、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波斯市场》《天使小夜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4、表演道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音乐)

师:“我们现在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我是一棵大树,你们是谁啊?”(请幼儿一边欣赏“森林”美景一边用动作表现,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二、课件欣赏

师:“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事情。”

1、请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小红帽》。

2、提问:故事中都有谁?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故事里的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讨论并回答。

3、“小红帽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哪里不对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随便的相信陌生人。

三、听辨音乐—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

分段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波斯市场》《天使小夜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大灰狼、外婆和猎人的音乐形象。

四、音乐表演

1、提出要求并表演故事(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

请四名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2、集体表演故事。(注意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

《小红帽》教学设计 5

案例:

进教室时我手中拿了一顶“小红帽”,学生们都很好奇的看着我手中的“小红帽”。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的小红帽漂亮吗?”学生们一下子就被我手中的那顶镶满亮珠片的“小红帽”给吸引住了。

师:“那好,让我们一起跳段“小红帽”之舞吧。”律动之后,我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小红帽》片段,进一步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盯上了电视机。观看过后,我顺势导入今天学习的歌曲《小红帽》,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致和热情很快就学会了《小红帽》这首歌。

接下来为歌曲《小红帽》分组表演。我让每一组通过自己想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小红帽那种喜悦、紧张的心情用歌声、舞蹈表达出来。第一组不仅表演的很精彩,而且时间也恰到好处。第二组也非常的棒。第三组上台表演,给了大家一个很大的惊喜,他们完全把小红帽的故事改变了,(可能是我前面给他们看动画片的启示吧,呵呵)演到最后小红帽和大灰狼竟成了好朋友,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演完后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但有些同学就提出了疑问小红帽和大灰狼他们不可能成为好朋友,大灰狼会把小红帽吃了;还有的说大灰狼现在不吃小动物变好了?大家都众说纷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另外两组的同学终于同意了第三组的想法,

我趁势肯定了第三小组的创意,也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创作。(学生们是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上反应的变化莫测。有时候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却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及时应对学生,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紧接着,我又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带学生玩起了《小红帽》的游戏——拯救小红帽,学生们欢快的笑声充满了课堂,他们边玩边唱,兴致可高了。歌曲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最后,我播放了《小红帽》的音乐,让大家唱起歌,跳起舞蹈出教室。

教学反思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学生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沸腾起来。特别是像音乐这样的美感和动感很强的科目,需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课堂。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利用了影片、歌曲、表演、游戏让学生全身的投入其中,将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全部激发,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心随乐舞。

《小红帽》教学设计 6

活动目标:

1 . 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能够用故事中的语言创造性的表演。

2 . 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学会合作表演。

3 . 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 幼儿已经会完整地讲述故事。

2 . 狼的头饰、草地、大树、沙发床。

3 . 各种表演道具(丝巾、纸、塑料、纸盘、胶水)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场景和制作道具。

1.回忆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故事中有谁?每个角色的服装怎样进行设计?

故事中有那些场景?怎样进行布置?

2.分组制作分为服饰组和场景组,共同制作。

3.幼儿合作摆放场景。

二、幼儿进行表演。

1.讨论四个角色的动作和表情,并集体练习。

2.幼儿自主分配角色。

3.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穿好表演服装。

4.幼儿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要求幼儿能够用语言及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三、结束评价。

鼓励幼儿自主进行评价,说说同伴语言及动作哪些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有什么不足之处?

四、活动延伸。

1 . 你们还听了哪些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是什么?

2 . 集体讨论并确定下一次表演游戏的内容。请幼儿回去完整讲述故事以便下次表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