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述职报告 >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通用三篇)正文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通用三篇)》

时间: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精选3篇)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 篇1

我x年7月毕业于农业大学茶学系,获得农学士学位。x年10月被评聘为高级农艺师助理,任职期三年,x年续聘任职期5年至20xx年10月止。20xx年10月,x年10月均续聘为高级农艺师七级。

在x年至x年任职期内,本人负责温泉片区温泉镇、天堂镇、响肠镇、莲云乡、毛尖山乡“三农”服务工作。工作中心系农民,吃苦耐劳,扎实工作,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美好乡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站在时代的前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吾日三省吾身”告诫我们不要因陈守旧,故步自封,要多学习、多反思。所以在工作之余,不忘博览群书,陶冶情操,为工作充电加油,既学专业知识,又学政治时事,经济社会,还学历史人文;既向书本学,社会学,也向同事学,农民朋友学。通过学习,思想进步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加强了,工作胸有成竹了。

二、树立一种为国为民志向,恪守职业操守,崇敬生我养我的这一方热土,热爱朝夕与共的父老乡亲。有志向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工作中,事无巨细,难易,始终充满一腔热情,不厌其烦,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老百姓的需求和困难,都认真完成,耐心的解决。

三、不断适应新形势,工作与时俱进。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农产品供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粮油生产,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倒挂,面临粮食安全和谷贱伤农的矛盾,如何解决,中央高屋建瓴,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此,工作中我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合作化组织,积极培植家庭农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茶、桑、果、药、菜等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并逐渐使之规模化、现代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环境保护,回应社会诉求和关切。开展农产品农残快速检验工作,保障餐桌安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剧毒农药施用,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综合防治,施用有机肥。通过控制面源污染,减轻环境污染,创建美好家园。

五、做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推广优良杂交水稻良种,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秸秆还田。

2、大力发展蚕桑支柱产业。工作中大力推广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蚕病综合防治和桑树高产栽培技术,认真抓好蚕种订购工作,蚕种补贴录入发放工作。

3、大力发展茶叶支柱产业。工作中,一是抓好新建高标准茶园建园、移栽、定型修剪,幼龄茶园及常规茶园管理工作。二是推广茶园机耕,茶叶机采、机制。三是抓好低产茶园改造。四是加强标准化茶厂建设,岳西翠兰品牌建设。

4、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六、积极做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任职期内每年指导莲云乡关畈村12户蚕桑产业示范户,指导好这12户的蚕桑生产,辐射作用非常明显,在技术指导的关键时机,深入农户,与农户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工作中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12户蚕桑示范户蚕桑产业技术指导目标:蚕茧单产大幅度提高,桑、蚕品种得到更新换代,以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优良簇具为主体的技术得到了较好地推广,蚕农养蚕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此一是狠抓了养蚕技术的推广。二是狠抓桑树栽培管理。三是狠抓桑树品种改良。大力推广强桑优良桑品种,提高桑叶质量。四是加强蚕桑科技示范户培训。五是全力抓好技术服务工作。

七、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净化农资市场,加强渔政管理,杜绝电鱼、毒鱼事件发生,保护野生鱼类,促进生态平衡。

八、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撰写专业论文。任职期内,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和继续教育培训,并积极撰写专业论文,x年在《茶叶》第2期上发表了《岳西翠兰的成就与未来发展规划探讨》。

任职期内,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使温泉片区内两镇三乡三农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为温泉片区三农发展再立新功。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 篇2

一、工作职责

(一)负责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生产、经营和使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

(二)负责为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等服务,引导使用优质品种,宣传贯彻《种子法》、《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加强种子知识普及工作;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的`监管;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工作,加强安全预警应急能力;

(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依法实行许可制度。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

(六)承办主管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主要工作

1、组织调供良种,确保示范推广种源。根据市场需求和推广计划,积极指导种子企业做好各类农作物优质、专用、高效新品种的备供种工作。城厢区是花生主栽区,春种1.25万亩,秋繁0.8万亩。花生品种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种田积极性。20xx年3月3日与市种子管理站共同实施免费提供花生优质品种泉花7号500斤给灵川镇东进村,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宣传报道,做到抓重点促面上,促进花生优质、专用、高效新品种在城厢区推广。

2、开展实施良种推广工程,提高种子对农业增效的贡献能力。重点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和“两薯”新品种。在灵川镇下尾村推广“中薯2号”、“闽薯1号”、“紫花851”马铃薯示范栽培100亩,辐射带动全区马铃薯良种更新更换,提高马铃薯单产和质量,让农民从推广马铃薯优质品种中增加收入;甘薯主推脱毒新种花、龙薯1号、龙薯3号、75-55等800亩,福薯系列五个品种示范100亩;早稻推广Ⅱ优航1号100亩。

3、抓好蔬菜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品种优质化、专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结球甘蓝有铁头3号、冠军等;甘蓝新品种有兴福一号、日青、春蓝等;花菜有农美;番茄品种有瑞德118、桃星、农嘉B-1等。

4、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应急种子储备,提高农业抗灾救灾能力。在城厢区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城厢区人民、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申请到12.086万元的应急储备种子专项资金,100%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储备1万亩面积的应急种子储备任务(合3万公斤“佳辐占”常规稻种子),有效提高我区种子储备应急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5、立足科教兴农,积极做好《福建农业》杂志征订发行。为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切实做好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工作。我站把《福建农业》杂志作为科技下乡的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农民提高对科技知识的认识,带动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中去。

6、大力宣传《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科技下乡”现场咨询活动。20xx年9月份,结合城厢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特地为灵川镇、常太镇农民现场提供《种子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同时,深入各镇(街道)乡村集市,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7、全面监督检查种子市场,开展服务指导活动。配合城厢区农业执法大队自3月1日开始至3月31日对辖区内的种子企业(商店、门市部)进行拉网式全面彻查,做到绝不漏查、不失查,坚决杜绝非法种子上市下地、坑农害农。同时对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加强行业服务、指导,促进守法生产、经营种子,引导使用优良品种,促进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8、同时负责城厢区农业环保能源站和绿办工作。20xx年共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800口(户)的任务。

9、做好站务等日常工作。认真撰写各种通知、文件、调研报告和总结等材料,做好数据统计、情况收集与分析等工作。

助理农艺师述职报告 篇3

宋先生,男,1954年9月出生,现年54岁,1978年毕业于益阳地区农校农作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在宁乡县坝塘区农技站工作,1979年7月在双江口区农技站工作,1981年3月调到坝塘区农技站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0xx年,历任区、乡(镇)农技站站长职务,1999年初调入宁乡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1987年被评聘为助理农艺师,1993年8月被评聘为农艺师职务,本人参加工作30年以来,特别是晋升为农艺师后的20xx年以来,为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人认为,已具备晋升高级农艺师的基本条件。为此特申请晋升。现将任农艺师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和主要工作业绩述职如下。

一、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于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30年党龄,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读书看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遵纪守法,顾全大局,识大体,廉洁奉公,多次被宁乡县人民政府嘉奖、记功,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工作,风风雨雨,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爱戴。

二、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从1978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能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技能,除坚持业余学习外,还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培训班上百次,并于20xx年参加了省农业厅和人事厅联合举办的基层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合格证,后又参加了省农业厅和人事厅联合举办的科技英语培训班,同样以较好的成绩取得了合格证。20xx年6月参加了人事部门举办的科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并能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方面独当一面,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能对从事本专业的年轻同志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工作能力传授,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人才。

三、主要工作业绩

(一)主持区乡农技站的工作,为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至1995年,我负责坝塘区农技站工作,重点抓好了坝塘区8万多亩土地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走遍了全区6个乡68个村1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撤区并乡后至1998年,任坝塘镇农技站站长,负责全镇34个村4万亩水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上,重点推广了早晚稻优良品种,使全镇早稻优良品种普及率90%以上,晚稻杂交稻普及率100%,强氯精、多效唑及烯效唑在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大力推广桔柑还田,早晚稻早育抛秧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全镇推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承包,使广大农民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在经济作物生产上,抓住拳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1995年前的坝塘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12388亩,总产量达到了1145吨,总产值达到了193.9万元,制定了经济作物以多年生作物为主、一年生作物为辅,而多年生作物又以时鲜水果为主的规划,抓好了珊瑚乡1000亩奈李基地,停钟乡的桃李基地的挖潜改造,效益大大增加。在此期间获得了如下主要奖项,于1993年12月获得了长沙市农业丰收奖,“旱土花生中低产区域开发”项目三等奖第八完成人,1994年2月获宁乡县人民政府记功奖励称号,1995年1月获宁乡县农业局“稻田以水带氮深施技术示范”项目199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1995年1月获宁乡县农业局“晚稻免耕稻草覆盖的技术示范”项目199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

(二)主持宁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高新技术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1999年县农业局调我到县农技中心工作,连续二年由我负责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区的工作,带领示范组5人实施了稻田春玉米高产栽培示范、优质早晚稻高产栽培示范、两季两系双优双抛示范,双季晚稻培矮64S/E32高产栽培及一季再生栽培示范,湘晚籼13号优质稻大面积栽培示范等项目20多个,同时完成了省农业厅粮油处优质早稻品比试验(参试品种11个、33个小区),及早稻新品种对比观察试验(参试品种6个、18个小区),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18个、54个小区),晚稻优质稻的品比试验(参试品种33个、99个小区),稻田春玉米的引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14个、42个小区),稻田春玉米施肥量与施肥方法的研究试验(参试品种12个、36个小区)、特用优质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在小区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丘一个品种的早晚稻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和玉米新品种示范,这些试验示范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色,为日后的示范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真正建成了宁乡乃至全省有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二年中接待部、省、市、县领导专家视察、参观140多批次,近3000人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接待了村干部、农民参观学习300多批次,近4000人次,召开省级现场会3次,为我县农业提供了一个好的亮点。1999年我主持的宁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高新技术示范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

(三)主持和参与项目的实施,取得可喜成绩

20xx年,我参与了长沙市4万亩水果高接换头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在我县实施了大规模的以柑桔品改为主的水果品改,面积达到了2万亩,占全市水果高接换头面积的二分之一,此项目获20xx年长沙市农业丰收一等奖,我为第七完成人。

20xx年,我主持了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历经铺、城郊、资福等地分布了多个示范点,面积500多亩,通过实施一系列高产技术措施,示范点草莓平均亩产达到了102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8125元,是种植水稻效益的10倍,此项目实施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20xx年至20xx年,我重点参与省农业厅抗虫棉制种的项目实施,共引进育种材料12个,其中国内优质高产品种6个,由省棉麻公司提供,国外抗虫棉品种6个,由美国棉农公司提供,我们通过对12个棉花品种的正反杂交,共选育出F1代材料72个,通过田间观察,有7—8个材料既有抗虫棉特性,又具有国产棉优质高产特性,20xx年进入国试,选出了2—3个抗虫高产新品种,填补了我省乃至我国抗虫棉空白,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20xx年至今,我主抓历经铺1000亩葡萄种植基地,从规划建园到投产,一直进行跟踪服务,制定了《葡萄无公害栽培实施方案》,全部推广了葡萄套袋技术,有效地防止了葡萄病虫鸟雀危害、特别是黑痘病的危害,葡萄从建园到大投产历时6年,现在硕果累累,平均亩产1350公斤,每亩效益4800元,目前该种植基地每年可产鲜葡萄135万公斤,总产值达480万元左右。

20xx年我积极参与良种茶苗引进繁殖基地建设,共引进了福云6号、碧香早、茗丰、白毫早等新品种,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建立基地50亩,为沩山茶叶基地提供优质茶苗300万株,该项目在20xx年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在该项目中为第四完成人。

(四)进行办点示范,为我县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

1.西瓜示范点。西瓜在我县历年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近8年平均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20xx至20xx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在办点上注重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每年由我负责办好了1个以上西瓜高产示范片,面积400亩以上,引进早佳8424、早春红玉、红小玉、黄小玉、湘西瓜系列、花霸王、地雷王等新品种取代了种植多年、抗性下降的新红宝系列和太空瓜组系列,用这些商品性好、抗递性强、适用性广的品种当家,增产效果显著,并得到推广。近年来,我先后在黄材、横市、双凫铺、夏铎铺、大成桥、朱良桥等乡镇和超大集团办的示范点,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近三年西瓜大面积设施栽培进行标准化生产,成效更加显著,如超大集团亩产效益在万元以上。

2.水果生产示范点。引进早熟梨新品种翠冠和西子绿,在横市镇合金村谢光美家种植50亩,从20xx年建园起一直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该点第三年始果,每四年丰产,目前每年能产早熟优质梨50吨以上,每年效益在12万元以上。

3.七星椒示范点。七星椒是宁乡西部山区传统的优良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年产量达150万公斤,其产品已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享有“三湘第一辣”的美誉。近年来我一直在沩山、黄材、巷子口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并摸索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模式,并撰写《宁乡七星椒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在20xx年4期辣椒刊物上发表,为第一作者。

4.良种茶叶示范点。茶叶是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沩山毛尖品牌逐渐走向全国。近年来,按照县人民政府要求,引进新品种12个,完成新扩面积20xx亩,改造20xx亩的任务,从农户发动,土地选整到品种选择,苗木提供、植后管理,我和站里的同志一道扎实抓好了各个生产环节,并参与编写《宁乡县3万亩无公害优质茶产业开发总体方案》和《沩山地区万亩优质茶产业开发实施方案》。

以上是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在业务工作上取得的主要成绩,本人自认为已具备了晋升高级农艺师职务的资格,特请求领导和专家予以审批。

20xx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