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学期工作总结 > 学期分析总结【汇总4篇】正文

《学期分析总结【汇总4篇】》

时间:

学期分析总结(通用4篇)

学期分析总结 篇1

xx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针对这次考试的情况,认真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满分100分,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试题特点

本次试题是由我们科任老师自己命题,因为是新学期第一次考试,出于鼓励学生以及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意图,本份试卷重基础,没有偏题、难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3、学生得失分情况

大部分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的26、27题、28题的第(1)小题的第二设问、第(2)、(3)小题,29题的第(1)小题的第一、二设问,学生答得比较好。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有选择题的第7、14、19、23、25题,非选择题的第28题的第(1)小题的第一、三设问以及第(4)小题的第一设问,29题的第(1)小题的第三设问以及第(2)小题。

4、学生考试成绩

因为本次试题基础题较多,所以学生考得相对较好,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总折分相对于初一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有提高。

5、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有:有个别学生态度不端正,非选择题一个字都不写;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答题不够仔细,甚至有漏掉题目没答的情况;书写出现很多错别字;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6、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本学科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3)进一步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读背时间

(4)抓好读背上墙工作,明确每周读背任务给学生,加强检查与督促,争取周周清。

(5)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落实每一周的集体备课,出好学习任务。

(6)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记忆以及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加大材料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培养学生的把握线索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容易考到的人名、地名一定要学生动手写,在考试时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8)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给老师提教学建议,不断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

学期分析总结 篇2

一、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成绩整体的分析:

1、总平均分91.26;模块平均分73,均比预期略低.

2、高分群体比较单薄,120分以上仅55人,高分暂时看不到优势:

其中140分以上3人;130139分10人;120-129分42人

3、中间层人数高度密集110-119分67人;100-109分131人;90-99分143人;70-89分210人.

4、后进面比较大:60分以下低分人数50人

5、各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

二、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及各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考查内容为基本算法、统计初步、排列组合、概率满分100分,第二部分考查内容为函数、三角、数列满分50分,

试题难度:第一部分为0.73;第一部分为0.61;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表:

各题得分与同类学校对比:

(1)选择题得分比较理想

(2) 第15、16、17题作为模块考基础题得分太低.

(3) 第20、21、22题作为能力考查题得10分人数很少.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以上数据分析体现出:基础知识的巩固、计算能力的训练、书写规范的指导需一如既往地大力加强;高分段单薄反映出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有待重视,面对较大的后进面须加强思想疏导和教学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四、教学策略:

1、巩固推进加强新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提高熟练程度,做到理性把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趋于理性的直观。

2、注重回头充分利用广州市水平测试资料,将其合理分配到每天的训练中,提高对旧知识熟悉的同时,提高对数学思想的把握.

3、方法引领在选修部分学习的课堂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有驾驭问题分析过程的能力,做到宏观分析准确,微观处理到位。

4、严抓规范严格答题步骤的规范及解题思维的规范,规范审题过程(不要把审题简单化为读题!),切实加强问题的转译能力,强化表达问题的逻辑性,养成有理推证的良好思维习惯。

5、关注落实合理安排课堂内外作业,关注学生作业的质与量.

学期分析总结 篇3

这次期中考试题共分六大块:填空、判断、选择、操作、计算、解决问题。题型全面、系统,概括性强,难易适宜,题量也适宜,联系卷面和学生实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发挥正常,考出了实际水平,但也从中暴露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就把这次的考试成绩情况做一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做题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填空题:

(1)第3小题:在1-10各数中,质数有,在11-20各数中,合数有。学生失分严重,没有认真审题,把范围搞错了,漏选或多选。

(2)第9小题:把3千克苹果平均分成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千克,每人得到全部苹果的。部分学生仍然不理解分率和具体的数量,把二者混为一团。

2、选择题:

(1)第1小题:因为27÷9=3,所以27是倍数,9是因数。学生仍然错误地认为倍数和因数是孤立存在的。没有真正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关系。

(2)第2小题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变。正确率很低,学生误认为周长没变面积也没变,没有深入思考。

(3)第4小题:把长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学生不仔细读题,只是粗略一看,认为是对的,没注意应该是平均分。

(4)第7题: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学生误认为假分数都大于1而忽略了等于1的情况。

(5)第9题:一个非零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学生把1忘记了。

3、选择题

第1、3题错得多,学生思考问题具有片面性,不能灵活运用奇偶性解决问题。

4、计算题:

(1)约分不彻底,最后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

(2)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和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书写格式混为一团。

5、解决问题

第1、2、5题失分较多,第1题学生把每小段最长多少分米(求最大公因数)和一共可以剪成几段混淆了,学生错误的认为两个问题都是求最大公因数。第5题这筐梨至少有多少个(求最小公倍数),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却忽略了这两个数不是互质关系。第2题学生不能巧妙地利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高这个特点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只能死套公式,却不能灵活运用。

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认真专心倾听,弄懂数学概念,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我始终认为课堂上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还要在高效课堂教学上下功。

2、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做题好习惯;无论是什么样的题型都离不开计算,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非常主要的,所以计算还是培养的一个重点。

3、平时注重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真正审题的能力;

4、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

总之,这次数学期中测试,总体效果还比较理想,虽然没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有些学生是明显有进步的。通过这次考试也发现了有些学生的缺点(心浮气躁、学习习惯差),还需取长补短,继续努力,真正使学生学得更扎实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期分析总结 篇4

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单项选择题第12小题,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的木棒熄灭,正确率很高。但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够,学生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的进行应用和迁移,知识面较窄。例如:单项选择题第11小题,糖尿病人不能摄入的食物是,正确率较低。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验操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立足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学生关注生活,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1、学生对这部分比较陌生,没有理解意思。

2、通过统计发现:有部分学生对科学课没有兴趣;在遇到问题时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现象较多;做实验时小组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思考问题时浅层次的思考较多。

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做他们的朋友;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训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作为一个重点研究;对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较高,个别学生认为教师太厉害,有时批评过火了;少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科学,做实验是不务正业,不支持学生在家里做实验,只要抓好语文数学就行了。通过分析发现教师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科学课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不利于科学普及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学生对老师评价问卷调查中,任科学课老师要分析试卷中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方法,与学生谈心、沟通思想,科学课教师对待学生应当以赏识和激励、竞赛来代替强迫、训斥和体罚。在学生对家长评价问卷调查中,如果哪位家长不支持学生在家里做实验,不支持孩子科学实验,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可以参加家长会、家访或给家长打电话,改变家长观念。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对老师表示感谢、对老师进行慰问的话最多。如:“感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老师您辛苦了”等等。其次,给老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如:“希望老师给我们多安排一些科学实验”、“希望老师多教一些课外的科学知识”“希望老师要严厉一些”、“希望老师不要打人”等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做的还不够;教师在科学课的设计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拓展方面做的不够。教师要全面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作到活学活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实验操作各校学生实验操作考察的方式不同,如三小要求学生制作土电话和根据科普录像,写科学小童话,两项分加起来就是学生成绩;九小和五小考察的是学生自主测量水温的实验;有的学校是考察书后的实验记录。

通过分析发现:

1、大多数学校是在临到期末时专门组织的实验考察,和平时实验评价关系不大。

2、个别学校对实验操作重视不够,如:直接给学生打分、没有安排学生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评价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来抓,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尤其是学生再思考再实验的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