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汇编五篇】》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通用5篇)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 篇1
李跃儿教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欢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教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提高,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教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仅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可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可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可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欢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教师所说:“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可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教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 篇2
根据理教发,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开展幼儿园读书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学前教育实际,本着“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的窗,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门,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的宗旨,我园开展了读书月系列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1、倡导了教师与家长结伴。教师制定帮扶读书计划, 由一个教师帮扶10名家长,教师与家长畅通交流,与孩子一起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2、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积极参与了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好书推荐,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二、借书活动:“我和好书交朋友”
1、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书借回家阅读,我园的藏书有故事类、经典类、手工制作类,等书籍。都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家长每周一选好书做好借书记录后方可将书带回去。家长和孩子们在借书还书这个过程中不仅和好书交上了朋友还培养了孩子爱惜公物爱惜书籍。
2、创设完善班级“阅读区”,鼓励幼儿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教室,与同伴之间分享阅读。
3、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本活动每周邀请一名家长进课堂为孩子们讲故事,本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家长又鼓励了孩子。活动尾声我们还评选了“我最喜爱的故事妈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中各主题活动都符合本园实际,制定了有效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大胆实施,并做好相关资料(文字、图片)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兴趣,促进了家园合作,延伸了课堂外学习。本次活动中师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 篇3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梦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梦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梦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我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异常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研究“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趣味。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能够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 篇4
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觉得自我明白得不够深入,于是到图书馆借阅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从别人的领悟总结中丰富自我的感悟。从这本书中,我不仅仅读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我正疑惑着的具体方法。
有人说,《新纲要》是用上帝的眼光看天使。是的,这句话听上去是如此的贴切。在《新纲要解读》中,我读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读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让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各领域的目标、资料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中,“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幼儿每一天有适当的自主选取和自由活动时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要注重培养“浓厚且丰富多样的兴趣、用心主动的情感态度、与环境互动的潜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潜质”;要求“愉快情绪贯穿活动始终”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个性品质和特点,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时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群众的同时不忘个别。教育的真正好处在于让每个幼儿得到“与他人有所不一样的”、“适合他独特发展需求的”权利,这句话定位了幼儿教育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幼儿个性化发展为本的教育。
《新纲要》在为幼儿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很好的帮忙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新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我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我的行为,理性地建构自我的教育观念,需要教师创造与儿童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这源于教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与敬畏,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识、明白与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明白;也源自于教师深刻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懂得这一阶段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新纲要》还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专业型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教育心得总结 篇5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完美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可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教师的《学前课程与欢乐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可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透过表演来感受、认知、明白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所以,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能够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带给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能够透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我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主角的选取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取,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能够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就应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教师,我们怎样不表演___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所以,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就应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贴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就应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所以,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就应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资料都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务必对这些资料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明白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教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欢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就应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仅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仅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欢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