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优秀13篇)》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优秀1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主持人大赛邹韵】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1
主持人大赛文艺类赛道的第三轮比赛已经播出,经过选手的精彩表演,一共有6名选手晋级到文艺赛道总决赛。而在文艺赛道比赛结束之后,新闻赛道也将要打响总决赛前的“最后一枪”。
目前新闻赛道剩下的九强选手分别是:冯硕、田靖华、白影、刘妙然、刘仲萌、果欣禹、邹韵、王嘉宁以及姚轶滨。
其实综合这些选手在前两轮的表现,晋级名单已经大致出炉,不过考虑到第三赛段规则的特殊性,不到节目真正播出,谁也不能够保证最终完成晋级的选手是谁。
相较于一、二赛段选手只在室内完成考题的比赛,第三赛段充满发挥选手的“脚力”,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只要选手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有足够的看法与观点,奔赴任何地方完成采访任务都可以。
说到采访,就不得不提新闻赛道一位拥有着特别身份的选手,那就是央视国际记者邹韵。
在参加主持人大赛之前,邹韵是央视的对外国际记者,将国外新闻传递给国内也好、将国内新闻分享给国外也好,邹韵始终奋战在新闻发生地的一线,尤其是当初美国遭遇洪水的时候,邹韵更是去往灾害现场,向国内传递一线新闻。
如此来看,“脚力”对邹韵完全不是考验。当然想要在第三赛段赢得晋级机会,单凭去的地方特殊远远不够,选手还需要就“采访”这一件事下下功夫,而对整个表演的立意同样重要。选手能够从采访中得到什么,观众能够从选手的分享中得到什么,都是影响选手得分的关键。
综合邹韵前两轮的表现来看,国际记者的身份让她的新闻视角更加高瞻远瞩,主持也能够说进观众的内心,所以只要第三轮比赛不出现严重失误,邹韵完成晋级轻而易举。
同样有过记者经历的选手还有田靖华,记者的经历对他在第三赛段的比赛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第三赛段不仅仅考验“脚力”这一项,“眼力”“笔力”同样重要,对于想要晋级的选手来说,这些能力的展现缺一不可,所以第三轮对田靖华将是一次考验。
邹韵、田靖华的记者身份确实能够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占得一定的先机,但目前仍留在舞台上的选手能够从海选一路走到半决赛,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所以主持人大赛新闻赛道的半决赛仍然充满未知性。
半决赛也就是9进6的比赛,而在本场比赛结束之后,6强选手将齐聚总决赛的舞台去争夺最后的总冠军荣誉。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精选 2
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三轮(9进6)新闻类专场已经播出,这一轮是“走出去”的实战考核,光是采访可能并不难,难就难在从选题到采访到后期编辑再到现场评述,选手必须自己全程参与。非常考验一个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以及与团队的配合能力,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都没有好的参赛作品呈现出来。
来自广东的新闻主播田靖华,前两轮因为都是有妻子孟语凡一起参赛,导致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夫妻档上,个人的热度反而没那么强。加上新闻类高手多,邹韵、冯硕、刘妙然深受广大网友热捧,3人的风头完全盖住了其他几位选手,这其中也包括田靖华。第三轮不再搞恩爱人设,专注于比赛本身,田靖华的人气明显上升。
其实田靖华个人的实力还是很强的,29岁有6年从业经历的他,在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表现出了一名成熟新闻主持人的定力,不急躁,用心,内容有深度也有温度,他身上还有一点很可贵,那就是质朴。虽然成绩一直不拔尖,个性不鲜明,但属于稳中求胜的类型。田靖华对第三轮考核“走出去”感触颇深:“只有走近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
田靖华来到深圳市“喜憨儿”洗车中心,脱下西装,拿起喷枪,体验全新角色,和一群“喜憨儿”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心智障碍患者一起洗了53辆车。短短2天时间,田靖华与他们同吃同劳动,以真诚、热情、平等深入了解了“喜憨儿”这个特殊群体。回到比赛现场,田靖华又以极富感染力的讲述,和一枚“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工牌,感动全场。
看完田靖华的表现,康辉深受触动:“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我们的笔、摄像机、镜头和话筒去努力推动社会点滴进步,我觉得你的选题非常有价值。”董卿点评说,通过这个片子,让我们看到了你脱下西装、穿上短袖,更像一个深入到生活当中的记者该有的样子。整段的陈述非常完整,我们能够想到的应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你都碰触到了。
跟邹韵、冯硕两位高分选手的选题相比,一个更催泪,一个更宏大。田靖华的选题立意虽小,但最贴近生活,最有社会价值。田靖华说之所以坚持用这个选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采访能够给这个群体带来帮助和改变,即使输了也不后悔。因为田靖华讲述的不单单是“喜憨儿”洗车中心的故事,还是全国1200万心智障碍人群,以及他们背后1200万个家庭的痛苦。
田靖华的这段采访是成功的,不仅没有淘汰,还以96.196分排名第三,这是他参赛以来最好的排名。田靖华的选题获得网友盛赞,不追热点,不搞名人效应,关注特殊群体,有人文关怀有媒体人的担当。而且田靖华态度真诚,不煽情不故弄玄虚,看得出来他的良苦用心,这次“走出去”他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四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出去”容易,可走进人心里却不容易,何况对方还是特殊群体。田靖华放低姿态,和他们同吃同劳动、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读书逗趣,把他们当朋友,才能有如此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难怪他能晋级。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精选 3
主持人大赛的比赛已经家喻户晓,大伙们在休息时间都在热议,有的说比赛很专业,有的说选手们都是“神仙”打架,还有的说“我看了他们的演讲,已经无地自容了”,总的来说,反响很强烈。
这一次的比赛相对来说,难度比之前大,选手们要考核四力,分别是眼力、脑力、脚力和笔力,自己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实地探访,进行对话,突出主旨,回去还要剪辑制作,是非常的困难。
最终经过激烈的PK,邹韵、冯硕、王嘉宁、白影、姚轶滨和田靖华进入总决赛,而刘妙然、刘仲萌和果欣禹止步6强,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晋级选手王嘉宁的比赛回顾。
在赛前的独白中:
王嘉宁说“我觉得走出去对于主持人来说是特别有必要的,不只是在演播室把稿子读好,你要到外面去听到,感受到,然后把它带回到演播室里,把它说出来,这是一个主持人必要的素质”。
到了正式比赛,王嘉宁开始依据自己的采访视频开始演讲,大致内容如下:
王嘉宁去采访了一位高铁司机,名字叫韩军甲,这位师傅开了27年的火车,有8本火车驾照,会开30种火车类型,这个水平估计是业内是厉害了。
王嘉宁在还自己模拟了尝试了一次驾驶高铁,她有一点手忙脚乱了,于是走出来了,然后很他进行了对话,韩军甲年轻的时候,和他的�
韩师傅一直在工作上与时俱进,为了梦想不断地拼搏,感动了很多人,最后王嘉宁结尾时说“无数像韩师傅那样的人,他们见证并不断地奔跑着,正是有每一个人的全速前进,才有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高铁速度,正是有了每一位的加速前行,才有了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
在点评环节:
康辉老师说“王嘉宁,你讲的中国速度就是一个梦想的故事,一个人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整体完成得非常好,特别是在他自己不断地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当中,并不是说一路他就朝着这个梦想去狂奔了,他也有自己的一些疑惑,不止是他一个人的追梦,后来全家都在追梦,建议就是可以再提供一下韩师傅的细节,可以采访一下他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听一听他妻子也作为一个铁路人,怎么样在追梦的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有这样一个越来越理解的过程”。
董卿老师说“你的标题是中国速度的见证者,而不是中国铁路的爱情故事,你除了描写爱情之外,可能需要在描绘一下铁路发展的进程,当然你的整体很好,我们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段历史,这就是一个好的故事”。
在评分环节:
17位专业评审团的分数是95.600分,400位大众评审团的分数是96.433分,王嘉宁最终得分95.933分。
最后在个人观后感上,本人觉得王嘉宁的节奏非常好,描述故事的时候很会拿捏,在这一点上很具有优势,祝福王嘉宁在总决赛取得好成绩。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4
主持人大赛文艺类人气最高的选手之一就是龚凡了,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理工女,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传媒行业,可惜在文艺类9强进6强的比赛中没有成功晋级,她的主持形式和洋气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
2019主持人大赛文艺类9强进6强的决赛中虽然俞熙雯没有成功晋级,但是她的表现已经给观众们留下了深了的印象,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李七月绝对是2019主持人大赛文艺类的实力派选手,在9进6强的比赛中成功晋级,甚至有些观
2019主持人大赛的另一位实力选手蔡紫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她的表现在观众朋友们心中留下了非常亲切随和的印象,对于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蔡紫在大赛中受到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欢。
尹颂是2019主持人大赛男性选手的希望,作为“独苗苗”的尹颂在面对众多美女选手的比赛中表现出非常的“稳”。
迟茜虽然在30强比赛中就已经结束了比赛,但是迟茜也是观众最先为之“喊冤”的选手,她在比赛中表现的非常得体,虽然输了比赛却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的认可和关注。
2019主持人大赛中的“北大才女”王帆,虽然在很多国内竞赛节目中都可以看到她,但是她在主持人大赛中的表现确实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在主持人大赛文艺类9强进6强比赛中王帆虽败犹荣。
年轻的张舒越用5分钟讲述了这个触人心弦的乌兰牧骑的故事。她对乌兰牧骑精神所呈现出的独到见解也得到了董卿的肯定,成功晋级2019主持人大赛文艺类6强。
李莎旻子就像一只“妖股”一样的存在,她在2019主持人大赛9进6的比赛中给大家分享了从充满童真和歌声的马兰带回打动人心的故事,成功晋级文艺类6强。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24岁的在校大学生小米真情讲述沙漠里的星辰大海,在2019主持人大赛9进6的比赛中令全场评委和观众为之落泪,成功晋级文艺类6强。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5
央视主持人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高潮。
比赛场上,参赛选手或端庄,或大方,或机智,或幽默,时而指点江山,时而激扬文字,用实力展现着个人魅力。
伶俐的口齿,精准的表达,丰富的表情,沉稳的台风,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交口称赞。
主持人撒贝宁的妙趣横生、出口成章,点评嘉宾董卿、康辉、朱广权等主持大腕的精彩点评,更是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
无怪乎人们把主持人大赛称为神仙打架,的确如此。
01
观看主持人大赛,对观众来说,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熏陶。主持人大赛是一场语言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狂欢。
选手们在赛场上口若悬河,口吐莲花,展示的是主持的功力,良好的口才,缜密的思维,熟练的现场把控能力。但更折射出的是个人的修养、文化的底蕴和良好的素质。
节目主持是临场发挥的体现,是综合能力的表现,更是整体素质的呈现。
02
记得董卿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脱口而出的诗词,精彩绝伦的语言,让观众叹为观止。她的诗词功力,她的博学多才,她的强征博引,让观众大加赞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在台上的精彩表现,无不是台下辛苦训练的结果,更有着几十年的沉淀、积累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次,曾看过一段有关董卿主持的视频和图片。视频和图片中的董卿,正在为一个仪式做主持。当时的她正站在后台备场,现场虽然一片嘈杂,但董卿仿佛旁若无人,手里拿着稿件在认真地看,一会儿默默地记,一会儿抬起头来大声地读。
她在那里一遍又一遍的训练着,生怕读错一个字,生怕漏掉一个音。
本来我以为,她已经是主持界的大腕了,主持个节目还不是随口就来。然而看到这个视频,我才知道:所谓的名嘴,其实都是背后无数次努力的结果,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地训练,一遍又一遍不断地琢磨,一次又一次认真地推敲。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凝结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厌其烦的重复、水滴石穿的努力。
03
我十分欣赏能够口若悬河、口吐莲花、擅长演讲、会讲故事、张口就来、口才特别好的人,而朱广权就是其中的一位。
央视名嘴朱广权,在主持节目时总能随口编出极其押韵的段子,让人们觉得原来新闻也可以这样播。他本人也被人们戏称为“央视段子手”。
朱广权在报道《一路回家·春运》时,就口吐金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
那年夏天,中央气象台发布黄色高温预警,朱广权又这样说:“如果给你点儿阳光你就出汗,那这个天气出门,你就能泛滥。上面是笼屉,下面是火炭,不用锅盖,你就是烧麦;不用发面,你就是蛋黄派……”一习话让人忍俊不禁,大呼过瘾。
他的一句“请系好安全带,我接下来的语速有点快”的简介,简直把他段子手的本性暴露无遗。
他在节目中随口编出的段子,让手语老师们啼笑皆非,不断抓狂,总想在节目后拿板砖拍他。
朱广权风趣幽默的主持,随机应变的能力,出口成章的段子,让人无不称赞,并为之着迷。难怪网上会有那么多他的段子视频。
记得《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一个人只要对一件事坚持训练1万个小时以上,他就 那些天才是这样,我们这些普通人更是这样。
每一个精彩表现的背后,都有着深深的积淀。
每一段美妙语言的背后,都有着刻意的训炼。
良好的口才,需要不断地练习,而敏捷的思维,更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思考、总结归纳、强化训练。
04
作为一个主持人,不仅需要良好的口才、挥洒自如的台风,更需要知识的积淀、经历的磨砺。
主持人大赛中,选手们的三分钟展示、90秒钟现场快答、经典节目的现场主持,挑战不可谓不大,能力不可谓不强。而选手们的妙语连珠、口若悬河,无不让人惊叹,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那一篇篇主持文稿,那一个个精彩点评,简直就是一篇篇满分作文。无怪乎现在许多中小学老师都把主持人大赛的文稿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素材。
从这些文稿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参赛选手随机应变、把控现场的能力,更能感受到选手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重的文化素养。
这些底蕴和修养,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招之力,而是长期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升华、不断锤炼的结果。
可见,想当好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主持人,不仅要有挥洒自如的台风,口吐莲花的口才,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醇厚的文化底蕴。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腹中有了文化积淀,才能在不惊意间,在举手投足中表现出不俗的气质,优雅的品性和高雅的情操。
主持人大赛,比的是主持,拼的是修养和内涵。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精选 6
主持人大赛的进程已经来到了第三阶段,在新闻组中的9位选手进行了舞台演讲,上演“神仙打架”,在经过17位专业评审和400位大众评审团的评分之后,最终邹韵、冯硕、田靖华、白影、姚轶滨和王嘉宁进入总决赛,而果欣禹、刘仲萌和刘妙然遗憾止步。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副总监表示表示:比赛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主持人从播报,到走到基层去,尤其在这种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人当中,他们要具备记者、编辑和播报的能力。
下面来看看果欣禹的精彩演讲。
赛前的独白中,果欣禹说“我这次采访的是一群男孩子们,但是他们却比我们有着更强的乐观和活泼”。
到了正式的舞台,果欣禹播放了自己的视频,并进行演讲,大致内容如下:
果欣禹采访了东京残奥会资格决赛的盲人足球队,他们获得了冠军,这是足球队建队以来以来第六次在亚洲获得冠军,看不见的踢球者让中国在世界中被看见,果欣禹自问自答,先问“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他们该怎么进攻和防守呢”?视频中果欣禹在足球场戴了黑色眼罩,模拟实战,别说跑,她连步子都不会迈了,而客服黑暗的恐惧是球员们的第一个困难。
果欣禹说“每一项技术,都要教练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才得以成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也是在所难免,有眼角受伤的,指甲折掉的,骨头踢伤的等等,但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前行”,教练也表示他们是值得骄傲的,队员的阳光和自信我很开心。
果欣禹最后结尾时说“有些人看不见世界,却可以让世界看到他们,告白他们的时候,我们相约再见,是的,一定会再见,无论是明年的东京残奥会,还是在人生与命运命运的角斗场上”。
到了点评环节:
康辉老师说“您好,其实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他们面对的前方,也有很多不可测的地方,我觉得你在这五分钟给我们带来的很强烈的直观感受,也非常感谢你选了这样一个题,让我们走进了这样一个人群,当你戴眼罩的时候,我想让你进一步描述一下那时候的感觉”。
董卿老师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果欣禹你是球迷吗?”果欣禹笑着回答“有看,但不是太懂这个”,董卿回“所以你在描述的过程中,太关注了盲人这一信息,如果能在盲人和足球运动员的足球的专业性上,都能过有所展现,那就更全面了”。
到了评分环节:
17位专业评审给出了95.267分,400位大众评审团给出的分数是96.037分,最终郭欣禹的分数是95.575分。
以上就是果欣禹的第三阶段比赛经过。
最后说一下个人的观后感:
果欣禹在选题的方面好像不是太明确核心,到底是足球还是盲人,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在打分上还是会有一些折扣的,不过能走到这里,已经是可喜可贺了,祝福果欣禹以后越来越好。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7
谈到最近比较受男女老少欢迎、还充满正能量的节目,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央视主持的《主持人大赛》。从第一期的60名选手到现在的十八强,《主持人大赛》陆陆续续淘汰了许多选手,也见证了许多优秀的选手,像讲述医生有时治愈,常常陪伴的姚轶滨,知性而又有亲和力的蔡紫,夫妻档的田精华和孟语凡。但要要论哪个选手是我们最熟悉的?我想应该还是文艺类的选手刘洋。
刘洋是谁?
可能说到他的本名刘洋,大家可能比较可能会想起的是演员刘洋,或者我国的首位的升空女航天员刘洋。确实,他的本名可能不被观众记住。但是如果看到他的图片,及他那标志性的爆炸头,可能大家就会能想起他是谁了。没错,主持人刘洋的艺名是芝麻,也是我们童年里的偶像,芝麻哥哥。
刘洋是进入央视的少儿频道开始他的主持生涯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幼时,每天六点坐在电视机前,听着那“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的童歌,一起期待着刘洋的芝麻哥哥的《芝麻开门》,加油向未来,科学一起猜!一起领略科学的奥秘。那可真是我们童年的经典回忆。
而最近刘洋作为文艺类的选手参加了《主持人大赛》,并且凭借在科学趣味浓厚的三分钟的自我展示,和九十秒即兴表演的精彩表现,排名成功进入三十强。但是在刘洋的第二次出场时,刘洋可能有倚老卖老的行为。
为何说刘洋有倚老卖老的行为呢
在刘洋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点震惊,因为在《主持人大赛》这么严肃的节目中,刘洋是顶着一个爆炸头出场的。虽然震惊,但是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刘洋的芝麻哥哥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是他努力的结果,而刘洋的爆炸头能给观众带来童年的回忆,也有助于观众给他更好的印象分,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没有错。
刘洋在第一次出场的开场语是这样的,我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是本场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确实,芝麻哥哥刘洋今年也已经37岁了,是本场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而打出年龄最大的人设,能给他加一定同情分,鼓励分,有助于他获得更高的分。而在30进18的比赛里,刘洋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今年37岁,是本场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经验即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压力。咋一看,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如果看得认真的观众可能就注意到了,刘洋并不是所有比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选手。
本场年龄最大的选手是杨光
杨光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新闻主播,他有着的从业经验,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主持人大赛》。
杨光作为《主持人大赛》年龄最大的选手,他第一次的开场白是,我是来自环球资讯广播,平时我是主持新闻类节目,我今年四十岁了,应该是这个阶段,年龄最大的选手了,成功不论年龄,梦想没有界限,让我们一起为梦发声。他没有肯定的说自己是年龄最大的选手,相反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应该就是年龄最大的选手,他用的怀疑的语气。并且
而在杨光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他谈到年龄也是,我今年40岁,没有其他的修饰,只是简单地讲述自己的年龄。他希望自己站在舞台上,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相比于《主持人大赛》年龄最大的选手杨光的开场白,他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手也没有把自己年龄最大挂在嘴边,而刘洋只是作为他们场的年龄最大选手,但是他每次的出场却都带上了“本场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的介绍。第一次还可以说是详细的自我介绍,但是两次都这样的开场白,而且明明不是所有选手中年龄最大的选手,却每次都带上年龄最大的年龄标签。刘洋这样就有点倚老卖老了的嫌疑了。
年龄大并不是值得骄傲的理由,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如果用它作为缘由来获得同情分就倚老卖老了。而且在央视做主持人谁不是靠实力说话的?又有几个主持人把年龄挂在嘴边?而且刘洋也不是没有实力,真的没必要把年龄一直挂在嘴边!
最后,希望芝麻哥哥刘洋,依旧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心,即使已经37岁,但是仍旧充满斗志,奋斗有我,为梦发声,用实力带给小朋友们更多的科学知识。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8
央视主持人大赛开播以来好评如潮,除了点评嘉宾和选手高能圈粉外,节目的核心制作模式也值得称赞——节目制作干净利落,环节简单不拖沓,没有一句废话,甚至广告插播都非常少,堪称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主持人大赛还有一点让记忆犹新,每期的节目控制在1小时35分钟左右,整体节奏把控非常精准。看过该节目的观众应该清楚节目流程,每期公布完最后一个选手的成绩后,撒贝宁会把所有选手召集到舞台上,被淘汰的选手会做离场感言。然而,在正片中只有几秒钟的镜头扫过,这些选手的离别感言全都被剪辑掉。
不知道节目组是出于节目时长考虑,还是不想过分渲染“煽情”的戏码,选手们离场的场景都被剪掉。而从官方账号的花絮中可以看出,这些选手的离场感言可谓干货满满,有心灵鸡汤、有感激感谢,有人分享了成长经历,有人留下不甘心的泪水,每一个选手的发言都是名言警句。这些动人的瞬间被cut,对观众也是一种损失。
第七场晋级赛,崔爽、杨光、孟语凡等人离开舞台。从报名到走到30进18的淘汰赛,已经接近半年的时间,说了一百遍不要流泪的崔爽,离别时拿起话筒还是哽咽了。她表示,参加比赛最大的感受是很幸福,因为通过节目得到了老师的指点,也结下了优秀的朋友,还有台里的领导和同事一路鼓励这自己。崔爽认为,这个比赛是给自己从业十年最好的礼物,比赛结束了,但是自己还会在职业领域继续不断地走下去,清零再出发,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很多人被崔爽独特的风格所吸引。形象、声音和台风气质与众不同,天生一张新闻联播脸,遗憾的是由于考题过难,崔爽发挥失常而被淘汰,这也是主持人大赛的一大损失。
40岁的杨光参加这次大赛也引来不小的争议,很多人都问他:你都这个岁数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什么还来参加比赛?杨光的心态很好:这是一个梦想,是我在不惑之年给自己的一个礼物。
杨光用自己的表现获得更多的人的认可,虽然他最后还是输给了年龄,表现无懈可击,但评审依旧集体打低分。但正如他离别所说的:哪个主持人不想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那我时隔多年再次有这样的机会站在这里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来。所以我来了,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一直想要突破自我的孟语凡没能更进一步,离别之际,孟语凡表示:我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做文艺节目真的是太难了,通过比赛让我更加坚定了我更适合做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我未来无论是走上文艺主持道路还是继续做一个新闻主播,我都会真爱我手中的这支话筒。
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孟语凡与老公田靖华的爱情故事让人羡慕,离别的时候她也不忘撒狗粮:虽然我在文艺赛道表现不佳,但是我选择伴侣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希望我4年的同学、6年的同事、永远的爱人一路凯歌、不胜不还。而老公田靖华送给妻子大大的拥抱:谢谢我最好的伴侣,也是我最好的支撑。
离别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伤感,但也有满满的正能量。第三期淘汰赛,高满哥、张靓婧等人离开舞台。来自湖南台的“高满哥”高旭分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年初的时候他带着老人孩子来到丽江最高的一个酒店,因为他想带家人看看丽江全城和远处的玉龙雪山。但是带着那么沉重的行李和老人孩子,所以他一边走一边抱怨,真是给大家添麻烦。但快走到山顶的时候,没满两岁的儿子说了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山一层楼。”高满哥直言:“那是我经历最美的一个早上,我的孩子像远处的玉龙雪山一样美丽漂亮,因为他说出了中国人心中的节拍。这次比赛出局了,但选择做自己我不后悔。把一首诗送给自己和同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满哥在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激动落泪,台上的嘉宾和观众也在擦眼泪。这段分享真的直戳人心,真实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高满哥是个非典型的新闻主播,主持风格幽默活泼,一秒变幻的四五样表情非常抢镜,但评审们显然不认可这样的风格,高满哥也遗憾离开舞台。
张靓婧离别时留下经典语录:成功和失败都是生活的常态,万物皆有裂痕,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感谢生活当中的每一丝裂痕,我会期待我的光更加的灿烂。
薛焱丹则表示:我在紧张的过程当中得到成长,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她也在舞台上代替爸爸向董卿老师表白,直言爸爸每天在遛狗的时候都会听《中国诗词大会》,还会把诗词都抄写下来。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让我爸爸抄录那些句子的一个人。
从期待、紧张再到失望的感觉,相信这是每个离开选手的心路历程。这些离别的瞬间都成为经典的片段,很遗憾节目组没有在正片中放出这些内容。每一个选手的发言都可以当名言警句。
他们的比赛虽已暂告一段落,但满载着爱与希冀的旅程才刚刚开始,祝福他们。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精选 9
主持人大赛半决赛赛程已经全部结束,邹韵、冯硕两位实力选手不出意外地以前两名的成绩晋级,而在第三名的位置上,选手田靖华脱颖而出,以第三轮第三名的成绩晋级到总决赛,为自己的主持人大赛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邹韵、冯硕两人在新闻赛道的绝对实力,让其他选手的关注度并不高,包括田靖华。
在前两轮的比赛中,观众对于田靖华的印象集中在他和老婆一同参赛的噱头上,而关于田靖华的主持能力,观众的讨论并不多。
是田靖华的表现不够优秀吗?其实以第一轮第二名、第二轮第二名的成绩晋级到第三轮,证明田靖华在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已经足够优秀,只是距离脱颖而出还有一段距离。
第三轮的比赛中,田靖华将这段距离弥补,他以一段动人的故事让观众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田靖华在第三轮比赛中带来了关于“喜憨儿”的故事,“喜憨儿”是什么呢?相信没有田靖华的介绍,观众并不了解这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喜憨儿”是心智障碍者的统称,而在深圳的一个洗车行中,这些看起来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喜憨儿正在这里完成着自己的任务——洗车。
对于这些心智障碍者,大众的第一反应无疑是同情,但正如田靖华所说,这些喜憨儿所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给予工作机会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从采访到主持,田靖华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他不是高高在上、一板一眼地对这些人进行采访,而是深入其中工作两天,他
不同于其他选手,田靖华在第三轮的选材并没有将立意上升到太高的层面,而是回归生活,将观众的视线重新聚焦在这些看起来不太一样的特殊群体,通过田靖华5分钟的分享与讲述,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些孩子的痛苦与快乐、美好与坚持,田靖华视角的发现,让观众对这些孩子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仅仅是观众,田靖华的讲述同样感动了主持人大赛的现场评审。
诚如董卿所言,脱下西装、换上T恤的田靖华看起来更像是深入生活的记者形象,也让他的讲述与采访更加动人,或许田靖华的讲述不是最恢宏的那一位,但肯定是最真诚的那一位,也是这种真诚帮助田靖华顺利晋级到总决赛。
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新闻赛道的光芒被邹韵、冯硕两人抢走,田靖华在第三轮脱颖而出,让总决赛的比拼显得更加具有竞争性。
如今6强选手齐聚总决赛舞台,回顾第三轮的比赛,其实选手在主持方面的能力相差无几,所以说最终的总冠军依然充满悬念。
百家争鸣、各有风采,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值得期待!
无论是邹韵、冯硕、田靖华等在第三轮有着出色表现的选手,还是第三轮表现平平的选手,既然踏入了总决赛的舞台,就让观众认识不同的你们吧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10
俞熙雯算是主持人大赛里的年轻人之一了,刚刚毕业就参加了这档圈内最专业的比赛,也是很有勇气的,据悉俞熙雯之前也参加了许多比赛,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在3月,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节目《我们都是追梦人——20“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中,俞熙雯和王俊凯主持了此当节目,也算是小轰动了。
在半决赛的舞台上,俞熙雯和以往几场比赛一样,还是以苏州作为自己的取材地点,可能俞熙雯的性格很专一吧,不过评审们们会觉得有一点重复的感觉,在打分上或许会打一点打折扣。
俞熙雯在赛前的独白中说“这一轮不仅是考验我们在镜头前和台前的表达,更考验的是我们幕后采访、编辑和播报的能力,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和尝试”。
在正式的舞台上,俞熙雯开始播放影片,开始讲解,大致内容如下:
俞熙雯通过希腊的戏剧、意大利的歌剧和俄罗斯的芭蕾这些殿堂级表演艺术,转变到了苏州的昆曲。
俞熙雯来到了昆曲的博物馆,这里面陈列了许多有关昆曲的文物和资料,还介绍了一个特殊的建筑,名字叫“穹隆藻井”,它的结构含有324支黑色蝙蝠和18条金龙组成,还有1000多块排列有序、凹凸不平的木块组成,达到聚拢音波,余音缭绕的效果。
俞熙雯还采访了一位昆曲的年轻一代演员俞玖林,俞玖林说“现在新的昆曲在园林的表演,环境优美,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实景,和观众交流的感觉更充分了,和传统的舞台不太一样,有利于把昆剧传播下去”。
俞熙雯也在采访中自己扮演了一下昆曲,通过一系列的装扮,唱了几句,还是很好听的。
最后俞熙雯慷慨激昂地说“当我穿上戏服,在庭院里吟唱的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回到了6百年前,在新时代,昆曲好更美了,愿良辰美景时时在,赏心悦目家家有”。
到了点评环节,董卿老师说“你这个扮演的戏可能有点多了,对于俞玖林的故事演绎得太少了,还有�
康辉老师说“俞熙雯你讲得很好,不过我们更想看到的是文化的力量,你的题目是走进昆曲文化,那你必须把昆曲的文化给表达出来”。
在评分环节,专业评审团打了 94.767分,现场评审团给出了 96.012分,合计 95.260分。
这个成绩没满96分,按照比赛的总体情况来看,是不乐观的,确实俞熙雯也没有晋级主持人大赛的6强,不过俞熙雯表示自己很满足了,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提高自己的实力,半决赛已经证明了自己。
最后祝福俞熙雯在今后的日子里戒骄戒傲,更加出色,前程似锦。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11
主持人大赛文艺赛道第三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晋级选手以及淘汰选手的名单已经公布,对于观众来说,这份晋级名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信服,比赛就是如此,总是会有人质疑其公正性。
且不谈主持人大赛的评分标准,就第三赛段的考察方法来看,就无法让选手展现出真正的主持能力。
主持人大赛第三赛段命名为“走出去”,该赛段综合考察选手的“脚力”“眼力”,选手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能从采访对象身上发现哪些值得深究的地方,都需要选手仔细揣摩。
和前两个赛段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三赛段需要选手自己进行一整套节目的制作,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主持,都需要选手一个人来完成,这样繁琐的步骤,每个选手进行完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关于外景视频的拍摄,通过选手在主持人大赛的展示可以看出,每位选手所拍摄的视频质量差距非常明显。
李莎旻子在第三赛段大放异彩,就是得益于她所制作的外景视频,董卿在点评阶段曾大赞李莎旻子所拍摄的视频看起来就像是电影,而视频在吸引观众目光之后,大家对李莎旻子的主持质疑也大大降低。
和李莎旻子对比最为明显的就是王帆,虽然远赴瑞士进行采访任务,但采访内容以及拍摄画面都让观众有些不解渴的感觉。
对于观众的不满,王帆在赛后作出解释:因为找不到专业摄像,无奈之下只好寻求摄影师朋友的帮助,两个人的制作自然无法比过一整个团队,如此来看,王帆被淘汰并不冤枉。
只是主持人大赛比拼的是选手的主持能力还是团队合作能力呢?李莎旻子在参赛之前已经是湖南卫视的人气主持人,而她在第三赛段所拍摄的视频,明显不是两个人能够完成的作品,当背后有团队帮助,这对其他选手是否是一种不公平呢?
主持人大赛设置第三赛段的原因非常简单,想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判断一位主持人的综合能力,然而这个赛制无形之间已经削弱选手在主持方面的展示,与其说是主持人大赛,倒不如说是制片人大赛。
也正是这种赛制的出现,让第三赛段的晋级名单以及选手打分备受质疑。
主持人大赛节目组设置这样的比赛规则自然是为了全方位考察选手,选手愿意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也是她们自己的事情,只是就比赛初衷来看,显然有些本末倒置。
倒不是质疑李莎旻子的主持能力不足,三场比赛她确实有所进步,但如董卿所言,她在第三场比赛时展现的内容,视频的精彩程度远远大于主持,让观众有些分不清重点。
选手的主持能力未得到真正展现,评审打分也会显得有失公正,恶性循环下自然会引发观众的不满,这算是主持人大赛小小的一点漏洞。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影评精选 12
央视主持人大赛半决赛全部结束,第二场新闻组别9进6的比赛让人仿佛置身《感动中国》节目现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观众跟着流泪。选手们纷纷“走出去”,用眼力洞察社会,用脑力发掘故事,用笔力捕捉感动。讲故事打动人心的方式丝毫不输文艺赛道主持人的白影脱颖而出,用迎丰村村民109个梦想的故事直戳人心,拿下了96.152分,在所有的选手中排名第4,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
第三赛段“走出去”实战考核,白影来到了迎丰村,带回了一个有关村主任王丰华用一生的时间寻找乡村振兴答案的感人故事。迎丰村有一面写满村民109个梦想的心愿墙,村主任王丰华曾许下诺言:“只要你敢说出你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你实现。”6年的时间,王丰华答应大家的事情都实现了,而他却在因肺癌去世。王丰华带领村民不断圆梦,也将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在每个村民的心里。
5分钟的讲述,白影发挥其擅长讲故事的主持风格,给我们带来3个惊喜:第一,选题新颖独特,立足乡村振兴,看似平凡的故事但又不平凡;第二,109个梦想的标题很吸引人,村主任王丰华的故事也很打动人,更容易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第三,白影在30天内五次探访迎丰村,重温王丰华带领村民共同圆梦的每一个脚印,让整个讲述很完整流畅,很多细节处理很用心。
对于白影的表现,点评嘉宾董卿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这个作品的整体完成非常好,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决胜小康最艰难的任务就在农村。你刻画的这样一个奔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村里带头人的故事,让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站在田埂看到希望。不得不佩服董卿的点评水准,仅仅用了8个字,可以说升华了白影整个故事的主题,让人透过文字看到满满的画面感,将整个短片的内容提升一个档次。
白影的讲述也得到评审们的有效回应,17位专业评审打出了96.233分,400位大众评审为其打出了96.030分,白影最后获得96.152分,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
值得注意的是,17位专业评审中,央视文艺频道主持人朱迅和春晚导演陈临春都给出了98.5的高分,而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高级策划人秦新民直接打出了最高的99分。
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秦新民的打分一直被指忽高忽低,从第一赛段打分情况来看,秦新民出手60次,18次打出了最高分或最低分,多次抢镜成功。秦新民的整体打分更偏爱文艺赛道的选手,第一赛段他曾为白影打出最高的99分,第二赛段再次为白影打出最高的98.5分。三个阶段的比赛,秦新民一路力挺白影,看得出对白影主持风格的欣赏与认可。
29岁的白影来自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主持《杭州新闻联播》等节目。白影的综合能力很强,主持风格多样,新闻赛道和文艺赛道两种风格都可以驾驭,优雅和理性兼备。第一赛段的主持整体偏文艺风格,“笨小孩”的故事感染全场,一登场便拿下小组第一;第二赛段《共同关注》的主持“显而不浅”,用很有个性的利于传播的新闻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再次拿下小组第一。
白影的主持风格大气且有亲和力,语言和肢体动作都让人感觉很舒服。从白影身上我们看到了主持人的全面性和多样性,顺利晋级决赛也让大家对其接下来的表现充满期待。但是白影身上的硬伤也很明显,她的发音一直被质疑,很多
面对批评和质疑,白影在赛后也表示:大家的指正和支持都悉数收到,作品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真好,感谢大家让我体验到这种幸福。想起这一次比赛,很多勇气都来自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有的已经转行了,有的也转移了生活重心,但这个舞台曾经是我们共同向往的远方。他们说,老白要加油,不能怂。
祝福白影,希望她在总决赛能有更好的发挥,用更优异的成绩回击质疑,回馈支持她的朋友。
看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观后感评价精选 13
,停播八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重磅回归,这场堪称神仙打架的比赛节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央视节目的高标准严要求,更让我们看到了央视主持人的诗词素养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想看过这档节目的人肯定会对李七月和尹颂印象深刻,他们的诗词储备量和对诗词的精准解读,准确把握,让人惊艳。他们总是能用最合适的诗句将我们带入其中,思想也跟着一起驰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王维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努力奋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教会我们的超脱。
正如李七月所说:“当千年之后,物我两空之时,我们还能够通过诗词复原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而我想将魅力换一个词叫力量。
作家蒋勋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他去巴黎留学的时候,四年不能回家。有一年春天,他在巴黎街头看见一棵树,树上的花瓣全部飘落了。他一下呆住了,幼年时背诵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跳了出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此时此景,思乡之情再没有比这14个字更贴切的了。
我们一生所有的经验,几乎都可以在诗词里找到对应的诗句,寥寥数字,却说尽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这就是诗词独有的力量。
除了大火的央视主持人大赛,还有前两天热度刚下去的热播剧《庆余年》,这部剧可以说完全是用诗词铺就的,除了剧情和人物的搞笑之外,诗词是使得这部剧大火的重要助力剂,有网友统计这部剧前后共出现约40首诗词,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有“古今七言律第一”之称的杜甫《登高》,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可谓篇篇经典。
虽然范闲是穿越回去使用了这些诗词,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文化的致敬,但至少这部剧的大火让从前这些课本里的“老朋友”再次回到了我们的生活,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茶余饭后。我们不再只是为剧情的精彩和人物的演技而买单,更为这一份独有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想到了在20年初刷爆我们朋友圈的诗词神童王恒屹,才5岁的年纪,就已经背诵了490多首古诗,还能完完整整背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多少个成年人加起来也未必能凑够这个数字。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不可能”。
但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主持人撒贝宁见证了,评委董卿、孙杨、李昌钰博士见证了,我和你以及全国人民都见证了。
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它无关阅历。
而这样的“神童”绝不只是在电视荧幕中,他/她就在你我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女儿,一个不到三岁的小萌娃,还分不清李白杜甫是谁,但是她却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好雨知时节”。她们一起逛动物园,看到关在笼子里的鹦鹉趴在高高的铁框上对着外面的天空大声喊叫,她的女儿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杜甫的《归雁》: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鹦鹉关在笼子里渴望自由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小朋友还能想到用大雁来对比,一句“高高正北飞”不胜过千言万语?
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它无关年纪。
我的一位读者朋友在评论中说:她的一个五岁的小宝宝完全还不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意,却在读了几遍后突然红了眼睛,他指着诗的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告诉她:妈妈,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好难过啊。
《无题》是多么晦涩难通的一首诗啊,多少研究生多少文化学者尚不能准确理解这首诗,但一个5岁的小朋友却从心底感受到了诗歌中的情感,这是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
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它无关学识。
因为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因为诗词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越来越多的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还有什么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好的方式,那就读诗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诗词文化类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从最早的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到后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从武亦姝惊艳全场到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诗词像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吹遍中华大地,于是,诗词从课本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诗词一下子从传统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舞文弄墨”变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让我相信,诗词是源于生活的,诗词绝不是高高在上只可远观的圣品,诗词也不应该只是唐宋遗留的历史文物。
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微缩的人生。我们细读李白、李商隐、李贺的诗,我们能从他们的诗中找到一样的人生轨迹,叫做追求;而透过苏轼、辛弃疾、陆游的词,我们亦能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觅得一样的精神慰藉,叫做信仰。
五千年文明,三千诗韵。
没有什么比文化自信更让人感动、更让人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但只要我们走在路上,路便不会再长。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董卿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而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美的灵魂。
那就愿我们:做一个诗意的人,在熙攘的世间,诗意、从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