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演讲稿汇总三篇》
诚实与信任演讲稿(通用3篇)
诚实与信任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从小,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做人要诚实守信。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跟爸爸去菜市场买菜。到了菜市,爸爸直接走到一家鱼摊,递一叠钱给鱼摊老板。爸爸跟鱼摊老板说:“老板,前周跟你买了四条黄骨鱼,一共41块钱,当时我没带钱,你给我赊账了。本来答应你第二天送鱼钱的,但突然有急事,出差十天,昨晚刚回来,今天才把钱送过来。实在不好意思。”
那鱼摊老板愣了一会,才笑呵呵地接过爸爸的钱,说:“你不说的话,我都忘记有这一回事了。”
事后,我不解地问:“爸爸,鱼老板忘记这一回事了,你干嘛还要主动送钱给他呢?”
爸爸严肃地说:“鱼老板肯赊账卖鱼给爸爸,他是以诚相待,如果我们贪这41块钱,以后爸爸来菜市总会觉得做贼心虚的,这点小便宜是不能贪的。爸爸已经答应事后付钱,不能失信的。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道吗?”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从那以后,我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秉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借同学书,我认真保管好,不弄脏,不弄皱,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老师交办的事,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我会永远记住“做人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实与信任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诚信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外表一致。守信,就是不虚伪不欺诈的守信。流传千百年的“言而有信”、“言而有信”等古语,生动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诚实守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们不仅歌颂诚实守信的美德,而且勤奋实践。
早在20__年前,孔子就教导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你知道你知道的,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他认为这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也是一个非常诚实和值得信赖的人。一次,曾子的妻子去市场,孩子们在哭。老婆哄着孩子说,你别走,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从市场回来时,她看到曾子真的想杀猪,所以她很快上前阻止了它。曾子说,如果你欺骗你的孩子,他们不会信任你。说着,杀了猪。曾子没有欺骗孩子,但也培养了他们讲信用的品德。
秦末有一个人叫姬补,他一直信守诺言,守信用。人们说“与其得到一百磅黄金,不如得到一个承诺”。这是成语朋友的帮助,只有生存。而相信,自然会得到所有人:
在旧社会,中国商店的门口通常有“真诚、童真、无欺”的字样。自古以来,他们就倡导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即敬业、认真务实、实事求是;待人接物,就是真心待人,互相信任;对国家和集体的态度是遵纪守法,忠诚老实。
诚实与信任演讲稿 篇3
诚实和信任即诚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苍白的话题,但同时那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如何让学生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努力去做一个诚信的人,更是要好好的引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活的田地。因此,老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心中是诚实的,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又不能给它表现诚信的机会。没有一个对他期待的眼神,没有给他一个适当的期待值,于是这种优点就会得不到壮大的机会,最终被杂草所覆盖。
学校教育是一块纯净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像《诚实与信任》课文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机会,在课堂上把握教育接凑的脉搏,给学生以实在的引导,切实的教育。
一、要以文本为依托,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诚信”的意义。
正是因为本文蕴含着一个重要的道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自然会成为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但是,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不能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所以,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时,应该突出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不要过多的讲道理,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受,由文本出发,找到与生活的结合点,去获得教育。虽然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这些朴实的语言尤其值得让学生去读——默读体会,朗读悟情,分角色读明理。
二、紧扣题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得。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让问题过于细化、泛化。是否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讲了件什么事?
2、为什么以此为题?
3、能不能换个题目,能不能把课题变为“信任与诚实”?
这三个问题是有层次的:由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中心——理解“诚信”的内涵。
三、将文本和生活相联系,让文理叩响心灵。
“诚信”不是教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内心准则,衡量它的标尺是道德。
在指导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拨动学生心灵的弦,让这个故事震动他,让他和文本产生共鸣。我认为引导学生走进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是你或你的家人开车撞碎了人家车的反光镜,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刚才大家也谈到了这一点,我很赞同!)想象的依据是课文,补白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会文”。这样的设计之后,还是应该回归课文,再读读对话部分,这样一来,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回环,“读进去”再“读出来”,读书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