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4篇)正文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4篇)》

时间: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通用4篇)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 篇1

当今社会,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有的反应社会现状,有的抒发内心的向往与希冀,音乐就像一面镜子,真实的映照出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状况。

不同的听众群体或聆听个体,由于受其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工作环境、个性以及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欣赏习惯、接受模式、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视界。那么不同的年龄段对收听音乐的取向有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我做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次市场调查本着科学严谨、真实可靠、调查与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此项调查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对收听音乐取向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二、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段的喜爱音乐的人。

三、调查内容。

1、年龄。

2、性别。

3、听的音乐的类型及其原因。

4、喜欢的音乐的语种及其了解其的途径。

5、听音乐的习惯。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邮件调查和网上搜集数据等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般人都会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口味。那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吧。我从一个知名网站看到了一项有趣的调查——比较64岁听众与13岁听众的普遍听音习惯。这个实验从其两者中各抽出了5000人,并统计整合了他们最普遍播放的曲目,以便得出最被频繁播放的艺术家。而跟我们预想的一样,他们的口味确实不尽相同。最受64岁听众喜爱的歌手既包括了现下的流行歌手,亦有多年前的歌手。而13岁听众最喜爱的歌手则仅限于现下的流行巨星。且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的音乐类型也不尽相同,年轻的人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年长的喜欢古典的,当然喜欢流行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选择了大学生为例,对其音乐取向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介入音乐传播的个性化行为,它具有积极的“能动性”,渗透其中的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正步人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更为独立和明确,基本具备了音乐审美认知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经验。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聆听音乐是他们感知音乐,接受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1)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其中5份丢失,7份废卷,回收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42人,女生46人,调查男女比例接近1:1。

(2)音乐聆听时间。

所谓日常音乐聆听是指大学生每天在学习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音乐聆听。这种聆听必须完全由他(她)本人自主支配,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因此,音乐课堂上所播放的音乐或公共场合播放的音乐等并不构成大学生日常聆听的音乐的构成要素。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日常聆听音乐时间平均一小时以下的占11%,一小时左右的占31%,两小时左右的占37.5%,三小时左右的占15.5%,三小时以上的占5%.每天平均聆听时间为一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89%。

很多人在没事做的时候都喜欢听听音乐,但学习的时候也不例外,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喜欢听着音乐,这样可以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而不枯燥。在学习中听音乐的情况如下:

日常音乐聆听的确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丰富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现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乃至审美文化。

(3)喜爱音乐的类型。

本次问卷中有关大学生日常喜欢聆听的音乐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喜爱轻音乐爵士、摇滚音乐的大学生的人数比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数要多得多。而轻音乐爵士跟摇滚音乐在流行音乐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追求都市流行音乐文化的时尚。

这些数据说明,形成大学生日常音乐生活基本内容主要是以娱乐、放松为目的的“消遣、消闲、消费”性质的音乐文化,而所谓的“经典”观念或者“高雅”趣味已日趋淡薄。我们清楚地看到经典音乐文化在当下审美文化情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解神圣化和祛魅化的大众音乐文化的迅猛兴起,“严肃音乐”、“艺术音乐”和”古典音乐”文化已被大面积地遮蔽,不仅其传统的影响力受到挑战,而且它的生存空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4)大学生音乐取向的成因。

①从众心理。

流行音乐进入校园后,其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②理解能力所限。

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不好听;而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也就深受大学生的喜欢。

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流行音乐大多以爱情为题材,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已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接触流行音乐时,认为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刚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

也就置身其中,以此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5)音乐取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① 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

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 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收听所喜爱的音乐是能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音乐有助于调节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能够让焦虑的身心得到放松。一些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也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音乐也可以成为一种治愈心灵的良药。一项研究表明:以传统音乐的韵律和谐优美、五音平衡协调为特色、电子音乐技术所表现创作的音乐疗法(BMT),具有神奇的波动能量医学上的治疗功效。

2、负面影响。

流行音乐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过于低俗的流行音乐,如果人听多了,不但会变得很肤浅,而且喜新厌旧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而且在一些低俗音乐中充斥着各种不文明用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习惯,降低人的素质。

好的音乐不但悦耳而且还养心,不好的音乐不但不悦耳,而且听了之后还会给人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如被号称为死亡音乐的《黑色星期天》就是这样的例子。

(6)总结。

该项调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年龄对音乐取向的影响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取向,以及音乐取向对人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音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要避开低俗音乐的不良影响。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音乐聆听的审美活动中既获得当下快乐的身心愉悦,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提升人格,这也是音乐工作者和教育家必须面对和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民族心理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10.

[2]克莱南,格鲁恩,卡登,等.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金经言,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284

[3]徐放呜,张玉勤,赵鑫,等.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商场播放音乐的必要性

近日,《法制晚报》与新浪网站《生活频道》联合推出了消费者关于商场背景音乐感受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商场有些背景音乐。但是,由于背景音乐声音过大、节奏过快等原因,有接近80%的消费者都表示曾对商场的背景音乐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因为背景音乐过于吵闹而离开商场,放弃了消费。

尽管很多消费者对多数商家的背景音乐不满意,但事实上,有86%以上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商场播放背景音乐的,而且近96%的消费者认为商业背景音乐的质量对商场档次、形象有影响。

播放背景音乐是烘托卖场气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背景音乐的适合与否不仅会影响营业员的工作态度,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我们卖场的销售。因而,背景音乐的效果不容忽视。对于具体播放时间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音乐对消费的影响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卖场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认为卖场中只要有音乐就行了,至于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则完全没有目的性。更有甚者完全是凭播音员的个人喜好,想放什么音乐就放什么音乐,孰不知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了解音乐,并好好利用音乐,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首先来看一下不同的音乐类别对消费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将古典高雅的西洋音乐与欧洲的贵族或高社会阶层人士联想在一起。因此,在定位比较高的精品店中播放古典的、优雅的音乐,可以烘托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使顾客想当然地认为商店内商品的品位也高,附合卖场的定位。相反,流行音乐或乡村音乐更加贴近大众,播放这种音乐时,消费者会认为店内的商品价位会比较平实,贴近自身生活,因而适宜在大卖场内播放。

其次是音乐的节奏快慢:慢节奏的音乐,能够使人放松、沉静,可以使人静下心来轻松购物。因而在顾客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播放慢节奏的音乐可以相对延长顾客在卖场内停留的时间,增加顾客的消费。相反,节奏稍快的音乐,会加快人的运动节奏,同样也会提高人的购买欲,所以在客流高峰时适当播节奏放快的音乐,可以鼓励顾客加速消费或采购动线,缩短顾客在店内的停留时间。

最后是声量大小:音乐的声量大,虽然可以衬托出热闹的气氛,但是小声量的音乐,却可以鼓励顾客与销售人员进行对话,并作进一步的互动。因此,当商店需要人潮时(如大拍卖或遇节日庆典时),便可以播放稍大声量之音乐。相反地,如果销售已完成,需要顾客向服务人员进行多次咨询沟通时(如古董字画、家具、或高级服饰等),则小声量的音乐要来得恰当。

此外,早晨开始营业播放欢快的迎宾乐曲,打烊时播放轻缓的送别曲;在气候变化时播送音乐给顾客以温馨的提示……都可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提高顾客的购买量,树立起卖场的形象。因而,我们要利用好背景音乐这一无形的武器,为我们的工作服务,真正做到音乐响起来,销售提上来。

根据每家公司的不同及地域的不同及顾客喜好的不同,在不同的购物时刻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是卖场的情景表现之一。一般是顾客少时放慢节奏的音乐,高峰时放快一点的。基本以纯器乐为主,以轻音乐为主为好.节假日更要用音乐配合.

三、怎样为商场播放的音乐分类?

音乐的分类大体如下:

1、音乐按风格有雅俗之分。雅方面的如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等大师的古典交响乐;俗方面的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各地区的民歌、流行歌手演唱的流行曲及根据这些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2、音乐的形式按器乐和声乐分为两大类。按演奏的乐器分类有管弦乐器、民族乐器、流行乐器分类;按人声分类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分类;各类乐器又有独奏、重奏、合奏之分。人声有独唱、重唱、合唱之分。超市应尽量多播放器乐曲。

3、按地域分类有中国乐曲(歌曲)和外国乐曲(歌曲)之分。

4、按乐曲(歌曲)的情绪可分为:舞曲、进行曲、抒情曲、欢快乐曲、悲伤乐曲等等。

一般来说,不管是超市还是购物中心,播放的音乐都比较柔和且节拍较慢。如果在超市播放节奏快的音乐,会减少顾客在超市的逗留时间,从而减少营业额。但又有让顾客加快选定商品,减少堆集客流的效果。

四、商场播放音乐考虑的因素

音乐播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卖场的定位及环境:如百货有高中低三种分别,购物中心抑或超市等。

2、每天的时段:开店、打烊、正常人的生物钟变化、天气的变化来定

3、特殊节假日、特殊事件提示等分别;

4、季节。

5、当地消费者的习惯、素质等;

总之是要顾客感到舒服 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购物所带来的快乐。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 篇3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在上音乐课中表现出的音乐素养缺失,上课无精打采,缺乏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对音乐课没兴趣等,隧对我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一、通过调查掌握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作为音乐工作者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学生喜欢音乐,这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为什么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更严重者变成逆烦及厌倦呢?这种结果不得不让人担忧。音乐课的价值完全消失了。审美教育无从谈起。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初步构成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理论。近二年来的实践表明,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提高了教师驾驭音乐课堂的能力,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教学中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积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

其二,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感知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三、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了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比如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中,五年级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西游记》中,同学生动形象地演唱《西游记》主题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师徒施善救人的场面演的生动逼真,令全场同学投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途径。

1、利用音乐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情感体验,理解音乐表现什么,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诸多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乐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审美兴趣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艺术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联想和想象力,对美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

3、在教学中能适当、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正确灵活,将会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有效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功效巨大。艺术实践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音乐课外活动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如我校组建的鼓号队,在六一活动中表演,声势壮大,受到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项传统的音乐活动:一、二年级唱歌队比赛;三、四年级唱国歌比赛;五、六年级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比赛;在少先队员高昂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美,也表现了少先队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大家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一举多得。

关于音乐欣赏的调查报告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思路。

2、尝试并初步体验幼儿园集体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

3、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欣赏音乐的经验,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3-6岁儿童:

(1)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培养之后音色的辨别能力有很大进步;

(2)对音乐中音的高低、力度、速度的变,能从听得出具有明显对比逐渐发展到听得出渐变过程; 对音乐简单结构如乐句、乐段、中大班幼儿能通过有趣活动分辨出来:

(3)分辨音乐性质、体裁、风格的能力会大大发展。

(4)学习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5)对幼儿来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2、幼儿倾听声音的培养。

(1)倾听:有意识、带注意的“留神”听。

(2)听力技能的培养途径:

①倾听人体声音。

②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③倾听周围的声音。

(3)幼儿表现声音能力的培养。

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表现一定的事物和情感,学会和掌握声音的表现手法,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途径。

3、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有情绪的反应,感受音乐中所采用的种种主要表现手段,

(2)知道这些表现手段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

(3)音乐表现手段一般有:力度、节奏、速度、旋律、音乐、结构形式等。

4、学前儿童音乐欣赏的内容。

(1)带歌词的古今中外比较优秀的儿歌、歌谣、故事片插曲等;

(2)钢琴教材以及其他器乐教材中,一些旋律优美、体裁短小,但音乐形象鲜明、有典型特点的小曲子,也能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5、根据童话故事创造的音乐作品;

6、中外著名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中适合儿童欣赏的部分片段。

第一节 幼儿欣赏音乐能力发展

1岁之前:对于各种声音有一定的感觉。

1—2岁:音乐行为越来越丰富。

2—3岁:可以不合拍跟着音乐手舞足蹈。

3—4岁:更为主动 兴奋时会哼唱旋律并伴随律动。

4—5岁:动作发展趋势完整可以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较准确把握情绪性及形象性音乐。

5—6岁:感受更为准确,趋于秩序化;能进行合作演奏;把握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模唱的节奏较为复杂的乐句,音准有进步,经过训练可以识谱。

第二节 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

1、音乐作品(截选片段、压缩结构)。

2、作品内容、风格、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比例结构是否合理。

3、幼儿的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

二、辅助材料。

(一)动作材料。

(二)语言材料。

(三)视觉材料。

1、倾听人体的声音

2、倾听活动室的声音

3、倾听厨房的声音

4、倾听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声音

5、倾听建筑工地上各种机械的声音

6、倾听卧室中的声音

7、倾听公园、郊外游玩时的声音

8、倾听动物园里的各种声音

三、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二)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

(四)儿童音乐童话片段。

(五)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

第三节 音乐欣赏教学导入

一、从完整作品开始的设计。

二、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设计。

三、从某种辅助材料开始的设计。

1、从其他音乐活动开始的设计。

2、从文学活动开始的设计。

3、从美术活动开始的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指导:

1、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教师需要在一切教育活动中有计划地丰富孩子生活经验。

2、初步欣赏

(1)介绍作品,提出要求:

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借助简短、生动的谈话,或念诗歌、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使幼儿获得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必段围绕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形象、话不能多,手段不宜繁杂,以能有效地引起幼儿的想象为目地,过于复杂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降低音乐对化们的吸引力。听音乐之前,教师要让幼儿明确欣赏的目地,要求幼儿安静、集中注意力地听音乐。

(2)让幼儿听音乐:

幼儿第一次听音乐,应让他们完整地听全曲,对作品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以后,如果作品较长或者内容有变化,可以分段听。

(3)恰当运用语言:

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进行恰当讲解、分析极为重要。但教师的语言(谈话、提示、说明)要求简短、形象、贴切,而且一定要在幼儿对音乐作品已经熟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用。

(4)谈话法:听了音乐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谈谈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

(5)语言提示法:在听音乐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引导幼儿深入欣赏音乐,提高兴趣。

3、重复深入地欣赏。

这个阶段要求幼儿不仅掌握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情绪性质,还应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较完整、全面地感知作品,能记忆和识别音乐作品和主要音调。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分析材料:内容、情绪、情感的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及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2遍。

1、引导性谈话。

2、运用直观教具。

3、故事讲述。

4、教师演示利用动画片。

(二)反复欣赏。

1、提具体要求。

2、结合已有经验。

3、对比和归类。

4、整体体验。

5、多种感官参与。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肉容、情绪。

4、欣赏器乐——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