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创新调查报告6篇正文

《创新调查报告6篇》

时间:

创新调查报告(精选6篇)

创新调查报告 篇1

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战略问题。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对老年群体个人、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摸清我市养老事业发展情况,我先后到镇(街)敬老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地,组织召开座谈会,实地了解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深入社区、家庭,与部分居家和机构供养的老人及其子女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客观评价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我市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积极从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入手,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了全市机构养老规模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健全、设施日益完备、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加大本级投入与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养老机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我市养老机构——敬老院始建于1986年,属于以财政拨款为支撑,以五保供养为对象的公办养老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敬老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屋破损、设施陈旧、床位不足等问题。期间,市委、市政府把敬老院的改、扩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低偿或无偿提供土地、免征建设配套费和减免建筑设计费等优惠政策,并加大投入,五年来,先后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争取上级彩票公益金、基础建设扶持款等1200多万元,新建敬老院3处,改、扩建7处,床位数由原来的374张增加到1500张,提高了4倍,生活、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1054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了884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3.9%,绝大多数五保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多种养老模式实现了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421”型结构家庭(夫妻2人要供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子女)日趋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堪重负,从而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对社会养老需求的急剧扩大。然而,由于敬老院只能以五保老人为主,且床位有限,许多老人因条件不符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我们在努力办好敬老院的同时,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引导集体和民间资本参与,探索建立了介于家庭与敬老院养老之间、按企业化运作的机构养老模式——老年公寓。从20xx年至今,共吸引社会资本4800多万元,新建老年公寓4处,新增床位650张。目前,市政府投资2200万元的市级福利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后能增加床位800多张,届时,全市总床位数将达到3000张,将使我市初步形成以国家、集体和社会投资为主体,以敬老院免费供养;老年公寓缴费入住;个人缴纳押金,村集体无偿服务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养老服务格局。

(三)坚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相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市政府在大力提高养老机构数量和入住率的同时,把加强养老机构自身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我局也积极履行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职能,指导各养老机构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对全市养老机构全面实施了“四化”工程(即路面硬化、庭院绿化、路灯亮化、住室洁化),增配了浴室,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增设了健身娱乐室和室外活动设备,开辟了小菜园,满足了他们健身、娱乐及简单劳动等需求,丰富了精神生活;增设了卫生室、配备了专、兼职医护人员,更新了餐饮服务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全市14家养老机构全部达到了省一级标准。二是政策规定进一步落实。加强了对五保供养资金发放和老年公寓收费标准的检查抽查,严格落实敬老院资金专款专用、老年公寓明码标价和质价相符。同时,积极协调市财政,努力实现五保供养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自20xx年以来,我们先后五次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其中,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2500元/人.年调整到目前的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也由原来的1500元/人.年调整到现在的20xx元。另外,我们还为全市五保和“三无”老人统一缴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用,对他们看病住院所需的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再实行大病救助50%-60%,有效解决了老人的看病、医疗难题。三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各养老机构制定了院务管理100条,建立了交接班、议事会议、情况反映记录等档案10份,健全了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工作人员责任制、院民议事制等一系列制度,实行了院务公开、伙食费公开、社会捐赠公开、项目建设及经费收支公开等,使各养老机构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坚持着眼发展,必须正视我市养老事业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我们在养老事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与养老机构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市60岁(含)以上人口已达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4%,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3.26%高出5.14个百分点。然而,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也只有3000张左右,占全市老龄人口数的3.45%。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及对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疑虑,虽然从目前看,人们对社会养老的需求还不是特别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必然会随之延长,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必然会不断加大,社会养老需求必将呈现暴炸式增长。如果误判形势,放松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养老机构的建设、生存、发展与政策、资金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上,由于土地、建材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之缺乏对用地、融资、市场准入及运营等方面配套的扶持政策,社会力量还不愿意涉猎这一半福利性和微利性领域。全市唯一的民办养老机构——紫荆山老年社会福利中心,起初也并不是专门为此而建,而是由别的经营项目转作老年公寓经营的,目前还在为争取优惠政策而努力。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与老年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还有较大差异,导致养老机构大都面临着亏损经营的局面,不得不依靠其他收入来维持运营。如,西关第一老年公寓和新港老年公寓属集体所有,一方面由于是五保集体供养和其他老人代养形式并存,另一方面,因有社区和村集体的资金扶持,所以还能正常运转。而紫荆山老年社会福利中心,仅每年的贷款及利息就达76万元,再加上日常开销,年均支出高达166.28万元,而入住老人缴费等收入仅有101.96万元,收支严重失衡。虽然我们以争取上级彩票公益金等形式予以资助,努力扶持他们发展,但因缺乏政府的财政持续而有力的支持,生存发展状况堪忧。另外,由于争取上级资金时间周期长、数额没保障、拨付不足额、到位不及时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也对这些机构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特殊的服务需求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照顾日常饮食起居等低层次服务,而是一项需要掌握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护理技能,以满足老年群体身体和精神双重需要的特殊服务。但从我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来看,她们大多是农村务工人员或下岗职工,年龄多在40岁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80%。一方面,这部分人员未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服务技能普遍偏低,另一方面,由于养老机构资金困难,她们的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且未签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也极大影响了她们的积极性。因此,各养老机构经常面临着有工招不到,招来留不住的窘境,又不得不以降低从业标准为代价,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老龄化趋势加快与社区养老平台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进入老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市老龄人口比例已接近国际标准的两倍,而且随着计生政策的深入实施,新生人口比例将逐年下降,而老龄人口规划还将加速扩大。如此规模的老龄人口,仅靠现有的机构和家庭承担养老责任是不现实的。而“社区养老”是依托社区提供的家中日间照料和义工自愿上门服务的一种居家养老模式,是目前公认的符合我国国情且比较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既符合我国传统伦理孝道,又能相对减轻家庭负担,既可节约经济成本又能兼顾多数老人。但目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尚未建立,无资金、无人员、无场所,大多数老年群体还未享受到来自于社区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离全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六老”目标要求,还任重道远。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大力推进我市养老事业创新发展

养老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一)要充分认识办好养老事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今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服务机构相对不足的严峻形势,又要看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全市上下都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规划,列入相关部门重点工作来安排,强化领导,理顺机制,明确责任,尽快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从而构筑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多层次、多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开创我市养老事业新局面。职能部门要落实好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能,高标准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工作落实。

(二)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政策作为资本进行投入,采取“筑巢引凤”战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开放式、创新式办养老事业的观念,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增强对市内、外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借助外界力量办好我们的养老事业。要采取与慈善机构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创办、新建、扩建一批养老机构,在土地、融资、办照、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养老机构规模,不断满足全市人民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级财政要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在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投入外,对已运营的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应采取按入住人数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支持、激励其发展。

(三)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养老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大体可用“9073”来概括,即90%在家庭,7%在社区,3%在机构。在我市,绝大多数还是家庭养老,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1%左右,社区养老还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提高社会供养能力,确保在保障好“五保”、“三无”老人基础上,逐步将机体失能、散居孤寡、自理能力较弱及家庭负担较重的老人逐步纳入社区养老范畴。一是积极借鉴刘家村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即由村集体投资兴建老年住宅楼,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村里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免费居住,由家庭和村集体共同承担养老义务。这是社区养老的新形式,适宜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或社区进行推广。二是大力扶持和推广紫荆山养老模式。即由市民间资本创办,开展企业化运营的老年公寓,由于其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因此,政府要着力帮助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扶持,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从而使我市逐步形成以敬老院、福利中心和老年公寓集中养老、以镇街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居家分散养老,投资主体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探索建立社区养新老模式。要以城市社区和村改居建设为契机,新建小区,要按照国家住建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老旧小区则采取整合闲置资源的方式,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要求,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或专业服务人员,建立辖区老人信息档案,根据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发挥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内容个性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的优势,使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来自社区的服务。

(四)要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的养老机构,都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扶持获得发展,必须坚持苦练“内功”,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老人入住,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一要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招聘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有孝心、爱心、耐心、肯吃苦,身体健康的人员,经过3——5个月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思想道德、护理技术及护理实习训练等,对学员免学费、免住宿费,并给予相应补贴。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以确保能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养老服务队伍,以弥补专业服务人员的不足。二要大幅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一个社会组织或企业应负的社会形象。因此,要在有效解决他们养老、医疗待遇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稳其心,激其力,用其能。三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要积极培养、宣传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先进典型,为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各养老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展示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样,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力量。

创新调查报告 篇2

一、 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

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江苏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建设)成立于1992年12月,xx年9月经江苏省财政厅批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建设部核准现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专项设计甲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专项工程设计甲级,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和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消防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认证。现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州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常州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大伟,现为中国装饰协会会员,江苏省装饰协会副会长和常州装饰装修协会(商会)会长,XX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

江苏建设自创办至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设计、施工、安装、生产制作于一体,具有较强经济、技术和施工实力的装饰骨干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和装饰行业深入发展,公司奉行“创新经营机制,励精图治做强”的方针,扎扎实实走“多元经营、诚信经营、品牌经营”之路,通过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大科技装备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努力培养和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健、和谐发展。

公司的经营业务和施工足迹遍布全国,走出国门,承接了一大批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的建筑装饰、建筑幕墙等工程项目及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和、援外和外经工程项目,以精湛的工艺,优良的质量、合理的价格,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国内外创出了一批优质工程,到目前为止,先后获得一项鲁班奖、十三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二十七项江苏省紫金杯奖,多次获得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江苏省装饰优质工程银奖与紫金杯奖和多项市级优质工程奖。

公司自19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建筑装饰优秀企业,连续多年被命名为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常州工商局命名为免检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XX市优秀施工企业、XX市优秀建筑装饰企业、XX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XX市文明单位以及XX市建设系统文明单位。xx年-xx年,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并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全国建筑装饰明星企业。

江苏建设在十多年的创业发展中,培养造就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理念先进,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团队,拥有多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施工队伍并在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无锡、新疆、山东、安徽,东北等地区和海外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做为对开拓的窗口。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

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企业管理理论有三座里程碑式的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层次。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是人们自觉地研究企业文化现象和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本质、特征以及运行规律的结果,它所实现的由自发到自觉、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以研究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为对象的企业文化理论不仅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层次。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的强调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精神、制度的最佳结合和动态平衡。

一、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其次,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总是先有少数人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三是坚持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因此,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缺乏优良文化的企业不会铸造出持久一流的核心竞争能力,反过来,企业一流竞争力的拥有和维系往往根植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最集中体现。同时,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为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弘扬提供扎实而充沛的物质保证。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提炼企业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因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

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指的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成为全体职工的一种群体意识。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要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沉淀下来形成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鼓舞员工士气,集中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增强团队的生机和活力。

3.构建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例如成本管理的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流程再造等等,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

4.倡导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家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施和环境、具有先进理念的办公环境和优质的产品等等,在企业的“硬件”中反映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5.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肯定是由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来决定的。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的创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以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要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性。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是员工主体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是人才的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以人为本”重在提高人的素质,重在尊重人,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劳动,要满足人的生存欲望,满足人的发展欲望。

6.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管理维护体系,便于员工公众对企业形象、独特文化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用企业的良好行为来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伦理的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平衡的发展。企业要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

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它的重要功能是把每位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了最适宜的发展条件,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它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利益追求与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个人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用共同的目标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实现总体目标凝聚最大的动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2.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朝着预期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已达到个人心理需求的更高层次。企业内先进的评比、技术职称的晋升、各种竞赛活动、技术比武、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等等,以有效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方式,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得依靠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内外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化操作是制约企业兴衰的一种非技术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有形和无

形的约束力,这不仅来源于企业内一整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还来自于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道德意识、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为使企业建设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如在每年的职代会前后发动员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企业建设等问题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企业领导和员工获得认识上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位员工在团队内心情舒畅,从而在行动上更加协调。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坚持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之以恒推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的载体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创新调查报告 篇3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性别有男女之分,自然界的动物有公母之分,植物的花有雄蕊和雌蕊,那整棵的植物是否也有性别之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几个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和老师一起开展了这次的科学考察活动。

二、调查目的:

1、帮助大家认识到和动物一样,植物也存在着性的差别,即有专门的雌性和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之分。

2、懂得性别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高等生物的重要进化标志。

3、初步掌握一些分辨植物性别的方法。

4、知道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 ,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 。

三、调查时间:

20xx年8月——20xx年2月

四、调查范围:

校园、北湖公园、苏仙岭、大岭上公园

五、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上网收集资料、走访

六、活动过程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一块在家看cctv——10(科教频道)的节目,节目播放的是关于动植物繁殖的纪录片。画面清新地呈现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是如何传播植物后代的过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看完后,我的脑海里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四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曾告诉过我们植物的花有单性花和两性花。单性花可以分为雌花和雄花,两性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那整株植物是不是也

有雌雄之分呢?爸爸说:”要解开你的答案不难,让我们先到顶楼天台上去看看王伯伯种的黄瓜花吧!

说着,爸爸带我来到了顶楼的天台上。爸爸指着一个尾部还开着一朵花的细细的黄瓜,说:“你猜猜这朵结了果的花是雌花,还是雄花?我挠挠头,想了半天,猛然间我想到科学老师说过的雌花有柱头、子房,果实一般是在子房里发育成熟的。我立刻肯定地回答:“当然是雌花啦!”老爸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不错,没白学!黄瓜雌花和雄花是分别开在一根藤上的,它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大部分的瓜类都是这样的。”“ 那到底有没有整棵植物分雌雄的植物呢?”我继续追问,“别着急呀!你不是放暑假了吗?正好我带你出去转转,到乡间田野去增长一下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一蹦三尺高!太棒了,老爸!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老爸出发了。

爸爸带着我来到大岭山公园旁的一片菜地里。正是盛夏季节,菜地里各种蔬菜的花都开放了。菜地里的蔬菜种类可真多:白色的辣椒花、紫色的茄子花、黄色的南瓜花……看的我都眼花缭乱了!我东瞧瞧、西看看。难道这菜地里面有我想要的答案?老爸还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不要上窜下跳,像个猴子似的。你现在仔细去观察一下这些蔬菜的花,看看和我们昨天看的黄瓜花有什么不一样?我立刻跑到菜地重新认真看起来。我发现南瓜花和丝瓜花是一样的单性花,辣椒、茄子、豌豆……这些都是两性花。“不管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它们都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爸爸说。“那到底整株的植物分不分雌雄呢?今天你还是没有告诉我答案呀! ”看着我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爸爸说:“今天时间不早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探索!爸爸可真会吊人胃口!。

可回到家里,一连好几天,爸爸却似乎忘记这事了一样,这可急坏我了。“爸爸肯定是故意卖关子不告诉我,你以为我就没有办法了吗?我打电话问问科学老师不

就知道了。”于是,我立刻拨通了科学老师的电话,向她请教。科学老师说:“现在是假期,你有充分的时间去慢慢探索。”科学老师建议我可以去观察观察苏仙岭风景区的银杏树,北湖公园的柳树……难道答案就在老师说的这些植物里面,我立刻背着小背包就出发了,我边看边拍。拍了一整天,我也盯着银杏,柳树看了一整天,可我还是没有弄明白。

转眼间,开学了,我立刻找到了科学老师。科学老师看我还没找到答案,立刻组织我和几个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块儿去揭开谜团。科学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先去校园的`小山坡观察那里的银杏树。老师告诉我们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具有观赏价值。现在许多人工培育的银杏树被城市作为景观树种植在人行道上。银杏就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要成对种植才能存活。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 雌株一般20年左右才开始结果实,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果实。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我们学校的山坡上种植的就是一对银杏树,因为种植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枝叶都还比较少,但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同龄的银杏雌株比雄株粗壮、发芽比雄株晚等这些方面去判断。随后,科学老师还带着我们几个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去了学校附近的小游园观察雌雄同株的各种植物。老师告诉我们性别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高等生物的重要进化标志。植物界在显花高等植物中雌雄异株的仅占 5 % ,而雌雄异株现象在常见树种中却广泛存在 ,常见的种类有银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比较常见。

周末,科学老师还特地约上我和吴骅华两个人去了北湖公园。在公园里,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柳树、罗汉松、雪松。老师告诉我们柳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极易成活,因为姿态优美,通常种植在有水的岸边,与开红花的桃树相间种植。但是柳树开花的时候容易引起过敏。走到一片树林旁,老师问:“考考你们,这些是杉树还是松树?”我们两个仔细地观察起来,看看它们的树叶,摸摸它们的树皮,还是没有头绪,“树皮多为鳞片状,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果实球形的是松树,杉树叶是针形,但比松的叶短,不是一簇簇生长的。”听老师这样一说,我俩立即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松树!”“是的,世界上松树种类将近115种,种类繁多。常绿树,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耐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是著名的先锋树种。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最高可达75米。

在公园里我们和老师一起边走边聊,“昨天,让你们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查的怎么样?”“我来,我先说:“我知道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在外界环境条件和药剂处理的影响下比较容易发生改变。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吴骅华抢着说:“如果以种子和果实为收获对象则需要大量的雌花或雌株,而有时为了其他目的,就更欢迎雄株,例如以纤维为收获物的***,以雄株为优,因为它的纤维拉力较强;为了得到银杏种子,宜多种雌株,而如果用银杏作行道树,则又以雄株为佳。”“太棒了!”你们不愧是“小科学迷”!听了老师的赞美,我们真是乐不可支!

终于,这一次的科学探索之旅结束了,在我的科学日记里又可以记录一次有意义的科学旅程了。 下一次的科学之旅又将从哪里起航,我时刻准备出发!

七、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中国对于植物性别的认识比欧洲人早1000多年。在欧洲,关于植物有性的差别的概念是在18世纪由J.G.克尔罗伊特和 C.von林奈奠定的。

2、植物分多种情况:无性别之分的植物,如黄瓜;有性别之分的植物,这类植物比较少,例如银杏。还有一类是既有雌株、雄株、还有两性株的植物。无XY染色体之分。

3、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 ,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为获得银杏种子和果实,希望多种雌株,而利用银杏作行道树时,此雄株更美观;为提高亚麻纤维的品质,需要有更多的亚麻雄株等等。因此,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性别决定机制,寻求控制植物性别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4、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体后,至今已知25科70多种植物含有性染色体。以性染色体方式决定性别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并在雌雄配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其性别。

创新调查报告 篇4

尤寨山位于平阴县孝直镇西部山区,山场总面积5000余亩。20__年,以尤寨山为依托,由两个大户带头承包,并吸引部分社会资金组建的开发主体――尤寨山庄正式注册挂牌,公司按照“股份制联合,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营,实现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公司效益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山区开发闯出了新的路子。

一、实行大户带动,靠优质市场资源盘活山区闲置资源。

山区综合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在开发机制、模式等方面创新不够,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山区开发的潜力和效益远远没有显现出来。一方面大量山区资源被闲置沉淀,农民增收缓慢,山区面貌无法得到根本改观。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有效缓解。对此,孝直镇党委、政府和县土管部门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以往开发的经验做法,确定引导和调动大户参与山区开发,靠优质的市场资源激活和带动闲置资源。他们制定了税收、荒山拍卖承包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的养鸡大户于普才、餐饮大户赵立安牵头,采取逐年交纳的形式,向山场的集体所有者孔庄村交纳3.5万元承包费175万元,买断了尤寨山50年的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两年的时间,这两个大户在畜禽饲养、餐饮经营、综合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已投入资200多万元,放养了2万多只鸡、兔,栽植了1万多株经济林木,并兴建了集餐饮、住宿、承接会议为一体的尤寨山宾馆,综合开发的成效初步显现。

二、实行股份合作和市场化运作,靠市场机制推进山区综合开发。

尤寨山庄从成立初始就大胆创新开发经营机制,着力探索成立公司制企业进行山区开发的模式。他们在认真研究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学习关于公司制农业企业的有关知识,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市场优势,积极向社会募股筹资,先后吸引104人的214万元股资,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尤寨山庄。公司由大户于普才和赵立安分别出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其他投资者作为股东,并按照公司《章程》和现代企业制度,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制定了经营、管理、销售、技术、生产等各项企业运营制度以及分配制度,采取联合承包、股份合作、公司运营的模式进行经营,产权明晰,责、权、利明确,有效地保证了公司的规范化发展。

三、实行规模经营和特色开发,促进山区开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立足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他们聘请规划、城建、园林等部门对尤寨山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按照“分区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实施封闭管理、综合开发,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抓好五个方面的规划建设。

三个结合,即规划建设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全县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相结合,与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相结合。

五个方面的规划建设:

一是尤寨遗址旅游观光区。对历史古迹隋唐瓦岗寨尤俊达之女尤三姐所建山寨,重点加以修复改造,搞好七眼古井的开挖整理,修筑井台,通过刻碑立传等记载历史典故。所建亭台、宾馆及其他设施注重与旅游景观结合,建设旅游观光区。

二是特色养殖区。利用尤寨山古柏密集、花草茂盛的优势,合理规划建设了山鸡养殖区、野兔养殖区、肉食鸽放养区和狩猎区。三是经济林种植区。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大搞林果生产,引进栽植了中华寿桃、金太阳杏、冬枣、日本甜柿等特色优质果树品种和五谷杂粮、野菜等绿色无公害食品,满足现代人崇尚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需要。同时,沿环山路栽植玫瑰、月季、银杏、杜鹃等观赏植物,美化净化环境。

四是办公休闲娱乐区。在尤寨峰建设了集办公、小型会议室、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尤寨山宾馆,在其两侧依托山体规划建设独院式宾馆,同时配备停车场、观景亭等设施。在西山规划建设档次较高的别墅式住宅,供游客休闲居住。结合自然山势,建设“日潭”和“月潭”两处小型水库,使泉库相连,增添灵气。

五是搞好驻村规划建设。根据驻村村民居住凌乱、街道高低不平、弯曲不直,村居建设年久失修,居住条件较差的现状,统一规划用地,对村庄实施整体搬迁,将原村址建设成为“农家乐”式旅游景点,努力把尤寨山流域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种植养殖、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旅游观光区。尤寨山开发项目总投资20__万元,现已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开发面积4000亩,其中荒山面积3500亩。建设了150千伏安变电室两处,砌垒围墙、焊接铁丝网40000米,修通并硬化环山路9000米,新打机井2眼,建成两座小型水库,铺设节水管道18000米,目前硬件设施基本完善。

开发申报了“尤寨山”牌山鸡、山兔、肉鸽等食品商标,打响了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和绿色餐饮品牌,餐饮和种养业收入累计达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尤寨山庄所在的孝直镇孔庄村是一个只有80户、280口人的小山村,过去不仅不能从山上得到一分钱,每年还需支付山林看护费4000多元。整体出包开发后,村集体年净收入3.5万元。同时,全村近200名劳力基本都在山庄打工,每年劳动报酬在30万元以上,户均3750多元,加快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二是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山区面貌大改观。他们不仅实行山水林田路电等综合治理,同时还铺开了驻地村老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实施整体搬迁,所在山区面貌将得到彻底改变。

三是探索出了山区开发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开发中遇到的机制、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今后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进行山区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调查报告 篇5

为了了解实践与创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我们组织威海地区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以问卷方式,结果如下:

一、对初中生创造性调查所反映问题的概述

1.初中生对脑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上述认知却略有下降。

本次调查表明,初中生对脑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这首先反映在问及5项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内容时,对每项内容表示“了解”的被调查者最高为65.2%,最低亦为35.5%。同时,对5项内容全部“了解”的被调查者,已从8.8%上升为11.2%,增长了2.4个百分点。

初中生对各项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亦在逐年提高。但若比较对5项内容全部“了解”的被调查者,下降了1.4个百分点。造成这一下降的对象,主要是初中生。

其次就初中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而言,本次调查显示,初中生对上述有关创造性思维知识8项内容“了解”者的比率,大多基本持平或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除第1项较为抽象、笼统的表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略有增长外,其余涉及创造性思维具体模式和方法的选项大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对特定群体的对比分析中还发现,农村中学生群体对有关创造性思维知识8项内容“了解”者的比率,均分别较大幅度落后于大城市中学生群体。

2.初中生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比率在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后又呈现出回落。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自评“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我既有自信,又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占59.3%;自认“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许多别人视为平常的事,我却很有兴趣和好奇心)的人亦达48.1%;43.1%的被调查者自认“有怀疑精神”(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感知和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51.1%的被调查者自认“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对我的情况,我仍能保持学习热情)。

自认同时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意志力和进取精神”的被调查者(即同时选择了上述4项内容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初中生,已从占被调查者的4.7%,上升为占被调查者的11.0%,又回落到7.3%。这反映出近两年来初中生创造人格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问题。

3.初中生自评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比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后,以后又略有增长。

本次调查表明,被调查者自评“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我能够甚至于习惯运用逻辑推理寻找事物的起因)的被调查者占43.4%; 自认具有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我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的人占62.6%;而自认具备“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我可以从众多的信息源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人亦占54.3%。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 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即同时选择了上述3项内容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被调查者,上升了但增长幅度较小。

4.初中生亲身体验过实践与创新全过程的比率不高,而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比率更低。

本次调查表明,尽管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对初中生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实践与创新全过程的初中生数量并不多,无论是通过正规教育或是非正规教育途径,都低于29.0%(见表13)。

就初中生对体验实践与创新过程中各相关阶段的认同率而言,男性被调查者对其中每项的认同率均高于女性被调查者,其中最高相差近10个百分点,最少亦相差2个百分点。

另外,本次调查还表明,尽管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对初中生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亦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初中生数量更低,无论是通过正规教育或是非正规教育途径,都低于26.0%。

就初中生对体验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相关阶段的认同率而言,男性被调查者对其中每项的认同率大多高于女性被调查者,仅有一项例外。

5.仍有约半数被调查者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

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过于严谨指在思考问题时,只习惯于非常严格确定的思路。这种思想特点只在已有科学知识成果运用时才显得十分必要,而对于深入未知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则产生明显的消极作用。思维定势是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想惯性,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依靠已有知识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从众心理是指思考问题时屈从于大多数人的见解。尊崇权威,有时是很自然的,如对科学的崇尚而产生的对某些著名科学家的尊崇,这并非无益;但因尊崇权威而导致不敢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则是有害的。信息饱和指思考问题时头脑中装了过多的信息,堵塞了自由思考和想象的途径,影响了创造性设想方案的产生。

本次调查显示,虽有较大好转,但仍有50.9%的被调查者“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讲究严格的步骤”;54.4%的被调查者“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 42.6%的被调查者“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 3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初中生认同自己在创造性思维中存在4种障碍的比率则是变化不大,且有降亦有升,反映了约半数初中生在创造性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6.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人数有大幅度减少;女性初中生在创造、发明与个人关系上的正确认识率要高于男性。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初中生人数有所减少。如表示“本人不打算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不关心这个”的被调查者减少;认同“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的被调查者也减少;而赞同“创造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的被调查者则上升至65.1%;认同“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被调查者也猛增至75.1%。这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不再感到困惑,具有适应社会进步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本次调查表明,超过半数(52.9%)的初中生表示“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注意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创新的科学精神”;当然,还有少数初中生对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倍感压力,因而对人生和社会均持消极的态度(我们在个案调查中亦已发现),这还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本次调查亦表明,女性初中生在创造、发明与个人关系上的正确认识率要高于男性,因此应更侧重对男性初中生进行相关领域的教育。

二、对近几年来初中生创造力培养主体变化的概述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初中生创造力培养主体变化的概述

(1)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设施的改善,有利地促进了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具体来看,中学教育观念落后的状况已有所转变,如认同中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的被调查者,增至66.5%;表示老师在实验课上“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增长了;而认同“部分教师已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将小组讨论、提出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等引入课堂”的被调查者为57.5%;肯定“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使用幻灯、录相、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以辅助教学”的被调查者为49.1%,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素质教育在中学正得到逐步发展,大约1/4以上的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再如,本次调查84.1%的大学生认同“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图书馆或其它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上INTENET网的机会”;60.4%的被调查者表示大学里“多数教师具有人格魅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亦会传递情感及价值取向”;赞同“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或与论文辅导教师之间有平等的学术交流机会,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比率为61.0%;认可“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参与创造和实践活动”的比率为58.9%;这表明被调查者对我国大学教育环境持正面评价的比率基本上已过半数。与此同时,认同大部分老师教学是“间接启发式”的大学生,已达42.4%,与它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正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做起,在逐步实施素质教育。

(2)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化,使得更多的初中生能够享有“民主型”教育及相应的物质上的支持。

从家庭培养初中生创造力的状况来看,在本次调查中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52.7%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其中大部分还陪同一起做(民主型)。这反映随着近几年来教育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超过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放弃“压制型”教育方式,而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本次调查表明,家庭在初中生创造性培养方面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如 62.3%的被调查者认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总是鼓励我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表示“父母支持我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的被调查者占67.5%;表示“家庭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课外读物”的被调查者占65.7%;62.6%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经常与我一起评价社会上人们做出的好的或坏的行为”;59.7%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鼓励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 ;表示“父母通常不会用压制甚至打骂的方式教育我”的被调查者占65.1%。

为了便于作出综合评价,我们把同时选择了上述7项调查内容的被调查者的家庭,界定为初中生创造性培养环境优良的家庭――即营造了有益于初中生创造能力培养优良环境的家庭。经统计,初中5.1%、

(3)各级社会机构、团体的努力和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为初中生营造了一个更为有益的成长环境。

社会作为一个对初中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主体,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级社会机构、团体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大都能够吸引相当数量的初中生参与,而与信息学和环境相关的竞赛活动参与率更在逐步增长。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初中生的参与度已不断增长;初中生环境保护竞赛系列活动也不断增长;而初中生作文(含文学、科技征文)比赛的参与度更不断增长;其它如初中生夏令营或冬令营系列活动,以及初中生语言、朗诵竞赛系列活动,也有较高的参与度。

再者,本次调查中有44.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众传媒会针对初中生开展有特色的科技文化宣传教育”,好评率增长了;这表明大众传媒近两年在初中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初中生的认可。

2.初中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育体制在初中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我国的教育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制约,目前教育事业仍还存在着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教育资源数量供给不足的矛盾,它导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仍无法根本摆脱应试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这一点在中小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制定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但问题仍很严重;在高校虽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并集中体现在“考研”大军长达一年多的“备战”上。

例如本次调查显示, 认为“考试、升学是中学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调查者,从1998年的85.6%降至20xx年的71.2%,20xx年又增至77.3%;感觉“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课业负担很重”的中学生比例,从20xx年的44.2%,上升为20xx年的45.2%;而认同“学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8课时”的中学生,20xx年和20xx年均为56.7%,说明超过半数的中学上述状况无任何改变。

分析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46.5%的中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或在黑板上书写)课本上的内容,并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还有高达61.8%的中学生认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让学生大量演练习题,同时介绍各种解题方法”。

(2)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初中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

没有对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虽已有认识,但还没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体现出对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视。

就教师和家长而言,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也就不可能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家长和老师即使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由于受到教育体制、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局限,也不可能对初中生创造力的发展给予多少实际的重视。例如本次调查中,“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而赞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的被调查者占51.8%,说明教师不能平等、宽容的对待学生,在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环境上还存在很大问题。与此同时,仍有27.5%的被调查者表示“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父母经常要求我做‘额外’的家庭作业”,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会扼杀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初中生自身而言,他们是被教育者,其观念主要是受教育者的影响。他们虽然知道创造发明对社会、个人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在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活动中,却呈现出较低的参与度。此外,还有少数初中生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感到困惑,对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倍感压力――缺乏适应社会进步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例如有17.7%的初中生表示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都反映出初中生对培养自身创造力的重要意义还未真正认识。

(3)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内容仍在实施,影响了初中生创造力的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制定的我国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新教材,无疑会对初中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新课程教材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未在全国推广使用,这就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内容仍在大多数学校实施,影响了初中生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尽管“探究”学习方式对初中生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本次调查中,认同“学校的相关科学课程是否为你提供过尝试进行完整的(包括上述所有8个阶段性过程)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的机会”的中学生,仅为28.8%。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工作还很艰巨

从前述之调查结果看,与1998年和20xx年相比,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或改进,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如本次调查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是“灌输式”的中学生高达46.5%,而尚有23.8%的被调查者表示“父母通常会用压制甚至打骂的方式教育我”,更是令人吃惊!

这是因为,家长群体文化程度过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的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制约着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主要因其自身所受教育存在缺陷――这是以往不合理教育体制而造成的消极影响,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包括自学、培训等。

另外,还有一些“间接的”教育者,如一些大众传媒节目的编导者,他们制作的节目不乏教育性,但由于其本身素质欠佳,导致一些教育观念滞后的节目充斥荧屏。如以倡导记忆知识为主的各类知识竞赛,至今仍久盛不衰,其导向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相对立的。看来提高这些“间接的”教育者的素质,亦应摆上日程。

三、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物理学史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

5.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理解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2.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

3.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四)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1.加强课堂内的探究活动;

2.加强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创新调查报告 篇6

为全面了解企业创新活动情况,根据省、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XX县统计局于20xx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全数调查,对其他企业实施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全县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了解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创新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任重道远。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在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高低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已经受到全县企业经营者的普遍认同。调查显示,全县2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家规上服务业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创新意识增强

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全县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被调查的工业企业中45.4%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产品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开展了工艺创新活动,40.9%的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组织管理创新,27.2%的 企业在近三年进行了营销创新,有68.1%的被调查企业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开展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抽样调查的10家规上服务业中,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不足20%。

(二)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随着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都稳步增长。20xx年度,3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科技研发项目的企业占37.5%,分别是(益能铁合金有限公司、山丹水泥集团、宏定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瑞源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润牧饲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丰源节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长山子煤矿、青龙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铁骑水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4292.7 万元,同比增长188.4%,政府资金42万元,企业资金4250.7万元,参加科技项目人员120人,其中女性10人,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占 50%。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实验室的企业占12.5%,分别是(山丹水泥集团、铁骑水泥、腾达西铁冶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啤酒),从业人员34人,其中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可见,企业已经重视自己拥有研发机构的优势,把注意力放到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

(三)创新成效显著

科研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厚的研发成果,全县企业创新成效显著。20xx年度,32家被调查企业新产品研发支出2927.9万元,新产品产值678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612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明显,被调查企业在产品方面:28.1%的企业增加了新产品,31.2%的企业提高了产品性能或质量,25% 的企业取得了开拓新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在工艺方面:25%的企业提高了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28%企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31.2%的企业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中39.3%的企业形成了国家或同行业标准,1.25%的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或申请了专利,如: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

(四)市场导向及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实施创新战略

企业创新战略的推动实施不外乎受到外部需求及自身发展压力的共同影响:(1)外因——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发地对产品性质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81.2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或重要作用。另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紧迫感,有52%的被调查企业承认,市场或同业竞争也是其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2)内因——自身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靠一成不变的产品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创好名牌产品,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调查数据显示,有42%的被调查企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与发展要求,迫使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企业逐渐意识到,要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永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调查显示,有28.1%的被调查企业的`创新产品对于本企业是新的。

(五)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全县企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县的院企、企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调查显示有34.3%的企业准备或者已经在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展开合作。如:丹马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的油菜籽深加工油脂干式冷凝真空脱臭系统技术集成应用,长山子煤矿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长山子井田砂砾岩含水层分布特征及防治水对策研究、丰源节水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承插式悬辊管的研发、益能铁合金的多元铁合金新产品的开发等。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在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查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普遍存在。(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在32家企业中有4家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品牌,如重点发展“铁骑水泥”、“丹马油脂”、“西部合金”等已有品牌。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县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院企业合作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县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查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县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