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合集八篇】正文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合集八篇】》

时间: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精选8篇)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1

近来年,农村金融体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严重短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较突出,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

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适应农村金融需求,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品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贷款额度、期限与农民生产消费实际脱节;农村资金流失严重,信贷投入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通过系统上存、资金拆借等方式将大量资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或非农领域,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较突出;农村金融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手段严重滞后,农村支付结算环境落后;农业保险产品发展滞后,农业保险规模小、参保少、理赔难问题较突出。

农村金融市场制度约束不到位。农村金融市场是弱质市场,其规模效益低于城市金融,因而盈利能力偏低。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单纯依[百范文网:]靠市场调节势必形成农村资金外流,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变不到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沿袭“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危机感和客户至上的理念,缺乏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意识,不能积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大力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市场政策扶持不到位。农业是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周期长,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难以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因此,在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必须依赖外部力量的扶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对农村金融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风险予以合理补偿。

农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到位。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是众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对象数量多,地域分散,这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花费大量的信息费用搜集农户信息,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必然阻碍农村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依靠法律强制和政策引导推动建立农村信贷稳定增长机制,依托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金融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则。同时,充分重视财政在激励需求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出台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

完善功能,整合力量,充分发挥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杠杆作用。基层人民银行要通过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完善对农村金融的再贷款支持,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领域。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变农村金融现状,增加低息支农再贷款,加大支农投入量,加强对再贷款投向和使用效果的考核,确保农户贷款稳步增加,支农功能稳步增强。

农村金融机构要转换经营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三农”服务意识,在加强贷款营销、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创新授信和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制度,提高贷款效率。大力开展住房信贷、教育信贷等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创新开发新业务、新产品,逐步推广农民工银行卡、商业汇票、理财、投资咨询等业务,改进和创新支付结算渠道,加快电子化建设,更大范围的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

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信用贷款。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现实,应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重视搜集农户信誉、道德品质等信息,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

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加大对农业保险业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发展农村保险,提高农村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在发展政策性保险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商业保险、合作互助保险,充分发挥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通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改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提高农村整体抗风险能力。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2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xx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

,“一事一议”方案难以通过。四是大型、长期公益事业难兴办。“一事一议”筹资有限,使一些耗资较大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跨村、跨乡的工程一时办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对来年的“一事一议”进行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进程。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

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

要通过县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体重新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发展主体。在改革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削弱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不仅如此,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还应加强这一职能。财政要按照由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的原则,加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的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有效作用。

(三)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序实施

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问题上,除需严格执行政策外,更要规范操作。一是政策交底。只有取得农民的理解、拥护和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公开其实施办法与程序,争取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一事一议”中来。二是议定项目。发动群众将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列摆出来,然后将之梳理归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村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项目。三是民主表决。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形成会议记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强化管理。“一事一议”项目民主决策后,农民将出资出劳,要对得起农民的血汗钱,强化三个管理,即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及“一事一议”方式不能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问题,必须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要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投入与收益不均而难以筹资酬劳的矛盾。

(五)创新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无疑最终应以国家投入为主渠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国家现时财力无法支撑;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以加速度增长,对未来财力有良好预期。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在一定限度内,发行公益事业建设国债或公债,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突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这样,既解决了社会闲散资金无法聚集利用的问题,又解决了公益事业建设等米下锅的困境。

(六)改革支农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规划先行,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办法,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二是改善支农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改变目前地方争取资金的方法,由国家根据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定项拨付,减少中间环节,尽量采取项目资金直达的办法,防止层层克扣截留。同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网上公开制度、跟踪检查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三是改变支农资金投入方向,减少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即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和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四是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减少县政府项目匹配比例,取消乡镇匹配,以确保农村公益事业工程质量和效益。五是将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每亩25元左右的补贴资金分散到各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将直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代替筹资部分),用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良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品种改良基金,用于良种繁育,然后平价出售给用种农户,保障品种改良,提高科技附加值。(**县委)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3

基层妇女参政是一个社会问题,历来是妇联组织关注的热点。明年是我市村委会换届之年,如何认真贯彻党的__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村委会换届契机,全面推进我市基层妇女民主参与进程,妇联组织任重而道远。最近,市妇联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文字,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基层妇女民主参与在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是衡量农村政治文明的重要尺度。村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则是农村民主政治得以存在发展的基本要素,占人口半数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参与程度是衡量农村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妇女在民主参与中通过影响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农村妇女参政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女干部,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服务,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民意,提高农村政治的民主化程度,防止政治上的专制与独裁,推动农村社会的民主和进步。

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是实现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权力领域是否有女性参与、妇女以何种方式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已成为实现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成为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是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有益于发挥妇女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女性领导者讲究授权,善于关心、鼓励人,善于创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有益于发挥领导班子的综合优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与男性优势互补,能增强团结和凝聚力,使组织决策更民主、更科学。

二、当前农村基层妇女民主参与的形式和现状

基层妇女民主参与的主要形式与农村男性公民一致,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个方面。但基层妇女民主参与现状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1、妇女在民主选举中主体权利的完全确认,意味着农村妇女由“家庭人”逐步转变成“社会人”。法律规定妇女同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得广大农村妇女享有了选择干部的权利和担任干部的被选举权。据统计,村委会选举的参选率一般都在80以上,这表明了广大妇女对选举的关注和对自身权利的珍视。同时,那些有能力、受拥戴的农村妇女脱颖而出,进入村委,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如小曹娥镇朗海村妇代会主任姚雪芬勤政廉洁、务实的工作,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在上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而且同时在支委、社管委中任职,是唯一在村三套班子中任职的村委。

2、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全方位体现,使农村妇女从参与中逐步认识了自身价值。从妇女在参与民主管理中的比例来看,全市269个行政村,有女性的村委213个,占村总数的79.2,比上届上升5.6个百分比,有237名女性进入村委,占村委员总数1083人的21.9,比上届上升3.5个百分比,其中,担任村主任的4名。女委员的参与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自身联系妇女和家庭的优势,为处理解决村里的许多难事急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妇女在参与民主决策的程度来看,全市12332名村民代表中,有女性代表1393人,占11.3,3628名村民小组长中,有女性72人,占1.99,比例与上届相比都略有上升。在村民代表会议中,女代表能主动掌握发言权,为村发展谏言献策,为村民具体生活利益提建议要求,有的还作为议案采纳。如泗门镇谢家路村,女村民代表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在节假日期间的学习管理上交了一则提案,被村领导班子吸纳后,一个专为青少年学习交流,提高各方面素质的青少年假日学校成立了,深受广大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从妇女在参与民主监督的情况来看,全市1130名村民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有女性64人,占5.7。女委员、女代表们善于做思想引导工作,积极参与村里的重大事务管理,在参与中代表村民利益讲话,在参与中认识自身价值,进一步推动了村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环境卫生治理(敲露天粪缸)、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计划生育、自来水安装等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从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现状来看,农村妇女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农村妇女民主参与进程不快。主要表现在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不高。尽管在推进基层民主过程中,妇女的参与摆上了一定的位置,并且参与的比例逐年呈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看,比例仍然偏低,如村民代表中妇女比例仅为11.3,村民财务公开监督小组中妇女比例仅为5.7。我市还有56个村委中没有进入女性,其中有41个行政村村两委会班子里同时没有女性,与妇女占人口一半的比例很不协调。历届来,女性进入村委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上升的幅度不大,每届的增幅平均在1-5个百分点内,如本届村委会班子中的女性比例为21.9,比上届上升3.5个百分比,在村委会主任中的妇女比例仅为1.5。二

是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深度不够。①一方面由于农村妇女对选举权利的认识不到位,往往出现放弃或让渡选举权利的行为,从而造成非自愿选举结果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妇女主体意识的缺乏,导致被选举权利的弱化。②在重大事项决策和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由于力量上的单薄和观念上的影响,妇女往往不敢或难以表达妇女群体的利益和呼声。因此,出现妇女工作在村务管理中的空白现象,或者说一提到妇女工作就是指计划生育。从而导致近年来大量的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纠纷和矛盾不断出现,如土地权益问题、集体资产股份制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等。

分析原因,主要有:

1、基层组织法立法不全是阻碍妇女进入民主管理决策程序的重要原因。现行《村委会组织法》为保障村级妇女参政做出了相应规定,即第九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但该法条的规定因缺乏应有的“硬性”而很难落实。在“海选”的大背景下,每个村民都有其心目中的“应当”的标准,当今农村社会环境下,大多数村的妇女当选村委会组成人员的可能性极小,也有许多村甚至于根本就不会产生女性侯选人。民政部为落实好《村委会组织法》关于“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的规定,专门出台了《民政部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民发[1999]14号)文件,该文件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提出一些“组织”、“教育”、“引导”之类的措施,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村民代表的产生规定中,只强调了一个“广泛性”,对于占人口一半的妇女群体来说,无法找到为她们参与最广泛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法定依据。

2、责任主体的缺乏,使妇女民主参与的进程步履缓慢。余党[20__]6号文件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定的妇女代表比例”“村民代表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余党[20__]14号文件也规定:“要为青年和妇女进入村两委班子,参与村务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村两委班子中一般应有一名女同志”。文件中妇女参政除了缺乏钢性规定之外,最关键的是缺乏责任主体。

3、农村妇女的自身原因是影响民主参与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缺乏参与机会和传统文化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农村妇女的参与意识较弱,能力水平偏低,文化知识相对缺乏,也是造成农村妇女民主参与进程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人口占半数的农村妇女为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教育引导她们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不仅是妇女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当前应紧紧抓住村委会换届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妇女的民主参与进程。

1、完善《村委会组织法》立法规定是推进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基本前提。立法机关应对现行《村委会组织法》第九条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女性进入村委会。建议修改为:“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较小的村可不设此职)、妇女委员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妇女委员是村民委员会中专职做妇女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及其他工作的组成人员,由女性村民担任。”如此规定只是保证农村妇女参政的法律底线,并不排斥有威信、有工作才能的女村民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等更重要职务。

2、明确妇女参政议政比例是推进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必要手段。有关部门在出台《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时,要明确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性,同时村民代表和村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女性比例要求在20以上。在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时,要注重换届选举中各环节引导,如在组建村民选举委员会时,要引导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吸收女村民;在选举产生村民代表时,在明确女性比例的同时,要引导村民提名符合条件的女村民。

3、明确加快妇女民主参与进程的责任主体是推进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重要环节。要明确各级政府及基层村委会是推进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责任主体。要制订责任分解制度,落实责任目标和任务,同时,各有关单位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典型,为农村妇女的发展和民主参与村委会选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加强基层妇女干部的培养是推进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农村妇女的素质教育培训。只有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其参政水平和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基本文化素质、科技致富能力和参政议政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应加大女党员和后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力度,增加农村妇女中女党员的比例,培养和选拔有潜力的女党员、女能手、女骨干,让其在村里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锻炼其领导管理才能,为选拔优秀女性进村委建立一支后备女干部队伍。三是要充分发挥妇代会组织和妇代会主任的作用。努力为妇女参政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各级妇女组织要充当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当好党组织的参谋助手,选配好妇代会干部,真正把那些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妇女选拔到农村妇代会当中,使基层妇代会真正成为妇女的娘家和“核心”。同时建议村委会与妇代会进行同步换届。一些村妇代会主任如不能在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中当选支委或村委,则常面对被新的两委班子以各种理由撤换的情况。因而,村委会与妇代会的同步换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妇女人才的培养。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4

x乡是半浅半脑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为缓慢,随着近几年劳动力转移的热潮掀起,我乡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日趋增多,但如何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让他们尽快增收致富,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我们发现农村劳务输出已形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积累返乡创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乡劳务输出起步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本县威远镇、西宁、海西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建筑、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乡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县、乡政府、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我乡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不愿到薪水较低的一些的岗位去就业;而有的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到企业,刚到企业后,不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和工资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工资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目前我乡甚至全县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发布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县政府、县就业局、团县委、县妇联等组织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三、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x乡作为互助县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进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尽其所能,要在全社会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农村青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认识提高,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勇敢地走出去。同时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积极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就地创业。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通过县职校加大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进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来抓,要确立素质第一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劳务工自主选择的“自主培训”多样形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在现有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尝试应试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新课题,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创业的水平。

3、加强信息保障,构建服务体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建立外出务工需求的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畅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中介服务平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引导农村青年有序输出。

4、加强创新工作载体,形成推动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可在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城市建立协会,便于沟通和掌握信息。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如可以更多地发挥职校培训专业针对性强、培训后输出率高的优势,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对象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力度,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整个社会群体共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

5、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劳务输出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的层面,我们要从输出开始就为他们返乡创业或异地创业埋下“伏笔”,待条件成熟时给予大力扶持,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从而达到“输出输入”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输出带输出,以输出促输入,实现“滚雪球”效应。

6、加强档案管理,强化跟踪服务。要依托劳动管理部门乡、乡两级机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和用工需求网络,规范管理。对已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要做好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输出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输出队伍,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输出地建立相应的组织,互相帮扶,增强凝聚力。此外,我们还应成立劳务输出的维权组织,切实保障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当好“后台”,撑好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就业。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5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大多数农民外出就业前基本上没有参加专业性的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早已供大于求的服务专业>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的初级人才为主,而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技术专业却很少,重学历轻技能培训的观念还很重,基本上没有针对外来人员的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培训部门在对农民工的培训上为培训而培训,很少与企业生产用工需求结合起来,很难调动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时间过短。有识之士指出,要真正使一个农村劳动力摆脱传统的思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至少得培训一个月,而现实是,培训单位在实施免费培训时一般把培训压缩在3-5天内,由于培训经费有限,许多地方通常选择3天讲授理论知识,删除了实际操作的实习培训,造成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不到位,要想使这些农民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知识的提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于实际培训效果较差,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实现相应的收入预期,转移出去又返乡务农的情况时有发生。

3.农民参加免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许多农民缺乏主体意识,把培训当作是“要我做”的事情。由于农民的收入在培训期间得不到保障,热门的实用技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导致农民参与免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培训上要使农民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观念转变,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宣传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如何做到“就业与市场互动,培训与增收双赢”,是培训工作需要实践的课题。

1、转变就业观念。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预算指导农民工树立培训观念,做好先培训后上岗的工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大力培养“蓝领”人才,鼓励年轻的农业人口发展成为技术操作型为主的蓝领人才,解决全社会的用工矛盾。

2、抓好存量农民的培训。存量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训提高存量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教育资源的投入是主要手段,对存量农民的教育要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编写农业科普教材,录制专题节目,在广播和电视上播放,进行农业普及教育和宣传,向农民提供信息,帮助农民学习新知识和应用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群体素质,才能更快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政府、用人单位、进城民工共同分担费用的培训机制。政府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劳动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职业中学、技校、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承担进城务工者的职业培训。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机制,由用人单位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技工需求信息,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职业培训机构根据“订单”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并进行培训,然后整体输送给用工单位。

4.建立劳动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在劳动技能的培训上实现理论知识和实习操作相结合,建立实习基地,把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和现代服务技能在实习基地内展示,学员有针对性的对培训知识现场示范操作,让学员不仅有理论知识,懂得科学原理,更能实际动手操作,促进培训技术成果的转化。

5.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农业人口的培训、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农业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推行“双元制”教学,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6

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刺激内需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启动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农民购买电器给予财政补助等。农村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能够激活,对拉动内需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调查了解农村消费对金融的需求情况,我们对绥化市有关村镇进行了调查走访。调查显示,在农村消费信贷需求中住房贷款需求位居首位,但农民普遍反映农村住房贷款难,业务品种设计也亟需完善。

一、农民住房贷款需求有上升空间

1、房屋老化率高。绥化市人口543万,农村人口388万,农户总数98.30万户。其中农村住房砖瓦化率为51%,泥草房建筑总面积3521万平方米,有近50万户的农村住房需要改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分户单过的年轻人、有一定积累意欲享受条件更好住房的人群需求。

2、建房是农民有一定财富积累的首选。调查了解到,在消费需求上,有95%的农民表示只要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首选的消费是建房,只有在满足了有较好的住房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其它的生活消费。一般农民建新房都是要达到当地的较高水平,面积也要大一些,一般在80平米以上,按20__年物价1000元/平米计算,一般普通农民盖一座房子要8、9万元左右。在当前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农民也想改善生活质量,提前住上条件好的房子,因此,便对资金产生了需求。

3、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市场占有率高。据农户反映,需要更新住房的农户根据生活宽裕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等次:贫困型农户、过渡型农户和富裕农户。贫困农户主要从事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是传统的中国小农,其生活支出有很大缺口,遇到较大支出不得不举债;过渡型农户除传统的粮食种植外,还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或者养殖、出外打工,总之,其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类,财富有一定积累;富裕型农户一般为种植、养殖大户,或有其它经营性收入,财富积累充实。从三种类型看,贫困农户偿还能力非常赢弱,富裕型农户自有资金实力强不需要外借,过渡型农户是农村金融住房信贷市场的主要对象。据粗略统计,过渡型农户在更新住房户总数中占半数以上。

二、当前农村住房信贷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农村金融住房消费信贷品种缺位。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农村消费信贷领域业务开展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住房贷款开展更为落后,绥化市下辖10个县级基层社,有9个社没有开办这项业务。把有建房贷款需要的农民挡在了门外。

2、住房贷款品种设计亟需完善。绥化市信用联社只有北林区信用社在20__年推出了“乐万家”农民自建房贷款业务。截止到目前,共为280户农户发放贷款700余万,初步为一些农民建房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在实际推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贷款年限较短。办法规定贷款金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住房贷款办法规定最长期限为3年。按一般家庭的年收入来讲,每年的还款额为12,000元,压力大了一些,如年内突遇其它临时性支出,就不能如期还款。二是贷款方式单一。办法规定贷款采取质押、保证及联保贷款三种方式,通过调查了解到,得到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大多采取的是联保方式。但联保方式贷款要求必须是建房户和建房户之间联保,联保组为3—5户。贷款方式及抵押物的单一也抑制了农户住房贷款的需求。

三、建议

权威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有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而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数据表明,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无疑,进一步启动广大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1、在政策上多倾向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过去多数农村居民囊中羞涩,只能捂着钱包过紧日子,计划买油的钱是断然不可以打醋的。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党的__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只有增产增收、财力宽裕的农民才具备了扩大消费的基本条件。

2、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除收入原因之外 ,未来支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着农村居民即期消费。这些流动性约束可归结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制度在农村改革不到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政策覆盖面小,农村贫困面还较大,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比例较高等。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预期,农民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的入不敷出风险,继而用于即期消费的规模和水平都在下降,影响到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与繁荣。08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有关部门应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了突出的位置。随着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愿望会呈逐年上涨之势,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

3、加大力度推进住房信贷等消费信贷业务开展。首先应加快农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设置,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其次农村信用社当前要要按照国九条有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指导思想,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认真调研及时推进住房信贷业务广泛开展。

4、逐步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设计。建议因地制宜适当放宽住房贷款的还款期限,长期贷款还款期限应以5年为宜。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消费信贷品种的宣传力度。

5、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如根据《物权法》及有关政策积极探索土地的流转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的抵押方式。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7

按照甘价监综函[]05号《关于开展当前农村生产和消费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抽组人员,以5名向国家推荐的农村价格信息员为主,分别深入南湖镇贾门村、柳梁乡吊咀村、朱店镇三合村、良邑乡李咀村、盘安乡湾李村,向30户农民通过组织座谈、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关于农民农业生产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

1、粮食种植情况。调查户中,60%的农户春播面积与去年持平,30%的农户面积增加,10%的农户播种面积有所减少。XX年1月我们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调查户种植面积调查,主要常规调查品种中,冬小麦种植面积预计与去年相比降低8.3%,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持平,油菜子增长60.4%,胡麻增长37.5%,洋芋播种面积增长7.3%。从种植总量上看,常规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XX年和XX年比重分别为51.8%和57%,XX年预计为52.3%。而油料作物、玉米、洋芋、果菜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农户种植意向。60%的农户更倾向种植经济作物,40%农户倾向粮食作物。影响农民种植意向主要有个因素。一是价格因素。XX年11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粮油价格的波动,主要农作物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尤其去年以来,经济作物的胡麻和油菜均价上涨达40%和43%,小麦价格上涨16%,洋芋收购价格上涨35%。农民生活主要副食品的胡油、菜籽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主要农作物的价格的波动直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二是比较收益因素。我们统计,去年以来,我县调查玉米平均产量416公斤/亩,总产值637.7元/亩,成本利润率36.8%。而小麦产量平均仅188公斤/亩,总产值366.4元/亩,成本利润率26.7%。玉米种植收益优于小麦。胡麻种植由于气候因素,产量几年来难以增加,但由于今年食用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种植不降反增,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虽然我县群众不喜食用,但因菜油价格上涨,这几年种植产量稳定,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洋芋也因这两年秋季雨水合节,产量增加,收购价格上扬,越来越成为群众变现的主要来源。随着乡村道路改善和农村市场建设日益完善,玉米、洋芋等农副产品变现容易,农民现金收益增加。

3、目前市场尿素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经我们监测,今年春播以来,尿素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4%-9.3%左右。

4、种子价格。由于春播主要种子品种中的优质玉米种子价格保持稳定,所以种子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5、农业水费没有变化。

6、农村外出务工返乡情况。73%的调查者认为没有变化,23%的被调查者认为少。认为变化大的占4%。由于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输出人数在10万人左右,但由于劳动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属于苦力型,主要流向宁夏银川、内蒙、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因此x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太明显。

二、关于农村消费情况

1、关于家庭收入来源。认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的各占23%,养殖业和农村工副业各占26.6%。调查显示劳务输出和养殖业、农村工副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家庭收入。认为与去年相比增加的占26%,减少的占20%,持平的占54%。由于受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大部分农户对今年家庭收入并不持乐观态度,特别是由于近期生猪价格下滑,养殖户对收入没有信心。

3、对家电下乡政策知道的情况:占26%的人认为清楚,13%的人不清楚,61%的人一般。由于我县家电下乡政策从今年1月份启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群众熟知程度不高。对国家家电下乡政策不清楚和一般的比例分别达到26.7%和53.3%,暴露出农民对知晓国家政策和获取外部信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4、本地最受喜欢的家电下乡品种:电视机占60%,洗衣机占37%,计算机占3%。电视机、洗衣机等日常生活必需电器仍是下乡家电的热选品种,而电脑、电冰箱等却甚少有人问津,反映出广大农民的购买力和购买层次不是很高。

5、家庭收入开支:依次为孩子上高中大学支出占27%、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占25%、购买家电等日常用品支出17%、修建房屋支出占16%、就医看病和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支出各占5%。表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农村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基建费用高。近年来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大力改善,但与城镇相比整体水平较差,仍然存在商品流通设施少、文化娱乐设施少、有线电视不能普及等问题,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5?12”大地震后,机红砖、机瓦、钢材、沙石等价格一路上涨,人工费也同时上涨,加重农民修建负担。

2、农资价格上涨,质量参差不齐。农资价格上涨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的主要原因,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也“及时”跟进,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市场放开经营后,供应渠道混乱,监管难度加大,农资商品品名、规格、含量等标准混乱,尤其是我县的磷肥品种,让农户在购买时无所适从。假冒伪劣农药、化肥仍然侵害着农民的利益。

3、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推广有限。农民最缺的是科技,最盼的是服务,但由于农村面大量广,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难度大。尤其我县10万劳务大军的劳动技能培训,大范围培训有一定困难。

4、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由于改制因素,供销、商业等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萎缩,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虽然活跃,但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由于监管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小五金、小家电、日常用品中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5、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增收幅度相比城镇而言趋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业上的丰欠年和养殖业的价格大起大落,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6、农民消费观念陈旧,消费结构不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状态,使农民消费观念相对陈旧,养成了捂紧“钱袋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即期消费观念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农村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农村生产和促进农村消费的几点建议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现实购买力。促进农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在农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长点的优势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农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注重特色,形成产业创品牌,对农民种植意向进行科学的引导;二要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要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2、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小x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农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是促进农村消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小城镇建设,尤其是重点城镇建设和乡镇机关所在地集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建立规范的农资质量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首先要严把源头准入关,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其次要严把市场监管关,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加强对种籽、化肥、农药、农机及零配件等四大类农资商品的质量监管;再次要采取一定的价格干预措施,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任意上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现象发生,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好处,同时要加大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囤货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牟取暴利等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根据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优化粮食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病虫害预报预警要做到及时、准确,同时,还应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大力宣传,把科普知识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送到每一农户手中,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捕捉农村市场新亮点,创造消费需求新热点。农村市场商机无限,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农村的需求。为此,企业要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研究农村市场的需求结构,探索农村的收入水平、文化层次、生活环境、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的新特点,并以此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产品更新,用物美价廉、功能简单、经济实惠、经久耐用的商品来打开农村市场。更多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刺激农村消费形成新热点。

6、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更新消费观念是促进农村消费的先导,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换取生活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领略新的消费时尚。同时要着重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在更新消费观念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农村的消费信用,改变传统的积累型支付方式,重点扩大住房、农用车、大型家电、小型农机产品等市场,实现从滞后型消费转为适当超前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 篇8

自从20xx年开展农村药品两网(供应网络、监管网络)建设以来,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两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x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农民用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我县农村药品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药品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求我们每个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上下功夫,着力解决食品药品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发展环境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就分管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探求农村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方式。

一、x县基本情况

二、农村药品市场现状

(一)体现不出聘请的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仍然有药贬子到农村兜售药品,但我局从没有接到过协管员或信息员的举报。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未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

一是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明确;

二是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三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二)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药学知识理论培训,素质偏低。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从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药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是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医,开方、发药均是一人,主要开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造成农村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农民群众用药水平低,用药安全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我们对购药、用药的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中,盲目购药和无假药识别能力的人占半数以上。

(四) 卫生室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室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室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室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在农村使用量小,绝大部分药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1个村卫生室中,我局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上报个一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贮藏设施、设备不完备,储存、养护条件差。少部分农村卫生室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药品贮存条件简陋,达不到药品贮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误区,重医轻药,药品管理重视不够,设施条件不能保证所贮存药品的质量,药品购进不验收,不定期养护。部分村卫生室以家庭为单位,医疗点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场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存储环境差,连最基本的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也没有;药品随意摆放与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混杂,须冷藏存放的药品随意摆放在柜台内,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清理过期药品是目前农村卫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往往是在发药时发现有过期药品才清理,没有养成定期养护药品的习惯,农民的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七)监管法规滞后。目前我国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都必须经过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作为准入的资格,而涉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还没有出台,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管

法规依据不够充分,尤其是个别乡村医生对创建标准药房认识和重视不够,虽然我局在20xx年已对大兴地乡5个村赠送了标准药柜,但对创建标准药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乡村医生对药品管理的意识淡薄,药品贮藏设施设备差,对药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造成使用过期药品、药品贮存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对于过期药品,由于金额不高,执法人员往往都不予立案处理,因为立案调查程序太复杂,执法成本高,村医待遇低,加之经济困难,往往只是采取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违法者没有进行处罚,因此未能对违法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夯实监管工作基础

要搞好药品监管工作,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夯实基础,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因此,在开展药品监管的各项专项行动中,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给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1、政策上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药品两网的建设工作,完善监管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提出责任追究办法,使相关单位都能重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使之成为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牢固树立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将药品安全也纳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2、经济上的支持。为使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调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目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经费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给予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一定的经济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教育等也需要经费,因此必须争取地方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

(二)加强宣传的力度,努力增强农民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一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二要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职能;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没有市场。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涉药法律法规培训,对药品从业人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用药知识等培训,通过培训,规范他们的药品使用行为,指导广大农民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

(四)把监管重点放在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取缔非法行医卖药活动,无证经营药品行为。加强药品采购渠道的检查,规范药品进货渠道,严禁经营、使用单位从非法药品市场采购药品。督促药品使用单位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制度,改善药品储存、养护条件,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用到病人身上。进一步发挥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查处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净化农村药品市场。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药品使用监管法规不够健全的现状,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村药品使用单位的检查次数来减少假劣药品的危害。我局通过近几年来对农村药品使用单位每年一次以上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在岗人员现场的耐心指导和教育,过期药品明显减少,药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有所增强。

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是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的薄弱环节,必须要把监管的重心下移,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的次数,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借此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从而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