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最新全文【28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1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2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字经 3
答辩人:胡某,男,汉族,1x年x月x日出生,现住在广州市xx区路号,联系电话。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广州市某某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居间合同纠纷一审一案,现针对被答辩人诉讼请求和,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一、被答辩人在本案中没有促成合同成立,依法不能收取费用。
本案中,本案答辩人、被答辩人以及第三方陈某某、李某某x1年x月x日共同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在合同性质上看属于居间合同,不是正式的买卖合同。真正的房地产买卖合同需要买、卖双方一起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签订统一制作的标准的《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但本案买、卖双方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因此双方之间合同并未成立。而对于x1年x月x日三方共同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就买卖的部分内容约定,该内容充其量属于房地产买卖的意向性约定,但绝不能视为正式的房地产买卖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因此,被答辩人未促成《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的正式签署,依法不得收取报酬。
此外,答辩人已经向被答辩人支付了5x元费用,足以弥补被答辩人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何况,被答辩人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证实其从事居间活动花费了多少必要费用,答辩人要求被答辩人退还多收的居间费用。
二、《房屋买卖合同》属于居间合同,被答辩人提供的报酬条款与《合同法》相冲突而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因此,被答辩人只有在促成答辩人与第三人房屋买卖合同正式签署后,才有权要求支付报酬。可是,被答辩人单方面制作的《房屋买卖合同》却在第九条只字未提《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签署,仅仅签署了本居间合同就要求答辩人支付居间报酬,违背了《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七条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该条款无效。
此外,该《房屋买卖合同》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只字未提被答辩人促成买、卖双方一起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签订统一制作的标准的《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的基本居间义务,却要求答辩人支付居间报酬甚至违约金,这种行为明显属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该条款无效。
至于被答辩人要求答辩人在其单方面提供的《服务收费确认书》上签字表示愿意接受该确认书约束,一方面该确认书属于格式条款明显属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因而无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被答辩人即使是自己提出的服务义务,也远远没有履行完毕,因此请求支付居间报酬甚至居间费用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综合所述,被答辩人作为答辩人与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居间人,只有在促成答辩人与第三人一起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签订统一制作的标准的《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才属于履行了居间义务。被答辩人将其单方面提供的居间服务合同等同于答辩人要求签署的《广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以居间服务合同替代商品房买卖合同,明显违反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因此,被答辩人请求答辩人支付居间报酬,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
此致
广州市xx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
x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字经 4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或许我刚离开,或许已经离开很久了,又或许你根本不知道,我已经忘记了在你世界的边缘徘徊了多久,努力了多久,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从你的世界那里远远的离开,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那么一年我还能再回来,也许真的不会了,很久以前我就想过离开,可心里还是不能把你放下,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我知道你并不在乎,你从来没有听过我的感受,更没有关心过什么,不过这已经没什么。
我尝试了很久,真的做不了你的朋友,更谈不上什么知己了,我们对彼此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没想到我真的就这样的失去了你,那个原先的你,也许我是不是应该一直待在你的身边,从未离开。
也许以前你等了很久,在等一个人,我以为那个人会是我,却发现我不是归人,仅仅是个过客罢了,是不是挺傻,也挺自恋的,呵呵。总会有一些人会离你而去的,其实我们之间已经相距的太远了,你根本不了解我,而我也是,这些年我们的变化太大了,只能说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愿意把心交给对方,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伤害到彼此,要离开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世界那样脆弱。我一直在感情上很胆小的,我只能说喜欢,但却不敢承认别的,别人说喜欢是暂时的,它可能很快就消失,就像听一首歌,就连我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也许会很长,也许会很短。
你说我的文章写的好,那是因为我是在用心,因为那个人虽然离我很远,但她就住在我得心里,每一次待在电脑前,我都等着你上线,以至于每一次听到有人上线就翻看那人是不是你,每一次和你聊天都很认真,即使是无聊的话题。曾经我把所有有关你的记忆都写了下了,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特别的珍贵,我害怕突然会有一天失去记忆把你忘掉,我把它们像铭文一样深深的刻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可是有一天所有的记忆都变成了伤痕,一直不会痊愈,每一次想到你都会感到心痛,每一次听到你伤害自己就会痛的想要落泪,虽然没有人理解我,可我并不希望你会跟我一样,我想让你乐观的去对待生活,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你都要好好的,虽然我并没有实现我最后的承诺,对不起,我已经没有时间了。
忽然有一天,我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有一个直觉好像一直在跟我说我会失去你,永远。我不相信事实是这样,可当我发现的时候真的已经晚了,我想尽自己的全力去挽留,甚至想让时间停止或倒流,可一切都停不下来了,原来自己那么的渺小,虽然知道故事的结局,可是我依然想去改变,却发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生,难道真的是命运吗,理想与现实,缘分与命运,原来是那么的相似,又那么的相互排斥。
就像以前说的一样,一切都仿佛是偶然,两条直线终究会有一天相交,可交点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美好和短暂,以后便是永远的离别,难道真的只能这样解释了吗?无数次想起的那个人,终于有一天还是要离开,我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时间已经在一年前的一天停止了,后面的也仅仅是一些时间的残留。似乎已经感觉不到从你的世界那里传来的温度了,我的世界也已经开始冰凉,当时间在这一天走尽,世界就真的走进了末日,不知道黑暗会持续多少个日夜,也许有一天还会看见黎明,可是再也不会有你的消息了。
其实那天我问你,就已经知道了答案,我需要那个答案,也已经决定了离开,理智告诉我是该走了,但我真的做不到,也舍不得,就想找一个借口去骗自己,骗自己离开,但我在离开之前我对自己承诺还要做最后一件事就是照顾好你,起码在我离开的时候可以知道你过得很好,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我根本就没能走进你的世界,你也根本听不进去我的关心。在你的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总会有几个朋友会是你一辈子的,他们就像月亮,虽然没有太阳的光芒,但他们可以在黑夜中给你方向,指引你前进,给你温暖,逗你开心,关心你的生活。
另外的一些朋友会像流星一样,在你的生活中一闪而过,也许会很美,也许你会突然之间对他们产生好感,但他们不会给你的天空留下任何的痕迹,就像是冬夜里美丽的极光,而我就是那很多流星中的一个,总有一天我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这一天已经到了,只是希望我从你的天空中划过的时候,你可以分辨出那个是我而不是别人。而更多的人就像是满天的繁星,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到了明天你就又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了。我会在一个你不知道的时候,安静的离开,或许过了很多年,突然有一天你会对着你朋友席的空位发呆,一时想不起那个空位是谁的了,那个就是我的吧。
很高兴能参加你的过去,但你的未来我就无缘再会,当你真的长大的时候你就会学会放弃,以后我不知道谁会来关心你,替我谢谢他吧,要照顾好自己!认识你这么多年,我好像从来没有尽到一个真正朋友的责任,我是不是很笨拙,特别在你的面前,似乎总是找不到让你快乐的理由,还让你心烦,以后再也不会了,我知道你不在乎,是呀,我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我连向你说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爱你,包括你的父母,朋友,还有喜欢的人,他们都是真正爱你的,不要让他们伤心和难过,更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要把这个世界看得冷酷无情,希望你能阳光的面对生活,如果受到伤害千万别再伤害自己了,如果遇到什么挫折和失败,都要坚持自己是对的。我知道你听不进去,算了吧,希望你快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
对不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喜欢上对你说这句话,对不起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你知道我在等一个人,等了好久,那个人一直似隐似现,又似乎从未出现,是自己太傻了吧,也许她真的不会来了,我也该走了。
我一直不相信,她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也一直在骗自己,让自己相信她未曾离去,但最后还是接受现实了,她真的走了,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再来,也许不会了吧。对不起,我不能做你的知己,我最后还是明白过来,你变得让我感到陌生,我们之间真的已经产生时差了。对不起,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知道我等的那个人已经消失在了时间里,消失在了我的生命中,我已经疲惫不堪却又不得不继续向前。
对不起,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再见,又不知道怎么能说的出口,我唯一的谎话就是那个我没有兑现的约定。对不起,我想我再也没有办法兑现了。对不起,我一直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试着融入你的环境,努力地不让你受到丝毫的伤害,但,对不起,你能轻易的走进我的内心,我却只能在你的世界之外徘徊。对不起,我一直竭尽全力的阻止这时间的流逝仅仅是为了不让你离我而去。
对不起,我曾经对自己许下很多有关你的承诺,但我却没能把哪个变成现实。对不起,是你让我有勇气开场,但我自己却没有勇气面对结局。对不起,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还有用,可我只能说对不起。对不起,这一年我离开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对不起,我以为我们之间如果有一千步的距离,无论谁迈出第一步,我都会朝着对方走下剩余的999步,但当我风尘仆仆的赶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是烂柯之人,尘满面,鬓斑白。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会记得有一个小女孩,她总是低着头走路,好像很小心,笑的时候喜欢用手背遮着嘴巴,她总会有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想法,她喜欢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后被还有两个扣子。
她说话的声音很小。她说她想玩劲舞团,她说她吃饭很慢很慢也很少很少,她说她喜欢挺林俊杰的歌,还唱了一句“我的编号89757”那是我唯一一次听她唱歌,她说她的生日很好记是端午节,最后她说了很多有关她的事情,再最后记忆就变成了空白。
虽然我一直把有关她的点点滴滴记在日记中害怕有一天会突然间忘记她,可现在我去要把她彻底的忘记。对不起,过去的就随它去吧,记忆是从秋天开始的那就让它在这个秋天随落叶一起深埋,永远的腐烂在心里,永远的不会再有人提起,永远的遗忘在角落,永远的就这样永远的随着那个人一起走远
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思念,我想我不会在下午放学打完球的时候一个人突然之间想起你,想知道你是不是也没有吃饭,今天是否开心,我想我不会在突然安静的时候或者一个人发呆的时候总会浮现你的身影,我想我不会在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希望你会在我身边,像我一样的快乐。谢谢有关你的记忆陪我走过了无数个夜晚,虽然记忆非常的短暂,我想我以后真的要试图去忘记。
你的人生很精彩而我只是个过客罢了,粉墨登场已经是我的荣幸了,把我忘了吧,就像我从来没有出现,让我带着所有徒劳的感情忍住消失,你现在真的长大了,去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吧,还记得我说过我相信缘分吧,也许缘分已经尽了,谢谢你,以前我真的不知道我喜欢的女孩是什么样的,后来你在我的心中定了一个标准,原来是你这样的。还记得《千里之外》这首歌吗?真的很好听,我已经不知道我听了多少遍,唱了多少遍,想了多少遍。
当你把这篇文章看完的时候,把我的号删掉吧。我仅仅敢说喜欢,却不敢说爱,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也许真的爱了,也许没有,明明感情已经超过了喜欢的范围,如果不是爱,又是什么呢,如果爱,真的爱的痛了,也累了,付出了真心也被伤的彻底,还好我没有把伤痛传染给你,你一直跟以前一样,虽然喜欢,可我要怎样喜欢你,似乎说话多了也会产生感情,我宁愿从一开始你就对我冷酷到底,这样在我离开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丝毫的难过,因为我不想看到你难过,希望不会,我用自己的方式陷入了自己的沼泽,我希望你不要进�
如果要受伤,我希望能承担全部因为我会比你坚强,我能把所有的伤压在心底,只是那个人永远也不会再出现,这么多年的确受了很多伤,这次应该是最痛的吧,但又有什么呢?早在开始就看到了结局,只是你让我相信还会有奇迹罢了,让我相信结局会改变。
但最后的最后,这个结局就由我写好了,忘了我吧,忘了我这个不称职的朋友,在朋友中你是我最容易亲近的,因为你很特别,谢谢你的知己,已经很开心了。本来我把时间定在了一年后的某一天,可自己也不确定那天会在什么时候到� 本以为时间不多了,用心去关心你,可没想到太多的关心带来的只是更多的伤害,把原本就遍体鳞伤的心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这么多年原来一直在逃避,当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去面对你的时候,去发现你已经不在了,我想努力的把你找回,却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一个人真的好累,我想走走,离开你,一直我都在找些理由说服自己,不让自己在离开的时候太过于难过,说服自己下决心离开。我走了,或许仅仅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我一心只想为那个无法挽回却又喜欢的人做一些事情,可能只是我一厢情愿了吧,还把自己弄得一团糟,虽然我做了很多,却依然抹不去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如果时间上的伤痛,只能靠时间来治,或许真的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了。
人生的路上我一直往前,我以为你一直在我的身后,当我有一天回头的时候,却发现来时的路上早已经没有你的身影,把你遗忘在了生人的路口,甚至在哪一天把你给弄丢了我都不知道,我停下脚步,站在原地上等了很长很长时间,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只是那气息越来越微弱,我真的找不回你了,我本是一个乐观的人,对你却是一个特例,仅有你能看到我的忧伤,因为你是我这么多年最大最甜蜜的秘密了,只是以后再也没有了。有一天特别的想哭,就好像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样,也许是我还不懂得怎样去珍惜喜欢的人,或许我会从你这里学会很多,也许我不会再像这样去喜欢一个人了。我的生命中一个人已经出现过了,生命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成功了吧
我该走了,带走原本对你就多余的感情,也包括我。我的感情进入你的世界后就融化的像空气一样稀薄,本以为能打动你,可自己还是错了,是太傻了吧,如果走,我想带走你的所有的伤痛,似乎我从来都不是你的朋友,我想对你说,以后多交点朋友,也许是你不会处理朋友间的关系才没有朋友的,你可以学着他们,他们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这样你就会学会怎样处理朋友间的关系,收获一两个真正的朋友。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见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那个人也许会出现,也许一生都不会相见,我的也许已经错过了,在我还不懂得怎么去爱她的年纪出现了,我也错过了她,回头已经变得不太可能。我只是希望你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做好准备,不要错过他,有些人一旦失去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你一定不要像对我一样对他,要不然那个人一定会为你伤碎心的,好好爱他。如果能,就忘了我吧,如果不能就别去想了,虽然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可还是算了吧,就当我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也许你忘记我真的很容易。
对于你我只想多一点的关心,支持我的也是唯一能让我留下来的仅仅是你还需要我和跟朋友一样或者比朋友多一点的关心。我并不期望也不希望能成为你生活的一小部分或占取你世界里的一个小的角落。从来我都没想过要从你的世界里消失,即使知道你喜欢的那个人不是我,虽然有许多问题在困扰着我,但我也并不报任何的希望相信奇迹可能会出现。那天你在QQ上给我说让我少玩些电脑,保护好眼睛,真的,一时间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对你说谢谢,你说不用跟我说谢谢。你一定不知道那是你第一次关心我,可也是唯一的一次了,就好像所有的希望,仅仅是一些奢求一样,最后都变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那天你说你失恋了,后来我跟你说再见的时候,你连问了几个“什么再见?”你说“你害怕再见再也不见”,当时真的好感动,因为你不想离开我,就像我一样,或许只是感情不同罢了,我喜欢你,而我只是你的一个特别的朋友,一个愿意在任何的时间地点,几乎永远不会出现,但永远都会在另一边倾听你的伤,安慰你,或为你出谋划策,并且愿意帮你永远保守秘密的朋友,甚至是一些你都忘记了的事情,而我一切清晰记得的往事。你相信我,或许是你能感觉到我喜欢你,并且也相信你,还记得那次我说把你的QQ号删了,你当时说,你想死啊。当时也知道你是在说着玩,心里特别的开心。说了这些往事,都有些留恋了,呵呵。我们之间太缺少沟通了,又似乎你也不爱跟我聊天,也许是我太烦了吧,呵呵,有时候我只是想更了解你,可以后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忘记我,我愿意去做,我不愿意在你的心里留下太多的痕迹,怕有一天你会想到我,怕有一天你会感到有一种心空的感觉,怕有一天我离开的时候,你会舍不得,怕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难过。我走了,别想的太多,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这样你或许会好些。(呵呵,我又说胡话了吧)
这次真的不能说再见了,虽然还是放心不下,可我相信你会照顾好自己的, 别了,那个女孩!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5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馀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字经作者 6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有英文、法文、俄文译本。虽然不断被后人增补删减,正说明其不朽的价值。古来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三字经》完整版 7
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勤回答,勤思考。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主人翁,责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尊重人,文明语。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不喧哗,不乱跑。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用餐时,不抢先。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
一生世,忘不了。
三字经礼仪操
一、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二、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三、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拓展:学生安全教育三字经
人生命,最可贵;小学生,要铭记。
工地上,莫进入;水塘边,不嬉戏。
煤气阀,不乱拧;用电器,防触电。
在树下,高楼旁,勿躲雨,避雷伤。
过马路,走横线,红灯停,绿灯行。
走路时,勿玩耍,靠右行,成习惯。
乘车船,扶稳当,头和手,不出窗。
在楼上,禁扔物;楼栏杆,不攀爬。
课间里,不追逐;放学后,即回家。
人生命,最可贵;小学生,要铭记:
工地上,莫进入;水塘边,不嬉戏。
煤气阀,不乱拧;用电器,防触电。
在树下,高楼旁,勿躲雨,避雷伤。
过马路,走横线,红灯停,绿灯行。
走路时,勿玩耍,靠右行,成习惯。
乘车船,扶稳当,头和手,不出窗。
在楼上,禁扔物;楼栏杆,不攀爬。
课间里,不追逐;放学后,即回家。
《三字经》解释 8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5、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7、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9、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1、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2、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3、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5、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6、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7、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9、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6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1、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2、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
6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4、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6、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
6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69、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0、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3、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5、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6、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7、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废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9、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
80、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1、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2、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3、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4、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5、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6、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7、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8、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89、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0、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1、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2、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3、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4、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5、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6、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7、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98、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
99、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0、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1、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2、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3、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4、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5、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6、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7、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08、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09、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0、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1、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2、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3、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
114、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5、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6、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7、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18、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经》完整版 9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字经 10
尊敬的各位公司领导:
你们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再此介绍自己。
我是XX大学XX校区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的学生。即将从大学毕业。在校的三年内,我一直信守做事尽心尽力的原则,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积极投入实践,全面充实和发展自己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国际贸易的学生,我深知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学习方面我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成绩通过四级考试并一次以分的成绩通过六级考试。在英语口语方面我也一直在锻炼自己,并达到了一定水平。除此之外我也打下了日语初级基础。
不仅在英语方面,在其余课程上也刻苦学习。在六学期内四次获得奖学金,并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积极参加校、院的各级活动。凭借我的努力,在97-98学年获得经济管理学院优秀学生,98-99学年获得校优秀团员称号,� 与此同时,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外活动,我也逐渐把握了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如何使自己处于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中。通过在校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含义,并且确实以这个准则要求自己。在学习和活动之余我也积极充实自己,博览群书,丰富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巧足以应付工作需要。
相信四年大学的磨练已将我锤打成为一名品德端正、意志坚强、思维机敏、处乱不惊,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出色的大学生。相信我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我有幸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把我所有的青春和热情倾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取得应有的成绩,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真诚地期盼您的答复!
您诚挚的朋友敬上
求职人:第一范文网
20xx年xx月xx日
风行欧美文化界的启蒙读物 11
【回首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突然发现,众多不同国家的汉学权威在介绍中国传统经典时,大多都将《三字经》与《论语》、《孟子》等儒家圣人经典并列推介。他们这种出自非功利色彩的选择,正好道出《三字经》同样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在十七世纪前后,不仅俄罗斯推崇《三字经》,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青眼有加。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如今,人们仍不时提起这本在日本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
在英国,马礼逊(1782~1834年)对《三字经》的流传功不可没。如果讲利玛窦首次开创了真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那么,马礼逊就是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向更深层次、更广泛影响的关键人物。因为利玛窦开创性的贡献更多的是让中国人从科学技术中认识世界和西方,而马礼逊不仅是《圣经》中文译者、第一本汉英辞书《华英词典》的编撰人,他还创办中外人士学习东西方文化的华英学院,从此,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突破了单一的文化输送,逐渐走向双向的文化沟通互补,而他着手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经》和《大学》,虽仅70多页,但在渴望了解中国的英国文化界却风行多时。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后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上刊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并走向美国。
在法国,也有一位大学者将目光停留在《三字经》上,他就是儒莲(1797年~1873年),一位杰出的犹太籍汉学家。他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充分利用丰富的汉文藏书,潜心研读中国经典,他积四十年功夫,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白蛇传》、《老子道德经》、《天工开物》等中国典籍,而他
众多欧洲汉学家在翻译中国传统经典时,可能会对其中一两本典籍有所忽略,但对《三字经》都不见遗漏,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其实也折射出这本启蒙小书确实蕴含着令人无法绕开或轻视的文化分量。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12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後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三字经》完整版 13
校园礼仪
到校时,抖精神,骑单车,摆放正;穿校服,行得体,早读间,书声起。
爱公物,护花草,节水电,省资源;忌烟酒,拒毒品,禁吧厅,惜己身。
上下课,鞠躬立,课间到,不追闹;课堂上,开动脑,互合作,效率高。
讲诚信,树榜样,立美德,爱母校;学规范,懂礼仪,树校风,遵校纪。
我中华,礼仪邦,不学礼,无以立;新时代,承传统,立大志,终身益。
八礼四仪
仪表礼,重细节,穿和戴,要适宜;扬俭朴,避攀比,勤洗澡,常换衣。
男同学,留短发,不染烫,手指甲,勤修剪;衣整洁,无纹身,阳光型。
女同学,并拢膝,莫搭背,不化妆;坐姿端,头容正,仪表美,气质佳。
公共处,挖耳鼻,穿背心,拉拖鞋,戴项链,配耳环,戴戒指,均不宜。
餐饮礼,食文化,善节约,勿大意;用餐前,手先洗,候家人,齐用餐。
用餐时,先长辈,客人坐,再动筷;口含食,不言语,吃饭时,嘴不响。
忌喧哗,不追嬉,夹菜时,身不起;上新菜,用公筷,适量取,勿挑拣。
就餐后,物归位,有剩菜,记打包;提前走,要有礼,打招呼,然后离。
言谈礼,心中记,文明语,十四字;请和您,最常用,接电话,说再见。
致歉意,贵心诚,表谢意,话先行;待师长,有礼节,有话说,举手言。
谈话时,神专注,语速匀,不高论;言简短,语谦恭,听人讲,莫插话。
普通话,讲规范,巧用语,不伤人;别人事,不打听,脏谎话,定离弃。
待人礼,须留意,父母情,比海深;其生日,表心意,与人遇,微笑随。
敬师长,记心上,师生貌,不评议;民族情,重其义,国际礼,尊其习。
访亲友,须预约,回信件,应及时;他人物,不乱动,上网时,需谨慎。
借钱物,还及时,帮别人,力能及;进人房,先敲门,宽待人,严律己。
学生时代
行走礼,遵交规,助别人,合情理;人行道,慢步行,隔离栏,不翻越。
骑车时,守规则,进出校,推车行;不逆行,勿横骑,为安全,懂谦让。
乘公交,按次序,不插队,勿翘腿;坐车内,不进食,让残孕,助老弱。
上下楼,靠右行,乘电梯,靠右立;路上行,不交谈,遇事故,不围观。
观赏礼,忌随意,讲专心,少嬉戏;看演出,准时去,入座静,益邻己。
不喧哗,粗口抑,摘帽观,重心低;对演员,要尊重,鼓倒掌,行为忌。
携手机,主动闭,重要事,轻声语;未经许,不拍摄,慎言行,视听逸。
若早退,趁间隙,剧终结,有序离;赏艺术,着正装,观比赛,抑情绪。
游览礼,需谨记,跟团游,不掉队;护公物,不刻绘,珍稀物,不追打。
咳出痰,纸巾里,口香糖,扔进箱;有垃圾,请带离,住酒店,慎乱用。
景点游,勿急躁,警示线,素质比;坐长椅,躺卧弃,遇人潮,让座起。
闪光灯,视标记,若令止,则关闭;需照相,询问许,尊风俗,重信仰。
仪式礼,常经历,成人礼,应自立;升国旗,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青春礼,见活力,毕业礼,惜情谊;入团礼,穿整洁,有集会,守时间。
春节至,祝福记,清明衣,不华丽;重阳节,敬长者,端午节,思史意。
恩师情,心中铭,逢节日,祝福送;中学生,懂礼仪,二中人,德行懿。
《三字经》作者 14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
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
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四、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完整版 15
一、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二、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三、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礼仪也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更应该并且需要有修养,这就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作为大学生,更因该在大学阶段培养个人素质,懂得社交方法和技巧,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吧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的统一起� 我们经常说某人的素质高,素质好;很多文章都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到处的围墙上都写着要“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人就是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有很好的工作能力的人——那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的职业市场更欢迎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培养高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这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现代对“素质”的解释甚广, 说说礼仪的`重要性吧。首先,它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礼仪正是塑造人的形象,培养人的素质。其次,利于人际交往。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与人更加容易交往。
每个人都想与一个显得比较正直高贵的人交往,当然这种高贵也是素质的体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培养人的自信。素质是满满培养的,自信是慢慢锻炼的。
而礼仪正能够慢慢树立人的自信。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这种行动便是与人交往的礼仪。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三字经》完整版 16
教材分析
《三字经》把中华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文明修养熔为一炉,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可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节选的内容是常识知识,古人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完成本课的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说是谷子,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长嘴短脚,肚腹肥圆,尾下垂,正是猪的形象描绘。不过在古代,“豕”和“猪”是略有区别的:“豕”指大猪,而“猪”指小猪。
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曰”的`本义为说、道,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按照古代五行学说,南方属火,其色为赤,故许慎解释为“南方色”。此外,“赤”字还有空净,赤裸等义。
2.朗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句三字,属儿歌节奏,因此朗朗上口。读课文时,适宜打着节拍来读,可以用手、用脚打着拍子读(称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读……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以节奏和速度为重点,读得欢快、有力。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一活动的安排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再现。让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一背、写一写。
(2)“猜一猜,讲一讲。”这是一次小型的综合学习活动。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对“字理识字”这种识字的方法并不陌生,看图猜字这一活动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同时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4.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资料
建议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全文。
字经全文解释 17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传》,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唐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2、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3、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4、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5、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9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97、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98、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99、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着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10、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11、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2、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3、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4、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
《三字经》全文如下: 1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字经全文解释 19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传》,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着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10、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11、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2、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3、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4、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
116、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7、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8、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20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21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於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於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字经全文 2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 2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不学,不知义。
版本变化 24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2008年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由许嘉璐、苟天林担任总顾问,著名学者傅璇琮担任主编,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占原文10%,虽然只有1476字,可谓精品,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表述形式,都保持其传统文化特色,可谓“修旧如旧”,体现其高度的传统性。
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版《三字经》一是记史最全的也只到辛亥革命,二是对四大发明等内容只字未提,因此,又将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新三字经》附后,聊作补充。
1949年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1、关于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3、 另外对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字和错音进行了纠正,如“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句中的“与”字,因其繁体与“兴”字极为相似,误为“兴”;“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句中的“齐衰”标准读音应为zī cuī,而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为qí 。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25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後顺序不可以违背。
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字经 26
答辩人:陈某,男,汉族,xx年12月x日生,住址:石家庄市长安区XX街
答辩人因与本案上诉人贺某土地使用权确权纠纷一案,现针对上诉人的上诉理由答辩如下:
一、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上诉人称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有误没有任何依据。
上诉人称x6年x、x月份,其通过中介与被上诉人把位于长安区XX街6号的房产卖给被上诉人,约定房款1x3x元,上述事实在一审法院判决书中得到了确认,并无对事实认定错误,至于上诉人称被上诉人要把缴税凭证给上诉人,且被上诉人擅自修改房款等,纯属无中生有,且也不属于本案争议焦点。另外,上诉人在上诉状中也未能说明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中错在何处,所以,上诉
二、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对土地使用权有明确的约定。
在被上诉人向一审法院提交的房屋买卖合同中,第三条即规定“甲方将房产移交给乙方时,该房产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给乙方。”因此,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在当初的房屋买卖合同中对土地使用权进行了明确的约定。
三、上诉人称一审法院超出被上诉人诉讼请求作出的第二项判决违反了民事审判不告不理原则是无效的,该理由不能成立。
一审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判决上诉人协助被上诉人办理过户手续是确认该土地使用权归属理应包含的内�
综上所述。原审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清楚,判决合法、合理。请求二审人民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上诉,维持原判。
此致
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陈某
x1年x月1x日
字经原典作者 27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三字经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作者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三字经作者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作品赏析 28
《三字经》书面《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