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优秀2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
内容导航
预算会计论文 1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2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3预算会计论文 4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5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论文 6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7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8预算会计论文 9儿科学考核方式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10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刍议论文 11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12预算会计论文 13预算会计论文 14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15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16预算会计论文 17预算会计论文 18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19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 20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21预算会计论文 22预算会计论文 23预算会计论文综述 24预算会计论文 25预算会计论文 1
【摘要】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遵照新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同时,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将成为会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论文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特点和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使相关人员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为核算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预算和财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二者的特点。
【关键词】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会计制度
1引言
预算会计是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经济业务发生时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入和费用都实行会计核算,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财务会计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经济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随着新会计制度提出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了明确,但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建立在同一个主体之上,预算会计分录和财务会计分录反映的是同一笔经济业务、同一个经济活动。因此,二者之间会存在部分重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具体核算程度,以及实务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因此,本文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2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特点
2.1预算会计的基本特点
预算会计是指对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会计管理活动。主要的特点是对法定预算资金实行的核算。法定预算过程控制的基本特点,对预算会计的特点有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支出性支出性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执行。预算在得到人大批准以后,所以具有法定性。因此,预算会计首先的目标是对各类资金实行核算,以及监督各类资金是否依照预算所制定的金额、用途、类型进行支出。
2.1.2专用性专用性主要反映的是预算资金的专门用途。拨入的资金在实行预算过程中,具有专门性的用途,如果没有按照法定预算批准,不可以挪作其他项目使用或者统筹应用,以及进行转换处置等。新会计制度下预算收入科目,主要是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对明细科目进行相应的设置,对预算资金结余会按照明细科目、项目分别结转,以上都是反映出预算会计的专用性特点。
2.1.3树状结构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预算管理,注意的问题是预算资金的流动过程。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而言,从预算收入到预算支出是单向流动过程,各类预算资金的收入流入到各项资金支出,都需要做好明细科目的分类。2.1.4外部性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单位的预算管理活动,核算的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外部管理意志和要求方面。预算会计的具体核算范围、内容等都会受财政政策影响。预算会计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动力是财政经济上的体制改革。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与财政政策对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分类都必须始终保持一致。基于上述分析,预算会计主要反映的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从收入角度而言,预算拨款是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资金来源,所有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预算。从支出角度而言,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绝对不可以私自调整和变动。预算会计不仅是核算财政拨款的资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有明确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将各项预收入全部归纳到各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将各项支出全部归纳到单位的预算中。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全面预算制度,进而使事业单位各类收入来源都可以在预算管理范围内。预算管理必须做到反映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因此,部分学者将预算划分为两种:法定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法定预算具体指的是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对应财政拨款的收支计划,它是政府以及机构取得财政收入和发生财政支出的重要依据。单位内部预算具体指的是一系列专门反映单位一定期限内运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以及现金流动的整体计划,主要的目的是使单位决策目标实现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它是单位财政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将主体性充分体现,预算单位在收入、支出方面必须将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从事业单位角度而言,全面预算不仅是法定预算还是内部预算。因此,预算会计必须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反映预算执行。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不同要求,应用不同核算方式。
2.2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
财务会计具体指的是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主要是提供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财务业绩、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财务情况和业绩,立足于核算会计主体的效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经济核算,实行有效的绩效评价,以及提升资金应用效率。
2.2.1收益性财务会计是对投入资产经济过程的准确核算和监督,主要的目标是反映收益,关注的是经济所能产生的效益,对支出的过程不会关注,而对费用的产生和费用的补偿却是非常关注。
2.2.2风险性财务会计在核算和监督中能够将风险因素进行很好的体现。对部分资产、收益、负债、费用实行合理化的估算,在严谨性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不会出现高估和低估的现象。财务会计通常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坏账准备、预计负债、投资的权益法核算等。
3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3.1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一个整体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范围是一致的,包括对所有资金的核算。但是二者之间的侧重点存在不同以及角度不同,预算会计是树状结构,财务会计是饼状结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应用一片叶子将其形象化、具体化。预算会计像叶子的脉络,叶柄代表的是全面预算资金的所有来源———预算收入,叶脉表示的是各项预算支出部分,脉络能够覆盖整片叶子,从而清晰地反映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财务会计像整片叶子,脉络带来各项资源而形成整个叶面,分别是正反面以及叶肉,主要反映的是资产整体的负债情况。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整体层面上而言,二者之间既有衔接部分,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区分部分,进而构成完善的体系。
3.2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外部控制,具有主导性,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
预算会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因此,预算会计主要实行的是核算和监督,通过对外部法定资金的合理化管理,具体涵盖的有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经济活动的支出控制、资金专门应用的控制等各方面要求。财务会计主要对内部资金实行全面化的管理,主要是单位整体的负债情况、运营成本等。在预算会计的主导之下,然后通过财务会计,对成本效益进行核算,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和资产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和财政会计随着新会计体制改革,在会计体系中的关系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财务会计计量元素可以合理化地融入预算会计管理中,这样二者之间的衔接会更加紧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预算会计在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主要是对外部进行相应的控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效果。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内部实行控制,主要具有全面性的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邹治将。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探析[J].商业会计,20xx(16):71-73.
【2】沈冬梅。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xx(23):106-107+111.
【3】周新燕,戴文娟。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框架设计[J].卫生经济研究,20xx,37(5):65-68.
【4】操礼庆,陈俊杰。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思考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xx(24):22-25.
【5】戴罗仙,刘锦怡,孙百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基于财务概念框架的视角[J].财务与会计,20xx(4):30-31.
【6】姜宏青,高玉卓。《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理念与政策建议[J].财务与会计,20xx(2):25-29.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2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1].
第二,方法落后。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在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或者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时,采取的方法一般是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体育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内容陈旧。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高校不能开展游泳、网球等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只设传统的一些田径、体操等课程,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这本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合理利用这本教材,不会根据这本教材来组织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体育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逐渐突破以竞技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把“终身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2].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进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后,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训练的机会。比如,在球类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组、羽毛球组等,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练习。这样一来,不仅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育技能的能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篮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普级等游戏来把篮球技术游戏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印象。
(三)更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实现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
总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单一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峰。高校体育教学弊端及改革策略分析[J].文化用品与科技,,13(24):95-97.
[2] 蔡春娣,杨永刚。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3(17):83-85.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3
1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増加。教育部的调查表明,2001年以来,有50.7%的社会用人单位招聘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比例超过10%。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依次是综合素质、实际能力、专业知识。笔者所在课题组对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不全面调查结果也与上述结论相同。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两个专业,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有长期形成的我国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有办学单位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更直接的是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和与之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相比之下,对实践教学则重视和研究不够,对如何在培养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更是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从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一教师来看,有调查表明,全国范围内经济管理类教师中,31.2%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历,78.6%的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势必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将会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
2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高校人才培养应积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通过分析人才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类的人才需求现状,研究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特提出旨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即实施“531”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2.1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的五个阶段
农业经济管理类的实践教学分为5个阶段,即课程实验阶段、专业综合实训阶段、科研实践阶段、情景模拟实验阶段、专业与社会实践阶段。
课程实验阶段是实验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使学生领会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实验属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随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专业综合实训阶段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利用的一个实验教学过程,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对本专业的多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专业综合实训属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阶段,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求职都会有帮助。
科研实训阶段是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直接申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技能,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科研实训是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创新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科研和学术活动,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同学能够参与并具备一定质量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
情景模拟实验阶段是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和研发式实验的补充和完善,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相关专业模拟完成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农产品贸易等实战场景,锻炼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与社会实践阶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一项模拟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増强学生对涉农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2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
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3个层次,即全面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努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个学生的个人资质、掌握专业知识程度及实践技能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存在因材施教问题。3个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培养合格人才,是“531”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使学生具备利用本专业知识胜任一般工作素质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具备利用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岗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部分同学具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和创新工作能力。3个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的人才比例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与实践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素质有紧密的关系。
2.3实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个宗旨
实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个宗旨,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共同提高。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或学生就业岗前培训,而是一个贯穿4年本科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核心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为社会输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有继续发展潜质的人才。
提出“531”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使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1个宗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根基,“5个阶段”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手段,“3个层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预算会计论文 4
乡镇财政所所涉及财务工作以及预算会计都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财政管理体系及经济发展都有着基础性作用。乡镇财政预算会计工作作为财政所落实财务工作的'关键核心,一方面为乡镇政府在制定财政报告时提供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完善乡镇基础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着财政所相关人员加强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其管理体制的优势,从而助推乡镇发展。本文侧重于针对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落实途径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乡镇建设的进程也有着显著提升,可以发现乡镇基础建设日益完善,管理体系也趋向健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质量也逐渐提高,这些建设成果都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乡镇财政就是保障乡镇经济稳定运转的必要基础。要想推动乡镇经济更加长远高速的发展,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加强对于乡镇财政所发展的重视,这就要求着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水平也要有所提升,借助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增强以及针对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方式,真正促进乡镇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规范乡镇财务资金管理
乡镇基层单位一切工作事项的开展以及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切实提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实现科学促进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的有效抓手,更是确保乡镇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及时夯实自身专业水平,将预算会计工作做实做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不能仅仅限制于加强财政收入的提升,这不仅无法解决实际性问题,也违背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规律,最有效的落实途径仍然是提升针对资金的把控,有鉴于此,可以说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全面落实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可以实现针对财政资金的精准管理,避免资金的不当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能全面清晰的将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记录,从根本上强化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所以说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加强正当时。
2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工作形象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能够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形象也会实现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第一,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能够清晰细致的将与财政有关的支出及收入继续汇总记录,通过定期的统计以及严格的管理,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第二,在开展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严格结合相关规定进行资金的拨付,能够强化资金利用率,以此引导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腐败行为。第三,严格落实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能倒逼工作人员端正自身工作态度,通过财务管理队伍整体工作作风的进步,提升政府公信力。第四,乡镇财政预算工作从一定程度而言也是呈现乡镇经济发展的凭证,不仅确保乡镇财政收入与支出能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有助于群众全面解读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建立密切的干群关系。
二、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落实途径
1切实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首要重视的就是针对预算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通过强化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带动乡镇经济的高速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重视财务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提升,引导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视,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履行自身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也有有着全面细致的理解并严格遵守,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机制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保障真正发挥出财务工作的作用以及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其次,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再次,注重强化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有关于财务工作的学习培训活动,引导财务人员开展系统学习,以此促进财务人员具备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业务能力,实现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以真正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项突发情况,最� 最后,在日常的业余时间也需要引导财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使其真正了解相应的财政法规等内容,在确保其树立正确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将其打造为综合性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科学构建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
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有序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从根本上提升预算会计工作的全面性、细致性以及精准性。具体而言:第一,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会计及出纳的账目报表要进行定期检查,避免账目报表出现堆积的情况,一旦这一环节出现滞后,极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和漏洞,进而导致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失序。第二,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队伍。以往针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工作,大多数财政所都是交由一个人管理的,不仅管理效率出现严重滞后,相应的管理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通过专项管理队伍的建立,不仅在队伍内部能够起到良好的相互制约及监督的良性作用,同时也能确保管理力度真正落实到预算会计工作的各个流程,切实提升管理效果。第三,制定规范管理条例,督促财务预算会计人员严格依照管理条例开展工作,针对乡镇财政的资金使用细节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此同时对于资金使用的收据也要全面保留,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一项专业的资金拨付标准,针对一些数额较大的财政开支,通过上级领导及相关人员共同决策的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第四,仔细核对财政账目。通过及时的核查工作,确保资金的使用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将各项资金支出都要明确好相应的负责人,真正做到权责清晰,最终通过多方面管理工作的严格落实,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合理建立全面细致的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编制工作可以说是开展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针对预算的编制方式应当结合当地乡镇财政所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业务特点来进行,再加上全面考量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确保财政预算编制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具体而言:第一,制定零基数预算,通过清晰精准的预算编制内容,使得预算编制工作更好的执行到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将财政资金的拨付以及专项资金的编制有效协调到一起,确保预算执行人员专款专用,避免基层财政所内部资金的使用出现超支的情况,有效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第二,切实加强预算收入与支出的创新力度,将财政所内部的收入细则依据经济类型进行分门别类,针对支出细则要结合资金的使用功能以及经济类型进行细致划分,以此确保各项收入与支出都能对应到专项的预算科目上,进而全面准确的呈现财政所预算的各项支出情况以及收入情况。第三,加强各财政所之间的配合。相关乡镇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在开展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交流与协调,真正依照各单位年度业务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从而使得预算项目的各项内容更加细化、清晰。第四,确保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乡镇财政所的收入与支出预算经过人大审批后,乡镇政府以及财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通常情况下不能轻易追加预算,对于特殊情况需要追加的需要及时向人大机关申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呈现乡镇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理论依据,不仅关系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是推动乡镇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资金的投入以及预算编制的细化多方面手段,真正将预算会计工作做实做细,为乡镇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xx(09):187-188.
[2]韩海燕。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和改进对策[J]。财经界,20xx(26):135-136.
[3]季家刚。加强乡镇财政所财务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J]。财会学习,20xx(16):97+99.
[4]福建省南平市财政局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课题组,陈超,高碧英。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xx(01):46-48.
[5]吴红萍。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下乡镇财政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xx(22):53-54.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5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与编制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运行预算会计的内外部环境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众所周知,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关键所在,将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作为发展目标,将核算预算的收支为关键点,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再生产中包括行政单位、各级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等分配领域的资金预算活动和结果中来,而且还要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数据预算编制的理论基础。所以,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是事业单位充分合理利用财政拨款等资金、合理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保障。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无法适应投资制度改革
当前,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制度中,并且中国事业单位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公共领域投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要求事业单位做出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会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出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性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对这些成本的定价和核算由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自行完成。中国的预算会计水平要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而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办事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先进单位的管理措施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要用权责发生制来代替被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所淘汰的收付实现制,从而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
(二)会计与核算存在分离现象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像大型体育场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兼具有公共服务和自身经营的双重性,其收入也包括财政拨款和自营盈利两方面,其经济核算方式也是独立的。包括修购和医疗基金在内的专项基金,将直接被列为支出项目进行提取,借方以“事业支出”为由,记作设备购置费或者社会保障费,贷方则以“专用基金”为由。事业单位实际上可以以支出的形式处理发生的医疗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而不用专用基金。假如年底,以“调节基金”的名义记录修购和医疗基金,将支出规模和结余做人为的控制调整,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失去真实性。当前,《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普遍被事业单位的基建会所采用,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由于采用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将他们使用的基建借款放在基建账上,往来账的报表上显示不出借款的痕迹,在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单位的借入资金为零,如此一来,其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
(三)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收入支出表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了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形态是动态的,一个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产分配情况都由此体现,而资产负债表的形态主要是静态的,它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财务情况。事业单位是在“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除了收支状况,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形态,这完全脱离了以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为理论的基础,这样做出来的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负债、资产、基金以及支出和收入等项目都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这些重叠的财务数据使得负债、资产和基金总金额出现虚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预算会计报告体制,设计制作预算报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情况缺乏了解,其作出的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完整的概括整个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被束缚,如此一来,资金动向的情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到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从而进一步限制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纳与应用
当前中国的财经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改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第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可以在这一制度下得到准确完整的体现,使会计的信息系统保持完整与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一个单位的内外部资金动向都可以通过权责发生制得以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清楚明白的进行财务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单位使用资金的状况得到准确的体现,使事业单位的四项基本经济事项真实客观的体现其完成情况。
(二)推进预算会计体系信息化
满足需求信息人员对信息的使用需求是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性作用之一。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其预算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该信息人员的需求,其会计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所以,推进预算会计信息制度的发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加快获取信息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评价会计业绩的系统得以完整,使核算效率得以提升,财务报告更加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进而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满足于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现状,我们采用创建会计信息体系的方式,使财务信息更加系统全面,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开力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更加坚实的目标迈进。
(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与内容
收付实现制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的发展需求。而权责发生制则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产物,它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全面、有效的体现。为了上述管理目标,我们改进了当前的会计预算科目,为了使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与其部门情况相适应,将部门设定为一级科目;同时,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状况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我们将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作了扩大,分别增加了二级、三级会计科目。继续改进与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将核算业务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修订,将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改革,将收支类的财务明细核算内容做改革重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把基建业务纳入其范围,将原有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缴预算款”进行改革,使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要跟上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就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与飞速发展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作为当前中国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制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是预算会计制度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论文 6
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论文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分析
1.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分为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执行体系三大部分。其中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构成。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还不足与欧美先进国家进行比较,但是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共同构建,加之国家到地方的一些食品标准的颁布,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保障,当然还需要有人来执行,目前我国的食品法规及标准执行体系也基本成型,主要由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执行,这几大机构又分别有着自己的权责范围,如农业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管理,质检部门负责产品加工制造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产品流通的管理,卫生部门负责经营性单位的管理。
1.2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建全
虽看起来已有众多法律法规及标准,但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还是有相当多的不足。比如还有很多方面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如食品信息的发布和食品的召回,财产和人身损害赔偿和具体赔偿范围这些方面是无法可依的。另外在标准采用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滞后现象,比如对于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采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达80%~90%,而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采用国际标准,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这样不建全的标准还存在无法实施、标准冲突等问题。
1.2.2监管部门权责不明确
我国食品监管有一定的执行体系,而从执行体系的构成来看,不难发现,执行体系实际上权责不明确,结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力有些是交叉重复的。比如猪肉要端上餐桌,可能要经过10余个部门的管理,这样的管理难免会出现漏洞,假如有一项出现问题的话,由于经过了十几个部门的参与,在追责时就很可能会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相互踢皮球的情况。由于监管部门的权责不明确,就可能会出现有利的情况各部门争抢,要负责的时候无人承担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也会损坏政府部门的形象。
1.2.3食品检测体系不建全
相对于发达国家完备、先进的监测体系,我国的食品检测体系虽已成形,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首先,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企业的自我检测应该是最基本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的是补充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食品企业自身的检测意识不够,政府检测这种次要方面变成了主要方面。调查发现,大半企业不具备食品检测能力,这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又谈何安全;其次,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投入不够,检测制度的`不建全也使得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我国的检测仪器很多比较落后,而且还存在设备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2、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措施
2.1建全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借鉴欧美先进国家的作法,有很多制度是生搬过来的,因此在运用上才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既然是搬别人的方法来用,自然也有一个磨合过程,我们应当在借鉴的同时,建全这些法律法规,使它们适应中国本土,形成中国特色。
2.2明确监管权责
在这一点上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对我国繁琐的监管流程进行精简,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加强各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而不是单干,权责落实到各个部门,这样才能完善好食品监管体系。
2.3加大对食品检测体系的投入
由于设备的问题,很多检测都做得不足,这就需要对食品检测加大投入,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解决了硬件问题,才有可能完善好食品的监管。另外还要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供给,而是把眼光转到了食品的安全方面,这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相关方应不断进行改进,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
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7
预算会计抑制腐败功能研究
摘要:反腐倡廉一直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腐败问题呈现出日益突出的状况,在加强打击腐败之风的同时,预算会计在监督控制资金流向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财政的公开、透明以及科学合理的使用,如何正确认识预算会计对抑制腐败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预算会计;抑制腐败;功能;问题;对策
一、预算会计的含义
预算会计是一种用来监督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或者非营利组织资金流向和使用结果的会计体系,将核算财政使用情况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预算会计本身的工作特点就带有抑制腐败的意味,因此做好会计预算,能够有效监督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预算实行情况与实行结果的统一性,在发挥自身职能的同时,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
二、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
(一)预算会计的控制功能
预算会计通常包括资金使用的具体项目,具体数额,通俗来说就是钱用在哪里,用了多少。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制定预算,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预算,从源头抓紧财政的口袋,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明确每笔帐的去向,这样非法挪用公共资金的情况就会在预算会计的监督下大大减少,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预算确定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需要超额使用的情况,就需要经过各级单位和领导的严格审批,这一过程很好地抑制了腐败的苗头,更好地从源头打击了腐败的现象。
(二)预算会计的监督功能
各政府和单位的预算一旦制定好之后,所有的支出都要受到预算会计的制约,时刻提醒采购或者其他人员不可超支,更不能挪用公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的发生。对于开支凭证也会相应重视起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是有依据,有证据的合法消费,这种预算制约在一定范围内弱化了各单位的财政使用权,督促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很好地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预算会计的反馈功能
每年的年末各单位要进行财务整理核算,将当年的实际支出和预算进行对比,明确每一笔资金用在什么地方,跟预算相比是超支还是低于预算,并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准确详细地向员工和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预算会计的发展不仅可以反馈各单位的发展情况,更能监督每笔资金的使用
(四)预算会计的导向功能
预算会计不仅可以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还能反映经济的调控。各单位对外公布真实有效的财政预算信息,国家才能正确掌握资金的流向,更好地调控经济,合理科学地分配资金,减少人为因素,依据客观事实,让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避免被不法分子贪污;另外,预算会计通过控制支出,起到减少投资风险的作用,公众可以通过各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了解风险状况
三、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还是早期的会计编制方法,过于死板,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预算项目过于笼统,通常只包括单位每年固定的几个大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致,这就会导致后期资金使用的不便,更会给有贪污意图的人制造借口;同时,这种死板的预算制度无法应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情况有变,按照原来的预算制度就会出现无法解决的局面,这个时候,为了必要的发展,就不得不改变预算,按照实际情况执行,这就给腐败的滋生制造了机会。
(二)预算会计透明度不高
各单位和政府的财政预算信息在大部分时候都只有内部少数人知道,没有得到及时的披露,给单位内部从事财政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修改数据,制造假账的机会,公众无法知道国家每年分拨的资金流向何处,即使公布了使用情况,也是非常笼统,使得会计预算解释起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三)预算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好的计划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力,各单位完成预算编制之后,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人员无法及时沟通,影响正常的发展,另一方面,当预算会计成了一纸空文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法分子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助长了腐败的歪风邪气。
四、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
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体系,要想预算会计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来监督,具体包括,可以改变以往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运行模式,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各级领导要重视预算会计体系的建设,把这项工作当作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来推进,制定详细的预算会计规章制度,包括预算类目,金额,资金使用流程,经手人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报上去的预算项目要严格审批,杜绝虚假不存在的类目出现
(二)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各级政府和单位要将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作为预算会计的重点工作来做,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上级部门可以将财政信息的公开作为考核标准,以硬性规定的方式督促各部门定期开展,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核对,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并设立举报投诉机制,出现问题绝不姑息;另外,公开的信息要避免过于笼统,重大项目支出要披露;信息的公开要改变以往一年一公开的模式,可以采取年中和年末各核算公开一次,及时清算,做好时刻接受监督的准备
(三)建立完善预算会计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有效监督,预算的每一笔资金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都有必要事后进行核对及反思。各单位内部在预算会计方面要坚持各财政人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各级领导和单位要不定时走访,检查财政预算和使用情况,将监督工作作为日常事务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清查,对腐� 预算会计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其面临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是做好预算会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敏辉。论预算会计在我国抑制腐败的作用。中外企业家,2013(09)。
[2]陈德普。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3]贺敬平。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8
预算会计模块化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伴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预算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逐步健全和完善,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预算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所以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对目前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改革目前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按会计要素重构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化教学问题。
关键词:预算会计;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比较教学法
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改革过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改革成果必须被纳入到预算会计教学活动中。关于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他们主要是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笔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重新构建上。
1对预算会计课程内容及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
1.1预算会计课程的内容
就课程名称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涉及该类内容的课程名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早为“预算会计”,后来在有些院校中改叫“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有些院校叫“非营利组织会计”。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院校无论将课程名称定为什么,而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一般仍局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收入征解会计和国库会计。由于受课时限制,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
1.2现存预算会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目前,无论是从预算会计相关教材的编写,还是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常见的做法都是根据预算会计各个不同会计主体来设计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均采用的是“条形结构”,即按不同的会计主体将教材、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条块。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讲解预算会计概念、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预算会计的对象、要素和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的特点等预算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即,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三部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各行政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四部分为事业单位会计。以各种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1.3课程内容条形结构安排法的缺点
这种按“条形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的方法,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破坏了一门课程的整体性
这种“条形结构”事实上是将一门课程分成了多门课程来讲,将一个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按这种结构学习下来,作为教学对象很容易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看作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门会计,而很难去思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差异点是什么,从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联系。
1.3.2会造成内容重复和时间的浪费
我们知道,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都存在许多概念、内容、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情况下,当讲到各个不同部分中相同内容时由于时间相距较长,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讲解。这不但存在内容上的重复讲授,而且使得原本就比较有限的教学课时显得更为紧张。
1.3.3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记忆可将人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分类比较等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有许多相同的会计科目和相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也有许多相近、相似的会计业务处理。在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的情况下,当后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相似的业务时,由于原有记忆的遗忘,会导致新内容对原有记忆的干扰,甚至造成前后知识的相互混淆,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预算会计教学中,重新构建内容结构体系,划分新的教学模块,采用比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2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构想
2.1模块划分原则与具体构成
新的教学模块将采用“网格结构”的模块形式(如表1所示)。即,在将“总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之外,以各级政府、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为经线,以会计要素为纬线,形成若干教学模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比较(对比)方法组织教学。在以上六个基本模块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子模块的划分,要尽可能将各会计要素中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安排在一起组织教学,以便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2.2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2.2.1优化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
在现有的预算会计教材体系下,常常会出现相同内容重复讲解的问题。如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诸多内容的核算业务的处理思路、原则、方法等基本是相同的(只是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不同),而在“条形结构”下,虽然已在讲授行政单位会计时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在讲授事业单位会计时,对这些内容不得不重新讲解。而如果按“网格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可将二者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则教师只需要对其不同之处一语代过即可。再如,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将二者放在一个模块中,则完全可以避免重复讲授的问题。所以,模块化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节省教学课时。
2.2.2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不去比较,就会把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现象等混为一谈,这不利于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应用。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采用模块化教学后,由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纳入到了相同的教学模块中进行讲授,所以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相同、相近或不同之处加以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与此同时,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冷芳,刘晏。论《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财政监督,2014(9)。
[2]韩宇堃。对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常州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
[3]吴颖群。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3(3)。
预算会计论文 9
摘要:20xx年,《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从20xx年开始正式实施,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此改革下具备双重功能,即具有财务会计功能和预算会计功能,这两种功能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互相衔接,有效提升了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然而,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使用传统会计模式,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将简单分析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并综合探讨如何做好当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影响
1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1收入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影响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本单位的主要收入是财政拨款、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事业收入、来自附属单位的上缴收入、单位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在这些收入中,核心收入当属财政拨款,这一收入属于为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所拨付的资金,这种财政资金已经被纳入预算管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预算编制方式以“两上两下”为主,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对责任地预算履行工作进行控制,将预算会计制度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责任履行各个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工作来反映本单位的资产履责情况、负债状况和净资产信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结合本单位具体收入做好单位预算收入编制工作,本年度的上缴收入理应和预算基本一致。在收入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准确掌控收入预算信息,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力度,努力确保收支平衡,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预算执行工作和决算工作,确保公共资金能被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从会计核算管理角度来讲,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必须重视加强本单位内控力度,对于所获取的预算收入,必须及时将其缴入国库,不可私自留存,不得将入账的资金留在本单位,这样方能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控制力度,避免出现“小金库”问题和公款挪用与贪污现象。
1.2支出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影响
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购买性支出。第二,转移性支出。其中,购买性支出又细分为工资开支、资产设备购买开支和各种零星开支等。转移性支出则细分为补助性开支、债务利息开支与各种捐赠支出。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付工作主要是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同时,不同类型的单位会结合实际需求与单位性质选用直接支付方式或者授权支付方式。在支出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能够简化工作流程,降低支付风险,加强资金动向监督管理力度。其次,对于单位采购资金运用工作,必须将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确保采购资金支出符合预算会计制度。对于工资和各种办公经费支出,需要严格遵守年初的预算支出,以免单位出现徇私现象。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资金时,必须遵守厉行节俭原则与各项财务制度标准要求,综合考量公共管理事务活动实施效果,精打细算,充分确保资金效用能得以最佳程度的发挥。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健全并落实单位内控制度,对支出预算审核流程进行规范。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做好预算业务管理工作,对每一项支出须进行精确的预算,同时,要对预算流程进行细化和追加,严格执行单位预算工作,在预算的基础上,对单位各项支出予以合理安排,一般情况下,须优先安排“重、急项目”的资金调配使用,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要素
2.1来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管理能促使会计管控工作形成良好的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单位内部经济业务,约束财务活动,为实现会计管理科学化奠定基础,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与高效化。其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推动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单位会通过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和编制会计报表来反馈预算绩效,以此确保预算绩效评估工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另外,预算绩效目标兼具可量化与约束性强两大特征,落实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提供更详细的数据,同时,采用新会计制度可以细化数据信息,做好财务数据分析工作,使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更合理、有效。
2.2来自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方面的影响
从基础角度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全面落实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位会计管控效率。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秉承权力制衡原则,能够对本单位内控全部业务流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管。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贯穿于本单位机构设置、各项工作机制的信息沟通与公开、会计核算管理等各方面,能够进行独立决策,全面监督决策方案的执行工作,避免出现多头指挥现象与交叉重复问题,努力提高本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增强单位行政水平和会计管控力度。其次,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深入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单位通过采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来整合内部机构职能,做好岗位职责设置工作,完善各部门的协同机制。与此同时,对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单位要做好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全面监督,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开展阳光下的工作,杜绝贪污,腐败。再次,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明确监督业务岗位的职责,针对不同业务和不同流程应合理划分相应的监督职责,从而确保会计监督职能得以顺利落实。另外,预算会计改革要求在监督工作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审计管理与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对接,合理调整相关规章制度,全面审查单位内控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严格审查会计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杜绝假账问题,以此有效增强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力。
2.3来自经济业务的影响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关系着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辩证视角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主要是管控本单位内部经济业务,内控效果首先会体现在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执行领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业务开始严格管控,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竞争,能够有效预防贪腐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谨遵会计法、财经法和新会计制度准则,顺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趋势,确保单位内部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举例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的时,应明确要求单位报销票据必须真实、可靠,要及时按期完成会计预算工作与决算工作。
3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
3.1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流程
全面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顺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发展,理应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加强单位内控管理力度,优化本单位存货管理模式和无形资产管理方法,改善投资业务管理结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流程,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单位内控目标,通过编撰完善的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做好本单位内部资产、成本开支与债务等方面的评估工作。其次,要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促进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确保经济业务的按顺序完成。在支付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促进申请环节、审批环节、核算环节与财务审核环节的有效衔接,以此避免支付工作中出现问题。通常,在申请环节,必须通过启用单位内部审批系统来提交申请资料,注明申请资金的用途。接着,进入审批环节,由财政资金审批管理人员来审核申请资料,按照标准要求决定是否通过审批,如果申请资料完整、合理,则可以通过审批,并提交审批资料;如果申请资料不完整,或者与标准要求相悖,资金用途存在问题,就不能通过审批。一般来讲,提交审批资料后就进入了核算环节,此时,会计人员要再次核对审批资料,审批资料审核通过方能支付资金,同时,要核对本单位的现金日记账是否与银行日记账相吻合,查看库存资金与现金日记账是否一致,如果存在问题就必须采取追踪措施,并上报处理。
3.2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构建财会管理平台,大力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会计核算系统,全面做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发展方向有运算智能、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运算智能可以全面模拟人脑的记忆存储能力,进行快速计算;感知智能是对人脑视听觉与触觉的模拟感知;认知智能则是对人脑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与概念理解能力的模拟。大数据技术兼具容量大、数据信息类型多、信息存取效率高等优势,能够获取海量数据信息,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对不同格式与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准确实施关联分析,获取新知识,创造出新的价值,提升综合能力。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提供财务数据信息存储与计算功能,对数据中的隐含内容予以挖掘分析,不断改善数据挖掘算法,确保数据信息计算的准确性。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使信息分享更便利、更开放,有效加强了信息互动。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应用模式,其主要功能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功能、点对点传输功能、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该技术能够实现共享,具有可追溯性与不可篡改性。物联网技术是运用二维码来识读设备、红外线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等。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方式依托平台是互联网,后来硬件是云集全,该技术能够提供软件云服务,实现云共享,精确计算海量信息。从整体架构来看,各项先进技术所支撑的财务管理平台主要分为两个子平台:智能会计共享平台和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这两个平台在相对独立,履行其工作职能的同时互相作用,共同负责财政资金管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税务管理工作,实现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做好财务信息分析工作。智能会计共享平台主要是处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工作;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工作、经营绩效管理工作和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工作。另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智能化建设,应发挥大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分析技术对报表管理主题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启用数据查询功能来查询业务,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和风险预测工作,模拟制定财务管理方案。
3.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引导全体会计人员熟悉新会计准则,了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内� 当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完成,其他部门也应该加入其中,让其他部门加深对新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认识,同时,会计人员要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好新会计制度,在工作中能够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意见,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断提升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培训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信息技术的培训,这样就能够确保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会计人员要对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模式掌握清楚,并且要不断的升级信息系统,为本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顺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趋势,全面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理应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着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流程。其次,要重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综合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
参考文献
[1]王思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xx(7):182-183.
[2]李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现代经济信息,20xx(26):223.
[3]段晓叶.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xx(4):119.
作者:马江波单位:青海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心
儿科学考核方式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10
儿科学考核方式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医学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临床综合能力是判断临床医学人才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并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
儿科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对于儿科学考核不仅要经过严谨的理论考核,也必须将临床考核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将�
1研究背景
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本科专业自从开设并招生以来,学生毕业前一直采用理论加技能考核方式。通过对近5届学生成绩总结和分析,发现本科学生考试倾向于单纯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相对较为薄弱,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临床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毕业班学生因面临考研压力,对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我们从起,从儿科学考核方式研究,对考核现状进行分析,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
2当前儿科考核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2.1临床考核意识淡薄,实践机会不足
学生在进入医学学习中依然采取被动的听课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缺乏临床实践的主动性。在结业考核期间,学生要迎接多个学科的毕业理论考试,紧张焦虑、心神不宁,部分同学还要复习,准备考研复试等,这些客观因素常常导致学生对临床实践考核的不重视不积极,再加上儿科临床实践中,因病儿年龄小,不会沟通,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痛,对实习医生不配合、甚至拒绝,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缺乏锻炼,走过场的现象也更为严重。
2.2部分教师考核和教学意识淡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医疗任务越来越繁重,医院已引入了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科室工作必定要与经济效益挂钩。一方面导致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和积极性必然转向如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益上;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儿科临床医生,在科室里的工作已经是超负荷,用在指导教学上的时间必定就会减少。因此,原有计划给实习生讲课、组织病例讨论的时间和次数不得不压缩,更遑论顾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了,这样就逐渐淡化了临床教学工作。这样导致在毕业考核中,理论考试成为考核学生的绝对性手段。
3改革儿科考核的措施
3.1强化临床带教意识,提高教师带教积极性
把临床教学考核列入重要日程,明确教学任务,密切配合,选择责任心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组成带教小组,制定临床教学、管理、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青年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实践与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集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基本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临床教学技能,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示范教学,不断提高儿科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并将儿科教师的实习带教成绩纳入儿科医师平时考核内容,促进儿科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临床教学质量。
3.2制定完善實习带教计划,实习考核内容
制定儿科实行时间,儿科实习时间为4~6周,普通儿科和新生儿各2~3周,门诊1周,要求实习生分管一定数量的床位。同时,设立专人带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实习生对所管病人从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到各项操作都能够独立完成。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在教师查房前先独立查看病人,在带教查房时对新入院病儿及危重病人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病情变化及当日的诊疗计划,并在教师查房前完成分管病人的普通或常规医嘱,教师在查房后再对实习学生所写病人病历逐个进行审查并修改,以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参与性,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有的学生因所管病人疾病构成不全面等原因,缺乏某些操作机会,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机会弥补,以完成实习计划要求。保证了操作规范化。经过实习,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列入毕业考核成绩。
3.3改革毕业综合考核模式
在毕业考核中,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所占比例从以前的30%增加至50%,同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挑选适合的`病例制定毕业技能考核内容,利用现有的教学模拟设备制做考试标准化病人,严格把关,不但要对学生问诊查体、病历书写、无菌操作等临床基本功的进行考核,同时要增加儿科体检,儿童腰穿、骨穿、胸穿等儿科方面的考核。
总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只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首先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对考核方法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目的是为多层面挖掘学生的潜力,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诚然,由于硬件设施条件不完善,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对临床技能考核的认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因素,该改革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形成更加符合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为培养专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姚泰。对新世纪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5.
〔2〕刘义海。论实践临床医学毕业考试模式的管理策略。广州医学院学报,,(3):5.
〔3〕万学红。应用标准化病人改革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与主祭初探。医学教育,1993,(12):23-25.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刍议论文 11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高职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中职中专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后高中时代的一种管理模式之上,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严重阻碍了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不利于发挥现代高职实践教学开放性、实践性特点。
一、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识为基础、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科技形势、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原来的教学模式已呈现出许多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把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二)根据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学生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教育指导思想落后,办学定位模糊。由于我国前期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吸引力也不强,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观念非常落后,使得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再者,指导思想的落后,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相对本科院校来讲比较模糊,到底是压缩版的本科,还是比中职教育更高层次,很难去把握。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培养方法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改革。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扩招,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紧缺,实验实训设备普遍不足。为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校方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到最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而教学设施的建设投入经费也有所增加,但经费的投入非常有限,其结果是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普遍不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方式过于简单。一方面为弥补校内教学设施的不足,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也存在很多难题,或现有基地的规模太小,或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等;另一方面为有效开展专业实践,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很多已建好的实训实习基地就像一个参观基地,仅作为实习场所进行使用。而有的企业不想泄露机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经常变动等,导致大多数校外合作企业名存实亡。
三、完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合理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各高职院校要从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在课程结构上以适应职业需要为基点,适当调整相关文化课和职业道德课所占的比例。
学校在确定教材时,要选用那些能紧跟时代,与当今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实践性环节课程的课时至少应占课程总学时的40%以上。
(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为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需求,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出发,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真实案例,以便使教材更具仿真性和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应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努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育在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整个项目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项目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整理相关资料、分析资料并予以实践、实践反馈。
(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可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提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水平,形成产学结合办学的。新格局。为了能够更好地使校企双方都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充分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可以使高职的课程教材编写的更具有职业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也可以帮助选取那些更能够体现企业需求教学内容的问题。
2、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高职院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的道德建设及素质培养等方面,可以让企业、社会充分参与其办学全过程。在课程领域的开发上,通过相关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政府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调研和听取企业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高职教师的继续培训,使高职教师尽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逐步扩大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此,高职院校应选送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继续深造。在对教师的培训中,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更主要的是要提升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实践教学不仅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素养也有很大的作用。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12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落实,除了能够对常规会计工作的核算模式实施优化之外,还能对事业部门及单位进行引导,使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工作形成新的认知。为此,作者依照个人在事业单位中参加财会工作、从事会计职位的经历,对落实权责发生制的价值实施探析,并解答如何践行权责发生制这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前言
目前国内所有的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方面需要遵循收付实现这个财务原则。目前国内整体的会计工作氛围都出现了转变,在转变过程还暴露出了比较突出的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病,事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探究,并逐步将这种机制落实到财会系统中。文中作者立足多个层面探析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同时依据事业部门落实财会工作的现状,研究让此类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二、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一)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建国至今,国内开展了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在事业部门推行了预算工作,同时还构建了与事业部门对应的采购系统、并形成了集中支付模式。推进上述革新策略令事业部门中的各种财会项目工作出现了多重转变,这些转变使事业部门的会计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了财务信息报告编制的方式。然而,许多事业部门未曾根据这些转变对机制实施调适与改良,导致制度无法跟上实务工作的变化进程。尤其是目前主导会计工作的仍然是常规的收付实现机制,所以进行实务工作会呈现某些尖锐的矛盾和根源性问题,所以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二)优化事业部门的服务业绩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机制中,处理全面预算时,对投入环节的咨询信息进行处理是关键步骤。比如要调查款项具体应用在哪个项目,并确定不同项目所约束的实际支付规则及标准。在这种常规的会计机制中,支出的实际控制环节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矛盾。其中公共性的资金资源将被二者相互抢夺。在运用款项时,事业部门如果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其使用过程将被资源所制约和管控,导致使用环节不能自主,欠缺机动性。而过渡到权责发生机制之后,事业部门的会计资讯信息将重点放在费用资金的分配、提供服务和相应成本的关联上。这样可以让事业部门的实际业绩能更为透明,让大众能公开对事业部门践行职责的水平进行评判,以此使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水准得以提升,所以优化国内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业绩,就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此外,为了促成融资模式的革新也需要推行权责发生机制。
三、使事业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一)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
由于传统的。机制在财会系统中生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根系,所以要想清除旧机制并向新的机制过渡必须逐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国内在实现某个项目或全面性的机制改革时,中央政府一般会安排几个典型的试点,并将新机制放在这些试点进行实验,通过验证探索新机制是否成熟,并对该机制进行调适,随后才能面向全国大面积推行。同时,对于某些根源性的机制革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如从中央或省会逐层向各地实施推广,或者由各地先落实再逐步深入中央实现改革。所以在事业部门内部的财会系统推行权责发生机制时,同样需要循序实现改革的传统模式,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让财会系统在一段比较长久的时间中慢慢适应新机制,这样这种机制才可以真正扎根于事业部门,完全替代原本的财会机制。
具体而言,事业部门在开展内部预算工作方面,为了达成理想的会计核算目标,并让上层管理人员掌握收付环节的信息资料以及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相关财会信息资料,以此提升事业部门承担工作的能力,令事业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更为透明,部门内部的预算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从国内事业部门的情况看,可以沿着两个步骤对权责发生进行落实:先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收付实现制着手,对常规机制的内容进行调整,逐步淡化收付实现,然后再尝试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推广,使两种机制并行,让事业部门的财会人员可以慢慢对新机制进行适应;当事业部门对权责发生这种新的机制形成认知并能够接受这种机制之后,再转变新机制与常规机制之间主次地位,将权责发生机制推上主导会计工作的首要地位,并进一步对收付实现机制进行淡化。
(二)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
在财务系统中,预算工作所涉及的信息资料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预算来说,需要先对财务工作的方案计划进行编订,但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详细的会计资讯信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交易项目或财务活动事件之上,其真正反映的是事件取得的结果。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有关财务工作报表,尤其是债务的相关报表能够证实过去推行财务决策所达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目前做出的决策进行结果分析。把预算工作涉及的财务报告资料与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取得的财务报告信息相互的联合,就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事业部门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同时,联合两种财务报告信息还能对预算工作进行检验,确定预算的编制以及落实是否科学。将预算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账目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对照,能够让这两种资料相互衔接,使二者逐步达到统一。同时对照两种资料能够使达到验证与核对两种财务资料信息的效果,以此判断出两种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同时开展对账工作还可以判断使两种财务资料产生区别的根源,给事业部门带来了确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三)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
通过权责发生机制不但能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和计算,还可以对支出环节进行确认以及计算。但根据西方事业部门推进会计机制的经历我们知道利用新机制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确认,其困难程度会超过支出环节,同时验证和计算收入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适应性[4]。这是因为,在不可控制性方面,支出受到的影响比收入环节低。所以,在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时,需要先对收入环节进行处理,令收入能得到准确计算以及验证,随后再处理支出环节。此外,对收入的详细类别进行确定时,也需要遵循从易入难的方向落实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对缴纳税款的相关义务进行处理时,要分析收支环节多个项目受不可控因素干扰的程度,先处理干扰最小的项目,随后再逐步对受干扰较大的项目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上文作者对于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国内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必要性实施了探究,同时在分析当前国内事业机构内部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落实权责发生制的科学策略,如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等,妥善实施这些策略能够让国内众多的事业部门及单位能尽快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中,使该机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为会计工作发挥辅助及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军伟,殷红。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02):425—437
[2]张琦,张象至,程晓佳。政府会计基础选择、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环境的影响——来自中国的问卷数据检验[J]。会计研究。2010,09(07):786—788
[3]查良春。OECD国家改革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31(22):567—570
[4]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基于多重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0,12(08):1363—1365
预算会计论文 13
1 通货膨胀下中小出版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预测源于企业的风险,预算又是预测的量化形式。企业财务预算以现金流预算为核心,成本预算为重点,可以从价值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预测和业务预算的结果。现行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出版企业较之于大型出版企业和出版集团而言,供应链系统会遭遇上游供应商的持续涨价压力和下游经销商的资金拖欠困扰,融资环境不佳,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出版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竞争激烈
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出版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如转企改制、上市融资、组建大型航母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联合重组等。变革意味着企业要成为市场的主体,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而强强联合不断涌现的大企业、大集团势必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做大做强。中小出版企业虽有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市场触角灵敏和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但资本实力、核心技术、品牌优势和高端人才等资源有限,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无法快速作出反应,控制随时出现的各种市场风险。
我国持续上涨的PPI,突出表现为出版企业的燃料、电价和水价的上涨和外购纸张等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加工、制作价格的上涨,使出版企业的经营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持续上涨的CPI,使出版企业的人力成本也面临不断增加的压力。银行不断提高贷款利率,资金的使用成本即利息支出也相应增加。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成本费用的增加,导致中小出版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幅上升。
1.3 经营活动的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财务风险增加
因物价上涨和防范货币贬值,出版企业生产投入和占用的资金量较其他时期大幅增加。同时,下游批发零售环节的经销商也面临资金紧张,往往拖延付款,采用扩大账期的方式以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资金的回笼速度减缓,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导致经营活动的资金紧张。从资金供给上看,融资难、融资渠道有限和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融资渠道除内部积累外,外部融资渠道有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现阶段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压缩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小出版企业的银行融资更加艰难,财务风险增加。
2 中小出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
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组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具体规划,有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规范运作的有效管理手段。目前,中小出版企业体制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其围绕现代企业的架构和目标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等,为此,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按照经典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①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②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③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往往以经济性和可操
3.加强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现金流量预算是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面临最大的财务风险是支付风险,即企业现时的资金总量无法支付到期的各项债务。为规避财务风险,合理预测现金流量的确定性,对于中小出版企业来说,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其经营运转资金的需求更依赖于自身的财务筹划。因而,科学而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结构,使其资产的赢利能力得以提高,偿债能力得以加强。
预算会计论文 14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年度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年度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
2.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 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3.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3.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年度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4、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
4.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
4.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
4.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4.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4.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5、结语
尽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1997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预算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构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善的会计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15
通过对相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调查和审计,能够看出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在很多中职会计专业都出现很多教学改良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专业课题和具体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素质培养。
一、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基于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设施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依然避免不了技术与管理不足和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学领域的进步,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提升了教学标准的创新。大部分教学机构在第一战线形成了一定的教学应用标准和规模。对于目前不同层级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岗位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建设和拓展。基于现在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理论实践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整体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实践指导技术不足
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的普遍教学中,十分缺少“双师型”教学的教师楷模。在对高职学校的专业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的教师配备水平相对不足,个人的教学指导能力也参差不齐。原因是受不同条件影响,很多教学机构对教师的招募、要求以及培养相对不足。有些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实际经验积累也相对落后。同时也有很多老员工和教学人员依仗“资格老、经验足”,思想固化、教学模式停滞不前,难以为新教学和新教员提供有利的经验参考。最主要的是受到教师个人专业实践经验的影响,会在教学中限制教学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对实际经验的解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错位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的教学方式能够主导教学的进程。在针对全新和系统的教学需求的同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应对和具体策略的实施。目前,很多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模式依然是以刻板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但是基于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理解的误区和素质培养的不足,难以实现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需求的完成配合和应用。究其原因,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学机构对于教学的具体方法不重视,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学需求出现严重脱节。很多课堂依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材、训练为主要模式的固化教学。不能实现标准的教学应对和教学需求的科学整合。
3.实践教学环境欠佳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依托,很多教学机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配置都体现了不足。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场所需要完整的手工会计模拟教师。电算会计模拟厅、点钞室以及模拟银行等重要设施和结构布局。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某些教学机构没能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合理建设和应用。不足的教学环境不能对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的实践锻炼。在一些基本原理和方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实现科学正确的引导功能。在手工对账和计算机应对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教学环境的不良影响。种种环境因素同样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的效率和实践应用效果。
三、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升会计实践教学中师资力量
(1)“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同,其相关的施教方式也各不相同,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直接上岗,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学知识的灌输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2)创造专业实践队伍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能力成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承担教学重任,也是整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和支撑。因此,完善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优选有专业资格认证的教学人员上岗完成教学应用,对于标准的教学标准和对应的教学能力配位能够体现一线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要求。其次,针对年轻具有朝气的新教师,进行合理的鼓励,保留他们新鲜的教学血液和培养其稳固的教学能力。最后,对于师资队伍可以定期进行技能竞赛,目的在于提升全体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针对部分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可以适当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认证专业资格,完备师资队伍。
2.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
(1)教学观念的转变。近年来,中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的现象。基于对生源方面的不足,需要中职会计院校对教学的手段和教学应用方法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良和教学应用标准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整体提升教学的质量,也能在教学成本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的培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2)综合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施教手段。针对中职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判定。国内外一些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例如,①确定教师的学习目标,对其学过的登记账本的方法等登记采购的总账和分账提供相应明细并且总结相关要点;②进行分组讨论,完成合理的教学分组处理,并且进行材料采购等业务的讨论和分析,寻找壳体突破要点;③进行分组登账,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讨论课题;④教学需要就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学习,完成小组观察处理,派小组代表进行团队学习成果展示;⑤教师对学习课题进行有效的总结。依据账户内容和账目明细进行有效的全面核对。
3.正确的规划会计实践教学的环境
(1)建设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应用能力。对于正确的施教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整体进程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教学中需要对施教的场所进行实际应用模拟的建设和对专业方向以及内容的相关设定。针对会计专业,需要对手工会计实验室、电算化实训室、点钞实训室、模拟银行等多种实训场地进行基础条件建设。对于标准的配备设施以及一些辅助性教学应用的软硬件设施能够进行很好的实际运用和流程教学加工。(2)增强校外基础建设。在完善基础教学的条件后,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技能,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的建设和延伸。需要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结合会计专业的综合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延展,培养学生真实的财务工作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针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够对企业的业务凭证创新标准进行合格的处理和企业蓝本规划。四、小结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概述,通过实际经验和专业理论进行了针对问题的优化策略总结,旨在为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引导和技能参考。
参考文献:
[1]熊英。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13).
[2]邹剑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
[3]王丽云。浅谈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亚太教育,2016(16).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16
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会计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会计准则方面,更体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要方面,需要大量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符合会计国际化趋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大量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涌入我国,使得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以满足经济国际化发展和会计职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建立依赖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渠道——本科会计教育,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为我国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精通国际会计知识和惯例的会计人才,成为会计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育相关研究
(一)新形式下会计教育的研究
孙铮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会计教育带来了机遇,如我国会计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会计教育领域的竞争机制引入,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提高,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等。同样,会计教育也面对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等。许家林()提出,面对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教育应该在基本理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形式、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过程及教育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革。认为会计教育国际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是进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会计教育观念的创新。刘永泽()认为,我国会计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及会计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许萍(2004)从教育目标、会计课程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及会计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吴水澎()指出,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推进会计教育发展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会计教育观念必须创新,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需要变革。从国内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学者很多,但具体针对本科会计教育的研究仍然不够。对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这些研究大多数从我国加入WT0后面临的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来考虑的。对于本科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体主动接受信息。知识不是外在的,而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的内化信息的过程。
(2)掌握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传统知识的储存和提取,还包括知识的运用。技能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和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而,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吸收新知识密不可分。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认知心理学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目的不是教师如何教学,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是学生真正习得知识的前提。第二,教学的目的应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要考虑让学生通过习得知识来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之储存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然后安排一系列的练习,通过设置复杂和综合的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这些习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对会计教育的启示,探讨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之处表现在:一是提出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该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为导向,使学生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同时还应该要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构建了一个有弹性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教育、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教师一直忙于应付将增补修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抱怨一时之间难以消化与日俱增的新知识,学生可能学会了模仿或最大程度的记忆,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必然无法面对就业后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在这种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专门化,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势必不高,缺乏创新精神。有研究表明,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的更新也在大大加快。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如果高校会计教育只注重单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单一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缺陷逐渐显现,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层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基本上都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等其他有关的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这一体系经过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一直沿用至今,为国内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所采用,被证明比较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但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传统的本科会计教育片面追求人才的专门化,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拓展知识面的其他课程。因此,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大,而基础课和相关课程比重偏小。
(2)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核心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方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和存货管理等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第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遗漏。缺少或者不够重视介绍国际会计知识、会计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相关法规教育方面的课程。第三,偏重会计理论教学,实践不足。这种严重向专业课倾斜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不利,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与会计国际化要求不相符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教学目标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会计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偏重于会计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学手段方面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能充分利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习惯于按照现成的规定生搬硬套,面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事项和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缺乏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缺乏对新业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最根本的是缺乏相应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启发、重复制不重创新、重知识不重能力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其内在缺陷已经逐渐暴露且日渐扩大。总的来看,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水平不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属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这种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满足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将阻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要解决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只能靠会计教育的改革,开辟会计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才能最终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三、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明确教育的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已变得广泛而特殊,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叉和融合使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会计人员面临的将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工作,会计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确立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教育理念。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会计人才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千、发挥作用。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能主动适应会计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达国家早就十分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如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未� 也就是说,会计教育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是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在会计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在教育理念上应确立以下认识: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改变因为过于狭窄的会计专业教育所引发对学生知识视野的限制,改变在学校教育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得传统的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早已淘汰,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本科的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课程改革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会计教育的目标最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来体现。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保障。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体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因此,本科层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由两大部分组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的专业课程。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为了贯彻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这个课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见(图1)所示。在专业课程方面,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国际化背景。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需要从培养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课程和管理学基础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与税收、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由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教育、审计学、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组成。在专业核心课的安排上要考虑到每门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衔接性,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有一些大学已经就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采用了国外的原版教材。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双语教学还不宜向所有高校进行推广,各个高校应在考虑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实行双语教学,参考国际惯例有针对性的引进和使用会计原版教材,以加强国际会计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专业选修课作为弹性板块,由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构成。学校根据会计学科发展变化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来进行设定,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会计、审计理论前沿等课程,课程内容也应该根据发展而进行调整。考虑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应增设相关商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国际商务谈判、对外投资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国际税收等。实践课程包括校内模拟实践、毕业论文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包括参考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无意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包括语言类、哲学类、法律类等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计算机应用等课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陶冶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情操,积累历史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加强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表达能力以及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上也有弹性板块,可由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具体要求的变动而自由设置。如学校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团队沟通和写作能力有较强要求时可增加该类课程。这个体系中的“弹性”包含两层含义是在弹性板块中,课程门类不固定,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减,即课程门类的设置有弹性;二是课程内容可自行确定,同时各课程学分分布可根据需要进行变动。
(三)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适应会计国际化要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与会计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加强现时实用性问题的教学,以使会计教学的内容能与会计发展和国际化的实际进程相贴近。这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方式向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
(2)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互动探讨教学等与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媒介将会计实务工作在课堂上演示出来,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财税、金融、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单调的理论教学和纸上谈兵,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还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由网络支持的师生互动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国家教育资源乃至国外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会计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会计教育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会计教育的改革也需进行不断的调整。
会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下不断总结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经验,借鉴国外会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使会计工作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预算会计论文 17
摘要: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一、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收付实现制制约了会计制度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比较固定,会计往来相对较少,因此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十分简便。但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不够灵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通常是沿用以前的方法,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新。同时,过于注重预算制度的理论研究,而没有把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因为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且不够认真,导致一些单位下一年度预算通常以上一年度预算为基准,基本就是把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重复描述,而不能考虑到下一年度新增的工作内容。这就使预算不能有效地适应单位各部门下一年的工作,无参照性可言。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公开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虽然都需要向上级部门报批或备案,但是却从未向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公开。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性极差,无法得到有效的内部和社会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经济体制的需要,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随着经济、财务制度的改革,也历经了几次改革,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预算会计制度。科学有效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计划开展、方便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代表人民管理社会公共资源,我国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正处于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这种转型升级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深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去,也就是说要彻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向服务型转型,就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就必须规范自身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质量,明确单位所有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如果无法做到预算公开透明、预算执行得不到社会肯定,这将无法取得人民的信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保证自身进步和维护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分析
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影响。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会计核算制度,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具有很多优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在和企业会计制度趋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势在必行。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收付实现制在成本控制上的缺陷,完善对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这还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财务风险的掌握和控制,有效保证了账实的结合,把风险控制前移。其次,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影响。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管理方法,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全部都由国库统一支付,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实时管理国库资金。这也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性,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流转过程。由国库进行统一支付,直接从国库单一账户到企业账户直接划转,这可以大大减少现金的使用。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国库单一账户也可以分级次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制作相关的会计报表,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再次,建立政府采购的影响。建立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大宗资产设备的购置不再由财政部门分散进行,而是先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其预算,由政府统计总数后,再由国库统一拨付款项。这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向财政部门的流动,财政部门的采购参与权被授权给国库,由国库直接向销售方拨付采购款项。改革后的政府采购制度实现了采购管理权和执行权的有效分离,能够有效遏制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也更有利于监督和控制国库资金的来源去向,统一政府的财政口径。最后,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不再是全单位执行一个总体的预算,而是以每个部门为个体,按照每个部门的业务工作实际,独立编制预算方案。以各个部门为单位编制预算,使预算在纵向上延伸,可以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细化,更加符合部门的实际。单位的总预算是各部门预算的汇总,方便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追踪。方便单位严格规划项目资金的使用,有效防止单位预算资金的挤占和挪用。
预算会计论文 18
预算会计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属非盈利机构的会计制度,受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作用影响,传统预算管理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求,故公共财政制度适应市场需求,采取统一采购、集中收付、分类预算的会计制度,以此增强自身预算管理水平。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研究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以期可为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真实性、实用性、全面性提供借鉴参考。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受此制度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会计体制完善,但现阶段的会计管理体系未能构建完善预算体系,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改革工作不适应,资产管理工作也未到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1]。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体系重要部门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将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更有效的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中,理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采取科学对策改进会计工作,适应改革趋势,进一步提高会计实践能力。
1.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传统会计制度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多文件构成,市场经济调整升级影响下,传统预算制度弊端显露,灵活性不高,制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2]。现行预算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采取条块分割模块化管理,各行业会计制度并不相同,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导致政府监督评价工作无法落实。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多采用收支相抵核算,该核算方式无法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准确反馈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状况。体制内种种制度约束,致使预算制度僵硬化,导致预算会计制度应用效果不佳。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其资产信息受到加密保护,会计信息无法充分公开、透明化,仅从公示的会计报表无法了解国有资产保有具体信息,出具的绩效考评和成本统计也并不全面。故应采取柔性管理方式,革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制度[3]。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
2.1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提自身内控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有明显区别,行政事业单位代替人民行使权利,同时承担公共职能,故其预算会计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民需要,发挥自身服务型职能。预算会计工作中,由于工作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会计工作意义重大[4]。开展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水平,改善预算质量,可明确不同资金用途,提高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也大大提升财务会计公开性、透明性,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2.2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是其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预算执行力不足,继而导致财务管理效果不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5]。而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加快了财务管理问题解决速度,可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提高其预算管理综合水平,也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快适应会计工作新形势,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步调。
2.3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预算管理支持,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前提,提高预算管理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正面作用。改革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深入理解会计制度,从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政府管理,推动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以此提高行政事业预算编制、执行、核算、绩效评估水平,强化会计工作时效性,尽可能发挥会计工作职能。
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会计工作
3.1健全预算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之基础,完整的制度对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有重要作用,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保障。针对当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强化思想认知,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于预算会计制度的健全,最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一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颁布的预算制度改革内容加深学习,了解会计工作改革的标准、要求,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统一化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细化预算会计项目,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营造“权责统一”的工作氛围。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构建和预算会计管理制度对应的监督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构成对预算会计工作的360°制衡,增加会计人员岗位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其预算会计执行整体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和单位工作的实时接轨。对预算编制执行中,要考虑到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以此消除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统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降低预算和费用支出差异,还可以增设在建工程、基本建设结余等科目,是财务信息和会计核算尽可能保持一致。
3.2对会计科目进一步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是一项长期的会计工作问题,尤其表现在费用支出上。行政事业单位早期的费用支出模式为“专款专用”,专用经费处理专项问题,这会导致会计核算的结果和单位费用支出实情脱节,不能反馈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实时状况。为适应国家预算会计改革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对目前的会计科目完善,对不符单位实情的科目及时剔除,确定好会计科目分类,有序设置资金管理、费用支出、收入记录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率,也减少预算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负担,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同时,要保证创建的会计报表简单明了、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制,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真实财务情况,进而实现公共财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新一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自身会计工作中,以5G技术提高会计线上工作效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等也间接应用到预算会计管理中,减少工作人员重复性工作量以及人为失误出现,构建新的会计科目管理系统,实现会计科目全面、高效管理。以新的线上会计科目管理系统,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角度上统筹预算会计数据,从大数据中挖掘更多有深层价值的数据分析,提高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综合水平,也更好的防范、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财务风险。
3.3强化资产管理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财政获取资产得以发展,但固定资产亦或流动资金,都需要高效率的财政工作获取。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内部虚报固定资产问题,要引起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构建专门针对资产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各个工作岗位责任到人,严格规范好固定资产的上报工作,按照标准流程、标准格式上报,保障预算会计报表可以完全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防范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财务风险出现,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整体安全性。
3.4完善法律法规及财务报告体系
法律是对社会各行业的高度约束性制度,国家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需要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构建完备法规体系,以法律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会计工作的规范,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可以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解决预算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对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遵守各项法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步调,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及水平。对于财务报告体系,要求其准确反映财务信息,保障对未来财务状况预测的合理性,可采用辅助报告补充总体报告。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财务报告体系完善之后,还需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流量及资产存量的问题,向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懈努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要引起重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提自身内控能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故行政事业单位要正视自身预算会计方面出现的各项问题,构建全面的预算体系,对会计科目进一步优化、强化资产管理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及财务报告体系,切实有效的在预算会计制度基础上落实科学会计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19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由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具有公益特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所以即使在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仍需要突出单位职能的社会化特征,以及服务内容的外部性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会计管理时,无法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来展开。而是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目标下,有效构建财务内控机制来弹性实施预算会计管理。因此,这也是笔者想提请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有效内控机制中的“有效”应体现在,切实实现全员参与和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着力点分析
具体而言,在经营管理的双目标驱使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着力点:
(一)经济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在“利润=收益-成本”的简单公式中可知,若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首先需要严格管控成本的发生,特别是管控虚高的成本发生现象。另外,在追求“产出/投入”最优化目标下,还需要重视预算资金配置的合理化问题。事实上,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二)社会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突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外部性,则构成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内在要求。以编辑部这类事业单位为例,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读物则成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具体体现。然而,内容丰富、健康和可读性强的读物,依赖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研和采风工作。因此,这就涉及到了预算管理的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因素分析
将以上内控着力点落实于预算会计管理中,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针对财务内控的思维惯性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若当年预算资金存在剩余,余额将在年末会计周期中收归国库。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便是如何使用预算资金,而对于资金节约化使用的意识却较为淡薄。在这种思维惯性支配下,财务内控机制的实施绩效也就大打折扣。
(二)针对资金配置的人为干预
在事业单位科层组织结构中,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往往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审批。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共同作用下,上级主管领带在审批中往往存在着主观偏好,进而存在着人为干预的问题。在包括编辑部在内的事业单位组织生态中,人际关系影响力仍能左右资金的配置方向和额度。
(三)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
在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目标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财务部门和管理等。之所以存在这种局面在于,户外调研和采风同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因素的干扰。前者主要在于调研人员谎报经费;后者則在于工作计划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
三、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在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编辑部单位日益感受到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同时,在新媒体对编辑部传统市场的侵蚀下,管理层应不断增强成本控制意识。为了使他们能在专业视角下来审计成本控制问题,可以通过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来为管理层开设讲座,也可以与单位财务认为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思路。
(二)完备资金拨付管理
事业单位都拥有完整的财务管理章程,但却因人为干预而使得财务管理陷入人治的境地。为此,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制的同事,应加强党委集体研究决策的组织建设,来助力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在新媒体时代,应将资金合理配置在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以及优化媒体专业化设施设备领域。为此,这也构成了党委集体研讨的重心。
(三)恰当引入市场原则
针对调研和采风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在保持适度弹性预算管理的同时,还应引入市场原则中的合约机制。具体而言,额定调研采风人员每天的活动经费,根据具体情况弹性追加预算。但最终都需要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来确保“产出/投入”的满意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内控机制可围绕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完备资金拨付管理、恰当引入市场原则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董隆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178(19):76-77.
[2]孙晓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月刊,2011(17):10-10.
[3]张绍辉。浅析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新问题及改革方向[J].财经界:学术版,(14):116-116.
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 20
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
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论文【1】
[摘要]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会计本科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所难免。
本文从会计本科教学目标、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会计本科教学体系的合理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实中,人们获取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大学会计教育,为了促进大学会计教育符合会计国际化及社会需求,大学的会计教学体系亟需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
一、我国现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存在缺陷
(1)缺乏明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团无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测此职业,即失其根本存在之理由,殊背国家期望之厚意,可不慎哉。”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有必要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来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2)忽视了会计职业界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时代,用人单位普遍要求选用具有一定经验的会计人员,希望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能立即进入角色,独挡一面。
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中,并没有反映出职业界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较高要求。
(3)目标定位过高,不合实际。
学生在大学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学的会计知识是有限的,毕业后只能说是基本能胜任会计实务工作,还不能适应会计教学、研究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具备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1)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
在各门专业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如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等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计算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2)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
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专业基础课内容也很局限,对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前沿问题、税法、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专业外语等缺乏必要的重视。
(3)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
第一,缺少新兴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加强,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会计研究,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养老金会计等。
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中,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设立相关选修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
第二,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第三,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有待加强。
第四,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的建设。
会计行业是一个对职业道德要求严格的行业,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经济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有关财务管理、资金结算、劳动工资、对外投资等方面都面临着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验。
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第五,缺乏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从大量信息中及时发现有用信息并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很少开设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开采工具和知识发现技术等课程。
3.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方法来看,各高校普遍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缺乏深度。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由单向讲授转向双向讲授,在案例模拟教学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这些尝试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很多,但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真的有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怎样创造更多、更有效的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1.明确不同培养阶段教学目标,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为未�
有研究表明,“通才+专才”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佳会计教育目标。
(1)强调以培养能力为主。
会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甚至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授学生如何学习会计,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利用获取的知识来合理配置资源及动手分析和决策,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现代会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各高校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鉴于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培养面向新经济环境具有坚实会计专业理论和广博相关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基本目标。
(2)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会计教育机构呼吁未来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
如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成功的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重要条件”,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
因此,教会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学生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目前,以Richard Paul 为核心的研究小组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批判思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①批判思维以清楚、正确、关联和逻辑标准为基础,并可以形成准确的判断。
②标准可以连续运用到“自我纠正”过程中,并有利于学生在动态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③学生利用自我评价标准,可以自觉提高思想行为,并能意识到一个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与学习本质的基本方法是不可分的。
由此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习者对所学问题或所遇到的事实清楚地进行主体判断,并由此形成一种清晰稳定的思维模式,而这恰恰是未来会计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2.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平衡 即应该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
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懂得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具备文学与艺术欣赏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掌握量化推理技能、具备社会分析能力。
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不应当仅局限于财会、审计知识,还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律、金融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及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突出特色教育。
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增大实训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比重。
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三大环节, 即认知环节、课程实践环节及综合实践环节,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认知环节增强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课程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 形成初步的职业技能。
综合实践环节通常和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
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不能仅限于本专业,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与博相结合。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金字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运用专业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知识。
(4)整合课程内容。
整合课程内容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同一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和知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学科应包含另一个学科的内容、学科本身的整合、学科内容的借用等。
整合课程内容在同一教育层次和不同教育层次上都存在,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就存在着教材内容的重复或教学实践环节的交叉、遗漏现象,从而需要整合。
(5)调整课程体系的构成。
合并、压缩必修课程,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如《中级会计学分和《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
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
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
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知识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使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6)强化诚信教育。
通过设置相关法律课程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以及传授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道德产生结构性影响。
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思想精髓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认识到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能够产生巨大的荣誉感和自尊感, 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自觉需要,并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自愿地遵守和履行这些道德要求和规范,并能够承担起其道德行为选择的结果,达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性的自觉,情感的自足,意志的自愿”的目标,使会计高等教育成为“塑造会计行业未来典范的摇篮”、“造就会计道德楷模的圣殿”。
3.全面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的变革对未来的会计人才提出了知识和能力的新需求,那么如何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的考验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教学方法应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和体验”为主。
(1)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程论文、小组作业、实验和实践、案例教学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及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得出新见解和大胆质疑。
可就授课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布置写作小论文。
教师可给出参考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
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和课堂演讲。
对一些专业课进行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可能的结果,以期与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相符。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2)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动和反馈,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不断进行演练和实践。
在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角,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动性,这要求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指导、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老师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如在老师讲授会计某一专题问题前,事先要了解和阅读许多与某一专题相关的文献,并把文献列表发到网上,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陈述、讨论,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解释、证明或深化某一专题问题的讲解。
(3)作为教学活动的输出反馈过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由学生分析学习过程、总结其学习体会,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串联,记录了解并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技巧,以及对自己改进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有何启发与帮助。
学生通过总结与自我评价,能在较低的督促下获取较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它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21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及时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措施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用软件代替财务人员手工记账,不但可以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过了研发、设计、应用阶段,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企业领导认识的片面性及人才专业能力限制、基础工作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无法真正发挥其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不光是简单地将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其功能中加入了数据库模块系统,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长期储存于电脑或其他电子介质中,并可以随时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读取与查阅,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企业保存大量财务数据的成本与复杂程度。企业财务人员只需将当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录入电算化会计软件中,软件将该数据登记至正确的会计科目、明细账与总账,并生成各种财务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为企业提供了各种数据分析、预警模块,在真实反映企业当期经济业务的。同时,为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必要的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取代手工记账模式,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效率,未能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企业在设计、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模块时,只强调会计核算模块的功能,未针对企业特点设计分析、预警等管理模块。
(二)企业缺少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软件运行不仅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财税方面专业知识,而且还需拥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均由手工记账人员向电算化财务人员转化,财务人员只具备简单的微机操作技能,对财务电算化数据备份、模块调用及财务分析缺少相应的技能,无法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核算、管理职能。
(三)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导致财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财务软件没有统一的接口。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均由不同软件公司根据企业要求设计、研究,各软件公司为保护技术秘密,在运行平台与备份数据导入方面与其他公司存在较大差异,一但某企业更换财务软件,将面临着财务数据无法对接的风险。二是企业财务数据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首先,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再者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未对财务数据进行及时备份。其次,财务数据面临来自网络黑客、病毒的威胁,一但计算机感染上木马病毒,将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三是企业未建立严密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人员设置与安全保密方面,未针对不同财务人员设置不同的修改、录入权限,密码设置不安全,财务室机房任由非财务人员进入、接触;未对财务数据进行及时备份、归类,造成会计档案丢失严重。
(四)企业会计电算化缺少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方面,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核算功能及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上,未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中分析、预警等管理模块功能,无法真正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的转换。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一)提高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软件公司根据企业行业类型、财务工作特点进行软件设计,并为财务部门配备会计电算化运行所需的场地、硬件、软件支持。其次,企业领导应督促其他业务部门积极给予财务部门进行电算化核算工作支持、配合,以保证会计电算化顺利开展。
(二)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具备既熟知会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财务人员不但可以将每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及时地录入电脑,而且可以应用电算化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利支持与预警。企业在招聘财务工作者时,应保证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人才比重,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开展财会、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三)加快会计电算化职能转化
会计电算化软件公司应在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进行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投入研发资金,为企业开发、设计管理模块,模块应对会计核算工作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指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预警与决策,实现企业会计工作从核算向管理的转变。同时,企业领导与财务人员应树立财务管理观,从事后监督向事前财务分析、预警扩展。
(四)规范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数据安全性
一是提高会计电算化运行安全性。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数据处理和备份、人员权限控制等安全防范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意识。其次,企业应积极购买网络防火墙、病毒软件,保证病毒软件的及时更新。再次,加强机房设施安全管理,采用指纹、加密狗等措施,防止非财务人员接触财务数据,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安全性。二是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为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开展,应通过制定岗位分工制度、微机日常维护制度、机房和档案保管等制度,详细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应承担的职责,保证财务人员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杀毒,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规范性与财务数据安全性。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不同于以往的手工记账,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往手工记账只需要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方面的知识,但如今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知识的同时要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单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培训:首先,定期组织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理论方面的培训,熟悉理论知识后再运用到实际实践中去,才能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技巧,反复摸索,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其次,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培训这个平台,分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势,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培训收到实效,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及企业各方人士通过不断的思考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对策,最大限度的实现会计实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会计电算化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实务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石天胜。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商业经济,(22).
[2]邹大永。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时代金融,(07).
[3]张爽。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状况及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05).
预算会计论文 22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收支情况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非常重要。会计制度改革的作用是提升参与主体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达到科学管理的成效,预算改革措施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进行优化。所以本次研究将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入手,为今后的各项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影响
引言
预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优秀25篇】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优越性
(一)促进资金的合理应用
无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是否有自营项目,都需要通过相关的财务制度展开核算,实现对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方面的全方位把控,规范各项经济活动行为,为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例如可以对财政公费和专项资金运用形成有效约束,在日常行政事务当中减少个别人员以权谋私或非法挪用财政资金的违规行为。这样一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指导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稳定发展,落实行政职能要求保障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在各项涉及会计和财政的工作当中,满足部门信息需求,使得财政预算更加完整和灵活。
(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发展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得预算会计制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权责发生制的引进就补充了原有的会计制度,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结合,有效确定事业单位的利润比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因为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了以往的预算会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状况更加规范和公开,使得各项经济活动和会计活动都能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指的是财政部� 这样一来可以编制出独立而完整的部门预算标准,有效解决了原有预算编制当中的不规范性问题,让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标准更加统一而有序。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在进行审核时有着充分的参考依据和对比信息,整个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不规范使用预算金额的情况显著减少,无论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都得到了有效的监督控制。
(二)政府统一采购行为
政府统一采购行为能够从根源上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环节的寻租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既定的预算标准,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审核上报,在最终审核结束之后,依据公开招标原则和竞争性谈判原则,建立规范化管理流程,避免会计失真,也从根源上减少了会计账实不符现象,对采购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了监督。
(三)国库账户改革
国库账户改革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与使用要求,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零余额账户等方式,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资金展开了综合控制,确定了财政向资金的主要流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账户的资金是不可提现的,这能够有效避免部分人员利用预算资金进行寻租的可能性。即便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需要额外支出,预算外资金也会由相关部门审核之后进行财政授权支付,支付通道为行政事业单位的0余额账户。可以看到国库账户改革避免了资金非法利用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样得到了有效保证。
三、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下的会计问题
(一)固定资产层面的核算压力
对于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存在一定比例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占据了资产的其中一部分。原有的管理工作当中,固定资产板块一直比较薄弱,但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了适当调整,意味着某些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变得更高。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下,某些固定资产折旧会被计入当期成本当中,并且在后续的折旧环节按照实际价值重新确定折扣比率。因此这无疑增加了资产价值管理难度和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财务人员不得不进行相对复杂的人工演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制度下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2]。
(二)绩效管理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当中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运营工作会得到政府部门的补助与支撑。例如医院在资金运转方面会面临一定的压力,除了满足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性质的需要,还要确保医院本身的稳定运转。对此在绩效考核指标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归属于各个科室的资产内容纳入会计信息当中。对于相关单位而言,执行新制度虽然引入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记账模式,从数据上能够客观反映部门收支状况,但绩效管理工作仍然面临发展压力[3]。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欠缺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对于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也要考虑双重基础下的财务预算双会计记账模式,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前将相关工作交给财务科处理,却没有重视后续工作的有效跟进。所以在执行新制度之后,其重点仍然放在财务数据所反映出的财务信息层面,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与管理体系支撑,缺乏专项管理机制扶持,这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财务工作的效率显著下降。
(四)信息系统更新速度慢
新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无论是在科目还是在会计核算模式上都进行了调整,例如对财务记账和报表制作方面进行了资产筛查。要完成这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新的管理系统和信息软件的支撑,而原有的系统更新速度较慢,财务工作严重滞后,财务数据反映不实的情况普遍存在。除去财务软件以外的其他资产管理系统和医院内部系统也要进行升级和调试,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用于系统的更新和升级[4]。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下的会计工作调整
(一)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优化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遵循新制度要求和指导方针的前提下,还要根据实际运用标准进行验证,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需要从折旧时间,折旧方法选择以及折旧费用科目类型方面进行多层次考评。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化,并参考部分企业在折旧方法上的优秀选择进行综合调节。对于某些损耗比较平均的设备或器件,例如电脑或打印机等,可直接选用直线法进行折旧;对于一些损耗与工作量相关程度较低的设备可选择工作量法进行折旧;某些大型专用设备则遵循折旧法进行折旧[5]。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要进行定期上报,这要求单位内部应在固定时间节点对资产进行全方位盘点,及时掌握内部的资产发展状况,确保各项报表数据的完善性和准确性。某些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数额相对庞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优化阶段要综合考虑新的会计制度对报表信息以及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具体来看固定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存款、库存物资、长期投资项目以及某些需要清理或折旧的资产类型,包括待处理财产损益和文化资产等,在执行新的会计制度之后,还应设计二级明细项目对应一级科目。
(二)内部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水平能够客观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综合发展能力,同时降低运行成本,以更低的成本消耗达到更加高质量的运营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下,将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进行结合,重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之间的联系,确定工作风险程度和服务质量的非财务指标要求。另外内部需加强对员工的集中交流沟通,开展有关绩效管理的工作培训,目的在于提升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与理解,让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其中。这个必要时还应设立专项绩效管理部门和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保障人才专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推动绩效管理部门管理意识的形成[6]。
(三)优化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财务工作的效率以及会计制度在内部的实施效果。新的制度要求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不再使用传统旧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方式,而是充分理解并运用新制度下的双基础模式展开各项工作,清楚认识到新制度和旧制度之间的衔接要求提升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安排各项专业培训与技能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前文提到的绩效指标当中进行衔接。对于工作量提升的现实情况,单位内部应加强对于会计制度的整体认知与人员的疏导,不断提升人员专项工作能力,优化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应集中制定工作执行方案制定财务整体计划,围绕重大财务工作的决策要求准确定位工作当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岗位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核和监督,既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也能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基础工作。例如在报表系统的设计方面,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共同构成了一个单位内部的会计报表信息,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动态信息可以反映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以及财产分配现状,而资产负债表则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某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之下,某些重叠的财务数据可能使得负债信息和资产信息出现虚假增长,无法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到有效体现。对此相关人员应全面概括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了解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动向,并将其反映到领导层面,让各个部门的预算制度与部门情况保持吻合,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并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体现[7]。
(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模式能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在资产管理消耗管理等方面展开系统化整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落实与工作效率。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是预算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特别是内部业务量的增加和会计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使得原有的软件和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工作需要。对此内部财务工作应该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合新制度的落实完成技术革新,如财务系统可以对财务会计记账凭证进行综合分析,定位预算会计信息,借助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确定双重模式下的平衡关系,从多个层面具体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满足国家现代化治理要求[8]。
五、结语
现阶段的预算会计制度需要落实财政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想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度稳定发展,确保预算会计制度和经济的协同运作,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和创新,正确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下的变化和影响,贯彻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职能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建议。特别是相关单位应重视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展开深入研究,统筹规划财务收支与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预算会计论文 23
摘要:现代众多公立医院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是医院预算管理。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做好财务预算,许多医院所开展的财务预算工作仅仅是为了满足财政收支预算的相关需求,其实际预算编制方法并不合理,且财务预算所涵盖的范围也非常狭窄,这就使得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对医院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对预算会计的核算作用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之上则推动着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对新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如何更加高效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预算管理;策略分析
在实施新会计制度后,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目前正在朝着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转变,从总体上来说,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之下,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对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及完善。
一、新会计制度的意义
在最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会根据不同行业提出不同的会计制度,刚开始所提出的会计制度能够很好地满足各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原有的会计体系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原有的会计制度存在制度不够统一,且核算较为复杂的缺点,这就直接导致所产生的财务报告会出现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新会计制度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新会计制度的核心是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体系。[1]
二、新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医院必须要实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双体系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财务报告和决策报告进行编制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医院的整体财务情况进行准确地反映。由于受到会计体系变更的影响,使得医院的预算工作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完善,这样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二)完善医院预算编制内容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涉及一些现金的收支业务,则需要以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为基础来进行双分录,将会计内容进行直接的展现,与此同时,还要对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进行编制。医院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计量提出要求,对于编制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对于资金的支出以及相关项目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的执行力以及后期的资金使用过程的全面掌控。
(三)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医院必须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相关业务的合理开展,在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医院需要根据内部的实际经济管理情况进行统筹细致的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达到新会计与预算管理相融合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后期开展相应的监控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预算编制内容并不完善。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现金收支业务上,但是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医院都忽视了预算的收入和现金的流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对现金流的预算,将会导致财务状况无法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医院必须要涉及多个不同的科室和部门,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仅仅是涉及了医疗业务收入并没有装科室和相关部门融入在内,这就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存在盲目性,部分科室存在病人收入过多,医疗过度等现象。[2]
(二)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绝大部分项目都属于收支项目,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会直接采用增长率和基数相加的方式,该种预算编制的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存在许多弊端。该种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只能将医院的资金分配到各个科室,但是当资金分配完成以后,并不能对资金的具体应用进行细化,这就使得科室在进行预算申报的过程中存在只增不减的情况,这对于医院合理的利用资金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预算刚性约束作用不强
预算管理缺乏刚性约束,执行效果没有有效监督,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预算管理的“软约束”降低了医院控制成本的创新动力,更不利于构建更规范、透明、高效和可持续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激励约束性作用缺乏,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从而导致预算执行的效果如何得不到科学的评价,以至于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医院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不断提高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组织机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必须要有高层领导人员的支持,财务部门和各个科室都要进行通力配合,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整体效率。在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时,必须要将编制放在核心位置,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管理组织体系进行确立,建立以院长为领导者,医务部财务部与其他科室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然后经过审批以后才能将其送入到各个不同的部门。[3]
(二)编制现金流预算,强化资金管理力度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预算结余、预算收入等多个方面的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编制了较为完善的预算会计报表,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预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对于相关的权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这样才能做好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相关管控工作,财务部门需要以预算会计报表为基础,对于各部门的实际业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解,在预算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的编制工作,各科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成本控制标准,并且还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各科室更加高效的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对于财政部门发放的一些补贴,应该直接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统一分配,这样能够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预算指标体系
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前期就制定出年度收支计划,并且要将具体的细则明确在预算目标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在有目标的支持之下,能够使得资产及设备的购置变得更加合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医院需要对预算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需要以国家提出的宏观政策为前提基础,进一步对竞争对手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且对战略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则能更好地达到目标。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收入的项目较为稳定,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的支出预算科目较多,则可以结合支出的实际性质来选择不同的编制方法。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探索构建核心预算绩效指标于传统的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对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和业务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财务、资产、业务等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资源配置,年度评比、内部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考核切实保证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到实处,注意避免追求部门利益的短期目标而偏离医院长期目标,切实提高医院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真正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深入贯彻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奖惩机制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力度,以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制定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搭建起更为健全的预算管理系统,进而帮助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xx(1)
[2]魏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分析[J]。财富生活,20xx(22)
[3]黄席南。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二级综合性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7)
[4]王新红。新会计制度下对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17)
预算会计论文综述 24
《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考 》
一、服务型政府与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
公共财政是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获取资源、筹措收� 公共财政的核心在于“公共性”。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关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所有的职能都是财政活动”,不论是经济建设、行政管理还是公共服务,政府的任何活动都要通过财政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是要求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职能重心放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完善我国公共财政
二、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现状分析
1994年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从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出发,主要致力于提高“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关注于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一般会计原理在企业之外领域的应用,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公众和经济组织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机构、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系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盈利性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算会计进行一定的改革,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财政支出体制,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功能定位、各级财政的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改革不够深入,因此,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现行预算会计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目前的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
1、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2、总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政府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除了无偿拨款及部分有偿贷款以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政府参股的情况下,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能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局限性。
1、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支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一是,不自觉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和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进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现结余不实的问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经常会遇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的问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处理,容易造成当年结余不实。类似情况在中央及其他地方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今后随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推广,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三)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有着覆盖上百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从总体上看,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是不够充分的。
1、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形式来间接地传达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政府预算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政府预算的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总预算会计及其报表之中。因此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能反映。对此类情况,不仅立法机关和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准确的了解。3、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首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其次,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列示不合理,难以操作。再次,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不统一,影响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四、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探讨
(一)建立和支出预算管理相互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管理框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框架逐步完善,这使得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会以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作为界定。在实践中,一些单位不符合这显示标准,则不应该纳入到公共支出的预算范围之内,也不应该继续由财政对其进行经费的供给,对于这些单位来讲,应该逐步的退出公共预算的范畴,进入到市场,通过企业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对于目前不断增加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的非盈利组织,则应该明确的纳入到预算会计的体系之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各个组织规范化的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当开展必要的改革,将基建资金纳入到会计单位来开展核算。
(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重要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基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所构筑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会计体系已� 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开展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会计准则研究,尽快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有先后顺序,并且概念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具体的体系制定工作。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相应的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很少编制全面和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这显然不利于新形式下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每年都在召开政协和人大的会议,政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之外,并没有完整的、详细的全年政府财务报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群众对于政府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该完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参与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督促政府官员更加高效、廉洁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的玩忽职守和贪污腐化现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能够使得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审计报告毕竟要成为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政府会计中应当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账方法
和收付实现制不同,权责发生制对于政府收支的确认,是在经济活动发生的时候,而不是在现金实际收付的时候。因此通过权责发生制来开展计量,其核算的对象是政府的所有资产,而不仅仅是现金,这主要包含了现金的流量和其他的所有信息。因此全面、深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也会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预算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准确。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能够给政府部门带来一种新的管理文化的改变,使得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府部门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促进政府自身工作职能的转变。
预算会计论文 25
摘要: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一、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收付实现制制约了会计制度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比较固定,会计往来相对较少,因此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十分简便。但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不够灵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通常是沿用以前的方法,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新。同时,过于注重预算制度的理论研究,而没有把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因为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且不够认真,导致一些单位下一年度预算通常以上一年度预算为基准,基本就是把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重复描述,而不能考虑到下一年度新增的工作内容。这就使预算不能有效地适应单位各部门下一年的工作,无参照性可言。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公开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虽然都需要向上级部门报批或备案,但是却从未向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公开。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性极差,无法得到有效的内部和社会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经济体制的需要,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随着经济、财务制度的改革,也历经了几次改革,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预算会计制度。科学有效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计划开展、方便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代表人民管理社会公共资源,我国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正处于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这种转型升级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深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去,也就是说要彻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向服务型转型,就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就必须规范自身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质量,明确单位所有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如果无法做到预算公开透明、预算执行得不到社会肯定,这将无法取得人民的信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保证自身进步和维护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分析
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影响。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会计核算制度,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具有很多优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在和企业会计制度趋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势在必行。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收付实现制在成本控制上的缺陷,完善对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这还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财务风险的掌握和控制,有效保证了账实的结合,把风险控制前移。其次,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影响。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管理方法,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全部都由国库统一支付,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实时管理国库资金。这也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性,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流转过程。由国库进行统一支付,直接从国库单一账户到企业账户直接划转,这可以大大减少现金的使用。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国库单一账户也可以分级次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制作相关的会计报表,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再次,建立政府采购的影响。建立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大宗资产设备的购置不再由财政部门分散进行,而是先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其预算,由政府统计总数后,再由国库统一拨付款项。这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向财政部门的流动,财政部门的采购参与权被授权给国库,由国库直接向销售方拨付采购款项。改革后的政府采购制度实现了采购管理权和执行权的有效分离,能够有效遏制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也更有利于监督和控制国库资金的来源去向,统一政府的财政口径。最后,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不再是全单位执行一个总体的预算,而是以每个部门为个体,按照每个部门的业务工作实际,独立编制预算方案。以各个部门为单位编制预算,使预算在纵向上延伸,可以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细化,更加符合部门的实际。单位的总预算是各部门预算的汇总,方便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追踪。方便单位严格规划项目资金的使用,有效防止单位预算资金的挤占和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