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9篇】正文

《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9篇】》

时间: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为大伙儿整理的9篇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 篇1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我国实施缓刑制度的现状及在适用上、考察监督上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和弊端,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针对我国缓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和考察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规范完善的建议,有效地抑制对缓刑的滥用,使缓刑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

近年来,我国推行刑事轻刑化的司法理念,作为在判刑的同时暂不执行刑罚的缓刑,�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

它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

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我们刑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缓刑的具体实施及如何去实施、如何监督等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往往使该适用缓刑的却未适用,不该适用却适用,导致缓刑的目的无法实现,甚至有些法官、有些地方使缓刑成为有钱、有权人的避难所,大大破坏了罚当其罪的立法原则,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完善缓刑制度。

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

缓刑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殊的刑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刑法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刑法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法院对公诉案件判决时适用缓刑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某市法院统计:20xx年缓刑适用人数与判决人数的比例为8%, 20xx年则为15%,20xx年为31%,这样快速提高比例,未免有滥用之嫌。

适用缓刑较多的几种罪名

职务犯罪。

据统计,恩平法院在此类案件的宣判上,90%以上案件适用了缓刑。

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罪犯罪属于过失犯罪,大部分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小,且犯罪后又能及时报案、积极抢救被害人和赔偿其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危害社会,有利于维护被害人亲属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判决后群众认同度高,占缓刑案件总数的25%。

故意伤害罪,缓刑适用率也很高,法院在进行宣判时,同民事赔偿挂钩,并决定着是否去适用缓刑。

其它的侵犯财产罪,像犯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犯罪的被告人,盗得的数额没有达到巨大时,法院也经常会有宣判缓刑的。

适用缓刑与罚金刑挂钩

罚金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其本身与适用缓刑无必然的联系,但不少审判人员将罚金的数额大小及其到位率作为决定适用缓刑的条件。

有时也会误导一些不懂法的

主要是地方财政差,法院依靠罚金上缴后返还使用来弥补经费不足。

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较普遍

年上半年,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案件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70%,比往年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大大地上升了。

未成年人犯罪是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司法实践中减轻处罚的较多,如果再有自首、从犯等从轻情节,法院一般都会判处缓刑。

在适用缓刑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由于具有法定减轻情节而适用缓刑的,也有一定比例。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相信以后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判决会继续上升。

总之,缓刑是我国重要的刑罚制度之一,正确适用缓刑制度,不仅能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减少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果滥用这项制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从我国目前缓刑制度适用和执行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缓刑适用条件的问题

缓刑适用条件过于笼统,难于操作。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期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缓刑。

第七十四条规定: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缓刑的适用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2)不是累犯。

(3)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刑法的这一规定,对缓刑适用的具体情节、罪犯的悔罪表现、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方面,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什么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践中不好掌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缓刑的适用。

有使司法机关在适用缓刑的问题上实际是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很可能会致使法官在考虑是否对犯罪人适用缓刑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同时又容易误导法官过度滥用刑罚的自由裁量权,而且也极有可能为一些徇私枉法者提供了借口,这不符合量刑标准的统一和公开、公正,容易导致对一些本不该适用缓刑的罪犯适用缓刑,对一些应当适用缓刑的罪犯却没有适用缓刑。

我国刑法有必要增设缓刑适用程序的规定,把人民法院的缓刑裁量权、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发言权、社会的参与权都置于阳光之下,现笔者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提高缓刑适用的透明度。

凡判决缓刑的案件,审判人员应从犯罪情节、犯罪危害、社会影响、主观性等在判决书中全方位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综合论证,结合公安机关、公诉机关及受害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在法律的准绳下将证据列举分析论证适用缓刑的理由,杜绝暗箱操作。

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机制。

法院各级领导要重视缓刑案件的审判工作,制定有关适用缓刑案件的监督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既要加强对个案审理的监督、指导和把关,确保个案质量,也要强化宏观管理,切实控制好缓刑案件的总量和质量。

不但要接受检察院的监督,同时还要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发挥本院审判监督庭的职能,对缓刑案件定期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增设缓刑听证制度。

经开庭审理后,合议庭评议认为被告人可适用缓刑的,应举行缓刑听证会。

引入缓刑听证制度,使与案件有关的被害人、公诉人、侦查人员及被告人单位、学校、社区管理人员、村民居委会等参与人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法学。

因为他们与被告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被告人平时的表现甚至犯罪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对被告人能否适用缓刑的意见也比较客观,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缓刑适用的参考,能提高缓刑适用的客观性和依据性。

缓刑听证参加人来自被告人辖区的不同地方,是各种不同意见的代表者,他们可以在对法律负责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意愿如实发表意见,这样可能做到有理当面讲,极大地保证程序上的公平公正,进而可以保证实体上的公平公正,使法官作出的裁判更加客观公正,也更能体现民意。

再次,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对缓刑犯的考察。

一方面,通过缓刑听证,使被告人所在辖区的公民知道了被告人适用缓刑与否的原因,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公民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被告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参与到对缓刑犯的考察工作之中,从而改变过去对缓刑考察不好执行的窘况,是对缓刑制度的有益完善。

对缓刑听证程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参加人员。

包括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的公诉人、公安机关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受害人及其家属、被告人及其家属、被告人所在单位代表、被告人单位、学校、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等有关人员。

上述人员除公诉人外,并非法定参加人,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法院的邀请参与听证没有法律上的保证,是否参加听证会应当由其自行决定,因为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提供证据并非其法定义务。

笔者认为,听证人员不需要固定模式全部参加,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案件的关键人员能够到场即可,如伤害案件的被害人、被告人的单位和住所地的管理人员等,公诉人到庭时可以征求其意见,侦查人员和其他有关的人员,如果不能到场,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意见。

听证方式可以灵活掌握。

但听证人员必须是与被告人 相关 的人。

(2)听证内容。

应当围绕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区改造环境、缓刑考察期间的义务能否得到切实履行等进行核实,并确认对犯罪分子缓刑考察期间的监督责任能否落实。

(3)听证的程序。

首先,由法官支持适用缓刑;其次,由各方发表同意或者反对的意见,并可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必要时法官可以主动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法庭上公开;再次,由被告人作陈述,表明对自己适用缓刑的态度和在缓刑考察期间的义务如何去落实等。

(4)听证结束。

听证后,合议庭应根据各方的意见综合考虑,作出适用或不适用缓刑的判决。

缓刑考察制度的完善

为了充分发挥缓刑在感化挽救犯罪人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缓刑适用的'社会效果,现行刑法关于缓刑考察制度的规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设立监督考察组织。

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缓刑监督组织和专职从事缓刑监管工作,制定规范的考察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对缓刑犯的监督考察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规定。

对具体缓刑的考察,可由县级考察机构直接委派考察人员,专职负责考察工作,并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的联系,积极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对缓刑犯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考察、教育和管理,如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了解其表现情况,联合组织对辖区内的缓刑犯进行法制教育等。

另外,还定期向法院提交缓刑犯的考察报告

加强对缓刑执行的监督。

缓刑犯交付工作之所以脱节,主要是缺乏监督所致,因此,应尽快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缓刑犯监管工作的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自身要对缓刑执行的监督高度重视,对公安机关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将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列入对监所部门的考核范围。

完善交付执行的衔接机制。

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的规定,在交付执行前对在押的缓刑犯采取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以确保交付执行前对缓刑犯进行有效的监管。

同时,建立执行回折制度,在法院送达的执行文书上附加执行回折,此回折不是为了证明执行文书是否送达,而是让执行机关将缓刑执行是否落实的情况及时以回折的形式回复给法院,法院收到此回折,确定执行已经落实后完成执行交付手续。

另外,应制定制式协助执行通知书,缓刑犯有工作单位的,发到缓刑犯工作单位请其协助执行,没有工作单位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发到缓刑犯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请其协助执行,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对缓刑犯的考察和帮教。

在缓刑犯所在地进行公示。

将缓刑犯的罪行、判决结果、悔罪表现在被告人的工作单位、居住地进行公示,说明缓刑犯应当遵守的监督管理规定,发动当地群众协助对缓刑犯的监督和帮教。

并在缓刑犯工作单位、居住地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便于随时了解群众意见。

建立考察联动机制

淘宝精品

对经过批准外出的缓刑犯,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其目的地的公安机关予以继续考察,以确保缓刑考察的连续性。

另外,采取户籍网络登记,即将缓刑犯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公安系统的人口信息网络,全国共享,对其进行联网监督。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司法实践中缓刑适用的盲目性大,有些司法人员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与法治的要求相差太远。

另一方面,有些司法人员对缓刑适用的冷淡态度令人忧心。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缓刑适用以及缓刑考察方面进行谈论,对我国缓刑制度提出完善见解,细化缓刑适用条件,规范缓刑适用程序,设置专门的监督考察机构,建立健全缓刑考察制度,充分体现缓刑制度的功能,使公、检、法都 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地发挥缓刑的真实效用。

参考文献

高铭暄:《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王作富:《刑法完善专题研究》,XXX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万选才、李海荣:《不断更新缓刑观念,依法扩大适用范围》,《法庭》20xx年第1期;

军:《适用缓刑须防误区》,《法庭》20xx年第8期;

阮方民:《对改进我国缓刑制度的两点思考》,《法学》20xx年第10期;

冉容著:《设立我国缓刑保护观察制度的构想》,《人民司法》20xx年第12期;

赵小丽:《浅论缓刑的执行》,《江门审判》20xx年第10期;

郑占杰:《对缓刑人员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江门审判》20xx年第5期。

本科毕业论文 篇2

摘要:探讨深入实施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术前一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分别到床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在次日术前、术中、术后充分延续。结果: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对次日手术流程有了一定了解,充分做好了接受手术的心理准备,大大减轻了恐惧感,对手术医生、护士增强了信任感。结论:深入实施人性服务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条件呈最佳状态时接受手术对日后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 手术 护理 康复

人性化服务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深入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并以“尊重人性、关爱生命、关爱患者身心健康”为主题。手术治疗作为重大的心理性和躲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身体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影响愈后。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将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体做法如下:

1、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服务

1.1术前温馨访视

提起手术室,人们马上会想冰冷的色调,严肃的医生和令人窒息的气氛。患者在术前这一短暂而特定时期,存在严重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反应,严重缺乏安全感。术前一天手术室巡回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到病区向管床医生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病史、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手术相关问题。然后由管床护士陪同到床边,有礼节的向病人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其内心感受,并辅以点头表示理解。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尊重对方,可使用幽默鼓励的话语,向患者介绍次日巡回护士接诊时间、注意事项、步入手术室后的流程,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可带患者到手术室了解外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和引导,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在做好患者沟通的同时,适时做好家属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室有严格的无菌制度,谢绝家属入室,术晨有1-2位家属陪同前往即可。入室后,家属可在候区或病房等候,方便及时联系。

1.2术中关心体贴

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前30分钟,调节好室内温度22℃-24℃,湿度40%-60%,当患者步入室门前,巡回护士再次三查七对,核对无误将患者接进室内,为患者做任何处置时都严格按照动作要轻柔、熟练、准确的原则,为防止护士在准备器械时发出的金属碰撞给患者带来的恐惧感,我院在每间手术室都分离隔成一个器械准备室,这样一来,不同的事情在不同房间内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麻醉后,巡回护士会立即给病人盖上一个“保温毯”,这个毯子是通过一根管子与能产生热风的机器连接在一起,因此打开机器开关,热风会从一侧吹进去,保证了患者的最大舒适感,手术即将开始时,医生和护士都会微笑着跟患者谈论一些题外话,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都准备得很好了,你觉得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一会儿手术结束后,护士会赠送美丽的鲜花给您,不知道您喜欢玫瑰还是百合呢?”这一类的话,会迅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不再紧张。手术正式开始后,巡回护士除了每隔几分钟询问一下患者的感受,比如是否感到呼吸困难,寒冷等,还会在患者身边紧紧握住患者手,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加油。并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手术顺利结束后,亲亲呼唤病人的名字,谢谢他的合作,告诉患者他配合的很好,现在就可以回玫瑰,家人正在门外等候。

1.3术后真情探视

患者经过手术后,尤其是大手术的患者,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手术效果,由于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术后第2-3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询问切口疼痛、愈合情况,肠蠕动恢复情况,术后感受等,同时就患者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并记录患者对在手术室内的切身感受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祝早日康复。

2、讨论

2.1 传统式的术前访视内容不够深入

由于术前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手术室护士工作负荷大,人员配置相对较少,使护士用于宣教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而影响术前访视效果。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人际沟通的技巧,灵活运用,拓展访视内容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2传统式的手术间布局不够合理

患者在手术室内心情十分紧张,会密切关注室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对声音的敏感程度,若我们的所有的操作都在室内进行尤其在准备器械时发出的叮咣声响,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恐惧感,因此若能将空间分隔开来,则会消除此不足。

2.3传统式的手术室内温度与患者所需温度不易调整一致

麻醉后,患者血流速度变慢,体温降低,常会感到寒冷,然而,手术室内温度又不能太高,否则一来,细菌容易繁殖;二来,裹着厚厚手术服医护人员会感到燥热;三来;医护人员汗水还可能造成污染。为此,给患者加盖保暖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结果:

3.1在巡回护士的全程人性化服务的实施下,在手术医生的鼓励下,患者身心得到了充分放松,为今后的身体康复提供了有利保障。

3.2通过实施人性化服务,让护士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信任,增强了沟通能力,也增强了今后工作的热情度,激发了学习热情。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使手术室整体素质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了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目的。

3.3为了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医生与护士拥有共同的信念,在此期间配合默契,加强医护通力合作精神。

深入实施人性服务是需要手术室护士想患者之所想及患者之所及的过程,充分发扬奉献精神的过程,是一项精神层面的工作,因此要达到患者在术前拥有最佳的心理状态,护士必须在每个细节都做好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人施教,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提高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贺大菊。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xxxx医学,xxxx.23(2):128—129。

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xxxx,17(12):17-18.

陈翠屏。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xxxx,17(3):55

本科毕业论文 篇3

【摘 要】如何进行投资控制,对工程建设来说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费用控制。为了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概算超过预算、决算等现象。在工程建设中,应该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等探讨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0 引言

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管理水平和工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造价管理效果。所以,如果要改进造价管理工作质量,一开始就应该强化管理建设全过程的管控力度,而且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投资的“三超”情况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没有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随着国家加大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建设单位应尽量避免三超现象。另外,我国在实施建设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重技术轻造价的现象。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安全地把项目建设完成,多花点成本无所谓。我国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形成比较晚,缺乏相关的理论,而参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这就影响了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资源相对匮乏。所以,我们应有节约意识。

1 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领域的投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措施。对于投资主体选择正确的投资意向、控制建设投资规模和保证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在建设投资管理上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工程造价主动控制意识不强。很多建设单位只重工程施工,轻工程管理,施工图预算等。没有形成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良好造价管理机制。二是,工程造价的基础管理薄弱。项目经理部的人员业务能力差,重关系,轻能力。制度落实不严。对成本和原材料没有严格监管,随用随取,用多少算多少。各工序,各工种之间不能很好衔接,互不买账。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普现,缺乏原则性。其结果是基础管理薄弱,造价管理工作就很难取得实际的效果,管理人员很难达成共识,超支现象严重。三是,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管理不规范。很多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这就使得参与各方产生不少纠纷,会使不少处心积虑的不法分子有机会钻空子,扰乱工程建设的管理秩序。四是,预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1991年,在美国西雅图的AACE年会上,会长维斯特尼第一次提出来全面造价控制(简称TCM)的概念。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全面造价控制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建设工程师受多因素影响的项目,因此,只有对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才能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首先,在设计阶段就好进行造价管理,分析项目施工的条件;在进行设计时,对各施工段分层管理;根据各段特点进行不同的管理,方便后期施工监控的需要。其次,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由于工程施工工期一般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可能,采购时不适宜大量采购,应注意分析市场价格变化,尽量选择材料价格相对较低时购买,同时选择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这样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成本。遇到一些需要签证的工序,应该与相关方制定签证制度,明确签证的范围,签证要有说明,要做到客观准确,不能任意签证,避免出现问题。再次,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施工企业要对建筑项目竣工后的工程量进行核算,对照合同要求进行验收。在整个核算过程中,施工企业负责结算的人员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核算工作,做到准确核实,避免出现遗漏。最后,积极配合甲方结算人员进行工程量的核对,确定最终结算的工程量。

2.2 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国家投资和私营投资并存的格局决定了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应采取多元化管理的模式,政府对建筑产品价格宏观控制与直接管理一个都不能少。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价格进行控制,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作用。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价格管理。所以,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直接管理,即政府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既要重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又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将价格全面放开;要有区分的采取全面放开与适当直接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中国国情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走“中庸”之道,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总体控制的良好效果,过分夸大市场的调节作用或偏重政府的直接控制作用的管理思路都是不合适的。

2.3 工程造价的微观控制

工程造价问题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它和工程质量与施工工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预期的质量标准随资金投入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工期的缩短或者延长都要影响资金的投入。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管理费等都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环境等都将影响工程造价。

在各种因素中,材料费的开支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0%左右,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控制材料消耗费主要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价格的控制两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控制原材料消耗量的关键。建立严格的材料领发制度和回收制度,加大对工程材料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力度。同时通过招投标和市场调研,优选质优价廉,满足生产需要,资证齐全的供应厂家。并且在施工的管理和控制中,根据市场情况和工程实际,及时对资金、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分配,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理想实现。这本身就体现了造价的控制必然是全过程的主动控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管理难度大,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加大造价控制力度,才有可能将现有的工程造价控制现状改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等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篇4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河北大学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自我鉴定 篇5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现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从刚跨入本科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时的从容、坦然。面对未来,我知道,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本科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

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为祖国的优教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如张白纸的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6

1、题要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多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是所有从事会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文章以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现状,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2、会计人员职业基本道德的概述

2.1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

2.1.1爱岗敬业,恪守职责

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会计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还担负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1.2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常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规章,坚决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审查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2.1.3客观公正,办事公道

客观公正、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师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会计人员办事不公,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而且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

2.1.4提高技能、不断专研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必然使会计面临许多全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专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

2.1.5出谋划策,搞好服务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革命,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就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2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作用

首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辅助和补充,为会计法律制度的无法明文规定的方面做了重要的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制度无法替代的。会计法规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会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那么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

其次,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约束着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摆正立场,引导、规劝、制约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再次,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工作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判断依据。会计执业者如果不能以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自己,那么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很可能不准确不可靠,将严重背离会计目标。

第四,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其的素质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对一个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3建设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意义

(1)能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使会计人员更全面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会计法律法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一个新台阶;

(2)能够促使会计人员准确有效的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原则,不受负面影响,不为利益所动,提高自我防腐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3)能促使会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服务于社会,为会计道德的建设出一份力,提高会计工作在社会中的信用度,塑造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

3、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

20世纪20年代,我国会计界前辈潘绪伦老先生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警语,强调了会计人员只有以“立信”为本,方能成就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中提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由此可见,我国十分注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并规定了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基本的执业道德依据,在其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

3.1基本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在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对自己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平时�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面临与基本职业道德相冲突的情况。此时,选择的结果是决定会计人员去留的关键。可惜的是,大多数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的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的制造了大量的会计舞弊案。

3.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往往是直接与钱打交道,难保会至始至终廉洁奉公,因此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不顾基本职业道德的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国家和集体在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3违背法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为了自身利益或迫于外界压力,违背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道德标准,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从而客观上认同了会计造假的行为,也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气焰。因此,银广夏等会计丑闻才会相继出现,是会计工作面临诚信危机,也严重损害了审计工作的信誉。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牵出了相关的华鹏、华伦等会计事务所,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积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的现状。

4、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4.1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沦丧,主动违法犯罪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强烈的冲击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的传统观念,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原有的道德观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观还未完全形成,这便生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条。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其基本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思想观、价值观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受社会变革及经济市场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抵不住诱惑,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利用职业之便,挪用公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注重基本职业道德的培养,在现实工作中,没有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私自设立账外账,截留或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的发票,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以个人利益为重,做出违背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

4.2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有待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存在许多漏洞,有明确意义的会计行为不多。现行《会计法》中虽然对会计违法行为加以区别,且明确了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当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时,因责任主体太多,容易发生相互之间推诿责任而无法明确责任承担者,从而无法追究责任,令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外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连接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信息、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各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是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缺失。

4.3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1)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完善

企业内监督部控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是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纯� 甚至有些单位之所以会建立内部监督,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各种压力,不得不设,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起不到该有的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但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2)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督监管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能对会计工作其监督作用较多为税务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机关等。但这些部门在工作中并不能起很好的作用,往往是为个人私利不能坚持原则,没有做到独立、客观、公平,即使认识到错误和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导致监督力度不够。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部门的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检查,会计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被审计单位成了会计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被动迎合审计单位,出具虚假报告,偏离客观公正的轨道,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4.4对会计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育机构只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其职业道德素养,人格品质的教育,对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是象征性的一带而过,没有深刻的剖析,在宣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职业道德缺乏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学好专业知识才是真,职业道德只圣人的事。教育机构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这方面概念模糊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基本职业道德缺陷越来越明显。

而我国继续教育制度够未能很好的贯彻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每年不断推出和修改,但是相当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珍惜继续教育的机会,再加上继续教育中所用的教材以条款、条例居多,讲授方法也比较枯燥,与此同时,继续教育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学员考核不够严格,在这样的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影响下,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狠容易丧失基本职业操守,造成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会计执业环境差

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赖所在单位。这种依赖直接导致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从属性,换而言之,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对会计人员基本道德操守将产生直接影响。在现实中,许多企业负责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追求会计利润,强迫会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这样会计人员将陷入两难的地步。一是贯彻负责人的意图,放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操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包装”;二是坚持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其结果势必会受到负责人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的黑暗,使得近年来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度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致使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严重缺乏。

5、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5.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来说,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不忘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培养不怕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会计事业中,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绝不妄自徇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例,一丝不苟的做好本职工作。在不迷失自己的情况下还要监督其他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抵制不正之风,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觉悟和修养。发挥积极向上的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准。

5.2完善会计制度,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核算中心,由其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形成单位分离,以及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使会计人员不再依附单位,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同时由于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生成报表、提供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一旦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出了问题,很容易追究到责任人,这就能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提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水平。

另外在目前企业中常实施岗位轮换制,因为岗位轮换制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而会计实施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牵制机制防止不良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能掌握更多种岗位技能,促使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更重要的是,轮换制能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5.3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

监督机制包括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所谓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社会监督主要包括:一是有财政、税收、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基本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检、评估,通过监督即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强化会计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完善单位内外监督机制,这样就能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

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各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相互牵制,能够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促使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可能造成部分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钻空子,盗用、挪用公款等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在组织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督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

5.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会计人员的使命感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会计工作越发重要。责任越大问题越多,这对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修养无一不是一个考验。因为基本职业道德缺乏而做出不当行为的会计工作者不在少数。因此,作为一个有着重要工作性质的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基本职业道德观,严格恪守基本操守,执行国家的会计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品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如此还要保证优质的服务,对服务对象保持一贯热情、礼貌、周到的服务态度。

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基本职业道德宣传力度,在潜移默化中使会计人员觉得会计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基本职业道德,提高专业品德修养,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5.5净化会计环境建立良好的选拔和奖惩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基本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该在建立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加强基本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遵循情况的检�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动作中,要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没有奖惩,检查就会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威慑作用,奖惩机制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总之开展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制有利于督促会计人员在行为上遵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扬善抑恶的社会环境,这样就能促进会计人员严格恪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才德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6、结束语

当今,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的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注重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揭示会计发展规律。只有会计人员都进一步加强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全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观,让“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深深刻在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心中,那么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就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以诚信的名义--会计诚信的诉说与会计人的心灵图存[M] 2006

[2]劳伦斯·A·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M] 2006

[3]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 2009

[4]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会计基础[M] 2009

[5]陈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J]。课题研究报告2006

[6]张莉: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J] 扬州大学学报 2006

[7]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 南京出版社 2006

[8]雷红: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提高途径[J] 财会研究 2006

[9]郭宇森: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 2006

[10]熊清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J] 中国机关后勤 2006

[11]刘桂荣:试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DB/OL]:中国学术期刊知识总库2007

成绩评定 篇7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2)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9)答辩时不能阐明论文内容,又不能回答提问;

(10)其他。

成绩评定方法与原则是: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成绩;

3、最终成绩由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定。

本科毕业论文 篇8

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的施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而在建筑工程中,资料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料员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内业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下文通过分析当今对于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探讨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在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1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1.2工程质量的真实记录。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一手材料。

1.3工程建设后续管理的载体。

工程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1.4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包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2建筑施工资料管理存在问题

2.1资料编制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够。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

2.2资料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不到人。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2.3资料管理竖、横向不交圈。

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必须管理与技术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2.4资料利用率不够。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情况,凭记忆推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2.5信息化管理较弱。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3建筑施工资料管理对策分析

3.1健全组织机构,重视资料管理岗位。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心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3.2完善资料管理规章。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3.4量化施工资料日常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如年终考核。

3.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问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问交圈吻合。

3.6强化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资料也逐渐开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开发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软件,根据软件数据库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分类及检索,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高效与规范程度。

总结:

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体系,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发展的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资料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状况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发展趋势,就此,建筑工程中资料员的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对资料员的培养训练,同时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制度,协调资料管理与其他工程项目管理的合作,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综合实力。

写作计划 篇9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1)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含社会调查)、阅读消化、调查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阅读2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做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3)给出毕业论文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