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讲话【3篇】》
市长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部署全省地税系统开展“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6月15日—16日,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刚结束,紧接着就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陈敏尔常务副省长都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内在要求。大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力争到20xx年,全省初步建立“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高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20xx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1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的目标(20xx年我省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1%),并明确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6个重点。省政府还与11个市政府、省级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服务业发展工作责任书。今天,我们在全省地税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会议之后不久,紧接着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地税“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专项行动”,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发挥地税职能作用,为推动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作出地税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专项行动是优化税收服务的有力抓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为先、执法为基”的现代公共税收征管模式阶段。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强调以纳税人为中心,将纳税人视作税务机关的“客户”,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以纳税人的满意度为衡量纳税服务优劣的重要标准。美国将其联邦税务局的使命定位为“给美国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强调1份纳税服务的努力相当于50份税务稽查的收获,倡导“服务+执法=遵从”。对纳税人而言,“给服务”与“给优惠”一样重要,甚至“给服务”比“给优惠”更重要。我们开展专项行动,既是“双服务”的延伸,也是创新服务的一个举措,是第一次以产业为主题开展的专项服务行动,主要目的就是做优“政策服务”和“办税服务”,努力打造服务型地税机关,用我们的真情、真心、真意,给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开展专项行动是优化地方税收结构的有效途径
服务业税收是我省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全省国、地税部门组织的服务业税收收入为287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的51%,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5.4%(其中,我省地税部门组织的服务业收入为1286亿元)。服务业也是税收增收的主要贡献力量,20xx年,我省服务业对地方税收增收的贡献率为65%。20xx—20xx年我省服务业地税收入平均增长16.5%,比全部地税收入增幅高出1.4个百分点。可见,服务业税收是我省地方税收的“顶梁柱”,对地方财政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大河有水小河满,服务业是“源”,税收是“水”,源远才能流长。因此,只有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服务业税收。正如陈敏尔常务副省长批示指出:“‘’时期地税收入结构成效明显、贡献突出。‘’时期要深化探索,关键是要通过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优化收入结构,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支持政策和工作举措,以期取得更好效果。”全省地税联动开展专项行动,就是要通过支持海洋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结构,促进地税收入持续、平稳、健康。
二、主动作为,扎扎实实开展专项行动
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要围绕“同心汇聚、服务企业”主题,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丰富内容,在全省地税系统联动开展“专项行动”。
(一)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业税收管理科学规范”两个目标
一要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目标。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已明确了我省服务业发展目标。省局与省政府签订的服务业发展工作责任书中也明确了地税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工作目标。各地一定要将思想统一到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上来,内化为工作理念,外化为实际行动,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已确定的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行动。
二要围绕“服务业税收管理科学规范”目标。“依法治税、规范管理”是地税工作永恒的主题,各地要把专项行动与深化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专项行动融入日常的业务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全面落实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扎实推进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监控,切实堵塞征管漏洞,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二)突出“分离”和“集聚”两个重点
一是深化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20xx年来,全省地税系统站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陈敏尔常务副省长在今年初专门批示:“此项工作抓得细抓得实,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望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实现可持续推进。”各地要按照陈敏尔常务副省长的批示要求,在专项行动中突出抓好《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立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的深化落实,做出新成效。我曾多次强调,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关键是倡导了一种理念,使企业认识到分离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和财税等政策杠杆的引导,使企业从“要我分离”转为“我要分离”。
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产业集群是推进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去年,省政府提出:到20xx年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0个左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目前,首批创建的40个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已集聚企业近6万家,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1310亿元、税收41亿元,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为此,在专项行动中,我们要落实好支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好地税职能作用,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
(三)做优“政策”和“办税”两个服务
一是深化政策服务。对于现代服务业,各级地税部门要有“养鸡生蛋”的理念,今天的服务就是明天的税源,要做深做细政策服务。首先是抓政策落实。好的税费政策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服务业发展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要通过专项行动,辅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税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性减税措施的“乘数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四两拨千斤”功效,通过积极的税式支出,引导生产要素向服务业流动。其次是搞政策调研。通过专题调研,了解服务业企业的税费政策需求,掌握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服务,另一方面细化落实营业税差额征税等税费优惠政策。最后是解政策难题。要研究解决好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中税费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解答企业在税费政策方面的疑惑,对权限范围以外的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二是优化办税服务。既要提供以办税服务厅、12366语音特服热线、地税网站群为载体的标准化服务,也要借助纳税人之家、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载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限期、限时服务,提倡即时服务,对符合减免税审批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退库。做好办税服务工作,还要用情、用心、用劲。要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识,做到心系纳税人,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合力打造“同心汇聚”地税服务品牌。
三、狠抓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这次专项行动任务重、要求高,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是早启动、广发动、见行动。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要按照“持续、平稳、健康,支撑、引导、保障”的工作要求和“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狠抓落实,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搞好结合抓落实
一是将专项行动与健全机制相结合。各级地税部门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地税干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落实机制,事前加强调研,事中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质量管理体系,事后加强绩效评估。二是将专项行动与加强督查相结合。各地要加强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健全税收政策执行反馈和考核机制,省局将把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年度执法督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执法督查,及时发现、解决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将专项行动与行风建设相结合。要以深入开展“三解三评三创”、“深化作风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细化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组织实施。
(二)多方联动抓落实
专项行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其中,尤其要注重三个联动:一是上下联动。专项行动中更多地是依靠基层去完成,为此,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负责人要身体力行,多到基层去,问计于基层,群策群力推进专项行动。二是部门联动。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地税部门既要主动作为,更要注重部门间的互动协作,特别是在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中,要更多地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必要的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合力。三是税企联动。在专项行动中,要通过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多倾听纳税人的需求,了解纳税人的真实想法,帮助解决纳税人切实困难。要利用好新办企业办税辅导日、值班分局长接待日、重点税源企业座谈会、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宣讲日等“四个日”主题税收活动,广开言路,真正做到问需于纳税人。
(三)典型示范抓落实
在开展专项行动中,要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思路,通过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来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行业。要围绕《省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发挥地税职能,着力支持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一批服务业重点平台、一批服务业骨干企业、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抓典型企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是主体。在开展专项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中的辐射拉动作用和榜样带动效应。三是抓示范经验。要及时总结、提炼、报道各地在专项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全省性的示范典型。省局将内设专题简报,外借媒体力量,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声势氛围,努力实现成功做法典型化、典型经验普及化,从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同志们,扎实开展“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专项行动”是检验我省地税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纳税人的一个“标尺”。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要以开展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效果惠及纳税人,共同推动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市长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2
同志们:
新年伊始,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崭新的面貌投入“”新一轮发展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同寻常,既是一次表彰会,表彰建筑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更是一次鼓劲加压会,因为今年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跨越的决胜之年。今天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到会,就是要为功臣们庆功表彰,为建筑健儿鼓劲加油。刚才,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特别是省、南通市两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专程到会讲话,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请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20xx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创新理念,扎实工作,奋勇争先,全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攀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我市由上年的第75位上升到第73位,名列苏中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作为全市支柱产业的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一年来,全市建筑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负重奋进、锐意改革、勇攀高峰,全市建筑经济业绩显著,全面丰收。建筑施工产值达到170亿元,增加值37.5亿元,分别增长20.72%和18%,全市建筑业施工人数、承建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上缴市财政税收等指标都创下了新的记录,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以过硬的实力顺利获得房屋总承包特级资质。全市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共有4家,二级资质企业达到了38家,74项工程获得了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创造了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总之,在上级建筑主管部门的支持、关心、指导下,在全市建筑行业干部职工的艰苦拼搏、共同努力下,20xx年,**市建筑业又铸造了新的辉煌,建筑业已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与会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十万建筑大军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一直支持、关心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在20xx年度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奋发有为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强有力竞争,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取得了较快发展,保持了建筑大市的地位。但是,我们自豪不能自满,自信不能自负,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再创新业。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扩会响亮地提出了“”时期实现“全面领先苏中、抢先跨过长江、率先实现小康,争当苏中第一强市”的“三先一争”目标,建筑业作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应该在“”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建筑业建安产值超19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超40亿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进入全省建筑强市行列。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是基于这样几方面考虑:
一是实现目标有条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建筑强市”。应该说,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建筑强市目标是完全有条件的。从江苏省建筑强市评定指标体系来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素质、技术与创新、市场占有率等五个方面12个单项指标中,目前,我市已有5项达到或超过标准,特别是建筑业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0xx年居于全省同行业首位,省以上优质工程的数量、高资质建筑企业数也处于全省领先行列,在其余7项指标中,有4项已基本接近标准值。今年建筑业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在企业经济技术人员占比、技术装备率等三个指标上实现大的突破。从我市自身发展实力来看,我们至少已经在四个方面具备了加快冲刺、加快突破的条件。一是氛围浓。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地、各有关部门都一直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着力加以培育和扶持,在全市上下早已形成共识。二是队伍强。我们在长期的市场磨炼中造就了一支思想解放、工作开拓、熟悉市场、富有经营和管理经验的建筑业干部队伍。同时,我们的职工队伍吃苦耐劳,敢打敢拼,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机制活。通过前几年的强攻改革,全市建筑企业已基本改制到位,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已经逐步形成。四是品牌响。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多年的拼搏,我市建筑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国内主要重点城市站稳了脚跟,占领了阵地,并且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因此,我们对率先实现建筑强市目标充满了信心。
二是群众致富有愿望。现在,人民群众都有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市委也在十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在20x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12200元和6500元,总量均列**市第一。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面小康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实现率先全面小康的目标,关键就是要大力度拓宽增收渠道,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最直接的富民产业。特别对我市而言,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市建筑大军稳定在12万人左右,在我市农村,每10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人外出搞建筑,年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近年来我市农村楼房的增加、银行存款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建筑业的收入。可以说,建筑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我市农村还有10多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对此,建筑业应该有更大作为,担当更大重任,以更好的发挥建筑业在富民强市中的重要支柱和强势带动作用。
三是对照先进有压力。我们在看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别人加快发展的势头。近年来,建筑业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省市之间、企业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浙江、山东等省的建筑业发展迅猛,我省的扬州、泰州建筑业发展势头看好,从总量规模来看,尽管我市在省内保持了领先地位,但与浙江上虞、象山等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0xx年上虞的建安产值超过了400亿元,实现增加值70多亿元,均是我们的2倍多。去年,象山的总量规模也超过了200亿元。就是在**市范围内,各县市的建筑业也是你追我赶,各不相让,通州建筑业在规模效益、市场占比、技术装备等方面与我们可以说不相上下,虽然在省优质工程上我们有优势,但在含金量更高的国优工程、“鲁班奖”的获奖次数方面超过了我们,海安、启东等县市与我们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目前全省17个建筑之乡都以争创建筑强市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我们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掉队。因此,我们绝不能自满自足,必须要迎接挑战,加速发展。
四是宏观形势有机遇。当前,建筑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国内外经济交往合作不断扩大,国际间的建筑和工程承包作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业得到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国际建筑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给我市建筑企业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看,“”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国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建筑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期间,城市化进程步伐将继续加快,各地都将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每个大的城市几乎都孕育着一个潜力巨大的建筑市场。与此同时,建筑业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已全面启动;北京筹奥正紧锣密鼓,旧城改造开始启动;上海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江苏沿江沿海开发如火如荼,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这一切对建筑业发展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并且我们已经在这些城市和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可以说,只要抓住了这些机遇,我们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
从以上四个“有”分析,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合力拼搏,乘势而上,围绕打造江苏建筑强市目标,全面推动建筑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突出重点,顺势而为
我市素有科技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教育之乡的美誉,这“四乡”中最有潜力、最有影响的应该还是建筑之乡。在省外不少城市,许多人对于我们这个城市具体在什么位置人家不一定能说得清,但都知道有个建筑公司,这说明我市建筑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今年我们要实现建筑强市目标,就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些优势和知名度,构筑建筑业发展新优势,再创我市建筑业新辉煌。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
1、做强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高资质发展战略是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强市就要强在有一批强势企业、龙头企业,目前我市有特级资质企业2个,一二级资质企业分别达到4个和38个,建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了28家,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骨干企业,要以此为载体,全力打造一批以高资质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为基础的富有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梯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特级资质无形资产的作用,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共11家,我市独占两家,优势明显。*公司要分别瞄准100亿和30亿的产值目标,充分发挥资质、资本、信誉、人才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制定发展规划,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加快企业扩张,迅速壮大规模,在打造建筑强市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已经具有一定优势的等级规模企业也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强攻市场,拓宽领域,加快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在打造建筑强市过程中担当重任。今年,要力争再有1家建筑企业获得房屋总承包特级资质。
2、做大重点市场。抢占市场是发展建筑业的第一方略。随着建筑领域的全面放开放活,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建筑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生产基地、服务对象、市场都在外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建筑业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攻占大的市场上来,放在成规模、成气候的重点市场上来。各地要结合我市建筑业发展实际,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调整战略,研究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一要全力提升规模市场。随着市场壁垒的消除、门槛的降低,我市建筑业的主要市场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将会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的传统市场份额。要充分发挥队伍、技术、装备、品牌等优势,不断向周边城市辐射,确保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去年的基础上有较大水平的跃升。二要全力抢占新兴市场。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抢抓机遇,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当前,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到西部、东北等热点市场去抢占滩头阵地,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由点到面扩张规模,逐步把专业队伍、劳务队伍带过去,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亮点。三要全力开拓境外市场。我国加入WTO后,随着非歧视原则的实施,关税壁垒的减少,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互享,企业“准出”、“准入”制度的宽松,为我市建筑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等企业要充分用好对外签约权,着力提高国际经营层次和水平,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联系,建立战略同盟,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筑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3、做响品牌工程。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一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的获得,我们树起了一批形象工程,提高了声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我市建筑企业独立承建的鲁班奖、国优工程还很少。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创优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有重点地投放人力、投放精力、投放资金,把品牌工程做好,这将会使我们长期受益。当前要着力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看一个企业资质等级和能力,不但要看注册资本和施工能力,更要看人才现状。一个项目经理可以打开一个市场,树起一块品牌。各企业要大力优化人才结构,加快人才培训教育,着力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专业人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好人才招聘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建筑业发展。要通过人才引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加快装备更新步伐。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进工程质量,而且也是企业施工能力、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建筑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结合重点市场、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装备,逐步形成现场施工以机械化为主、手持机具为辅的技术装备体系。三要加快品牌申创步伐。要深入开展“创名牌、创优质”活动,制定专门的奖励扶持措施,激发各建筑企业争创名牌工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建管局要牵头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鲁班奖和国优工程的申创工作。特别是两个特级资质企业要在创品牌中发挥主体作用,今年要争创1项鲁班奖或国优工程。
4、做好资本运作。未来建筑市场的竞争,必然是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缺乏资本实力的建筑企业将难以成为市场投资主体和竞争主体。融资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面对当前部分建设单位的垫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实际,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认真研究对策,主动调整经营思路,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强化企业财务控制,抓好债权清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另一方面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善于利用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品牌优势,增资扩股,实现强强联合,增加企业资本总量。特别是既要打好“*牌”,用好特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同时,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向新兴产业转移,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以多元化经营优势提升经营效益,加速资本增值。全市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对资质等级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授信额度,畅通信贷绿色通道,把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强大的支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三、形成合力,大有作为
建筑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加快建筑业发展,争创全省建筑强市决不仅仅是建筑业自身的事,也不仅仅靠10 万建筑大军的努力,更要靠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利于建筑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今年全市建筑业的奋斗目标已经明确,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虽然艰巨,但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此,建筑主管部门、各乡镇要按照年初全委(扩大)会议和本次会议的要求,对建筑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认真分析研究,迅速分解落实,以周密的部署、扎实的措施、明确的责任,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施工企业、每个工程项目。各施工企业也要对全年工作制定详细规划,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人,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完成。建筑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真正把认识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来,统一到做大做强、再造优势上来,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努力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发展。
二要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相关单位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做到多研究、多参与、多支持、多服务。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努力在市场开拓、资金投入、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建管局要进一步发挥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转变职能,科学指导,积极整合建筑业资源,引导企业共打“海门牌”,形成大合唱,奋力闯市场,努力提升海门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各地各部门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建筑企业家,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保护和激发他们创业的积极性。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建筑业和海门建筑铁军,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关心建筑业、尊重建筑企业家和工人的良好风尚。各建筑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密切前后方关系,积极寻求多种社会资源支持,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全市上下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建筑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办,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抓落实,创造条件抓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要把优先扶持的着力点放在企业做大做强上,对规模扩张较快的企业要给予税费优惠。对自愿回乡创业的在外建筑企业要降低门槛,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要按照约定收取规费,做到取之有度。各地各有关部门除收取正常的税费外,坚决不允许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坚决制止向企业进行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更加宽松、灵活的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建筑大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人人奋发向上、个个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同时,也希望各建筑企业进一步强化家乡观念,切实做到“注册在,奋斗在全国,回报在家乡”,为实现“三先一争”目标,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再立新功,争作贡献。
同志们,新形势、新目标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高扬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以更紧迫的意识抢抓机遇,以更坚定的信心狠抓发展,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建筑强市目标而努力奋斗!
市长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3
9 月18 日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电视电话会后,我市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今天召开全市建筑业改革发展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全市建筑业改革发展情况,部署下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改革发展工作。刚才昌林同志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安康实际对如何落实中省关于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系列要求,提出了很好的贯彻意见。旬阳县政府和我市几家知名建筑企业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这对我们下一步工作都很有启发。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我市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
对我市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调研,我们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建筑业是我市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为69.87 亿元(增加值达到73.03 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1%,排名在新型材料、富硒食品之后,成为位居第三的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近三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一直保持着年均31% 的增速,即使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产值58.3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7%,前三季度累计上缴地税7.36 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量的30.78%。其次,建筑业是我市的重要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据统 计,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当中,劳务收入约占半壁江山,而这半壁江山中,建筑劳务收入约占三分之一强。20xx年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达3.5 万人,建筑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达到24 万人, 占农民工总数的34%,收入超过农民工年均收入的30%,可以形象的说,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每3 人中就有1 人从事建筑行业,挣回来的每一块钱中,就有三毛三分钱源于建筑劳务收入。同时, 建筑产业还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经济产业,自身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关联带动作用,按照建筑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比1:1.68 来计算,1 亿元建筑业的产值就会形成1.68 亿元的产值带动。
综上可见,建筑业既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过去对全市稳增长、保就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未来也将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带动作用。
二、我市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上,和的讲话中,都突出讲了我们国家目前面临“三期叠加”的新形势,即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新一届政府正在理性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承担经济转型的成本和阵痛,助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各行业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而建筑业的感受更加明显和直接。截至20xx年,全市已有建筑企业267 家,比20xx 年增加了77 家,建筑总承包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7 家,二级资质企业52 家,三级资质企业62 家,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分别为37 家和72 家,勘察、监理、检测、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机构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中介服务相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但是,行业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目前,我市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数量为零,一级资质企业数量偏少。以建筑强县旬阳为例,还没有一个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二是力量分散,带来的问题就是同水平、同规模、同资质的数量性竞争和不同等级企业在同一层次市场上的无序竞争,没有树立行业、团队理念,没有做到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三是综合效益差。由于资质结构单一,涉足领域单一,加之市内建筑市场50%以上的份额被外地企业占据,市场被严重挤压,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四是企业综合实力弱。人才队伍严重不足,融资能力较差,导致管理水平
不高、施工技术落后、资质等级上不去。五是市场不规范。超低 价中标、专业围标串标、违法发包、转包分包现象时有发生,高资质、高门槛、代理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违规操作的合法外衣。六是人员流动性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质量安全难保证。
虽然现阶段我市建筑业面临着整体经济形势严峻和自身存在问题复杂的双重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动力,并为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正如习今年5 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的那样,“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其次,从整体建筑行业形势来看,当前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相比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市场化的城镇化,是重质量的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发展战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发动机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为建筑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再次,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来看,从国家到陕西到安康基本上都是主抓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扶贫移民搬迁三件事,未来五年我市将建设保障房7200 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 万套,完成避灾扶贫搬迁11 万户。解决进城人员的住房问题,投资与进城人员就业相适应的产业发展问题,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问题等等,都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预期受益的建筑行业,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型城镇化政策,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迅速找到与其同步发展的切入点。
三、如何做强和做大我市建筑业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实现我市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五年目标,坚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这一“两轮驱动”战略,通过实行“三个一批、四个转变、六条措施” 等具体办法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围绕我市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我们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五年目标,这个目标有定性、有定量、有定等。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遵循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主体的原动力,让市场主体唱主角。关键是做好“三个一批”和“四个转变”,即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特色企业,提升整合一批中小建筑企业;推进产业结构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科技创新由传统行业向高科行业转变,市场格局由单打独斗向集群发展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增强上档晋级和转型升级意 识。今天与会企业都是我市建筑业的中坚力量,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一定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转变理念、自我革新、敢于担当,以推进改革谋求发展,以转型升级实现跨越。
二是实行差异化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做强规模企 业方面,支持骨干一级企业整合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资源, 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抱团组建特级企业,二级企业联合组建上升一级资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在做大产业集群方面,由规划部门牵头,引导市内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检测监理造价招投标代理机构、职业培训院校、金融机构、建材厂家等通过成立建筑产业战略联盟或行业协会的形式,尊重市场规则,实行行业自律,帮助联盟(或协会)成员解决市场拓展、联合投资开发、联合生产建设、联合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合、优化、聚集建筑业各种生产要素,打造安康“大建筑”品牌。
三是优化结构,拓展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引导有实力的施工 总承包企业紧盯热点市场,积极拓展市政、水利、交通、矿山等市场领域,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支持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按照集团化、产业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逐步打造投资、建设一体化和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经济实体;引导“资质低、小而全、小而散”的专业承包企业向设备安装、装饰装修、钢结构、住宅智能化等“高、精、专、特”方向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逐步占领中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领域;大力发展壮大劳务分包企业,发挥好劳动力市场的资源优势,按照行业组织化、组织专业化、经营责任化、管理精细化的要求进行集约化管理,促进劳务企业与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建立劳务合作联合体,打响地方品牌;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勘察、设计、监理公司及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增强不同行业间的横向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构建完善的建筑产业结构。
四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增强重视 人才理念,引导企业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由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职业化建筑工人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用, 开设建筑人才培养专业,一方面要建立实训基地,真正建立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布局科学、专业配套的多层次建筑劳务培训体系。要扶持企业注册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获得中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法奖励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破格进行职称评定。要推行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提高持证上岗率,健全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落实工伤、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建筑工人职业化。
五是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探索设计标准化、构件成品化、施工机械化的发展路子。增强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通过2—3 年努力,使我市至少有1 家一级企业能够建立研发中心;主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政府将从有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积极落实建筑企业研发项目与工业企业享受同等财税优惠的相关政策。同时,要重视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各类新工法、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支持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创优夺杯活动,对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的项目给予奖励。推进建筑业企业管理创新,积极开展文明企业、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和模式,积极推动我市建筑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迈进。
六是内引外联,加强合作。要稳住安康“大本营”,抓住我 市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抢占先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要欢迎“外来客”,留住“过路客”,积极吸引外地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专业承包一级企业,勘察设计、监理行业甲级及以上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子公司,给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先保证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地。支持外地大型建筑企业对我市中小型建筑企业进行收购或兼并。支持本地企业同外地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营与联合。要鼓励“走出去”,激励本市企业扩大外向度,主动参与外地市场竞争,赢得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如何加强对建筑业的管理与服务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仅靠企业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放开与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创造环境,建立公平公开高效的市场体系,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扶持、引导等工作,努力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
一是改革建筑业审批制度。要适应建设开放统一公平竞争市 场格局、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就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推进政府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要简政放权,淡化企业资质管理,取消法律法规没有要求的不合理的规定,对非国有投资项目要从政府监管招标向企业自主招标过度,对政府投资的一些小型同类项目,可以实行合并招标。要规范招标行为,加强招投标资格预审环节的管理。要发挥好造价部门作用,坚持执行综合评估法和最高限价制度,制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二是建设两个体系,推进两场联动。各类建筑市场主体及相 关执业人员、政府建筑市场监管主体都要把加快构建市场信用体系和动态监管体系作为市场管理的基本手段来运用。要配套制定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和企业负面清单记录。强化标后监管与现场管理的有效衔接,把现场监管的加分减分项目等具体的运用到招投标的资格审查中,靠现场反馈市场管理实现两场联动,做到现场反馈市场,市场规范主体。在市场准入与管理当中,运用信用体系成果,鼓励创优加分,评差淘汰,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三是落实政府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管理 落在实处。要以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重点,完善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落实书面承诺制、永久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制,推行经济责任、诚信责任、职业责任、刑事责任的四责追究。规划部门要围绕五方责任主体的落实制定配套办法,强化过程监督,严把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四是围绕建筑市场存在的虚假招投标、围标串标、违法发包、工程转包、违法分包以及恶意低价中标、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依法有序开展专项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建章立制,常态管理。
五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财政部门要 围绕建筑业转型升级,落实各类奖励引导措施,做好财信担保扩点工作,针对建筑业的财信担保制定具体管理办法。金融部门要和建筑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围绕保障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经营服务。税务部门要从涵养税源的角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提高税收效率,降低纳税成本。
六是构架工作体系,落实部门责任,形成支持服务建筑业转 型升级的工作合力。要以市政府将要印发的实施意见为纲,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配套办法。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规划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活动、沟通信息,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转型升级和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打好组合拳,形成市县镇三级政府联动,职能部门联手,建筑企业联合的三联工作局面。
同志们,让我们以今天的会议为起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务实推进工作进程,使这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不断推动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为安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