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讲话稿 > 讲话稿范文 > 在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通用3篇正文

《在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通用3篇》

时间:

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通用3篇)

在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在座的各位老干部,老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多彩的十月,是属于中国的舞台,今天我们在此召开迎重阳节暨老干部,老同志茶话会活动。首先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的老领导,老干部表示节日的祝福和慰问,祝愿各位老领导们寿比南山,晚年幸福。今天的茶话会开始,我先向在座的各位汇报下我镇20xx年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忠”“孝”文化在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进一步宣传和弘扬“忠”“孝”文化,对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突出“尊重老人、关爱老人、支持老人”,真正体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值,让老龄群体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正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我提出“五心”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要保持身心健康。

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组成的,两者不可缺一。身体是一切的前提,专家说,合理善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要素,当然,这还要结合各自的情况,有所侧重,有所创新,我希望各位都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就是要多看光明面,充满正能量,要想开、看开、放开,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

二是注重虚心学习。

虚心是学习的基础,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虚心能使自己经常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真正有学问的人都很谦虚,相反一些一知半解或自认为知识丰富的人往往显得傲慢。有了谦虚之心,还要有学习的韧劲,我们正处于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我们过去掌握的东西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党建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面临知识的不足,能力的不足,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提高自信、增强能力。

三是继续用心调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老同志的基本功和好传统,过去很多同志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工作经验,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面对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代言,帮百姓解难,成为党委政府的外脑,成为基层干群的助手。在课题选择上可以根据各人的喜爱和感兴趣的东西,如现代农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居家养老、社区环境、个体经济等。

四是适当热心公益。

人具有社会性,人需要成就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是增强社会性获得成就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公益活动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一颗炽热的心,一双援助的手,我们不仅可以在助老、助残、助困、助学上多做好事,也可以在宣传、调解、辅导等智力支持上多下功夫。绢绢细流,汇成大海,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间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

五是永葆生活信心。

信心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驱动力,我镇老干部工作的历史是一部不平凡的历史,多次获得省、市级的表彰,今年还被省级作为表彰的候选单位,在座的许多老同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继续为昭阳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把老干部工作和全镇老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岁岁又重阳,这是一个充满温暖的节日,在重阳节里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我们真心祝愿所有的老人家幸福安康!

在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师、小朋友:

今天是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年,我国把重

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三师附幼的小朋友,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貌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在重阳节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长假,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亦是重阳。古时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当天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说实话,我不愿意称其为老人,我更愿意叫他们为长辈。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天经地义。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顺长辈的故事流芳后世。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次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这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后人有诗颂曰:

体念慈母情至忱,线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人间情,最深当数父母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外出打工肩头扛着的行李,是晚自习后父母在校门长时间的等待,是第一次住校父母在电话中亲切的唠叨。亲情,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是焦波镜头中的“我的父亲母亲”。万物会随时间而模糊,可深刻在亲人皱纹里的亲情却不会模糊;万事会随空间而淡忘,可烙印在亲人老茧中的亲情却不会淡忘。

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必然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必然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必然是文明向上的社会。让我们用深刻的思想和坚实的行动,共同支撑起不俗不凡的“人”字。最后衷心地祝福我们的长辈笑颜常驻、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