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条据书信 > 检讨书 >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合集三篇正文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合集三篇》

时间: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通用3篇)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 篇1

上次和父亲一同去理发馆理发,父亲要求那个理发师把他的头发焗黑一点。虽说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我心里却一直觉得酸酸的。再回忆一下当年:

正值壮年的父亲骑自行车送我上下学,母亲下了班就急着赶回家为我做饭。他们的壮年是在为我操劳中度过的,如今他们已然老了许多,头发渐渐变白,而我却还是一个不知道自理的孩子,还一直依靠着他们过活,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自从我出生以来,父母就一直为我操劳,他们的大好青春一去不复还,他们放弃了多少娱乐时光来关心我,为我的事忙碌,他们整天努力工作赚钱,说到底就是为了我,而我呢?享受着他们辛苦赚来的成果,还不知珍惜与节俭,有时想一想,我真的是不孝与无耻,到现在都没有责任感,二十几了还不知道担负起未来孝敬二老的责任,无耻到拿父母的血汗钱不当钱。

我想多余的检讨我不愿做,我只想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尽快担负起未来的责任,进入奋斗的状态,我会在学业和事业上成功的,我会成为有用的人的,我不会让父母失望的,我不会为他们抹黑的。我要奋斗,我要争气,我要成功。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 篇2

近来屡犯错误,在校考试作弊未遂,在家两翻台面,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考前,父亲恐影响我情绪,暂未提及,现四考均已完毕,昨晚卧床寝思,发觉的确太不应该了。其一,幸老师指正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种种皆)是是非观念薄淡所致,给集体和个人添加了不光彩的一笔。如今想起,懊悔不及。其二,人愈长愈大,却愈发不懂事理,小时候一顿屁股后人清醒多了,可现在,总不能打到老吧,又不自觉,情绪亢昂暴躁,家中琐事往往触我大发雷霆,的确是不像样了,且发火愈发愈大,似雄狮一般,迁怒无辜的桌椅碗筷。现在想想,自己也认为太暴躁了,几乎丧失了理智,小时不改,大时岂还得了。

父亲言训地极是,最近临考了,暂记一帐,考后便要清醒头脑了,溺爱最终还是害了自己,放纵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确,父亲去学校都是较为愉悦的,惟独这次例外。开头不错,可应高潮之处却大起狂澜。在家呢,也像个小霸王,要让父母长辈俯首称臣一般。昨夜想想,的确做得太过头了。桌子碗筷是祖母家的财产,动不动就使其(拿它)出气,带来的首先是损失,其次是不良影响,再次是大错特错,首犯一次,教育后仍不以此为戒,第二次照犯不误,且比首次还厉害。面对母亲,不但不尊重,还往往触她之怒。

现在又寻思,认为这几桩错误犯得的确太不应该了,责任则全在我。错误现也犯了,说没犯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应认识错在何处,并去努力改正,以此为戒。现决定认为(检讨如下):这几桩事给我的印象(教训)是深刻的,这么大的人,犯这种错误是不容的,连三岁的孩童均知何对何错,可自己都连三岁孩童也不及。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错后(还不知错)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今后的日子里,应妥善处理,不傲不浮,不违规不狂妄,不无礼不迁怒,处处让长辈,处处学会尊重他人,以弥补过失。

写给长辈的检讨书 篇3

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知道我和维克多弟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做一名邮政工人,做传递和平的绿衣使者。我抓住这一要点,让学生思考,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做了些什么?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且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或者一句简单的话,写在旁边。这样教给了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抓词语抓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见解。反馈时,他们能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体会。比如,他们抓住“衣不遮体”这个词,从字面上知道衣服不能遮住自己的身体,说明难民们生活非常艰苦,没有衣服穿。理解作者的爱心,学生从作者自己亲手画画,花了七八个晚上才绣了和平鸽和橄榄枝,体会出作者对难民小朋友的关爱和友情。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在学习课文中有很大的作用,朗读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反之,通过朗读又来促进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如:学生理解“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衣不遮体的情景,十分同情。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把这份礼物转送给你。”这一句时,在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启发同学们,这一句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学生觉得应该用同情的语气读,于是我先请黄煜莹同学读一读。

她读的时候声音很高昂,很兴奋的语气,我又引导同学们评一评,这样的语气不能表达作者对难民小朋友的同情,怎样读出对难民的同情呢?学生思考得出,应该用低沉,轻柔的语气读,才能表达对难民的同情。于是,我再请黄煜莹同学读一读,第二次,她读出了对难民的同情。这时,我也进行了范读,再多请几位同学读。就这样,在反复的朗读中,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课文之中,而且引发了对后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我感觉同学们理解了课文,随着作者的笔触对难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跟作者一样对难民有了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