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责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职责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职责心得体会1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最后都归结于人才、教育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的作用与教师职业道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教师的双重职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时,才能起经常的积极作用。
2.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1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2.2不断学习,保持进取心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2l世纪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人类精神、物质生活的迅速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曾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上作的要求,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业务能力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业务学习包括思想政治领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更新,用专业知识的深入研习来提升思想政治学习、用思想政治学习来引领专业知识学习,最后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职业道德实践。
2.3撒播爱心,承担责任,增强使命感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必须同举并重。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索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必须热爱学生。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无边的师爱能够转化为学生人生旅途中坚韧跋涉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爱的感受中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前进,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师爱是人类所有情感当中最伟大、最高尚的爱,师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责任,更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一种心态。教师和家长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是个人对他人和集体、社会应负的职责和义务在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责任心是教师在完全没有外部压力和监督情况下,自觉地去完成的,凭这种责任心实现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2.4防微杜渐,积小善成大德
古人云:“为人师行可无慎耶?”首先,要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内存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能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其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己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据地”。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优秀的师德品行,常常足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注意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廉沽的师德,设起“人格防线”。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2.5积极与他人交往
交往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成果集体性,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教好学生,而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必然是全体教师工作的结果,因此,教育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教师之间必须是合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成功是教师个人成功的条件。任何一个教师如果脱离其他教师的努力和配合,都不可能带好一个班,也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好学生。另外,教师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而且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所以教师的情绪,人格,甚至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2.6加强法律意识
教育法律意识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法律意识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法律思想体系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杜绝恶语伤害学生和采取多种形式体罚或惩罚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搞负面宣传,要管住自己的嘴。教师学术态度要严谨,不剽窃、偷盗学生得学术成果。
总之,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
教师职责心得体会2
在举国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今天,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说明爱岗敬业在师德师风上的重要位置。
一、强烈的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社会上有许多种职业,唯独教师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必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有职业感的教师,他首先会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而且是为国家培育新人。职业感让教师明确自己是一个接受社会重托、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人。在这个职业中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托,怎么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的人?怎么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材?我从这里深刻体会到,教师只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感,才能发挥出人生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二、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对教育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也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师德师风原则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希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该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在知识,做人各方面得到发展,以上这些就是社会的重托,在这么沉重的重托之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担当得了吗?虽然从教才一年,不过在这短短时间里也已经让我从中体会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三、教师强烈的事业心是师德师风的条件
事业心来源于职业感,责任感,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到伟大事业的高度来看待追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因而全身心地投入,这是热爱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我认为教师的事业心有以下表现。一是对工作矢志不移,任劳任怨。强烈的事业心会促成教师目的明确,信念坚定,也会使人的克服各种困难任劳任怨。二是对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具体繁杂的工作面前他们努力工作,不辞辛苦,不怕劳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三是对工作不断进取,甘为人梯,随着工作情况的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去研究,去克服,去摸索,特别是来之学生中的情况,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辛勤劳动工作之中,不断成长,三年过后,一代新人走上社会。我从以上说的中体会到,一个教师要成为好的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种事业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因此强烈的事业心是师德师风的重要条件。
教师职责心得体会3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我们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品质应该是敬业,因为敬业不仅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更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我们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师职责心得体会4
中职教师与学校组织心理契约的建立,能够使教师提高组织承诺,履行教师义务责任;同时,能够使学校通过教师预期做出有效、有针对性的措施。曾有学者提出,构建和谐的心理契约能提升高校师资管理效能。同样,心理契约的建立对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对学校组织的满意度。
员工满意是指一个员工通过对企业所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是员工对其需要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接受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即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
中职教师对学校组织的满意度是他们对学校应履行责任完成情况获得多大程度的满意感,这是一种主观评价,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中职教师的期望与现实效果的比较。比如,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在身份、待遇上有很大差距,自然会表现出不满意,此时,如果学校组织能够及时与聘用教师沟通,构建良好心理契约,可以使这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减少对工资福利的过分依赖;同时给予竞聘机会,让聘用教师有盼头,不放弃希望,无形中也使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增强。在工作过程中,中职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他们的回报与预期的目标接近,学校组织能领会和满足中职教师这些不明显而又微妙的心理期望,履行心理契约,那么他们对学校组织的满意度就高。中职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同时又间接作用于中职生,从而最终影响中职学校长远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
中职教师在职业前期对教师角色和学校存在很大不确定,更需要学校组织和中职教师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当中职教师与学校建立的心理契约形成心理期望时,他们就会激发自身潜力,努力履行自己对组织的责任义务,并最终胜任职业角色和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即当中职教师预感自己可以获得组织所许诺的劳动报酬和晋升计划时,他们就会对组织表现出回应,即表现出忠诚于学校。心理契约能让中职教师以自身期望为标准,审查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融合进学校目标当中,提高对学校的忠诚感和信任感,降低自己的离职倾向,真正把学校当成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平台。
三、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不断的自我发展
学校组织与中职教师建立的这种以互相信任为基础的心理契约,能够促使中职教师兑现自己的组织承诺,激发他们自身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它就像一个无形的引擎,激起教师不断追求自我发展,满足自我的需要,在福利待遇、教学研讨、岗位晋升等方面实现自己的追求。
四、有利于完善学校组织对中职教师的人本管理
在学校组织管理中,正式的合同很难涵盖教师管理的方方面面,硬性的规定需要弹性的管理措施来填补,心理契约培植的校园文化、高度的凝聚力以及诚实守信等方面弥补了“文件契约”在实施过程中的欠缺。心理契约虽然是无形的,却同有形的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连通中职教师和学校组织之间信任关系的纽带,是学校组织对中职教师管理的基石,是能更好地完善学校组织对中职教师的人本管理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师在学校组织中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对来来的期望;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积极创造,发挥特长,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认可;同时,他们希望自己在一个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中工作,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学校组织应该清楚中职教师的期望,在这种期望下与其建立心理契约,完善对中职教师的人本管理。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对有文化涵养的中职教师的管理,更应该考虑到“人”才是核心,更应该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这种人本管理是在尊重每位中职教师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提高中职教师对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违背中职教师心理契约,那么可能会产生相反的后果,会给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契约的违背和破裂通常会对中职教师的后续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心理契约的违背是指个体在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其在心理契约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评价及相应情绪体验,它只是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学校组织如果不能充分认识中职教师心理契约的违背的影响因素,不重视违背心理契约潜在的消极作用,将会给管理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为:
1.导致离职行为增加。中职教师与学校的心理契约破裂,会使他们对学校感到失望,会使他们的离职行为增加。当中职教师认为在学校前途激茫,对个人发展不利,他们就会寻找更好的工作,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地方去施展才华。他们会四处打听消息,投简历托关系,想尽办法离学校。
2.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中职教师与学校的心理契约破裂,即使教师没有离职,其日后的工作态度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降低自己职责内的工作效率,同时对额外的工作(如加班、额外的责任、帮助同事完成工作等)更会推矮,敷衍了事。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会长期影响着中职教师,同时也会阻碍学校的整体发展进度。
3.出现违反学校行为。中职教师与学校的心理契约破裂,还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当学校未能如实满足教师的期望,他们可能出现违反学校组织秩序的行为(如指责谩骂、传递坏消息假消息、破坏财务或关系、偷窃、打击报复甚至攻击等)。无论中职教师产生哪种反应,对学校的发展和管理都有负面影响;同时,给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包括失去动力活力、失去彼此信任、效率效益地下等等。因此,中职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对教师的心理契约进行研究,采取一些积极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避免因心理契约违背的中职教师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