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合集35篇》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5篇)
内容导航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6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7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8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0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1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2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3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4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5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6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7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8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9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0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1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2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3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4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5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6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7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8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9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0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1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2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3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4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5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老师常教导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的一生。因此我们应从小起就应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人曾问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重要呢?”,这位学者回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生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例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正是这良好的习惯,成就了他的成功。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受益无穷。
本学期已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3 月,我校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植树节》环保教育活动、4月,我校开展了《清明扫墓——纪念烈士英魂》革命传统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另外,学校结合重大节庆日和养成教育活动每周安排了《每周一训》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校刊、班刊、主题班会、手抄报、征文、演讲、广播播音等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龙坪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基业的老校,由于各种原因,去年搬迁于原龙坪中学校址,出现很多问题,校园内家属区,有近40户外来人居住,致使我校的门卫管理、卫生工作……存在不便的管理,经过一年来,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加大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工作,加大了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由学生管学生,大手牵小手的活动,我很荣幸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负责协助廖老师管理学校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虽然很辛苦,但现在我们却取得了成效。以前校园里随处可见垃圾、乱扔乱吐的现象相当严重、同学们私自出校门买零食、不佩戴红领巾、说脏话、骂人……,现在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开展的各项育人教育活动,每周一训中,提到“学校兴亡、我的责任、校兴我兴、校衰我耻”,所以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位师生都有关系,直接影响着我校的校风、学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进五问”活动中,学校很重视同学们的养成习惯,开展了“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深入学生家庭,嘘寒问暖、为此入户调查、主要了解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
“祖国我为你骄傲,龙小我为你自豪”,这是我们龙坪小学“每周一训”中提出的育人活动,我很高兴来到龙坪小学读书,让我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我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知识、技能、品德作为教育的任务,作为成长的开端,是不够现实的。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是幸福的基础。
要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一定要从认识开始。教师要使幼儿明白这样做为什么好,那样做为什么不好。要随时随地给他们说明或暗示,什么是好的,为什么好,什么是坏的,为什么坏,让他们经过自己的体会,喜欢好的,厌恶坏的。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首要方面。因为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直接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我认为,饮食习惯在幼儿期就形成比在后来纠正要容易得多,它不像学习习惯,要到小学甚至中学阶段才真正形成,但如果能将良好的饮食习惯迁移到其它习惯中,便能奠定初步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 对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不少家长的时间观念很强,将日常作息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起居。特别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很心疼,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了,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这方面的培养,父母不教导、指正,平时在家随随便便也不把这一切当回事,孩子从内心也没重视,也不懂得究竟怎样做才正确。 因此,家长应把握幼儿模拟学习的时机及动机,并多给予尝试的机会,尊重并接受幼儿不完美的尝试,从小步骤学起容易有成就感,多鼓励称赞少责罚,避免给予过多或不必要的协助,要加强幼儿在家中的自理能力培养,这样,班上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才能达到家园一致。
幼儿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做好启蒙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这个启蒙教育的具体化并真正落实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其中生活习惯不容忽视。因为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期。如果不适时培养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的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真的,这样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些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条小小的链子将他们绑在水泥地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事实上大象是被行为习惯绑住的。同学们,你们瞧,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国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奋,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可谓“百科弊病,人人皆懒,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死前一日手不释笔,一生中给自己订了十二条规则。他读书持之以恒,博守求约,不拘门户,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所以他被封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当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的,开始时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磨炼我们意志品质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养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没赶上吃饭,他对自己说:吃饭和没吃饭不是差不多吗?有一次他没有搭上火车就说:搭火车和走路还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气的那一刻还说:“活着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吗?这还不能说明坏习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种坏习惯如鬼魂一样缠绕着你,影响着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用认真的态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去养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
眨眼间这一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我们班的三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既辛苦又快乐。记得刚入园那时,我们班的35个小朋友就如一团凌乱的线团,等待我们的是要把这团线捋顺。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相互促进过程。若一开始就以错误的教养方式,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新小班入园,孩子们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注重幼儿各种常规和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环节,由于这个地方小,孩子们刚开始还不懂得按秩序,一个要喝都要喝了。那难免互相碰撞,把水洒了一地,并产生了不少矛盾。于是我们一起想办法讨论,最后让孩子分组排队,并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规则和记住自己口杯架上的照片,刚开始老师在旁边指导。一个星期下来,还有几个小朋友总是忘记,但经过提醒他也按秩序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这一常规。就是这样,每制定一项常规都让幼儿从理解到接受,渐渐地每个孩子都成了常规的捍卫者。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随着天气渐渐转冷,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多了,这就给我们老师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大家都是家里的宠儿,这些穿衣等自理能力都是大人包办的。于是我们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小便时试着自己拉好松紧带拉裤子,拉好后再让老师检查一下,慢慢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己拉裤子,午睡的时候也知道自己脱裤子。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们还会将孩子们的裤子翻正放在他们的床脚,起床时一个个地指导孩子们将有漂亮图案的穿在前面,鼓励他们自己穿裤子,对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先让他慢点起床等老师一个一个过来,手把手的帮着一起穿并配以儿歌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现在到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起床的信号,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孩子就会很快的穿好衣裤和鞋子,然后自己会去上厕。除了几个速度慢的老师帮忙外,其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现在一些事只要老师提醒一下,小朋友们都能按要求做好。
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来说说我班是如何开展的:
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幼儿已经对收玩具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习惯了。有时看到他们都会捡起、都会收拾好。也学会了给玩具分类,有放错的会及时放回原地放。这一点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
(二)通过相互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鞋子整齐的放到床下边,杯子放在口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三)活动后的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都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在组织活动时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大多数都以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既能让幼儿印象深刻又能生动有趣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今天的孩子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的从不会自己吃饭到一口一口地自己吃;从挑食到各种蔬菜都能吃一点;从穿衣穿鞋都不乐意动一下手到愿意慢慢学着自己穿;我们老师打从心眼里高兴。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使我们老师的心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我们会随时的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有喜就有忧,班上还有个别的幼儿在吃饭、穿衣遵守秩序等方面还不是很好,我们需要多想办法帮助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将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本年度我带的是五年级,就我带的学生几点谈养成教育,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丰富的内容。所以,五年级是学生多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优良行为被认可的积极心理感受。对学生的优良行为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有利于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下巩固下来。
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兴奋而争先恐后地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影响了老师对回答情况做出判断。也影响自己听别人说话的过程。这时,我通常会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出声的孩子给予表扬,这样并对所问的问题提出要求,“针对同一问题不要仅有一个答案,重复地回答就没有意义了”其他孩子受到启发,开启思维,不但不随便回答问题了。还能针对同五问题,想出好多有个性的答案来。就不再随便回答问题了。经过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就形成了。
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处,矛盾自然时有发生。有时一件接一件,老师就像法官断案似的,非常费精力。虽然我多次宣讲《小学生守则》,时常把校领导会上讲的如何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五用再用,学生也知道要互相谦让,但毕竟年龄小,一遇到具体的事情,便又不知如何解决了。于是,我便找来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七步成诗》利用晨检、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
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常常针对班内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前些日子,班里的五名学生没带铅笔,和同桌借,同桌不借,他没办法就告状到我这里,恰巧我班五个男孩也是头五天借了临桌同学的铅笔,第二天还了人家五整根铅笔,而那个女孩却没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我借此事对比,表扬了教育了不借铅笔给同桌和借不到笔来告状以及全班同学,从此以后这样事情来告状的几乎没有了,看来,他们有了五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五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我在与学生、家长和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地面有废纸时,我总是立即捡起;教室桌椅歪斜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桌不整洁时,我也是随时清理干净尤其是地面,学生多自然制造的垃圾也不会少,地面上没纸的情况下土也会很多,所以,我会及时清理过道及前边的尘土。这一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照着我的样子去做。现在,教室的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齐时,学生会立刻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值日小组长更是负责,每到活动课,他们虽做得很慢,但总会把班级卫生打扫干净的,黑板擦得亮亮的。
五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半年来我有太多的感触,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7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尤其是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的人民教师,再加上他爸爸常年在外跑业务,我们作为父母的有太多失职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个过程中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好习惯培养胡适曾经这样说:
“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一般隔代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溺爱”、“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
我家培养孩子的宗旨是“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们对孩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例如为了让她养成尊老的好习惯,我们教育她从小吃东西先给爷爷奶奶拿,到现在她也忘不了。
二、培养独立意识,凡事少依赖别人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洗自己的内衣袜子等,开始不妨采取经济奖励法,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她连她爸爸和我的内衣也抢着洗。
三、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一家人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所以我们夫妻从不掩饰我们之间的亲昵,甚至有时故意在她面前秀恩爱,给她绝对的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女儿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今年暑假我女儿除了全年班的书画学习未上任何辅导班,这是争取她自己意见与她沟通的结果,然后烟台、蓬莱、济南千佛山,再加上夏令营,走亲访友,她玩的是不亦乐乎,即增长了见识又玩得开心,我们看着也开心。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只能拜托父母接送孩子时多向老师了解她在校表现,家长会也时常因为全县同时召开家长会而无法参加,但我都要求父母能用笔记得就记下来,记不下来的用脑子记。家长会能自己参加的尽量参加。
五、尊重、信任孩子,多鼓励少批评。
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以上简单地谈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不成熟的做法和个人的几点体会。培养孩子的体验远不止这些。每个家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教育的方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愿我们的家长多一份耐心、童心,与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对文明守则不陌生,不打人,不骂人,不和同学起争执,不和同学闹别扭,在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对长辈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这些文明守则倒是信口拈来,都能说上个一二,在实际行动中,却付之东流。我们这一代,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小皇帝”“小太阳”,即便不是这样,在长时间家长的宠溺下,我们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掉,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把每一点每一滴的小事做好。从上学时不忘记带红领巾,到上课时的坐姿,都应该去重视,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师的监督下,爸妈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觉、自立。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果皮纸屑,路过的学生们,或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都没有去捡起,有的甚至一脚踩过去,不然就是踢到一边。没有一个人去弯腰,伸手捡起,再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只有三步而已。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可能会偶然遇到老师,我们这时候应该大大方方的向老师问好。可更多时候见到的,是我们低下头,假装没有看到,与老师擦肩而过。或许这没有什么,但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素质,如果你行个队礼,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想必你会在清晨为老师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阳光。我们在下课时,会在走廊上谈论某个话题而兴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导致了分贝过高,而影响了那些还没有下课的班级,所以我们在公共场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像这样琐碎的小事还有许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许你多多留心,就能发现它的足迹,并加以改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养成良好的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干净的来,干净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副臭皮囊,一个脑子,知识会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内在的,也就还有个性格与思维方式——两个决定你一生命运路程的A,B,C。
思维方式与后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我的思维已经定式,想改很难,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确是很简单的,不过,改变着一点与性格的养成以及决定很迥异。
性格的决定与养成极大方面在于所处环境以及启蒙教育,简单讲,一个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将丧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带羡慕的望着别人讲,他性格真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绝对的错误观念,在性格中,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你更欣赏他性格中的某一点而去称赞,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为的教育对性格养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是非,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奇妙的传递,像你身体内流淌着你父亲的基因一样,同样的还有变异,父辈的观念到了你的脑袋里,但你却从未经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会向前走,同时,你又经历了他们不曾经历的事情。
环境并不是指所处环境的好坏,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处环境在某一大区域的所处地位,以及该环境内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高,修养,内涵,就深,就好,只是说暂时用这个来估测对性格养成的决定性。
古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这不是虚言,假如一个小孩生活在盗贼家里,他是盗贼的可能性会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养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最后,决定性格,那盗贼是有很大几率的!
养成性格并不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时候,一个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使你的性格产生极大的改变,就像隆美尔的一个想法,使他败了诺曼底一样。
有时,与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给后代,倒不如,仅仅教他两个词:善良,真诚,剩下的则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思考。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大队部开展学生德育行动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心得。
开学初我校大队部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学校带来批评和抹黑。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和荣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周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讲台,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等。卫生部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每个周末留一定的时间让各个班干部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学生自觉、自律、自信、自强。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小学生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 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根据小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并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低年级学生学会学习先就是要学会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2、独自思考问题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同时数学又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学完整的话,从听同学和老师完整的表述开始。
4、书写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书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比如数字或者符合的书写这些方面,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小学生正处在行为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行为的正常健康发展对于个体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是: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定阶段,小学生的问题行为频繁出现,而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攻击性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
问题行为在小学中极为常见。具有这一类问题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等。攻击性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同时问题行为也影响着个体本身的正常学习和发展,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些干扰或损害,有的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还可能影响其一生。所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行为指导,开展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问题行为,发展其行为技能应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问题行为出现以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治疗与矫正。毕竟是亡羊补牢,我们并不期望不良行为的出现,最好就是最初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亦有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的确,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训练而逐渐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某种习惯,便会成为自觉行动。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例如,一个养成了晨读习惯的学生,每天早晨会早早起床,不用父母督促便会自觉的拿起书本朗读;一个学生若养成了事事爱问他人的习惯,遇到难题就不愿去思考,只会问别人。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所谓良好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一位专家曾调查了3000多名考入名牌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发现他们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所以能促使学习成功,就在于它是自然的、自觉的,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1、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听、讲、记、问——听课要诀)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作业”“放电影”法——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敖庆教授
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认真订正错误
2、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明确坏习惯的危害及好习惯的益处。
(2)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提出恰当的严格要求。
克服坏习惯最忌“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3)指导学习方法。
笔记方法:抓重点,记难点阅读七字诀:看、查、划、读、摘、想、记
(4)监督指导,反复强化。贵在坚持。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规律的作息制度、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保障,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保证睡眠。(8——9小时)
(2)按时就寝,早睡早起。
(3)学会休息,高效学习。(学习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却存在许多问题,即有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有:①偏食、挑食;②不吃早餐;③好吃零食,忽视正餐;④喝饮料无节制;⑤贪吃;⑥不恰当节食减肥。另外,还存在吃饭过快,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看书等不良就上习惯。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采取以下四条对策:
(1)调整饮食结构。(五谷杂粮)
(2)重视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
(3)吃零食要讲科学。限量、限时。
(4)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三、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
著名心理学生丁瓒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交往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其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和徐径。亲子关系不良、师生关系恶劣、为同伴所拒绝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也会给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留下阴影和症结。所以,中小学生的人际适应教育不可忽视。
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交往习惯?
1、面带微笑。
2、礼貌待人。学会文明用语。
3、静心倾听。
4、正确表达。
5、不吝赞赏。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本质的天性。
6、乐于助人。
7、自信自尊。
8、积极主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功,并始终贯穿于他一身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引路人,为他们一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又是业余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行为习惯。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尤其是在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那么根据学生们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我们班的具体情况,我重点培养孩子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半年多以来对班级的养成教育也有一些总结: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根据咱们学校让每个孩子有一次小班干部的体验这个理念,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班一多半以上学生都是小班干部,然后每一周轮换一次,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比如说在楼道里乱跑,开学初经常有孩子扣分,一方面是跟学生强调乱跑乱闹的后果,另一方面我更多地会强调班集体的荣誉,一个学生扣分,就有可能让这一周大家的努力白费,而且这些规章制度我都会在我们班的家长群里面说,携手家长的力量一起来让孩子养成这些规矩。包括值日组值日的时候,如果没有打扫干净被扣了分,那班级共同守护的100分就不是满分了,其实小学生他们非常在意这些荣誉,慢慢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年级五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个班级,久而久之,我们班的学生在纪律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经常得到流动红旗,在这个时候学生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给班集体带来表扬,他们都非常自豪,也更加喜欢这个班集体。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各班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同时也达到自律的效果。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有妙招 管理显智慧” 学生养成教育研讨沙龙 我们每两周都要对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二)、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不仅仅是这一方面,包括乐于助人等,我们班的班级雷锋是班级的副班长,恰好这个月是雷锋活动月,在班级里进行过一次雷锋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时树立了班级雷锋的榜样,并对她所做的一些好事告诉了同学们,这一段时间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积极地帮助本班的同学,帮他们放凳子,收拾东西,主动为班级收拾打扫工具,捡垃圾等等,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榜样的表现中,不知不觉得让孩子们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
在之前我们班值日生,每一天都值日的时间都不够,然而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很充足,但他们的表现就是比较拖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激励制度,孩子们很爱看课外书,尤其是班级读书角的书籍,因而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当天值日生在规定时间中值完日并且符合值日的要求,就奖励该组每人一本课外读物拿回家一个星期进行阅读,孩子们的劲头很足,每一组的小组长也开始认真起来,他们都很想看书,便会互相督促,甚至于会把教室卫生的收尾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每一周我都会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玩耍时间作为奖励,现在我们班的值日生总是会提前做好值日,而且他们也很喜欢劳动。
以上就是我对班级养成教育的一些心得,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而且我也相信,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 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 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久而久之,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教师要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性子野、习惯差”的特点突出,这给幼儿养成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下面本人结合幼教实际,谈谈在探索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每个人成长中需要呵护和培育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对幼儿拥有了爱心,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幼儿思想工作过程中,细心的呵护、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孩子的心灵,净化着孩子的灵魂,开启着孩子理想的心扉,从而使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老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前提。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呵护,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吃饭时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老师要想办法哄幼儿,然后细心交流和鼓励;有的幼儿不慎大小便在身上,老师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生活上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心目中的行为榜样,久而久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就逐步养成,这就是幼儿教育的规律。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有规矩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涯的基础。孔子说“少成若本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教育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多么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并有许多诸如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抢玩具、说粗话等不文明、不规范的现象,因此,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因人而教,使每位幼儿都有较大的进步。幼儿时期是幼儿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生活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身体情况,注重幼儿的机能的协调发展,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利用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经常与幼儿聊天,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幼儿健康地成长。正所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幼儿心目中有了明确的行为标准,自然而然地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
幼儿园作为传承文化的启蒙地,不仅要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气质,更要为幼儿的立品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良好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团结奋进的优良作风,就必然是幼儿园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教师要尽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气氛,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里,处处都是育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置身其中,美不胜收。添置大型玩具,在园内各区域增加了养成教育标语及图片,如幼儿园外墙上写有园训、园风、教风、学风,办园主旨、办园理念、方针等;内墙写着幼儿园办园目的;教学楼外墙上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好行为、好习惯的自拍画。园内每天保持“一扫两检三消毒”工作,每天早上幼儿入园前,全部教职工将各区域卫生、各室卫生进行彻底扫除,保持晨检、中午检,放学检,从不间断。在耳濡目沫的中,幼儿家长及幼儿随手乱丢乱扔的现象大有好转。教师每天早上在幼儿入园前,对幼儿毛巾、水杯进行消毒,每天中午对桌椅、午点盆进行消毒,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后对教室的桌椅、门窗、门把手、玩具等进行消毒,对幼儿寝室、洗手间、厕所等进行清洁、驱虫、消毒,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四、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在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中,榜样法尤为重要。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幼儿们都有“喜模拟”“爱表扬”的特色,教师应用这一特色,为个别幼儿建立榜样,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如小班幼儿入园时光不长,玩了玩具不能自觉地放回原来的位置。那么,在收玩具时我们以一个小朋友自觉整理玩具为良机当场对其进行表扬、奖励红花,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玩具渐渐地“回到了家”。孩子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好习惯。
幼儿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幼儿成人后对劳动的认识,还关系着日后能不能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问题。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抓好幼儿的养成教育。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勇?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我总就得这段时间应该是培养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上学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业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查看,并钻∶复习和预习。我总觉得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她就不会就得学习有什么困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我女儿动作非常慢,写字慢,做题目慢,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一篇课文没几个,生字,可她却要写上半个小是,甚至一个小时。有一次语文测验考了55分,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不是不会做,而是动作慢,来不及做,叫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她。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我在她写字台上放了个闹钟,让她有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女儿写字的速度明显加快,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好,女儿也有了自信心。我还帮她买了一些课外作业,让她利用双休日在家多练习,钻∶以后我像老师一样用红笔帮她批改,并写上分数,错的帮她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从一年级到现在五年级快毕业了,一直保持这种习惯。我想小学这些知识都是基础,不外乎就是多做题。题目类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试恳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是成材的关键。习惯形成的后天性和稳固性,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孩子日后成材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要持之以恒,分步训练,不可急功近利。使低年级孩子有预习功课,想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字,让孩子自己查字典,多思多想多启发,立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到高年级,着重培养孩子动笔的习惯,就是只要读书,就得动笔,要把书中的好句子,重点划下来,要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及时的写出来。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习就会提高。
要培养孩子坐得住,学得进的习惯。学习要静下心来,坐不住是学不好的。要学一点理解一点,学一课理解一课,或者做一道题,理解一道题。及时巩固,不能有“夹生饭”,这样长期进行下去,必有好处。
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在刚学走时,就主张跌倒自己爬起来。不能惯,不能宠,要什么给什么,长期下去就会滋生依赖心理。要伴以教育孩子有磨练精神,要进行挫折教育,在失败中成长成熟。一个人在一帆风顺的人生中,也是不会成材的。古人云:“先苦后甜”,是有道理的。
现代家庭,每个家长都想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从幼儿园开始就提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在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后,一些家长并不懂得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家长应该做的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而不必额外增加作业及辅导班(也许中学以后需要);不必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要时刻了解并不断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小学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智力的开发、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课的习惯、认真及时做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既不会天生而成,也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拔苗助长。 对孩子的文化课辅导,我认为家长们应养成参与孩子学习的意识,在参与中融洽感情。孩子回家后应督促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帮助孩子对第二天的课目进行预习,与孩子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做好调动积极性和开发智力的工作,让孩子逐渐形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在课外练习、补习方面,我认为语文学科不妨有选择的给孩子买些课外读物,指导孩子看一些电影、电视、新闻或谈话节目,让孩子讲述领悟故事的内容和思想性,与孩子共同谈心得体会,扩大知识面。现在的考试更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使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我们任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超越自己。但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却又各有说法,各有道理。通过幼儿园开展"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系列讲座"。我认为,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和他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为人父母,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我有以下体会: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没生病等生活细节问题,其实在育儿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听了陈园长的讲座,我感觉到,孩子的教育是事无巨细,从点滴开始的,小到排队接水、挂毛巾、跟老师问好,大到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跟别人交流,学会倾听等,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去引导和重复示范才会取得成效,并内化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另外,人无完人,任何孩子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动辄呵斥,甚至暴跳如雷,毕竟他们还是一群是非观念并不很清楚的孩子,我们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劝说、身体力行、鼓励模仿、适时夸奖。我们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但是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这样不但起不到任何纠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对爸爸妈妈的话至若罔闻,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意识到问题对严重,我试着用老师说的鼓励式教育方法,多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在给与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同时,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对的,自然也就明确了什么是不对的,结果孩子不但是非观念增强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一、拥有一颗宽容心对孩子
要正确引导,他有了坏习惯,首行应该给他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还要讲明白为什么不对,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其次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呼喝斥责他,做到有话好好说。其三要求孩子下次不能再这样做好,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给他一个标准。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过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们应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宽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的问题与困难,才能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童心。
二、转移话题,不互相攀比
其实,虚荣心、攀比心,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比如,我们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他买了个新玩具,他都要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其他小朋友也不例外,在这个时候,如果他没有样玩具,他就会说他有什么什么,你没有等之类的话。这时,我们就给孩子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喜欢对方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换着玩啊。其实小孩子都认为别人的玩具是最好玩的,都要玩别人的玩具,我们小区的小朋友都是换着玩具玩。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孩子的攀比心,避免了别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的情形。
三、教育理念要一致,杜绝黑白配家长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一致,思想要统一,不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如果这样,就让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比如,在孩子吃饭时,我们都严格要求他必须把自己的饭吃完,但他爷爷总是说:你吃饱了就行了。饱与不饱,如果仅凭孩子自己说了算,他就不吃完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我们就严格要求他必须要把自己的饭吃完才行。我家孩子从小体质较弱,经常生病,输液吃药是常事,每当这时,我们就经常鼓励他要勇敢,一点点痛就像蚂蚁咬了一口,又不是很痛。打了针,吃了药,病就好了。从此,孩子打针、吃药都很勇敢,打针主动伸手,积极配合,一点也不乱动乱哭,吃很苦的药也能坚持,表现很乖。所以,只要统一教育思想,教之有道,有合适的方法,再加上耐心、细致地观察,孩子的进步是很明显的。
四、故事吸引,增强语言和逻辑能力
我们给孩子订阅了几种幼儿画报,上面有故事、有迷宫、有找不同、有游戏等等内容。我们先是指导他怎么玩,给他讲故事,之后就让他自己看、自己讲。孩子看了不会累,而且新书来了他也很高兴很开心。我们坚持在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小的时候可能都讲一个故事,突然有一天,他也会慢慢把我们给他讲的故事也讲出来。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真的听得很认真,很投入,逐渐学会自己思考。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给我们讲故事,讲他在学校好玩的,讲他自己编造的等等,用故事来讲述一些道理,孩子接受也很快,也增强了孩子的评议和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苗,但我们要细心的呵护他,让他安全健康地成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要实现这一心愿,教育至关重要,那么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的女儿今年9周岁,就读于桓台实验学校三年级,马上要升四年级了,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比较喜欢学习,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作业自己做自己检查,连语文上的听写作业也变成了默写,很是让人欣慰;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不太讲卫生、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非常慢等。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1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2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习惯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大胆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努力为每一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结合学生在校纪律观念淡漠,学风不浓的实际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努力。养成教育工作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开局良好。为总结得失,促进工作。现将养成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及成绩
师生行动快,精神面貌良好。基本形成了: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踏实。校园紧张、有序、活泼氛围呈蒸蒸日上之势。
1、学校召开了先后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8次,专题落实此项工作,并专门召开学生养成教育动员大会,就养成教育进行专题要求,相关部门就各自分管的方面进行了细化,制定出台了新的《班级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印发了养成教育安排意见及学习材料;悬挂养成教育专题标语;在校园之声广播中专门开设养成教育专栏;设立违纪举报箱,学生典型通报栏,让养成教育之风传遍校园的各个角落。
2、各班乘养成教育动员会的东风纷纷召开了养成教育
专题班会。最多的班级达5次之多。对表现优秀的记红星一个,对表现不好的记黑豆,纳入学生表现长期管理。八年级成立了养成教育活动小组,负责督促学生学习、卫生、监督学生表现。同时各班也结合各自实际,召开了班团干部会、就养成教育相关要求进行细化落实。各班主任重视对学生的要求,班干部积极工作,学生行动积极。基本形成了学校、部门、班级(班主任)、班团干部四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3、目前达到的目标:
自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以来,学生的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已基本养成了以下几种好习惯。①、良好的纪律习惯。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少了,学习思考的学生多了;课间里大声喧哗,走路跑跳的学生少了,在班级探讨问题、读书写字的多了;学生间的争吵打闹少了,相互间的理解关怀多了。②、良好的卫生习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衣冠整洁,搞好个人卫生;及时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书桌,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等。③、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课间没有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在操场都做一些健康的游戏;站排能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没有去危险的地方活动的学生,没有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团结互助等。现在进入校园可以
看到一个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校园环境,听到的是课堂上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学生悄悄的脚步声,感受到的是一个文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4、学校组织开展了“养成教育知识竞赛”。让“守则”、“规范”等常规要求深入人心,增强每一位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5、召开养成教育座谈会。了解师生中的各类典型,树立榜样,交流经验。
6、开展仪容仪表整顿。过去留长发、怪发,佩带首饰,着奇装异服,蓬头垢面,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7、开通养成教育专题广播。每日对师生中的各类典型进行宣传,弘扬正气。并对学生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及时通报,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教育氛围。
8、树立典型,立好榜样。养成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学校共评出“文明标兵”10名,“文明班级”10个。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二、活动特点
一是学校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确保了养成教育活动月的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养成教育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呈良性循环,学校领导班子申时适度,英明决策,把三月份定为养成教育活动月。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大
会,校长亲自作了关于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月的动员报告,学校以文件的形式,扎实安排了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并作了明确分工,大多数包抓领导能深入班级调研班级活动开展情况。为了保证整改提高阶段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延长了第三个阶段活动时间,各班能依据学校要求,查找本班存在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期间分别对15名学生进行谈话,大部分班级还成立了帮扶小组,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转化个别学生劣迹行为。
二是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活动形式多样,增添了本次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本次活动各班能够根据文件精神,结合班级细化活动方案。其中,八年级班活动计划内容安排详实,措施得力,并提出了教育对象,只整个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六年级活动方案有组织机构,并对每个阶段的活动做了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了各个阶段活动效果。七年级1班能充分利用班队会、午自习时间,对《守则》《规范》逐条学习,并要求学生领会其含义,让《守则》《规范》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三是各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促使活动月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学校各部门都根据学校文件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加大检查力度,各包班领导能够经常深入各班以各种方式,调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对活动开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指导班主任合理开展活动;校广播室,充分发挥校园政治咽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3
又是业务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4
记得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要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幼儿园时的生活以游戏为主,自由得多。而到小学,则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必须仔细地倾听,清楚地表达,响亮地朗读,认真地书写。这些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学期,我着重抓了这四方面的课堂常规:
一、学会倾听,培养注意听课的好习惯。
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却发现低段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强,上课经常不能专心听讲,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要认真倾听比较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告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是不能随意打断对方是说话,不能随意哄笑。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最快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争第一,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很好。
3、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那种时刻想说而不愿听别人发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输出而没有信息的输入,不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终也将影响学习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我指导学生倾听的时候,向学生罗列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像“应该看着发言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正倾听”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倾听别人发言,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自己的发言,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认真听”、“专心听”更有效。
二、学会表达,培养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学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上,我尽量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给那些不爱发言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参加讨论、大胆举手、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我觉得不妨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表达时注意有开头又结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有时会让无法说完整的学生先听同学,或者老师说一遍,在重复一次,以帮助他形成完成表达的意识。
2、表达时注意说的清楚响亮。表达一般要让别人听明白,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在不断训练学生清楚响亮地说话表达。
3、表达时注意想好后再说;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表达时注意仪态大方从容。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与同学交流时必须面向听话者,身子正、直、不扭动,注意必要的礼貌。
三、学会朗读,培养用心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认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级语文课堂中读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读,齐声朗读。刚开始,我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读书的方法。
1、用手指读: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学生按儿歌中的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齐声朗读:双手拿书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不顿读,字字过目读正确。读书时发现有些孩子拿书不是过远,就是太近,我及时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利用儿歌指导行为,学生易于记忆,利于养成好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点要求“新课标”在低年级就提出来了,可见培养感情朗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以声音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读的有感情”。这是接下来我要重点训练的目标。
四、学会书写,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但它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是形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我认为,书写习惯的养成主要要靠低年级,可以从二方面着手:
1、教会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写好字奠定了基础。学生刚刚进入一年级,开始练习写字,执笔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节按住笔杆的一侧,用食指的第一节按住笔杆另一侧,用中指第一节从底侧抵住,无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并协助中指,这样五指各尽其能,笔被控制,运用起来便灵活自由了。
2、培养正确良好的写字姿势,即“三一个”。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一寸,值得强调的是,执笔要正确。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开始学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势正确。用大量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并让学生懂得,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此下去,就会造成斜肩、驼背、近视眼等不良后果。这些话只讲一遍不行,要时时提醒。在巡视学生写字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书写要规范,字迹清晰,作业本、卷面要干净整洁,格式要正确(上下左右留有余地,答题要有头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为了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我经常把写得好的同学的字向学生展示,也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以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我们都知道课堂学习是学习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这一渠道来完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无论老师设计的课再好,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学习氛围非常乱,那么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5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 、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就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