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热门28篇)正文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热门28篇)》

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精选28篇)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

伤病对于每名运动员都是头号“公敌”,苏炳添也没能幸免。在苏炳添14年的职业生涯中,20__和20__年两次遭受腰伤的困扰,并且10年他还受过一次伤。20__年他饱受腰部肌肉伤病困扰,竞技成绩严重下滑。全年17强,只在室内赛拿到3个冠军。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仅在瑞士赛夺冠,成绩为10秒34。当时苏炳添伤病严重程度,教练组都很悲观了。更可怕的是,苏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时候自己总想着做逃兵不同,这次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跑不动了。想着壮志未酬,苏炳添那段时间无比痛苦。但是经过无比漫长的困兽之斗,最后苏炳添还是选择了继续战斗。在500多天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背景下,苏炳添在20__年4月24日广东肇庆的田径分区邀请赛跑出9秒98。赛后苏炳添热泪盈眶,上次破10秒还是在3年前。虽然离的时间不久,但是对于苏炳添来说却恍如隔世。观众们看到苏炳添的神勇表现也无比激动:他们的“苏神”回来了!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xx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xx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3

高尔基说:“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卢仁峰用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为这句话作了完美的注解。

记者问卢仁峰,什么时候最快乐?这个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汉子,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看到亲手焊接的坦克和轮式装甲车驶过天安门的时候,我流泪了。我知道,那是喜悦的泪水。”对他来说,用最高的标准焊接出最坚固的坦克和装甲车,让官兵驾驶着它们驰骋疆场,是他的骄傲。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承担着我国坦克的生产任务。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驾驶舱,这是坦克上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

某型主战坦克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焊接难度极高。卢仁峰的工友们回忆,有近半年时间,他连吃饭都在琢磨怎么焊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卢仁峰的妻子董焕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长年累月坚守一线,她理解老卢的那种倔强:“为了让工友们吃得好一点,他把家里的炉具和柴米油盐都搬到了车间休息室,他就是这么个不管多难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时会给他们做做饭,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卢仁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合适的工具,他带领团队成员制造工具;为了找准合适的焊接角度,他钻到车下进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烫得他满身伤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块,试验一次不行再换另一种方法,试验了300多种方法,用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卢仁峰说。

某型轮式车辆所用的装甲材料碳当量高、可焊性差,严重影响到装备的质量和进度。在狭小的空间里,卢仁峰和工友们反复推敲、试验,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装备的质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们常说,卢仁峰之所以被称为焊接“大师”,是因为有一手绝活——一动焊枪,他就知道钢材的可焊性如何,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就能辨别出碳含量有多少,应采用怎样的工艺。在***冲击和车体涉水等试验过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车体坚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努力去做,就没有干不成的活。” 卢仁峰的执着,像一根焊条把他和这份事业牢牢地“焊”到一起。

卢仁峰爱看书,工作室的书桌、卧室床头都有专业书籍,其中《金属学》《焊接工艺》等常用的工具书已经翻得起了毛边,里边各种颜色的笔涂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钻研下,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得到理论固化,并逐步推广应用。“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荣获国家专利,熔化极氩弧焊接技术甚至被应用到神舟七号上。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4

王珏(1970—20__),男,生前系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卫生室医生。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 王珏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

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5

位宇航员我最敬佩的是小诸葛刘伯明了,说到刘伯明,大家应该就会想到聪明这个词了吧!据说,在训练的时候,那里有个非常古怪的教练,经常出一些大家不懂的问题考大家,当别人想不出来,正抓耳挠腮时,刘伯明总是快速的回答出来,这可能是平时多阅读,多思考而来的吧!到最后,教练都承认刘伯明很聪明,哎思考,不在出难题考他了,而去问别的学生了.我想:上课一定要认真,要勇于举手发言,学会思考,在新的学期里更好的发展,争取进步。

我为宇航员感到骄傲,因为他们为了的航天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敢于牺牲生命,敢于奋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能成功飞上天,我感到很高兴,希望我们的航天技术更上一层楼!

据官方消息披露,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行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目前已晋升少将军衔。

10月8日,神舟七号英雄航天员刘伯明到访20__长沙航天展,与观展小朋友一起体验各种趣味项目。

据《湖南日报》报道,刘伯明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公开报道显示,在已经进入过太空的10名中国航天员中,此前至少已有5人获升少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

至此,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6名航天员均已晋升少将。

公开简历显示,刘伯明出生于1966年9月,籍贯黑龙江省依安县,大学学历、双学士学位。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__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在轨道舱协助翟志刚出舱行走,后获“英雄航天员”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6

9月1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发布20__“云岭楷模”,授予脱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怒江州脱贫攻坚"背包工作队"、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原扶贫工作队长郭彩廷、红河州党史和地方志办原副主任吴志宏、武定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原教导员李文芝 、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等一个先进群体和五名先进个人"云岭楷模"称号。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发布会,并颁发了“云岭楷模”荣誉证书。

会上,现场播放的短片让大家认识这些可亲可敬的楷模,看到了楷模的坚守与奉献,听到了楷模的心声与誓言;发布会号召全省干部群众以受表彰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是我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残疾群众,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却谱写了“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他们曾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点名表扬,他们荣获了20__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__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20__年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云岭楷模”等殊荣,是脱贫攻坚路上云南残疾人不等不靠、勇敢追梦的典型代表。

颁奖现场,夫妻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是一个家,大是(到)一个国,小家富了,国家强了,我们没有什么坎过不去了,我们很高兴、很幸福……”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7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8

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9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忠义感乾坤

#感动中【王锋火海救人英雄】20xx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0

1998年1月5日,从全军数千名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进驻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这一天,从此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此后的20年,航天员大队圆满完成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出舱、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员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刘伯明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号以天马行空的优美姿态在太空绘就了当年最美的中国画面,刘伯明与翟志刚、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经过了68个小时多的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后,将这一壮举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记忆里。

在入选航天大队之前,刘伯明和另两位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样都曾经是飞行员,对于航天事业的热爱,促使他报名并经过严格的选拔,进入了航天大队。十几年来,在航天大队里,他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出征太空的准备。在这一次的神七载人航天任务中,他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最高理想,并为祖国和人民带来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报!

航天英雄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猪。在依安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别的同学都住校,但懂事的刘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为赚学费,刘伯明暑假到附近砖厂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别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1

8月1日,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收获了“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他先是在奥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成功晋级决赛,创造亚洲纪录,成为电子计时时代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2小时后,在决赛赛场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当晚,他的身影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起跑线前、8位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黄皮肤。此前的半决赛,他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大幅刷新亚洲纪录。中国人第一次挺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苏炳添,一举创造了历史!

选择坚持,选择成功。再过二十多天,苏炳添就32岁了。这个数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龄”。田径赛事就是如此残酷,身体这项“资源”无法持续挖掘。过了28岁这道门槛,大部分选手会新陈代谢变慢,体能下降,成绩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飞人大战”,苏炳添是唯一的“80后”。在他之外,年龄最大的选手是27岁,而那正是黄金年龄。

早在20__年,曾有记者问苏炳添:你觉得你现在的弱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年龄。我今年26岁,再过两年就28岁了。”6年前,就视年龄为弱点;6年来,他硬是跑赢了时间,超越了年龄的局限!梳理媒体报道,这6年,他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说:“我觉得上天在一直考验我,但是没关系我有这个耐心……我想我真的还可以跑,选择留下来,希望继续突破。”这份坚持、坚韧,让他以近32岁的年龄惊艳世界。

勤能补拙,事在人为。在田径圈,公认的黄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鲍威尔1.88米。而苏炳添只有1.72米,没有明显的“身体天赋”。早在中学时,老师曾带他几次去市体校,但都没有被教练看中,因为“觉得他身材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然而苏炳添日复一日,认真、专注,把每一次训练做足、做好。教练袁国强曾这样评价:“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

作息规律,按时起床睡觉,从不抽烟喝酒,即便在家庭聚会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参加活动也会坚持做基本训练……在苏炳添一次次打破记录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勤奋的、经年累月的“漫长”故事。

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在半决赛前,苏炳添面对镜头,把大拇指和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有网友调侃,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实呢?苏炳添说,就是想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一点点,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难万难,是精雕细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刘翔为参考,调整了起跑脚;20__年,他改变了摆臂动作,尝试改善脚掌落地后的发力——那时,他已经29岁了。

百米10秒是黄种人的极限?苏炳添第一个冲进10秒大关。百米半决赛就是亚洲人的决赛?他成为进入电子计时时代的首位亚洲选手。更快、更高、更强,“老男孩”苏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坚持、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正是中国人对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

让我们再一次祝贺这位奥运健儿苏炳添,我们要学习到他身上坚持不懈,突破自己挑战极限的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2

毛相林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

向毛相林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10年内递交入党申请6次,带头学习党报党刊,坚守基层43年,毛相林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身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向毛相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基层一线,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恪尽职守、积极作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向毛相林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毛相林同志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不惧艰险、迎难而上,向贫困挑战、同命运斗争,做新时代的“愚公”,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向前凿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结束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历史。向毛相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想为敢为、勤为善为,奋力推进重庆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向毛相林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毛相林同志始终保持纯真质朴的为民情怀,心里总是装着下庄村的父老乡亲,为修村里公路拿出自己的钱,为修文化广场、卫生室、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无偿让出自家建房用地,用真心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赖。向毛相林同志学习,就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3

8月1日,是一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日子。

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一个黄种人身上——苏炳添。他是我们亚洲之光,是国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山人的优秀代表。

在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整个过程,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紧盯着那张被黑色、白色皮肤人种包围着的面孔,紧盯着那双充满坚毅和信心的眼睛!虽然最终决赛没有拿到奖牌,可是,以32岁的运动员之高龄,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两次进入10秒大关,已让世界万般惊叹,国人无比沸腾。

苏炳添是广东中山人,出生在古镇,是一个地道的广府仔,从他的身上,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这个没有得到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却没有让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乐,反而是让我们很多人兴奋得一夜难眠。

首先,过程胜于结果,虽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这一次,却真切地被大家认同。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但是苏炳添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攥紧拳头,往前冲刺的镜头,他那胸前的红通通的“CHINA”,他那兴奋得大吼大叫的马步和表情……整个过程,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黄种人身上的坚强与斗志,感受到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百倍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他圆梦之后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报也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致敬中国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创造新的纪录,本身这个过程已经十分精彩绝伦,给人惊喜,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说:“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结果和成绩不重要。”可是,来到真正接受现实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说,心里还是万分看重那个结果。

是啊,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既然这么说了,就要这么做。苏炳添的经历,就是最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认真和艰辛地付出过,享受过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结果不如期许,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哪些东西该大力宣扬,哪些东西该远离唾弃,每个成熟的人心中应该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带着儿子看了苏炳添半决赛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动得上蹿下跳,像个欣喜若狂的猴子,马上催促我赶紧吃完饭,回家去看决赛。在车上的时候,我给他讲了近期发生的事件,有某个明星,刚刚被刑拘了,还没讲完,他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对我笑了起来。我说,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个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必定要凭自己的实力和问心无愧的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听完我一席话,儿子点点头。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

苏炳添,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健康自律,训练刻苦,坚忍不拔,胸怀国家荣誉……当前,我们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会蹦蹦跳跳,靠脸蛋、靠流量去赢得灯光和打赏的小鲜肉们,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坚实更勇敢的榜样;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时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坚韧意志与人生历练。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这个用意与要求!

再次,苏炳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奇迹总会降临,逆袭迟早发生!一直以来,因为体质和肌肉构成等原因,黄种人都被认为无法在田径100米短跑上跑赢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苏炳添做到了!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长年的艰苦付出和不断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袭!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希望,人人皆可通过卓越努力,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此外,从苏炳添成功的人生经历中,除了他个人艰苦的付出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体育人才系统的培养,也可以佐证,基础性、系统性的体育建设十分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与培养,从小抓起,抓出实效,无论硬件还有软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现在的“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和培训之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们,站上自己或者国家的荣誉台,为自己的人生或我们的国家增添绚烂的光彩!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4

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幸运的是,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生长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中国,生长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由于有了党的好政策,他们夫妻才找到了生命的支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现将对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先进事迹的几点启示简述如下:

一、学习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的“三种精神特质”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残疾人群众,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云南残疾人不等不靠、勇敢追梦的典型代表,他们夫妻共同谱写了云南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内心强大,乐于助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为云南脱贫事业奉献了光和热,为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的感人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表扬,经中央、省市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良好的反响。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是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优秀残疾人代表,他们曾获20__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__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20__年全国最美家庭、20__年全国文明家庭、20__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20__年云南省最美家庭、20__年云南省光荣脱贫户等殊荣。为深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云南省残联率先在全省残联系统发起了向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学习的号召。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前进中源源不绝的动力,任何时候,精神支柱永远都不能倒下。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的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一)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只脚,但是,他们身残志坚,自立自强,树立了“脱贫光荣,争贫可耻”的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不争贫,他们付出了超越常人数千倍、数万倍的艰辛艰苦和汗水心血,才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应验了一句话:“凡自强不息者,必获自救”。

(二)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不抛弃、不放弃”,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们夫妻合力奏出了与生命不屈抗争的最强音。正如贝多芬所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们夫妻永远不向命运低头,攻坚克难,永不言弃;生命不息,就与命运抗争不止。

(三)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不等不靠,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迎接挑战,战胜自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雄辩地证明了“奋斗,改变人生;梦想,使我们与众不同。”在他们夫妻顽强地拼搏下,女儿大学毕业,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儿子长大成人,现已外出务工,“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放光芒”,现在,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5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6

焊接,也称熔接。焊接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事紧密相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现,对金属焊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埋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电渣焊等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先后问世。

“不学好一门技术,你一辈子将一事无成。”刚接触焊接时,老师傅的话让卢仁峰深受触动,他不想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希望干出一番事业。老师傅干活时,他盯着看,默记操作要领;吃饭时,他甚至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试板,反复摸索操作技巧。

然而,就在他逐步成为技术骨干时,一次意外事件,让他的焊接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左手被剪板机切掉。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手,但小手指和无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彻底丧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节保留了部分功能。

当时,别说是辅助焊接,就连端杯水都很困难。

那是卢仁峰最迷茫的时候。厂领导和工友们都劝他换个工种。要离开心爱的装甲战车,他舍不得;要告别让他痴迷的焊接事业,他更不甘心。

“一定要战胜这些困难!”这时,一种信念强有力地支撑着他继续从事焊接。

出院后,卢仁峰第一次试着举起焊枪。结果让他很失望,左手根本起不到辅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精准。他不得不反复割下来、焊上去,别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两三次甚至十次。

卢仁峰的心情五味杂陈。这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台演出,当乐曲进入高潮时,小提琴的G弦突然断了。他并没有停止演奏,而是不动声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听众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中,没有人注意到断了的G弦,演出最终获得成功。

卢仁峰明白,现实生活中也有“断弦”的时候,演出中断弦,换新弦不过耽误几分钟,人生中的“断弦”却未必还有“新弦”可换。如果想要成功,自己只能尝试用“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

卢仁峰做了特制的加厚隔热手套方便左手卡住零件,用牙齿咬住焊帽护住脸部。每天他加练强化基本功,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起来后,牙齿咬出了血,脸部肌肉酸痛、冷汗直冒。等他完成一天的“功课”时,厂房里早已空无一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单手焊接,他一练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跃成为厂里焊接技术的技术大拿。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历了8次手掌修正手术,卢仁峰在与病痛的抗争中,逐渐掌握了单手进行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创新成果。

一次,某军品项目制造设备突然出现长达45厘米的裂纹,而当时市场上没有相应备件。“我来试试!”卢仁峰主动请缨。在没有相关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硬是在水中奋战了50多个小时,最终焊接好裂缝,控制了高压水流,成功修复了泵体。“带水带压焊接技术”,也由此诞生。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7

24日下午17时30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亮相。他们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有着相同的年龄:42岁;他们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们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今晚21∶07至22∶27,他们将携手飞天。

此次入选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为1966年出生,同为1985年入伍。翟志刚、刘伯明还是黑龙江老乡,他们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起就相识,两人从航校到飞行部队一直在一起,甚至结婚也在同一天。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泥泞求学路 每天往返20公里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刘伯明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高中时代。他家离县城9公里,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奔波在这条9公里的路上,颠簸不平的道路成为他永远的记忆。日晒雨淋,刘伯明已记不得有多少次,没有替换的衣服,硬是用体温把湿衣服“烤”干。

难以想象,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风雨无阻。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令他受益至今。他在空军部队的体育达标评比中,曾取得引体向上37个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启及。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然后生炉子,给我做饭。”

“我母亲觉得当航天员光荣。选航天员时,她对我说,都说在飞行员身上投入的黄金和飞行员的体重差不多,国家选你,你要争取上去。”

刘伯明结婚时就跟妻子商量,等条件好一些后,在北京,哪怕是周边地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住几年,报答一下父母。然而,这已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刘伯明的母亲几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神五发射前夕,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让刘伯明回家看看。然而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即将执行,作为航天员不能因此缺席训练。他强忍悲痛,只在家待了3天就踏上归程,奔赴发射场。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8

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 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感动中【秦玥飞耶鲁村官】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19

卢仁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一个为坦克缝制保护伞的人。一辆坦克的车体由数百块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长短焊缝多达800多条。当***击中车体的时候每平方厘米会产生数十吨到数百吨的高压,如果焊接不牢的话,这些焊缝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所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坦克的驾驶舱,这是坦克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

一次意外遭遇工伤

几十年来,卢仁峰在焊接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却是他靠着一只手来完成的。

1986年,那时卢仁峰进厂工作已经7年了,靠着平时勤学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当他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那时候的机器是没有感应器的,卢仁峰正在机器旁边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脚碰到了机器的开关,这个时候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刻,卢仁峰没有惊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医院。他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回来。

经过24小时的手术,虽然接回一部分,但由于神经部分损坏严重,手的功能基本丧失了。在医院里住院的卢仁峰让他的妻子把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在别人看来是难熬的住院时间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一年的时间卢仁峰看了三本和焊接技术有关的书籍,正好弥补了他理论知识的不足。

老卢的口头禅:办法总比困难多

出院后卢仁峰重新回到焊接岗位,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只手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最难的是装配每一个零件的时候,总是达不到精准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伤的手给碰了。这只受过伤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难忍。

虽然受伤,卢仁峰骨子里却带着军工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对他来说面对的挑战越大,迸发的能量就越强。尤其是接图纸和接工程的时候,他很少针对别人的图纸提要求。在卢仁峰看来,但凡他能解决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创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老卢的一句口头禅。他的左手没有神经,没有知觉,总容易被烫到。后来他就想办法,到冬天冷的时候,里头加一个手套,外边再加一个,这样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备的手持焊帽,别人拿手操作很灵活,对卢仁峰来说却是很难使用。经过尝试,卢仁峰在这个焊帽里加了一个卡子,这样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响右手正常干活儿。

热心公益热爱生活

这天下午,卢仁峰来到包头市某技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们全方位认识焊接行业,并实地为他们指导操作。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卢仁峰也非常热心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他看来,让学生们及早地融入社会,少走弯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从受伤以后,家务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办,卢仁峰则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除了逢年过节时做几个拿手菜,柴米油盐的事他很少过问。卢仁峰喜欢唱歌,在一些热闹欢庆的场合,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对一些经典老歌他更是偏爱有加,卢仁峰说,老歌唱起来有味道,更有劲儿。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0

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平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__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__年的全州第四位。

20__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__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__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中国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1

身穿开线的毛线背心,披着薄棉军大衣,“穿”着解放鞋的两条假肢并立床前,端坐床上的朱彦夫,似乎随时都会披衣下地,抬“脚”出门。

“很想回去看看。”4月1日,朱彦夫说,想去曾经热闹一时的张家泉村夜校旧址走走,去流水淙淙、繁花朵朵的大寨田逛逛,去看看乡亲们。只是看看。

乡亲们也惦记着他。从张家泉村嫁出去的蔡淑英一直念着朱彦夫的救命之恩。她说,“最近老是从电视上、报纸上见老书记,特别想亲眼见见他。”

朱彦夫不当村支书有32年了,大伙儿为啥还惦记着他?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说,朱彦夫干村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种植苹果和花椒,绿化荒山近千亩,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至今,当年种下的果树还在开花结果,造福村民。“朱彦夫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样的人,过上一百年,大伙儿也能记住他。”

“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黄雪颂说,朱彦夫值得沂源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了解到朱彦夫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他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彦夫刚回村当支书时,每月拿36元的伤残补助金,是乡里唯一吃“皇粮”的,可他竟然也是全村欠债最多的人。

钱都去哪儿了?

1956年,朱彦夫倾尽积蓄凑了172元,在沂源农村办起了第一个图书室;大女儿朱向华出嫁时,村里打井修渠正到关键时刻,他把手里的钱都贴到工程上,没给一分钱嫁妆;村民蔡淑英10岁时,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他揣上抚恤金及时送医,蔡淑英得以脱险。

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滕长利说,朱彦夫把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关心群众胜过自己,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拥护和爱戴。“如果我们所有的村支书,能做到像朱彦夫这样,一心为民、从不为己,学习他真正植根人民、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我们广大的农村基层,会不会比现在更有凝聚力?”滕长利又仿佛是喃喃自语,“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呢?”

“什么是幸福?”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朱彦夫的热潮之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发出这样的疑问?毫无疑问,朱彦夫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作出了他的回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

“现在有些价值观认为,幸福就是房大不大,钱多不多,为追求幸福不择手段,甚至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如此。这是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王忠武认为,当今中国,亟需补足“精神的短腿”。

“要像朱彦夫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作为执政党就没有感召力,作为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和前途。要实现中国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朱彦夫奉献本位的价值观。”王忠武说。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2

卢仁峰的妻子董焕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长年累月坚守一线,她理解老卢的那种倔强:“为了让工友们吃得好一点,他把家里的炉具和柴米油盐都搬到了车间休息室,他就是这么个不管多难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时会给他们做做饭,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卢仁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合适的工具,他带领团队成员制造工具;为了找准合适的焊接角度,他钻到车下进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烫得他满身伤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块,试验一次不行再换另一种方法,试验了300多种方法,用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卢仁峰说。

某型轮式车辆所用的装甲材料碳当量高、可焊性差,严重影响到装备的质量和进度。在狭小的空间里,卢仁峰和工友们反复推敲、试验,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装备的质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们常说,卢仁峰之所以被称为焊接“大师”,是因为有一手绝活——一动焊枪,他就知道钢材的可焊性如何,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就能辨别出碳含量有多少,应采用怎样的工艺。在***冲击和车体涉水等试验过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车体坚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努力去做,就没有干不成的活。” 卢仁峰的执着,像一根焊条把他和这份事业牢牢地“焊”到一起。

卢仁峰爱看书,工作室的书桌、卧室床头都有专业书籍,其中《金属学》《焊接工艺》等常用的工具书已经翻得起了毛边,里边各种颜色的笔涂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钻研下,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得到理论固化,并逐步推广应用。“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荣获国家专利,熔化极氩弧焊接技术甚至被应用到神舟七号上。

“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面对一项项荣誉,卢仁峰表现淡然。相比这些荣誉,卢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卢仁峰所带的科研攻关班,被一机集团命名为“卢仁峰班组”。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个个都是焊接能手,并担负起多个重点项目的攻关任务。

多年来,卢仁峰带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

在徒弟们眼里,生活中的卢仁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却是一位极为严苛的老师。卢仁峰说:“严师出高徒,我对他们严一些就是希望他们早日成才。”

一天5块钢板、30根焊条的“定位点焊”,是卢仁峰对徒弟们的硬要求。徒弟们焊接完钢板,卢仁峰会逐个检查点焊效果,误差超标就要重来。他常常对徒弟们说:“把军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军工人的职责所在。”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3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__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4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5

29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报告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姜异康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朱彦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姜异康强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先模人物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宣传好、学习好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

省及济南军区领导高晓兵、孙守刚、孙绍骋、吕民松参加会见。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的感人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

孙守刚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艰苦创业,不辱使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6

9月8日下午,通过刘秀祥牵线搭桥,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业家与陆帮燕结成帮扶。

“资助金额为每年6000元左右,等资助方审核完陆帮燕的资料后,将确定打款时间。”刘秀祥工作室工作人员王代分说。

陆帮燕的父母是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学生食堂的员工,收入拮据,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上高二,陆帮燕上大学每年27500元的学费成了她家最大的难题。

经历过苦难,刘秀祥更懂得机会的珍贵,他告诉自己,要通过努力,解除贫困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在刘秀祥看来,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控辍保学。

入职以来,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跑遍了望谟县15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近50名学生从工地、车间拉回了校园。

20__年夏天,就读于望谟县第三中学的王妹快被母亲要求不准参加中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渴望读书的王妹快偷偷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但最终还是被迫辍学。

得知消息后,刘秀祥带着王妹快的初中老师和所在镇干部,共同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多次尝试后,终于说服对方。后来,他又对接爱心人士资助王妹快,资助金额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园。

“刘老师就像阳光一样,每次坚持不下去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就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事儿。”王妹快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她希望将来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被刘秀祥“拉”回校园的,还有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廖段写,由于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她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辍学后,刘秀祥坚持与廖段写母亲沟通,给她讲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为廖段写对接资助。

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终于在离开近两年后得以返校读书。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和刘老师沟通,很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才能改变命运。”回想起打工的日子,廖段写泪流满面。

“从20__年到现在,刘老师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王代分说,截至9月10日,刘秀祥已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8.4万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秀祥说。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7

寒门家孩子的命运总比同龄人来得更为艰苦,20__年,家住云贵高原的刘秀祥收到一封录取通知书,他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了。

看着这封录取通知书,刘秀祥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背精神失常的母亲一起上大学。他说只要学校答应他和母亲一起上大学,什么条件他都答应。

后来,刘秀祥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在贫困大山深处,还有着这么一个顽强的少年。

谈起刘秀祥的童年,只能用一声叹息来形容,命运早早就对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4岁丧父,10岁哥哥姐姐也相继离开,在这样的打击下,母亲精神失常,迫不得已的他,从10岁就开始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刘秀祥挖过药材,捡过废品,打零工,工地抬钢筋,睡猪圈,那些我们不敢去想的心酸,他都经历过,在命运对其百般折磨的时候,刘秀祥还是没有选择放弃读书,相反,他深知知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道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之后,他成功考上大学。

在事情被报道之后,刘秀祥成了名人,无数人愿意资助他上学,而学校也同意让他带着母亲一起上大学。

刘秀祥的性格天生就很难开朗坚强,乐于助人,在上初中的时候,他意外认识了三个和他相似命运的孩子,对于这三个人,刘秀祥主动承担了哥哥的责任,在上了大学之后,他还资助这三人读书,遗憾的是最小的妹妹最后还是放弃了学业。

这件事给了刘秀祥很大的触动,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但直接给他们钱,资助他们上学,这些都没用,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毕业之后,刘秀祥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特岗教师,成为望谟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自己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城市工作,但喝水不忘挖井人,他还是想回到西部帮助更多孩子。

刘秀祥在教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只是把读书当成一种消遣方式,抽烟、喝酒、早恋,各种情况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仿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一遍又一遍拿着自己的故事当例子,讲给孩子听。

那个自尊心极强,曾经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去,甚至掏钱把学校内报道自己的报纸全部买下来的男孩,如今把自己的伤疤撕开,只为让孩子们醒悟。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秀祥事迹 篇28

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__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__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__年6月11日,聂海胜与新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女)搭乘神舟十号再次飞抵浩瀚宇宙。

20__年2月,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少将出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