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精选三篇正文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精选三篇》

时间: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通用3篇)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 篇1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 篇2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辐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年们从迷惘孤独,走向彼此救赎,终与世界和解的成长故事。

看过一句话,“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每一次承受父母、老师和身边人人身攻击似的责备,他们的心中就会留下心理阴影。这样一种自卑怯懦的心理到了青春期就变得尤为敏感,影片中的陈念正是一个这样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小女生,影后周冬雨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到位,她的眼神里有孤单,有倔强,还有对温暖的渴望🤞

但是同时这是又一部令人揪心却又不失温暖明媚的影片,它的英文名字是Better Days,像主题曲《我们很好》林俊杰所唱的一样,“我们很好,不需要任何人祈祷” ,多么庆幸陈念遇到的是小北❤️

小北是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大男孩形象,这一点与易烊千玺还是很贴合的,比较触动我的是易烊千玺的演技,这绝对是一个“剧抛脸”,完全没有《长安十二时辰》中腹黑小狐狸李泌的影子,在这里是一个叛逆变拗高冷,但是却一心一意对念念好的男孩子,他的眼神让我看见了一种执着的爱,而不是一种甜甜的喜欢,这很重要,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托,共同成长的故事,眼神应该是一种超脱于喜欢之外的感觉,四字弟弟把这种感觉演了出来,可塑性很强。且小北是一个层次性很强的角色,外冷内热,通过叛逆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千玺有把握住这种感觉,没有一味地耍酷。

电影有句宣传文案很打动我,“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希望屏幕前每一个人生陷入无助和迷茫的人,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依托与热望;也希望,我们都能坚定的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尽管光亮渺茫,依然借你以光✨

这是一部金马奖制作班底的影片,有着愿意为了情节不顾形象剃寸头的小生👦🏻和小花👧🏻,值得一看~最后借易烊千玺的一句歌词结尾:去追~去闯~去乘风破浪,就算鞋很脏,也笑得像国王👑

《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_看《少年的你》感想 篇3

不多说废话,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第一:“脸部”

面部,是人类情绪最集中的地方,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1.周冬雨给胡小蝶披上校服,回头凝视正在拍照的学生,那个瞬间被一个手机屏幕定格,下一个镜头,“少年的你”四个字出现在屏幕上。

2.四字被群殴,周冬雨被混混的手下抓住,让二人亲吻,面对面贴紧唇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周冬雨没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亲被骗去做传销,她售卖的劣质产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虽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戏,但每一次受到的实质伤害都体现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男女主人公二人更加贴近,结尾审讯室里的对视和玻璃里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但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女生在笑)。

第二,镜头(指前半段)

1.胡小蝶跳楼,周冬雨下楼时,镜头猛地一推,从全景变成特写,再跟着周冬雨的脚步不断后拉,我的视线一下就被调动,不由得坐直身体。

2.周冬雨给胡小蝶盖上衣服之后,俯拍回眸特写,接教学楼上学生纷纷拍摄视频的仰拍镜头,个体和群体的对抗和压抑瞬间被展现。关于“人”和“建筑”的空间呈现,在压缩空间的逃跑戏中也有运用。

3.冷光座位上的红墨水特写⇒ 暖光(回忆)胡小蝶脸部特写环绕镜头,手机屏幕周冬雨面部特写⇒ 胡小蝶面部特写很有意思。

4.女二号小团体的审讯戏,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之后审讯室内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审讯戏结束之后,有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结尾,审讯室内的冷光和自然太阳暖光的对比很出色,非常厉害的情绪营造。

5.和警察老师的谈话戏,以周冬雨背对几个大人的镜头作为开场。周冬雨虽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却是被虚化的,说明权力主体在后景的大人们身上,之后的几个正反打镜头里,周冬雨和“大人们”都没有交集,唯一形成双人镜头的是周冬雨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还是处于虚化状态,说明周冬雨对他并未产生信任关系。

6.周冬雨和四字的关系递进:从相遇的面对面正反打,到接触的四字想侵入周冬雨画框但并未成功,再到前后行进的同框虚化,到受伤后同床的真正的two shot,虽然没有用台词明说,但二人的关系确实是清楚地展现了出来。《忠奸人》里德普和阿尔帕西诺的关系递进的人物镜头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级。

第三,情绪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少年的你》,我可能会说“只有情绪,没有人物”。这并不是在否认周冬雨和四字的表演,而是导演的意图就是这样。第一部分我说过本片一直在强调“面部”,其实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脚部”,“面部”是集中展现情绪,“脚部”则更多的是为了调整情绪的节奏而出现。面部和脚部,一个是情绪的爆发点,一个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乐一般美妙。

优点说的差不多了(其实主要是我只能记得这么多,不像有资源的电影可以随时拉片),简单说说缺点。

第一,前后两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优质电影,后半段沦为三流悬疑片;第二,台词实在有够恶心,我在金羊群里说“如果这部电影改成无台词默片,我一定会给五星”,这种抄袭东野圭吾的矫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频网文台词让我一阵阵反胃;第三,铺设的主题太多太杂,结果哪一个都没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结语

作为初中时代被欺凌过的肥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共鸣,也会突然出神,想起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但还好已经过去了。这种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满场的欢笑和屏摄一下就把我拉进现实。是啊,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