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推荐27篇)》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7篇)
内容导航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3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4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5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6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7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8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9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0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1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2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3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4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5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6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7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8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9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0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1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2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3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4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5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6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7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
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
3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20xx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英语专场。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并能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的课前热身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超江老师的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他在讲授《Air》这课时,用了近十分钟来进行warm up。他用了学生十分喜欢的绕口令,father,mother,brother,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跟他比赛看谁说的好,学生的注意力被他深深地吸引,当然就张开了嘴巴,进入了英语的氛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董超江老师就是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Air》一课的单词时,他首先采用了找卡片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单词、感知单词。在找了三个单次卡片后,他发现这个游戏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太easy了,他们好像兴趣有些减退,不似学第一个单词时那么激情高涨,所以他当即调整了教学方法,让学生用余下的单词来造句,学生又开始踊跃发言。接着董老师把所学的单词全都贴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更多的所学单词来造句。结果有个学生用了四个新学单词造了一个很长而且很完整的句子,这说明他已经充分掌握了所学单词。而孙玉蓉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是相当的好。在教授三年级课《Lets go to the park.》时,她利用三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我们西安的长安公园等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她还借助学生乐学、易学的chant,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教授歌谣bike,bike,by bike时,她让学生边说边做骑自行车的动作,一下子就提高的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正因为董老师和孙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和变化的,所以才唤起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只是,也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董超江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仰视他,而是放下身段,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整个教学中,他一直穿梭在学生之间,动动这个学生的文具盒,收收那个学生的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也收拾了与本节课的无关东西,可谓是事半功倍。董老师也敏锐地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没有举手,便特意走到那个同学跟前,让他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毫无疑问,那个同学回答地是非常正确。董老师很激动地伸出手对他说:Give me five.那个同学通过和董老师的击掌,觉得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便开始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董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为我们城关小学的英语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3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海口市第十三小学陈帅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之后,又聆听了许慧老师、邓文珍老师两位专家的点评,听后收获颇多。下面本人就谈一下听课后的感受: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与会的两位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八位老师的示范课例,八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5
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出色地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我参加了教师培训,收获多多。
回顾10天来的培训,使我领悟颇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领悟到什么是灵动的课堂
老师始终充满笑容的表情,始终充满课堂的活泼,有时一个幽默的笑脸、一个夸张的身体动作,甚至是即兴的表演,都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由于精彩,我乐于参与;由于精彩,我觉得时间悄然而过;由于精彩,我把上课当成了乐趣,舍不得落下每一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享受+快乐。准备了很多的道具运用于课堂,比如说会叫的大公鸡、铃铛、还有愤怒的小鸟、小丑的帽子。班里的一名学员有一次迟到了,差点被戴上小丑的帽子。其实他的这个做法就给了我们启示:学生上课迟到了,我们没必要大发雷霆,可以向学学。
二、领悟到什么是平等
我们说尊重学生,往往是一句口号,“师道尊严”使我们保持着老师的神威,让学生望而却步。这几天外教的授课,才让我大开眼界,真正地体会到平等的含义: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走近学生,以身作则,亲身参与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活动。l李老师,他是最有亲和力的一个,在他和你谈话的时候,他有时会蹲在你面前,感觉很亲切;有时他让你回答问题,你不愿回答,他会牵着你的手,把你带到台前,让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领悟到什么是素质教育
我从教达14年,习惯了安静的课堂,习惯了老师的充分讲解、个人发挥,给学生的自由度极小,属于填鸭型教学法。而老师这几天的活泼课堂、活动课堂,既有提问,又有同桌练习,还有小组讨论;不但动嘴,还要动脑,更要动手和脚。老师只是引导者,更多的是学生的充分活动。能够从分发挥我的思维,比如:让我们编写童话故事,通过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我们选择是老鼠还是猫,每个老师都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四、领悟到了什么是责任
什么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这群具备足够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有自制力的成人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内心渴望自由、快乐的孩童们!创新真的不是说说的。无味的课堂持续几天便有惰性,何以达几个月、数年之久?
十天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真谛:他们重视营造语言环境,重视课堂的趣味性,他们常常使用夸大的生动活泼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我们交流,甚至把自己融入所讲的故事情节,按不同角色给我们表演。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施教之工,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思考的进来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把讲堂变为课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像演员一样体验人生的种种际遇,在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领会语言运用的真谛。
束缚式的教学、强迫式的学习是一种破坏性教育,我们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分数高,能力差……让我们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甸甸的包袱,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条件,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前我经常忽视教材中活动环节的有效利用,经常把它们随意删掉。通过此次培训,我明白了,这些活动任务恰恰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固定的句子,固定的课文。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由驰骋,每个人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也许,培训过后我们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初中教师,但是丰盈自我不也是博大的收获吗?也许,培训之后我们实践时仍会存在问题和疑惑,但是上下求索不也是自我的提升吗?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参加了此次的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老师课上操练形式多样,老师Free talk,无处不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化。
2.教学过程精致
从这四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后练习,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李老师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了解学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这四位教师在课前一定花了大量的时间跟孩子培养感情,让学生放松老师在课中运用丰富的肢体,加上幽默的语言,适时的鼓励常常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专心.
4、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各位老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课上使用英语。如:You please! Wonderful!我觉得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四位老师还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老师都利用图片,创编一些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得,乐中学。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8
20xx年11月2-3日教研室组织了名师观摩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一种自信、成功、愉悦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李-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观摩、操作、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研究简单的统筹法的直接经验。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数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为同行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了解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生成资源上好课每堂课,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总之,两天的观摩,让我从中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后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这几节课有许多的优点给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不断地向这些名师学习,取其之长,补倍讯易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9
3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20__年春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艺展示系列活动”英语专场。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并能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的课前热身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超江老师的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他在讲授《Air》这课时,用了近十分钟来进行warm up。他用了学生十分喜欢的绕口令,father,mother,brother,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跟他比赛看谁说的好,学生的注意力被他深深地吸引,当然就张开了嘴巴,进入了英语的氛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董超江老师就是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Air》一课的单词时,他首先采用了找卡片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单词、感知单词。在找了三个单次卡片后,他发现这个游戏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太easy了,他们好像兴趣有些减退,不似学第一个单词时那么激情高涨,所以他当即调整了教学方法,让学生用余下的单词来造句,学生又开始踊跃发言。接着董老师把所学的单词全都贴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更多的所学单词来造句。结果有个学生用了四个新学单词造了一个很长而且很完整的句子,这说明他已经充分掌握了所学单词。而孙玉蓉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是相当的好。在教授三年级课《Lets go to the park.》时,她利用三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手段,出示我们西安的长安公园等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她还借助学生乐学、易学的chant,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教授歌谣bike,bike,by bike时,她让学生边说边做骑自行车的动作,一下子就提高的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正因为董老师和孙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和变化的,所以才唤起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只是,也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董超江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仰视他,而是放下身段,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整个教学中,他一直穿梭在学生之间,动动这个学生的文具盒,收收那个学生的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也收拾了与本节课的无关东西,可谓是事半功倍。董老师也敏锐地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没有举手,便特意走到那个同学跟前,让他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毫无疑问,那个同学回答地是非常正确。董老师很激动地伸出手对他说:Give me five.那个同学通过和董老师的击掌,觉得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便开始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董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为我们城关小学的英语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绿城——南宁满目皆绿。温暖的春风吹暖了绿城——南宁,也吹暖了南宁三中逸夫体育馆。一千七百多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欢聚一堂,参加20__“绿城之春”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之后,来自南京的周益民老师首先把大家带入了《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紧接着,激情燃烧的玫瑰——窦桂梅老师向大家做了一次独特的《读书报告》,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图书馆》让大家耳目一新,林莘老师让大家重温了《鲸》,贾志敏老师摆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谁动了松鼠的奶酪》,黄庆峰老师那《黄河的主人》让大家领略了黄河上一位不平凡的艄公,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让大家再次听到寒山寺不一样的钟声。名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扎实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平实、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不虚张声势、不大而化之,也不故作深沉,赢得了观摩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赞叹。观摩的老师纷纷拿起手机发短信叙说自己的想法,向专家提出自己的困惑。观摩会场热烈、融洽,透着浓浓的教研气氛。
本次观摩的课上,老师们听不到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看不到纷呈各异的学生才艺大展示,只有上课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话,说好每一句话,用好每一个词,写好每一个字的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学过程。褪尽浮华,还原本色,本次观摩活动告诉每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理念在各位名师的课堂上真实地体现着。
通过本次观摩,它将引领我们在教育战线上扬帆起航。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幸近距离目睹了z省名师们的风采,精彩纷呈、魅力四射不能遮盖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厚实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数学思维正是他们张扬个性的潜力资本。短短两天,九位教师,团队成长,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磨”出的味道、“研”出的精彩。
团队力量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个人魅力使他们脱颖而出。青岛的詹筱伟老师重新执教,变的是课件的运用,不变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教材的掌握。在对分的细致讲解后,通过静动的对比感受,达到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的目的。正如她所说:“数学老师要严谨,但不能呆板。”烟台的z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的胆大心细,通过反复磨课,他抛弃以往经验和教材让学生自主探究百数表找出规律,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继而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练习提升得到巩固,又通过2、5的倍数充分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使大部分同学知其然,更使少数好学生知其所以然。而这一切是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进行的,放松的环境,有趣的游戏,巧妙的疑问,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却又举重若轻。让人久久回味。孙娜老师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由疑问引出单位面积—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自然过渡到量一量,继而归纳出面积公式,又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由表象内化成一种概念,建立了完整的概念理论。练习提高使学生准确找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任教数学以来,我一直考虑怎样做到“数学好玩”,烟台的z老师和济南的z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杨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就特有意义,整堂课都以游戏贯穿始终,虽然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敏捷程度却很高涨、灵活,老师的引导调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谈话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分蛋糕又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杨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学具准备看似简单却有深意,一段线、8个方块、10根小棒,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的含义,知道把所有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再来平均分。期间高潮、精彩不断,练习后的分糖块又再次掀起高潮,深化了分数的意义,愉快结束课堂。z老师幽默风趣,驾驭课堂的能力高,能灵活对待课堂的小变化,在学生自己操作中形成经验,检验经验中归纳知识完成了对《圆的认识》。z老师的《圆的面积》一课不仅重视老师导的作用更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的探究,麻老师没有急于评价优劣而是鼓励学生:“你很有思想,可以继续研究。”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想象与操作的不足。使圆无限次等分与分割,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9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20xx年xx月xx日,我和刘华姐姐等一行四人前往xx市永威学校参加20__年河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研讨会。一天的车程并没有消减我们对此行的重视程度和对xx学校的敬仰,简单安顿之后,我们就参观校园。漂亮的哈佛色映衬着美观的教学楼,显得古朴而又厚重;葱郁的树木使干净的校园道路更显典雅;随处可见的警句名言使校园的文化气息四溢。这一切的所有使我们略显疲惫的身心瞬间清净,也对接下两天的培训多了些期待。
两天的培训,一共听了九节课,内容上囊括记叙文、文言文、综合性学习、作文,形式上包括大课、微型课、说课、评课。并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课标修订组组长巢宗祺先生对新课标的解读。学习之余,思考自己的课堂,觉得需要改进的很多,以后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核心问题,使之成为阅读课教学的突破点。听了两节阅读课:《阿长与<山海经>》和《最后一课》,两篇文章相对都比较长,第一位执教老师以找重点事件阿长买《山海经》为突破点,找关键句,找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做到了以点带面。而执教《最后一课》的老师想要面面俱到,头头出彩,问题太多,显得无头绪,如果能抓住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变”这一个主问题读人物,整合行动语言,理解性格,也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其实,自己何尝不也是这样,每节课都希望把课文涉及到得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讲清楚,结果是面面肤浅。以后的教学,我会努力大胆“舍”,力争让孩子在一两个点上能更多的“得”。
二、让形式多样的读成为阅读课教学的主线。听到的几节课,无论是什么内容,哪种形式都有一条主线:多角度的朗读,其中两篇文言文的朗读都在十遍以上。《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重点句子“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这个重点句子,老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比较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阿长的善良及对小作者的关爱。进入九年级以来,自己的课堂时时直击中考考点,不考的内容绝不多费时,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那么美的古诗有时被讲成了中考题的再现课,看到学生课本上满满的笔记和还算过的去的成绩,时常还有一丝窃喜,今日反思:这还是语文课吗?这样的语文课还有语文味吗?这样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能提高吗?
朗朗的读书声,我会让你重新回到我的课堂。
三、关注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门峡的王庆梅老师执教的一节名为“微中见文 博中见采”的活动课。王老师把大家耳熟能详的“微博”作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聊微博、赏微博、读微博、写微博”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文明用语、恰当用语,渗透美育教育,并使学生养成了关注现实生活的习惯,有了这些,学生作文也就不愁文采和“源头活水”了。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高潮不断,掌声不断,结束时学生幽默地评价:试问本节多精彩,此处略去一万字。也许,来年的中考并不会考到“微博”这个话题,但有这么多精心的设计,哪位同学不爱上语文?有这么一群热爱语文,细心观察,善于表达的学生,害怕什么中考?
四、扎实上好作文指导课,保稳“半壁江山”。有人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过,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重视批改和评讲,忽视了作文指导。河师大附中的史亚楠的一堂作文指导课给我很多震撼。一张母亲在考场外守望孩子的图片是那节课的主要材料,史老师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写,分享,确定得分点,然后进行学法指导,最后鼓励学生再充实,给自己加分,反复几次,学生由开始的三十多字变成一百多字,内容丰富而生动。如果我们每次也能这样扎扎实实练好一个点,我们孩子的作文就不会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了。
感触颇多,收获颇多,需要改进的更多,但愿这些言语不只是付诸笔下,更是行动。借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激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几十几还“从头越”,惭愧?惭愧!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20xx年4月13日4月15日,我有幸参与“全国小学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有幸听取了一些名师、专家的经典课堂及精彩讲座,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现将我参加这一次观摩的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品德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副科,他是学生发展的必须要素,不过这也不是说一定要把品德课太强化,而需要老师们能给他一个正确的定位,把握品德课的特点,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让孩子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然后适应社会的过程。
其次,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孩子也是一个比一个聪明,一句话:今天的学生非常难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否则,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情况,将会让你措手不及。品德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为,一个好的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幸福,反之,一个不好的习惯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另外,我们要知道:我们在搞教育,我们应该知道教育的核心,那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其实,学生的健康人格非常重要,可以说有时候学生的交往能力比成绩更重要,因为,健康的人格可以让一个学生正常地发展,而成绩只能是文化水平的体现,它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再次,通过听了贾峰老师的《新科技,新生活》的教学,加上《凝注品德教学细节》的讲座,让我明白:品德教学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反映课程理念;教学细节能彰显文化内涵;还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并引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传播师者形象等等,所以,品德教学注重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教师要发挥品德教学的导向作用及反馈功能,利用教学评价来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使新课程不断完善,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重新建构,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5月8日--9日,我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8节示范课,聆听了2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名师和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蔡宏圣和朱玉如两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后中提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听了李小春老师的课和讲解后,更让我感到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李小春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代学习的问题。
后来,听了蔡宏圣老师和朱玉如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今天,有幸听到吉林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演讲,使我受益匪浅,也非常有利于我今后的工作。在学习中,我对学生教育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感受。
有一句话说的好:“是金子不管放到哪都会发亮。”。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以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去展开自己新的舞台!我认为,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人,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第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我的热情、真情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我觉得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以人为本。
第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
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哎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有会做的事,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有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不要笑我太平凡,也不要说我太清贫,我愿留给这个世界,一枚表绿的橄榄和一个难忘的回忆。老师们,我们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勇敢地向前航行吧!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读了张仁贤主编的“名师谈高效课堂”我的思绪万千。
让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拥有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才能切实组织、指导好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年轻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在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模式;
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学习。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与练如何结合等必须做出精当的安排。
三、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哲学上讲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同样,一种不合乎情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进步,最终影响一代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只能适合某一特定阶段,并不能成为永恒。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教改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认真地、用心地去实践并总结,才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课风格,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一种学生乐学,善学的氛围中,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课我觉得是一堂好课。单纯的知识讲授是不可取的。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站在英语学习的角度上来思考的。“方法”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有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最好的。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书中讲解了大量关于高效课堂的教学方针,以及用实例说明,高效课堂的教法,这让我们这些新教室受益匪浅,就连课堂常见的提问方式都很有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室天天从事着普通的教育工作,但也许就是这种普通也就成就了不普通的学生人生。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27号上午为我们做课的老师是来自深圳的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赵老师师从支玉恒、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他的课堂教学注重动态生成,,他驾驭课堂机智幽默,师生互动灵活多彩,给人形散而神不散的感受。赵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像听单田芳说评书,特别吸引人,他丰富的表情,精彩的语言,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如何上好公开课,要做好以下四点:一、环节简单一点,课件简明一点,教材简化一点,感情荡漾一点。具体来说,环节简单一点就是把环节控制在3——4个,不超过5个,切合实际,舍弃不合学生的无效环节,开头不必追求精彩完美,开头可以低调一点,慢慢上升,把好的放在后头。第二,课件制作简明一点,ppt最好,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要去麻烦别人。没有用课件的必要就不用。第三、教材简化一点,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这次呼市之行,时间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一路比较顺利,心情比较愉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从20xx年12月7日9日作为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的时间,这次能参加六枝培训,我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一个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并且自己获益匪浅,对这次培训也有了深刻地体会。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
罗鸣亮老师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仲广群老师和刘松老师他们的话语,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一个刚刚毕业走上教师这行的我来说,自己是完全想不到,也上不出如此完美的课程,学生愿意学,老师乐意教,边玩边学。学生兴趣也较浓厚。
当他们谈起他们自己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情况时,才发觉原来他们也如此过。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讲师,天生的教师,或者其他的。都是一步一步地才走出来的,靠点滴地积累,靠点滴地吸收,最终才能做好。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现在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是多向像他们一样的人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一个扎实的基础。学会把他们所传授的方法带到课堂,让自己的学生也乐于学习,而自己也教得轻松。不管试验结果如何,我都得继续,如果结果不乐观,我也不气馁,反省一下自己,回顾环节,审视一下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了,然后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然后继续实施下去。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己也这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那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也是令人向往的,只是这条路会很艰辛,但我会好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进一步地审视,然后总结出一个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听盘老师的报告,感触最深的有一句话:世间有两个事情不能等,一个是孝顺,另一个是行孝。盘老师用自己毕生的汗水在诠释着孝顺和行善这两个词,她向我们传递一种永不停歇,永不干涸的爱。在她的生命里长河里,我看到了善良,朴实,看到了对学生的爱,更是对祖国母亲的爱,无私伟大的爱!
在我的生命里,我还只经历过,或许还从未拥有过那么一汪清纯的泉水,但今天在我的内心中有了泉涌的向往,有了汇聚成溪流,汇聚成大河的向往,我知道点滴的雨点要成为溪水河流,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需要坚持的信念和爱的力量。但我不能因此而停下足下的脚步,不能缩回我那双想要伸出的双手。是的,今天,盘老师让我看到了在不远处,向我招手,让我前进的动力,我也终于第一次明白了行善的真谛。
我曾经也是困难家庭的孩子,也品尝过穷苦孩子的那份苦。当时,面对父母身体每况愈下,看到家里的一贫如洗,我在辍学的悬崖边缘徘徊。是我的老师,好心人将我从失学的悬崖边夺回,是他们挽起了我幸福的今天。是的,在我的生命里凝聚了太多太多的爱和期待,所以,我不能放纵,不能逐流,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那份爱,那份期待注入我的血液。
虽然现在的自己,还有太多的无知和懵懂,但我的生命还很长,我将会把余下的生命来做一个事,那就是行善。不管善大善小,我会将它们汇聚成一汪清泉,一条溪流,一条长河,汇入祖国母亲这个充满爱充满善良充满期待的怀抱,和千千万万行善同胞共同创建祖国更加幸福的明天。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20__年9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初中全体语文教师学习了“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网络培训”此次网络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从教材材特点的分析、专家讲座、名师成长引导、课堂教学观摩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与解答。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容易,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更难。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不会被这改革的浪潮所淹没。教师的自身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长远规划,着眼于自身的能力建设。下面我就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转变传统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培训,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加强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也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三、了解教材体系,组织驾驭课堂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两个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
二是:关注语文:抓住语文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语文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语文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乐学、爱学语文。
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语文方法,体现语文课的灵魂,使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本次网络培训,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相信我会越来越出色的!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这学期,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学习、实践我有很多感悟和体会,我们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苦恼,反思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风和不和实际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课堂肯定是一句空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高效课堂”,从语文教学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效课堂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做好学生的测评训练
测评训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课堂预习、展示效果的好坏,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测评训练,探索测评训练的方法,发挥测评训练的作用。
高效课堂中搞好测评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
测评题要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制定,不要漫无边际地加大难度。测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检验学生的达标方式。可以让学生作题,可以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注意学以致用这个原则。学生的应用程度的高低体现出我们这节课生成性的高低,而通过测评能给学生的反思提供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
2、测评要注重时效,适当拓展
课堂学习的测评要注重时效,我认为,对于学生认知知识的检测,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及时地、适时地进行检测。每节课最后的测评训练评必须当堂完成,不要拖到课外或是下一次课进行。因此教师要每节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测评练习时间,并要及时反馈测评训练情况,掌握学情,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测评的内容要做好适当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学生每个人的能力不等,发展不同,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一个视角,让他们去了解与之有关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做一些难度较深的题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内容我们教师要把握住难度,对学生分层要求,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应该尽量和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之前,曾在网上看过名师的一些论方,专著,案例教案,九月十九日和二十日能有幸进入课堂亲身体验,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其中支老师的《即兴作文》和吴琳老师的《生命生命》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他们那一瞬间展现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令人惊叹,当我听着几位名师讲课时,不由惊叹,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魅力,他能把学生带进无限的遐想,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贾志敏老师在教《谁动了松树的奶酪》这一课时,先给了学生几段话,其中与一句是 哈哈,小松鼠高兴地说:“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了。”老师读完后让学生凭借记忆读这几句话,其中一个读时,很调皮的把“哈哈”读成了“哈哈”,这是教师对他的语气进行了表扬,之后也学着他的语气读这句,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还有吴琳老师的《生命 生命》,从学生刚开始时的拘束没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后来的慷慨激昂,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不就是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出来的吗?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吴老师巧妙的发掘了课文的隐性情感因素。她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支玉恒老师的即兴作文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对台下老师出的每个题目进行逐一分析,让学生任意选择题目,然后简短介绍自己的材料,支老师进行总结、提示、分析。这对学生提笔没话写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帮助,让学生能够做到有话写,其次支老师在作文写完后任意挑选部分同学上来读作文,这个读不是简单的读,而是对学生读出的每个词、每句话、每段话都要停下来进行及时的修改或表扬,修改后的句子要学生重读,表扬的句子或段落说明表扬的原因,这不仅让读作文的本人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让听读的同学也学会更多的写作方法。
再听听盛新凤教师饱含深情诵读的古诗《如梦令》,她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写每一古诗时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再去诵读古诗,抒发感情,首先让学生“走近诗人”,再让学生“走进古诗”,让学生感受,体味个中美学。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带学生走遍了我国几千年的古代文明,仿佛使人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从前,体味了古诗的美。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来把握教材,让学生体会感情,最后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的推动应该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语文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在这几天里,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端坐在教室里,聆听着专家的讲座,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得到一次重大的洗礼,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学会文本的细读。
听了张人力校长的讲座,明白“后茶馆式”教学主张“学生先学”,还强调了学生先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而且还阐释了教师在“学生先学”之后应该怎么教。“后茶馆式”教学颠覆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我反思以前的教学,我经常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重点,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替代了他们的发言,我把属于他们的课堂抢了过来,使他们成为了旁观者。我现在明白了,教师只需要通过“引导暴露”“共同解疑”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
听了蔡少军教研员的对20xx版新课标的解读,知道教师必须带着真正的平等意识进行文本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听了郑桂华教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真正感受到自己平日的不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太大太不具体,知道以后在制定目标是要具体再具体点,集中再集中些。
刘飞耀教研员从汉语音韵与意蕴的关系入手教导我们该如何解读文本。他声情并茂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诵读的重要性。文本的解读原来还可以从汉语的音韵入手。
湖州市语文教研员邢夏良老师解读了中考命题的技术,并结合考试说明对湖州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作了全面分析。让我对中考命题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命题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有的放矢,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达成。
听了王建国老师的讲座明白了一位名教师的成长需要磨砺,需要努力进取。陈瑜华老师对名师课例的分析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学名师的理由,更知道要学习更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每位专家的讲座都是如此精彩,让我忘了烈日酷暑,忘了疲惫,只沉浸于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要往自己的脑袋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要能够让我的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自己的这桶水溢出来,渗到学生的杯子里。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前一个月复习文言文,进行到八年级的大篇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遇到一件小事。下课回办公室的路上,一个学生拦住了我的去路,说自己在做课外资料时遇到了问题。我低头看题,是关于“泉香而酒洌”的释义。孩子答的是:“泉水透着芳香而酒色清澈。”补课班老师在“芳香”和“清澈”上各打了一个叉。我不解,孩子告诉说:正确答案是“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并转述老师的解释,说这是文言中常用的词序颠倒法。
我立刻疑惑了。欧阳修明明是说“泉香而酒洌”,为什么偏要解释成“泉洌而酒香”?或者我们相信别一种说法,欧阳修原来写的不过是“泉清而酒洌”,是苏轼大笔一挥改成了“泉香而酒洌”。那么,苏轼为什么这样改,而我们既然接受这改动,认为它比“泉清而酒洌”、“泉洌而酒香”好,在解释的时候,为什么又认定“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才是对的呢?
认为“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为正确,理由大概是泉没有香味。然而泉真的不能有香吗?以科学思维的观点看,大概确是如此的。然而以文学思维的眼光,则泉有香味并不是什么特例。不但泉可以有香,花还能闹——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山、月也会冷——所谓“淮南皓月冷千山”,太阳也可听得声音——所谓“羲和敲日玻璃声”,声音也可有形而圆——所谓“呖呖莺歌溜的圆”。这就通感吧:感觉之间的混而相通,在一种感觉印象中交错着别一种感觉印象。通感的心理基础在于人的感觉本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在感觉的世界里,它们其实是一个浑然的整体,统摄于一个统一的、全体的人。因此,通感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经验,所以颜色有冷暖之分,声音也有明暗之别。
只是可能在文学中,通感的表现更精微、新奇、独特。只有在科学的、分析的态度中,人的各种感觉才分裂为彼此隔绝、互不相关的领地。正是因为科学的“分而治之”的态度,破坏、瓦解了人之为人的统一感,把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人分析为许多彼此隔绝、排斥、分裂的人的碎片。
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解放、重整、醒觉,重新恢复人之为人的统一感。欧阳修所说的“酿泉人”,地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地方,那么野芳的幽香不就是泉水的幽香吗?怎么能说泉无香?“酿泉为酒”,酒既有香,泉又怎可无香?这是感觉的、感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全体、整体的思维方式,也是文学的思维方式。
《醉翁亭记》是抒情的文学,不是科学的说明。所以,我们读它,首先以感觉、感性的方法领悟它、感受它、喜爱它,而不应该仅仅以科学的、逻辑的方法说明它、分析它、解剖它。
我在语文路上走的时间并不长,拿不准是否真的有文言翻译中的“词序颠倒法”,如果真有,我浅白的以为语法的这种设置在这里是不适用的。事实上,如果真要从语法上为之解,能不能说“泉香而酒洌”也应该是互文——“泉香而酒洌”者,泉又清又香,酒也又清又香也——所以,仍然不能回避泉是不是香的问题。
教语文第八年,我才开始尝试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思考和整理这些错位的问题,可能确实比其他许多老师晚了许多也浅了许多,但我也确实略略想了如下问题:
1、语文课缺少魅力,效果不佳是初高中孩子,尤其是毕业班的孩子的共识,视语文为一门尴尬的学科,是为了什么?
2、语文课,理应有人文教育乃至伦理教育的功能,但是这里的人文功能、伦理功能是不是都应该作最广泛意义的理解?我以为,语文课的人文性,其着眼点在通过开发学生的感受力,特别是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养成正确的趣味,从而激发出学生身上美好的人性。
3、科学思维在语文课堂上的大行其道,是不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文学趣味的普遍堕落?每年到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中国人总少不了抱怨一回,疑心人家歧视我们。然而,回头检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语文思维的缺失,是不是让我们错过了许多文学感悟力很好的孩子?
前些年,许多语文人在一起研究“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歌名是不是正确,我们的语文课堂,某种程度来说,一直在延续这个问题的讲解。我还是希望,自己作为老师,能够在语文课堂为学生保留那美好的一刻,那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充溢着丰盈而统一的感受力的一刻,哪怕它短暂、哪怕它转瞬即逝——因为,除了在语文课堂,这样的一刻已经毫无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