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汇编八篇)正文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汇编八篇)》

时间: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精选8篇)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1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国的近代是属于红色的,而这红由浅而深。

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来香港与13省的革命代表开商讨武装起义的大计,组织一场全国性反清不能运动。清政府派暗杀部队刺杀先生,社会小人物组成的仁人义士浴血奋斗,竭尽一己之能保护孙先生,由此腥风血雨染红了1920__年的10月天。(实际是8月)

“先生我们会等到这一天吗?这一天何时到来。”“你们会看到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坚定的目光仿佛还未叙述完自己对革命的信心,身体却应枪声倒下,鲜血晕开了微红的十月。《十月围城》将那段深埋的历史呈现在我的眼前,触人心魂。

重光。孙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李玉堂坚定地说:“我儿子只能是个商人。”李玉堂明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人生,只有命运,他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取重光的那怕一点所谓的人生。他说自己只出钱不出力,但当他为革命党捐第一分钱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革命党人了。其实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着重光,而重光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父亲失措的神情,说:“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那力量仿佛是他十七年积蓄下的,无可抗拒。怀表“哐当”一声掉落在了冰凉的石板上,如同炙热的理想突兀却有必然地撞在了现实冷酷的身躯上。最终,重光躺在父亲的怀里身体渐渐冰冷,李玉堂只能在这次行动成功的喜悦中痛苦。

“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来就是在等着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岁年轻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过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张单薄的卡片上,满载着阿四羞涩的幸福。而,今天,谁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中本来就很难承受这样的爱情,但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处温暖。阿四和阿纯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诺言,仅有的是他们的纯真和质朴,他们是冰冷中温暖的存在,也都因为身处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过早地夭折了。如果说阿四对阿纯的爱是寄居在心灵深处那么他对重光少爷的爱则是蛰伏在表面的。有人说阿四是奴性的,无我的,但这早已在他抱住阎孝国的腿不放的时候被全盘否定了,他无私的爱,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为亮丽的一抹。他不是那个时代奴隶的缩——仿佛看到他穿着脏兮兮白卦子,破旧的布鞋,傻傻的笑着拉着黄包车奔跑着,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2

《十月围城》这个电影,群星荟萃。影片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但是我觉得这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影片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国人士通过他们最最朴实的行为所表现爱国精神的情节,

影片中描写的是在清朝末年,政府比较弱势和胆小,外强入侵,导致民不聊生,一批爱国之士希望能够推翻封建落后的制度,建立明主的法度而发起的一场改革。

在影片中,孙先生将于1920__年10月15号抵达香港,和来着中国各地的革命人士召开一次秘密会议。这次的会议的目的是要将全国各地的革命人士聚集在一起,将全国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而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等这些社会上最普通的人自愿的参加保护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这次的影片跟以往的影片有所不同,并没有刻意的去描述伟大的人物,而是以看似最简单最朴实的方法去描写普通的人。

整部戏以“家国情怀”做文章,最好的篇幅都在孙文到港的前三天,一方是清廷鹰犬磨刀霍霍,一方是革命党人紧张应对,各路人马交替登场,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可谓剧力万钧,为随后的“六十分钟”连场恶战做足铺垫。在这过程中大家都“舍生取义”,演的丝丝入扣,极具层次感。其中的十位壮士让人感慨,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鼓掌。

李玉堂商人;李玉堂之子李重光(接受过西方教育,三民主义);李玉堂之友陈少白,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王复明,少林寺和尚,流落以炸臭豆腐串为生;沈重阳,赌徒,李玉堂小妾之前夫。阿四李玉堂车夫,对主人忠心耿耿;刘郁白,为情所困,爱错了人,由堂堂公子哥沦落为乞丐,李玉堂友人;等。

这些人只是最朴实的普通人,他们跟政治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却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的印象中,臭豆腐在被人连捅几十刀后,仍然站起来,拼尽自己的最后一口气,保护阿四他们前进。方红与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岁的孩子,本在父亲保护之下一边怄气一边天真地生活着,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达的事情时,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他们是让人敬佩的。刘郁白最后的打斗场面衣衫飘然,别有一番美感。

这部戏提及了各种感情,阿四与阿纯的纯真的爱情,还有沈太太与沈重阳有恩有爱的压抑过往,刘郁白对父亲的女人的苦恋不得,李玉堂对陈少白的友情,对爱子的保护心切,陈少白宁舍“人生而平等”论也不舍李重光送死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软肋,在情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做出了最艰难的选择。编剧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数展现,淋漓尽致。

这影片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革命的期待,对明主的向往。为了国家的大义,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3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时,清政府羸弱,外墙侵略,民不聊生的国情。在水生火热中,国父孙中山先生率领着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以时间为线索,拍摄了孙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达港之日发生的刻骨铭心的事件。

影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伪走向共和到死不顾,引颈就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老板、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舅父孙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兄弟,为了爱情,为了救赎,但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无法简简单单用言语来表达的。电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儿女情在导演的拍摄下勾勒出一个个侠骨柔情的热血男儿。一向演正派的胡军,此次在电影中十足的演了一个大恶人。这个暴躁但忠烈的清军官阎孝国被胡军演活了。那份报效朝廷的愚忠、顽固和病态都融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可谓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个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与历史潮流作对的人,必将为自己的愚昧行为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十月围城》的商业性也暴露无疑。作为一部爱国片,它的明星阵容巨大,青春偶像李宇春也加盟其中,虽然演员阵容仍敌不上《建国大业》,但它的商业性仍带给它无限的商机。

华丽的武打动作,在熟悉甄子丹的影迷为之尖叫。每一场打斗戏都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不愧为武打之星,影片画面感冲击力强,有一贯香港片的影子。但它所特有的爱国情感,又是先前的香港片所没有的,也是无法比拟的。

影片中,我喜欢那个李重光。他和我们一样是学生。差不多的年纪却有如此伟大的目标。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不贪恋富贵之家,他目光炯炯地宣扬革命,他坚定着革命的理想,但也惧怕死亡的真实。他说:“我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他用鲜血染红了最后一秒。

同样的年纪的我们,在那个年代里会怎样选择。我们是做亡国奴,还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去推动革命的进程。或许我们彷徨,我们无助,但我们能否像李重光一样,为哦了新中国的明天,而挺身而出。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我们可知道,在胜利之前,有多少烈士牺牲了。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去换来新的世界。他们肩上所扛着的是民族的责任,他们看到的是希望和曙光。

我们身处在和平的年代里,或许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报效祖国,但是我们仍要有一颗奉献的心,有一颗爱国的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现代的中国史发展的中国,我们国家正需要一批又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更是要努力学习知识。

没有鲜血,没有战争,我们要用知识的力量去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她繁荣而昌盛!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4

十月围城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护,牺牲了性命换来了起义的成功,换来了革命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本可以不参与其中,可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犯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存活了,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令他痛苦吧。不仅他一个,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实,想想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革命的过程是残酷的,欲求文明的过程是痛苦的,这影片的深刻意义不在于打斗有多精彩,演员有多大牌,其本意是为了向那些默默无名为了革命奉献的革命者致敬,也让我们这种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努力和牺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有着这些人的无私的努力和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未来,他们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大壮举,我们不管之后的袁世凯窃国,不管革命没有反帝的不彻底,起码他们现在的努力是个好的开头,暂时挽救了中国,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是没有白费的,想想若我处于当时动荡局势,会不会挺身救国呢,会不会有他们的勇气呢,他们可能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摊贩,戏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的卑微和伟大相同!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时也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5

十月围城是于20__年上映的一部爱国影片。主要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人,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领袖孙中山的故事。

这部电影上映时我就与家人去影院看过,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在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这部令人感动并且振奋的爱国影片。

为了拯救被欺压的中国,各行各业的勇士们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很多电影不同,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镜头画面,这部影片刻画了那个时代有血有肉敢于献身的平凡百姓。他们对善恶的区分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他们身上有各自的脾气秉性,也有让人厌恶的地方,但他们却体现了中国人的道义。他们中有戏班,有赌徒有乞丐车夫,为了保护一个素未谋面的领袖而一个个倒下。使人热血振奋,看到了中国人为了正义为了拯救中国而勇于献身。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镜头画面,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更要居安思危,铭记我们的历史。

要崇敬更要感激那些为我们美好今天所付出的,不论是伟大的领袖还是普普通通的将士百姓们。勿忘国耻。作为现代的青年,思想要向党组织不断靠拢,要有青年人应该有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国家让我们有了发言权有了自豪感,我们更要让国家更加强大,不辜负为祖国建设所牺牲的英雄烈士们,更不能辜负了国家对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期望。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6

十月围城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护,牺牲了性命换来了起义的成功,换来了革命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本可以不参与其中,可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犯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存活了,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令他痛苦吧。不仅他一个,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实,想想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不仅如此,谢霆锋饰演的阿四,李宇春饰演的戏班遗孤,还有那个大个子,都为了拖延时间,最终被害,阿四可能根本不知道救孙中山先生的意义有多重大,可他为了报答老板的恩,救少爷的命,他奄奄一息时仍不放手,直到被胡军饰演的清朝走狗扭断脖子,他第二天就可以和心爱的照相馆馆主的女儿结婚了,可他去等不到那天了。而周韵饰演的馆主的女儿,恰似阴霾天空中的一丝阳光,她甜甜地微笑象征了希望,她是识字有文化的,可能她已经了解了行动的危险性,可她并没有为了一己私欲而阻止阿四,而是对他微微一笑,给他鼓励。曾志伟饰演的警司也在暗中帮助他们。队伍也由一开始的庞大逐渐缩小,很多人都被害。但陈少白说了一句:“革命就是需要牺牲的。”看着一个个的伙伴倒地,没人心中好受得,但为了完成使命,幸存的人们必须咬紧牙关的抵抗下去。

革命的过程是残酷的,欲求文明的过程是痛苦的,这影片的深刻意义不在于打斗有多精彩,演员有多大牌,其本意是为了向那些默默无名为了革命奉献的革命者致敬,也让我们这种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努力和牺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有着这些人的无私的努力和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未来,他们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大壮举,我们不管之后的袁世凯窃国,不管革命没有反帝的不彻底,起码他们现在的努力是个好的开头,暂时挽救了中国,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是没有白费的,想想若我处于当时动荡局势,会不会挺身救国呢,会不会有他们的勇气呢,他们可能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摊贩,戏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的卑微和伟大相同!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时也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7

今天观看了《十月围城》,电影讲述了1920__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电影看,本人其实亦是电影俗人,一般情况下,先选择由群星大腕加盟的影片,于是,我无意遇到十月围城这部由众内陆、港台明星加盟演出的佳作,看后,感慨颇多,特向党组织汇报。

谈电影,首先要从剧情上着手,本剧前七十分钟都是文戏,其中大部分时间,用在刻画他们参与保卫孙中山的动机上:有的嗜赌成性,只要有钱什么都肯做;有的耽于儿女私情,沦为***烟鬼;其余几位虽无恶癖,然而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而由于各自的原因,他们均心甘情愿的加入了这场“二十四小时八壮士对抗五百杀手”的惨烈战争。而从全剧来看,它的高潮无疑是在它六十分钟的武戏部分。片中的奇人异士个个身怀绝技,每一场打斗都设计得各有特色。孙文初登岸的那一场最有奇趣,影片安排以一人坠楼为先声,清廷刺客动用弓弩、洋枪和炸药狙击孙文,而义士们则将人力车改装成“装甲车”,以米包掩护,以西瓜、花盆等武器还击,巴特尔用大掼篮的手法拔掉沿街二楼的一个个岗哨。可谓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而当一个个义士因寡不敌众而相继抛头颅洒热血之时,更是撼动人心。

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却不仅仅是它的感人剧情,更在于此部影片透射出的一丝不苟打造精品的诚意。首先在我们观看电影时,当八位烈士相继死去之时,屏幕上均会显示此角色的真实背景资料,这在众多华语影片中实为不多见。其次,我通过上网了解到,此影片在美工、服装以及道具等细节方面都有上佳表现。此外,据说,占地五个足球场之大的旧香港街区全是实景搭成,导演陈德森从各地搜罗了1000多张旧照片,才复原了上个世纪初的香港市容,其中的一桌一椅,摊贩店铺都真实可信,加上电脑特技做出的全景,为全片营造出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历史氛围。

总之,这部“二十四小时八壮士对抗五百杀手”的影片无论从剧情还是拍摄细节都可谓一流,让我在激烈澎湃的爱国情海中畅游的同时,又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电影事业在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汇报完毕,望党组织给予批评与指正。

影片十月围城的心得感想 篇8

“为了明天的事,值吗?”电影里黎明问了这么个问题,可是王学圻没有回答。这部电影的制作本意应该回答“值”吧?不过高调归高调,若要看行动,我看答案未必。

无巧不成观后感,就在该片上映的时候,哥本哈根那儿正有一群人在讨论“为明天的事值不值”这个问题。在那个会议上,咱中国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不值。”

说来好笑,192个国家(这回怎么没有“和地区”三个字?)代表聚在一起,本来是讨论“为明天的事”。可中国代表非要纠缠着“昨天的事”。当然理由也冠冕堂皇得很:明天要不要共图发展?你先把昨天欠我的钱还清了再讨论。这就像一艘大船正在漏水,眼看就要沉入海底,船上所有人都要肩并肩合力排水才可以渡过难关,其中却有一个人说:“你先把昨天的钱还给我,不然我再拆一块木板当柴烧。”

这就是中国人在“明天的事”上的答案!就好像192个演员共演一部戏,中国这位演员演了一回小丑。

看过了联合国,再来看看国内:20__年以“警民冲突年”为别名永远被记下来了,刚刚过去的20__年则是“野蛮拆迁”年。中国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肮脏一气,制造了自焚、制造了上吊,也制造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你去问问政府官员和房产商们,社会矛盾和拆房盖楼哪个是“今天的事”、哪个是“明天的事”,再问问他们:“为了明天的事,值吗?”

尽管野蛮拆迁造成激烈的社会矛盾,可是野蛮的脚步却依然没有减缓。有没有人想过是谁在纵容这帮无耻之徒?其实是那些今天还没有轮到被拆的百姓!中国人有着特有的冷漠,当别人痛苦时最多冷冷地看一眼,就像看到路边蜷缩的乞丐一样。人心不齐、人情冷漠,于是被拆迁就成为“少数人”,为合法权益而抗争的就是“极少数人”。那些看别人的热闹回家当下酒菜的人们,你有没有想过?明天相同的命运会降到你的头上?你将会成为新的一批“极小数人”?

当然了,人并不都能看到“明天”。就像《十月围城》里讲的一样,同样是保护孙中山,有的人是因为李玉堂给了他尊严并帮他赎回了传家之宝、有的人是为了报杀父之仇、还有的人只是为了让主子开心……之于四万万同胞的“明天”,只有陈少白和几个学生懂得。

从故事到今天整整100年过去了,这100年来,其实中国没有变。不同的是原来只有四万万同胞在受苦,现在有十四万万了。当年中国被腐朽不堪的清庭奴役,现在奴役着我们的政府同样腐朽不堪,还更加野蛮与专致。当年还有极少数人愿意“用这代人的牺牲换重光那代人的幸福”,现在连这极少数都没有了。

其实电影里的反派人物阎孝国也说了一句值得思考的话:“见血就晕是吧?瞧你那点胆量,你若成功,国家必亡。”这句台词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没有消散。是的,知道旧秩序必死的人未必有推番(错别字防过滤)它的能力、能够推番旧秩序的人未必有建立新秩序的能力、能够建立一个秩序的人未必有经营下去的能力。在这方面,美国有个成功的经验:我打江山,打完了你们去治理。可惜的是,在中国我们听到的是另一个声音:“_打下的江山,_不坐谁坐?”

这就是中国的逻辑,这么狗屁不通的逻辑可以大声向十几亿人说,一点都不用觉得芒刺在背。我又想起电影里的一场戏:警察砸《中国日报》社的时候,李玉堂说:“机器坏了,刻蜡板、手写也要印报纸。”这句台词就像炸雷一样炸着我脑袋嗡嗡作响:原来经过这100年,今天的中国社会还不如晚清。100年前的晚清还可以印报纸,最多就是机器被砸而已。

电影里的孙中山说:“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可惜的是,在孙中山生后,革命被一群抛弃三民主义的人窃取,中国人民经历了文明之痛苦,却没有迎来文明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