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3篇正文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3篇》

时间: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小学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爱跳爱唱本是他们的天性。然而,曾几何时,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却不喜欢上学校里的音乐课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听几位背书包的小学生在讨论音乐课。其中一位男孩子说道:“我很喜欢音乐,可是我我不喜欢上音乐课!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真是太腻味!”旁边的几个孩子都点头附和。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子不满的说:“就是,老师总是按着一套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叫人活跃不起来,没有一点乐趣,真没意思!”这时,一个矮个子同学也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疼。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认不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要求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作为一名小学音 乐老师,聆听到孩子们如此的心声,我的心中泛起阵阵酸楚和枯涩。看来,老一辈音乐工作者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了。学生们对这种传统式的音乐教学,尤其是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探索一条新的音乐教学之路已迫在眉睫!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急需改进!

新课改已经实验了好几年了,在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我看到了希望。本次课程改革站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改变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在新课程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我感觉受益最大、感触最深的是一下三种:

一、主动吸收式

十九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的蒙特梭利教学法,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一个确切结论:“所有儿童天生具有吸收文化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任何知识技能的习得、音乐风格的掌握、文化内涵的理解,都离不开学生的吸收。过去,我们只是把学生当做存储只是的容器,不停的把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没有站在学生这一吸收者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吸收的环境、方法和条件。因此,吸收的效果很差。事实证明:学生会唱的多数歌曲都不是学校的老师教的,而是在其他场所靠自然吸收所得的。难怪许多学生不爱唱老师教的歌,学了半天还是不会唱,倒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吸收”来的或同伴们相互“交流”雪莱的歌,记忆深刻,唱着过“隐”。以前我所教的四年级(3)班有一个叫王雪的女孩子,平时胆子很小,上课从不积极学唱,我也一直对她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这样的学生不会在唱歌方面有什么造诣的。可是,在期末的一次歌咏比赛中,她演唱了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歌,得到了第一名,我在为她的表现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在思索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教的歌她就唱不好呢?现在我明白了,原因就在于我没有给她提供“吸收“的环境、条件和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做到:重导轻演,即教师担当导演的工作,而不是像演员一样,独立站在讲台上“演课”;重艺轻技,即重视教学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淡化学习的技能;重情轻理,即重视教学的情感态度,少一些理论讲解,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来说,大量的感性积累比理性的讲解重要的多,特别是作为感知的音乐艺术;重趣轻习,即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佳的动力,不要因为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发现探索式

发现探索式是针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而构成的。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结果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从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出发,为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着想,逐渐形成的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独特个性的音乐学习方式。它将被动的集体灌输改变为主动的个体探索;将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参与;将学生与知识的间接关系改变为直接关系;将教师引起外在兴趣改变为自发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四年级歌曲《快乐的节日》时,为了让学生唱准节拍,我在歌曲中有顿音记号和休止符的地方设计让学生在鼓点上拍手,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准确地拍击,我想起学生对打击乐器十分有兴趣,不如在这些鼓点上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代替单纯的拍手。于是我要求同学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打击乐器——“响板”。孩子们回家后,积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理解、条件和能力,每人动手制作了一个材料不同、形状各异、音响独特的响板。有的把妈妈化妆用的旧粉盒加工成响板;有的拿核桃当原材料;有的用两个小瓶盖就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小木块或小竹板代替。上课时,每人带来一个自制的响板,相互交流制作经验和过程,相互评价响板的质量与音色,相互合作创编节奏,并用自制的“乐器”为音乐配伴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用说,《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的节奏也全都卡准了!所以,如果呢给学生以发现探究的条件,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他们就能回报呢一份震惊、一份惊喜。

三、 讨论交互式

俗话说:“一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现代人脑只开发利用了10%——20%,大量神经细胞即神经元都处于空位,从未被开发利用。当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时,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相互关系民主融洽,表达方式无拘无束,有益于激活更多的大脑神经元,将大脑中某些沉睡的神经元吸收并具结在一起,使思维系数大大增加,并产生空前的飞跃。讨论迸发出来的火花往往出乎意料,是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现代学生发展促进者。

当然,新课改还处在实验阶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以无限的激情,敢作敢为,善于反思,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就能借新课改的东风,让学生鼓起艺术追求的风帆,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我们一定能迎来艺术教育的又一个春天,让生活更加美好!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刚走上教学讲台,教育部正进行着音乐教学改革,同时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

经过作者的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例如: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本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于是,我也随着这个理念,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认为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避而不谈音乐技能,有时,也只是让学生随钢琴用闭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学生大声唱歌。然而,当教育局组织上公开课、开展教学班合唱比赛时,我的学生由于没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却无法表现,学生的审美就更不用说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又回过头,再次捧起《音乐课程标准》,才发现,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有局限的,甚至根本是错误的。

我想: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还是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可是,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呢?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需要应运而生,把新的教育理念有机地消化融汇到教材的实践与应用的各个环节,且实实在在的.应用交代,是那么的重要。在当今,四、五、六年级的过渡性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的引领下,开始根据教材进行调整、增减、改编或自编新教材。在其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我采取的方法有:

方法一、研究音乐作品

多唱、多听、研究音乐作品中重点表现的创作手法,音乐语言,以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如:我们三年级的音乐教材《天天好心情》

方法二、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要可实施,可检测。

方法三、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内容

★每个教学板块的学习内容有实效(环节目标明确)

★每个教学板块之间要安排合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方法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要直接有效,注重趣味性,形象性,活动性。

★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注重音乐性,要用音乐使学生感动,而不是音乐以外的方式。

教学设计要有充分的预设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根据下,我采用以上方法,创编了教材《阳光总在风雨下》,该教材我从当代小学生都是两代人的掌上之宝,意志较薄弱等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编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坚强意志和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音乐教材。

这课以自强不息,命运抗争为情境主题。通过听赏和跟唱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蜗牛》、及了解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坚强。接着欣赏贝多芬《命运》的第一乐章,激发学生感受与命运抗争的情感,最后学唱《水手》,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感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情感。

在编教材的过程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深知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来整合教学教材内容;每一个教材应有明确的环节目标等。

可教材的编定需要在实践的教学中去完善,于是,我上了多次研究课,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评价和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环节目标明确

★语言也要精确、到位。

★情感层次要明显

★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形式应多样化等等。

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