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汇总34篇)》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4篇)
内容导航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4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6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7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8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9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9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0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1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2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3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4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5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6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7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8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9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0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1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2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3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4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
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就在5月22日1:07时,袁隆平爷爷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袁隆平爷爷已经91岁了,他获得称号,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曾说过,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许多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籽粒像花生那么大,这虽然是只是一个梦,可袁隆平爷爷却把这个看成了现实,把梦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
袁隆平爷爷一生研究杂交水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前的人们有许多人,因为吃不饱而饿死,可正是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发明出了杂交水稻,就活了几亿人民,大家都十分感激他。
袁隆平爷爷虽然只是一个大官,可他一生勤俭节约,他理发总是到一家小店花个三五块钱,不像那些富人十分奢侈,不懂得勤俭。
就在袁隆平爷爷火化的那一天,全长沙市没有一家开灯,为的就是悼念袁隆平爷爷,没有袁隆平爷爷我们就不会有粮食吃。
袁隆平爷爷不仅是中国的功臣,也是全世界的功臣,就连联合国都在悼念他。我们要致敬袁隆平爷爷,他一心向国为国做贡献的伟大精神,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说到袁隆平爷爷,他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在5月22日,下午1点07分的时候,她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全家在为他唱国歌,所以她是微笑着去世的。
在1960年的时候,食物匮乏,造成了饥荒,那时的人们饿着肚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袁隆平爷爷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种植出了上千斤的水稻为祖国14亿人提供了粮食,所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现在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像以前那样缺乏粮食,但还是有的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粮食,坚决不浪费。
袁隆平的精神和效仿是指导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就要奔着往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爷爷报效祖国的精神。
现在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们要把它的英雄事迹铭记于心中,并把这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后代永远记住袁隆平爷爷,一个让中国,不再闹饥荒的英雄。
向袁隆平爷爷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__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本来我们是不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看完了视频我们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是一个91岁接近100岁的老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爷爷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为了让大家吃饱饭,他立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研究高产量的水稻,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他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杂交水稻。他研究水稻一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便更加努力了。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1个梦想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的意思是他想让稻谷长得更高,可以在下面乘凉。第2个梦想是杂交水稻可以覆盖全球梦,他想要自己发明的杂交水稻种于全球各地,让人民不再受饿。
虽然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但他这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留了下来。我们要向他学习,好好读书,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做贡献,像袁隆平爷爷一样成为家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记得以前上学时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时候始终不太明白这是怎样一种境界,觉得好像除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母亲就没有其他人适合用这句诗来形容。等到去年在网络平台上看到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之后方才明白这句诗所表达的境界。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0__年因网络平台的传播和媒体的报道,张桂梅的事迹才广为人知。张桂梅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__年在她的倡导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她身边的学生和孩子们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她想要终止这样的悲剧,她想要为大山里的女孩撑起一片天空。为了建起这所学校,她曾四处筹款。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学校,为了不让每一个女孩失学,她一次次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工作,她走遍了丽江边远山区的每一个村子;
为了让学生们考出好成绩,她每天早上5点起、凌晨1点多才躺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切费用全免。她将自己挣得每一分钱都投到了这些孩子身上,甚至提前预支了自己的丧葬费。在这整整12年的时间里,在她的帮助下1800多个贫困女孩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学校门。然而,命运似乎从来没有眷顾过她。多年的劳苦奔波使张桂梅积劳成疾,身患20多种疾病,这些病痛一直折磨着她,她却不想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治病上。她说她也想过有自己的生活,只是有一天,干着干着就把时间忘了,把自己的生活忘了。她说,当她走进大山,走进这些孩子当中的时候实质上象征着她也走进了贫穷,当时的她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就想着干一两年,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拔不出来了。她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把那些孤儿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家,把教育当成终身的事业,她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体面与尊严,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奉献着,燃烧着自己。
或许有人觉得张桂梅太过严厉与苛刻,但其实她比谁都更清楚更明白,读书对于贫困山区的女孩意味着什么,她又比谁都更心疼孩子们,1800多个大山女孩们背后是1800多个家庭,这可能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真实写照吧。这样的奇迹背后,却是张桂梅和所有的女高的老师们,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怨无悔、甚至不顾生死的付出。她很伟大,她的故事,让我们许多人为之感动,我们感动于她的坚守与执着、奉献与倔强。
我就在想大山里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着她?到底是什么让她如此执着?是什么让她有用不完的力量和勇气?是什么支持着她不放弃一路向前,一步都不肯后退的燃烧着自己?她说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记得入党誓词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誓词。她用自己高尚的精神品质,顽强的意志履行着她的誓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引者我们。她以及和她一样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倔强而又坚定的告诉我们,原来这世间还有一些人肯舍命燃灯,为那些身陷泥泞,苦苦挣扎的人照亮前进的方向。她就像一朵花儿,美丽芬芳。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段话,用在张桂梅身上恰到好处: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她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我们要学习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让人欣慰的是,因为张桂梅事迹的感召,许多年轻人纷纷汇聚,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一起传递她的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三寸粉笔系深山,烛光千里耀云岭。她是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名,用自己的人生给别人改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令人难忘。为了坚守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从17岁花季少女到64岁花甲之年,在坚守与奉献中为教育扶贫事业鞠躬尽瘁。40多年来,张桂梅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
坚守初心,铸就精彩人生。改变大山里女孩的命运,这是张桂梅决定办学的初心。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偏远地区女孩的读书梦,给她们搭建了受教育的平台,托起她们的梦想。改变她们命运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手持小喇叭逐间宿舍喊学生起床,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直到熄灯睡觉,张桂梅的小喇叭一直回响在女高校园。这就是劳动者张桂梅的每一天。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立德树人,奋进担当的执着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去深入每个学生内心去教育,怀着一颗大爱的心才是根本,心里装着孩子,内心善良坚强,信仰坚定。“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育的灯盏始终散发着永恒的光,相信明珠的教师们定会用坚如磬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明珠教育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至于这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伟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评论说他的身价只有1000亿元,但他的月收入,连工资补贴都只有几千元。按照他的贡献,他应该有更多的钱,但是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笑吟吟地说:“钱对于生活和生产很重要,但是钱的方式一定要对。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等于没钱。但是有了钱,第一,不要铺张浪费,第二,不要吝啬,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所以,我穿衣简洁大方是一个原则。你穿得这么好干什么?很闪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简单、直白、深刻、发人深省。有人评价他:“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他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学习,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忧国忧民,利国利民,……”袁隆平院士作为一名科学家,不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贵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风格为我们的知识分子在教育战线上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作为一个在环保战线上战斗的知识分子,我由衷地赞美袁隆平院士,我认为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不仅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增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壮志,还要让每个人都学习和发扬他的做人态度和奉献精神。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我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我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那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样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我做的实验都告诉了教师,并向教师请教。教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最终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在5月22号因病去世,我发自内心地向您表示一声感谢,感谢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袁隆平爷爷小的时候叫“二毛”,他自从上幼儿园起,就对故乡的黄土地很好奇,有次春游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又大又红的樱桃,还有在那个年代极其稀有的西红柿,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于是他对土地有更多的感情,长大后,他在重庆农业大学上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教师,带着学生研究水稻,他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找到一颗自然杂交水稻种子,袁爷爷心想:自然里能有杂交水稻,为什么不能人工种植呢?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袁爷爷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人工杂交水稻,解决了我们国家13亿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让中国人民能吃饱饭,这是无人能比的贡献,因为只有大家不饿肚子,才有力气让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从小养成认真学习钻研的习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虽然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鼓励我们向前进,完成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为了进一步发扬王红旭同志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精神。学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了向王红旭同志学习活动。
20__年6月1日,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面对两名儿童(一人五岁,一人六岁)意外落水,重庆育才小学王红旭老师丢下自己3岁的孩子,奋不顾身跳进长江进行施救。很快水里的异常也引起路边群众的汪意,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帮忙救人。大家通过手牵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协助王红旭老师把两名儿童从水中救起,经检查,两名儿童生命都没有大碍,可是王红旭老师因为救起1名女童并将其递给共同施救的同伴,转身继续营救另1名被冲入江中的男童过程中,回游途中体力严重不支,瞬间被卷入江中,不幸罹难,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
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均为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喜爱。20__年以来带领校田径队取得优异成绩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好评。王红旭老师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通过对王红旭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被王红旭老师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着。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壮举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要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将王洪旭老师留给世间的“爱”谨记心间,将这份“爱”传承,并用这份“爱”温暖我教育的每一位学子,王洪旭老师虽然随着冰冷的江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爱的火焰将永远不灭,照亮教育系统每一位老师前行的路,引导中华大地每一位莘莘学子不断前行。我亦将立足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事业。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以实际行动,心怀大我,无私奉献,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老师。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岁月不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些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几分精气神不够提振、春困秋乏的现象,表现为对日常工作的“撞钟”思维,表现为写稿上的“吃老本”心态。午休时间,学习《典故后面有故事》第九集:这位“90后”让世界1/5的人吃上饱饭,颇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之感,一时间,睡意全无,思之良久,竟汗流浃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向往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梦,不可甘于平庸。伟大时代由伟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这世界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坚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奋斗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来自于数十年间,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梦,这梦想背后,是但求百姓食无忧的父母之心,是世间再无饿殍人的凌云之志,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子之心。为此,他不断攀登科技兴农新高峰,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历史高度。20__年11月2日,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适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质的新型水稻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稳稳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梦人生令人钦敬,令人击节赞叹。
不敢比就没有进步,对照先进,学然后知不足,知耻近乎勇,善莫大焉。梦想,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关于梦想,从一个90岁的大科学家口中道来,更加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时可以修庙”的伟绩比起来,或许,作为普通党员的我,似萤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计。但90岁的袁隆平依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依然醉心于提升杂交水稻产量,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这份一生一事、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张力、韧力,宏大的决心、毅力,着实令人心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岂可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岂可因为一时的遭际就一蹶不振,岂可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止步不前?党员干部当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进益——青春岂可无梦,人生岂可不追梦!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20__年5月22日下午一点零七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了,享年九十一岁。
当我和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甚至还以为是个谣言,后来,才知道这居然是真的。在一瞬间,我的心中仿佛是灌满了铅,变得无比沉重,因为他可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啊!是他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解决了整个中国所急的粮食困境,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永垂不朽的伟人!
我平时最爱吃的主食就是大米饭,而这大米的绝大部分,不就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吗?他曾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他则用自己毕生精力,去实现了这一句话。现如今,全球的百分之五十的水稻,已经中上了他的杂交水稻,这些水稻,喂饱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他毕生只做好了这一件事——杂交水稻,而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被世界铭记!
愿您一路走好,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霍金走了,可我不懂时空;
金庸走了,可我不懂武侠;
可是再笨的人,也是知道要吃饭的。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滕启刚的生命定格在57岁,他用一生的光阴坚守公正与担当,辛苦了自己,芬芳了别人。那么多的曾经来不及回忆,那么多的故事来不及续写,时光且住,不言离别。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积跬步至千里,以最稳定、最持久、最满格的'正气风采全力以赴,担当起更大的责任;用严谨理性又不失温暖良善的执业情怀在法庭的“方寸间”办好群众认为的“天大事”;凭卓越超群、谦逊执着、清正廉洁的职业涵养谱写一曲共产党员争做时代先锋的颂歌!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积极响应关于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深入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全体检察人员弘扬英雄精神,营造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4月19日,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会议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芮彬主持。
会上,何芮彬检察长传达学习了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会议指出,滕启刚同志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部分参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围绕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要求,要把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持续巩固拓展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的'生动教材,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动力,对标先进找差距,汲取力量创佳绩。始终保持赤胆忠心,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公平正义,做到作风过硬,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在防疫、办案两不误中彰显平城检察担当。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同为基层政法工作者,要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和担当,苦干实干拼命干,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建设平安平城、法治平城贡献检察力量!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英雄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可以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第一步的人,也可以是在危难之际勇于发出第一声的人,是敢于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然,也可以是默默于人群之中,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生命的人。滕启刚同志,正是这样一个躬耕于我们身边的英雄,他平凡而不渺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英雄”这个词汇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将接过滕启刚同志传承给我们的火种,在平凡岗位铸就忠诚担当的品格,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高扬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以青春无悔践行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以矢志奋斗谱写法治事业的辉煌成就,以担当有为铸就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袁隆平同志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1953年8月至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71年1月至1984年6月,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员(1978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6月至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5月至20__年1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其间:1995年5月至20__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__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曾经说过,他等待的是一场考试,考试的学生是水稻,分数是亩产,结果最后事超过了世界纪录,完成了他的梦想,分别于20__、20__、20__、20__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__.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__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__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__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20__年6月1日下午,王红旭同志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5岁,用美好青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为组织动员我校广大青年向王红旭同志学习,校团委组织部分别于6月23日12:30在主校区B103、6月24日12:40在新校区A104开展“范文参考网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以两段视频引入主题,重现英雄壮举:危急关头,王红旭同志置生死于度外,不顾江水湍急,勇保两名落水儿童性命。王红旭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优秀品德以及“向上向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无不感动着在场所有人。随后,主持人提问大家,邀请大家一起畅谈了解的英雄故事,多位同学分享了钟南山院士逆行武汉、许长峰力保群众财产不受损失等感人故事,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与爱国为民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主持人也借此呼吁大家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通过本次团日活动,希望大家学习王红旭同志的义举大爱,那些自发走进江水结成“救命人梯”,和他一起托举起两条生命的普通人,也会定格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我们相信,对一位英雄的敬意,一定会转化成更多人的善意;人性的暖流,一定会让重庆这座城市,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让人向往!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袁隆平,相信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在他小时候,那个时候经常闹饥荒,整个中国都陷入饥饿当中。
这时,刚刚考上大学的袁隆平,本来可以选择别的科目,可是他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中,他选择了农学。
等他毕业后,他跑到一所农业学校,到那里教人们农业知识。
因为那时的袁隆平心中有个梦想——填饱中国人的肚子,于是他决定培育杂交水稻。
经过袁隆平好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800多株杂交水稻的苗,结果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这些苗就都被人连根拔起了。袁隆平很生气,但又找不着是谁。
几天后,他在一个下水道旁边发现了几株没有被破坏的苗,他又努力陪着这些苗,最终,他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最后,经过他几十年的努力,他把水稻的亩产从300多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
因为袁隆平的坚持不懈,他才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从中获取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把事情做成。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滕启刚是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余项荣誉。20__.6.4积劳成疾去世,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他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他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他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作为一个法律人,滕启刚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公平已经刻进了他的生命。为了帮助受害人寻找证据,他买来8倍放大镜,头贴着屏幕一帧帧察看视频,最终用铁一样的证据维护了公正。他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界限、敢于做出无罪判决,给予了当事人坚持到底的勇气与决心。
滕启刚对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百姓。他对待群众像自己的女儿,哪怕妻子下岗成为小贩,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滕启刚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为千山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义。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也要向他学习,深入基层,致力于乡村振兴,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滕启刚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从心底坚定了信念,要为国徽增光!”滕启刚正是由于能够始终信守自己的入党誓词,才能够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书写出光辉的人生。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他注重为身边的年轻人做好表率,发挥一名老共产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阿基米德于公元前287年生于西西里岛。他善于对生活中各种现象进行缌观察和思考,这使他在物理学领域有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中学物理课学的“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的。当时,阿基米德跳进洗澡的木盆时,水溢了出来,阿基米德从木桶中出来,浴桶中的水就降了下去。他反反复复地进进出出,从而得出结论:物体沉入水中,排开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同时他又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身子在水中轻飘飘的,身体的重量怎样又丢了呢?
他又开始做实验,这回他用一个大桶、一个小桶和一个带支点的杠杆,还有几块砖进行实验。他发现砖块增加多少,水就会相应地溢出多少,而拴着砖头的杠杆也会随之下降或倾斜。就这样,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滕启刚去世数月,他的办公室依然是原来的模样。最显眼的是办公桌上一个放大镜。千山政法系统广泛流传着这个8倍放大镜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一个法律人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最好例证。
20__年5月的`一天,王某因行车冲突动手打了任某,由于路上监控距离现场太远,看视频难以辨别情况,对此公安机关没有处罚,任某一纸诉状把公安机关告到法院。
为此滕启刚买来8倍放大镜,头贴着屏幕一帧帧察看视频,眼睛看红了、看出眼泪,几分钟的视频看了3个多小时,终于捕捉到王某抬手打人的动作,那一秒,铁证如山。法院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行政决定,对打人者给予行政处罚。
滕启刚常说一句话:“法官办理的一个案子,也许就是当事人的一生。”20__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某民营企业家诈骗案,再审撤销原二审判决,改判无罪。23年前此案一审中,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界限、作出无罪判决的法官正是滕启刚。民营企业家妻子说:“如果没有滕法官当初细致公正的审判,我也没有把官司打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自1996年以来,滕启刚共审理案件1958件,审结1932件,结案率达98.67%。
心中装满大爱
滕启刚对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百姓。
20__年,一个跟父亲到工地打工的15岁女孩遭受父亲工友侵犯,案件经滕启刚审结后,为防止女孩随父亲返回工地心灵受到二次伤害,滕启刚征得女孩父亲同意后,把她带到自己二嫂家。滕启刚的二嫂石英琴回忆,女孩又瘦又小,身上一股刺鼻的味,她领孩子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到了新环境女孩整日不说话、见人直躲,滕启刚几乎每天下班都要绕道来看看她,她只有看到滕启刚才会咧嘴笑一下。
三个月后,滕启刚带着女孩父亲来接孩子,女孩跟在爸爸身后,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下跪在滕启刚面前,哭着喊“滕爸爸,滕爸爸!”
滕启刚一家生活简单而幸福,妻子李淑华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改制下岗后在滕启刚鼓励下成为卖拌菜的小贩。30年来,滕启刚和家人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滕启刚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余项荣誉,他为千山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义。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20__年5月22日下午1时。我国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袁隆平。他的一生奉献于研究杂交水稻,为全世界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很突然,更让我们悲痛欲绝,但他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袁老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他在年轻时便许下了“禾下乘凉梦”,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养活全球更多的人口,我很受触动。袁老许下愿望后并为之努力,一直向着目标奔去,我明白——袁老的目标实现了。
袁老是一个敬业的人——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袁老曾一次又一次的面临困难,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如此终于取得了成果。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却还不忘工作,每日都与水稻打交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袁老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用袁老的话自己说。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袁老是幽默而又追求自由的人,在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袁老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亲切。
袁老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袁隆平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农业科技史上塑就了万众景仰的里程碑。所以,他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虽然袁隆平经常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但他还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让近20年的粮食增加了至少3000多亿公斤。
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灵感、机遇”,同时还要有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还说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而且,袁隆平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所以我十分敬佩他,因为有了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万人的吃饭,让他们不再挨饿。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鞍山是留下雷锋奋斗足迹的城市,雷锋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鞍山英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政法英模滕启刚的'先进事迹为鞍山的英模文化再添厚重。继被追授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时代楷模”、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荣誉后,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追授滕启刚同志为“全国模范法官”。
滕启刚同志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他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对党和人民始终怀着深厚感情,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勤勉履职,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一名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被发现并广泛宣传,在全市、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在政法系统蔚然成风。
榜样在前,力量无限。全市政法机关将持续巩固深化教育整顿成果,大力弘扬政法正能量,不断深化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按照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的安排,坚决实现五大目标,深入开展六大专项行动,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奋力开创更高水平的平安鞍山、法治鞍山建设新局面,为实现新时代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滕启刚,男,汉族,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20__年6月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滕启刚同志深入学习贯彻,认真践行,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审判事业,是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基层法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辽宁政法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爱党、一心为民、一贯公正、一身正气,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满满的正能量、感人的好典型。他扎根基层法院30年,把对党的忠诚融入每个岗位、每次审判,矢志追求公平正义。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最重,常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能调解的要尽量调解,审理的886件民事案件中,调撤率达68.9%。他潜心钻研业务,一步步成长为同事们眼中“行走的法律辞典”。近三年,主持审理的362件行政案件,结案率100%,平均审理时间仅为法定审限的四分之一。他敢担当、善作为,排除外界干扰,坚持秉公办案。身为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讨论案件时直言不讳发表意见,力求找到最客观公正的审判方案。20__年,鞍山市千山区组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他主动牵头负责调处中心工作,110件行政争议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爱人下岗,不找组织、不托关系,自己帮助爱人摆摊自谋生计。一名亲戚因抢劫被判刑,他严词拒绝讲情。多年来,他累计审理案件1958件,无一违纪违法举报,无一冤假错案。生前曾荣获“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带领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省委决定,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远信党爱党为党,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习他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直面问题,决不“绕道”,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贯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清正廉洁、敢于斗争,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蔡蕴敏出身于金山张堰桑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一直奔走在医院和乡村卫生院之间。十四五岁时,弟弟又得了习惯性骨折,家里大人忙走不开,都是她陪着弟弟去医院的。而家里老人住院,也是她去陪伴的。说到这些,她说那时就算被医生针打得很疼的时候,还是喜欢“穿白大褂”的。
学习了蔡蕴敏老师的事迹,我被她的品格和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看到了她的照片,那是意料之中的亲切、端庄。她的那份朴素、简单从别人对她的种种评价和她的一些作为中也可略见一二。即使是在颁奖仪式上,她的身上也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也许她那份由内而外的“人格之美”就是最好的点缀。
后来,看到一张她为病人清理造口的照片,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到,如果换做是我也一定会全心的信任她。这不禁使我联想起她为一位腰部患压疮的老人清理蛀虫的事迹。一般人看见这样的场景恐怕早就避而远之了,但是她没有。她毅然决然的坚守在那弥漫着阵阵恶臭的“战场”上,尽己所能、将心比心,以其精湛之术、解病人之痛。
事后,她的那句话吸引了我,她说,“他们专门挂我的号,是真的信任我。即使苦一点,累一点,却能帮助他们换回康复的身体,这才是真的值!”是啊,还是在校学生的我们也许遇不到这样赋有神圣使命感的大事,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却也不乏异曲同工的小事——当有人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即使你再忙也请抽出一点时间,向他们伸去援助之手。因为信任你才会求助于你,这时你应该心怀感激而不是满脸厌烦,要明白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对你能力的肯定。
而对于蔡老师的话,我相信任何一个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仁爱心的人,是不会说出这样一句暖人心扉的话语的。也不会在病人的粪便从造口喷到她脸上时,没有半句责问和不满;不会在有病人因为“一根鱼刺”而要截掉一只手时,耐心钻研并保住了病人的手;更不会主动倾听无助老人的心声,帮其处理好造口后还向家属讲授要领。但这看似不可能的一切,蔡蕴敏老师却都做到了,她是真正的“带病人如亲人,却又胜似亲人”。否则身患绝症的小雪不会在信中写到蔡老师给予她的是超越血亲爱;也不会使她重燃对生命的希望;更不会在如愿让蔡老师为她翻身后笑着离开这个她眷恋万千的世界。
每次读到这段,都会让我鼻子泛酸。对一名即将走上临床实习的学生而言,蔡老师那份“以真诚赢得病人真心”的坚持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的。
现在的我们在护理职业生涯上才刚刚起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无法预知的,那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扎实掌握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生活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真正热爱并投入到这一职业中去。
最后,我想说,蔡蕴敏老师是严寒中的那株腊梅,“百花尽谢独绽放,幽幽花香沁人心”;是春日里的那抹暖风,“轻抚眉梢笑开颜,丝丝扣扣入人心”;更是温暖病人的那盏心灯,“二十六载如一日,恰似阳光暖人心”。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毛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__.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__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__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__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第一次看到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是在20-年11月的学习强国平台上,起初也只是当作一条新闻点开的,但看完后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张校长的报道,甚至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我要带女儿去那所学校看一看,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我已经和我家的丫头说了此事,可惜的是受疫情影响,暂未成行。1月5日,在参加党员学习时和大家一起再次观看了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我感觉心情难以平复,必须要写点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对于贫困这个词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即使年少时家里生活条件不太好,在父辈的努力下,我们后来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但在很多地方,贫困仍然存。20__年我曾经去过云南,当时坐着北京212途经贫困山区的学校时,所看到的场景让人记忆深刻。当时临近中午,年长一些的学生用几块砖头支起饭盒用树枝生火烧饭,做好了再分给年纪小的学生一起吃,他们住的房子即使在白天都是黑乎乎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你,那种眼神让任何人到了那里都会有一种想法——要把自己身上所带的能帮到他们的东西都给他们,当电视中的画面真实的出现在你面前时,真的让人无法忘怀。但你能给的东西总会用完,用完了又该怎么办?
-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为了脱贫,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并且决心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张校长扎根云南从事教育几十年,她看到了贫困给学生们的求学之路带来的羁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孩子十几岁就会出嫁,贫困以及守旧的思想中断了她们的求学之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校长走的就是以学脱贫之路。办一所免费学校,这个想法在常人看来近乎疯狂,先不说别的,我们又有谁敢有这样的想法。但张桂梅校长不但想了,而且促成了,20__年11月,丽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所女子高中不仅是一所免费的学校,而且招收的学生不论基础,不设“门槛”,甚至第一届的学生有的成绩只能考几分,这样的成绩谁能想到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达到综合上线率100%。虽说社会上难免会对华坪女子高中的学习方式有杂音,但对于山里的贫困女生来说,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迈入更宽广的天地,才能让自己彻底的摆脱贫困。
我们要记住华坪女子高中是一所公办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求学的同学从没有忘记对党和国家的感激,而张桂梅校长是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仰托起了华坪女子高中同学们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三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有关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4
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
杨善洲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几十年来,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60岁退休后放弃舒适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当荒山变成林海后,又无偿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移交给当地政府。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诱惑也不断增多,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信念开始动摇。此时,我们党推出这位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俭自强、信以立业、德才兼备的时代楷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我们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先进人物,更要传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为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我们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们应以老干部的利益为重,在为老干部服务中真心“树儿女形象”,以老干部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老干部的事业,自觉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进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参谋助理。做到承上启下、上下级及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管理好活动中心的文档、图书等工作,抓好宣传通讯报道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疏导工作,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尽量做到让老干部满意,局领导放心。团结同志一道努力,关心爱护年轻的同事,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党的事业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之歌!不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