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3篇)正文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3篇)》

时间: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精选3篇)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篇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高青县扶贫办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县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重点,创新公开载体,拓展公开领域,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不断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自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县扶贫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并在办公室岗位职责中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公开时效,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发布机制

我办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办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指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明确工作分工,建立健全了由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协调配合的信息发布工作机制。通过高青政务网和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通道广泛宣传省、市、县扶贫政策和信息。根据扶贫资金、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内容,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告或公示。公开扶贫资金的总量、来源、性质、用途、安排原则和计划等。公开扶贫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来源、数额及结构,项目效益目标等。做到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接受监督,加强扶贫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截至目前,所有扶贫资金及项目安排全部在政务信息公开网发布。

三、建立健全扶贫公告公示制度

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开展贫困人口“再识别、再认定”工作,指导乡镇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的程序,做到“两公示一公告”,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全覆盖,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公开与9个乡镇签订的年度减贫责任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通过在镇、村两级公示栏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和专项工程信息公示公开情况,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的懂、能看懂、能监督。

四、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相关信息制度

我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鼓励社会扶贫捐赠。督促指导相关社会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全面公开扶贫捐赠等社会扶贫信息,接受扶贫对象和社会监督,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开的形式还不够丰富。

(二)监督方面力度不足。我办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足是目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和各项制度。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水平,确保完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

(二)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公开行为。我办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内部审查、协调发布、监督检查等制度,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贯彻落实《x市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x党办发〔20xx〕99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xx〕116号),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对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各单位主管为成员,设置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政务公开日常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在办公会议上,针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落实规定动作情况。

对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xx〕116号),我局制定下发了《x市城市管理局20xx年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市政府规定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进行了再分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重点公开了城市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及财政预决算等工作信息。建立了《x市城市管理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公开内容动态扩展和定期审查机制,研究制定“五公开”嵌入公文办理、会议办理程序,并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初步的清理。

(三)公开平台建设运行情况。

开通城管微信公众号,与政务微博同步发声,发挥便民利民作用,积极回应市民关切,主动解读政策法规,宣传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79条,城管微博20xx年共发布公开信息110条、微信公众号发布100期,受理回复网民建议、意见及投诉260条,上报处理较大投诉事项2件,发布城管动态150期。

(四)政策解读及热点舆情回应情况。

积极联系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组织拍摄宣传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报纸专版及广播剧栏目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渣土车升级改造、垃圾分类等法规政策解读工作,群众喜闻乐见。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在《x日报》第10版筹划刊载了城管专版“建设美好 我们初心不改”;在6月8日-9日与电视台《的哥哈喜喜》剧组制作完成并播发了关于垃圾分类两期广播剧(每集时常18分钟,并于7月8日-9日重播)。通过日常“两微”维护,及时发现、引导和处理“永宁城管打人”、“南门广场违建”、“兴庆城管打人”3期较大舆情,没有在网上发生舆情炒作事件。

(五)制度机制及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我局拟定制作政务公开工作手册,制定政务主动公开、保密审查、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公众参与、考核评议等方面的制度,目前该项工作还在开展当中。

二、存在问题

(一)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上级部门文件的要求理解不够,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二)政务公开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情况比较滞后,部分工作实际上开展了,但没有形成制度规定,随意性较大。

(三)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还需要加强。部门网站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但还有没有具体实施。政务微信已经开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部分政务公开20xx年规定动作推进比较缓慢,如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部门政务公开基本目录等。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学习研究上级文件,掌握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新提法和新概念,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明确责任,指定专人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制度,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手册。

(三)推进20xx年政务公开重点任务、规定动作,加快制定“五公开”嵌入公文办理、会议办理程序和公开基本目录等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彻底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在年底前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力争在年底前,部门门户网站能够上线运行,并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窗口作用。

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篇3

滨江街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印发XX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205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为落脚点,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制度,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机构与规范化建设。街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调整和充实街道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街道党政办、宣传办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具体工作科室,主要职责包括具体承办信息公开事项、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答复群众反映问题等。同时,街道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解到职能科室,强化“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个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整体同步推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20xx年,街道在鹿城信息公开网上主动公开的信息数为393条,在其他媒体上主动公开信息数为707条。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街道根据“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通过鹿城公务网、鹿城新闻网、“鹿鸣问政”、“滨江微宣传”平台、政务公开栏、社区(村)宣传栏等发布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政策法规等信息,并借助主流媒体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性和时效性。

(四)其他情况。20xx年,街道无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发生,也无发生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标准把握不是很准确,致使部分信息公开存在不全、不快、不新的现象。二是信息公开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信息公开存在着活动类信息多,解读性信息少;静态性信息多,有分析、有情况、有建议的信息少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沟通联系,狠抓学习培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建立横向联系、纵向指导的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信息填报员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保密知识、相关配套措施和工作规范,组织学习省市有关文件,使他们明确政府信息清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咨询等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全面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立足社会需求,拓宽信息渠道,加强群众参与互动。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坚持以公开促服务,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性,使信息公开更接“地气”;持之以恒抓好鹿城新闻网、“鹿鸣问政”平台、社区宣传栏等信息公开媒介,加快“滨江微宣传”平台改造提升,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全民互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