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9篇)正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9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1

一、 教学设计流程清晰,但内容过多。

以至于还有一些环节没有上完。 第一课时,我本是想安排生字学习及部分成语的理解及了解课文大意。然后第二块内容是学习2—9自然段,这是精读课文,这部分内容要掌握五个成语,其中四个是形容木雕的。

课堂上,在设计初,对学情不够了解,本以为很快能过去的内定,学生竟然答非所问。后来静下心来思考,发现是我教学时不够注意教师语言的引导,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回答什么?我觉得以后教学的时候,问题设计要简洁,语言要干练。

二、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性学习策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词句的积累是最常见的。《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很多词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它们从文中找出来,积累下来。

适当开发资源也是一种积累。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出示瀑布的画面,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受,那样掌握的词语便更深刻。还有,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中非之间的友谊,除了布置学生搜集中非交往的资料外,我还制作一个短片来增进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积累。值得一提的是,短片的制作匠心独运,每一张幻灯片都是图文并茂:“穷困潦倒、瘦骨嶙峋、病魔缠身、食不果腹??”,学生在看图感受的同时也丰富了词汇的积累。

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前谈话的时候进行。

“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我们并没有止于积累,而是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还设计小练笔,也来写一写木雕,并学习课本中的方法。

三、注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

1、渗透解词方法。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学中,我老师重视词语教学,注意渗透解

词方法。比如,教学“游人如织”一词,我通过让学生看织布机,让学生对织字更了解。从而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援助过非洲,给非洲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生并不知道这一历史背景,我能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中国和非洲密切交往的资料,并告诉他们搜集和文章相关的资料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强调这一方法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

3、进入三年级,每篇课文掌握的生字就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生字,我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比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一换,而学习生字有法,但无定法,有很多生字可以用几种方法的时候,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容易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也重视学生方法的指导,以前学习的段意串联法,还有问题解答法,还有事件要素汇总法,根据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学习找关键词“木雕”。

本文学会可以分四部分,想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然后添加一些词语把这些词串联起来,便成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引导学生添字,我也有法,比如说,谁想买木雕,为什么要放弃木雕,谁赠送木雕等,这样就更完整了。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尼”等11个生字,会写“卖”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积累“名不虚传”等四字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思路:

以词串文、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2、板书课题:

师:请注意看我写“卖”;(学生跟写,十描红)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买)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什么是“木雕”?(就是用木雕成的艺术品)

那么用玉雕成的叫什么呢?(玉雕)用石头雕成的叫什么?(石雕)(再齐读课题)

师:这位卖木雕的少年长什么样呢?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向我们作了简明的介绍,谁能把这句话快速地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坐凳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指名读。)

师:短短的一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少年的年龄、相貌、肤色,写得多好。他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去,我们就一起进课文,走近这位非洲少年。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自学要求。(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指名说,再屏幕出示括号中的红字,然后齐读。]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几组词语,相信你们一定会读了。出示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指导学生读好瀑布的名称(教师带读,学生齐读)。

[木雕]: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人物心情]:爱不释手 犹豫 语无伦次  遗憾   感动(分三次出示)

1、分别指名三位学生读,自由读。(读每组词语时,适时指导一些生字。)

2、我们连起来读读,想一想每一组词语分别在写什么?(第一组是介绍景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第二组是描写木雕的;第三组是描写人物心情的)。

三、以词串文,感知课文。

你真会观察。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欣赏精美的木雕,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1)再出示三组词语:点击第一行变红,课文的1、2自然段就向我们介绍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谁来读一读。(出示1、2自然段: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2)课件出示:看,(指图)这就是位于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高120多米,宽1800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3)师:请你读读这两段话,你知道“名不虚传”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大瀑布名不虚传?(点红名不虚传,学生自由读)

4)交流:我从。。。。。还从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作者去非洲之前,一位朋友告诉他(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来到景点,果然看到(那里游人如织,景色的确十分壮观),这就是——(名不虚传)。

师:“游人如织”谁能解释一下吗?(形容游人很多,像是织布机在穿梭一样来来往往。)

生:……

5)谁能边欣赏着图片边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大瀑布的壮观。

配图片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个别读。)

师: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如此壮观,真是名不虚传。(齐读)

2、出现三组词,第二组词语变红,

过渡:领略了大瀑布的壮美,我们再来欣赏精美的木雕,谁来读读写木雕的3、4自然段

1)(课件图)看,这就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木雕。非洲民间艺人用娴熟的'刀法,把木头雕刻成各种怪异的造型,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

2)你们看,这些木雕真是(师指词让生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尤其是那些象墩,(手指,生接:构思新奇),真是(师指词,生接:栩栩如生)

师提示:“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三个词语的意思 。

3、出现三组词语,第三组变红。怪不得作者会对这些木雕如此“爱不释手,“释”就是——放下,那“爱不释手”就是————捧在手里舍不得放下)。

4、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经常对你们说的一句话吗?学习、学习,学了以后,关键是要会运用,这就是——学以致用。现在就请大家用上刚刚学过的词,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先与同桌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填一填,最后课件出示括号中词语,并点红齐读]

四、抓“犹豫”,悟“遗憾”,重点学习5-9小节。

师:“我”如此喜欢这些木雕,那我就买一个带回国吧。作者买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5-9自然段。

师:买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我”带不了。

师:是啊,作者内心是很想买一个木雕带回国的,可现实又不允许他买,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吗?

生:犹豫。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

师:是啊,作者此时心里是多么矛盾啊。你能读出作者的犹豫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提示:“甸”在ABB式中读第一声)的象墩子?(反问句改肯定句)

指导朗读:

1) 那么喜欢却无法带走,多么可惜呀!我犹豫了————谁来读?指名读

2) 忍痛割爱,心里该有多么的不舍。请你再读一读,

师:你还能从哪个词中也可以看出“我”的犹豫呢?

生:我从“语无伦次”这个词能看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

生:说话颠三倒四,没有条理。

师:你们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语无伦次”呢?

生:……

师:是啊,作者就是因为犹豫,所以才会“语无伦次”。

出示句子:“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多想买下这个象墩,回国送给朋友,或者留做纪念,可行李超重了,带不了,多么遗憾啊!

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指名读、齐读)

结束:那么作者最后是不是要带着遗憾回国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3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3、使学生之间有交流,加大生省之间的相互学习。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

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

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5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我主要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

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理解时我不是不让学生记词语注释,也不是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而是引导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

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我在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读。

⑵ 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

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

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瀑布、少年 、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

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

生1:少年在遗憾

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

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

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以我为不能将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

(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

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1)少年因为卖不出去木雕感到遗憾。

生1: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卖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遗憾。

①你从哪里读出来?——“买一个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②少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揣摩卖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导朗读,读出少年诚恳的语气。

④分组朗读。一二大组扮演夫人,三四大组扮演少年。

(2) 少年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带不回木雕而感到遗憾。

生2: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买不了这件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①从哪里读出来?——“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②少年为什么要这样问?

学生汇报: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他希望这个买木雕的客人是他们的朋友。

③“我”是中国人,少年是非洲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从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这组图片,你们就会明白了。

④播放音乐,出示图片,介绍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⑤“你是中国人吧?”少年这样问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师解说:

也许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少年想到了这条坦赞铁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少年才能来到市场卖木雕;

也许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点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弥补我的遗憾啊,请同学们默读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组讨论: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完,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生1: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等待我。

师: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时他在想·····(生回答)。

生2: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

师: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给我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 拓展延伸,感受“友谊”

(1)齐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两句话的含义。

(2)小练笔。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少年和“我”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③ 通过这些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积累四字词。

2、夫人回国之后,想到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想写一封信来赞美这位少年,请你以夫人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少年。

六、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遗憾——少年

木雕“我们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

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

教学流程

一、小诗导入

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

朋友他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真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一模一样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论次

(1)开火车读

(2)模是多音字

三、看瀑布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

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顺溜。(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

(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因此当地人也叫它“彩虹之家”。

3、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理解:名不虚传什么意思?(换词:名副其实)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你还可以感受到这里名不虚传?体会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说明游客特别的多。)

4、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评:听出来了,这里真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

四、识少年

1、就在这名不虚传的瀑布附近,作者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他们仅仅只有两面之缘,却让作者永生难忘。这是为什么?请默读课文3到9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记)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们,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再读:那你能再读读课文,揣摩一下,当时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1)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2)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当___________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4)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交流:

过渡:你能读明白少年那一丝遗憾的神情吗?(学生谈)细细来品味一下课文10到15段,看看他们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记,自由读,找找少年是如何弥补这一丝遗憾?还可以拿起笔在边上写写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句:“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理解:沉甸甸(专程、专雕、两国友谊)

孩子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

4、这木雕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木雕吗?这里面饱涵了什么?

(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这样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这个可爱的非洲少年,话语不多,却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少年行为真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现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你也能写几句话来夸夸黑人少年吗?

六、小结

作者的这趟非洲行,让她永生难忘。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卖木雕少年美丽的心灵,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们,愿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愿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