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内容导航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1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 篇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4《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5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6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 篇7《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8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9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4、了解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
5、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细细体会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背景介绍:
1939年,德国发动了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的手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看录像(教师解说)。
2、师──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抗击侵略者的感人故事。
3、师──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二、读悟
1、了解故事梗概:
师──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交流。
2、学习3~7节:
⑴ 师──在一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之后,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
生──小女儿杰奎琳。
⑵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思考交流,母亲和杰克也有功劳。
3、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到底怎样说更令人信服呢。
请大家默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想法,小组的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生──读书、思考、讨论。
4、交流:(教师预设)
观点一:伯诺德夫人有很大的功劳。
出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⑴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
(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这样做及时舒缓了孩子们紧张的情绪。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⑵ 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尽管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⑶ 课文最后说正当小女儿“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⑷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
指名朗读。
观点二:杰克有很大的功劳。
⑴ 出示: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
⑵ 出示: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⑶ 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着。”
过渡: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此时此刻,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观点三:小女儿杰奎琳。
⑴ 师引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⑵ 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机智。)
⑶ 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你们体会出什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机智。)
⑷ 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
随机指导朗读。
5、填空:
(情况)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当半截蜡烛被点燃后,伯诺德夫人点燃油灯,吹熄了蜡烛,危机暂时过去。
当半截蜡烛重新被点燃后,大儿子杰克拿走蜡烛搬柴生火,却遭德军中尉呵斥。
当半截蜡烛越烧越短时,小女儿杰奎琳请求拿着蜡烛上楼睡觉,结果成功了。
三、小结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2、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
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3、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点燃蜡烛 重新点燃 夺回蜡烛
轻轻吹熄 端起烛台 端起上楼
挺身而出 千钧一发
(机智、镇定、勇敢)
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 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人说把书从厚读到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5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人物: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德国军官三人、德国秘密警察五人
第一幕
【幕启。伯诺德夫人家。一张桌子,四把椅子,桌上放着烛台。伯诺德夫人坐在桌前,儿女依偎在她身旁。伯诺德夫人出神地看着手中的纸条,沉思着,摇了摇头。】
杰奎琳:妈妈,你拿的是什么呀?
伯诺德夫人:(摸着她的头)这是你伯克大叔送来的情报,(眼看前方)过几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取走。我在想应该把它放在哪里,才能躲过德军的搜索。
杰克:(大嚷)妈妈,我们来帮你想吧!
杰奎琳:(摸摸头)我们把它藏在大衣柜里!
杰克:(摆手)不行、不行?那里不安全。噢,妈妈!我们把它藏在柴房里吧!
杰奎琳:不行,你忘了,上次他们就搜查过那里!
杰克:(皱眉头)那,放在哪里呢?
伯诺德夫人:(面带笑容)孩子们,不要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杰克,天黑了,你把蜡烛点燃吧!
【杰克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看到蜡烛,眼前一亮。】
伯诺德夫人:(高兴地)我们把情报藏在蜡烛里吧!
杰奎琳:(疑惑地)但是,蜡烛放在这里行吗?
伯诺德夫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来我们一起动手吧。
【母子三人一起动手将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并把烛台放在桌子上。】
杰克:妈妈,我希望游击队的叔叔明天就来取情报。
伯诺德夫人:(拍拍杰克的头)放心吧,孩子,明天会来的。
【门外响起拍门声。杰克开门,闯进五个德国秘密警察,大声叫嚷着。】
警察甲:夫人,我们怀疑你这里藏有情报,奉命搜查,你们三人不许动,请你们合作!
警察甲:(恶狠狠地)夫人,我奉劝你们,如果你们谁要敢跟游击队勾结,小心你们的性命!
【德军下。杰克关门,向外啐了一口】
杰克:狗强盗,早晚让游击队的叔叔把你们都打死!
杰奎琳:(激动、高兴地)他们没有发现情报,我们成功了!
【三人互相拥抱,坐在一起庆祝成功。幕落。】
第二幕
【幕启:第二天傍晚。伯诺德夫人在收拾家务,杰克在做功课,杰奎琳玩着洋娃娃。外面响起敲门声。杰奎琳去开门,进来三个德国军官。杰奎琳跑回伯诺德夫人身后,恐惧地看着他们。】
伯诺德夫人:长官,有什么事吗?
中尉甲:我们走累了,到你们这儿坐会儿。去,给长官们倒点水来。
【杰克、杰奎琳看看妈妈,伯诺德夫人点点头,杰克走过去倒水。三人坐下后,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了的纸吃力地阅读起来。】
中尉乙:(拿起蜡烛点了,放在少校面前)长官,这样能看清楚了吧!
少校:(点点头)嗯,好多了。
【三人一起谈论战局】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蜡烛越来越短。】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放在桌上)(少校抬头看了她一眼)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轻轻地吹灭蜡烛。】
中尉乙:(环顾房间四周)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慢慢走到桌前)先生们,天真冷!我去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拿起烛台朝门口走。】
中尉甲:(快步上前,厉声喝道)站住,小兔崽子,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伸手夺过蜡烛,许在桌上)
【杰克看也一眼中尉,下,搬来柴禾,坐下生火。】
(话外音)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里电子对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抱着洋娃娃走到少校前,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她,一把拉到身边)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把蜡烛熄灭了。
少校:(站起身)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三人站起向门外走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长吁一口气)多亏了杰奎琳!走,咱们去看看她!
杰克:(边走边说)妈妈,明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吗?
伯诺德夫人:放心吧,会来的。
【两人走向楼梯。】
(话外音)第二天,游击队员取走了情报,根据情报歼灭了第厄普市的德军,解放了这座城市。杰克的父亲也回到了他们身边,一家人又一起为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战斗着。
【幕落】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德诺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描写,体会它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㈠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染上战火,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数达5120多万。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
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剧本,整体感知
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㈡师生交流反馈。
1、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2、文章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教师小结: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细读剧本,品味人物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剧本,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㈠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㈡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人物特点。
1、预设一:感悟“伯诺德夫人”
(出示)句一: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电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⑴从动作中体会
①从“急忙”你体会到什么?
②为了不暴露情报,伯诺德夫人急而不忙,立刻取出一站油灯,在敌人面前她显得那么镇定自若。
⑵从语言中体会
①面对狡猾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的?
②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一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半截蜡烛
2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活动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设计意图
教
后
反
思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初读,整体感知”和“再读,重点感悟”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接着通过孩子的感情朗读、教师点拨使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在“三读,自主探究”这一主要块面上,通过“说、读、讲、演”的方法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8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