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练习(优秀19篇)正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练习(优秀1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生活?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充分理解第三节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诗,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的第二、三节,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节的适当地方,补上几句结合自己生活的`诗句。

2、难点是理解第三节诗句的含义。

(二)疑点

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第三节的含义。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诗歌。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思考题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课件导入新课(6分)

1、激趣谈话

2、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1、图2、图3……。

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多有意义!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热爱生活,说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1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板书:1生活是多么广阔

请孩子们齐读一遍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孩子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请打开书第163页。先读一读这首诗,看谁读得好,读得认真,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8分)

1、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2、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请大家评议读得怎么样?

3、齐读。提问:(1)这首诗分为几节?(2)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4、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再读探究,突出重点(师生共议)(23分)

1、指名读第一节。

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2、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1)师生共议,边议边板书。

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呢?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请你们来为第二节补充几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把自己的生活写成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思考大胆地说。

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3、学习第三节。

(1)齐读,分小组读。

(2)师:你们读了这一小节,看看你们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

过极寻常的日子

寻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乐

善于生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和宝藏

以心发现心

(4)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句诗的含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4)师总结:第三节说明在极寻常的日子里,只要善于生活,也有快乐和宝藏。

3、学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问: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哪一节相呼应?

(2)师:第四小节是总结全文,讲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节呼应。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结构是怎样安排呢?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是多么广阔”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配乐)

(四)扩展(3分)

1、课外延伸:请孩子们也来学写诗,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事物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刚见面,又要分别了,刘老师想一首诗送给你们,作为我们这次的见面礼:

我为晏阳三小的孩子们歌唱

我为孩子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孩子们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书设计

1阅读段段通结构图示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2、板书:

参加歌泳队演戏

建设铁路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坐在实验室里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滑雪驾船

探险搜集植物

露宿…………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学生品读,体味情感。

3、学生解读,理解内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二、初次析题,整体感知

【学情预设1】

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学情预设2】

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2、作者读了几次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第一次没读懂?

1、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三、品读文本,体味情感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第一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

2、学生齐读,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

1、学生从描写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语段中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5。教师导入情景,再读碑文。

四、再次析题,升华情感

1、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悲壮感从何而来?使命感是什么?

1、作者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了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谈使命感。

五、拓展延伸,课后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预设:

一、理想何必要惊人——畅想我的未来路(6分钟)

1、切入话题:(课前板书:我的理想) 同学们,在咱们重庆,有一位著名诗人叫流沙河,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倾诉理想的欲望。)

2、师生畅谈理想:是啊,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通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愿望。俗话说得好:“人无志而不立。”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板书:是什么?)谁愿意先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理想。(自由畅谈理想,尽量多人说。)

(设计意图:在诗歌的引领下,学生的情绪被快速激活,不觉中已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脑海里一定在不停地诘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此时正是需要让学生倾吐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的理想朝向对别人有益的。)

二、理想背后多故事——真实具体动人心(10分钟)

1、同桌互相说自己理想后面的故事,然后小组推荐5—7人说。

2、师:其实理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想听听老师的理想吗?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图画书, 每次到十几里外的场镇商店,看到售货员阿姨坐在柜台后津津有味的阅读着那些图画书,我就会羡慕不已。那时,便悄悄地立下了人生第一个理想——长大后当一名商场的图书售货员,天天看图画书。今天看来虽然幼稚天真,但这个理想却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考上学校后,因为喜欢文学,又立 孩子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板书:为什么),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以教师的理想和学生自然对话,引领学生感受两点:一是理想是可以改变的,二是每个人的理想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或者原因。)

三、理想远大须努力——妙笔生花写华章(4分钟)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请看屏幕:(出示高尔基和刘翔奋斗成功的案例。)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如何做?)

2、学生谈为了理想,应该怎么做?(3-4人)

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灯片出示)

(设计意图:用名人成功的案例和名人名言来提升学生对理想的理解,也体现从感性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3、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下你对你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的时候,重点要把理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还可以试着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我这里还罗列了一份记叙文提纲:(灯片)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段: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何有这样的理想?

我将为理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辉煌。

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比如直接从故事入手,然后再揭示你的理想,你甚至还可以给习作重新拟一个题目,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设计意图:用提纲的形势为学生成文作一个结构上的提醒,这是保底的做法,而优生则可在老师的提醒下做灵活的调整,写出灵动的习作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千里迢迢”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

3、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要点,了解知识,并注意这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知道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板题:20、意想不到的灾害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哪些是意想不到的灾害?课文写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灾害?

(2)为什么称它们是“意想不到的灾害”?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二读课文,填写表格。

三、检查交流。

1、课后生字表组词读。

重点正音:蟾蜍泌

重点字形指导:蟾滥

2、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交流表格填写情况。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读和表格的填写,你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板书: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四、深究原因。

1、导入:为什么说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1)什么叫生态平衡?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A、“不论什么动物”你怎么理解?(不管是有益的动物还是有害的动物。)

B、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必须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泛滥成灾。

(1)理解“泛滥成灾”。

(2)联系表格和课文内容,用“()在()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人们只想到(),没想到()”说话。

(3)可见,即使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无限制地(大量繁殖),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数量太少了或灭绝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举例说明一种动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灭绝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题。

2、谈谈收获: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样的?

填空: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琢磨文章词句。

1、自由读课文,体会,圈出重点词句。2、反馈交流:

(1)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A、“不计其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螃蟹泛滥成灾。)

B、用“重大”修饰损失,说明什么?

C、指导朗读。

(2)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A、“到处”写出了什么?(蟾蜍泛滥成灾)

B、“受到毒害”与“造成了威胁”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因为蟾蜍在农田里、草丛里活动,家畜也常在这些地方活动,有直接影响,所以文中说“受到毒害”;别的动物不生活在农田里、草丛里,所以文中说“造成了威胁”。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别,课文作了准确的区别。)

C、指导朗读。

(3)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4)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鲜美的螃蟹会造成灾害。

2、庄稼的卫士蟾蜍也会造成灾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灾害的原因,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课作第5题。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说说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说说文中那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2、课外收集一份有益动物成为有害,或有害动物为人类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们吃光了》或自由选题,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短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涵。

2、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

教学辅助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说“犟”

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

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亮课题)

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ang↘”念对了。

4、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 ——(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

5让学生谈自身“犟”的经历。

二、读“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问“犟”

1、学生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生难字词。

2、申明上述问题在以下的学习中来解决。

四、析“犟”

1、由学生所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引入分析(灵活对待)。

2、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3、表演和分析

(1)蜘蛛

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蜗牛

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3)壁虎

A、朗读;B、简评;C、分析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D、劝阻内容:婚礼暂时取消;E、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乌鸦

A、懒得;B、简评;C、分析乌鸦特点:闷闷不乐,穿着丧服;D、为什么?狮王去世;E、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F、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G、做第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辩“犟”

1、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但这是谁的婚礼?(众答:狮王二十九世的)

2、那么,大家来辩一辩,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学生分正反方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不做定论。

3、为什么其他动物没去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

六、议“犟”

1、小乌龟的“犟”有什么新的含义?

2、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

七、布置作业

发《阅读记录卡》,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一文,写下所思所想。

八、结束语

成功是甜蜜的牛奶,困难则是苦涩的茶。要调出一杯美味的生活奶茶,两者缺一不可。祝大家都能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好奶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

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

2、各自准备几分钟。

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

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讲能力。

第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朗读课文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教具:课件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今天我们来共同读一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畅。

2、小组合作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3、小组汇报读文情况及问题。

三、精读体会:

1、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了什么危险?

2、你对“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气力浪费在悲哀和恐惧上呢?走,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话怎样理解的。

3、“因为在他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力量和火一样的光芒”中“坚定的力量”是什么?“火一样的光芒”又是指什么?

4、找出人们对丹柯愤怒、不满的句子。讨论该怎样读呢?

(随机指导朗读)

5、面对人们的质问、怀疑、愤怒,丹柯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丹柯处境的艰难、他的勇敢和坚强。)

6、最后,丹柯怎样拯救族人的,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五、积累内化: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认读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3、汇报初读情况。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要求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

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

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

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9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

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

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习运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4、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2、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2、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五、作业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准备摸瓜

摸瓜摸瓜经过乡情淳朴

往回送瓜人情浓郁

请我们吃瓜

202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

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X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X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的理解及感悟。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一.导入:

1.听写:

惊恐万状惊慌失措——一片混乱

镇定自若巍然屹立——井然有序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海难发生时,乘客们惊恐万状、惊慌失措,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巍然屹立,使一片混乱的场面转为井然有序的救援场面。

二.读课文3----7自然段。

还记得灾难来临时的那一刻吗?“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蜂),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

1.自读3——7自然段,说说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况危急)

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3.交流找到的句子,感受危急。(重点指导读第7自然段)

4.品读第7自然段,体会“危急”。

三.读课文8——39自然段。

在这惊恐万状,一片混乱中,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8——39自然段,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

1.自读8——39自然段,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同桌读,说说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自己。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重、镇定、精明、指导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分角色朗读对话,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反复品读,评读。

3.感受船长高贵的品质。

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请大家看插图: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创设情景,品读此句,升华感情。

师:面对灾难,船长哈尔威是那样镇定。谁来读?

生:哈尔威船长屹立……

师:面对死亡,船长哈尔威毫不畏惧。请你读

生:……

师:“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船长已完全忘记了自己,他就像一尊雕像。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四.拓展延伸。

哈尔威船长一生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又运用 俗话说“危难见英雄”。同学们,对这位英雄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跋、轴、赋、税、脯、唬”6个字,学会“铜、卵、脯、赋、税”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脯”字读“pú”,不要读成“pǔ”;“卵”字的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鼻音“n”。

“脯”字不要少写右上角的“丶”;“卵”字要与“卯”区别,共有7笔,第4笔是“丿”,不是“丨”。

(二)理解感悟

1.要加强朗读实践,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如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大卫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情景,适合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大卫的生活是多么快乐,他对生活多么热爱。再如课文第二部分描写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应战的语句,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大卫爱国、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大卫和歌利亚对话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以及大卫针锋相对、英勇无畏的人物特点。

2.本文刻画了大卫这个少年英雄形象。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表现大卫热爱生活,作者描写了他的神态、外貌和动作。为表现大卫爱国、勇敢的特点,作者描写了他与扫罗王以及歌利亚的对话。大卫请求应战言辞恳切,充满自信;还击歌利亚针锋相对,铿锵有力。作者还细致描写了大卫交战前、交战时的一些行动,使得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实感人。另外,作者还描写了歌利亚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让人体会到他狂妄至极。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既要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课后第2题“你喜欢大卫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后进行。重点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课文的内涵理解得更具体、更深刻,情感体验更真切。

(三)语言积累

1.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可以是几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段落。背诵前,可让学生相互交流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或段落。

2.课文中有些成语或常用词语,如“长途跋涉、气势汹汹、武艺超群、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大惊失色、乘胜追击、精明能干”等,可让学生在随文理解了意思后读读记记,以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15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二、诵读汇报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赵

周吴

王冯

杨朱

张孔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三、交流姓氏故事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四、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2、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2)开火车,来介绍。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教学过程:

一、听课文复旧导入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出示字卡、识字认字

1、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描红、临写、扩词

(5)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四、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

教学内容:习作1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难点:能根据主题收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四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资料

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二、指导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引导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

1、学生各自修改。

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第三课时

一、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本上。

第四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讲评。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的概况,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有个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和学习书法的兴趣。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书法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情境、查找词典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书法家严谨、刻苦求学的品质。

3、学习搜集、筛选资料,培养综合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以解说员介绍的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初步了解文中书法家书法艺术的特点。学生对书法知识的认识较少,对书法家书法特点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2、有感情读文,读出四位书法家各自不同的书法特点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指导写“碑”字,体会碑是石头做的。

2、放四块碑文的图片,感受今天学的碑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课题《名碑荟萃》,齐读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游览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那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刻石的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板书课题)齐读。

3、“荟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简介文章第一自然段,引出这么多的碑聚集在一起,就称之为“荟萃”,理解“荟萃”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这篇课文属本册教材的一篇选读文章,请你们充分运用已具有的学习能力,把文读通读顺。把难解难读的字词画记下来。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哪几位书法家?

2、同学们请通过你们已学的方法来学习这些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遒劲郁勃(qiú jìng yù bó ):雄健有力,具有生气。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端庄雄伟:端正庄重,气势庞大。

博采众长:广泛的采取众人的长处。观摹

(guān mó):观察模仿。 严谨(yán jǐn ):严密谨慎。

荟萃(huì cuì):(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3、出示重点词语(四位作者名字),看图,并读一读

四、感悟文本: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介绍了那几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词语。并把表格填写好。学生填表,教师巡视。(出示表格) (多媒体出示代表作)

1、刚才,大家又读了课文,你能简单地介绍其中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特点和他的代表作品吗?(从书法家书法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

王羲之:潇洒清秀(《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碑林中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朝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

欧阳询: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人称“欧体”(《九成宫醴(礼)泉铭》《皇甫诞碑》)

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人称“颜体”(《颜勤礼碑》、《多宝塔感应碑》、《自书告身贴》、《祭侄文稿》等)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人称“柳体”,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书法家书法艺术特色。

3、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书法家不同一般的书风吗?读出书法特点及书家个性。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不同朝代的书法名家,艺术风格独特,各有千秋,有潇洒清秀的,有骨气劲峭的,有端庄雄伟的,有结构严谨的,真可谓名碑荟萃啊!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点击第六自然段。(生读)

4、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学课文,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碑林中还有哪些书体?课件出示

师:面对碑林,你会怎样赞叹——生读(个别读);面对书法名家,你会怎样赞叹——生读(小组读);面对外国游客,你会怎样夸耀——生读(齐读)

五、当当解说员

1、师:来,我们今天活学活用,当当西安碑林的志愿解说员,作为一名出色的解说员,了解了书中几位书法名家的作品还不够,如果能了解更多有特色的碑石和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就能使我们的解说更加精彩,有魅力,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书法家,了解这位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和轶闻趣事等相关资料,练习解说。(请三位同学说)

小结: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群星璀璨,人才辈出。无论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无不体现了他本人的个性品质,创作意念和思想情感,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人的准则,高尚的情操,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课件出示:(欣赏各类书法作品。)

六、展示学生作品

我们班里哪些同学练习过书法呢?谁练得最好。我们就请这位从小就学习书法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学书体验。

七、总结全文

作为华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去写字,堂堂正正去作人!

【板书】

王羲之 潇洒清秀

名碑荟萃 欧阳询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美不胜收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艺术瑰宝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18

口语交际·习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例如,将教室里的桌子围成大圆圈,教师带头讲自己的理想。

2.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过程如下:

(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3)结合具体例子明确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

3.不要将此次口语交际定位于考验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讲之前,要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准备的方向,保证准备的时间。

4.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中,集体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讲得好的再到班上讲(被推荐的同学也可以适当介绍自己小组的同学各自的理想)。

5.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6.集体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学生找到与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学,继续讨论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组再选派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3.习作前,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三方面内容:(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5.列出习作提纲后的主要教学过程建议如下:

(1)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理想”。

(2)起草。学生按自己的提纲进行习作。

(3)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誊清。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9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