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正文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册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孟子》。《孟子》记录了战国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文风刚健的对话体著作。学习课文,你将面对一位精神焕发的老者——孟轲。

他是贵真求善的哲人,又是至诚仁爱的贤者;他是积极进取的士人,又是诲人不倦的良师。他会告诉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会告诉你,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他还会告诉你,只有不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读读《孟子》中的这些格言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一路走来,你会发现这位言语犀利、滔滔雄辩的老者,其实是既可敬又可爱的。

他刚强正直,胸中充盈着浩然之气;他崇尚王道,极力反对称霸战争;他意志坚定,始终追求“仁政”的'社会理想;他好为人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做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就是这样一位英气勃勃的儒者。

我们坚信,与孟子同游,你对人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你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充实,你的志向会变得更加高远,你的人生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国学思想精髓。

5、熟读经典诵读部分内容,领会意思,提高道德水平。

6、背诵《人性善》《心之四端》《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石灰吟》《何必曰利》《得道多助》《君子有三乐》等古文诗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

难点:能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受到品德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或教师讲解,或学生讲故事,或读书。同时开展国学背诵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4、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5、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6、持之以恒,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每天傍晚几分钟暮省,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

7、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8、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2)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历史人物;屈原、张衡、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康有为等文化艺术、科学名人,长城、泰山、黄帝陵等名胜古迹,诗、词、曲、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17课时。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学内容

《弟子规》

三、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弟子规》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诵读《弟子规》,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

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2、理解含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复习

第二周至三周:学习《弟子规》“出则悌”

第四周至八周:学习“谨”

第九周至十二周:学习“信”

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亲仁”

第十七至十九周:学习“余力学文”

第二十周:复习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会知道古代先人的的教诲,领略到中国流传几千年文化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

1、 在完成原有的`学科课程,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突现“国学课”的特色。

2、 学习《弟子规》进行童蒙养正教育。

3、 学习《千家诗》扩大学生识字量

三、教学重点:

4.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5、 培养思维活跃、心境平和、有自信、会自省、能自学、敢大胆展示自己的学生。

四、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

三月——五月上旬:学生熟读1-8课文,拼音能读会写;《声律启蒙》熟读于心并落实于实际生活当中。

五中旬——七月底:学生熟读9-17课文,精讲课文,完成相应的习题;温习《弟子规》,继续监督其落实情况;学习《神童诗。卷首语》。

《弟子规》《千家诗》熟记于心,继续监督《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落实情况。

(注:在第二学期期间,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进行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交际能力、看图说话。)

五、辅助活动:

1、 开学初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摸底调查。

2、 学期末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对比调查。

3、 每周对学生落实《弟子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表彰优秀的同学。

附:教师跟进要求:

1、 熟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

2、 不断查找、阅读相关教育教学资料,主动与同行、专家探讨交流。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5)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材的选择。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6)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级国学班共有学生44人,大部分学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读物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有较好的熟悉,但是对于《论语》这门教材,由于古文较多,学生在诵读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有待进一步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逐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进步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本教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述而篇、子罕篇、季氏篇等20个篇章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并且每段小韵文之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聪明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

1、校正字音。

借助字典正确生字,能够在语境中明白字词的意思。

老师讲要注意的字音,让学生边找边圈。

听国学录音

2、能在生活环境中巩固熟悉的字,能自觉扩大识字量,有主动识字的愿看。

(二)阅读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借助赏析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科学学习生活的心态、方法、习惯,汲取《论语》里的聪明气力,指导学生做人做事。

4、熟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聪明,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培养孩子深厚的传统经典文化素养。

5、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题目。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6、力求达到: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很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口语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轻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假如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爱好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躲、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4、要求学生对原文熟读成诵,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教师了解大意,为学生讲解相关故事。

5、力求将《论语》中的基本思想与当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6、针对儿童的心理,科学的制订教学方法,使其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行为规范。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两节课,每节课上学习两个到三个小句段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7)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班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激发爱国、爱校情感

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精选学习内容

目前小学书法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对上述几点泛泛而谈。如何使它真正落到实处?我觉得首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少儿的年龄特征,从较低层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培养他们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首先,阐明学书法道理、增强学习勇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书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其次,创造学书气氛、形成专注心境。要求学生临帖写字时要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三、教给正确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子,墨盘等工具的清洁。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卫生习惯,还可以培养雅度气质。

四、加强书法训练

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加强临帖教学,要求学生书写时学谁像谁,越像越好,这也是培养学生虚心、诚恳、一丝不苟的品德。同时要求学员每天完成钢笔临帖二十个字,毛笔临帖十个字。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本学期计划开展如现场写字、临帖竞赛、书法作品展览,建议班级开展写字园地,学校分周、月办好书法宣传窗;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书法竞赛等。

六、活动时间

每周两次(星期一、星期四)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8)

国学热已经风靡全国,原因是国学教育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国学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教是值得研究分析的。

国学包括了所有的优秀古诗文,只要是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有启迪作用的都可以用以教授。教学方法,则应当以“趣”为主,引导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可以不求甚解,但要大量诵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计划教学如下:

1、以“趣”导入

教学中,尽量找到文本中的趣味之处,激起学生的趣味,这也是上好一堂国学课的开端,可以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可以大家一起来吟诵学过的古诗词,总之,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为准。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趣”

教学中,要注重处处将学生的乐趣放在首位。因为古诗文相比现代文更难以理解,学生没了趣味就会很难进入意境,教师先带读,读通诗文之后,就由学生自己来读,是可以引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进行“夫子”版朗读,也可以进行“童子”版的点读,总之,在朗读过程中也要体现一个“趣”,学生读熟后,就让学生聊聊感受,教师也要加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的角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认识诗文,力争做到生动有趣,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下一个环节,则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含义的理解,小组演一演,可以是不同方式的'读的展示,可以是声情并茂的小演出,但一定要彰显学生的趣味。

最后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让学生大显身手,尽情地涂鸦,仿写,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尽量做到学一带一

总之,在本学期的国学教学中,一定要以“趣”为主导,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获。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9)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因此,对于蒙稚阶段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关键的,不容错过。

二、情况分析

我园在去年开始开展国学课程,并且在上学期期末,每个年级以主题的形式进行了国学主题环境的创设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开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题,中班开展了《四大发明》的主题,大班开展了《民簇汇聚》的主题,使小朋友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也以主题故事的形式去开展国学教学,各年级统一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进行国学主题教学。例如:小班开展的是《爱妈妈》主题;中班开展了《国学百事通》主题;大班开展了《梅花三弄》主题。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组织国学课程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国学课程目标

1、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2、创设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通过学习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小班能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班能讲述一到二个简单的.故事,大班能讲述两个简单的故事,大大班能讲述三个故事。

4、通过学习能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明礼仪贯穿于国学课程中。

四、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根据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集中体现该领域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不是指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为各种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即是它不直接培养某种技能,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学习国学而运用于日常生活,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具体措施:

1、申请课题立项。

2、每班每周对国学进行两个课程的学习。

3、定期开展国学教研活动。教研内容以平时教师遇到的难题,及通过观摩课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4、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快乐中国娃培训资源,联系快乐中国娃教研组,定期对教师做指导,对家长做宣传。

5、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国学,争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0)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 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 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 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 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诗话揽胜”(以古诗词的形式导入名胜概貌拉近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 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两周学习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1)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国学的学习,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学生从现在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国学学习,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学习中提升境界。

3、通过学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四爱三有”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经典名著,领略经典的内涵。

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