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7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7篇)
内容导航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1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2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3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4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5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6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7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和学法:
(1)指导学生形成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4)指导学生总结,使他们能够把知识梳理。.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6)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7)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8)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四、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五、教学进度安排:
2.233.1 第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 27.2 相似三角形
3.23.8 第二周: 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3.93.15 第三周: 28.1 锐角三角函数
3.163.22 第四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3.233.29 第五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3.304.5 第六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4.64.12 第七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4.134.19 第八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4.204.26 第九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4.275.3 第十周: 28.3 课题学习 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一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5.115.17 第十二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5.185.24 第十三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255.31 第十四周: 综合复习一
6.16.7 第十五周: 综合复习二
6.86.14 第十六周: 综合复习三
6.156.21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四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学内容分析
下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上学期已讲完。第三章《圆》已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统计与概率》还没讲。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真捕捉"生活现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因此,本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原本复杂的知识通过新技术教学直观、简单、系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5.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近年来,"教学之声相闻,课下不相往来。"的现象愈来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反之,备课组、教研组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我将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复习的系统性。总复习是本期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质量。总复习要特别注意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有纲可举,有目可循。
7.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总复习要在普遍撒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四、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11日-6月25日
复习宗旨: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附: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第1周.新课《圆》
第2周.新课《统计与概率》
第3周.复习函数
第4周.复习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第5周.复习基本作图
第6周.复习统计与概率
第7周。专题复习1
第8周.专题复习2
第9周.专题复习3
第10周.专题复习4
第11-15周. 模拟及试卷分析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所带九年级五班、六班学生上学期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与概率。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要把握好家学进度。
六、 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7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8周至第9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0周至第11周: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 第12周至13周:专题训练。针对不同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7、第14周至16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8、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七、教学进度 :
第 1---4 周-----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第 6 周-----第一轮总复习
第 7---8 周-----第二轮总复习
第 9--10 周-----第三轮总复习
第 11 周-----专题一
第 12 周-----专题二
第 13 周-----专题三
第14--16周-----综合模拟训练
第 17 周-----考前方法与心理培训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1002班兼班主任,基础知识水平较好,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
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11日—6月25日
复习宗旨: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五、教研专题:
如何搞好中考数学复习
附 教学进度
第 1 周-----第4周 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概率和频率
第 6 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 7 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 8 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 9 周-----专题一
第10周-----专题二
第11周-----专题三
第12周-第16周 综合模拟训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措施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
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
第三,全体教师要加大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复习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习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专题复习加综合训练”的复习模式,突出“五个强化”,即
①强化时间观念;
②强化研究:重点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
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习;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习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
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
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习,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习以“回扣、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习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 数据描述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四、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第十六章 分式…………………………… 13课时
16.1分式 ……………………………………2课时
16.2分式的运算…………………………… 6课时
16.3分式方程 ……………………………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8课时
17.1 反比例函数……………………………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 2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8课时
18.1勾股定理………………………………3课时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3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 17课时
19.1平行四边形 ………………………… 5课时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课时
19.3梯形…………………………………2课时
19.4重心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15课时
20.1数据的代表…………………………6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5课时
20.3数据分析……………………………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期末总复习……………………………10课时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ax2+k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测并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k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难点】
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k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是,它的开口向,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函数y=ax2在x=时,取最值,其最值是.
2.抛物线y=x2+1,y=x2-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3.抛物线y=x2+1,y=x2-1与抛物线y=x2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授
问题1:对于前面提出的第2、3个问题,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加以研究?
(画出函数y=x2+1、y=x2-1和函数y=x2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1与y=x2的图象吗?
师生活动:
学生回顾画二次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按照画图的步骤画出函数y=x2+1、y=x2的图象,观察、讨论并归纳.
教师写出解题过程,与学生所画的图象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解:(1)列表:
x…-3-2-10123…
y=x2…9410149…
y=x2+1…105212510…
(2)描点:用表格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x2和y=x2+1的图象.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并思考,当x依次取-3、-2、-1、0、1、2、3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函数y=x2+1的函数值比函数y=x2的函数值大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y=x2和函数y=x2+1的图象,先研究点(-1,1)和点(-1,2)、点(0,0)和点(0,1)、点(1,1)和点(1,2)的位置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反映在图象上,函数y=x2+1的图象上的点都是由函数y=x2的图象上的相应点向上移动了一个单位.
问题4:函数y=x2+1和y=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
学生由问题3的探索可以得到结论:函数y=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5: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出的第2个问题了吗?
生:函数y=x2+1与函数y=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问题6:你能由函数y=x2+1的图象得到函数y=x2+1的一些性质吗?
生: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y=1.
问题7:先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1与函数y=2x2-1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生活动:
教师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巡视指导.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归纳.
解:先列表:
x…-2-1.5-1-0.500.511.52…
y=2x2+1…95.531.511.535.59…
y=2x2-1…73.51-0.5-1-0.513.57…
然后描点画图,得y=2x2+1,y=2x2-1的图象.
教师让学生发表意见,归纳为:函数y=2x2+1与函数y=2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但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1的图象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8:你能说出函数y=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以及这个函数的性质吗?
师生活动:
教师让学生观察y=x2-1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最后归纳总结:函数y=x2-1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是(0,-1);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y=-1.
三、巩固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2、y=x2-2的图象.
(1)填表:
x… …
y=x2… …
y=x2+2… …
y=x2-2… …
(2)描点,连线:
【答案】略
2.观察第1题中所画的图象,并填空:
(1)抛物线y=x2+2的开口方向是,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抛物线y=x2+2是由抛物线y=x2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2)对于y=x2-2,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
(3)对于函数y=x2,当x=时,函数取最值,为.
对于函数y=x2+2,当x=时,函数取最值,为.
对于函数y=x2-2,当x=时,函数取最 值,为 .
【答案】(1)向上 x=0 (0,2) 上 2 (2)增大 减小 (3)0 小 0 0 小 2 0 小 -2
四、课堂小结
1.函数y=ax2(a≠0)和函数y=ax2+k(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把y=ax2的图象沿y轴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ax2+k的图象.
2.抛物线y=ax2+k(a≠0)的性质.
(1)抛物线y=ax2+k(a≠0)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k).
(2)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伸展;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伸展.
(3)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当x=0时,y有最小值k.
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当x=0时,y有最大值k.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掌握函数y=ax2(a≠0)和函数y=ax2+k(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把y=ax2的图象沿y轴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y=ax2+k的图象;其次,能够理解a、k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关系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以上就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课时),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学内容分析
下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上学期已讲完。第三章《圆》已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统计与概率》还没讲。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真捕捉"生活现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因此,本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原本复杂的知识通过新技术教学直观、简单、系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5.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近年来,"教学之声相闻,课下不相往来。"的现象愈来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反之,备课组、教研组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我将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复习的系统性。总复习是本期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质量。总复习要特别注意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有纲可举,有目可循。
7.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总复习要在普遍撒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四、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一、教学目标
完成课本内容和复习工作。 抓牢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在熟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从基本思路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初四三班和四班的数学,两个班级的基础差距比较大,三班本学习的学习放弃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比较大,有部分同学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而四班的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懒惰情绪严重。
三、教材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代数部分,二是几何部分。代数部分内容包括:实数、整式、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图象、统计初步九部分内容。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基础知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六部分内容。
复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图象、圆三部分内容复习难点圆与抛物线结合的类型题、几何综合问题、代数综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方案等实际应用类型题。
四、改进的措施与应注意的问题
措施
1、 认真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服从教研组的统一安排,遵守好教研纪律,认真思考领悟教研时其他教师的观点方法,学习好教研的教学安排,更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2、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3、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认真学习。
4、上课精讲精练,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注意学生听讲的情绪,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在每堂课都发挥最高的效率。
5、作业:按要求布置,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纠正,及时教育督促个别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6、注重优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导。优生多注重其细节与过程,指导他们自主的学习,合理利用好业余时间,要在保证学好基础知识,做好固定作业的前提下进行能力的拓宽训练;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多从思想上关注,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培养其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力争改变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7、做好各次考试的分析,找准与其他班级的差别,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及时纠正与弥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向,并落实在日常工作教学中。
8、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方法都要讲究机巧,不能一味的严厉,要以关心、爱护、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紧张而快乐地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从基本思路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解题规律。
9、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进行教学研究,了解中考信息。 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多研究中考题目,把握中考方向,让学生做题不走弯路,提高中考取胜机会。
注意的问题
① 抓常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注意重点,力求精而少,能少讲的一定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切实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并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多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抓基础,重习惯培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 注意优生培养,抓细节,重过程,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气氛。
五、教学业务学习和有关教学活动安排
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两本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及学段特点,制定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更新与运用。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4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三个锐角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 、 、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特殊角。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锐角三角三角形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问题对微积分的思想有所感受。
二、本章知识结构图
三、本章内容安排
1、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可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是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应用,并对第一节的学习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地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
2、本章的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3、本章的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4、本章的中考的地位和作用:①《锐角三函数》是各地中考的热点之一,分值一般占10分左右,由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广泛,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解决事实问题的能力,所以分值比例还呈上升的趋势,仅以我市近三年的中考卷足以说明,详见下面统计表:
时间
分值08年09年10年
题号11、1911、15、188、11、14、20
分值99.510.5
比例7.5%7.9%8.6%
②本章内容与学过“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密切,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时安排
1、本章教学时间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教学用书》是12课时,但是,根据我镇教育中心统一安排了第十周的周四、周五(即20xx年4月21、22日)进行全镇第一次的模拟考的要求,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备课组研究制定出中考备考计划,根据计划确定初步安排7节课,详见如下:
28.1 锐角三角函数 ……3课时
(1) 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1课时;
(2) 28.1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1课时;
(3)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 ……4课时。
(1)28.2解直角三角形 ……1课时;
(2)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问题 ……1课时;
(3)28.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方向角和坡度问题 ……1课时;
(4)《锐角三角函数 》的单元复习课 ……1课时。
2、单元测试卷是否要讲评或是否要进行补考要看学生测试成绩作最后的决定,如果成绩不好,那么就统一去级补考,确保单元过关,每个模块过关。
五、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1、狠抓预习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学得好的同学都有预习的好习惯,用学生的话来说,预习了,上课就像复习,先人一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因此,我们必须狠抓学生的预习习惯。怎样才能把预习环节落到实处?《花城中学精品课程教学案》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我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抓学生课前做教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我们还用了一根斜纹的横格线的标志来区分它:“ ”,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努力完成,老师开始在课堂上检查,及时反馈预习情况,促进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预习就像数学的运算问题,成败在运算。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自已在上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成果,使自已心中更有数,教学案的内容呈现可以根据自已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一成不变,教学案强调学生必须课前预习。
2、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我们编写的《花中精品课程教学案》的原则就是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其中,学生的自主体现在预习,预习强调就是独立完成,而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学生的同伴互助的影响比老师单独教的效果更大,因此,我们还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也考虑异组同质的分法,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开展小组合作,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才能应对考试的变化。
3、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以前这个模块是叫《解直角三角形》,而现在是叫《锐角三角函数》,为什么把名字更换呢?个人认为是因为本章重难点之一都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锐角三角函数又是一种超越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好理解,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我们首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函数?什么叫函数?接着我们就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归纳、证明,就可以让学生对变量的性质以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加深对函数观念的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开阔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②特别注意通法和通解的训练。由于中考一般把角变成特殊角处理,这样往往会使一些题目出现特殊的解法,如果忽略了一般的解法,那么会防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教材P88的例4的解法是属于通法,不过例中的条件把两个方向角 、 分别取值为 和 后,则出现 ,所以△P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了,这样很容易利用特解求出PB的距离了,而不用联合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通解来求解。如果我们不注重通法的训练,那么特解会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解决不了通解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③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章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需要强化运用的,比如,转化思想、建构直角三角形的建模思想以及化曲为直的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等等。
4、注重应用的意识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是实际的需要。这章书在前言提出意大利的斜塔问题和后面的铺设水管的长度问题、测量中的仰俯角问题、方向角问题及斜面的坡度问题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归纳能力,比如,测量问题的一些专用的术语等等,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其次根据题意把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将数学问题的答案回到实际问题上。活学活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的理论对理解本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研究解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性时,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边),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下来,因此,这个直角形就可解了,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边角关系式中从方程的角度去理解它,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
6、不要急于结束新课,确保堂堂清。
我校从20xx年开始实行真正的双休日制度,再加上我们在初三阶段数学课每周只安排了6节,因此,我们在今年2月24日(开学第二周末)才开始讲授《锐角三角函数》,本章的内容虽不多,不过很多的实际应用题,更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题意后才能建模,而这个恰好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的难点所在,因此,在讲授新课时,一定要讲清概念,专用的术语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切实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方法,不要急于赶进度,避免积重难返,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我校每节课时是四十分钟,如果大家是每节课是四十五分钟的话,建议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进行当堂过关测试就更好了。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五、教研专题:
如何搞好中考数学复习
附 教学进度
第 1 周-----第4周 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概率和频率
第 6 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 7 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 8 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 9 周-----专题一
第10周-----专题二
第11周-----专题三
第12周-第16周 综合模拟训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6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 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 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习 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二
7.6—7.12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三
7.13—7.19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7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1002班兼班主任,基础知识水平较好,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