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工作总结通用32篇》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2篇)
内容导航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4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5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6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7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8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9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0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1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2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3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4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5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6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7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8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9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0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1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2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3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4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5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6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7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8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9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0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1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2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镇语文组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今,我校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将近一年了,在此,本人将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确保学生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地进行,开学初,我们对我校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学校课外阅读计划与方案,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并对计划草案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实施细则,最后形成了我校正式的课外阅读实施方案与计划。从校长、主任,到每位语文教师都有专门负责的项目。
参照学校的指导精神,各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读书计划,各班的读书计划针对性与实用性强,都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四(1)班的做法如下:
1、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为同学提供阅读资料。
2、每天中午1:35至1:55为读课外书的时间。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图书管阅览,并完成一张阅读卡上交学校。
3、每星期订立一个阅读的专题。
4、每个月举行读书会,交流读书的体会,介绍读书的方法等。
5、每半学期举办一期读书竞赛,读书手抄、剪贴报、写读后感等评比活动。
6、每个月评一次读书积极分子,以点带面。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
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大胆引领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拓宽学习的范围。
②"放任自流"任其读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翰的书海。绝大部份学生一开始读书要接受强迫性的要求,有可能觉得枯燥无味,很容易对读书产生厌倦情绪,读之无味,还可能会打消读书的念头,无兴致可言,往往与本意背道而弛。因此,给学生阅读的自由非常有必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自由充分阅读以后,渐渐地我发现了孩子们的阅读面广了,知识丰富了。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儿时,词语积累多,阅读兴趣大;非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可见,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手中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营造读书氛围,我们各班级都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因为班级是学生学习、交流、阅读的主阵地。倡议同学们"为班级献上一、二本书"的活动。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常常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支持子女购买书报,为孩子们买书,督促孩子们看书。在保证一定图书量的基础上,我们提倡生生互动,
学生把看过的书互相调换阅读;建议同年段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定期交流,横向交流,资源共享。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我们还应该适时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充分利用每周下午阅读课,教师要有秩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①保证阅读时间,确保有效指导。学校规定:
每节课前的预备铃一响到上课铃响这两分钟,每班读学校每周安排的经典解读。②保证有统一的阅读书刊。比如:每学期每个年段要读哪几本书,都要同学有准备。
③保证阅读质量,有计划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讲故事内容,精彩片断的研读等进一步指导学生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读书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了推进课外阅读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
比如:评选"阅读之星","读后感"征文比赛,各班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会",制作"读书手抄报"等各种活动。特别在制作"读书手抄报"的活动中,学生们利用这一阵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绘制作手抄报,版面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美,内容丰富,有"好书推介"、"名作赏析"、"名家介绍"、"名人警句"以及"读书心得"等等不同板块,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积极的锻炼。这次活动是我校课外阅读成果的集中检阅和展示,它激励着学生博览群书,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班的同学在第二学期的图书阅读量远远超过了第一学期,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对课外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校图书室里的书籍都有借来读,大量的阅读带来了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校园书香四溢。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我安排的阅读教学课的内容是以学校定制的《课外读本》为主,辅以学生自身的一些书籍。
1、阅读课开展情况:
上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根据实际学生课堂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分
组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传授有效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们读学校的书时:可以做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写读书心得;在读自身书时做好圈点勾画、做批注,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多媒体读书展示会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2、课外阅读课成效
学生们通过上阅读课,都有了自身的收获:有了自身独特的'摘抄本,开始逐渐形成读书的习惯,个别学生之间开始相互推荐、交换书籍,积极参与准备朗诵比赛,制作对媒体读书课件等。
以上是我对课外阅读课的目标、开展情况及成果三方面的总结。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为提高全校师生阅读素养,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阅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涵,文明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理想,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开展了丰富、扎实的寒假师生课外阅读活动。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1.根据市局要求,我校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成员为全校语文教师。
2.语文教师为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布置、落实、检查、反馈班级寒假阅读,积极策划引领,引导全班学生在假期认真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假期结束后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反馈检查。
3.学校在寒假定期发送短信给所有老师,提醒老师们根据制定的读书计划认真读书,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各班主任老师通过家校通平台发送短信给所有学生家长,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认真读好书,背好古诗,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家访和电话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
二、保障书源,明确内容
教师必读和选读书目的书籍由教师自行负责购买。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读好学校推荐教育专著《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赵国忠主编)一书,用好订阅的教育杂志、刊物,写好读书笔记,鼓励老师们充分利用图书室现有藏书和家庭图书资源,多阅读中、外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修养,要求教师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要力争写好读书笔记,或标注,或摘录,或质疑,并根据自己研读的书目,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学生所读书目在寒假开始前由班主任老师发放告家长书,要求家长带学生到新华书店购买,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由班主任老师统计,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各年级必读篇目:一、二年级《安徒生童话》;三年级《西游记》(儿童版);四年级《水浒传》(儿童版);五年级《鲁宾逊漂流记》;六年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时,学校要求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古诗文诵读教材中挑选一定数量的古诗文给学生背诵:低年级5首,中年级8首,高年级10首。
三、检查反馈,保质保量
教师完成读书计划中的读书内容,做好读书笔记,在春学期开学时交校长室。经检查,学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读书任务,完成了规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开学后的第一天,学校就组织年级分工负责人到各年级检查
学生假期阅读情况,检查方式为背诵古诗,讲阅读书籍主要内容;各班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年级组内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少先队将三至六年级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心得文章张贴在校橱窗内展示。
年年寒假,今又寒假。在刘陈小学师生们刚刚度过的寒假生活中,除了浓浓的鸡鸭鱼肉味,除了不绝于耳的鞭炮声,除了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更增添了一份宁静那是老师和学生们与“书”对话的深沉与快乐,愿这份宁静永远伴随刘陈小学的师生们快乐成长!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阅读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阅读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发,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在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
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我们绝不能只是把握教材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那你的教学就是失败。我举一个实例,我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能根据文章内容让孩子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中的内涵,所以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在教学中我因势利导设计如果伯牙要弹奏其他内容子期该如何称赞,设想并试着练习。学生说出雪,风,明月等。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揭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可贵,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联系在一起。备课要吃透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想比之下,在教学《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语言缺少激情,情绪不佳,对情节渲染不够到位。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平淡无味。《新课标》反复强调,教学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还展示了一条有效学习途径。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境,使学生被深深感染。此外,在教学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只有在感染一种情境,或愉快,或悲哀,有效地引领学生顺着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进入境界,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也设计了朗读的环节,可是对课文把握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只就句讲句,学生不但没有读好,而且理解课文“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在想什么?“在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是为什么,理解的就生硬弄得课文朗读教学蹩脚,读的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反思之后觉得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必须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读文、学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上课要灵活机动。
善于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的平台,绝不能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呆板机械地学习。只有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
1.运用语言激发感情。
首先是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进一步满怀感情地范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老师是读者、作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有效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其次是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2.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
将生活中某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得对课文描写感受更真切。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像《月光曲》、《伯牙绝弦》一类,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对课文的细节描写在头脑中编成动画、电影,再现情节,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在童话故事,可以运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心弦;有的有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在课堂发言时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而我们新课改时强调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教学,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他们敢于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因此,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选材
大班幼儿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见解,对新的事物较感兴趣,尤其是动物。因此,此次活动我选的是“猫头鹰”
二、导入
活动的导入我选择的是猜谜语的形式,因为本班幼儿进行过一些猜谜语的活动,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当我把谜语说出来时他们有的在努力想谜底是什么,也有些幼儿已经知道谜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当幼儿把猫头鹰说出来时所有又幼儿一同说一遍,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浓浓兴趣了。
三、认识猫头鹰
接下来的环节我便出示我自己制作的猫头鹰,请幼儿观察,认识它。这个环节有点局限,可以多准备一些猫头鹰的图片,让幼儿更深的认识猫头鹰,记住它。
四、欣赏挂图
在观察猫头鹰挂图时,幼儿的观察力很强,一下就发现猫头鹰一只眼睁着着,一只眼闭着。有些幼儿就在学,而我只顾自己的教学进程,没有满足幼儿表演兴趣。
五、认字环节
把“该、睡觉”两个字给落下了,使得最后玩“字宝宝”游戏时幼儿不认识。这是一个大疏忽。
六、欣赏课文
在欣赏课文时我没有提出让幼儿仔细听“该有多妙!”,而是在跟读时提出,且没讲解,幼儿便不能体验这种感觉,目标就自然没达到。收书传书时我班幼儿很吵,我感觉到我班的常规得抓紧些。
七、游戏
这个环节能让幼儿在紧张的课堂中得到放松,并让幼儿知道猫头鹰的天敌是鼠类,并在游戏中巩固字宝宝。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特别注意,应加强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最近,听了两节课外阅读导读课。一节是工小陈吉宁老师执教的《淘气包埃米尔》导读,一节是养正小学孙照宇老师执教的《窗边的小豆豆》导读。因为之前从没听过这种课型,所以感觉很新奇。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向大家作一下汇报。
感触一:目标明确,旨在激趣
导读课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课外主动去阅读这本书。因此,导读课也就承载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任务。其中“猜读法”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淘气包埃米尔》导读课上,老师多处采用“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根据封面猜一猜、根据“书名”猜一猜等。其中最精彩的是出示情节往下猜。记忆犹深的一段是老师出示一段精彩的文字,大意是:五岁的淘气包埃米尔,喝汤时将头卡在汤罐子里了,这可怎么办呢?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产生要读下去的强烈欲望。学生猜测之后,老师出示原文,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接着又让学生看这样一段文字:话说这个汤罐子被爸爸粘好了,可是晚上又到了埃米尔的头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一次次猜测中,思维发散,深深被这本书所吸引。而根据插图猜更为精彩,老师出示故事中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任由学生猜测。此时,老师不讲书上的内容,留下悬念,让学生恨不得立刻回家买书去读。
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教师则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讲一讲让学生初识小豆豆的调皮。再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长大后的小豆豆,并了解她的卓越成就,强烈的对比反差,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小豆豆怎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呢?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了解欲望。可以说在这两节课中,“猜读法”的使用调足了学生的胃口。
感触二:赏析人物,学会读书
当学生在一次次猜测中,喜欢上这本书之后,老师便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重要环节,赏析人物,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
例如:在《淘气包埃米尔》导读中,老师为学生准备阅读材料“12月18日”那天发生的事。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人物的品质。在配乐朗读中,抓住了人物的细节描写,深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认识小林校长时,教师则采用讲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从课堂的情况来看,学生学得比较主动,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学生对故事感兴趣,对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也感兴趣,对故事的结局更感兴趣。而随着这一系列兴趣的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7
近十余年来,我们在中心学习法课题实验教学中,本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根本性教学目标,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阅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语文教学年度、学期课时的教学计划中。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其中,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关键之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相应以培养这两种能力为重点训练项目。其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如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我们课题实验教学的研究重点。
一、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的探究性
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实验教学前,实验班的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半学生未养成阅读“手到”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个问题未引起重视,仅仅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而没有对学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在如何“手到”方面进行细致的引导、指导、训练和检查。
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认识到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教师设计了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究性,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课外阅读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课标”对此作了明确的要求。实验教学前我们作调查时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小学毕业甚至中学毕业以后,还未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循循善诱,进行耐心而持久的引导和训练。要努力做到学生的“学践”遵循作者的思路。因为,思路是作者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走向和路径,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通过作者思路的穿针引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验教学中我们下了一翻功夫,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讽刺过度地字斟句酌。我们当然反对那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书呆子式的“咬文嚼字”。实验前,学生阅读的现状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狠抓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当然,这与人们通常听说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以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教师包办代替,或死抠教学参与书中的所谓知识点和答案的做法,已经被彻底废除。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实验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讲读课文进也往往孤立地分析课文。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了然于胸,备课时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
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在实验教学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为了应试,某些教师将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弄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教师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动人的描写不见了,丰满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优美的意境不见了。面对课文,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骨头,不见血肉。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从文章的整体教学入手,侧重引导学生对动人的描写、丰满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意境进行想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广泛性和效益性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验教学前,课外阅读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种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师都把眼睛紧紧盯在教科书和练习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验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这就必须使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生活在课内外阅读的世界里。而不能象实验前一样,让学生生活在试卷的世界里,生活在练习和考试的世界里。
实验教学开始以来,我们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个实验班普遍建立了“图书角”,筹集资金选购了与语文教材相匹配的课外读物,供学生生阅读;同时,倡导、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支持学生订购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放手让学生“广读”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怕学生成为有读书癖的“怪人”。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然,使学生学会阅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语文教师一项神圣使命。实验证明,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不难培养的,使学生学会阅读的目标也是不难实现的。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本学期,本人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改中度过,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以生本的方式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生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生本教育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生本教育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认真学习生本教材的基础上感悟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生本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教学工作在生本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生本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研、讲、听、评中推敲教学的真谛。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综合起来看这学期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
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9
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此,在学校的指引下,我们班两年多的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阅读氛围
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布置室外宣传展板、精心布置教室的读书角,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将个人的图书带到班级,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主持,自己动手,参与一些阅读氛围的营造。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学习,读完3本教育教学专著,分别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及《爱心与教育》《爱的教育》。5本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爱丽丝奇遇漫游记》《笑猫日记》《小屁孩日记》《苹果树上的外婆》等,并有些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上传至博客,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也为和学生的交谈打下基础。
三、多样形式的阅读活动
1、阅读课,带领学生去图书馆还书、借书、看书。主要形式有自由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
2、开展小小读书交流会。按照活动方案我召开了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古诗词诵读、好词佳句本的交流等系列主题班会。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他们谈到了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争取评上“书香家庭”的实际行动。
通过此次交流会,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3、开展“你我互换掌中书”活动。每个同学从家中带自己看过的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我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4、本班同学3年级起人人都有一本美词佳句本,勤摘录,勤做读书笔记,我要求读一整本书,同学们正在积累中成长。
四、建立评价机制
评比“阅读书之星”。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班内推荐,阅读存折的查看,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学生图书的借阅情况等综合因素每月推选之星。
五、家校合力
在两年多的阅读工作中,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更好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而且在读书活动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班通过翼校通、QQ群个别交流等渠道向家长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展示阅读存折做的好的家长的关心程度,并告以家庭读书方法,还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也来谈谈自己家庭在读书活动中的做法及收获,家长们经过交流与介绍,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开展的好。
六、全班共读一整本书《苹果树上的外婆》
我在二年级时利用晨诵前的10分钟,给孩子们讲完了《苹果树上的外婆》一书。
我知道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所做的大多数是在学校的阅读工作引导下按部就班的工作。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来说,所做的阅读工作还太少。还是有些家庭没有重视孩子的课文阅读,认为只要把课本读好就够了,更别说是共同阅读了。面对回迁家庭,我还没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一次次的努力,总会有效的。每天种一朵花,不久的将来就会是鲜花满园、芬芳迷人。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①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通过自主悟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再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朗读展现这种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②悟读—批注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略读课文,也用于其他各种课文的教学。如略读课文《七颗钻石》,先让学生通过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再作上旁批,通过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妈妈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爱心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曾说过:“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可见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我校一直着力打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书香学校。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果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喜欢好书,学会读书,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一直孜孜以求的人文教育的内涵吗?我们的教研员朱廷梅老师也说过,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热爱读书,我们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因此,从接手这个班以来,我班便开展了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课堂上让学生读名著中片段,现代白话和古白话对照着阅读,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体会到《西游记》的精妙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愿望,班上掀起了一股读《西游记》热潮,并由此引起学生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目前,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读过四大名著。在教学《一本男孩必读的书》时,班上学生都争相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简爱》等外国名著。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
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荐学生阅读书目,及本班实际情况,积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购买阅读书目,特别是家长会上,我把推荐书目做成精美的幻灯片滚动播放,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学生适合阅读的书目,更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我推荐的书目有优秀文学类作品,名人传记,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中文名著等,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漂亮的软抄本,做读书记录。有时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班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各种课外读书活动。每天一人三分钟演讲,一周一次的“好书推荐”活动,每日一句论语,每周一首古诗,古诗文诵读比赛,出读书小报、黑板报。做读书笔记摘除,开展学生辩论会,全班订阅《全国优秀作文选》、《七彩语文》,并要求学生阅读、点评、交流。学生收集经典美文,并汇编成书————《经典美文赏析》,六年级时我班订阅《窦桂梅教你阅读》《黑马阅读》,要求学生每星期完成2—3篇阅读作业,老师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另外还开展了“晒晒谁的书多”“我是读书小明星”“古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
六、师生共读,亲子阅读
为了让我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也要有榜样和模范作用,本人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并敢于把
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老师的推荐和参与,学生阅读兴趣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另外,我常常把读书的理念灌输给家长,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反映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进步,让家长和孩子一块阅读,做知识性家长,做朋友型家长,和孩子一块成长。
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班级读书氛围浓厚,学生阅读面广范,且越来越有深度。学生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文明向上,彬彬有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多人多次在各种作文竞赛和阅读竞赛中获奖。李新蓓获鼓楼区迎春花作文一等奖,李沁获二等奖,于嘉瑄获区口头作文三等奖,在学校的古诗文竞赛中,我班有十几人获奖。在区组织的各类征文中也有多人获奖。
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在全班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我班班风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我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农村山区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练习口语和听力的学习氛围,因而口语和听力也会被学生和老师忽略,阅读学习就成了他们学习和教学的重点。同时,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输入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英语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近期通过学习《英语阅读教学》这本书,收获颇多,现将自己所学知识总结如下:
一、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动机,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阅读准备活动与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设计,阅读策略和阅读评价。
二、动机是影响阅读的关键因素。激发阅读动机才能有效保障教学的效果。
1、教师应该尽力吧阅读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需求,娱乐需求、交流需求,而不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不得不读,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欲望和热情;
2、阅读内容的约束应该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在阅读教学活动前,也要做好分析,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和阅读的习惯;
3、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有简单到难,活动也应当多合作,少竞争,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悦读”;
4、阅读教学工作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外阅读的生词量也应该控制在5%左右。
三、阅读应该以获取信息为目标,而目标应该包括技能目标、知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图式建构目标和综合素养目标。
而在设计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龄阶段和认知层次。阅读目标的设计方法有:教材本位法,学生本位法、话题本位法和层次化目标法。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设计情况,以一种方法为主。一般说来,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领会在前,运用在后,识别在前,表达在后。
四、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PWP教学模式:该模式把阅读教学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大部分。Pre—reading的核心人物是为阅读做准备,包括背景图式激活、话题的导入、任务的介绍、兴趣的激发和语言、策略的准备。While—reading是核心,要设计有层次性,从知识到领会,从分析到评价的教学或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Post—reading侧重知识的应用和综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
2、任务型教学模式:一般分为pre—task,while—task,post—task三大阶段。任务前主要是任务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和图式准备;任务中就要强调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后侧重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展开聚焦练习。
3、情景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
4、支架阅读教学模式:核心是对最近发展区的判断和适当教学的提供。常见步骤分为: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写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五、阅读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必须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必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自身情况。
六、阅读准备活动的设计:
1、阅读前要做好需求分析,要分析目标、文本以及学习者;
2、如果对学生已有知识情况不清楚,就要设计诊断性活动;
3、阅读前活动要确定核心内容,应该这些内容会影响学生后面的阅读学习内容;
4、准备活动要适量,不能贪图多,而要精,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
5、常见的阅读前活动有:头脑风暴、构建语义图、话题相关讨论、预测、图片预测、细节摘取讨论、预测性信息陈述、多媒体激活图式和故事法。
七、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1、阅读活动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主体原则、搭建适当的支架。合作原则、任务型原则、关联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情景化原则、评价分享原则、
2、阅读活动的设计方法:要遵循目标取向、图式参照、关注阅读过程、真实定向、注意活动的变化性。
八、阅读教学过程设计
1、一般的月的教学过程都有这几个部分,阅读前准备,阅读。阅读后的应用、阅读后语言教学、阅读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影响月的教学过程主要有:教学理念、活动的组织形式、情感过滤;
2、阅读教学中互动活动有:合作学习、合作性活动组织、开放性问题、追踪性问题、正面话语等。
3、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关系:阅读前活动可以通过听力活动导入话题,以便激发学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图式,阅读后的“说”可以使对阅读信息的运用或者转述,阅读后“写”是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是对阅读文本内容或者逻辑的运用。
4、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认识发展参照原则、语言要求参照原则、支架原则、层次递增原则、关系调节原则,同是也要确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设计系列不同的活动。
5、一般情况下,阅读活动设计的顺序应该是:识别在前,表达在后;再认、领会在前,分析、评价在后;信息、策略、逻辑的认识和语言的学习在前,运用在后;在运用活动中,控制性的活动在前,开放性的在后,准交际的活动在前,任务型活动在后。
九、阅读教学策略:
1、常见的大意阅读策略:览读;细节理解策略:跳读;隐含意义理解策略:推理;理解受阻应对策略:词义猜测;根据举例判断;观点态度理解;阅读基本技能(自动解码,关键词阅读,意群阅读,视觉解码);其他策略(预测,选择注意点,记笔记,阅读整理,联想,视觉化,前后关联)等。
2、阅读策略的培养方法有:展示,示范,训练,评估,扩展。而策略的培养过程一般有:呈现,训练,应用三大步骤;
3、阅读策略培养应当遵循:显性原则,持久性原则,辅助性原则,认知与元认识原则。
4、常见的阅读策略培养活动有:大意阅读策略培养,观点态度阅读策略,细节阅读策略培养,预测策略培养,自我监控策略,体裁本位阅读策略,元认知策略培养,目的性阅读,词义猜测。
十、阅读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时也要课前课后,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各个阅读教学环节的时间,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活动,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今后获取信息的手段,满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为了让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好生命的底色,我们有责任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里去。现将本学期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师生共读,其乐融融
学生的爱读,只能以老师的爱读来激发。每天晨读午练时间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读名著,写心得。所有学生也和我一样陶然自醉,教室里静极了,但却可以感觉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二、巧荐好书,指导读法
当看到学生阅读好书时,老师便大肆渲染,引得其他学生“垂涎三尺”。利用每天的借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一遭,及时夸赞借到好书的学生“有眼光”。每周一的班队课上,留十分钟给学生开个“好书推荐会”,并举行换书仪式。
三、享受阅读,养成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不错的阅读习惯,他们一有空余时间,就快乐地阅读,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页摘抄,有的孩子在每页的摘抄上画了个“点评屋”,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分享交流,学以致用
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变静态的作业为动态的作业,每天给学生交流摘记的时间,并请同桌给予评价,让语言首先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后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使他们成为有着言语智慧的血肉丰满的“人”。
五、亲子共读,温馨甜蜜
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很多家长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书,晚间的亲子共读,构成了很多家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激发阅读兴趣。
1、巧借课本资源。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资源,引导学生或大胆想象,或到课外去寻找相关的文章阅读。
2、巧用无尾故事。教师讲故事时,特意留下尾巴,让学生自身到课外去阅读。
3、巧妙利用绘本。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念出里面的文字和声音,念出书中文字里没有的感情,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
4、“精彩课堂”,学生轮流讲故事,及时鼓励表扬。
5、举办小型竞赛。如“诗歌朗诵会”和“讲故事比赛”等。6、享受阅读成果。①优秀词句推荐,②优秀习作朗读。
七、教给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好词好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略地复述。
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不错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4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
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
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这次小记者采访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5
工作室于20xx年7月正式展开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语篇的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际从20xx年3月已经开始,现将我课题组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与思路。
一、进行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等。
体现形式:学习材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论文等。
2、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学习了韩礼德的主述论、胡壮麟等语言学家的语篇分析论的系统理论、top-down理论等,尤其是重点学习了由葛炳芳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另外,课题组组织成员认真研读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
体现形式:学习研讨会议记录与研讨材料、心得体会、论文与音频视频资料。
3、参加培训研讨。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英语教学教研的培训与研讨,如县、市、省上培训活动,参加名师大讲堂等。
体现形式:学习笔记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调研,找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堂调研活动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间进行,调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观察阅读课教学课堂、观看阅读课课堂实录以及课堂教学案例。
1、课题组成员共进入课堂观察阅读课教学共60多节,主要以课题组成员内部听课为主,同时也听评子长县中学及秀延中学其他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具体的教学目的与意图,以及从听课人与授课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达成程度。
体现方式:听课笔记及心得体会。
2、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和课题组成员录像课。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主要以自学为主,然后交流心得体会。课题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长县中学进行了高中组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教学交流活动,共进行了5节课并录制了视频,活动后,各位老师又不断研读录像评析优缺点,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
体现方式:视频及学习笔记。
3、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处于一种浅层阅读状态,即:“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
(2)、分离式语言技能训练即对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分别训练,缺乏把语言技能看成整体而进行系统训练的整体教学思路。
(3)、忽略语境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4、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决定在语篇分析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行动改进研究,研究的对象为课题组的八位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
具体研究思路是:
阅读教学应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如题材特点、体裁等,然后分析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同时掌握文章的主体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时将听说读写渗透和贯穿在其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语用性。
三、实施进展情况
从20xx年5月至今,本课题组一直按计划实施研究活动。现就前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作一总结汇报:
1、20xx年6月在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进行了5节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活动。我们在开课前,先用语篇分析论对教材进行了集体解读,然后在课前与课后对学生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试。
体现形式:教案、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课堂视频。
2、课题组成员把语篇分析论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并就此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主题交流活动,如代词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主述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
体现形式:交流材料、会议记录、微课
3、开发了完整的基于语篇分析论的现阶段八年级与高中必修一与必修三的阅读课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课件、论文、反思、微课等。
4、课题组成员教学能力迅速成长。课题组王文静、闫凯、白娟老师已走出了学校,进入了县、市的赛教。张小梅老师已成为子长中学骨干教师,选拔成为影子工程的培养对象。
体现形式:荣誉证书、培训通知等。
5、课题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网站,博客与网站更新及时,均为原创作品。
体现形式:网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发课程资源系统性不够。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如教案、课件、习题集未编成系统序列,有较大的随意性。
2、缺乏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研究,跟踪性改进不够及时和系统。
五、今后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2、加强课题组成员阅读课互听互研活动,促进组内教师的业务成长。
3、继续坚持教学资源开发,并力争做到连续和系统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读书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我们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学习以外的时间或者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课外书,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密切协助。每天学生读得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由家长签字。(规定每天必读半小时)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摘。摘抄好词佳句。
(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2)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
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周四下午最后一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平时,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至2小时阅读等作业。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才能提高读书效果。
3、推荐阅读书目。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二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6
为了引导一年级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月,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1、用心布置好班级的文化。
为班级图书角起名为“百味书园”,并在墙壁、黑板报、图书角等各地方都配置读书的名言名句、读书儿歌等,让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味道。
2、开展多种的读书活动:
建议家长每天督促孩子阅读20分钟以上,并且能完整地把故事表述出来,家长及时表扬和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阅读与诵读经典诗词相结合。在语文阅读课上,引导学生阅读群文阅读——语文新读本上的小诗,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琅琅上口的经典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操。
倡导亲子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并且和孩子交流读书体会、心得 。
3、汇报丰富成果,多种方式评价:
学生每阅读一篇故事,都会填写《快乐阅读吧》。这个评价表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摘抄4个优美的词语,可以为故事配上图画,还可以为故事写上几句感想,最后还让爸爸妈妈做出评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每月评出“故事大王”5名,“读书之星”3名,让坚持阅读的学生感觉到阅读是充实的,是快乐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的读书征程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引领着一株株幼苗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7
中心句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一般的表达结构。中心句体现了一种较高的表达水平,具有条理性。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在表达中运用,增加习作表达意思的明确性和条理性。现在,以长春社三年上册《乡村里的大花园》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做的。
一、学习用中心句概括。
《乡村里的大花园》第四段实际上是围绕“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个句子写的,但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明显。怎么教学呢?我用了这样的层次:
1、质疑:为什么“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钻出来”?有学生说,因为它们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这也不是萧红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我引导学生: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要联系上下文,读读下文。有学生一下子领会了:因为它们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质疑:“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学生读不懂,提了出来。我引导他们联系上文,学生也领会了:因为他们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点拨:对呀,大树怎么会发响呢,土墙怎么会回答呢,这是作者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实际意思是在说,土墙和大树健康。
3、明确:读懂了这两个句子,我问学生,作者这一段主要是要说什么意思?就有学生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乡村大花园》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第四段的基础上,我就直接要求学生默读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二、学习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写。
为了落实“段”的教学,我接着又让学生读书,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时,学生找出了两个:“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实际上,这一段前四句话确实是围绕“一切都活了”写的,后一部分或者说全段主要是围绕“都是自由的”写的。
我问学生:“一切都活了”,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我又问学生:“都是自由的”,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2、诵读体会:我让四个学生分读四个例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后面,我都接读一句:都是自由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分写的方面都是在具体说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围绕中心句写。
3、总结写法: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是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花园里各种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后:我让学生看板书,“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后)“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前)我告诉学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第四段的中心句还是在中间呢。
三、利用中心句展开段序教学。
1、有顺序:我让学生看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我设个套儿:“我调换顺序写可以吗?”三年级的小学生们犹疑着,小声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有一个小学生举起手来,我示意他说:倭瓜比黄瓜矮,黄瓜比玉米矮……我叫全体表扬了他,进一步说明:这几个例子是从低到高的,是有顺序的,不是乱写的。
2、背诵:按顺序背诵。
教学进行到这里,似乎已经完成了任务,也到了下课的时间。但我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总觉得还不足,我问自己:这样教学中心句,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多大的实效呢?学生理解了,哦,这段就写了这个意思;哦,就这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哦,几个例子要有顺序写。那,学生知道了,就能在表达中写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写吗?就能运用围绕中心句写这种方式使自己的表达更有条理、意思更明确吗?中心句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层面,应该让学生也会这样表达。我决定再往下做。
四、从中心句写开去。
我又上了一课,安排了“过三关”仿写课:从中心句写开去。
第一关。我安排了个写景的中心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要求一个学生说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说:高粱红了,像着了火一样。一个学生说:谷子熟了,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儿。第三个学生说:玉米成熟了,结了很多大棒子。第四个学生说:辣椒成熟了,像一个个小红灯笼。下一个学生说:西瓜堆满了大街。
我引导学生:把这些例子按顺序排列,先写谁,再写谁?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按从低到高、从园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顺序排列这些方面。我又让学生考虑: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么位置。
确定顺序后,我给了10分钟,让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关,我安排了个写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这可是个冒险,刚上三年级一个多月的学生还没有写过事呢,但我觉得前面的教学很到位了,感觉能行。)学生一看这个中心句就乐了:老师,咱班单智聪能吃!我说行,就改:单智聪很能吃。这个中心句我只是让学生口头说,因为让他们用笔写事,怕是不行,就口头训练吧。有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单智聪到园子里摘柿子。我摘几个,交给单智聪,让他兜着;又摘几个,交给他。觉得差不多够了,一回头,看单智聪已经把柿子都吃了!我说,哎,这个“事”说得好,能说明单智聪能吃;还有这样的“事”吗?(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学生说:有一次食堂吃蒸饺,单智聪坐那一个劲儿吃,一吃吃了20个,别人都吃完了,他还坐那吃呢。
就这样,我又渗透了未来四、五年级,怎样以事写人的特点。
我意犹未尽,又来了第三关。
第三关,我安排了写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妈妈。我的意思是让学生学着把感受具体说。但这个可够难,学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说,我想哭了。有的说,我做梦梦见妈妈了。就是不说具体的内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级小孩对自己内心的体察根本没完善,怕是写不具体。这第三关就这样了吧。
这一轮围绕中心句的教学,我自我感觉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继续抓住合适的课文载体进行这样的中心句教学;在学生的表达中,我也会通过指引、评价,让学生运用“围绕中心句写具体”这种方式。从量变到质变应该经过大约六七轮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会运用这种表达形式了吧。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8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多读书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岂能仅仅读《语文》,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崔峦先生也讲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80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提升。”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从事生产劳动,以及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和家长不可能永远陪伴着孩子,而好书却可以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每年学生不少于5万字。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多,培养学生不错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读书的层次不齐,我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兴趣来抓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读物,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外阅读的多彩世界。
下面我就谈谈平时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如何激
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丑小鸭》的故事,当我讲到丑小鸭由于长得难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负离开了家后——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鼓励孩子读自身喜欢的书,使学生会读。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书,不是说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身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身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建议他们读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学性,如《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书。
三、引导孩子养成不错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多读。
1、保证书目。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各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身的书都放到教室里的图书角里。班上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找班上读书优秀的几位同学,负责班上同学的借书还书。资源共享,大家轮流着看,读书的范围更广了。
2、保证时间。我每天挤出时间来,让他们读。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每天到校,只要走进教室,就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另外,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使孩子们读书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3、注意积累。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身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规定每晚的读书内容,每读一篇,让父母检查签名。读读背背较短的诗歌,每完成5篇,奖一颗星,一篇较长的文章,3篇奖一颗。由班上的小组长和老师作为考查人员。如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能恰当地用上去,我们就奖给她一枚表达章。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
“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不错的阅读习惯。
4、填记录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那些爱读书、读书认真的孩子,我细致的做了份阅读记录表,由学生每周填写一张,内容包含阅读篇目、字数、认识的新字,里面的人物。从阅读记录表里,我详细掌握了孩子们的效果、收获。知道了他们每天都坚持读书,每个月最少的也会读六千字,最多的能读一万字以上。
5、开展活动
1)班里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天下午,都会分小组交流前一天的个人读书情况。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读书活动。例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但有利于发展语言,提升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每周让学生至少背诵一首古诗,为了便于检查,内容我统一指导,程度好的学生可再选出自身喜欢的来背。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19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学习教室中部分常见事物的英文表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很贴近。在热身和复习环节,教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运用所学的内容“What’s in the picture”自然过渡到新内容“What’s in the classroom”。通过教学课件,学生逐词逐句的掌握Let'slearn部分的内容。之后通过听听做做的活动处理Let'sdo部分,进一步运用和巩固了Let'slearn部分的词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小游戏“Listen an find”、“找朋友”和“Listen,draw and say”的活动进一步操练单词。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习Wehave...句型来表达“我们有什么”。在热身、复习环节,通过复习其它方位介词引入near的初步学习,为对话的学习扫清障碍。在呈现新知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词classmate的含义。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件,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配音、分角色表演等活动操练对话。另外要强调的是,I和we,my和our与中文表达差异较大,应注意让学生区分。Let's chant部分work和play是重难点,通过出示系列图片帮助学生突破理解。趣味操练环节设计的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最后学唱歌曲《Apple Song》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还对句型Wehave等进行了扩展,一举两得。
第三课时
本课时主要学习字母Aa,Bb,Cc,Dd,Ee及相关单词。其中,单词beef,doctor,bed是第一次出现,教学时让学生初步认知即可。其它单词要求学生四会掌握。第二册已学过字母的认读,本课时侧重于字母的书写。因此,教学中要分层把握重点。运用课件可以更好的辅助字母教学。小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所学。
第四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运用Thisis...和表示颜色的词与所学新单词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运用颜色对教室中的某些事物进行描述。所以必须先对所学的颜色词汇复习。再结合教室的真实环境引出新知的学习。运用课件,通过视听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单词。设计的游戏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五课时
本课时创设的情景是做大扫除的场面。呈现新知前,先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do的内容以及通过学生所熟悉的Let'slearn。Let'sdo,Let'stalk,Let'splay。这些句子为进一步学习表示动作的词组和Let's...作铺垫。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对话的内容。趣味操练部分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练巩固所学的重点知识。
第六课时
本课时主要学习字母Ff,Gg,Hh,Ii和相关单词。单词farmer,hat,ice,water第一次出现,要求让学生初步认知即可。其它单词要求学生四会掌握。通过教学课件辅助字母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字母F,G,H,i的笔顺和f,g,I的格式要求作特别强调。趣味操练部分关于字母的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母。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0
我个人认为阅读课它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读书。那孩子怎么才能学会阅读?他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读书来学会阅读。在读中才能会读。因此我们阅读课上的目标定位,主要目标、核心目标应该是读书。应该是紧紧抓住读书训练不放。阅读课只有通过读书训练,才能整合我们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三维目标。你譬如学生,在读书中他可以学到知识,在读书中可以领悟明白学习的方法,在读书中,可以明晓道理,在读书中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抓住读书不放,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就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我认为这样的阅读课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的阅读课。甚至是高品位的阅读课。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起到的就是指导作用,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做出指导,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怎样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呢?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我想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升朗读的'水平。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身的方式解决疑问。
4、培养不错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身的财富,需要利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1
xx小学: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有可喜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作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乐学的环境下,做到走进课堂,深入文本。
(一)、注意新课导入。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紧紧吸引学生。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教师巧妙点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另外,在教学中,我积极拉动双边关系,通过思考、辩论,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为了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2
一、激发学习动机,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动机,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入,以巧妙而新颖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激情。如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效果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将枯燥静止的英文字母转换成逼真的画面、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文章本身上来,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进入短文的阅读中来,有了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就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阅读行为,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词汇量,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正如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会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这指出了词汇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提高阅读能力从何谈起?词汇量的增加能提高阅读速度,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词汇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量。
(一)运用构词法
庞大的词汇体系是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的。因此在学习词汇时我们要突破某个单词的局限,通过单词间的内在规律,从一个单词的学习延伸扩展出去,让学生由一个新单词掌握更多的单词。如派生词,通过加前缀或后缀使单词的词性、词义发生变化而掌握一类新的单词。如前缀anti-表反对、反抗;dis-表示颠倒、相反;后缀-able,-ible,-ble等置于动词、名词后构成形容词;-ance,-ence,-ity等置于动词、形容词后构成名词。
(二)结合语境
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而枯燥地进行单词的识记,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真正理解、掌握与运用。只有将词汇的学习与语篇、语境结合起来,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而高效地学习词汇;同时也利于学生阅读速度与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教师不要让学生停下阅读的步伐或求助于工具书,而是要将单词与句子、与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大胆的猜测。
三、增大阅读量,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有了兴趣、扩大了词汇量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将学与练结合起来,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来提升。只有具有了足够的输入,才能拥有高效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来提高阅读能力。
(一)立足课内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指导学生就教材展开充分而认真的阅读。现行英语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最好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主线,以读来贯穿教学,在读中增强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一些精彩段落,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二)延伸课外阅读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材内容也是有限的,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为学生开辟全新的阅读平台。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坚持“兼顾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原则,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阅读的内容更为广泛、题材更为多样。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量,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见闻,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背景与知识,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英语思维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高中生来说,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这是困扰广大教师,制约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全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摒弃以母语为中介的翻译式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母语的干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环节。
(一)教师用英语教学
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即使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法、词汇等内容,也尽量用英语来解释,可以辅之以一系列肢体语言,采用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结合具体的情景来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抛开母语的干扰,用英语来思维。
(二)鼓励学生用英语
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这样学生可以将具体的语境、语意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总结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变以往的分析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扩大词汇量为基础,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切实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3
根据课题总体研究方案,这学期我们确定研究重点是“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在实验中探索,在实践中提升,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推动,自主钻研与合作探究相渗透的教育模式。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热情。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不错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主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课堂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较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教师从传统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着、奔着这样的目标,我们才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备课开始就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尊重学生个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转变了角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点拨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质疑解疑的时间,充分讨论发言的`时间,充分读书的时间。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引导探究学习,张扬个性意识。
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不错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已有知识创新信息。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利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效率也随之提升。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
总之,自课题研究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逐渐形成不错的气候,语文课堂内外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创新的意识不断在养成,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提升,综合素质在不断加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0xx年XX月20日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4
一、课题: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二、本月的工作目标
1、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案例式解读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等理论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
2、与八年级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了解他们企盼和对英语课程,特别是八年级教程中的阅读部分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学,思考自己今后的教学策略。
三、本月所做的工作
本月主要是进行有关课题理论的学习和研读,与学生广泛接触和交流沟通,了解学情,今后在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四、本月取得的成果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学案例研究》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实际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心时间和校园网络等问题,自己的课题研究有点滞后,在后面的课题研究中,应加快步伐,弥补不足,使研究能按时开展和完成。
六、努力方向
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多请教、多交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做更充分的准备。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首次把 “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因此,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所收获。
一、 多管齐下,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 提倡亲子阅读, 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 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 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 字数、 摘录好词佳句、 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会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等)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例如,有时利用语文天地中的阅读篇目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交给读书方法,填写读书卡。
四、 有机整合, 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 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 , 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生手中的《字词句篇》,每单元的阅读 文章不但精彩, 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 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 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 搭建展示平台, 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增强阅读实效, 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 “我喜爱的名言” 交流会, 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 欣赏。 “名人故事会” ,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 “课外阅读报” , 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 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 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 参加 “读书知识竞赛” “红色经典诵读” 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 交流、 展示的积极性。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6
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学课题组成员,于20xx年4月在临沂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究”的开题活动,会上听取了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和北大中文系孔庆东教授的报告,有很多的感受和收获,回来后,我们课题组又认真研究了课题的“总体方案”、“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研究小组,并召开了隆重的开题仪式,有序的开展了相关研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的亲临指导,其间市教研室单波主任和区教研室王锦华主任也多次指导,并初见成效,下面把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课题的实验过程及特色:
一、正确理解“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究的内容
个性化阅读教学既研究个性化的教,更研究个性化的学,以及二者的相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则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特别是文学性的课文,更容易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色彩。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和文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的教学结构。它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优秀经验和借鉴现代教学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在实践中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确立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制定计划,确立目标,走好每一步
自从课题立项,准许实施之后,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区、校领导参加的课题研究开题大会。在会上宣布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区、市教研室领导为指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为具体实施者的课题改革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分工,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加强合作、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改革能够顺利推行的关键,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师集中学习当前先进的与语文教学相关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它们摆在桌面上,共同研究、探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积极参加区、市、省及中语会组织的各项教师培训,听课、研讨等活动。
四、了解学情、端正学生思想、使改革在学生中顺利进行
在课改实验初期,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以及“学生心目中的语文课”调查,把它作为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渗透语文课改的思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重视课改的过程管理,使课改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的过程管理是课改实验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为促进课题研究实验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实验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实验档案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责任制度、实验教师奖励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各种制度、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六、规范成果积累、存档工作
从课改实验之日起,就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积累,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并且有专人分管,有专用档案橱柜。如实验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实验方案、学案锦集、理论学习笔记、论文集、学习资料库、听评课、观评课材料、学生情况调查表、家长反馈表及由该课题所延发出来的各种刊物、杂志;各种学习活动的音像资料等。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为实验的继续实施和全面推广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课题研究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
通过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局面。并且学生听、说、读、写、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真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例如:课题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统一给学生配备了摘抄本。还在学期中,集中学生召开阅读方法研讨会。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课题组还举行了每学年一次的“阅读能力大赛”和阅读考级制度。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具体做法及设想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应该让教师包办代替。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利用工具书解决词语;逐段概括大意、理清思路;从不同角度写读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阅读:学生主动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全面的理解、吸收、领悟文章的精粹。在学生充分地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具体做法:
1、各班建立图书角,人均2—3册,每天保证30分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2、每个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每月展评一次。
3、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统一给学生配备了摘抄本。
4、举行“阅读能力大赛”和制定阅读考级制度。
(二)个性化作文的教学
当我们准备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听到往往是一声声的叹息,即使是九年级的学生,也只是应付而已。我们理解学生没有生活,同时,又埋怨学生不能细致入微地体会生活。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我们理解了学生个性化表达是在需要、自主、真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此,我们教师有以下的做法或设想。
学生佳作展示。拿那些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染学生固然不错,但很多学生会想:他们是名人,我离他们可差远了。这样看来,倒不如拿学生的作品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所以,我经常把平时积累的学生佳作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或竞赛获奖的作品。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7
我上PEP四年级Unit1PartB Let’s Learn这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很顺利,师生间配合也还默契。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流程快,不拖拉,时间安排得当,操练的方式丰富,游戏设计新颖,学生们都积极踊跃乐于加入其中。
其次,在组织教学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可以适时的给予学生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堂纪律也能较好的把握。
然后,我将要教授的句型变换成歌谣的形式加上动作,使句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最后,上课中每个环节时间运用得当,每个环节清晰可见。
当然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词呈现形式较单一,只是一种形式就是图片展示,其实可以加入动作语言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单词。
第二、先进行基本的句子练习,多练习之后在进行巩固,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小组间,男女生之间,同桌之间,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三、多听录音,让学生多接触真实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少用中文,做到按需,需要是在说,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解释他们刚接触的新知识。
第四、评价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例如这节课讲授的是楼层,那评价方式就可用小组比赛爬楼梯的方式,既新颖有结合内容。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身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显然,仅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由此可见,学校加强课外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明确提出的“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号召,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领导到位,全员参与
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一个计划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各班级在计划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也形成了班级阅读活动计划,有效地推动了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
二、营造氛围,弥漫书香
为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校十分重视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争取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校门口、教学楼走廊设计并布置了名人读书格言和中外名著简介为内容的展牌、横幅;每个班级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读书环境,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等主题丰富、各有千秋的黑板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走进学校,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三、家校互动,保证阅读
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始前,各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指导家庭读书活动的方法、内容、形式等,使每个家庭都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家长也成为学校这一项目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由于学校宣传到位,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转变观念,低年级“亲子共读”如火如荼,中高年级家长则能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使孩子达到一定的阅读质量,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书香家庭。
四、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多阅读量首先从课堂延伸做起。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定的经典篇目,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语文教师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育体系。对低中年级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科普作品等,对高年级学生广泛介绍儿童小说、传记作品、科普作品等,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汲取全面的营养。除了结合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推荐阅读关于的名著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及教研室公布的推荐书目,每月向学生推荐精品少儿读物。
五、科学安排,开拓渠道
每周从语文课时中抽出一个课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看似挤占了语文课的时间,但老师们积极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讲解、作业,每周一课时的时间便节省出来。阅读课上同学们或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有目的地读书;或在一起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或互相推荐好书;或师生同读交流;或聆听老师娓娓的讲述;或静静地手捧书卷在书海中徜徉
建立好书交换站,实现好书换着看。主要在班内学生间、平行班级中举行,学生用自身的书换取别人手中自身喜欢的书,扩大了阅读量,以书会友,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还注意鼓励学生节省零花钱自主购买阅读材料。
六、读写结合,提升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读写结合是推动阅读,提升阅读效率的不错措施。学生读的多了,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就会把他们的见闻感受自然地倾诉于笔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有益书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好日记、作文,以检验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我校有多名学生在市县作文竞赛中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生从中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喜爱给他们带来成功的课外阅读。
七、开展活动,展示风采
为展现我校在课外阅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引导广大教师重视课外阅读,提升全体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向广大家长宣传,让好书、让经典伴随学生,我校积极承担了城区小学学生读书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我校教师群策群力,制定活动方案,引领一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及《中华童谣》、表演课本剧等,活动气氛活跃,内容丰富,达到了知识相互传递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这次活动是我校课外阅读成果的集中检阅和展示,它激励着学生博览群书,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29
通过一年的阅读训练,不少孩子已经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并通过读书促进了大量识字。根据学期初学校课外阅读计划,我针对本班学生知识水平情况,制定了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经过一学年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二、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1、作记号法
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等作记号来加深印象,这是很常见、使用简便的方法,做老师的就应该好好地介绍给学生。
2、摘录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帮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大量的积累好词好句,用这种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到了小学中年级,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而到了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写体会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写读后感法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并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通过近一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0
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是中考阅读复习中的一块儿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阅读复习教学的薄弱环节,就目前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表现现状看,大部分的学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认读,囫囵吞枣地接受,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加上文体上的特点,造成了复习教学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造成阅读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
究其原因有三点:
1.教师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把握不透,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把握不准。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课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3.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技巧的传授,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线?这是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点。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笔者认为,要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从新运作我们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的粗浅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策略一:总结规律,找准教学着力点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应是什么?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总结。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与语文学科的其它知识模块一样,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着重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中考议论文阅读设置的考点,其实是对这些要求的细化和显性化。纵观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况,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规律:
1.材料的选择。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规范,能够注重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这些文章的选材都围绕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启迪,所选文章的内容都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教益,贴近人的心灵。
2.考查的内容。纵观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题情况看,这些题目难易适中,注重双基,着眼能力,着眼整体,着眼思维的训练。文体知识的考查与学生的的阅读分析及运用能力紧密结合。考查要点全面多样:分析概括论点;辨析论据,补充论据,理解论据的作用;辨析论证方法,探究论证方法的作用;理清论证结构思路;赏析品味议论的语言;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等。同时,题目也逐渐趋向于迁移拓展,渗透积累。更加注重思想内容与个性品质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开放性试题大量增加。
3.考题的形式。中考命题的题号为2~5题;分值在10~15分之间;试题形式填空、简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很少出现;迁移性,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考题答案灵活多样,不局限于一种答案。
研究课标,把脉中考走向,我们不难发现,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着力点应放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环节上,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当前教学中所忽略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从课文内容分析的模式回归到发展阅读的能力上来呢?
策略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1.转变观念。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前提。转变教学观念,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材和资料的关系。以往复习中,教师往往重资料轻教材,殊不知,过度远离教材、引进资料、沉湎题海,导致学生学习疲惫,所学知识零乱,知识结构体系难以构筑,最终制约学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础与能力的关系。传统复习中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强化训练,忽略知识积累。正确的做法应注重双基,侧重能力的培养。三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传统的复习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接收器。学生是主体,就教育对象而言,它要求我们的复习教学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纲举目张。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原则。纲举目张,即复习教学要以“课标”、“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目;以课内为纲,以课外为目。构建“以教材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以课堂为中心,以创新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教法为保障”的教学体系,才能凸显语文复习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认识有序,学用有机,创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创新。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复习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教法就得创新,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在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议论文有关知识、技能进行讨论探究、启发辩论等的语言活动,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联想、想象等的思维活动。通过启发、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维的训练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融为一炉。
例如:在复习梳理议论文有关知识点、能力点时,我的课堂教学导读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出示三则材料:一是课标对议论文阅读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设计近六年来龙岩市议论文阅读的篇目、考查的题目、题型、分值等。要求学生研读三则材料,探究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目标,明确中考考查的范围要点。经过探究,师生总结,得出议论文学习的六大考点:
(1)分析概括文章的论点
(2)辨析论据的种类,概括论据
(3)辨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5)议论文语言的分析理解(含词句理解、语言赏析)
(6)拓展、感悟、启示(开放性试题)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明确上述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按平时惯例,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检查员,将全班分为12小组。教师出示讨论的问题,明确讨论的目标:
问题:梳理并交流讨论上述每个考点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
分工:第一、二组完成第一个考点;第三、四组完成第二个考点;第五、六组完成第三个考点;第七、八组完成第四个考点;第九、十组完成第五个考点;第十一、十二组完成第六个考点。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记录员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
第三阶段:交流心得总结归纳。每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师生共同构筑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知识、能力、技巧等知识技能体系。
第四阶段:考点技巧专项精练。针对每一考点,教师设计3~4篇的阅读语段加以强化。
第五阶段:学生评价反思改进。在练习批改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这样的阅读复习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一讲到底的复习模式,复习有目的,针对性强,学习效果显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策略三:精心引导,加强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终身受用的观点出发,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梳理要点。在阅读复习中,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或以网络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对议论文的定义,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式、语言特点等有明确的、系统的、完整的印象。
2.点拨技法。在阅读复习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针对每个考点的考试方法技巧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注意点和面的结合,从课内总结知识点及方法,再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针对考查方向精选题目进行系统训练,在训练中总结题型,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3.规范答题。在中考阅读复习中,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是获得阅读高分的关键,在考点的训练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题的步骤方法要求指导学生的:
第一步:浏览题干,审读要求。审题要把握三个要素:明确命题的角度;看清题目表述的要求;根据题意确定阅读范围。
第二步:整体感知,掌握大意。对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议论文的整体感知包括所议论问题的感知、所议论作者观点的感知,还包括作者所运用的论据、论证方法的感知。这时的阅读只须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细研。
第三步:对应原文,聚焦考点。根据设计的问题,逐一找到原文的对应处,再联系上下文,确定考题的落脚点:一是局部的语段或语句;二是文章的整体。
第四步:整理信息,稳妥解答。从文章中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摘录原文词句或提炼文章有效信息,用确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规范答题。有些题目明确规定答题的字数,解答这种题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读懂题意,不限字数的多少,尽可能网罗答案。其次根据字数要求进行简缩:抓住核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或可要可不要的词句。最后根据题意和字数要求组织答案,做到简明通顺。有些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答好这种题目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根据题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和语句来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内容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A.变换句式法:如将文中的疑问、设问、反问句改为语意明确的陈述句;
B.提炼概括法:对原文相关句子进行提炼概括,剔除一些修饰语和无关紧要词语;
C.词语替换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词句替换原文的生僻词句。
这些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复习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总之,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需总结规律,瞄准教学着力点;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引导,加强学法指导。只有坚持运用这三种策略才能使我们的阅读复习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1
近十余年来,我们在中心学习法课题实验教学中,本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根本性教学目标,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阅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语文教学年度、学期课时的教学计划中。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其中,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关键之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相应以培养这两种能力为重点训练项目。其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如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我们课题实验教学的研究重点。
一、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的时效性的探究性
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谓手到,首先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第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实验教学前,实验班的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半学生未养成阅读“手到”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个问题未引起重视,仅仅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而没有对学生明确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在如何“手到”方面进行细致的引导、指导、训练和检查。
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认识到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对学生明确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教师设计了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加强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究性,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课外阅读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课标”对此作了明确的要求。实验教学前我们作调查时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小学毕业甚至中学毕业以后,还未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循循善诱,进行耐心而持久的引导和训练。要努力做到学生的“学践”遵循作者的思路。因为,思路是作者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走向和路径,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通过作者思路的穿针引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验教学中我们下了一翻功夫,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但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升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身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讽刺过度地字斟句酌。我们当然反对那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书呆子式的“咬文嚼字”。实验前,学生阅读的现状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狠抓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当然,这与人们通常听说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以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教师包办代替,或死抠教学参与书中的.所谓知识点和答案的做法,已经被彻底废除。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提升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身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实验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讲读课文进也往往孤立地分析课文。实验教学中,我们重视引导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了然于胸,备课时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利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
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升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但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升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在实验教学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为了应试,某些教师将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弄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教师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动人的描写不见了,丰满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优美的意境不见了。面对课文,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骨头,不见血肉。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从文章的整体教学入手,侧重引导学生对动人的描写、丰满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意境进行想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增多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广泛性和效益性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验教学前,课外阅读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种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师都把眼睛紧紧盯在教科书和练习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验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这就必须使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生活在课内外阅读的世界里。而不能象实验前一样,让学生生活在试卷的世界里,生活在练习和考试的世界里。
实验教学开始以来,我们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个实验班普遍建立了“图书角”,筹集资金选购了与语文教材相匹配的课外读物,供学生生阅读;同时,倡导、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支持学生订购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放手让学生“广读”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怕学生成为有读书癖的“怪人”。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学业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然,使学生学会阅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语文教师一项神圣使命。实验证明,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同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不难培养的,使学生学会阅读的目标也是不难实现的。
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篇32
教学工作是幼儿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对于大班来说,家长非常重视。在这学期中,我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每一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力求创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本学期我主要任教数学、国学、美术、安全教育等学科,在各科教学上,我多方查阅资料,并与其她教师交流,以确保知识的正确性。现将本学期教育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重抓幼儿的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本着我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方面,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管理,重抓“养成教育”,从思想、行动上认真落实“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方针,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时刻保持乐业,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身作则,做幼儿学习的榜样,严格要求幼儿的言行,对不良行为及时的进行教育和纠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要求爱护环境,做到不乱涂、乱扔、乱画,勤剪指甲、勤洗手洗脸等。
4、尊重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二、各科教学情况:
(一)安全教育方面:
安全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障没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者的职任。在日常生活中,我通过安全教育课的时间引导幼儿学习了一些关于防火、防拐骗、防雷雨天气等等的自我保护常识。孩子们也树立了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安全自救的方法,本学期我们班在园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国学方面:
1、本学期学习了“弟子规”第二章《出则弟》、第三章《谨》中的相关礼仪知识,并学会了诵读《出则弟》和《谨》。
2、加强了国学礼仪教育,如:居家礼仪、做客礼仪、待客礼仪、聚餐礼仪、尊老爱幼等等一些美好的品德教育,都在国学教育中得以升华。我班小朋友通过国学礼仪的的学习和以前比起来改变了很多,如:在基本礼仪方面能做到仪容仪表端正、养成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交往礼仪方面与人交往时更大方更有礼貌了,初步学会了商量、懂得了谦让,还学会了交往、用餐中的一些礼节要求;在幼儿园礼仪方面会更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知道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等等......
3、国学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而且有些家长也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学习了国学礼仪。
(三)数学方面: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知识有:10以内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图形及拼图、归类排序、认识货币、看图列算式等。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正确唱数1—100,有了一定的数概念,唯一欠缺的就是有的幼儿对分解组成理解的还不够,不会灵活运用到加减法当中来,总是依赖搬手指计算,逻辑思维培养发展一般,幼儿认知范围不全面、不均衡且不够深入,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几个幼儿发展不够全面。
(四)美术方面:
孩子们基本都能单独完成绘画和手工作品,涂色更均匀,色彩感也更强了,不足的是对与美术作品缺乏鉴赏力,在绘画构图上也需加大提高,作品需个性化。本学期还开展了美劳diy,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幼儿感受、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和表现力,更大强度的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五)社会领域方面:
1、培养幼儿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懂得尊老爱幼,会积极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2、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己动手、会主动帮助别人等。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基本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人和平相处。活动中懂得分享、合作、谦让、宽容、互助、欣赏他人的优点。
3、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并初步培养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社会性发展看,大部分幼儿活泼、开朗,主动进行有效的交往、合作、分享,能主动积极的参加班级活动,但公共卫生习惯培养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幼儿上课遵守纪律等方面还要严格要求,做事还需持久化。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之,这一学期来,我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虽有一定的进步,却也存在着不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业务学习时间偏少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克服自身的弱点,加以改进,扬长避短,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力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