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请客四菜一汤【推荐三篇】》
提到“四菜一汤”,老百姓再熟悉不过了,民间本来就有“皇帝请客,四菜一汤”的说法。皇帝请客四菜一汤是什么?下面是百范文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板桥的“四菜一汤”
相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任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知县时,一个知府到潍县视察。这位脑满肠肥的知府大人是个有名的“饭桶”,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顿顿山珍海味,天天“三醉一倒”。
这天,厨师问郑板桥:“该做什么菜?”郑板桥想:“潍县是个穷县,自己又是一个七品芝麻官的穷官,拿什么来招待顶头上司呢?”半晌,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妙笔一挥,写下这样一份“菜单”诗:“黄龙卧金滩,白皮颤又颠,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鹅蛋。另加一汤:门泊东吴万里船。”原来,郑板桥早闻知府大人是一位“美食家”。这位知府大人每到一地巡视,第一件事就是吃,而且吃什么必先递上菜谱,征得他的同意。
知府终于来了,他接过呈上来的“菜单”一看,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吃遍九府八十一县”从未品尝过如此美味,于是满心欢喜,这回可大饱口福、大开眼界了。
不一会,各种的菜肴陆续端上桌来,知府一看,连鼻子也气歪了。原来所谓的“青龙卧金滩”却是一盘“麻酱拌黄瓜”;所谓的“银卷颤又煽”是一盘“酸醋拌粉丝”;所谓的“一青拌二白”是一盘“小葱豆腐”;所谓“油酥天鹅蛋”,是一盘“油炸花生豆”。
名称最文雅的汤菜——“门泊东吴万里船”却是一碗“鸡蛋汤”,上面还漂着半个蛋壳。
知府呆呆地看着,郑板桥却在一旁起劲地说:“大人您请!大人您请!”弄得知府哭笑不得。
据说,后来下级招待上级的“四菜一汤”,就源于清代郑板桥宴请知府的故事。
中南海的“四菜一汤”
周恩来在世时,无论是开国务会议、常务会议以及招待外地来京的宾客,还是招待运动员、艺术家,都坚持“四菜一汤”的标准,不准铺张浪费。
“四菜一汤”是1950年周亲自定下来的,如今,中南海、国务院仍然坚持这个制度。在接待来宾时,工作人员事先都讲这么一句话:“对不起,同志们,到我们这里吃饭是‘四菜一汤’,这是周留下的规距,现在还要坚持。”许多外地来的客人,对此很惊讶!
在过去,每次国务院开会时,常吃“会议饭”,当时领导规定也是“四菜一汤”。为了节约开支,国务院秘书会议曾经专门讨论过:常务会“会议饭”不上海味,也不供白酒,领导同志要喝酒的话,自己买酒放在餐桌上,在酒瓶上注明姓名,自己喝自己的,这已形成了制度。服务员一直按此规矩执行。外地同志来中南海吃饭,看到酒瓶上贴有符号名字的标签,感到很惊奇,经服务员解释,方知道了这个制度。
、副在中南海举行国宴时,也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举行国宴时,不上烟,不上白酒,不上易拉罐饮料,只上一些加饭酒和白干葡萄酒,饮料只上国产的配装饮料。
这种传统制度,已沿袭近六十年,在中南海还是代代相传,在提倡清廉和俭朴的今天,更加受到欢迎。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的来历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久安;小葱豆腐一清二白,太祖廉政万岁千秋。原来朱元璋意识到那些借起义当上大官的人,有不少都忘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一天上朝时,朱元璋处理完朝政后说:“明天是皇后生日,朕准备在皇宫设宴,君臣同贺皇后寿诞。”众官一听无不欢欣。吉日一到,百官争宠,备足贺礼前来贺寿。菜肴摆上了桌,是简单朴素的:炒萝卜炒韭菜、两碗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标标准准的“四菜一汤”。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文武百官,见此情景,颇感不解。于是,朱元璋就耐心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这时,朱元璋的目光转向满桌的贺礼,脸色陡然一沉说:“朱涛!”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慌忙跪下:“臣在。”“你这次的贺礼是什么?说!”“臣……翠珠二领,玉镯一双,金佛八座……”“你年俸多少,此物何来?拿下!”众官见皇上动了真怒,连本家侄子也开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朱元璋扫了一下那些脸现七色的官员们说:“你们的事今日免了,这些贺礼全作赈济之用。今日是皇后寿诞,从朕做起,从小事做起,今后不论什么筵席,最多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此律颁布天下,对违反者,谁都可告,并有重赏。”那些官员们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辞,明白了他的用意,无不诚惶诚恐,连连称是。从此,“四菜一汤”在明初成为定律,有效制止了“吃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