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 >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最新9篇正文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最新9篇》

时间: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1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国梦教育 现实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现中国梦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总体要求,成效显著。作为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对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成为了高等学校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的基本状况,有助于明确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现实需要,切实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实践要求,持续不断地把中国梦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调查要点

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及需要为调查内容,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91.8%。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中国梦何时明确提出的,26.4%的大学生选择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19.1%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的”,回答正确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5.5%。35.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19.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关于大学生学习认识中国梦的渠道或来源,69.8%的大学生选择了“电视广播”,64%的大学生选择了“互联网”,49.3%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课堂”,46.6%的大学生选择了“报刊书籍”,44.4%的大学生选择了“手机网络”,43.6%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活动”,2.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如党校培训、学术讲座等。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容,30.5%的大学生选择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8.4%的大学生选择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的大学生选择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1%的大学生选择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中国梦的意义,35.7%的大学生选择了“强调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的统一”,27%的大学生选择了“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4%的大学生选择了“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12.3%的大学生选择了“更好地激发人们追求并实现个人梦想”,1.1%的大学生选择了“说不清”。

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41.1%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是个人梦想汇集而形成的”,33%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的实现有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16.6%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对个人梦想有指导作用”,即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想有关系的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90.7%。4.6%的大学生选择了“即使中国梦实现了,但自身不努力,个人梦想也难以实现”,3.8%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太宏观,不会直接作用于个人梦想”,即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想没有关系的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4%。0.8%的大学生选择了“说不清”。关于大学生的个人梦想,32.2%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明确的梦想,但努力程度不够”,28.9%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明确的梦想,正在努力中”,20.4%的大学生选择了“我的梦想还不够明确,对此我有些担忧,我想我对未来感到迷茫”,18%的大学生选择了“我的梦想还不够明确,但正在努力追寻中”,0.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关于个人梦想中最重要的因素,34.9%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兴趣”,19.6%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地位”,19.6%的大学生选择了“金钱”,18.8%的大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献”,3.8%的大学生选择了“名气”,3.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比如幸福的家庭,自由的生活等。

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及需要 关于大学生对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48.2%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必要开展”,45.2%的大学生选择了“可以接受”,5.2%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开展”,1.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确定”。关于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期待及需要,71.4%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树立个人梦想”。12.5%的大学生选择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8.2%的大学生选择了“掌握与中国梦有关的理论知识”,7.6%的大学生选择了“获得人生的启迪”,0.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关于中国梦教育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82.6%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利于共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文明的提升”,70.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69.8%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0.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态度的基本情况,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大学生对中国梦概念和内涵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识 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广泛开展为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梦的渠道非常丰富,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所开展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因其特有的理论性、系统性,更能抓住大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更能够提高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等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全方位地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发现,约有一半的大学生从学校开展的活动中了解了中国梦,表明高等学校已经发挥出了中国梦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大学生对中国梦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倾向于从一些具体的描述中去理解中国梦。调查发现,3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具体的描述,对于中国梦所包含的更加宏观的含义,认识上还存在不足。二是没有很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认识。中国梦的总体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具体发展目标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是一致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查发现,不到40%的大学生把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的内容联系起来,说明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和阶段性目标认识上还存在不足。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大学生能够从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想的相互关系中来认识中国梦。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并不是孤立的,并不完全是从个人取向的角度认识中国梦。调查发现,90.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倾向于把中国梦作为国家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体来进行认识,认为中国梦既有作为宏观的内容,即国家梦、民族梦的方面,同时也包含个人梦想的内容。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有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个人梦想的确立应以国家梦、民族梦为依据。同时,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个体的奋斗,个体的奋斗就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在这个辩证关系中,大学生更倾向于联系个人梦想的实现来认识中国梦,这就要求针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不能脱离个体的梦想来抽象地谈论中国梦,而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认识中国梦。

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中国梦。不仅能够主动地思考“中国梦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同时也在积极地思考“我能够给中国梦做些什么”“如何践行中国梦”。如何践行中国梦,这不仅是中国梦本身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回应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迫切要求。从宏观上讲,践行中国梦就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微观上来看,每个个体的一言一行,只要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带来正能量,都是践行中国梦的具体体现。调查发现,大学生具有把对中国梦的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强烈意愿,这是对中国梦价值的积极探寻。有的大学生提出,希望中国梦教育给予大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有的大学生认为,践行中国梦应该立足于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之上,希望中国梦教育能够进一步更好地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持有积极的期待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影响力充满着积极的期待。一是期待中国梦的提出能够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期待中国梦的实现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大学生富于爱国情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渴望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个人梦想,也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中国梦正好在个人奋斗和社会贡献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个人梦想既有社会取向的一面,同时也有个人取向的一面,但是由于青年大学生未进入社会,对自身的社会价值、社会作用、社会责任感的理解还不充分、不到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指导,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普遍对中国梦教育活动持支持的态度。调查发现,93.4%的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开展中国梦教育表示赞同。高等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中国梦教育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发现,高等学校中国梦教育活动已初见成效,有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提升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论认识,拓展了大学生认识中国梦的视野,使大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域中来认识中国梦,并能初步认识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激发了大学生追求理想、实现个人梦想的强烈的愿望,发挥了中国梦在大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中的引导作用,提高了大学生追求人生理想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使大学生获得了人生的启迪。以中国梦为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各种丰富的案例中体会到了个人的力量对于中国梦的意义,使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更加深入,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成熟。

对策与建议

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是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基础 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就是要切实地把中国梦与大学生的个人梦想联系起来。首先不能脱离大学生的个人梦想空谈中国梦,要努力把两者的关系体现出来。树立并努力追求个人梦想,这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富理想、最富激情、最富干劲的人生阶段,个人梦想的选择和确立是这一人生阶段的重要命题。这些特点要求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容不能脱离大学生的个人梦想,要以中国梦为导向,解决大学生在树立、实现个人梦想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否则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有可能变成一种空谈,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其次,要进一步认识个人梦想对于中国梦的作用。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中国梦对个人梦想的重要引领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梦想对于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国家梦、民族梦以及个人梦想,如果脱离了人的实践,都是难以实现的。每个个体的积极努力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条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正是由于每个个体富于个性的个人梦想,中国梦才可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大学生们为之向往,为之奋斗。

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就要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在人们思想和认识上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考虑到大学生在树立个人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价值观选择和确立过程中所产生的迷茫和困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种指导可以依托于课堂的讲授、集体的讨论、个体的交心谈心,也可以依托学校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等,在涉及到义利观、金钱观、成就观、幸福观等一系列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要用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敢于指出大学生的在思想和认识中非科学的观点和态度,以科学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是深化中国梦教育的核心 践行中国梦,必须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这是指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优势,系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系统讲授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现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魅力和感召力,激发大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讲授中国力量的力量来源,使青年大学生了解中国力量不仅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同时也源于民族团结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更好地把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的力量中来。

践行中国梦,就要给予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上的指导。大学生普遍对中国梦教育活动持支持态度,希望在中国梦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指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基于这样的需要,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给予具体的指导。一是学习上的指导。教师要做好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指导,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对于践行中国梦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二是行动上的指导。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明素质的社会群体,应该引导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的积极作用。如倡导大学生带头遵守社会公德,争做合格公民,引领积极健康友爱的社会风尚和社会风气;倡导大学生发扬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人处于困境的时候,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者精神”;倡导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意识,诚信意识等等。三是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本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利用好各种社会实践的资源,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获得成长。

运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关键 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助于个体发展的一面,也有有助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一面,对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上,包含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整体素质的提升。体现在大学生个体上,包括个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精神风貌、个人行为习惯的提升。运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建立在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基础之上的。

运用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切实把中国梦的理论力量转化为现实力量。首先,努力把中国梦教育活动与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让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学校学风、校风的提升上,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纳入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之中,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其次,把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运用到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升上。稳定、团结、文明、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通过中国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肩负起构建和谐、文明、法治、诚信社会的重任,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风气引领、社会正能量传递中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7.

[2]孟睿思,杨一婧。中国梦?美国梦?――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J].中国经济报告,2013(6):100-104.

[3]柯芳,王汝坤。《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哲学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8):72-77.

[4]张定鑫。“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13(4):182-187.

[5]王资博。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探要[J].重庆社会科学,2014(9):70-79.

[6]郑南宁。立德树人 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5-8.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2

关键词 中国梦 高校党建 融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梦”的提出开启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篇章。目前,高校主要从思想与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三个方面着手,将“中国梦”融入党建工作中,开展专题讲座、演讲和征文大赛、微电影、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深入探索“中国梦”主题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武汉市七大联盟高校师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因子分析,明确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

1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问卷调查共向武汉市七大联盟高校发放问卷490份,从每所学校抽取了50名学生和20名老师进行问卷的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97.14%。其中,问卷中的1-2题为基本信息调查,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抽取<>的对象中男性224人,女性252人,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约占19.54%,20-29岁约占51.05%,30-39岁约占16.39%,40-49岁约占11.13%,50-59岁约占1.89%。从以上对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层次覆盖面比较宽,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所得到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前高校师生的真实情况。

1.1对“中国梦”的了解认识现状分析

在对“中国梦”的真正内涵理解上,51.68%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梦”实际上是民族的复兴与繁荣,42.44%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梦”实际上是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足,3.57%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梦”实际上是传统“大同社会”在当代重申,还有2.31%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梦”实际上是中国人的梦想组合而成。

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最重要的品质上,64.92%的调查对象认为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的实践精神不可或缺,27.1%的调查对象认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人生毅力最不可缺,5.46%的调查对象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热情最不可缺,还有2.52%的调查对象认为严谨务实刻苦学习的认真态度最不可缺。

在了解“中国梦”的途径上,67.65%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了解“中国梦”,62.18%的调查对象有通过专题讲座了解“中国梦”,46.01%的调查对象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梦”,37.82%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演讲和征文大赛了解“中国梦”,16.18%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中国梦”,其中大多数为通过新闻途径;10.71%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微电影了解“中国梦”。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受访者了解“中国梦”的内涵,但是另有半数对“中国梦”的理解还未深入;超过半数的师生们认为,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的实践精神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最不可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大力宣扬实践精神,从而早日实现“中国梦”。另外,师生们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中国梦”,我们建议在这些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进来。

1.2“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的相关评价

在对“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评价上,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59.46%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18.9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5.4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的途径多元化的评价上,10.8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54.0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8.1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举办的活动数量的评价上,13.5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37.84%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32.4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举办的活动效果的评价上,13.5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48.6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10.8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的评价上,10.8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56.76%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4.3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8.1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演讲活动的评价上,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48.6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8.1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征文大赛的评价上,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35.14%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10.8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微电影的评价上,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37.84%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18.9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上,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45.9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1.6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5.4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志愿者活动的评价上,18.9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54.0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10.8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报告会的评价上,5.4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67.57%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4.3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2.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开展相关课外读书活动的评价上,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48.6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8.1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建立相关网上党校的评价上,16.2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48.6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27.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8.1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在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最新资讯在党校网站上的评价上,24.32%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满意,54.0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18.9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还有2.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师生们对“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评价基本上是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在具体的途径多元化、活动数量、活动效果、专题讲座、演讲活动、征文大赛、微电影、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报告会、课外读书活动、网上党校、党校网站等方面,也基本上是非常满意和满意。但是超过10%的师生们对“中国梦”主题融入学校党建工作举办的活动数量、活动效果、征文大赛、微电影、志愿者活动方面表示不满意,说明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加完善,让师生们更好地接受和支持。

2问卷调查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分类,使得同类中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每一类的变量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因子,但不同类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通过对相关系数表的分析,可知调查问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为了尽量避免重叠现象的出现,希望能找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来反映原始数据所含有的绝大部分信息。

在对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评价指标进行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发现KMO系数为0.842>0.5,且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P值为0

由表2可得知,取三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7%,已经超过了80%,说明提取三个因子较佳,这三个因子就可以能够很好地概括原始变量。为了使提取出的因子有实际意义,便于解释,本文求出具有明确意义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表3:旋转成分矩阵

由表3可知,第一因子在开展相关报告会、开展相关课外读书活动、建立相关网上党校和最新资讯在党校网站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第一因子可称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因子。第二因子在开展相关演讲活动、开展相关征文大赛、开展相关微电影、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展相关志愿者活动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第二因子可称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因子。第三因子在改革与发展、途径多元化、举办的活动数量、举办的活动效果和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第三因子可称为思想与政治教育因子。

综上所述,由旋转成分矩阵界定三个因子为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因子、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因子、思想与政治教育因子。为了清晰地表述对“中国梦”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因素,给出因子命名表,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因子。其中,第一因子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因子,包括开展相关报告会、读书会、网上党校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这个新途径在“中国梦” 宣传教育中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高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第二个因子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因子,包括开展演讲活动、征文大赛、微电影、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等。让高校学生们参与在实践活动和支援活动中,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中国梦”,是使“中国梦”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第二有效的途径。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让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悟,使广大青年努力践行“中国梦”的责任和担当。第三个因子是思想与政治教育因子,包括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和活动等。在开展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举办相关主题讲座,这是使“中国梦”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较为有效的途径。对高校学生开展“中国梦”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启迪高校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追逐中国梦,是当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将“中国梦”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三个自信”。

3融合的有效途径

3.1与思政理论课的融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对高校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国梦”教育的重任。通过“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的思考、讨论时的思想碰撞,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接受。只有理解和接受了,才能取得共识,增强认同,这就是理论内化的过程。采用书面作业、考试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使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机械式记忆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梦”教育在入课堂的同时,进入高校学生的头脑和心中。

3.2与新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

3.2.1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优势,为“中国梦”主题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结合搭建有效载体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了解“中国梦”的。因此,在“中国梦”教育中,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和模式,通过微信、微博、QQ、博客、人人网、飞信等新媒体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理解“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现实意义。此外,高校可以建立“中国梦”专题教育网站,开设能够吸引高校学生阅读、点击的栏目,做到内容多样、形式活泼,把“中国梦”转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际效果。

3.2.2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寓“中国梦”教育(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于团学活动中,引导高校学生在感悟中凝聚梦想高校团学组织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政治信仰教育主渠道的拓展和延伸。将“中国梦”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想结合,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辐射作用和隐性德育功能,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思想,在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引下,积极组织和创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中国梦”教育的生活化、形象化、深入化,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3.3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因此,高校应积极推动“中国梦”教育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工作,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课程,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建立必要的社会实践档案。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普宣传、实习支教、扶贫济困甚至决策咨询等活动,让高校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接触社会。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才能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促进知情信意行的相互转化,实现“中国梦”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白皓,李佳忆。“中国梦” 塑造大学生共同理想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281-284.

[2] 陈洪源,何小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3] 房晓丹,徐德江,唐浩。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湘潮,2014 (10):16-17.

[4] 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05):60-63.

[5] 黄智倩。探析高校辅导员“中国梦”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4):173-174.

[6] 刘贺。以“中国梦”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6):15-17.

[7] 马建立,王瑞芳。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有效途径的探析[J].价值工程, 2013,32(18):313-314.

[8] 王洪明,孙作青。“中国梦” 主题教育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结合模式研究[J]. 华章,2014(16).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3

“新闻出版系统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当好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在4月2 5日的新闻出版系统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表示。

蒋建国说,新闻出版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要求。“对新闻出版业来说,就是要把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科学、文艺方面的好作品传播放在首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用中国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实践。”

蒋建国指出,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要抓好报刊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中国梦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增强中国梦的感染力。

二要抓好主题出版,准确阐释解读。组织出版单位集中推出一批诠释中国梦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系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需要。此外,要把中国梦主题出版物纳入有关基金和资金的重点资助范围。

三要抓好全民阅读,不断扩大影响。在各种主题阅读活动、农家书屋举办的读书活动、“全民阅读报刊行”和“全民数字阅读活动”、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有关内容;在各类优秀图书、音像电子及其他出版物推荐活动中,推荐宣传一批优秀的中国梦主题出版物;在各类评奖评优活动特别是政府出版奖中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的中国梦主题出版物,发挥阅读引导作用,推动中国梦主题出版物深入广泛地传播。

四要抓好对外传播,增进世界认同。用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把中国梦包含的深刻内涵传播到全球读者中间。

五要抓好规范管理,确保正确导向。切实发挥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政府职能,净化市场环境,排除各种杂音噪音的干扰。

广播行业首次向音著协交付音乐作品使用报告

4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兼总干事屈景明交付了2012年音乐作品使用报告。这是我国广播行业第一次向音著协交付翔实、准确的音乐作品使用报告。

2009年,国务院《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广播组织使用音乐作品,除向音乐作者或者著作权管理组织支付报酬(即著作权使用费)外,还有提供音乐作品使用报告的义务。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付的音乐作品报告记录了该台2012年全年播放的7000多小时音乐作品的使用情况,包括每首作品的使用时长、作词、作曲等版权信息。

2013年“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推荐启动

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主办,旨在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推荐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凡2013年1月1日-6月30日出版的报纸、期刊及其所办官方网站上刊发过的书评作品均可参与荐选。

“全民阅读报刊行”是原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活动自2010年4月开展以来,倡导报刊开辟栏目、举办活动、健全机构,引领全民间读、传播先进文化,得到全国报刊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年至2013年,该活动连续三年列入原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工作中。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充分发挥报刊推动全民阅读的组织传播功能,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2013年决定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推荐工作。

河北省全民阅读“中国梦”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展开

4月22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读书成就梦想”河北省全民阅读“中国梦”主题系列读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读书成就梦想,阅读点亮人生。日前,河北省制定了《“读书成就梦想”河北省全民阅读“中国梦”主题读书活动方案》,并在4·23世界读书日前后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2013年伦敦书展开幕

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4月15日在伦敦伯爵宫会展中心开幕。一年一度的伦敦书展是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出版业展览,此次书展吸引了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1500多家参展商,其中包括中国国际出版公司在内的23家中国出版商参加了书展。格鲁吉亚、克罗地亚、亚美尼亚和新加坡首次携图书和展台亮相。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19-02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同时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对其思想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深化的成果。

寻梦的过程是艰难的、孤独的,甚至是苍凉的,我们需要指路的明灯、引航的标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领悟、新解读无疑为我们追寻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新时期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解读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在理论层面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用简明的语言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了精辟的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做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概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而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我们要深刻把握这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不断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以积极进取的姿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想问题、办事情。这样才能体现发展的科学性。

求真务实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求真务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摒弃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完整而深刻地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完善,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中国梦”的实现指出了正确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方法。

二、“中国梦”的提出

在过去的一年,“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

中国梦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志士仁人无数次前仆后继、舍命抗争的启迪,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今天我们的梦想不再是“文景之治”,不再是“大唐盛世”,也不再是“康乾盛世”,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新时期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结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统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归根到底”四个字很有意蕴,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这一主体。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

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什么?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能够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句话,就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个要求很普通,但又关乎民之本、国之本。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所有梦想都会“开出胜利的花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梦会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响的原因。关注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每个人梦想的实现,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题中之义。

三、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出发,深刻解读“中国梦”

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路径。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诠释、提升、凝练和宣传。

中国道路是我们前进的基本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这条道路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探索出的一条中国独有的道路,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的光明道路。这是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践行实事求是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内在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通过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引导人民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团结一致,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与此同时,也要培育开放的时代精神,具备世界眼光,虚心学习,善于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前进的力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上。这是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气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中国力量是我们圆梦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中国力量是群体的力量、是团队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作用的正能量,是13亿人汇集起来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个血脉相连、心心相通的大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命运都与这个大家庭息息相关,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民族之梦,梦想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既是梦想家,又得是实干家。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不懈努力。这是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结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统一。这遵循了全面协调的基本要求,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中国梦,从国家制度来讲,我们要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前进的基本方向;实现中国梦,从民族层面来看,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坚守民族特质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向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汲取营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是我们前行的内在动力;实现中国梦,从人民角度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同心协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求真务实,踏实苦干,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样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圆梦的根本保证。

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追寻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把好这个方向盘、用好这个指南针。

参考文献:

[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节选)[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3-18).

[2]王英梅,王晋京。中国梦党员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

[3]杨超。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

[4]徐辉。中国梦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

[5]十报告文件起草组。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中央对“中国梦”的论述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梦”的系列论述高度重视,通过各种“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树人立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与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准确的认识

当前,虽然中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绩,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依旧是正处于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障碍与矛盾。“中国梦”中包含了对中国现实情况的认识与把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能帮助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正确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不断努力,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1.2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民族与国家不断发展的方向与根本。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弘扬理想,促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1.3 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践行

“中国梦”反映出了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需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丰富。“中国梦”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进行了体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1 利用新媒体营造“中国梦”学习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新媒体具有开放、隐蔽、迅捷、平等等特性,使人们的认知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梦”的学习过程中,新媒体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新的视角、理论与方式。同时,新媒体能够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融合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国家要求作为“中国梦”思想与行动的最终落脚点,实现“中国梦”力量的汇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与践行。利用新媒体营造“中国梦”学习的良好氛围,利用新媒体实现对“中国梦”理论方面的宣传、政策方面的引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2 利用专业课教学提高大学生“中国梦”实现技能

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人才是最为坚实的基础,而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专业课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具备了高标准的专业技能之后才能够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需要发挥高校专业课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中国梦”与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能够突出优势;其次要通过专业课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梦”实现技能,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实大学生“中国梦”理论知识

当前,国内外的社会意识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发挥着普及传播、教育引导与理论构建、价值实践等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能够使其在学校、课堂中得到实践。第一步,要对“中国梦”的意义、内涵与要求进行深入的宣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梦”与其他梦想之间的关联进行区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进行论证。第二步,对当前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进行科学解读,“中国梦”的实现中包含了各个阶层、领域中个体的自身利益,在实现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活力。第三步,对“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宣传,实现大学生与国家、民族前途的紧密联系,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实现“中国梦”。

2.4 利用形势政策报告深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时期中,面临着许多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如果对现实出现了错误的理解与判断,将会出现很多错误的言论。当前,外界对“中国梦”存在着较多的误读,阻碍了大学生对“中国梦”历史与现实的了解。各个地区要相应地建立报告会制度,针对高校学习进行形势政策报告,让大学生对当前改革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成就、变化等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报告会宣传“中国梦”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政策等,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首先,对形势政策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其次在形势政策报告的内容中既要包含中央方针政策,也要包含本地实际情况。

3 总结

自党的十之后,中央对“中国梦”进行了多次的论述,这些论述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实现“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新媒体、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政策报告等途径实现两者之间真正的融合,促进“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培养有理想、有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莫燕子。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2):236-237.

[2]尹铁燕。“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43):82-84.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6

纪念918—党员对于爱国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梦想和现实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单凭一股子干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社会知识、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才能聚集起乘势而上、逆势上扬、顺势有为把梦想质变为现实的强大力量。

初到村时时,支部书记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向与会的全体党员介绍我基本情况的同时要求我多向老党员、老干部们学习工作方法与经验,以后能更多地为村的村民办些实事、做些好事和解些难事。然而就在会议结束后,我不小心听到一位老党员对村民们说“他就是到我们村来镀金的!要他为我们办实事我可不信,只要他不给我们惹出什么麻烦来,我们就烧高香了!”听到这些我什么话也没说,但心里却暗暗地下决定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让他们看看。

随后,支部书记带着我到村的村民家中走访,让我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更快的地进入到工作角色中去。那段时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每天通过接触不同的村民,了解到村民们所想、所需和所求。也让我明白,其实村民们的梦想很简单、很朴实,可能就是家里能通上电、喝上自来水更或者是能有一条好路走等等,但正是有了来自全国各地“村”村民们的“小梦想”,才得以汇聚成惊天动地的“中国梦”。当我们在为村民的“小梦想”奔波时,其实也正实现着我当初对本身许下的诺言,也更是走在圆“中国梦”的道路上。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7

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石家庄一中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歌手选拔赛、书画手抄报展览、与人生对话――中国梦主题团会、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等活动,让学生将中国梦与学子梦结合起来。

2013年5月3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学生联合会、河北省少工委主办的“中国梦・学子行”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石家庄一中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按照“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以传承五四精神,勇做时代先锋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在体验和感悟中健康成长;继续深入开展“构建道德社会,我们在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表达当代青年学生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繁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开启自己的圆梦之旅。

在“中国梦・学子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石家庄一中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让学生们走出校门,真正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参加千名师生进社区活动的张裕栋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想,我们应当加倍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有梦才能追梦,追梦才会圆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通过“中国梦・学子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发展进步结合起来,进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8

目前,我国的教育部举办了我的中国梦的众多主题活动,并且实施了各种措施使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高校的教育有着培育人才以及培养优秀品格的重要社会责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命运,对我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整体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梦想中所包含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将对中国总体国力的提升提供先进的精神支持。我国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时刻的秉持中国梦的基本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狠心,以中国梦为指导精神,真正实现中国这条巨龙的伟大崛起。

二、中国梦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如果我国想要使中国梦有效的融入中国的实践,首先要在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对理论进行积极的掌握,对全局进行整体的把握,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梦的融入途径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积极的探索中国梦在中国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媒体,营造氛围

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体制中,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的发展给广大师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新媒体的隐蔽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平等性等特点,就很容易使人们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于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好奇心强以及勇于探索的特点,所以很容易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激发,并且能够鼓舞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经过实际的调查,目前大学生大部分人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了解国家的形势,少部分人是通过电视媒体的方式。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并且及时的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的对中国梦进行宣传,我国高校一定要有效的运用新媒体的途径,将中国特色有效的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观念中去,有效的倡导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并且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进行高效的服务。高校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飞信以及微信等媒介,通过讨论、发帖以及转载等手段,对中国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有效的提升中国梦在中国的影响力以及感染力。

(二)专业授课,提高技能

当今世界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人才的不断培养,高效的专业教学在人才技能的培养以及人才质量方面有更高的地位。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国的人才队伍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专业方面的技能,并且需要利用高效的专业课的特点,使学生的专业课的技能得以强化,并且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不仅能够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而且可以进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中国梦。

在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里,高校一定要肩负起培养优秀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任务,并且要注意知行统一,将中国梦的概念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依据人才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技能的教学里,学生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中国梦相关的技能知识,并且借鉴最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相互脱节的现状,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积极性。

(三)理论授课,掌握知识

面对如今复杂的社会形势,把中国梦的概念彻底的融进思想政治的教学,是当今世界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发扬中国的精神,凝结中国的力量,高校最好是能明确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并且结合三个必须,将三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统一,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阶段。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理论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系统教授思想政治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中国梦的传播,并且对中国梦的教育进行系统的引导,并且对理论知识进行专业的建构,从而真实实现中国梦在社会上的实践价值功能。

(四)利用报告,了解现实

当今中国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变革时期,我国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甚至现今很多言论都是一些现实的误判、误读或是有意删减。如果人们对中国梦有误解,这些误解将会极大的冲淡中国梦在人们生活中的实践。为了及时的了解中国梦在中国实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要鼓励建立报告会的制度,并且邀请政党的主要负责人做出相应的报告,从而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五)开展实践,深化认识

自从十八大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以后,中国梦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议论。不同的人开始不断的用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多样的诠释。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离的,理论指导着实践,也必然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高校在对学生极性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将中国梦的概念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将自身的梦想和时代的要求紧密的结合,将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有效的提升社会的实践,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

中国梦社会实践报告 篇9

来自贵州党政机关的领导听了报告表示,“中国梦”是凝聚全社会力量的精神旗帜,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解读后给了他们新的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力量,要求每一个人树立理想,具有肩负使命的责任感,具备坚韧的信心,拥有务实清廉的作风,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干出实干兴邦的行为。一位省政府机关领导说,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勤勉工作,勇挑重担,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中国梦鼓舞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也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仅赋予了全党全国人民神圣的时代使命,也赋予了科技战线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来自科研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实现中国梦,不仅集聚着全体人民的价值理想,也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美好追求,不仅昭示着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路径,也展示着我国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的灿烂前景。

部队官兵纷纷说:“听完这次讲座,我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强国、强军梦充满信心,对部队在实现中国梦中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会树立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加强部队建设,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