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

时间: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1

长征,一个举世无双的壮举,一部革命战士谱写的英雄史诗。长征期间,他们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历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地区,这就是长征的经过。长征途中的艰险与困苦却是少为人知的。

我们总说长征,但是长征究竟有多长?二万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国共34个省,他们穿过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要克服吃饭难、睡觉难等问题,头顶上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路程之远、路途之艰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战士制作了一个鱼钩,为战士们钓鱼补充营养。因为长征路上没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导致他们体力不支。每次吃饭同志们吃鱼,而老战士喝鱼汤,有一天被一个小战士发现了,而老战士却说:“你们的身体最重要,咱们还有一个伤员,我要让你们都走出去啊”。他还严肃地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很快老战士生病了,一个同志为老战士端来了一碗鱼汤,老战士却拒绝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他在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同志们,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仰,而这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作者采访的所有红军战士中,无论年少或年老,没有任何一名红军战士对长征有过抱怨,他们都为自己参加过长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觉得:“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会想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正是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没有抱怨,只有骄傲,这就是他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征在抗日救国时期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艰难困苦长途跋涉的长征中,像老班长一样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贯穿于每一名红军战士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令人崇拜。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让这种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内心,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向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做一名中国好少年,挺起祖国的脊梁,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 篇2

“红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给出的答案是:红军能得民心。

在斯诺的描述中,“白军”到时,烧杀抢掠,经常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并以“共匪”的名义杀害无辜百姓,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而红军到来时安抚百姓,发放物资,创办合作社,并开设学校扫除文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受百姓们的欢迎。因此,白军一到,百姓们便在井里放毒,随后闻风而逃;而红军来时,百姓们夹道欢迎,送上粮食,亲切慰问。在百姓们的心目中,红军是自己人,是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英雄。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凡强盛王朝,开国君主大都体恤百姓,得到百姓拥护,才能统一天下、让国家强盛;反之,那些末代君王,也大都横征暴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往大处说,百姓的拥护与信任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往小处说,一个集体的管理者,也必须得到大多数集体成员的信任与拥戴。不论是班级、学校还是公司,其管理者不得民心,其管理便是低效且得不到保障的。而管理者得到信服的前提是:一、带头遵守集体规则;二、多与大家沟通,了解大家的建议与意见。正如斯诺在书中所写:红军军官在指挥作战时常常说的是:“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

红军们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践行规则,正如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理,集体的管理者也应当成为榜样,成为“积极分子”,成为大家中的一份子。

斯诺采访红军时问到:“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十二个人的回答都可以说明:红军是革命的军队、红军帮助农民、红军为解放农民打仗、农民爱红军。一个“爱”字,足以说明红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分量,也是红军得民心的最好佐证,这才成就了红军这支战无不胜的光荣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3

“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位位伟大领袖可亲、可敬、可爱的样子,似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照亮着我的心!

从小立志向

在斯诺的笔下,我了解到了伟人们的成长历程,他们无一不是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坚定的志向并付诸实践,尤其是毛主席十几岁时白天帮家里干农活,晚上还想尽一切方法读书的经历让我感触尤其深,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代,我们的领袖深知读书对改变个人命运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

而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思考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其实在110年前,14岁的周恩来告诉了我们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殊不知,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正是因为先辈们的付出和努力!而享受着这一切的我们更应该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遇事要乐观

斯诺记录的是1936年6月到10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也许斯诺自己也没想到,那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许是一片荒芜?抑或是了无生机?

但是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派祥和之景:热情开朗的百姓、积极乐观的军队、有勇有谋的领袖……这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革命固然进行得十分艰难,但是拥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丝毫不畏困难,正如毛主席《七律·长征》中所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一幕幕画面也深深感染了我,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这一代人的“网抑云”文化,面对学习的难题,我们沮丧;面对同伴的交往,我们困惑;面对家长的期待,我们彷徨……

多愁善感似乎成为我们当下的常态,该如何应对?先辈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革命需要乐观主义精神,成长也需要!

成事贵坚持

最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两年、二万五千里、翻越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告诉我“坚持”的力量!

我想我们的学习之路也正如一场“长征”,没有捷径,没有坦途,只有翻越一座座高山,渡过一条条河流,才能和未来的自己在理想的大学胜利会师。而这一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在所难免,风景与收获亦会一路相随,唯有坚持方能抵达彼岸!

红星照耀的中国在革命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我相信,红星滋养的我也必将在人生之路上坚定信仰、乐观向上、坚持不懈,成为最好的自己!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4

现在的我们,有着无比美好的生活,而我们现在都生活,可是在多久以前的人们渴望的生活,渴望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他在1936年6月时来到中国开始真实记录到10月的一本书。这本书,深深的牵动了我的心灵。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这一个又一个都领导人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可他们却怀有一颗救国救命的心。而只是因为这一份心,壮大了我们的祖国。他们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睡一起吃苦,不是更好的待遇却愿意付出一切,只为了70年后的和平,为了给子孙后代更好的生活。

再说红军战士们,不求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为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战士们,百姓们的那朴实回答触动了我是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不禁的湿了眼眶,因为那时候的红军战士们为了和平都可以奉献出一切,我们又怎能不更加努力。

万里长城,是古时候千万人民用血肉铸成的不倒长城,而今天又何尝不是呢?拥有着美好生活的今天也是80年前伟大的领导人与无数红军战士们经过漫长的岁月与不懈努力才打下的大好江山!

80年后的今天,就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5

单看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这一定是一本无聊的、又红又专的书。像这样历史、纪实类型的文学作品,我是不怎么接触,也并不感兴趣的。坦白讲,如果不是学校要求,我不会主动阅读。

初读确实晦涩难懂,如我想象的一样,实在无法下咽。但耐心读下去后,我就被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了。

毛主席“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斯诺觉得在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在“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斯诺形容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毛泽东交叉着腿坐在从岩石中凿成的一个很深的壁龛里,吸着一支前门牌香烟。”——这样就像一个结束劳作后,在回家的路上,抽一支烟休息的农民,极具画面感的描写,使得毛主席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斯诺在踏上红色中国后的第一件糗事,就是在战士们练习拼刺刀时,被他们很爷们儿的吼声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身后的红军向导只好安慰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假的……”;周恩来一边用缓慢但准确的英语同斯诺对话,一边慢慢地脸红起来——那个时候他还留着胡子,斯诺形容周总理很“害羞”;主席小时候喜欢和他爸爸吵架,而且不知从哪儿,培养出了一种逢吵必赢的究级作战大招__中学毕业之后,从报纸上找有关求学和招聘的小广告,然后到处交学费和中介费,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彭德怀小时候差点儿被他奶奶召集全族人扔到河里淹死——因为他踢翻了奶奶的大烟盘子。他为了不被淹死,于是离家出走;成年以后干革命,彭德怀英勇被捕,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在监狱里人家拷打他,他天天想的都是:“这么打人怎么受得了啊?不成的话明天我就招了吧……”结果到了“明天”,他就被放了出去;朱总司令年轻时当过军阀的手下,也在中学里教学生广播体操为生;斯诺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了“赌博俱乐部”;斯诺见到徐东海时,他的两颗门牙不见了,正“狗窦大开”中。经过斯诺四处多番八卦,才知道老徐是某天骑马出去,撞在树上才留此黑洞立此存证。至于那两颗牙齿,完全已经牢牢地被钉在树上了……徐海东一直管斯诺要美国假牙,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你回去之后表忘了我的假牙啊;一个月斯诺走的时候,大家在城门口挥别,并提醒斯诺别忘了他们要的“特产”。

在这本书中,除了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描绘了那些名字熟悉的领袖们,平凡、温暖,甚至现在看来,有一点“囧”的一面。从这个角度阅读这本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6

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大概15岁,语文选读课本上面有这篇文章,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红色中国的力量。可是那时候年龄也小,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对这个苦难中国意味着什么。而最近,重读这本书时,我才明白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更深刻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我党,我国先进领导者的思想,也正是这样的思想下中国才可以从没落走向辉煌。

1936年,日军盘踞东北,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一个美国人斯诺,踏上了前往陕西,前往苏区的道路,我不得不佩服一个外国人的勇气。

他自己在书中说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而就是他这种不惧危险勇于求真的态度,才使得我们了解到早期共产党的模样。让我们了解到那时候的红色战士不是赤匪,不是土匪,不是__,而是一群有信仰有爱心有组织有纪律的革命战士。一群为了理想,为了信仰而不懈奋斗的勇士。

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全本,对那段历史,那些人,那些事了解的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的理想信仰了解的更加深入。一代青年老去,一代青年起来,站在老一辈革命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理论。我们新一代青年更要不忘初心跟党走,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7

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称呼少年先锋队员时用的小鬼这个词,它充满着感情色彩,让同志的关系更为融洽,反而映衬着红军们的伟大。这些队员不仅是一群清纯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中国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奋斗,继承红军精神,他们不就是我们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字9

我们要传承宝贵的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韧勇敢,知道自己来的初心,时时用立下的宏志鞭策驱动自己,更要知道自己要前进的'方向,肩负的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8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是一样的,是震撼世界了。”这是出自修德罗的一句话,这是一本畅销全中国的书。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我触摸到了红军战士伟大的灵魂。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所写,这属于她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向西方国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生活。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徐东海等,此外,她还深入红军战士中和根据地老百姓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的生活,以及在没有大工业基地,没有炮弹,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他们是怎么生存的,并扩大自己的队伍的呢?又是什么样的一些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情感,使一颗颗熠熠的红星在中国的土地上升,普照大地呢?

我知道,斯诺知道,全体中华人民知道。是他们伟大的爱国之心,造就那钢铁般的意志,使她们甘愿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红军革命犹如一颗红心,不仅照亮中国的西北,而且必照耀中国。事实证明,这预言是非常远见的。

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冉冉升起了,他们驱走了黑暗,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共产党的光辉沐浴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愿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腾飞!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9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当我们出门踏青,享受美好阳光的时候;在骄阳似火的季节,当我们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的时候;在硕果累累的季节,当我们享受丰收带给我们喜悦的时候;在白雪皑皑的季节,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的时候……谁又想过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怎么得来的呢?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努力为我们创造的。

这几天我认真品读了这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毅力战胜国民党的故事。工农红军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调整战略进行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内容非常精彩震撼,感人至深。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感人至深,至今印象深刻。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萝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呢?这也是有章可循的。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认为:首先,这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队,他们虽然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他们非常团结,他们帮助穷人救中国,打地主和白匪,而且是抗日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是有群众基础的。其次,他们有严明的纪律,书中提到红军采摘野杏,但没有人碰私人果园里面的果子,他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农民对他们非常满意。再次,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调整战略。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途中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的财产分给穷人,他们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虽然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并充实他们的部队。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是杰出的政治战略。

总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很多启示: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学习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把这些红军精神发扬光大,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中国后来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0

最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他是一名记者。这本书讲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书中,我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还记得,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他被军中的场景惊讶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难道他就是毛泽东?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红军装,带着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口袋中装着一个老旧的铁烟盒子,单凭这一点就能判定他是谁了吧。这样看起来他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领导着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斯诺在吃饭时,红军们吃的也非常简陋,只有蔬菜和馒头,在当时,肉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并稀有的。但就是这样一支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仍然为自己的国家搞革命。

在到毛泽东住处的时候,斯诺只看到了几具简陋的家具,其余的都是书。只是墙上有一张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坚定,向远方望去 ww w. ,多年硝烟战场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一点痕迹。他就是毛泽东,一个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诺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真实描述了中国红军为了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这让我明白了:在这幸福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