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优秀5篇】正文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优秀5篇】》

时间: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倾城之恋读后感 篇1

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

她喜爱写那些旧上海的故事。红男绿女,他们以为生活会变得很好,于是做着凄苦的事情。慢慢的,时刻只是成为了一种虚幻,女生开始习惯把眉毛浓黑,涂上朱红的唇膏,深色的胭脂,以为那样,就能够把眼泪掩藏。

读张爱玲的小说,就像在听一个很近很灵动的故事,她自己是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简单,但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但是嫌它不够严肃。她总是喜爱在作品里提到胡琴,只是某个也许只出场一次的人物,在某个角落嘶哑嘶哑地拉着它,在某个需要他的时候。就像故事的调子,没有什么起伏,却是两个相爱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远,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后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张爱玲以前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完美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经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她的小说总是一份感情从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淀的过程,让人觉得有些微微的苦涩,而其实那些人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只是更换了名字,却重复着相同的故事。

荒凉是正因繁华之后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内心总是一片为开垦的荒芜,而张爱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当。我们总听见人们称赞她有才华而不是伟大,大概也正正因她只是把故事讲给爱听的人。正因张爱玲也说过,生活是一件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因此她的小说女主角总是穿着不一样的旗袍出场,也暗示她们隐隐相同的人生和命运,外表的美丽内心的空虚。她的作品总是看上去很华丽却是很安静的调子在讲述一个很普通的故事,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原来张爱玲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女子。

泛黄的照片中,那个女子很安静地望向远方或者只是平静地看着。原来所谓的才华也但是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静,更多一些对命运的追问。喜爱在小说里开始把眼泪掩藏,慢慢的,眼泪就像手里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后是肆无忌惮的崩溃。我们就被她轻易地被带回到旧时光中,或许快乐或许悲伤。

也正如李碧华所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倾城之恋》读后感 篇2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缓缓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却又带着点悲凉的,来到了白公馆。在白公馆,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的女主白流苏在亲戚间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在众多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各方对白流苏的冷漠与排挤,让我感慨她的身世之不易时,也隐隐觉得暗含着批判之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似是要“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鞋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这时,她遇到了多金风流浪子范柳成。

然后,白流苏为了一份好的婚姻,来到了香港,范柳成也在此。在浅水湾饭店,他们俩开始了更加频繁深入的接触。在范柳成频频的告白下,白流苏心里百般回转,犹豫显露无疑。一连串的心理、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白流苏被岁月冲刷所留下的猜疑和谨慎。这个旧时代的女性受过太多伤!原本白流苏似是输了,但转折处到来,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生死交关,范柳成折回保护白流苏。“死生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对平庸的男女处在这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怀着一点“真心”,于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两个人的爱情。倾城之恋,果不负此名。他们俩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也没有权倾天下,白流苏想要一份值得托付的婚姻,范柳成想要那东方女性低头的温柔,但就在阴差阳错中,成全了双方。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这是全文的点睛之处,再怎样传奇、美丽的女子,最好的收场也就是如此了。而白流苏,一个再平庸不过的旧社会女子,也得到了这般满意的结局。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故事又缓缓落幕。张爱玲用她那朴实但带着无数底蕴的语言,生动的心理、语言、环境描写,一环扣一环,讲述了这个乱世,这个乱世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男女。

倾城之恋,也就如此。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 篇3

这本书讲述了一对守旧的男女,虽然有难能可贵的爱情,但因为太自私精明算计的,本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却因为一场战争成全了这段恋情。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书中最让我难忘的片段是范柳原半夜给白流苏打电话说“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的了主似的!”这段话解释了一句《诗经》: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个"多么“加一个“!”,爆发了范柳原的情绪。当他说出那句“永远在一起,一生一世”的时候,他就输了,情感在高潮处爆发,却陡然压抑住,换做虚无的玩笑,似真似假,分辨 不清。命运的洪荒之力和人的渺小力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倾城之恋》是一篇传奇,它的传奇色彩就体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情场上真假莫辨,亦虚亦实的感情纠葛中。他们一个是旧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创造自己的命运;一个是现代风月场上的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点爱意,但这点爱意不足以让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白流苏只要一纸婚约,她知道爱情不能长久,而婚姻却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而她只想生存。双方既有爱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计的精明,在张爱玲的笔下他们这对自私的男女终于因为战争这个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这部小说充分反映了张爱玲冷酷的婚恋观——深爱只是为了谋杀。这跟她父母的婚姻阴影有,幼年时父母的离异、家族的败落给她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这部小说然以白流苏得到婚姻这样圆满的结局作为收笔,但丝毫没有削弱小说的悲剧性,反而让人感觉沉重。

《倾城之恋》读后感 篇4

爱情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种爱可以让我们死心塌地,有种爱可以让我们备受折磨。虽然爱,虽然痛,但我们无法不爱,无法不痛,这就是“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字里行间回荡着凄美。或许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写实,每一个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泪!那个年代,女子终究是女子,文笔再好又如何?她所爱的人个个离他远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儿,让人心碎。但依旧暗香残留,每每打开她的书,我总能嗅到这股淡雅的香气,缠绕鼻尖,久久不肯离去……

爱情总是难为女子,爱情总是折磨女子,爱情总是伤害女子。这是我看到“第一香炉”这个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为女子之泪太轻?是因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龙,长着一张白白的瓜子脸,眼睛水灵水灵的。但在殖民地香港里,被阳光烤晒过的。小麦色仿佛更合群。薇龙从香港来上海念大学,投靠了继承了前夫一大笔遗产,同时是当地有名的交际花的姑姑。薇龙何尝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结果?但她别无选择……看着满满一衣柜的漂亮衣服,薇龙的心里却仿佛有几万只小虫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这样薇龙被迫见了许多的“上流绅士”,却总是没有姑姑称心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微龙男主人公乔斯。他们是在一场舞会上遇到的,当时乔斯还轻薄了她。本以为只是一场戏,但那次舞会后,薇龙的心开始日夜思念起乔斯,沉稳有序的心脏开始扑通扑通乱跳。爱情悄悄降临,殊不知悲剧紧随其后。乔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龙以为嫁给他后不必再作“交际花”,可乔斯却说:“我希望有个女人可以养我”。呵,多么荒缪。薇龙却又因为爱放弃了挣扎,堕落黑暗中,可她是否了解,对于姑姑和乔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摇钱树罢了!

我该为薇龙哀?还是该为薇龙哭?都不是。因为她只是一个被爱捆住手脚的傻女子。

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亲情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爱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彻心扉,更以泪流满面!

爱情在张爱玲的笔下化茧成蝶无比凄美!悠悠长河中那一张张风华绝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倾城之恋却刻骨铭心!

《倾城之恋》读后感 篇5

轻轻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在心间萦绕书香氤氲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鲁滨逊一起冒险,同曹操纵论天下英雄,和林黛玉一起品味葬花词。

近几天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冷眼看繁华的清冷,而,《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这个爱情以一个大悲惨为前提为背景。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全在命运中。故事中的男女主只是命运手中牵船上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不堪一击。命运通过战争成全了他们。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总得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生死契阔我们自己那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放纵劳累之于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终究只是一个女人。

喜欢小说的最后一段话“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刚富有了两重身体,也就蒙了两重危险。一颗子弹也许打不中他,也许打中她。他若是死了,他若是残废了,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这一刹那,她只有他,她也只有他。

读《倾城之恋》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放才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张爱林这个清冷的女子,总爱将残忍的真话隐在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间说了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哀伤却又毫无办法。张爱玲的文字为我筑起了一个清冷的梦,一个艺术的梦。

书能香我何必花,品读张爱玲,让那令人心颤的的清冷装点我的梦。

读书真好,如品香茗,余音缭绕,沁人心脾。读书是休闲,是收获,同时也是享受。读书为我筑起了一个梦。读一本书,写下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