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读书演讲稿 >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汇编三篇)正文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汇编三篇)》

时间: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精选3篇)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召唤,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喜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

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他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经常给“优生”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以上方法,我会不断地去琢磨,研究,然后不断地去尝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使它们能受益学生和自己。

同时读《爱心与教育》也给了我另外一种领悟,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方面都有所受益。

最后,我以莎士比亚的话与大家共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愿我们的生活有书相伴,浓郁甘甜!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人生犹如大海航行,在汹涌的波涛里,在凸起的浪尖上,顺利到达彼岸,常常凭借着那扬起的风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宛如千帆竟渡,百舸争流,快慢前后,胜败沉浮,风帆的力量异常关键!

人生的航船不能没有风帆,人生的航船不能不扬起风帆。靠什么扬起人生的风帆?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书籍!孜孜不倦地读书,就是那强劲的风力,它能鼓起帆,拉起船,战胜艰难险阻,冲破惊涛骇浪,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奋勇向前!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写在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成为我读书的动力。多年来,我正是靠着这动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废寝忘食地读书。的确,读书学习圆了我的求学梦,也圆了我的教师梦。书籍教给我的太多,太多,这太多的收获,足以让我终身受益,足以让我扬起风帆!

书籍教给我无私,让我学会了牺牲。无私和牺牲诠释了“为人师表”,丰富了师德的内涵,也验证了师爱无边!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我正值产假,按照规定,我可以在家里休息,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可是,当得知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急需老师上课时,我没有犹豫,说服了家人,谢绝了领导和同事,毅然站在了讲台上,站在了我魂牵梦绕的教室里,站在了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面前。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有班主任工作,加上学校离家较远,课间无法回家喂孩子,我只好咬咬牙,狠心地给孩子断了奶。孩子太小,无法理解妈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啼哭。当我下班带着一身疲劳回家,远远地听到孩子的哭声,我的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眶。但我无怨无悔,因为,为了一大群孩子,亏了一个孩子,我觉得值得!

书籍给了我勇敢,也给了我坚强。于是,我相信,肉体和心灵构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感知体,疼痛追随着生命,肉体和心灵都有承载的极限。但我更相信,来自于书籍的力量,有时可以超越极限!于是,我明白了,酷刑下昏死了又醒来,醒来了又昏死,到死不改信念的,是烈火中永生的共产党员;于是,我懂得了,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有了坚强的意志,便折磨不了,压迫不倒,身处险境却能稳如泰山!

记得有人说过,即便是最后一刻,船可以沉没,帆却不可以停止选择风向。我要说,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不停地读书,就像船帆不停地选择风向,只有这样,人生的航船才能扬起风帆,永不停止远涉重洋!

教师读书汇报演讲稿 篇3

对这本《中外教育名文100篇》我是非常喜欢的,因为现在要买到这类教育的读物是在连城、在龙岩都不可能的,就是在福州也是要到专门的教育书店,才可能买到,所以可以说,我们学校所赠的每一本书,都是值得我们教师珍藏的书,因为都是从千里迢迢的北京邮寄过来的,并且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每次购书,学校都要让几位爱书的教师先加以阅读,然后再加以推荐。教育名篇浩如烟海,能够精选出100篇,也是件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一翻开这本书,看到了周国平老师的导引就非常地喜欢它了。以后,浏览了一遍,觉得确实不错,然后再仔细地看了几篇。我一直认为,教学是要有一定的高度的,这高度从那儿来?从经典来,从大师那儿来。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会让我反复去品味的。我要谈的心得的题目是《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就是不要将教育理论理解为没有多大作用的东西,而不用它。教育理论是有普世意义的,是普遍性的道理,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不放弃,就是不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后,就放弃,要关爱自己的学生。

这本书,都选自古今中外的教育名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学会生存》中,节选下来的两篇。我认为这是承前启后的一篇指导性文章。《学习化的社会:现在和未来》写道:“要把培养正常的人当作一种成就,而宇宙就是用来支持这种成就的。”“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我的理解就是教育不再是为统治者培养精英的教育,也不是垄断的教育,是为平民百姓、为大众服务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会学习的人,因为我们知道,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是自然生长的,特别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我们不追求给学生最高的分数,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爱学习,如语文课,则应让学生爱阅读、爱写作,将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是顺天道的行为呀。

这正如《学》文所说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最后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能够生存。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纽约洲第一位黑人州长的故事。这位黑人州长的成长很能说明教师的教育作用,因为那个地方,当时条件很差,学校里,黑人的孩子成群结队的经常打架闹事,学生的成绩普遍很差,上课的时候,也故意刁难教师。来到这的教师没有灰心,而是因势利导地展开他的教育。因为这个地方的小孩受家庭的影响,都非常地迷信,于是这位老师就利用算命,来引导学生。当他握着这位黑孩子脏乎乎的手时,他是这样说的:一看见你修长的手指,我就知道你以后会当上州长的。这位黑人学生大吃一惊,他最多是曾听自己的奶奶说他能够当个船长,没想到自己竟能够当上州长。从此,以后,当州长就成为了这位黑人学生学习的目标了,果然,最终这位黑人在51岁的时候,成为了第一位美国历史上,纽约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长。这位可敬的教师叫做皮尔·保罗。这就是一个不放弃的诠释,我认为教育不但需要高度,也是需要温度的,这个故事也是教育需要温度的例证。

这又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就是《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有一帮铁血男儿,其中成才与许三多两位战士成长为兵王的故事,最值得人回味。成才非常聪明,许三多则非常憨厚。他们都来自同个连队,那就是钢七连,钢七连有个口号,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六个简简单单的字,但却是七连为什么叫钢的原因。不抛弃就是在任何绝境,都不要抛弃自己的战友,因为这些都是以生相托的人,不放弃,就是对任何一项任务,即使是再艰难,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在这方面,许三多非常地好,成才因为太聪明,事事都做得比许三多出色,然后却被A师的教官拒之门外,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嘴巴会说,会背,并不是真正将钢七连的作风,融进了血液里,最后成才真正领悟到了这层含义,认真地磨炼自己,真正成为了A师的一员。

我想,这六个字,引用到教育上来说,也是再恰当不过的。这也是师德的一个最集中的表现。不抛弃,就是不抛弃任何一位学习、表现上的特困生。我曾几次到我们县的特教学校去,在哪儿的体会就是,做父母的,能够生一个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孩子是多少地幸运。所以我们应该去爱学生。不放弃,就是要相信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要爱它,要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放弃自己的办法,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好。

《学习化的社会:现在和未来》如是说:“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

是的,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的时候,会遇上许多的困难,但这正是磨炼我们的心志的时候,教育是需要高度,也需要温度,也必须要有厚度的,这厚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积淀。让我们用杰斐逊所写的《现实生活中的十条守则》来要求自己:

1.切莫把今日能做之事推迟至明日。

2.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去麻烦别人。

3.要量入为出,决不寅吃卯粮。(或:钱未到手切莫花)

4.你不想要的东西,切莫因其便宜而买下,它对你来说并不便宜。

5.自负使我们付出的代价甚于饥渴和挨冻。

6.我们决不会因为吃得太少而忏悔。

7.只要乐意干,没有麻烦事。

8.子虚乌有的恶行给我们事业了多大的痛苦!

9.拿东西要抓不扎手的地方。(或:做事情要从容易的方面着手。)

10.气愤时,数到十再开口说话;非常气愤时,数到一百。

最后我说说自己对这本书不足的看法,那就是这本书没有编入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比如《论语》中的教育名篇,或《学记》。因此我将《论语》的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作为结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的不对的,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