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优秀7篇正文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优秀7篇》

时间:

影片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片名中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影片中的贾晓玲说:自己有记忆起妈妈就已经是中年妇女的样子,但是《你好,李焕英》中却开启了时空穿越。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你好李焕英个人观后感1500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1

《你好,李焕英》是喜剧演员贾玲为了怀念她意外离世的母亲李焕英而创作的。影片讲述了贾晓玲在母亲遭遇车祸弥留之际穿越回1981年,陪伴年轻时代母亲的故事。因为自责没有真正让妈妈高兴一回,穿越后的贾晓玲来到母亲李焕英年轻时工作的化工厂,她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带着“我就想让她高兴”的初衷。在笑声与泪水的交织中,让很多观众收获了感动与共鸣。

看完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妈妈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影片中的贾晓玲,是一个不让妈妈省心的女儿。她从小到大除了能吃之外,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成绩永远是班上垫底的那一个。当女儿告诉妈妈考上省艺校,妈妈拍着面粉笑着的样子,高中毕业后,她只考上了成人教育学校,为了哄妈妈高兴,骗她说考上了本科。妈妈兴奋地大宴亲朋,却以一种最难堪的方式知道了真相,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了脸面。回家的路上,贾晓玲以为妈妈会大发雷霆,结果妈妈却只是温和地笑笑。

“妈,你怎么这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这是电影的雏形——2016年贾玲的小品《你好,李焕英》的台词。李焕英爱她的女儿,无论她是否漂亮,是否优秀,是否给她争气。妈妈总说: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

贾玲说:“在生活中,我也很少看到我妈哭,我妈一直在笑。我在挑选我妈照片的时候,她每一张都在笑。”

看过贾玲的小品,总能被她的胖胖脸蛋,带着梨涡的笑容感染,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也看到不少介绍贾玲的故事,知道她能走到今天,真不容易,她能坚持到今天,我想更是源于母亲的爱和肯定,成为孩子成长中坚固的心灵堡垒,成为她抵挡人生风雨的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在最艰难的时刻,一直支撑着她。爱笑的女孩运气不差,面对生活的巴掌,贾玲总是报以更坚强的姿态和最灿烂的笑容一路成长。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以这么说,贾玲的童年即使在你我的眼中是那么的顽皮,用今天片面的眼光来看,就是学渣,不那么可爱的孩子,可是摊上这样的孩子,贾玲的妈妈选择接纳并且爱她。事实上,心灵的温情真的比充裕的物质更能滋养人。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虽然发生在的这个故事与我们当今教育的大环境没有可比性,但是在我们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患得患失的时候,能否稍微豁达一些?假使我们就摊上了贾玲这样的孩子,我们还能笑得出吗?试想,在孩子长大的回忆里,有的是什么?是妈妈的拥抱、微笑还是大吼大叫,鸡飞狗跳?

春节和几家朋友聊天,几个孩子的话很值得深思,他们会说:我妈脾气不好,我妈总嫌我不好,我是我妈的出气筒,我妈自己都不幸福……甚至有孩子谈到自己的未来婚嫁观,觉得肯定不愿像妈妈一样过。我也是一位妈妈,我在孩子的眼中是个怎样的妈妈呢?爱孩子毋庸置疑,但我是否以爱的名义用不正确的方式和孩子交往呢?也许吧,我在孩子面前是否开心,无论她是否漂亮,是否优秀,是否争气呢?事实上,我身边的妈妈们,包括我,有时真的不开心,甚至经常。作为妈妈,如果我们的笑容少了,是我们不爱笑,不会笑吗?

究其原因,很多,大致总结有几条:妈妈不爱笑,也许是心态,总觉得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凡事听我的就顺心,不听我的烦心;妈妈不爱笑,也许是攀比,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总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优秀,而忘了他就是独一无二;妈妈不爱笑,也许是失望,她们把对另一半的失望和压抑暴躁的情绪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妈妈不爱笑,也许是太累,很多妈妈不仅忙家里,还要忙工作,遇到的不快,窝的一肚子火发泄在家里。妈妈不爱笑,也许是病了,她的更年期撞上了孩子的青春期,两个一样敏感、脆弱、暴躁的人碰到一起,就是没完没了的坏情绪;妈妈不爱笑,也许是压力,生活的负担压着她喘不过气来,也可能她自己都没准备好,就进入了妈妈的角色里……

电影中,有两处提到了这句台词:“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当每一个妈妈成为母亲之前,都是不知世事的少女。一旦成为母亲,就意味着她身上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喜怒哀乐,人人都有,作为成年人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在纷繁中游刃有余,已是不易,更何况还要教育孩子,从未做过爹妈的人,在育儿坑里来回蹦跶,心力憔悴,有很多妈妈真的会为了孩子舍弃很多:自己的事业、爱好……不少妈妈两手抓,在孩子和工作中走平衡木。疲惫中,想让妈妈笑真的不容易。

妈妈笑了,春天到了。总听到说:妈妈是家里的灵魂,其实是有道理的。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有趣的TED演讲,名字叫《脑科学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演讲者是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洪兰教授。洪兰教授从脑科学的角度,通过风趣的例子,论证了为什么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如果母亲不快乐,全家都不快乐。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另外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实验刚开始,母亲和小宝宝正常玩耍,孩子非常开心。接着,母亲开始面无表情,孩子立刻发现了不对劲,开始想方设法地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孩子继续尝试和母亲互动,但母亲仍然一副情绪不好的样子,表情严肃,一言不发。不到2分钟,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开始表现出负面情绪,转身到处看,表现出巨大的压力。最后,孩子崩溃大哭。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很好了印证了洪兰教授在TED结束的总结:从人类演化的角度来看,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因此,家里的男同胞们以此为鉴,要兴家旺族可是要卯足了劲让自家女人多笑笑。但是话又说回来,笑不笑,快乐不快乐,做妈妈的自己要主导,做好情绪的主人,于家庭,于自身健康乃至容貌都是至关重要的。林肯说:“人快乐的程度多半是自己决定的。”做妈妈,需要有好的心态,活好当下,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不做无谓的等待,如果你告诉自己:“如果我的孩子要怎样怎样,我才会快乐和满足。”那么你失望的几率就会大为增加。不去焦虑未发生,也不纠结已过去的事情,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家的娃。自家的宝,优秀,咱们偷着乐,实在不优秀,咱们更要笑着多鼓励,我其实并不喜欢以牺牲的心态育儿,更不喜欢,一些妈妈总对孩子数落:想当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怎样怎样……以这种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是最要不得。

人生际遇对快乐程度的影响,其实远不及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来得重要。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作出反应。原谅自己做妈妈的不完美,妈妈不是金刚,不需要百变。原谅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就是独一无二,还需要悉心发现。如果,做妈妈不快乐,就要找到原因,努力活得更快乐,更充实,不需要改变这世界。世界已经够美了,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家庭教育中,爸爸是好搭档,不要担心爸爸做不好,熟能生巧,都能做好。妈妈还要和爸爸一起学习做父母,学习家庭教育,介入孩子生活和成长的背后,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身边有几位宝妈做的特别好,她们通过学习分享、瑜伽运动、兴趣爱好等各种方式不断滋养自己,做好自己,修炼着强大的身心,个个都是情绪管控的好手,整个家庭温情和谐,孩子也温和优秀。

做妈妈,首先好好地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爱家庭!聪明的母亲,在于懂得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请你试着把精力从孩子身上、从老公身上、从家庭里拿回一点给自己!

做妈妈,爱孩子,就要懂孩子。教育孩子确实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才有可能懂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每个生命都那么渴望做好孩子。所有懂孩子的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想方设法唤醒好孩子。用笑容温暖孩子,和孩子一起经历人生,或是站在一起鼓劲微笑,或是和他们一起玩耍开怀……让孩子即使在外面受了风雪寒霜,总能在母亲身边感受到温暖如春。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回忆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从哈佛大学退学那一年的母亲节时,比尔·盖茨给母亲的贺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爱你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做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我们希望将来孩子们长大了,留在记忆的是什么呢?是快乐,坚定,幸福,还是冷漠,焦躁与伤害呢?如果真的累了,就停下来歇歇,问一下自己当初养育孩子的初心,当初,孕育孩子最初的愿望都是:孩子,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

笑对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智慧,一种选择,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做一个爱笑的妈妈吧!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2

在我印象中,我看过的电影中,令人泪目的电影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比这部电影更加催人泪下,它就是《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是根据贾玲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这部电影讲述了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了母亲出车祸后,由于某种原因穿越到了1981年,并与自己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两个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贾小玲本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超前的思维让母亲过得更加幸福,可最后她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年轻时的妈妈”,作文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妈妈。

电影的前面大部分都还不算很催泪,但到了最后那一部分,我的眼泪就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下流。起初我还有些克制,可到了后来,我就干脆直接让眼泪在我脸上翻飞。真不是我夸张,我的面部肌肉都开始抽搐,这绝对是我看电影哭得最狠的一次。

看完这个片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父母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一定要赶紧陪着他们做完,别等到晚了才追悔莫及,毕竟我们不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可以穿越回过去。所以活在当下吧,抓紧做好每一件事!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3

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是20xx年大年初二,我和我的家人今天晚上在电影院一起观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看罢,催人泪下。影片从20xx年贾晓玲冒充考入名牌大学说起,母亲不幸遭遇车祸,贾晓玲情绪崩溃边缘之时,意外穿越到了母亲年轻的时代1981年。电影就这样以围绕着“让母亲更高兴”为目的开始了。她先是帮母亲买下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然后又帮助母亲挽回了排球比赛的颜面,又帮助母亲找对象。然而当她做完这一切准备穿越回去的时候,她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裤子是母亲缝的,然而当时母亲还不会缝裤子。他这才意识到母亲也穿越回到了1981年,接着便开始回忆与母亲的过往。影片就以这样温馨的结局结束了。

观闭电影,内心有些许感触。也许大家都听过这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贾晓玲在冒充自己考上名牌大学被母亲发现时,想要让自己有出息,然而母亲恰巧遭遇车祸,让这一切都灰飞烟灭。穿越回到1981年,为了弥补这些过失,她不惜一切代价让母亲高兴、更高兴!深情至极,潸然泪下!我想贾玲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怀念自己已故的母亲。他已故的母亲正是李焕英,片尾提到的她参加厂里的排球队、和贾玲的爸爸贾文田暗恋三年的故事等等也都是真实的。

导演,为了怀念自己的亲人,可以拍电影;作家,为了怀念自己的家人,可以写文章。然而我们呢?记得90年代的时候,有一首《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的是普通人一年来的艰辛,听到的是他们过年回家时的欣喜。是啊,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为家人做的最大的贡献。生命只有一次,可爱家人的这颗心却有无数次。当春风吹遍大地神州,带家人出门散散步,散散心,陪陪家人,吹散一年来的悲伤,迎接崭新的20xx。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4

母爱,一直是人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母爱似水,缓缓流淌进你的心中,冲刷掉你心中的污秽,来拥抱光明;母爱似火,熊熊烈火烧尽所有靠近你的杂念,在这一冷一热之中,那个钢铁一般的身影,就是母亲。

在《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里,贾晓玲为母亲着想,冷特的爱而不言,沈光林的转变都叫人印象深刻,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属李焕英无时无刻不在为贾晓玲着想的那份感情。

在电影中,李焕英一直在保护着贾晓玲。一开头,贾晓玲从天而降,将要摔在地上的时候,李焕英便脱口而出:“我宝!”便要伸出手想去接住她;在二人深夜对饮之时,贾晓玲不知不觉中透露出了对于李焕英的歉意,想着李焕英下辈子可以少受点苦。但最后却又是李焕英用她那矮小、瘦弱的身躯背起了高大的、胖胖的贾晓玲,口中还念叨着“下辈子还是我做母亲吧。”她仍然不愿把她受过的苦给她的女儿。在贾晓玲熟睡之时,她还贴心的将贾晓玲裤子上的破洞给缝上。电影之中的'诸多细节无一不在向观众展现母亲的爱。

在过去的时间中,母亲总是对我严厉,我的心目中,她从来不是和善一个的人,但她还总是在深夜下班回来后,来到我的房间,轻轻帮我盖好被子,轻轻抚摸我的额头,好似上班一整天的疲倦已然全部消失。

母亲的爱不仅仅是热烈的爱,更是如水的爱。我爱我的母亲,她如今人生的大部分的时间来照顾我,脸上早已浮现出时光对我她的折磨。眼角出现了几道皱纹,头发中也已多出了几道白发。

母爱,就这这么一种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的永恒的爱。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5

“世上只有妈妈好……”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与姐姐一边默默的流泪一边观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的主角贾晓玲她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受伤了,突然,贾晓玲穿越到了1981年(她还没出生)。

贾晓玲小时候把裤子弄成这一个洞那一个孔的,但李焕英(她的母亲)并不生气,耐心地在裤子上缝好破洞并加上一些图案;初中时上课不认真,妈妈又要被老师说;之后办了个假的“省艺校毕业证”,但焕英相信贾晓玲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贾晓玲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于是在穿越时空后自称是焕英的表妹(那时婚姻还很年轻),也时时努力,让“表姐”高兴一下:在卖电视机的商店内,扮演成一个早年失明的姑娘用焕英的票购买了最后一台电视机并也让焕英成为厂里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

第二回,贾晓玲因为记得在穿越时空前妈妈的一位朋友说,要是当年李焕英参加了排球比赛,那大好事就是焕英的了!于是一边帮大伙儿干完手中的活一边请求队员们参赛。最终,虽然输了比赛,但厂长看李焕英有一种不服输、努力拼搏的精神,于是是安排他与自己的儿子(沈光林)相亲。贾晓玲心想:如果当初母亲生的不是自己,那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在得知新结识的朋友冷特也是同样的想法,但不是认为别人,而是自己后,他又做了一个决定:让李焕英与沈光林在一起!可由于贾晓玲的大意,每次都没成功。

电影结尾,贾晓玲回忆起以前妈妈和自己一起生活、谈话的情景,流下了泪水……

是呀,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6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貌;所以,我总忘记,妈妈以往也是个花季少女。”

——《你好,李焕英》

今日早上去电影院,看了正在热映并受大众好评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

我在看之前,有在朋友圈中了解了一些观众的感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感动到哭,大喜大悲,并且好评如潮,所以我抱着极高的期望去看了这部电影,在此之前,我也听说这部电影是贾玲用来纪念她和她母亲十九年的感情,我也抱着好奇,十九年?为什么是十九年,难道她妈妈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吗?

这部片子主要是讲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个淘气不太争气的孩子,她从来没做过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情,但她的妈妈只期望她健康欢乐就行了,在她高中毕业那年,她用假的录取通知书骗了妈妈,可是妈妈还是跟她说,相信她以后会有出息。也许老天就是这样,用一场意外来换取她的懂事和成熟,车祸让她失去了妈妈,她用回到妈妈年轻时的这种方式,想要让妈妈高兴一回,想去弥补她没在妈妈生前的遗憾,作为贾玲自我,她在很多和妈妈的对话中就哭的不行了,也许是我还有妈妈,所以有很多不太理解的感情。

整部电影的前大段都以幽默来表现,到了后面从她开始说:“她以前不会缝,”就把感情带到了高潮,我在那里跟自我的逻辑挣扎了一番才醒悟,这时候泪水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异常是她以第三视角来回忆妈妈对她的爱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想起自我的妈妈。

这部电影表现的一种感情,一种伟大而细腻的爱。

看完这场电影,我觉得感触挺大的:很多东西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如果不想让自我遗憾,那就应当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爱人。

我的妈妈虽说不到四十岁,但头上的银丝也早已数不清了,然而,妈妈以往也是个花季少女,是因为我们才变成个中年妇女的。

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女,所以会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期望您见谅。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篇7

李焕英: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欢乐就行了。贾玲:我就想让我妈高兴一回。——题记

今日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火急火燎地来到影院,备好纸巾,来观看这部既好笑又催人泪下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在观看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你就笑了,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哭了。它让我明白——我们都与父母一样,有着像他们对我们一不不变的爱。

穿越时空,与冷特一样,贾晓玲识是为了让大了不争气的自我好好让妈高兴一回;她想方设法地满足一切妈妈的心愿。为了买到电视机,她装盲人给妈妈争取过来;为了让妈高兴她还让大家伙都要铭记这一天;为了弥补妈妈的冠军梦,她号召队员们打球,最终还亲自上场,只为赢得冠军让妈高兴;谈未来女儿,她宁愿自我不出生,让妈有一个争气的女儿,只为妈高兴。

这是贾晓玲在时光变化后,仍对妈李焕英不变的爱,当她知晓自我现实中的妈妈穿越过来时,随之而来的是一位母亲无时无刻对女儿的爱。

一场车祸的穿越让李焕英明白,这可能是她最终一次陪女儿了;看着女儿如此想让自我改变青春,甚至不让自我生下她,她想让自我的女儿仍旧欢乐幸福。买电视机,应对女儿的活力演说她,不顾旁人之词,心里也高兴,女儿满意了;排球比赛,应对队员们的灰心,她明白,打这场比赛同样也是让女儿开心;谈未来女儿,应对女儿拿别的孩子夸夸其谈;她却说自我此刻的女儿才是她的标准。

女儿想让妈高兴,妈却想让女儿欢乐,这样的一对母女能不成天欢乐吗?

就算时间变了,人的模样变了,永远不变的是母女之间的爱。

记忆里的母亲永远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但别忘了,母亲也曾是一个花季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