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400字(7篇)正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400字(7篇)》

时间:

港珠澳大桥是现在世界第一大桥,全长55公里,50万平方米桥面。那么如此宏达的工程的建造工程是怎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港珠澳大桥观后感400字(7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1

经历了“山竹”严峻考验的港珠澳大桥于23日上午正式开通。大桥的建成开通,让珠江西岸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相连,从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到不到1小时,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不仅仅是是一座大桥的正式开通,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成熟的体现,是我们建设者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体现。

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这座大桥,既是让人自豪的成绩,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和一种志气。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一种大国崛起、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能力,一种勇创先锋、复兴民族的志气。

这座大桥历时15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正是这些可爱的超级工程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有了他们一路担当,携手共渡难关,才成就了港珠澳大桥上的大美风光。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2

10月23日上午,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总长约55公里,是我国又一个超级工程。大桥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耀,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桥的建设得到了高度认可。这些都是同样作为一个建设者羡慕的成就。

然而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轻轻松松装模作样就能得到的,这些是需要巨大付出不断磨练才能挣得的。作为一名基层建设者,虽然不能参与像港珠澳大桥那样重大项目的建设,然而在工作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多学一点多走一点多想一点多说一点,不断坚持,把每一个小的项目建成精品项目,让党和人民满意,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巨大成就。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3

5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全国院线上映。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全长70分钟,历时8年不间断跟踪拍摄,是在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电影纪录片。

影片总导演闫东:当一座雄伟的大桥建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看到桥,更想表现的是建设这座大桥的一线建设者,这个片子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上院线,向全国的各界的职工致敬,他们分守在各个职业当中,是工匠精神铸造了国之重器。

看了电影以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因为作为一名钢铁人,我们也是支撑“国之重器”的坚强力量!

港珠澳大桥可谓是中国钢铁行业一次空前的“大阅兵”,中国宝武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供材覆盖了桥、岛、隧三大主体工程,合计约50万吨。而宝钢股份供货合计约34万吨,在大桥主体工程用钢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4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60多年前的1957年,在壮阔的长江上,一座巍峨秀丽的“梦想之桥”――武汉长江大桥凌空飞架,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0多年后的今天,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以靓丽的容颜横卧伶仃洋上,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观看完记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后,我的思潮澎拜海天之间,久久不能平静。60多年前,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需举全国之力;而今,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不断刷新世界之最。

身为中国交通建设者的一员,想到我也为祖国的交通建设贡献了绵薄之力时,一股豪情便涌上心头。作为中交青年,我要争当甘于寂寞的大桥建设者,争当锐意进取的技术开拓者,为如期圆满完成孟州黄河大桥工程建设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5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珠港澳大桥的修建通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座大桥的通车将极大得缩短澳门、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三地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紧密,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三地的经济会因此而得到更强的辐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大有益处。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6

港珠澳大桥这一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国桥梁建设者队伍。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历时14年,建设者们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奋斗精神。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又一进步,依靠内生动力解决了前进中的问题。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凭借勤劳智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所遇情况纷繁复杂,建设者们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勇于面对,积极解决,不断地改良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名中交高速人,我们在学习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把学习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勇于攻坚克难,为中交高速未来发展做出新贡献。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7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纪录片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

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影片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