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7篇正文

《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7篇》

时间:

金砖之国之南非,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南非有3个首都4个种族,其中非洲黑人又有9个部族,国旗上有6种颜色,11种官方语言,至少19个政党,参加了第一次民主选举。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7篇。

金砖之国观后感 篇1

央视2台电视片《金砖之国》的印度篇前天晚看了,整体上感觉它像一精美的艺术品。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记录片了,它深刻的展示了印度的历史政治人文宗教,让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小时中。解说员低沉柔和的声音似钟声掠过古老的大地,音乐插曲的节奏板点从容悠扬,舒展着人间的悲喜之情,镜头有时拉到500米的高度,观众乘着歌声的翅膀立天地之间。

对尼赫鲁、甘地等人的配图解说,让我对人物接近了解--- 此前的印度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蒙着面纱的人。“不可思议”是该篇1的题目,自然让观众发现了该国的不可思议之处——节约和信仰自由好像是人的灵魂的基本要求。

河流污染现在在整个亚洲比较明显,印度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们的圣水恒河上泛起的黄色污染带---无论是好是坏,节目就像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那样真实和悠远。

就国土面积而言,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密集了(12亿),而且好像集中在沿河地带;想象中,如果到印度旅游,会否产生水泄不通和拥挤的感觉,印度人以素食为主——这样我觉得蛮好的,这样翔实的介绍让人对该国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记忆中60年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冲突袭扰----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里中印关系总体是平和的,这也许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或因历史上印度自身一直没有完全地统一过(这点影片有提示)。

种姓制度是愚昧落后的,在外国留学过的部分印度人意识到了这点,而现代化又使种姓制度有所淡化——听到这种介绍让人感觉到社会还是会进步的。电视介绍了印度人心目中低种姓的英雄----那个名字比较难记,不过给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家族世袭,亚洲各国大多保留着一些封建的东西。

昨晚的又一集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印度,就是新的国策和经济建设,印度全球化的魄力和发展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国际化强的企业主要是IT业。而中国的制造业更强,比如机械、纺织、矿山、汽车家电等,也许中国人觉得制造业更有分量吧。

《金砖之国》的摄影艺术好,摄影是有文化底蕴的,该电视看后我想我应该购买该片的影碟,像保存邮票那样保存起来。《金砖之国》的风格很有特色,它在轻松的介绍中,实际的掂量了一些我们应该取舍的东西,让我们像幽灵似的进入这些金砖之国,触摸它们宝贵的东西,看历史风云画下的色彩之笔。

金砖之国观后感 篇2

它以每个国家两集的篇幅,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从经济发展、民生民情、文化习俗各个方面解读它们的崛起,期望为同为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建立发展的参照系,以解读历史的方式探寻未来。

《金砖之国》与2006年的另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一样,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为观察世界大势带给一个独特的视角。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大国崛起》,以纵向叙述的方式将九个世界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逐一铺排,而《金砖之国》则选取同一历史切面,横向铺陈新兴经济体发展态势,以及构成这种态势的历史渊源。参照观看,这两部片子其实为中国发,勾勒了一个十字打开的历史坐标系,其客观好处已经超出纪录片本身。

在当今世界上,金砖国家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是一件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金砖国家的异军突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当代广大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金砖之国》正是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总结规律,给中国现代化找到启示。

将现象集合在一齐,其中相似的部分就是规律。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5个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8%,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88%。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这批新兴经济体群众崛起。和平发展成为它们的共同选取,这使它们区别于传统的、带着血腥味的工业化路径,也使它们获得了内外稳定的发展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量中的比例将到达61%。也正是受惠于和平发展的理念,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国际秩序均衡化的重要动力。

金砖国家各自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市场,经济结构与资源秉赋各具特色,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这些国家都处在快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面临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在发展政策与发展经验方面互相交流,相互借鉴。金砖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是推动自身顺利发展的必然选取,具有广阔的前景。金砖国家领导人前三次会晤所发表的文件充分证明,他们对于改革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等事关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问题,对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粮食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推荐,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意愿。能够预期,金砖国家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国,领土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98亿,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7位,历史文化独具特色。将这样一个大国透过两集电视纪录片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观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摄制组很好地把握住了巴西作为金砖国家这个独特的视角,用巴西的发展道路这条主线贯穿全片,采用历史叙事、人物专访、实景展示等多种手段,对巴西做了全景式的介绍。里约热内卢秀美的城市风光,巴西利亚宏伟的现代建筑,亚马孙漫漫无边的热带雨林,传统的咖啡农场,现代化的飞机工厂,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热烈奔放的桑巴舞,如此等等,观众在欣赏这些异域风情的同时,会听到解说员将巴西成长的历史故事一段一段地娓娓道来。

巴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个地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等),几乎应有尽有,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因此,资源也就成为贯穿着巴西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纪录片讲述了巴西几位著名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政治家在巴西发展的不一样历史关口,引领着巴西人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或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故事所反映的不单单是这些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出色才干,同时也反映出巴西这个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力,既能在顺境中开拓,也能在逆境中奋起。

我认为,《金砖之国》纪录片巴西部分能为我们带给多方面的启示。()例如,巴西拥有巨大的石油储藏,然而,巴西在利用甘蔗生产乙醇,以及在推广汽车使用乙醇作燃料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巴西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巴西却在努力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广大的稀树草原。这说明,巴西人没有因为资源丰富而忽视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

巴西的城市在展现现代都市繁华的同时,也存在大片的贫民窟。巴西依然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此外,在亚马孙河流域,每年有4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砍伐。这些例子证明,巴西跟其他的金砖国家一样,也面临许多“成长中的烦恼”,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除此之外,《金砖之国》还带来了更深层的思考。崛起方式、发展契机是金砖国家明显的共同点,但它们的深层联系其实在于都具有质地坚密的伦理传统和民族文化,走了一条西方之外的“他选”道路。它们的现代性只能生发于自身文化传统,现代国家转型务必与传统文化转型同时进行。这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因此必然是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金砖国家普遍遇到了贫困、产业失衡、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各自遭遇了宗教、种族、伦理的种。种掣肘之处,正继续寻找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之路。南非的种族隔离、印度的贫富分化、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和休克疗法,犹如一面面镜子,既照见本国,也照见世界。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状况下,同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带给了借鉴,促使我们抽象和提炼其中普遍性的规律,这正是《金砖之国》的好处所在。

金砖之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3

喜欢看最近播出的央视2台的《金砖之国》节目。第一集俄罗斯篇是视觉大餐,由于照片许多是在飞机上航拍的,所以看电视的时候产生了雄鹰展翅掠过山河的感觉。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眼界是打开了一些,但是老百姓对世界的了解还是有限。如果不了解世界,就我平时那种3点一线(散步居家超市)的生活,有点井中之蛙似的。

印象深的要点是:到2050年,俄罗斯很可能是金砖5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里,唯一生活水平能达到欧洲生活水平的国家。——浮想。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比中国强,人家的莫斯科大学产生一流人才并变成生产力的核心动力,而我们的北大清华毕业生的70%跑到西方,多半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但是不必悲观的是我们的普通大学倒是为工业化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人才。俄罗斯青年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高等学历,而中国估计不到三分之一,因为农村青年中多半是中学学历。

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大国No·1,石油等资源的价值(换算成金钱)相当于美国的一倍,估计在一两百年内,他们靠资源就可以活的不错,在加上其他高科技的工业——具备足够的潜力。

现在普京定的2020年规划中,中俄的关系在加强。中国新闻里说:今天是俄罗斯旅游年!好啊,祝贺中国旅友一路顺风!

俄罗斯改革中的休克疗法失败了——老外的话全听,拿自己做实验体验“休克”。在休克疗法中老百姓真倒霉呀——存在银行里的钱完全不值钱了,用美元替代国币的国家搞笑哦!

这样好的电视节目放在晚上9点播有,要是放在8点就好了,晚8点时人的精神头更大。

巴西篇看到那里也有成功的政绩工程,其历史发展概况在电视中生动地体现——我此前还不知道巴西盛产咖啡呢。不过巴西在崛起的过程中,居然经历了超过2000%的通货膨胀,百分之二千!——这样的数据让人晕呢——和中国国民党后期差不多,但是这种混乱在一年半载后就得以纠正,得力的领导将通胀于数月内降低到50%,最后1%——感觉很戏剧的一个过程——接着万民欢呼。

我年轻时喜欢历史地理,文革时期没有机会学习,自己看了几本,那时要是有这样的详尽介绍该多好啊。现在的年轻人业余时间上网多,看电视少,所以一般年轻人的地理历史知识也不多。

还要看印度篇和南非篇,之前在新浪博圈里看了一些博友的图片,想必电视上有更全面的介绍。

金砖之国观后感—中国 篇4

毛概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纪录片《金砖之国》,让我们自己好好看看,以前的时候就听老师讲金砖四国的发展,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真的好快啊!看完《金砖之国》后让我感触很大,我们应该加紧学习,不然不等你来淘汰时代,这个时代就把你给淘汰了。

金砖国家是由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在十年前最先提出的,通常是指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国际上称其为“金砖四国”。“金砖四国”之父----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带领团队进行对金砖四国的分析,于全球率先提出“BRICs(金砖四国)”的概念。他在十年前就做出了惊人的预测:美国、英国、日本等七国集团将不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力量将超过西方最大的经济强国,金砖四国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央视耗时15个月拍摄了纪录片《金砖之国》,共采访了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10位,部长级官员26个,先后共有18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接受采访,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四个金砖国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从经济发展、民生民情、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全面介绍这四个国家,给中国民众提供一个系统了解“金砖国家”的窗口,系统阐述金砖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握机遇、经济腾飞的过程,揭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客观现实。

纪录片把后来加入的南非列入金砖之国之列,由五国即中国(Chinese)、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巴西(Brazil)和南非(SouthAfrica)英文名字的首字母组成“BRICs”一词,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被称为“金砖之国”,原来的金砖四国加上南非,视为“金砖五国”。

如上所说,《金砖之国》从经济发展、民生民情、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除了中国之外的另外四个金砖之国,虽然没有很详细的说中国,但是《金砖之国》这部作品将是中国观众深入了解世界市场走向的“一扇窗”,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独特“名片”,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的一个选择,该片重在客观、理性描述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心声经济体近20年来经济发展和民生变迁的历程。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等的领导下,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3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很多发展专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发展模式”。

看着《金砖之国》纪录片,我们会随时想着我们中国的发展问题。看到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很多纠结的时候,我们庆幸我们始终坚持渐进主义改革。我们看到南非资源依赖性的发展模式,因为资源在逐渐减少和枯竭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我们就想到中国发展的资源瓶颈,我们一些资源型地区,将来该如何转型和升级。我们看到印度的服务业非常发达的时候,会想到中国的服务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套用《金砖之国》纪录片的总顾问陈雨露先生的话“金砖之国更贴近中国”。在观看了九集记录片之后,我总结了以下金砖国家的共同特点:1、都是发展中国家2、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3、都具有巨大的人口优势4、本国的经济政策越来越灵活。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年轻充满未来的国家。

就如同我们这样年轻朝气蓬勃的一代。80后的我们正是“金砖”的一代。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大量的负债和落后的国营企业。它负重前行,借助债卷、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今厚积薄发、飞速成长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巴西,从1929年之前的单一经济——出售咖啡,慢慢转变为轻工业,到当今几乎能触及到所有商品的贸易。联想我们自己,身世处境如同俄罗斯那样落后,知识、能力又像巴西那样单一、粗糙。我们是否该学习它们那种负重前行、不断完善自身的精神呢?我们年轻人,如同那些年轻的国家一样,没有强大的靠山,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什么都要靠自己。然而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在我们年轻人中已悄然成风。尽管我们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但好强的我们不愿正对自身的错误。我们是有朝气的、我们是有希望的、我们亦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们把这份好强的劲,充分利用在事业上、利用在为家庭创造幸福上、为了国家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上。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精彩辉煌的人生。

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确实让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经济规模上看,已经是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和经济大国。但是,众所周知,如果按人均收入或人均GDP计算,中国至多处于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边界上,即按现行汇率计算中国属于低收入国家,而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也刚刚够得上中低收入国家水平。中国有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劳动力,而GDP尚远低于世界的10%;中国即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但其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也还远不到人口比重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规模远低于人口规模所占有的比例。中国的人均GDP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温家宝总理诚实地向全世界说:中国还有1亿多人口生活在非常贫穷的境地!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的民生事业仍然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因此,在任何意义上中国都还不是一个发达和成熟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银行通过浪费居民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但这是以长期健康为代价的,是不能持久的。中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如此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表面上,中国的平均工资也一直在增长,但其实大部份流向了垄断行业和高管人员,直接制造产品的工人工资远远低于其它国家。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得以发展壮大自己,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同时也要注意世界的发展动向,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朝代,闭关锁国,只是中华民族蒙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在相互帮助之下才可以得以全面的发展,快速的发展。而我们,现在也要加紧努力,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为中国的崛起强大而努力。

金砖之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5

终于用一整天时间把金砖之国看完了,在这快速生活的时代想把自己看过的东西记录下来实为不易。今天在休憩之余也算把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点滴记录了。知道自己才疏学浅,知识所限,只能略解皮毛,随兴挥笔了,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本部纪录片是中央2套继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公司的力量和华尔街之后的第5部力作。历时2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经济、民生民情、文化习俗、历史变迁及发展挑战等各个方面,给中国观众提供一个系统了解“金砖国家”的窗口,很系统地阐释了金砖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分工及全球化浪潮中担任的重要角色。很喜欢,于是就想收藏它,没准以后我会是央视的视频收集爱好者。

下面我就想把整部纪录片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和写法重新梳理一遍,以便今后的回想记忆。如有我同样的爱好者,希望以后能共同收藏制作了,哈哈。

卷首语:认识金砖,读懂金砖,感受世界正在发生的嬗变———吉姆·奥尼尔

美国高盛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提出了金砖国家的概念,而这正催生着新兴市场的合作与共赢,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引擎。改变了过去一直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

【俄罗斯卷———大国再造】

俄罗斯给我的记忆依然是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一场不惜一切代价的捍卫国家的反对帝国扩张的正义之战。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曾历经多次的辉煌统治,从彼得大帝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追赶到近代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横跨欧亚,都让这他一度称雄世界之林。

然而,经过冷战的苏联终于在世纪之末的一个冬天解体。对于俄罗斯而言,占据整个苏联的绝大部分土地、资源、人力、科技……因此可以说其称雄之心依旧不变。符拉迪斯托克是俄语中“掌控东方”的意思,也是俄罗斯在东亚的最大港口,足见其野心所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重重困难危机,经济低迷。当时的俄罗斯正进行着一场私有化改革,借助发行债券让2/3的国家财富转移到私人手上,同时叶利钦总统特聘时任玻利维亚经济顾问的杰弗里。萨克斯担任总统顾问,采取休克疗法解决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卢布贬值。然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等种种措施效果却大相径庭并不成功,最终卢布贬值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此后经济寡头控制着国民议会、政坛、媒体,种种坏死现象都在地底萌生着。千年之交发表了《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后,成功竞选成为总统,入住克林姆林宫。的上台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难题,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他。深知要想获得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切入点,为此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毋庸讳言选择了以能源拉动经济增长,发挥国防科技优势为契机,全面推行经济强国战略布局。当时的政坛有许多经济寡头的敢于和阻拦,但作为政治铁腕的显得郁郁不得志,最后决定设立联邦稳定基金,将石油的一部分收入纳入国家稳定基金。媒体和石油金融寡头分别指控不该干预民间资本运作,但最后他们依然都被指控洗钱罪而锒铛入狱。政治去商业化的后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迅速,举借的外债3年还清,财政逐渐富余,这为后面的经济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军品外售、传统军事高科技带动了整个经济发动机的运行。

俄罗斯出了拥有天然资源优势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教育人才资源优势。俄罗斯的高等受教育程度非常之高,与欧洲不相上下,而且其教育制度也十分成熟。俄罗斯十分重视科技成果商业化,这也是我们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俄罗斯是通过建立高科技创新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例如建立了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现在已经有许多高科技企业入驻了,包括IBM、思科、苹果、NOKIA、西门子等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吸引外资企业来带动本土化发展。

2011年加入WTO,对于俄罗斯人来讲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未来将接受全球的竞争和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改革的重要契机。他们也想到了如何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全球化贸易当中。加入WTO有助于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减轻一贯对能源和武器装备出口的状况。的确,当今时代,加快自身结构的转变,不断去加强自身优势并兼容并包的多元化发展是势在必行。

【巴西卷——升腾亚马逊】

我想巴西留给我们的记忆应该都是足球、咖啡了。不错,就是这个国度,诞生了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世界著名的咖啡公司星巴克,这是给中国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其实世界上还有一种舞蹈很有名,那就是桑巴舞,也是源自于这里。夜色降临之时,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人们会坐在酒吧品着甜酒,在狂欢的节奏乐曲中,似乎听不到一丝悲伤,好像这个国度就是天生的乐观与轻松。然而,看了他们的历时才知道,悲伤过后的狂欢才显得尤为可贵。

500多年前葡萄牙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让这里不再只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葡萄牙军队在发现拉美国家丰富的黄金、钻石、林木等等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全部运回宗主国去,与此同时孵化了罪恶深重的奴隶贸易,他们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贩卖黑奴,运往到拉美,利用这些廉价的奴隶帮他们采伐森林、开采金矿、搬运巴西木。于是近数百年的殖民历史和奴隶贸易是巴西人心中永远的痛。巴西人大部分都是贸易黑奴的后裔,当时的黑奴贸易港口就在萨尔瓦多古城。这种殖民下的人口贸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巴西的多文化融合,这里有非洲人、欧洲人及后来全球化的移民。

巴西的经济崛起最早是源于他们的咖啡业,巴立后,圣保罗就是咖啡大庄园。在巴西,随处可见人们种植咖啡豆,晾晒咖啡豆,就像在中国看到农民种植水稻和小麦一项普遍。巴西60%的土地种植咖啡,其咖啡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据了世界咖啡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甚至我们可以说咖啡业带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这是因为在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萧条给巴西咖啡经济予以重创,然而正是如此,瓦加斯总统决定民族产业结构作出调整,让民族工业(矿业、制造业、纺织业)迅速成长,给国内民族企业予以很好的金融扶持和进口限制等保护措施(这就是著名的进口替代政策)。此后打破了咖啡业一直以来占据巴西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其经济比例也逐年下降。但对于巴西人们来说,咖啡文化和日本的茶道一般早已是一种生活方式了。

巴西经济可谓是跌宕不平,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引发的石油危机以来,巴西经济经历了过山车的下跌。1981——1990年被称作巴西历史上失去的10年。每年以1.3%的GDP增长(而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500%多),人均GDP—0.37%的负指数增长,然而这10年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一直是政府的顽劣痼疾,久久不能靖决。据当时报刊称,每天超市的标签贴员还要每天加班。

如此问题让时任财政外长不善政选的卡多佐忧心忡忡,因为只有他担任总统才会实行雷亚尔计划。雷亚尔计划是他潜心研究的成果,旨在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平衡财政收支;引入新的经济指数(价值比: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比例)的政策来稳定货币币值。后来在大选前,届时世界杯,也借势推出了他的雷亚尔计划。后来渐渐人们发现手上的货币不再是早上的100可能瞬间变为废纸那样了,雷亚尔渐渐变得有价值了。雷亚尔的推出无疑是雪中送炭,给自己竞选总统是加上了一个重磅砝码。然而上任后的他并没有懈怠,当时国家国有企业背负着巨额债务,导致政府无法帮助解决他们企业的财务问题。私有化问题同样历史性的摆在了卡多佐面前:他选择的方法不同于俄罗斯的发行债券,而是再通过直接公开拍卖,将大型国有企业拍卖给了民间资本。并完全将市场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境外跨国公司到巴西做投资,然世事不总是那么完美,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吞噬了许多巴西国有企业资本,也许这就是市场化改革的代价。

若谈及巴西的社会结构发展,我们必须提到令人触目惊心的贫民窟。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经济萧条中的失业者、文化教育低下的民众逐渐的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景象———那就是高楼的大厦中的贫民窟(这在《上帝之城》电影中可以一览无遗,种种犯罪集结于此)。在巴西数目巨大(1/4的贫困人口)的贫困人口拖住了巴西经济发展的步伐。随后巴西政府为解决这些集暴力、等诸多非安全因素的环境地带的人们的生活工作,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社会发展与反饥饿组织”,这是贫民总统卢拉上任以来首先想到要做的事,那就是解决身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的生活问题。卢拉曾说:“我曾多次因没有高文凭而遭批,今天我拿到了我第一个文凭——那就是巴西共和国总统。我深知你们的疾苦,我会倾我毕生精力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贫困问题”。

卢拉建立家庭救助金计划,给那些贫民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试图通过教育改善下一代的贫困问题,通过粮食救济等方式给贫民发放救助粮食。虽然这些资金才刚刚启动,资金投入只占财政收入的0.35%,但今后他决定逐步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救助计划,包括提供就业培训、帮扶就业、医疗援助等。

虽然社会丑恶现象发轫于城镇化、市场化,但巴西的自然风景在改革过程中却依旧十分优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政府斥资巨大用于开发天然肥沃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不断规划未开发土地。这里天然给水充足,雨量丰沛。在巴西南部世界闻名遐迩的大瀑布带便驻足于此———伊瓜苏大瀑布。旁边便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的所在地,这里源源不断的给巴拉圭和阿根廷及巴西提供电力资源。

在巴西,甘蔗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常常用于生产工业乙醇,为拉动清洁能源的长久发展,他们城市的的公交、的士、轿车70%的汽车都是乙醇汽油两用车。这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巴西人的热爱大自然绝非纸上谈兵。巴西政府为发展清洁能源,国有能源部门会每年定量的收购乙醇,同时为乙醇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及收取低燃料费。这促使巴西的汽车基本都是清洁能源汽车。

随着巴西发展自身自然优势,其农产品的出口额跻身世界前列,每天欧洲、美洲、非洲人们餐桌上的牛肉、玉米、水果、咖啡都有可能是来自于个美丽的国度。巴西还是橡胶发明的国度,早在500年前,祖先们就用高大的巴西木汁烧煮后生产出了第一块弹性强度极大的橡胶块(虽然像个轱辘)。后世有人戏称橡胶给世界工业带来的影响:“现代工业是由欧洲的钢铁和拉美的橡胶组成”。

总之巴西是一个神奇而有强大的国度,不仅是文化共融国,也是经济共融国,更是体育共融国。随之而来的2014世界杯,2016的奥运会都将在这个新兴崛起的国家举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印度卷———不可思议的国度】

这幅图当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文化的基本雏形:瓦拉纳西恒河净化之水、泰姬陵神圣殿堂、古典又不乏现代化的色彩。

其实印度在我最初的印象便是拥挤的城市、富有宗教色彩的国度,有着广泛的贫民窟,却又不乏IT高科技人才。种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又恰到好处的被这个神秘的国度吸收容纳的存在着。我们知道软件外包服务是这个国家给我们中国IT行业人员耳熟能详的。

印度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度,正如标题中所说,也正如印度各大景点上写的宣传语:“不可思议的印度”。印度是一个多样性、包容性体现的非常完全的国度,印度货币卢比发行就有多种文字之分,印度素有人种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之城。在印度,你可以看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土著居民等;同时80.5%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13.4%信奉伊斯兰,2.3%信奉基督教,0.8%信奉佛教———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我想应该是佛教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当初唐朝玄奘大师不就是西游到印度嘛,然而,佛教发源地确实在中东,南亚等地,然印度自身宗教印度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宗教,早已融入到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中了。

在印度你随时可以感受到净化的文化内涵。净化一词是印度教教义的精神核心,是印度教教徒们虔诚地感受恒河涤荡心灵带来的喜悦。在印度人看来,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化为青烟人都在不断的与不洁之物作斗争,包括说错话、做错事、吃了脏东西都需要用恒河之水来洗刷。印度教既是宗教信仰又是生活方式,他们以多种形式崇拜着同一个神,这种强大地包容性便是印度教的特质。

了解印度的人也一定知道他们的排灯节。排灯节食印度教一个很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来临时会点上几排蜡烛,相传是印度财富女神拉克西米看到光明会给当地人带来财富,所以人们就这样度过一年一度的排灯节,以此为来年祈福,盛安。

要想更多的了解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不读其历史那也是难以理解的。但要谈及历史,恐怕写到明年都写不完,我们只有从其对今日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节点来从简叙述了。这里我们不得不从古老的18世纪末,人类文明从工业化革命、航海大发现起,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基数级发展时代。

金砖之国观后感 篇6

终于用一整天时间把金砖之国看完了,在这快速生活的时代想把自己看过的东西记录下来实为不易。今天在休憩之余也算把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点滴记录了。知道自己才疏学浅,知识所限,只能略解皮毛,随兴挥笔了,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本部纪录片是中央2套继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公司的力量和华尔街之后的第5部力作。历时2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经济、民生民情、文化习俗、历史变迁及发展挑战等各个方面,给中国观众提供一个系统了解“金砖国家”的窗口,很系统地阐释了金砖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分工及全球化浪潮中担任的重要角色。很喜欢,于是就想收藏它,没准以后我会是央视的视频收集爱好者。.。

下面我就想把整部纪录片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和写法重新梳理一遍,以便今后的回想记忆。如有我同样的爱好者,希望以后能共同收藏制作了,哈哈。

卷首语:

认识金砖,读懂金砖,感受世界正在发生的嬗变---吉姆。奥尼尔

美国高盛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提出了金砖国家的概念,而这正催生着新兴市场的合作与共赢,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引擎。改变了过去一直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

【俄罗斯卷---大国再造】

俄罗斯给我的记忆依然是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一场不惜一切代价的捍卫国家的反对帝国扩张的正义之战。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曾历经多次的辉煌统治,从彼得大帝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追赶到近代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横跨欧亚,都让这他一度称雄世界之林。

然而,经过冷战的苏联终于在世纪之末的一个冬天解体。对于俄罗斯而言,占据整个苏联的绝大部分土地、资源、人力、科技。.。因此可以说其称雄之心依旧不变。符拉迪斯托克是俄语中“掌控东方”的意思,也是俄罗斯在东亚的最大港口,足见其野心所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重重困难危机,经济低迷,社会动荡。当时的俄罗斯正进行着一场私有化改革,借助发行债券让2/3的国家财富转移到私人手上,同时叶利钦总统特聘时任玻利维亚经济顾问的杰弗里。萨克斯担任总统顾问,采取休克疗法解决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卢布贬值。然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等种种措施效果却大相径庭并不成功,最终卢布贬值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此后经济寡头控制着国民议会、政坛、媒体,种种坏死现象都在地底萌生着。千年之交普京发表了《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后,成功竞选成为总统,入住克林姆林宫。普京的上台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难题,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他。普京深知要想获得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切入点,为此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毋庸讳言选择了以能源拉动经济增长,发挥国防科技优势为契机,全面推行经济强国战略布局。当时的政坛有许多经济寡头的敢于和阻拦,但作为政治铁腕的普京显得郁郁不得志,最后决定设立联邦稳定基金,将石油的一部分收入纳入国家稳定基金。媒体和石油金融寡头分别指控普京不该干预民间资本运作,但最后他们依然都被指控洗钱罪而锒铛入狱。政治去商业化的后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迅速,举借的外债3年还清,财政逐渐富余,这为后面的经济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军品外售、传统军事高科技带动了整个经济发动机的运行。

俄罗斯出了拥有天然资源优势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教育人才资源优势。俄罗斯的高等受教育程度非常之高,与欧洲不相上下,而且其教育制度也十分成熟。俄罗斯十分重视科技成果商业化,这也是我们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俄罗斯是通过建立高科技创新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例如建立了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现在已经有许多高科技企业入驻了,包括IBM、思科、苹果、NOKIA、西门子等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吸引外资企业来带动本土化发展。

2011年加入WTO,对于俄罗斯人来讲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未来将接受全球的竞争和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改革的重要契机。他们也想到了如何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全球化贸易当中。

普京说,加入WTO有助于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减轻一贯对能源和军事装备出口的状况。的确,当今时代,加快自身结构的转变,不断去加强自身优势并兼容并包的多元化发展是势在必行。

【巴西卷--升腾亚马逊】

我想巴西留给我们的记忆应该都是足球、咖啡了。不错,就是这个国度,诞生了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世界著名的咖啡公司星巴克,这是给中国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其实世界上还有一种舞蹈很有名,那就是桑巴舞,也是源自于这里。夜色降临之时,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人们会坐在酒吧品着甜酒,在狂欢的节奏乐曲中,似乎听不到一丝悲伤,好像这个国度就是天生的乐观与轻松。然而,看了他们的历时才知道,悲伤过后的狂欢才显得尤为可贵。

500多年前葡萄牙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让这里不再只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葡萄牙军队在发现拉美国家丰富的黄金、钻石、林木等等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全部运回宗主国去,与此同时孵化了罪恶深重的奴隶贸易,他们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贩卖黑奴,运往到拉美,利用这些廉价的奴隶帮他们采伐森林、开采金矿、搬运巴西木。.。于是近数百年的殖民历史和奴隶贸易是巴西人心中永远的痛。巴西人大部分都是贸易黑奴的后裔,当时的黑奴贸易港口就在萨尔瓦多古城。这种殖民下的人口贸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巴西的多文化融合,这里有非洲人、欧洲人及后来全球化的移民。

巴西的经济崛起最早是源于他们的咖啡业,巴西独立后,圣保罗就是咖啡大庄园。在巴西,随处可见人们种植咖啡豆,晾晒咖啡豆,就像在中国看到农民种植水稻和小麦一项普遍。巴西60%的土地种植咖啡,其咖啡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据了世界咖啡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甚至我们可以说咖啡业带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这是因为在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萧条给巴西咖啡经济予以重创,然而正是如此,瓦加斯总统决定民族产业结构作出调整,让民族工业(矿业、制造业、纺织业)迅速成长,给国内民族企业予以很好的金融扶持和进口限制等保护措施(这就是著名的进口替代政策)。此后打破了咖啡业一直以来占据巴西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其经济比例也逐年下降。但对于巴西人们来说,咖啡文化和日本的茶道一般早已是一种生活方式了。

巴西经济可谓是跌宕不平,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引发的石油危机以来,巴西经济经历了过山车的下跌。1981--1990年被称作巴西历史上失去的10年。每年以1.3%的GDP增长(而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500%多),人均GDP-0.37%的负指数增长,然而这10年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一直是政府的顽劣痼疾,久久不能靖决。据当时报刊称,每天超市的标签贴员还要每天加班。.。

如此问题让时任财政外长不善政选的卡多佐忧心忡忡,因为只有他担任总统才会实行雷亚尔计划。雷亚尔计划是他潜心研究的成果,旨在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平衡财政收支;引入新的经济指数(价值比: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比例)的政策来稳定货币币值。后来在大选前,届时世界杯,也借势推出了他的雷亚尔计划。后来渐渐人们发现手上的货币不再是早上的100可能瞬间变为废纸那样了,雷亚尔渐渐变得有价值了。雷亚尔的推出无疑是雪中送炭,给自己竞选总统是加上了一个重磅砝码。然而上任后的他并没有懈怠,当时国家国有企业背负着巨额债务,导致政府无法帮助解决他们企业的财务问题。私有化问题同样历史性的摆在了卡多佐面前:他选择的方法不同于俄罗斯的发行债券,而是再通过直接公开拍卖,将大型国有企业拍卖给了民间资本。并完全将市场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境外跨国公司到巴西做投资,然世事不总是那么完美,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吞噬了许多巴西国有企业资本,也许这就是市场化改革的代价。

若谈及巴西的社会结构发展,我们必须提到令人触目惊心的贫民窟。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经济萧条中的失业者、文化教育低下的民众逐渐的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景象---那就是高楼的大厦中的贫民窟(这在《上帝之城》电影中可以一览无遗,种种犯罪集结于此)。在巴西数目巨大(1/4的贫困人口)的贫困人口拖住了巴西经济发展的步伐。随后巴西政府为解决这些集暴力、毒品等诸多非安全因素的环境地带的人们的生活工作,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社会发展与反饥饿组织”,这是贫民总统卢拉上任以来首先想到要做的事,那就是解决身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的生活问题。卢拉曾说:“我曾多次因没有高文凭而遭批,今天我拿到了我第一个文凭--那就是巴西共和国总统。我深知你们的疾苦,我会倾我毕生精力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贫困问题”。

卢拉建立家庭救助金计划,给那些贫民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试图通过教育改善下一代的贫困问题,通过粮食救济等方式给贫民发放救助粮食。虽然这些资金才刚刚启动,资金投入只占财政收入的0.35%,但今后他决定逐步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救助计划,包括提供就业培训、帮扶就业、医疗援助等。

虽然社会丑恶现象发轫于城镇化、市场化,但巴西的自然风景在改革过程中却依旧十分优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政府斥资巨大用于开发天然肥沃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不断规划未开发土地。这里天然给水充足,雨量丰沛。在巴西南部世界闻名遐迩的大瀑布带便驻足于此---伊瓜苏大瀑布。旁边便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的所在地,这里源源不断的给巴拉圭和阿根廷及巴西提供电力资源。

在巴西,甘蔗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常常用于生产工业乙醇,为拉动清洁能源的长久发展,他们城市的的公交、的士、轿车70%的汽车都是乙醇汽油两用车。这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巴西人的热爱大自然绝非纸上谈兵。巴西政府为发展清洁能源,国有能源部门会每年定量的收购乙醇,同时为乙醇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及收取低燃料费。这促使巴西的汽车基本都是清洁能源汽车。

随着巴西发展自身自然优势,其农产品的出口额跻身世界前列,每天欧洲、美洲、非洲人们餐桌上的牛肉、玉米、水果、咖啡都有可能是来自于个美丽的国度。巴西还是橡胶发明的国度,早在500年前,祖先们就用高大的巴西木汁烧煮后生产出了第一块弹性强度极大的橡胶块(虽然像个轱辘)。后世有人戏称橡胶给世界工业带来的影响:“现代工业是由欧洲的钢铁和拉美的橡胶组成”。

总之巴西是一个神奇而有强大的国度,不仅是文化共融国,也是经济共融国,更是体育共融国。随之而来的2014世界杯,2016的奥运会都将在这个新兴崛起的国家举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印度卷---不可思议的国度】

这幅图当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文化的基本雏形:瓦拉纳西恒河净化之水、泰姬陵神圣殿堂、古典又不乏现代化的色彩。

其实印度在我最初的印象便是拥挤的城市、富有宗教色彩的国度,有着广泛的贫民窟,却又不乏IT高科技人才。.。种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又恰到好处的被这个神秘的国度吸收容纳的存在着。我们知道软件外包服务是这个国家给我们中国IT行业人员耳熟能详的。

印度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度,正如标题中所说,也正如印度各大景点上写的宣传语:“不可思议的印度”。.。印度是一个多样性、包容性体现的非常完全的国度,印度货币卢比发行就有多种文字之分,印度素有人种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之城。在印度,你可以看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土著居民等;同时80.5%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13.4%信奉伊斯兰教,2.3%信奉,0.8%信奉佛教---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我想应该是佛教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当初唐朝玄奘大师不就是西游到印度嘛,然而,佛教发源地确实在中东,南亚等地,然印度自身宗教印度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宗教,早已融入到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中了。

在印度你随时可以感受到净化的文化内涵。净化一词是印度教教义的精神核心,是印度教教徒们虔诚地感受恒河涤荡心灵带来的喜悦。在印度人看来,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化为青烟人都在不断的与不洁之物作斗争,包括说错话、做错事、吃了脏东西都需要用恒河之水来洗刷。印度教既是宗教信仰又是生活方式,他们以多种形式崇拜着同一个神,这种强大地包容性便是印度教的特质。

了解印度的人也一定知道他们的排灯节。排灯节食印度教一个很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来临时会点上几排蜡烛,相传是印度财富女神拉克西米看到光明会给当地人带来财富,所以人们就这样度过一年一度的排灯节,以此为来年祈福,盛安。

要想更多的了解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不读其历史那也是难以理解的。但要谈及历史,恐怕写到明年都写不完,我们只有从其对今日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节点来从简叙述了。这里我们不得不从古老的18世纪末,人类文明从工业化革命、航海大发现起,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基数级发展时代。

金砖之国观后感—巴西 篇7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按照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这个说法,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都在亲历历史,只有读懂历史,方能看清未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热播的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正在践行这个观点。它以每个国家两集的篇幅,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从经济发展、民生民情、文化习俗各个方面解读它们的崛起,希望为同为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建立发展的参照系,以解读历史的方式探寻未来。

《金砖之国》与2006年的另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一样,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为观察世界大势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大国崛起》,以纵向叙述的方式将九个世界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逐一铺排,而《金砖之国》则选取同一历史切面,横向铺陈新兴经济体发展态势,以及形成这种态势的历史渊源。参照观看,这两部片子其实为中国发,,勾勒了一个十字打开的历史坐标系,其客观意义已经超出纪录片本身。

在当今世界上,金砖国家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是一件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金砖国家的异军突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当代广大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金砖之国》正是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观察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总结规律,给中国现代化找到启示。

将现象集合在一起,其中相似的部分就是规律。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5个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8%,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88%。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这批新兴经济体集体崛起。和平发展成为它们的共同选择,这使它们区别于传统的、带着血腥味的工业化路径,也使它们获得了内外稳定的发展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WWW.BAIHUAWEN.com★14年“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量中的比例将达到61%。也正是受惠于和平发展的理念,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国际秩序均衡化的重要动力。

金砖国家各自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市场,经济结构与资源秉赋各具特色,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这些国家都处在快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面临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在发展政策与发展经验方面互相交流,相互借鉴。金砖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是推动自身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广阔的前景。金砖国家领导人前三次会晤所发表的文件充分表明,他们对于改革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等事关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问题,对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粮食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意愿。可以预期,金砖国家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国,领土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98亿,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7位,历史文化独具特色。将这样一个大国通过两集电视纪录片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观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摄制组很好地把握住了巴西作为金砖国家这个独特的视角,用巴西的发展道路这条主线贯穿全片,采用历史叙事、人物专访、实景展示等多种手段,对巴西做了全景式的介绍。里约热内卢秀美的城市风光,巴西利亚宏伟的现代建筑,亚马孙漫漫无边的热带雨林,传统的咖啡农场,现代化的飞机工厂,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热烈奔放的桑巴舞,如此等等,观众在欣赏这些异域风情的同时,会听到解说员将巴西成长的历史故事一段一段地娓娓道来。

巴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个地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等),几乎应有尽有,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因此,资源也就成为贯穿着巴西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纪录片讲述了巴西几位著名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政治家在巴西发展的不同历史关口,引领着巴西人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或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故事所反映的不单单是这些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出色才干,同时也反映出巴西这个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力,既能在顺境中开拓,也能在逆境中奋起。

我认为,《金砖之国》纪录片巴西部分能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启示。例如,巴西拥有巨大的石油储藏,然而,巴西在利用甘蔗生产乙醇,以及在推广汽车使用乙醇作燃料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巴西土地资源也非常丰富,但巴西却在努力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广大的稀树草原。这说明,巴西人没有因为资源丰富而忽视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

巴西的城市在展现现代都市繁华的同时,也存在大片的贫民窟。巴西依然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此外,在亚马孙河流域,每年有4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砍伐。这些例子表明,巴西跟其他的金砖国家一样,也面临许多“成长中的烦恼”,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除此之外,《金砖之国》还带来了更深层的思考。崛起方式、发展契机是金砖国家明显的共同点,但它们的深层联系其实在于都具有质地坚密的伦理传统和民族文化,走了一条西方之外的“他选”道路。它们的现代性只能生发于自身文化传统,现代国家转型必须与传统文化转型同时进行。这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路径,因此必然是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金砖国家普遍遇到了贫困、产业失衡、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各自遭遇了宗教、种族、伦理的种。种掣肘之处,正继续寻找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之路。南非的种族隔离、印度的贫富分化、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和休克疗法,犹如一面面镜子,既照见本国,也照见世界。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同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借鉴,促使我们抽象和提炼其中普遍性的规律,这正是《金砖之国》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