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日记 > 清明节的日记优秀8篇正文

《清明节的日记优秀8篇》

时间:

一天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整理的清明节的日记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清明节的日记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冷风徐徐地吹过,也怪冷的。但街上,行人挨着行人,车子一辆之后一辆,好热闹阿!他们都准备上山祭奠死去的亲人了。

我也一样,准备和爸爸妈妈一齐上山祭奠爷爷了。一路上,金黄的油菜花一向在我眼前闪过,远远望去,还真像个金色的海洋,让我有了种想坐舟在里面遨游的感觉,那该多舒服阿!

车子不断地前进着,不一会儿,就到山里了。此刻,该登山了。由于刚下过雨的关系,山路十分泥泞,只要脚步稍一用力,就会陷下去。于是,我们留意翼翼地一步步向山上走去。能够说,我们是在“勇走山路”阿!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爷爷的坟墓最后到了。妈妈开始放贡品,烧香……而我和爸爸则清理起爷爷的坟墓来。我在坟墓后面的小山上拔杂草,爸爸正把周围的藤条之类的东西砍伐掉。我一边拔着杂草,一边喃喃自语:“一年为什么只有一个清明节,要是多几个,让我们都有充足的时间来清理、祭奠,死去的亲人会更高兴,坟墓也会更干净呀!”我刚把草拔完,妈妈就让我们来拜拜爷爷了。我在拜的过程中,想起了许多,想起了爷爷以前对我是多么的好,想起了爷爷以前是如何教育我的……我好期望爷爷能再次回到我的身边呀,但这是不可能的了。放心吧,爷爷!我必须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的。

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下来了。这时,我真期望时间能够倒退,让我在爷爷的坟墓前多呆一会儿……

清明节的日记 篇2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像蜜蜂一样拥进了教室。老师宣布清明节主题班会正式开始,龙妍旭等五位小主持人就迎着热烈的掌声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们257班这周的班会活动。

主持人开场后,首先是冯媛和陈焕延同学给大家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介绍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没有一个打瞌睡的。然后是贺雨翔、王嘉耀等多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了诗词串烧。终于轮到我上场表演了,我背诵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宋词《破阵子*春景》。该词通过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这次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通过主持人的耐心讲解和表演者的精彩演出,我们都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及清明节要举行的活动。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下周就是清明了,我要跟随爸爸妈妈去扫墓、祭祖。

清明节日记 篇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做了3朵纸花后到河间的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我们先去纪念碑工整的放了那3朵纸花三鞠躬,到展览馆去看《烈士纪念词》和烈士的来历、主要事迹、看过的书、使用的武器、胸章等,还有一些事我就不说了,印象最深的是:

冀中八年抗日战绩

击毙:日军:20645人

伪军(汉奸):25809人

投诚:日军:47人

伪军:25809人

从这里以前的中国太不团结、胆小怕事。汉奸比日军(只包括投诚和击毙加起来的)就多出了16962个人。对以前的中国你有什么感想?以前的中国太落后?还是以前的中国太需要毛泽东爷爷、周恩来爷爷这样的人才?还是一些什么?

在我军众多武器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菜刀,它是炊事员杀日本鬼子用的,它和现在的菜刀差很多,它没有木把了,裂了许多口,如今早已锈迹斑斑。

如果没有先烈的浴血奋斗,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呢?

清明节的日记 篇4

八百多年以前,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毫米,画的是北宋时期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乘船的船工——三百六十行,哪一横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酒楼、茶馆——在街道上的是形状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花上的人虽然小,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呀!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清明节的日记 篇5

又是一年清明至,这天我会脚踩着柔嫩的青草,沿途嗅着花香赶往我须拜谒的某一目的地。因为那个地方不仅是安放亲人骨灰的墓地,还是我们缅怀前人,寄托思念的场所,站在这个终极地,心情未免显得格外肃穆与凝重。

步入山坡,脚步轻叩石阶,细听心跳的频率,不知不觉走近我要祭拜的墓地。手捧一束鲜花,有无数的话语欲说却无言,静默一块寂地,只是静静地守着。耳边陆续传来凄婉的哭声、燃放炮竹的爆炸声,声声悲切凄凉。

走出墓地,回望如潮的人群,不禁自问:那块冰冷的水泥墓地,就是我们走完生命历程时的归属地吗?。不!准确地说它应该是我们身体碾作尘埃,化为泥的地方,而不是我们心灵的归属地,因为安放我们心灵的属地不会寄存在任何仪式中,不会滞留在喧嚣的尘世间,更不会安放在无边的奢望与虚无的想象里。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也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天气,可能上天也跟我们一样怀着沉重的心情,在悼念自己的祖先。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告诫我们:有了祖先才有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祖先给了我们生命;同时要珍惜生命,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只有一次。

我和父亲、大伯、三叔、哥哥和弟弟一起去扫墓。到了墓地,放眼望去,整个山岗遍布坟墓,几乎每个坟墓前都站着扫墓的人们,坟墓上挂着长长的白纸条,鞭炮声络绎不绝。大人们忙着用铲子将祖先坟墓上的杂草锄干净,大伯把酒和鸡等祭品摆在祖先的坟前,我和弟弟帮忙烧纸钱,三叔放起响响的鞭炮……然后,我和弟弟双手合一,虔诚地磕拜祖先,请求祖先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家庭幸福。

清明节日记 篇7

今天早上,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我问:“妈妈为什么一到清明节假期天就下雨?”妈妈说:“你没听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下雨的好儿。”我心想,大概是天公在为去世的人们落的泪吧。

我又问妈妈:“清明节是怎么得来的?”妈妈说:“资料上显示,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让他充饥。重耳当上了国君后,奖赏所有跟随他的人,只有介子推拒绝奖赏。介子推带这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山,谁知却把介子推及母亲烧死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个时候,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吃生冷食物,这就是寒食节。古人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噢,我总算明白清明节为什么是祭祀的日子了。

我今天又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我很开心!

清明节的日记 篇8

叶落有归根一说,花呢,是否也有落泪之时?清明这天,雨就像断了线儿似的,总在阴雨的天气里与这个节日相遇。我知道桐花有遇雨落泪之说,也亲眼目睹过玉兰花与雨相遇时洒落一地花瓣时的情形,所以深信花会落泪的。几日前,我在雨后清晨走近公园一片玉兰花树林时,林间已洒满白色花瓣,飘落的花瓣令我想起花祭这个词。

清明时节,这天多半会与雨相逢。人在特定环境氛围下不仅会睹物思人,还会触景生情,此时恰恰印证了路上行人欲断魂诗意中的场景和氛围。这个节日,有着潮湿的天气,潮湿的记忆,这个日子里连植物也会抖露零星的树叶,洒落一地花雨,待到风和日丽时树木花草便会展枝露叶,呈现一片盎然的生机的景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