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演讲与口才 >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合集3篇)正文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合集3篇)》

时间: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精选3篇)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 篇1

题目: 控制演讲恐惧的方法

学 号:

学生姓名:

专 业:

年 级: 1102班控制演讲恐惧的方法

摘 要

许多演讲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还未上讲台演讲,手心就开始冒冷汗,心跳加速,手足无措等,而上了讲台后,有些人更是会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辞不达意,甚至有的会将背熟的演讲稿忘掉的一干二净,大脑一片空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所以说演讲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适应性的严峻考验。那么我们要如何控制演讲恐惧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可以对有演讲恐惧的人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控制 演讲 恐惧

“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副宽广的、极富韵味的、表达连贯的嗓子。是紧张阻碍的嗓音的去路。无论我们有多么紧张,我们都能从学习演员的自由呼吸中受益。”这是声音教练苏珊·亨利说的一句话。每一个曾经不得不做演讲的人都有过演讲紧张的经历,不管他们投入多少时间准备和排练,大多数人还是会承认,讲话之前仍感到紧张。

演讲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适应性的严峻考验。有些演讲失败,就是因为演讲者不适应演讲环境而产生了不能控制自己言行的胆怯畏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则是演讲表达的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障碍,它往往导致演讲者紧张过度、手足无措。其具体表现有:或肌肉紧张,表情尴尬;或面红心跳,声音发颤;或语言嗫嚅、思路混乱;或神情局促、举止呆板;或低头背稿、不敢正视观众;或突然忘词、半途而退等。这些都是演讲者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这不仅严重地影响演讲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使演讲者给听众留下一个畏葸的不成熟的印象。

演讲者登台演讲出现怯场心理,从根本上来说,是演讲者对演讲环境不适应而又不知所措的反应。我们要知道如何控制演讲恐惧,就必须先了解出现恐惧的原因。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

一些初学演讲者第一次登台总是缺乏自信,常常想着自己从未讲过,一定讲不好,害怕演讲失败当众出丑,于是惴惴不安,以至怯场。

2.怕忘讲稿

对于初次演讲的人来说,要顺利地演讲完,演讲稿便是赖以讲完的支柱。但又知道,无论将演讲稿背的多熟,上台时一紧张,还是有可能忘词。因而一种严重的“危机感”在上台前就萦绕于怀,不得排解,上台后便神情紧张,而越紧张越忘词,急切中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也想不起来。

3.害怕强者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所有参加演讲比赛的人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发现前面的演讲者比自己强时,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上台便会怯场。

4.准备不足有些演讲者对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走向讲台,或是仓促成稿,讲稿未背好就上台。上台后或是边想边讲,或是边翻稿子边讲。这样准备不足就上台,即使是有经验的演讲者也深知讲不好而免不了慌乱怯场,更不用说初学演讲者了。

5.感到孤独

演讲者只身上台,面对众人演讲,自己举止言行的极细微处都暴露在睽睽众目之下,因而感到孤独无依,就像陷入一片汪洋巨浪中的小舟。这种孤独无援之感常会熄灭演讲的热情,使人产生胆怯紧张的情绪。

6.听众干扰

有时演讲者在台上演讲,而台下听众却不配合,他们或是看书写字,或是谈天说笑,或是嘲笑喝倒彩,或是睡觉,或是退场等。如果演讲者这时不能灵活应变,那么就会当众难堪,丧失信心,茫然不知所措。

7.环境影响

有时演讲者的怯场情绪产生于不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话筒没调好而一再发怵刺音,不断的打断演讲,使听众哄堂大笑,也令演讲者十分尴尬。再如会场小,人多天热,听众便会坐立不安,无心听讲,这也极易使演讲者感到几首,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既然紧张恐惧的心理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针对以上出现怯场的原因,对于有效地克服怯场情绪,对演讲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有强烈的成功欲

拿破仑有句名言:“因为我决心要成功,所以凡是我做的事都得到了成功。”欲望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们的思想行动所共有的内驱力。成功欲望的强弱大小,同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总是成正比的。演讲活动中,只有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才可能触发演讲者的心理动机,是演讲者对演讲效果高度关切,进而引起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构成、演讲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听众的有关情况、演讲进程中的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演讲的质量。

2.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包邮成功把握的一种预测反应,是一种推断性的心理过程。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演讲者自信心的强弱对于演讲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想演讲成功,演讲者在演讲之前就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与勇气。当然,这种自信应当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科学的自信,至少应具备三个因素:第一,熟悉演讲的规律、原则和具体方法,并有演讲的实际体验和感受;第二,对当代演讲的实际状况以及此时此地的演讲者和听众的水平有基本的了解;第三,对自己演讲的基本内容和说涉及的基本知识确有把握并确信能使听众受益。而盲目的自信,则对演讲的成功有害无益,是不可取的。

要建立和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以下三条经验可供初学者借鉴:

(1)选择自己热切关心,能显示自己特长的话题。

(2)假定听众“一无所知”。

(3)多作积极的自我说明。

3. 要有坚强的自制力

自制是个体根据需要对自我情绪的情感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自控能力也就是心理自制力。自制力的根本作用是抑制和排除消极性心理的影响,调动和发挥积极性心理的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成功的目的。演讲中要有效的运用和发挥自制力的作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坚定目标方向。

(2) 用意志去纠正感觉。

(3) 保持头脑冷静。

4. 要有完备的准备

常言道:“有备无患。”演讲只有做好完备的准备,才不致于因临场恐慌而怯场。那么我们要做那些准备呢?以下则是我对所做准备内容的一些概况。

(1)学会呼吸

任何在公众面前讲话的人开始时都会感到紧张。当我们紧张时,往往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呼吸节奏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几乎不张嘴说话,然后再试着尽量把嘴张大、放宽,尽量舒服地发音,这样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释放这种消极的紧张。

(2)运用各种方式练习,熟悉演讲稿

①对着镜子演讲

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是非常有用,也很重要的。在做演讲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对着镜子练习,你会注意到自己是否在不断地前后摇摆,是否做一些不易察觉的但是无用的细微动作。观察,并且改正,因为往往是这些让人分心的小动作使得有水准的演说变成了糟糕的演说。

②对着墙壁演讲

对着墙壁演讲有助于弄清那些内容不妥的部分——那些没有说服力的或是难以得体地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反复推敲的用词和表达语气,获益匪浅。

③对着朋友演讲

对着朋友发表演讲,你会感到轻松。而且朋友可以给你提出问题,并且提供诚实坦白的反馈。如果一个朋友不足以提供这个服务,那么就找其他能够做到的人。发表完演讲后,问下你朋友,找出你的演讲中哪部份是最容易懂的,哪部分是最难懂的。

④对着同事(但不是朋友)练习

对着非朋友的同事发表演讲也很有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压力,这样在实际演讲中就更容易克服压力了。同样的,演讲完后询问一下同事,有哪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或者不太明白的地方。

⑤录音

录下你的演说并进行审定,自己鉴定和改正演说中的漏洞和结巴部分,下次你才会更有进步。 ⑥不要只在家人面前练习

家人是你最好的评论者,但同样不幸的是,他们不会给你提供诚实的反馈,惟恐伤害到你,或给你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就算有过,家人或许不会给你指出来。所以家人并不是合适的练习对象。如果你的家人坚持要你对着他们演讲,那么对他们的建议不要全信。虽然你不能因为家人想帮忙而责备他们,但他们的评论并不十分可靠。

(3)做最后的检查和演练

在正式演讲前的几天前到你的演讲地点进行排练。要准确认真地练习演讲,假装下面有观众,有需要时应使用麦克风。如果你的演讲要穿着正式,那排练时就不要穿短裤。尽量把排练搞得逼真点。在正式发表演讲前,把排练做得越逼真,到真正那天你就会觉得更简单。当以上所有的准备都完全做好了,演讲者对自己的演讲就应该胸有成竹了,那么就充满自信的走向讲台吧。

参考文献

[1]金和.卡耐基演讲训练教程.中国物资出版社.20xx

[2]宏森.怎样掌握演讲口才技巧.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xx

[3]萨拉·迪金森.成功演讲.中信出版社.20xx

[4]张志雄,李文科.演讲的技巧.内蒙古出版社.20xx

[5]琼·戴兹,冯丁妮,马军.成功演讲技巧.海南出版社.20xx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 篇2

每个人心中都有喜欢、感激以及一直眷恋着的那些人,他们给了我们无限的爱和欢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因为有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最难得的亲情。老师,同学们,今天我就我的家人以及发生在我家的故事为大家介绍一下亲情的可爱与珍贵。

在我家,说到家人,首先谈到的当属我最爱且时髦的婆婆。从小,我和姐姐就跟着婆婆长大,曾经的我一度认为自己会和婆婆一起死去,因为没有她,我感觉活着也就没意义了。在我的记忆里,婆婆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和姐姐,堂弟堂妹经常抱怨婆婆只喜欢我们,忽视了自己。其实事实也正如他们所说,婆婆把她大部分的爱都给了我和姐姐,在我小的时候,倘若妈妈要带我去外地玩,我会立刻跑到婆婆身边问她让不让我去,只要她说舍不得我,我绝对选择不去,婆婆总说让我们去,但我知道婆婆舍不得我们,所以无论我到哪,我都会一连跟她打好几个电话。让我最难忘的是初一那年,班上搞活动,临时集体去吃饭,我跟婆婆打了好几通电话,都无人接听,我和姐姐玩着玩着也就忘了再跟婆婆打电话,告诉她我们会晚回。大概晚上八点多,在回家路上的我和姐姐,远远的就听见有人在喊我们的名字,声音很熟悉,是婆婆,在那一刻,我明白一直的我都肆意的享受着婆婆给我的爱,甚至都有些自私,我应该学会更爱她,保护她,直到永远。

在我生命中,有另外一位女性也在我的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那就是我的妈妈。和很多母亲一样,妈妈对我和姐*爱有加,面对我和姐姐的无理取闹,吵架,她总有一套将我们俩*。我和姐姐也经常会因为妈妈更喜欢谁这个问题,斗嘴半天,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两个妈妈都喜欢,一样喜欢。在生活中,妈妈更像一位好友,有什么不开心的都可以跟她倾诉,她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妈妈而将看法强加于我们头上。有时候她又像小孩,需要我和姐姐去讨好她,陪她玩。谈到妈妈,就不得不谈一下我最最最可爱的爸爸,小的时候,我们同爸爸的关系真的如同猫和老鼠一样,基本上不同时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也许是长大了,胆子变大了,一丁点也不怕爸爸了,其实他从来也没打过,骂过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真是傻,不知道和爸爸好好玩一下。也许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我们更珍惜和爸爸呆在一起的时间了,和爸爸说话也完全不注意礼貌,随便开玩笑,偶尔也亲亲他,想让他知道我们都很爱他,呵呵!现在在外上学,我除了定期跟爸爸妈妈打电话外,经常也会跟他们发短信,说出我对他们的爱,虽然只是一条很简短的短信,但我相信收到短信的他们会感到很幸福。我这么喜欢他们,爸爸竟然老跟妈妈说他生我气了,因为我又有多少多少天没跟他打电话了,像个孩子。

我们班的同学应该差不多都知道,我有个双胞胎的姐姐,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她。她叫周蓓,比我大十五分钟,她自称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经常臭美。她听说我要写关于我家人的演讲稿后,一再强调让我把她写好点。但说实话,我也觉得她很漂亮,这里并没有间接夸我自己漂亮的意思,她比我漂亮很多,很多,如果你们也仔细观察她的话,应该也会这样觉得,还有,她五月末又要过来玩了,说来给我过生日,呵呵,她对我好好!上次老师问双胞胎有没有心灵感应,这个我觉得是有的,比如初中的时候,我和姐姐不在一个班,有一天我觉得很难受,上课的时候趴在桌上,老师还以为我生病了,等放学的时候,姐姐的同学跑到我班上跟我说姐姐生病了,我想这应该是我觉得难受的原因。最近一次就是寒假的时候我和姐姐相隔几米,同时望着对方,一起摸着肚子,表示我们都饿了,当时我们都笑了,身边的人也笑了。在生活中我和姐姐同时说一模一样的话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我们俩的爱好,兴趣以及喜欢的科目等等都大致相同。也许是缘分,我和姐姐小学六年以及高中的两次分班竟然都在一起,老师大多也特意把我们两个放在一起坐着,只是当中隔着一条走道。姐姐的成绩一直都比我好,老师很喜欢拿我们两个比,特别是高中历史老师,我的文综一向就很差,偏偏历史老师又超喜欢点我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一问三不知,老师就会把姐姐点起来,最让我生气的是一般情况下她竟然都会答,然后就是历史老师就会说出那句“姐姐毕竟是姐姐”,我晕。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的衣服,打扮都是一样的,每次出门都会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双胞胎,现在长大了,慢慢的两个人的样子有点不一样了,我们互相都不觉得像对方,有时闲着无聊,也会翻一下以前的照片,她说这个是她,我说这个是我,也许是以前长的太像,我们现在也实在分不清楚了。同时,我们也会特意打扮不一样,还记得上高一的时候,我和姐姐约定我们俩不能让班上的同学知道我们两的关系,经常有同学问我们是不是双胞胎,我们都会说怎么可能,我们只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这样的回答一直骗了同学们一个多月,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让我们全班读一首含有我们两个名字的诗的时候,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关系,我们也就承认了。我和姐姐的关系应该说一直都很好,现在长大了,我们反而更加粘对方了,表达对对方爱的方式在他人眼里也许会觉得肉麻,受不了,什么亲爱的,我爱你,经常都挂在嘴边,见面的时候也喜欢亲亲对方,也许这样的行为真的有点过了,但是我们都很喜欢,那就行了,呵呵。

关于亲情演讲与口才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那件事虽已过去很久,但现在忆及,仍是无法忘却,它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早上,我正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吃着早餐,一切看似和往常一样的平静,这时,电话响了,爸爸起身去接,可几秒钟后,爸爸带着哭腔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出:“一定要救爸!无论如何,我要一个活的父亲!”听到这,我和妈妈赶紧起身去问爸爸怎么回事,从爸爸紧张的语气中,我们知道了这一噩耗:爷爷出车祸了,司机逃逸,爷爷生死未卜……急匆匆的带着眼泪赶到医院,刚进急诊楼就看到家里的亲人都焦急的等待着,四个伯伯和两个姑姑都已赶到,爸爸也急切的上前询问,加入了等待的行列,这时,医生走了出来,说爷爷受了很严重的伤,坚持治疗会是一个无底洞,而且爷爷生命迹象已十分微弱,治疗难度十分大,建议选择放弃……这时,几乎全家人都异口同声的说:“不,不放弃!”医生沉默了一下,感动的点点头,让家人去办住院,可是,还有一个难题尚未解决,就是最俗却最有用的--钱。

根据医生的估计,一直治下去会花很多钱,而且不一定治好,而所有的钱凑起来之后,也仅有总数的二分之一多一点,钱,的确是个令人折腰的大问题。眼看,爷爷已进入治疗,但效果不佳,这天深夜,爸爸妈妈在客厅里讨论一件大事--卖房子救爷爷!我还记得,爸爸抚摸着我的头,伤心地问“卖掉房子救爷爷,你会高兴吗?”我毫不犹豫的点点头,结果,爸爸又哭了……第二天,刚到医院,爸爸就叫来另外四个伯伯,可爸爸还没开口,二伯就先发制人:“大家都别愁了,我要把房子卖了,爸不能有事。”“我也正有此意”另外四人异口同声的说,大家面面相觑,大伯说:“要卖也该我卖!都不许争”“我家有两套,卖我的!”四伯不容分说的接下话,“你那是给儿子的房,不能卖,我家的小孩还小,还是个女孩,将来也花不了什么钱,四哥你家是男孩,卖了房子将来怎么办?”爸爸坚定的说“卖我的”“卖我的”五兄弟都争着卖自家的房子,谁也不让步,最后竟不欢而散……两天过去,爸爸找好了房子的买家,妈妈和我都支持卖房,可四伯打来电话说,自己已将房子卖掉,大家都是兄弟,买谁的都一样,同根同源,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挂掉电话,不常流泪的爸爸,眼眶悄然湿润……如今,爷爷已基本恢复健康,爸爸和四位伯伯的感情也更加热络,每次五兄弟一起陪爷爷散步,爷爷总是笑个不停,那种笑,来自心的深处……因为作为子女,爸爸伯伯们没有忘记爷爷的养育之恩。在爷爷久卧床榻的时候,他们没有放弃!宁愿自己倾家荡产,他们也要博得一种可能,那就是把爷爷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哪怕多活一天,那也是值得的!作为兄弟,他们互相着想。在家族面临危难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的出发立场是为了自己,都在想着对方,都在考虑着长远,都希望自己来为家族承担风浪。

孝顺之道,或许是一种责任,是人在这个社会当中,对父母、对兄弟的责任。但我更感到一种感动,一份前景,这种责任,小而言,是“家和万事兴”;大而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全社会都好比是一家人,彼此这间都有责任,当亲情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共享,那样的社会,才会是真正的美好、幸福。

“家国天下,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才有天下!”这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当今世界,也只有我中华,才有这样的传统,愿每个人都能有爷爷那份快乐,愿每个人都能像爸爸伯伯们那样和谐无私,愿每个家庭都能像我家一样温暖和睦,这样,我们将一同携手,创建一个更美好,幸福的中国!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