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指导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

时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有哪些?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清楚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友爱,民族团结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意见》指出,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党员干部更要把这“四个重在”理念切实贯彻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并一以贯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贡献出自身一份力。

重在平时——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抓好平常才能在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平凡事中显初心,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抓好平时,平时若做得不到位,关键时刻必定使不上劲儿。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政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更要发挥带头作用,把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在“平时”,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学习入脑、学习入心,要通过充实的学习去理解和掌握各民族基础知识以及民族相关法律法规。要在点点滴滴中关心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党员干部要抓好平时,争做民族团结工作的践行者。

重在交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坦诚相待才能凝聚人心、温暖人心,促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局面。开展工作必须要“走心”,民族团结重在交心,就是要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温暖人心,说到底还是在于人。党员干部就要做这样的“疏导者”,首先个人要做到旗帜鲜明、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以身作则做好带头作用;其次对于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在民族工作中付出真心去与各民族群众交流,例如目前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工作,要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只有用坚持和付出才能温暖各民族群众人心;最后作为一般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牢固树立起爱国主义旗帜,用一颗忠诚心、担当心、主动心去维护民族团结。党员干部要以心交心,争做民族团结工作的推动者。

重在行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行胜于言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落在行动上。行动胜于空谈,好的政策若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都只能叫做“纸上谈兵”。身教重于言教,对于从事民族团结工作的党员干部而言,用行动来带动各民族群众主动参与到民族团结事业中来比任何“好言好语”都强。主题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也应列入到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必修课中来,要让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等真正进入到党员干部的脑中、心中并切实转化到行动中。同时,要注重先进典型、模范等的作用,党员干部也应努力成为这样的榜样,立足本职岗位,以榜样的力量营造起各民族爱团结、爱祖国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要行动起来,争做民族团结工作的落实者。

重在基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抓好基层使基层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战斗堡垒,建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基石。没有什么一蹴而就,一切都是厚积薄发,民族团结关键在于打好群众基础,扩大民族工作的覆盖面,这就需要把重心放在基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对于扎根在基层的党员干部来说,守好基层这个主战场,就是为民族团结助力,要加强基层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细化且深入到基层各族人民群众的心中,把党的各种好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每家每户。要让各族干部群众真正地上下同心,积极主动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当中来,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党员干部要在基层磨练,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先锋模范。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更大的担当和更大的作为,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2】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年将至,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用三个“惟”表达了向未来进发的坚定意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牵挂,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祝愿。“惟”,字从心,一心一意。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要深悟这三个“惟”的深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心系千秋伟业,惟坚定、奋进、搏击。民族复兴,千秋伟业。使命何其光荣,挑战也更加艰巨。“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要坚定目标,在党的带领下,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激动人心,不可阻挡;要坚定信心,我们有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有波澜壮阔的实践成就,还有14亿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磅礴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凸显的强大优势,一个个奇迹让我们更有底气、更自信。时间和历史都不等人,要奋进。“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只有咬紧目标,与时间赛跑,在奋斗中进,才能功不唐捐。只有脚踏实地继续耕耘,一步一步地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行稳致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在船到中流时,越要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越是在人到半山时,越要“加足马力”,使劲向上。只有这样,才能答好新时代答卷。

心系祖国和人民,惟爱国情深、人民至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党员干部要永葆家国情怀,主动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成就事业,要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行业领域里去攻坚克难、改革创造,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实践者;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加强对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报国志,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传播者。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无小事,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最大的事,时时刻刻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不断涵养为民深情,不断提升为民境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心系世界发展,惟命运与共、携手共进。从古至今,我们就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意识和“兼济天下”的情怀。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奋斗愿景,把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志坚者不为杂音所扰,情深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世界和平发展主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跨越千山万水交朋友。我们要不断汲取人类智慧,不断学习各国先进经验,兼容并蓄。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增强彼此了解,不断增加互信互利,画出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大同心圆”,更加坚实全球一体化发展根基,更加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大胸襟、大格局和大担当,为进一步推进世界开放合作、共同发展树立、汇聚强大信心,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3】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新疆各族干部是值得信任、有战斗力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我们做“靠得住、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边疆干部,就要像胡杨一样,将根深深地扎进南疆大地,“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把自己活成最美的胡杨模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坚韧本色,艰苦奋斗的姿态最美。浩瀚大漠、北疆边城,胡杨在炙热中耸立,在严寒中挺立,在风沙中屹立,俨然勇士,顽强挡在黄沙前,守护身后的青山绿水。当如胡杨,自强不息地奋斗在祖国最需要、最迫切的地方,诠释“昂首”的美韵。我们干部将铮铮铁骨扎根于条件恶劣的偏远边疆,逆行在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战场、啃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挑战“陆上丝绸之路”新机遇,绽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彩。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倔强灵魂,涅槃腾飞的样子最美。一半黄风一半沙,多少植物生命望而却步,可播种下的胡杨,在再贫瘠和再少水的沙海,照样呈现生命的繁茂,就算是到了生命尽头,枝丫奇屈的身躯亦岿然不动。但为胡杨,不屈不挠奋进,诠释“不倒”的美韵。我们干部要敢于献身边疆,百折不挠地“耕好”平凡而又条件极差的工作岗位上的“责任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次乘风破浪,凝聚成不断升华重生、不断超越的奇迹,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曙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我们共产党员创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惊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持守初心,无私奉献的气质最美。胡杨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它能为保卫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且根系仍然牢牢地扎根在沙漠,固定一堆沙,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甘如胡杨,至死不渝地坚守为民初心,诠释“不朽”的美韵。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我们干部投身天山南北的建设,就要厚植为民情怀,让服务群众工作的“根” 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直至“利民惠民真实效”的泥土中;同时,以初心为“养料”涵养干净为民办事、廉洁为党奉献的作风,坚定意志,耐住寂寞,稳住神、沉住气,经受住外界各种“困难”“诱惑”的考验和磨练,秉承“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笃定,我们共产党员用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行动践行新时代胡杨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心掬得满庭芳。”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边疆人民群众一起发扬胡杨精神,艰苦奋斗、无畏艰险、乘风破浪、无私奉献,大美新疆,指日可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收录了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开展各项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身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每一名基层组工干部都深谙各项组织工作稳定运行都离不开民族团结与和谐的基础,要把组织工作与民族团结产生的合力不断引导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以发展助推和谐,以和谐带动发展。

抓住干部工作这一“关键点”,培养使用好少数民族干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最能够直接了解本民族特点及人民愿景,在处理民族事务过程中具备天然政治优势。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行优先培养深造,优先推荐提名,优先选拔使用。同时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后备力量建设,把现实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选入后备干部库进行储备培养,做到备用结合。另一方面,要把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教育重要内容,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实效培训,通过适时开办主题班、定期开展专项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将实践锻炼与“压担子”相结合,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一“发力点”,健全充满活力的民族地区党组织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基层组织部门要把工作发力点凝聚到村、社区一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民族地区党组织。一方面,要选派政治素养好、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发挥好共同致富、团结和谐、互帮互助的带头作用。同时要锤炼忠诚可靠的少数民族党员队伍,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不懈提高普通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族群众作出示范。另一方面,要保障各类资源配置向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有资源、有能力维护民族团结,服务各族群众。

抓住人才工作这一“提升点”,推进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效应。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人才资源信息管理库,及时关注在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部队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动态,在各级各类人事招考中严格落实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吸纳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进机关、进企业、进基层。要创新少数民族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重视对基层人才的关怀激励,大力扶持民族文化、艺术、科研等相关机构,积极为少数民族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扩大发挥才智的舞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5】

历史大潮奔腾不息,时代发展催人奋进。当前,西藏正处于经济发展机遇期和改革发展攻坚期,抢抓战略机遇期,要强化全局观念和方向引领,谋划发展之道、筑牢力量之基,既绘实发展内容,也绘细发展内涵,让发展充满力度,更充满温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团结奋进中描绘和勾画西藏发展的美好明天。

畅通“体循环”,扩大“经济圈”,增强西藏发展“支撑力”。从“养在深闺”到“铁路为媒”,从物流大道到信息通途,从道路自信到制度自信,西藏的发展欣欣向荣,打破的是高原屏障,搭上的是发展快车。今时今日之西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信息圈越扩越大,经济文化圈迸发出强大活力,西藏与全国各地相连通,与各族人民同携手,打通了与内地资源互通的“内动脉”,畅通了对外开放的“体循环”,为藏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鲜活血液”。交通运输条件的有力发展、旅游资源的日渐丰富、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民众生活的提质增效笔笔生动地织就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全域发展图景。不过短短几十载,西藏以立于屋脊的高点定位,以永不懈怠的发展劲头,以脚踏实地的全面落实,让愿景成为了现实,书写了令人惊叹的发展传奇。

护航“民生线”,守护“幸福梦”,增强西藏发展“内动力”。修筑青藏公路改变了人背畜驮的艰难,开通川藏铁路方便了当地居民的货物运输,“老西藏”以艰苦奋斗的无畏精神征服逶迤山脉、冰雪冻土、冰雹雷暴,托举民生的有力“臂膀”和坚实“跬步”创造了架起藏区人民幸福的“天路”,“老西藏”精神中渗透了浓浓的民生情怀,每一个扎实的民生实践无不彰显着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每一个既得的发展成果无不是西藏为民生跋涉的生动注脚。关乎发展成败的“民生线”,无疑是贯穿西藏发展的“生命线”,浸润人心的民生温度是闪耀在雪域高原的耀眼光芒,照亮的是藏区群众的淳朴笑脸。方今之时,西藏改善与发展民生的鼓声阵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声,美丽、幸福、和谐的西藏画卷恢弘铺展,看得到的民生建设成效跃然于上,看得到的持续发展潜力激荡力量,提升的是藏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拧紧“团结绳”,画好“同心圆”,增强西藏发展“凝聚力”。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团结之力是稳舵扬帆之力,更是奋楫前行之力,既是西藏解决历史性难题的强大力量,也是推动西藏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五十六枝花”根系相同、血脉融通,都闪耀着团结奋进的绚丽光彩,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竭力绽放,这股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如西藏的雪山巍峨伫立,如西藏的大河奔腾无疆,正是各民族的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正是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西藏事业的繁荣发展凝聚了精神“磁力场”。“千房同蒂,十子如一”说的正是各民族的情感共鸣力,如同合抱在一起的石榴籽,蕴含的是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回荡的是奔赴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而这,正是增强西藏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西藏的发展成果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断涌现,依靠的正是全力建设催动发展、立足民生开创未来、紧密团结凝聚精神的三股力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西藏的发展之势如竹破土,发展之能如竹拔节,在固根本、重落实、谋长远中挥动更加有力的臂膀、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必将续写新时代西藏发展的崭新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6】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__在宁夏考察,再次把民族团结摆上重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__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句话有催人奋进、直击心灵的力量。在宁夏、西藏这样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唯有浓墨重彩,才能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红色打底,思想上同心,描定政治圆心。“华夏子孙根连根,民族儿女一家亲。”红色,是一脉相承的炎黄血脉和民族精神。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身为炎黄子孙,是各族群众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把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奋斗出如今的“大国风采”。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的风貌,呈现中华儿女的性格,显现中华儿女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要实现思想上的同心,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之光,照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要始终坚持“五个认同”,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蓝色指引,目标上同向,共画发展半径。“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硕果。”蓝色描绘中华儿女的奋斗蓝图。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只要是家庭的成员,都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一个都不能少。如今,面对脱贫攻坚“硬骨头”,面对全面小康大目标,中华儿女要同心同向,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发挥民族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依共济、相扶守望,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交往交流交融,用心用情用力,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差距,共同绘就发展新蓝图。

黄色渲染,行动上同力,共绘幸福圆周。“民族团结千秋业,社会和谐万代功。”黄色是厚重的土地本色,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回首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中华儿女用鲜血、汗水和泪水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无论是以前的自然灾害,还是__年的新冠疫情,都向我们诉说,只有勠力同心,只有中华各族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奋斗,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刻,中华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共同绘制幸福同心圆。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携手并进。”在__年的关键时刻,中华各族儿女同心、同向、同力,浓墨重彩,定能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一等奖【篇7】

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及本院消化科、内镜室、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该院建院历史上的第一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在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泽仁永宗看来,这得益于“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好政策。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治病救人、送医送药、结对认亲中,架起了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要突出包容性,深培民族交融之壤。像种子离不开土壤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交融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知道,纯粹的、单一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学习、彼此吸收中形成的,我们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推动思想文化交融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包容性,一视同仁、拒绝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深刻认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其共同性,找到思想文化的共同性因素,让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顺畅,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

要突出互补性,厚植民族交融之树。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不断吸收满足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民族交融也一样。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强烈愿望会驱使民族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交往,进而走向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是经济交往、融合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使我国各族人民经济交往密切。事实证明,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技术上互帮、困难时互援,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所以,新时代各民族在经济交往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各方面频繁、密切交流,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要突出互动性,绽放民族交融之花。民族交融之花需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浇灌,在交流互动中绽放。推动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进一步消除社会结构分割,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从宏观上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已经呈现出高度的互嵌结构,但从微观上看,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受地理、族际通婚、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社会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与其他民族存在一些隔阂。因此,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社会结构交融。要强化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将民族团结建立在牢固法治基础上,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减少民、汉学校分立的办学模式,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技能,让少数民族成员积极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工作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一定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